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默然)-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部员外郎杜甫。

    这读书台非止为名胜,更成为本地读书人的圣地。但凡念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的,莫不前来瞻仰。

    所以,前有玉京观,后有读书台,金华山便因这两件而知名。而现在,又一位“子昂”悄然来到山下。

    !#

    ~bxwx。org《笔下文学》~

第八百五十三章

    射洪知县衙门,本地的父母官段知县带着县丞、县尉、主簿等官员在衙门口伸长脖子打望着,似乎在等什么人。那从县衙门前经过的百姓看到父母官这架势,心里都嘀咕,虽说是县城居民,但平素里极难见得知县露面。旁边县丞县尉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一出来谁不退避三舍?如今跟唱戏一般齐齐出场,是在等老丈人呢?这么大捧场?

    “县翁,确实是今天上午么?会不会是下午?”旁边县丞见久等不来,忍不住问道。

    段知县仍旧朝街头眺望,一边道:“我亲耳听的还能有错?肯定是说上午,但都这阵了怎么还不来?你们派人出了么?”

    “早派了,从广兴镇到武南镇,都有人在守着。只要看到仪仗,一准飞奔回来报信。县翁,说来,咱们何必在此杵着?且回衙里守候,有消息再出来不行么?”县尉说道。

    段知县摇了摇头:“自我上任本县,上头是第一回下来,我若不殷勤一些,恐惹闲话,这又是何必?”

    众属员听他这么一说,也就不再聒噪了。可四川的天气那是出了名的,一到五六月份,那日头能烤得你头皮冒烟,偏生这个衙门口又没个遮阴的地方,众人就这么烤着,已经有些撑不住了。

    又等了一阵,忽听县尉笑道:“这还真会享受,我们县衙上上下下还太阳底下晒着,他几步路倒坐起滑杆来了。”

    众人望过去,也不知县城里哪家大户出门,居然坐着凉桥,一闪一闪往衙门这方向过来。段知县打量两眼也没说什么,人家有钱。哪怕出门买趟菜,愿意坐滑杆你管得着么?却见那乘滑杆到了县衙门前竟停了下来。那凉桥上下来一个人。也不过就是三十多不到四十年纪,个头不高,显得有些清瘦,穿一领青色单衣。手里摇把纸扇,腰里还挂个坠儿。寸长的胡须梳得整整齐齐,脑袋也梳得油光可鉴,眉宇间一股气派。跟街上的贩夫走卒显然不是一样。

    知县定睛看了。慌忙走上前去,拱手道:“长官下巡,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后头的属员们一看,这不正是李知州么?怎么这副打扮?俱都一拥而上行礼问候。

    那知梓州李莫,原是陕西定戎军人。幼时家贫,好读书。后来金榜高中,几经升迁,如今出知梓州。见射洪县衙头面人物都出来,微微皱眉道:“我此来,非为公务,公等何必如此?”

    段知县回头看看,笑道:“下官上任,太守是头一遭下来,不免隆重一些。下官本派人沿途接待,不想长官竟微服而来,有不周之处,还请……”

    李莫扇子一摇,打断他的话:“无妨,我不过久慕射洪风土人情,一时兴起下来看看,到玉京观烧柱香,谒陈拾遗读书台。诸公不必如此,公务繁忙,都请回吧。段知县若有暇,陪我走走如何?”

    这么好一个跟长官亲近的机会,段知县哪肯放过?再加上,他与李知州有私交,关系很不错,遂连连点头道:“下官荣幸之至,这时近中午,是不是请长官先用了饭,下午凉快些,再去金华山上?”

    后头县丞也道:“炎天暑热,好歹请太守用了饭,吃碗茶,再去不迟。”

    “就不必客气了。”李知州见他们实在热情,说完这话不再多言,自往滑杆上坐。段知县见状,便回头让众属员回去,晒了这么久也够辛苦的。又见李知州坐了滑杆,他心想我若坐官桥,则是在长官面前托大。若随轿走,又有失斯文,显得谄媚了。

    正作难时,李莫倒发现了,又从滑杆上下来,问他道:“此去金华山多远?”

    “那倒近得很!从此处往北走,不消半柱香时间便到。”段知县回答道。

    李莫听了,谓随从:“那你们不用跟着,把桥寻个地停了,自去吃酒吧。一路过来也辛苦,这点钱权作酒资。”说罢,从身边包里取了半吊钱给轿夫。

    段知县见状赞道:“太守体谅下人,宅心仁厚。”

    李莫淡淡笑笑,便让段知县领路,两人同投金华山去。后者未免招摇,取了幞头让衙役拿回。结果一路上,日头实在毒,李知州倒有把纸扇打开遮住脑袋,苦了段知县晒得满头汗,还要不停地给上司介绍风土人情。不一阵,至金华山脚下,果见是个好处去!但见山上松柏茂盛,郁郁葱葱,亭台楼阁半掩于丛林之间,间或几声观中钟响,听在耳里,便以为这是神仙般的所在了。

    那山脚下一条河,玉带一般,河上架一桥,李莫抬头看了匾,飞虹桥,口中赞一句“好个所在”,便抬脚往桥上去。

    “这桥本名百尺桥,因陈子昂《登金华》中‘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一句,遂改今名。”段知县拿手帕擦着汗介绍道。片刻间至山门前,只见一座牌楼甚是高大,中书四字“蔚蓝洞天”,有大家之风,看落款,却是黄庭坚的手笔。

    段知县正要请长官上山,李莫问道:“我听说,这金华山下,涪江之中,有一‘鹭与洲’,不知何在?”

    “太守竟连这也知晓?那‘鹭与洲’只在绕过山去,涪江中心,十几亩地大小。本无人居住,县里的大户人家爱其景致,遂修了别院。平常没什么人去,前些时候不知打哪来了一户人家,买下了房产。哦,对了,太守为此还特地嘱咐下官,予其方便。”段知县道。其实他也纳闷,到底是什么来头的人物,降临我射洪地界?还要劳动知州打招呼?只是猜测着可能跟李知州有交情,倒不便去细问。

    “那劳烦你前头引领?”李莫道。

    “太守不去山上?”段知县一怔。

    “金华山就在此处,也跑不了,何必急在一时?走吧。”李莫笑道。

    段知县也不好多问,便前头引路,绕过金华山脚。涪江赫然就在眼前。只见那宽阔的江面上,水波不兴。江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一艘渔船上。渔夫使劲摇着橹,船头停几只鱼鹰,都缩着头,那扁舟驶过。荡起一片波纹。

    江中心,果见一十来亩地大小的小岛。呈蛋形,俱是平平整整的土地。中心处,建有几所房屋。并无甚遮掩。都是青瓦矮墙,取精致而已,谈不上气派。此时已到饭点,那处房屋有炊烟袅袅,想是正在作饭。

    李莫看了半晌,不停地点头。颇有些倾慕向往之情。半晌之后,才道:“过去。”

    江边的小码头处。停了一只船,也不见船夫,段知县一时着了急,四处寻找,正巧碰到一个本地汉子,正提了几斤肉,几块干豆腐,另一支手提了一罐酒,行色匆匆。段知县叫了过来,让他驾船。

    那汉子却作难道:“县翁,我家中今日请人割麦,正等着酒肉回去下锅。若送县翁过江,岂不误我的事?”

    段知县好似认得他,笑骂道:“好个实心肠的蠢货!你送我们一程,能误你多少时间?再说,我一县父母,能让你白送?稍后赏了你钱拿回去,还怕你婆娘骂你不成?”

    那汉子听了,还是为难,在段知县连哄带骗下,这才将酒肉豆腐挂在旁边树枝上,投船走去。方走几步,觉得不妥,又回来取了酒肉放到船上,这才安心。李莫和段知县看得哭笑不得,后者向长官解释道:“这是本地的一个愚汉,最是实心肠,脑子不太开窍。没奈何,得骂他一骂,粗言秽语,恐误了太守尊听,还请见谅。”

    李莫“呵呵”轻笑,并不说话。一行人上了船,那愚汉倒有把气力,把艘小船摇得飞箭一般往前窜,竟如平地行走一般。不一阵,便到了那江心小岛,汉子从船上抽了板架起,段知县扶着李知州小心地下去,等沾了地,回头道:“去罢!莫忘了你的酒肉!”

    那汉子却不肯走,显得有些急了:“县翁不是说赏我钱么?”

    “嗨!你倒不傻!”段知县笑道。一摸腰间,脸色突变,坏了,这走得匆忙,也没带钱啊!这不是在长官面前丢脸么?

    李莫看了出来,又从包里抓了十几二十个钱,往船上一扔,叮叮当当作响。那汉子欢喜得很,弯腰捡去,段知县再三不安道:“实是下官没有想周到,倒让太守破费了。”

    李莫佯装生气道:“你这又是何必?跟我见外?”

    “是是是,倒是下官小器了。”段知县笑道。

    两人径直往那岛中房舍而去,段知县紧紧跟在后头。石板路边,有几块地平整出来,种着些菜蔬,李知州心中暗道,恩相几时学起圃来?走得近了,只见堂屋大开,并不见人。倒是院坝里,有一人,双脚倒挂在木杠上,头朝下,手抱在胸前,一动不动。听见脚步声,他转头看了看,手放下来撑住地,利索了翻了身。定睛一看,却是个十多岁,稚气未脱的少年。

    李莫观其形容不俗,已猜到几分,段知县此时上前道:“小娃儿,你家大人呢?”

    “不可莽撞。”李知州阻止了他,上前笑道“小官人有礼了。”

    那少年往前一步,有礼有节地作个揖,口中道:“不知两位官人有何贵干?”

    “劳烦小官人通禀一声,只说李莫前来拜会故人。”李知州一拱手道。

    少年上下打量他几眼,侧过身,恭敬道:“既是故人,快请堂上坐,晚辈这就去请大人。”语毕,请了李段二人到堂上,川人谓之“堂屋”坐定,又作个揖,自去了。

    段知县心上狐疑,看这少年不似凡人,言行举止自有风度,却不知此间主人到底是谁?为何连李知州也执礼来拜?莫说是哪位本地籍贯的官员致仕退休,回乡养老,自己断无不知之理,这倒怪了。

    李莫却打量这堂屋,只见地虽是土皮,却很是平整,堂屋中陈设虽然简朴,却打理得一尘不染。北面墙上设有神龛,上面供一牌位。却是本地最常见的“天地君亲师”。正看时,一丫环。只十来岁。很是乖巧,端了两盏茶来奉上,举止也知礼仪。段知县愈加疑惑了。

    有心去问,又怕长官责怪唐突。只能憋着,等正主出现。结果。一盏茶吃罢,还不见人来,段知县有些生气。这不管是什么来头。我是本地父母官,李知州更是上司长官,亲自来见,你还这般拖拖拉拉,是何道理?

    正不悦时,听得响亮的脚步声传来。李知州突然起了身,他一看。也跟着站将起来朝外看去。眨眼之间,一人出现在面前。身穿短褐,挽着袖子和裤腿,头上还戴顶草帽,完全是一副渔夫装扮。右手提了一个竹篮,本地人唤作“鱼巴囊”,里头几尾活鱼且蹦着呢,

    因草帽挡着,看不清形容,只听得对方一口外地口音说道:“文了稍坐,待我换了衣裳来。”

    李知州拱手一揖:“是,恩相。”

    段知县这一下子惊得不轻,恩相?太守唤恩相?在宋代官场上,什么人能称为恩相?要么,就是长官确实对下属有恩,呼为恩相,要么就是想极力讨好巴结长官,呼为恩相。段知县从这两个字里,读出了太多意思。

    首先,这渔夫装扮的来头绝对不小,铁定是致仕退休的朝廷大员,隐居于此。其次,李知州呼对方为“恩相”,怕是没有讨好巴结之意,一个致仕退休的人,还有什么值得巴结的?十有**,此人确实对李知州有恩。

    但是,他既隐居于此,就应该祖籍射洪的官员。但问题在于,凡是射洪本地作官的,无论大小,自己都知道,印象里没有这号人物啊?

    左思右想,不得要领,段知县怕稍后有冒昧唐突之处,不得已,开口问道:“太守,不知这位前辈是……”

    李莫坐了下去,笑道:“前辈?论起来,这位相公倒不算前辈。之前没有对你明言,是恩相他不想声张,要低调处理。但我既引了你来,便不得不告诉你。恩相,便是……”

    话没说出来,只见方才那人已经换了一身穿戴。段知县一看,骇得心头乱跳。因为对方穿一身紫色的单衣出来!这还不足以看出对方的身份,他的腰上扎着一条耀眼的金带!看这身行头,对方显然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手里也执柄挂玉坠的西川折纸扇,龙行虎步来到堂上,拱手道:“我这山野渔夫,怎敢劳你知州亲自来见?”

    李莫顿时显得有些惶恐,俯首道:“恩相若说这话,便叫下官无地自容了。”

    “哈哈!”那人爽朗大笑,上前用纸扇轻轻在李莫手臂上点了一下,“你这人呐,还是这般认真,我不过与你玩笑罢了。不知这位官人怎么称呼?”

    李莫急忙介绍道:“望请恩相恕罪,只因他是我故交,又是本地的父母官,下官思前想后,有他,若遇个什么事恩相也方便,因此带来。”

    那人听了,打量段知县几眼,又拱起手:“原来是段知县。县翁驾临寒舍,无以为敬,倒是今天从江里钓了两尾大河鲜鱼,已经吩咐厨下作了,稍后请李知州,段知县小酌两杯,也算我徐卫尽地主之谊吧。”

    那段知县一听“徐卫”二字,脑袋里“嗡”地一声,顿时怔住了。怎地?闹了半天?我们射洪这座小庙,居然供下了这么大一尊佛!这可是咱们川陕最高长官呐!这四川陕西两地,无论官民,谁不知道他的大名?我的天!太尉在我治下住了这么久,我居然不知情!

    “那下官可就叨扰了,听说射洪本产的沱酒连诗圣杜子美也赞不绝口,称之为‘射洪春酒寒仍绿’,不知下官今日可有这口福?”李知州道。

    “还就巧了,我到射洪,除了这房舍,什么也没有置办。倒是上好沱酒,备了几大瓮。今日怎地?不醉无归?”徐卫笑道。

    “敢不从命?”李莫也笑了起来。

    段知县像是还没有回过神来,呆立当场,有些手足无措。徐卫见了,笑道:“怎么?段知县不肯赏脸?”

    李莫见他模样,微皱其眉道:“射洪县,徐太尉赐饭,你怎不言语一声?”

    段知县这才如梦方醒,慌忙道:“那下官就叨扰了。徐,徐太尉,怎到射洪住下,也不知会下官一声?这么长日子,下官也不曾来拜会,实在失礼!失礼!”

    徐卫哈哈一笑:“段知县公务繁忙,我是不想给你打麻烦。县翁的贤名,徐某耳闻已久。射洪在你治下,诸业兴旺,百姓安居,实是干才啊。”

    听得徐太尉夸奖,段知县一兴奋,大声道:“宣抚相公一再告诫我们地方官员,勤政爱民,下官不过是遵从宣抚相公指示罢了!”

    徐卫手里扇子一摇:“可不敢当,徐某如今已辞去宣抚使差遣,在你这县城边上,作个垂钓的渔夫罢了。”

第八百五十四章

    ~日期:~09月12日~

    ,bxwx。org

    不一阵,酒饭备好了端上来,李知州和段知县得知这桌饭菜,乃是徐太尉的夫人亲自下厨作的,心里不安了好一阵,再三表示当不起。

    酒虽是本地沱酒,菜也只是家常菜色,可三人却吃得津津有味。席上,不谈国事,只叙私谊。段知县这才知道,徐太尉当年在定戎军作知军时,李莫因为家贫,时常得到他的资助,因此常怀感激之心。这一回,徐太尉不知何故去职,手中没有了权力,但李知州仍旧不改初衷,崇敬有加。

    但段知县毕竟是官场上的人,心里也猜测着,以徐太尉在川陕的地位,如果不是朝中有什么缘故,他断然不可能去职,隐居到这小县城来。但他在这射洪县是一把手,放在川陕官场乃至全国范围内,什么都不是,所以这些也轮不到他操心。徐太尉即到自己治下隐居,又跟李知州有这层关系,那自己作为下级,礼待他就是,既不敢敬而远之,也不必刻意亲近。

    饭罢,李莫并没有要走的意思,等把酒菜撤下去,又换了茶来吃。他和徐卫有旧,因此非常谈得来,段知县基本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旁边干坐着。偏生又是两位领导,不可能甩手走人。挨到半下午,还是徐卫主动道:“文了,你来看我,我很感谢。想来你衙门里也有公务候着,我就不留你了。”

    李莫听了这话,坐着叹了口气,似乎有些感伤,一阵之后起身执礼道:“既如此,那下官就先告辞了。但得空,定来拜望恩相。”

    段知县也跟着起来。执礼道:“下官也随李知州一道,谢太尉赐饭。”

    徐卫笑笑:“粗茶淡饭。不成意思。两位今日光临寒舍。我很高兴。但有一句话,不得不说,以后,你们还是少来为妙。”

    李段二人都感意外。这话怎么说的?但凡主人,送客之时谁不说有空常来?徐太尉倒好。少来为妙?

    李莫知道其中内情,泰然处之,笑道:“旁人怎么说。怎么看。由得他去,下官不在意。”

    徐卫敛了笑容:“你不在意,我在意。我之所以到这里,就是不希望牵扯到其他人。你若真心敬我,干好你的差遣。我就在你的治下,你把梓州打理好。我也受益。段知县,你也一样。”

    “是是是。”段知县频频点头道。

    李莫不言语。徐卫也不管,直接道:“好了,我就不送你们了。”

    “恩相保重,但有要下官效劳之处……”李莫作着揖,还不肯走。徐卫见状,只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再说了。

    李段二官离了徐卫宅邸,先前那少年亲自来驾船相送。此时,段知县才得知,这位少年竟然是徐太尉的幼子。弃船登岸,别了小衙内,两人行走于金华山下,李莫像是有心事,对身旁的景致全然没有兴趣。

    “文了公,恕下官多一句嘴。”段知县纠结了好久,终于还是开了口。

    “嗯。”李莫应了一声。

    “连徐太尉自己都劝你少来为妙,太守又何必执着?想来,徐太尉也必定是为你好。这里头的内情,下官虽不清楚,但总能猜到一二。若是旁人,这话我也就不说了,只是太守于我有……”段知县坦诚地说道。

    他没说完,李莫侧过头来:“你以为徐太尉去了职,隐居到你这治下,便失了威风?便虎落了平阳?蛟游了浅水?”

    段知县回头一望那不远处的江心小岛,苦笑道:“这蛟游没游浅水下官不知道,却是被困住了。”

    李莫闻听此言,只叹此人到底官职卑微,眼界也低。徐太尉何许人也?二十多年前便举义勤王,宋金断断续续争斗了二十余年,他几乎是无役不与。打下来的赫赫威名,天下无人不知。这些都放在一旁,只说川陕两地,徐太尉主政该有十余年了吧?从文官到武将,受太尉栽培提拔的何止百千?如此根基,又岂是朝中宵小之辈所能撼动?太尉隐居射洪,不过是一时权宜,这早晚,还有挣脱牢笼,蛟龙出海的那一天。只是这些话,不足与旁人道罢了。

    沉默片刻,他道:“知道女真人是怎么称呼太尉的么?”

    “这倒不知。”段知县如实回答道。

    “紫金虎!”李莫颇有些自豪地说道。“徐太尉是世之虎臣!他若不是自牢,谁又能困得住他?这里头很多东西,我不便跟你明说。你只须记住一点,若是信我,便好生……唉,罢了,恩相隐居此处,便是想暂且避开是是非非,图个清静。反正你只记住,便当没这么个人在你射洪,心里却又要明白他确实在,明白么?”

    段知县想了想,立即笑道:“这倒容易。”

    “走罢。”李莫道。

    “怎地?长官不到山上?”段知县问道。

    “日后得空再来吧,我还得回三台。”李莫道。三台县,便是梓州州治所在。合着李知州撇下公务,微服下来,就为去拜望徐太尉,吃顿家常便饭?

    入夜,江心岛,鹭与洲上,四周都是黑漆漆一片,渔家人早就睡下来,只有岛上的房舍里还透露出光亮。

    徐卫趴在窗边,听得外头轻轻的水声,感受着河风扑面,表情十分放松惬意。李莫这人倒是个念旧的,当初不过资助他家一些米面钱财,还不是自己本意,而是妻子张九月见他老母不易,发了善心。没想到,他一直感恩,高中之后,还四处托人报信。后来,更回到川陕任职。自己最初上任时,四川官员很多不服,阳奉阴违,独此人例外。虽说以他现在的地位,并帮不上什么忙,但对于他这份情义,徐卫还是欣慰的。

    张九月和祝季兰端着一个长盘进来,见徐卫的模样,一时有些犹豫,最后还是张九月道:“官人。”

    徐卫回过头,看那盘中一碗黄澄澄的蛋炒饭,不由得露出了笑容:“正有些饿了。”

    “我还说晚上不宜夜食,姐姐偏说相公昂晚饭也没吃。多年戎马生涯,最怕挨饿,肯定是顶不住的。非拉了我给相公做饭去。还是姐姐了解相公啊。”祝季兰笑道。

    张九月把饭放到了桌上,又将筷子摆好,道:“官人快些吃,这猪油炒的东西,凉了伤胃。”

    徐卫起身上前坐下,拿起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