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公子-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这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真不愧是我的弟子,还是老夫教的好。”王著真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个时候说他是自己的弟子了,这脸皮也够厚的赵承嗣在心里鄙视不已。
“这首诗不错,朕收藏了,朕还要大大有赏。”赵匡胤兴奋的直接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说完之后自己也愣住了,这边赵承嗣却傻傻的看着赵匡胤,黄二就是赵匡胤。
黄难道就是皇帝的皇,而赵匡胤家中排行老二,这黄二就是指的赵匡胤,自己和皇帝称兄道弟,这也太牛逼了吧。
“奉直郎赵承嗣参见官家,管家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承嗣电视剧看了不知道多少,大臣们见到皇帝都是这一套词,他不知道这个时候行跪拜礼还不常见,但是礼多人不怪,何况是见皇帝,这行个礼总没有什么不对,不是吗?
“平身吧,想不到朕的身份这么快就暴露了,纯臣这都怪你,这一首诗叫什么名字,就送给朕吧,朕要裱起来放在福延宫中。”赵匡胤手中还那种赵承嗣的那副作品,他认为这是赵匡胤给自己的,王著想要说什么都不能说了,毕竟赵匡胤开口了。
“官家喜欢就好,这首沁园春雪就是专门送给官家的,以前在西游记中曾经专门送给官家过,今天献丑,能够得到官家的赏赐,那是我的荣幸。”
想不到他是皇帝,以前赵承嗣最多认为他是一个皇子王爷之类的,想不到是皇帝,还是那个历史上风评不错的皇帝,怪不得上一次自己写在西游记上面的诗他知道,就是写给他的吗,不过他是皇帝,那以后怎么相处。
王著以前也没有说过这个人是皇帝呀。
………………………………
第五十七章 国策不对呀
“想不到朕的身份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暴露,纯臣,这都怪你,这一手好字,朕虽然不善于笔墨,但是也知道当时也没有一家书法风格是你这样的,你这书房磅礴大气,不知是师承那位名家之手?”
身份揭穿了赵匡胤也没有再隐瞒,再隐瞒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反正自己也没有打算隐瞒多久,想不到会因为一副字儿露出来马脚。
赵匡胤的疑问也是王著想问的,要说赵匡胤不精通文墨那还情有可原,毕竟他是军人出身。
但是王著可是当代大儒,对于各家之言均有涉猎,特别是书法,目前主流的书法他基本上有认得,要不然他也不会一眼看出来《温泉铭》。
正如赵匡胤所说的那样赵承嗣的书法大气,但是不属于当世任何一家书法,也没有书法大家是这样的风格。
“官家有问,也不敢隐瞒,这是我在蒙一位伟人教授,说实在具体名字,到底他老人家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老人家雄才大略,是一代人杰,等到我想问他老人家是谁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
赵承嗣总不能是自己当初临摹多年的毛公的书法,连位置都不错,能不大气吗。那可是五百年才出一次的伟人,即使放到古代也是一代雄主明君,,他老人家魅力那可不是盖的。
不过赵承嗣也不能说是毛公吧,任谁去找,也找不到这个人呀,所以自己只能说是在梦中学得,这个时代也没有自己受教育的信息,这样说虽然有点荒谬,可是能让人接受。
但是这个时候却很正常,鬼神之说也十分的流行,特别是皇帝也信道,赵承嗣这样说只能增加他的神秘感。
“你说你是在梦中学的书法?”赵匡胤颤抖的问,也没有怀疑这话的真实性,他见过太多,比如陈抟老祖,而且赵承嗣是陈抟老祖提到的人物有些奇遇也不足为奇。
既然刚才已经说出口了,现在也不好再改口,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不敢欺瞒官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这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写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从此我的脑海里也多了许多的东西,也许是神仙吧,也许是一场梦吧。”
赵匡胤释然了,这也就能解释搜集的关于赵承嗣的信息,很多解释不通,生活在青楼之中,没有任何关于父母的消息,更不说师承了。
可是突然间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对一个人影响很大,青楼小厮怎么有这么高的文学修养,这不符合常理,除非他出身高贵。
现在可以理解了,一切都是梦中有人传授,这也不是没有先例,隋朝之时传说混世魔王程咬金在梦中得到仙人传承,得以习的天罡三十六斧,由于他本人的原因,最后只得三板斧。
可是就凭借这三板斧,他就能带着瓦岗众人横扫众人天下,最后帮助李世民取得天下,这在民间流传甚广。
所以赵承嗣说的这些话,也没有人反对,即使是王著也在一旁不停的点头,自己收的这个便宜弟子可是宝贝呀,居然能在梦中得到仙人指点,前途真的无量呀。
好好,能够得到仙人指点注定纯臣你以后不凡,成象先生收得一个好弟子,后继有人后继有人呀。”赵匡胤丝毫没有吝啬语言。
“官家,不要这样夸奖他,年轻人容易骄傲,打磨几年让他为国效力,这样也不枉他一场奇遇,更加不会辜负白云先生的一番栽培。”
王著黑着脸,其实内心很高兴,有这么一个弟子,自己以后也会名垂青史,虽然这个弟子自己什么都没有教给他,那也改变不了自己是他的师傅的事实。
赵匡胤摆摆手:“年轻人嘛,总要有点的与众不同吗,朕都想再年轻几十岁,可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不可否认我们真的老了,以后大宋也是应该靠这些年轻人,他们此时新一代的希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赵匡胤也不是那种固执的人,生生死死他看的很清楚了,也没有像前代的人那样追求长生不老之类的,这样的皇帝真的是百姓之福气。
“官家就是因为这厮年轻人所以才更加要磨练一下,不能过于夸奖他们,否则他们还不骄傲,按照我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在下面锻炼一下,这样以后才能让让他们以后更好的为我们大宋服务,毕竟他们还年轻,不够持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王著说话的是还看了一下赵承嗣,自己的这个弟子也实在年轻,你看看自己的大弟子和二弟子,现在都二十多岁了依然白身,而赵承嗣才十三四岁已经是奉直郎了。
“先生,您这话身为弟子我就不同意了,年轻人怎么了,年轻人有朝气,甘罗年纪不大却能为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秤砣小还压千斤呢,年轻人怎么了?”
赵承嗣不乐意了,年轻人虽然经验缺乏,但是也有年轻人的好处,有一股子的闯劲,这是年老人没有的,年轻人办事不牢,但是也不能一杆子打死完吧。
“你小懂什么,有几个人是甘罗那样的,要是让你们年轻人当国,一定会把整个天下弄得乱七八糟的,想当初周世宗……”
咳咳!
这边赵承嗣估计咳嗽了几句,在赵匡胤面前你提什么周世宗,赵匡胤的皇位就是从人家后周哪里得到的,你说这个干啥。
王著似乎也知道了赵承嗣的意图,立刻闭嘴,现在不像年轻时候了,年轻时候自己确实可以肆无忌惮,但是现在自己已经不做官了,但也要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不是吗?
不过赵匡胤却无所谓:“好了,不用顾忌,当初要是不是柴宗训年幼,掌握不了朝政,朕也不能顺应天命建立大宋,这一点朕不会避讳,这都是天命,朕不敢有违天命。”
赵匡胤看了看着师徒两个继续说道:“年轻有时候会坏事,正如成象先生所说的那样年轻人有时候不够持重,但是有时候年轻人敢为人先,所以不能一味的否定也不能一味的否定,朕看纯臣就比较不错,希望以后大宋在你们手里能够让四夷宾服。”
赵匡胤说完这话的时候拍了拍赵承嗣的肩膀,这让他骨头都酥了,这可是皇帝说的话,而且表达了对自己的肯定。
“官家所言极是,所以先生世事无绝对,你看人家官家说话都有深度,先生您老以后可要学习点,对了先生这都到饭点了,难道您真的不管饭了吗?”
赵承嗣这一提醒,众人才注意到现在已经到了晌午,王家早就准备好了饭菜,用了赵承嗣带来的食材,要不然还真的不能整出来这么丰盛的饭菜。
食不语,寝不言!
这个时候在饭桌上是比较闷的,大家都是闷着头用餐,也没有人说话,不过今日也许是因为赵承嗣来到这里了,所以赵匡胤在饭桌也提起来国事了。
“朕决定对江南唐国用兵,李煜屡次忤逆朕的旨意,朕多次下旨让他来汴京觐见,可是他一直不遵旨,这让朕的脸面往哪里放,朕决定让卢多逊去唐国,最后给他一次机会。”
赵匡胤这番话说的是冠冕堂皇,现在终于要对唐国动手了,理由还十分的充分,李煜多次忤逆自己,让大宋的脸面往哪里放。
“等到平定江南唐国之后,先南后北的政策完成了一半,从此之后朕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北方了,当初周世宗和王朴的设想,朕替他们完成了,他们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吧。”
赵承嗣一直没有说话,但是赵匡胤说的先南后北他真的有话要说,先南后北在后世史书上介绍的就是赵匡胤雪夜访赵普制定的统一政策。
可是在周世宗柴荣的时候,一个叫王朴的人上了一本奏章《平边策》,其中就讲到了用战略上进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战术上进攻避实就虚,扰敌令其疲惫的方法而扩展后周版图。
现在大宋所使用的先南后北的政策就是得自于平边策。
大宋也正是靠着先南后北的斩落决策,完成了自己的统一,不过按照后世的说法这一方针让大宋完成了统一,可是让契丹做大了。
因为在宋朝建立的几年之中正是契丹虚弱的时期,这个是统治契丹的是耶律璟,这个人是有名的昏君和暴君,他统治的时期是契丹(辽国)最黑暗的时候,如果大宋在这个时候对起点动手也许是最好的时机。
可是大宋采取的方针却让他放弃此时对契丹的进攻,丧失了大好机会,等到收拾完南方的势力,再要对付契丹时候已经晚了。
此时是耶律贤当政,他是契丹有名的皇帝,也是契丹国力强盛的时候,他们将宋军打的落花流水,从此大宋开启了百年屈辱。
前世的时候赵承嗣对这个也研究过,站在上帝的视角,先南后北确实有缺陷,或者说时间太长了。
“先南后北这个方针有缺陷,已经耽误了大宋最好的时机,唉!”赵承嗣忍不住感慨一句,赵匡胤和王著都奇怪的看着赵承嗣,先南后北方针这是国策,事实证明相当的正确,他怎么说有缺陷呢!
………………………………
第五十八章 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
赵匡胤一愣,赵承嗣居然说这个方针不对,现在除了江南唐国,南方割据势力已经基本上被扫除,这政策还不对吗?
这是自己秉承着后周世宗的意愿,综合几位较为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一起制定的,先西后东,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是大宋的国策,是自己的统一天下的理念,怎么会说有缺陷呢。
这边王著也在桌子下面也用力了踩了一下赵承嗣的脚,这话能是乱说的吗,赵匡胤的心胸是比较宽广,可是牵扯到原则性问题的话那就了不得了,这个收了这个弟子,可不能看着他胡闹。
“纯臣不要胡说,这是国家大事,那容得你在这里胡说,官家,年轻人不懂礼数,还请您不要见怪,纯臣赶紧向官家道歉。”
王著给赵承嗣一个你小子小心一点的眼神,但是赵承嗣丝毫不在意。
“先生,我知道官家在这里,但是说假话就是对官家的不忠,我有一些想法无论对错都要对官家说,对的话,官家可以听,不对的话官家的那是说明我的见识还不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赵承嗣算是看出来了,在古代想要好好的生活,那就一定要有后台,自己没有什么后台,那自己就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以后谁要想对付自己的话,就会有所顾忌。
北宋建立的时候周围割据势力盘踞,北方有已经建国的契丹,西南有大理,南方有武平南平、南唐和南汉,东南有吴越新生的大宋处在强敌环饲之下。
赵匡胤当时当时制定的“先南后北先难后易”的战略方针确实有点小问题,他也不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制定了这样的方针。
最开始的时候赵匡胤是和周世宗一样想着要先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这一战略,首先要将北汉拿下,于是他也开始了北伐,不过在太原城下受挫。
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也因此耽搁,而当时北方的情况是北汉危在旦夕,全依仗契丹的支持才苟延残喘。
契丹的内部当时也是矛盾重重,国力也是每况日下,这个时期是北伐的最好时期,只要宋军再接再厉相信会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虽然会付出来一定的代价。
而当时南方各国都已经是腐朽不堪,在宋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统一南方之后,回过头来再北伐时,北汉依然孱弱。
但契丹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契丹了,因为契丹经过耶律贤的治理,强大起来,契丹已经今非昔比。
北宋再北伐,实力上已经处于劣势,虽然灭了北汉,但始终无法与契丹抗衡,宋太宗的几次北伐也都以失败告终。
由于错失了北伐的最好时机,导致北宋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至后来的檀渊之盟,北宋的统一大业也始终没有完成。错失良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当然这是站在了上帝的视角上来说的,其实当初制定的政确实对宋朝有利,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赵承嗣是后来来客,自然不会认为这是完美无缺的。
“好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总是妙语连珠,朕都怀疑你这脑袋里的到底是怎么长的,懂得这么多东西,就凭借这一句话就足以让你可以青史留名了,刚才你说朕的方针有缺陷,你倒是说说,朕洗耳恭听。”
赵匡胤小酌一杯,似乎很有兴趣。
“官家,不要听这小子瞎说,他那里懂什么国家大事。”王著小心的说道,然后看了一眼赵承嗣,“你可不要信口开河,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王著朕的想掐死这个弟子,伴君如伴虎,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
“没事的,这里又不是朝堂之下,就当是我们私下交流一下了,朕虽然不敢字比唐太宗但是朕自认为可以做到从善如流。”
李世民从善如流,善于采纳忠言,造就了大唐盛世,赵匡胤虽然时候自己的不比李世民,可是也会虚心纳谏的。
“纯臣你说说吧,为什么所那么一番话,说得有理的话,朕可要奖赏你,如果你要是无理取闹的话,那朕可要小小的惩罚你一下了。”
皇帝善于纳言,但是并不代表你可以胡乱的说,赵匡胤这句话就是说小子你可千万不要胡说,赵承嗣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官家,那小子就放肆一回了,其实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国策并没有太大的错误。”
赵承嗣先拍了一记小小的马屁,毕竟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让赵匡胤有点难堪呀,打人不打脸呀。
“根据我所知,这是官家根据当时的局势和大宋的实力做出来的决定,这不能说有错,而且正如您所说的那样,现在大宋根据这个方针已经快完成了统一!”
赵匡胤和王著都点点头,大宋立国的似乎周围割据实力不断,但是现在只剩下南唐和吴越,大理也是大宋的附属国,这方针是正确的。
他们知道赵承嗣要说的不是这一些,后面才是他们要说的重点,果然赵承嗣接着说重点了。
“我们大宋或者说我们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是契丹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契丹族这个强悍的民族,中原的威胁一直存在,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就没有断过,一直到了后来契丹被金国所灭,才算解决。
说契丹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这句话是正确的,赵承嗣不是无的放矢,相信也不会有人反对。
“契丹对我们威胁自从晋国的时候就存在,石敬瑭为了当上皇帝自然自愿成为儿皇帝,这还不算,还将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从此我们中原王朝北方门户大开。”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
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犹如岭北行省之于北方,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元朝称之为腹里。
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
天福三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后来雄才大略的后周世宗柴荣决心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中原王朝多年没有实现的夙愿,完成真正的一统。
显得六年柴荣亲自率军攻打契丹,采用水陆并进的方式,一个多月内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
势如炮竹,童年五月,欲攻取幽州时,因病重班师,六月十九日,卒于汴京,他开创的大好局面也随之丧失。
从此燕云十六州一直在契丹的掌握之中,北方王朝的屏障完全掌握在契丹手中,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使得宋朝一直遭受契丹的威胁。
赵匡胤代周自立之后忙着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只是防备契丹,并没有主动进攻契丹,反而将契丹放到了最后,也就有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国策。
“其实官家在即位之初的话,不考虑其他的话,乘胜追击,对契丹发起来进攻,虽然不能说将契丹大败,也能进燕云十六州给收复,大宋的局面和今日完全不一样。”
赵承嗣以前和自己的导师研究过这东西,如果当时赵匡胤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话,那么大宋的国运一定会改变。
“官家,先生,你们不要着急,我先说说我的理由,然后再细说一下先南后北的国策。”赵承嗣见到赵匡胤有话说,立刻抛出来自己的原因了。
宋军当时极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有很大原因的。
燕云本汉人之地,很多汉将守城,当地居民也多数是汉人,像张藏英在燕云做刺史的汉将带领上万军民回归中原,可知多少汉人汉将正等着中原大军呢。
这个时候收回容易,时间越拖越长,原来的汉将老死,汉人胡化,辽国消化了燕云地区,民心这个有利因素就没有了
加上开国之初军队都是能征善战,将领战斗经验丰富,身经百战,这个时候的战斗力比之后面的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而且赵匡胤登基基本上没有兵祸,军队战斗力完全保存下来了,想想后周柴荣对契丹是百战百胜,一方面是将领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军队战斗力。
“而且此时契丹内乱,耶律璟的皇位来路不正,大多数贵族都持反对态度,并且耶律璟大肆屠杀贵族,契丹内部十分的不稳,此时才是最好的时机。”
时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些都是出现在宋朝几年,现在耶律璟被杀,耶律贤即位,几年的时间已经稳定了契丹局势,国力开始恢复,即使此时宋军再对付契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这一切都和宋朝的统一国策有关系。
………………………………
第五十九章 丢失多年的玉佩
即使现在大宋灭掉南唐,然后穷全国之力也不能打败契丹了。
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失去了,不可能再有同样的机会了,历史已经证明大宋最后却是无力对付契丹。
这一切不仅仅是宋朝后代君主的政策,更加第一代君主赵匡胤的统一政策有关。
就像后世一位著名的学者说的那样,这也不能证明这个政策是错的,因为他对当时的大宋是最有利的。
这些都是后人研究的其实大宋初期的统一国策,上帝视角,赵承嗣此时说出来赵匡胤沉默不说话了。
赵承嗣说的这些他能不知道吗,身为一国之君,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也不敢去做。
这个方针他不是没有想过,可是想过是想过,但是有些事情确实不能去做。
想要做一个明君,他也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也想做到前代帝王没有租到的事情。
如果这样以后自己真的就名垂青史,可是自己不能那样做。
成功了大宋实力更上一层楼,否则大宋将万劫不复,刚成立的政权很有可能就此消失。
这些赵匡胤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即使是他身边最重要的人,也没有说一句。
可是眼前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居然说出来这么一番话,真的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赵承嗣你很好,你真的很好,张德钧回宫!”
赵匡胤直接站了起来,离开了,连饭都不再吃了,直接离开了,王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