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崛起(天涯)-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妾白洁,本是他家佃户的婆娘,被魏岳看上花了十两银子买下。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都不用十两银子,可见魏岳老爷对小妾白洁的喜**。
“老爷,还是耐心的等京师的消息吧?”白洁声音娇柔的劝说,让魏老爷难看的脸色缓和了许多,犹自有些不甘心的看看远端,悻悻的冷笑道:“回吧。”
白天的魏家很热闹,来了不少带着员外巾,身穿丝绸的商户。明朝商人本无资格穿丝绸,不过这个规矩早就名存实亡了。
魏岳的出现,一群大户纷纷起身拱手,个别员外用贪婪的眼神,挖了几眼一身素白长裙的白洁。这女子并不符合读书人的主流审美,腿长腰细,胸前饱满,后面翘起属于狐媚之像。
白洁微微一福便退了下去,现场有人吸了几下口水,魏岳心里不快,随意拱手道:“各位仁兄,怎么有空来我这,生意都不要做了么?”
一群城里的大户们,纷纷开始吐苦水。魏岳端坐不动,很耐心的听着他们抱怨,等到大家说了口水都干了,这才淡淡道:“我是一点都不着急的,你们要闹,那就去闹好了。不要说我没提醒大家,陈巡抚可是武将转的文官,天子宠信的战场悍将,刀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魏兄,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贵府的魏三,可是被当兵的抓了。”有人站出来指出这个事情,这才刚发生的事情就传来了。魏岳不紧不慢道:“反正我是怕了,各位,在下还有事情,失陪了,不送。”魏岳说着站起就往后院去,这些平时生意上不少来往的商户,纷纷要留他,却被魏岳一一挡了回去、
一群商户出来,各自脸上怨愤,一名叫风从月的大户道:“老魏是不是怕,这可不好说。不过大家伙可得抱团,不然这一次损失可就大了。”
有人道:“怎么,风兄有啥主意,不妨说来听听?”
“各位,不如另寻一地,大家坐下来慢慢的说。”风从月素妒魏岳为济南粮商之首,一直想取而代之。现在觉得是个机会,上蹿下跳的。
回到后院的魏岳,冷笑连连,坐在椅子上凝思不语,**妾白洁过来也没回神。
“老爷,魏家也算济南城里有数的大户,不愁吃喝的,何苦去跟中丞作对?”白洁柔声再劝,魏岳听了抬头笑了笑,伸手搂着**妾的细腰道:“都像你这么想,这世上哪来那么多的龌龊事体?人都是一山望着一山高的,**哪有个止境?存天理,灭**,那是骗人的话。”
两人抱一处做个嘴儿,啧啧有声,取了个观音坐莲的姿势,一番好耍。快活至极处,魏岳气喘吁吁,白洁声如莺啼,恨不得整个人都化在男人身上。
风雨之后,魏岳一股邪火散去,冷笑道:“就叫他们去闹,我倒要看看,他们的下场。”
夜幕降临,一顶四人轿子出了魏家后门,四个壮汉疾步飞奔,走出百米便被一个哨卡拦住。“这位军爷,我们要去巡抚衙门见莫师爷,事先说好的。”一名家仆上前,递过去一摞银圆,被当兵的抬手挡住道:“少来这套,没有通行证,一律不得放行。”
轿子被挡了回去,停在后院内,从轿子上下来的魏岳,一脸铁青,步入西厢的卧房,沉声道:“好狠啊,这是在逼我。”
“老爷,刚才听人说,风从月可是在怡红院大会众商户,您可得当心一二。”
魏岳道:“我知道,那小子,哼哼。翻不了天。”
巡抚衙门的办事房内,陈燮还在与张秉文、宋光兰商议如何应对灾情一事。
“各个路口,都有官兵把手,灾民进不了济南府的地界。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尽快的解决灾民赈济的问题。二位,不知有何高见?”陈燮开口说话,其他两位愁眉苦脸的不说话。
宋广兰在心里道,有个屁的高见。没粮食,拿什么来赈济。眼下济南城内还算安定,外面不知道怎么样了呢。反正我是不会出城的,打死都不出城。
“济南府各县报来的消息,一切还算稳定。夏收在即,各州县都在赈济,民情还算稳定。这一次的旱灾,多亏了中丞及时调配粮食,稳住了城内的大局。”张秉文实心实意的说,陈燮却苦笑摆手道:“我也就这点能耐了,稳住一个济南城,已经是最大的限度。”
宋光兰道:“能稳住济南城就不易了,城外一个灾民都没看见,可见各县还算是称职。”
陈燮道:“暂时也只能这样了,这一波灾情抗过去,夏收上来了,局势就能缓过去。”
张秉文幽幽道:“中丞,张某以为,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济南府治下的州县,倒还好说。别的府,可就不一定了。”说着话,张秉文拿出一叠告急文书,一张一张的丢:“兖州府来的,已经是第八份了,东昌府来的,第六份。青州府来的,第三份。登莱两府来的,没告急,就说灾情稳定,全体官员上下一心,正在指挥百姓抗旱,保住夏收。”
宋光兰笑道:“登莱两府不必担心,中丞在登莱任职期间,大兴水利,挖深井,修沟渠,历年旱情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倒是这兖州府,真是让人担心了。”
张秉文当然知道他所指的是啥,点点头道:“是啊,真的别出乱子。”
兖州有两个要命的地方,一个是鲁王,一个是孔府。哪个地方出了事情,山东上下都得跟着一起倒霉。陈燮还好一点,这两位都是民政官啊,出了事情板子下来,肯定先打他们。
陈燮淡淡道:“顾不了那么多了,旱情来的迅猛,自开春以来,滴雨未下。本宪早做预防,还是吃力的很。我们先顾着济南府,明天本宪出城,各县走一趟,给他们想点法子。”
张秉文站起道:“不可,中丞须坐镇大局,不可轻动。”宋光兰想了想,站起来要表态,陈燮先道:“宋大人就不要多想了,你就更不能离开了。济南要有人闹事,肯定是那些府学那些读书人,你得跟提学大人一道,稳住这些书呆子。”
宋光兰知道自己发挥的时候到了,使劲的点头道:“哪个敢带头闹事,割除功名,拿下问罪。我就不信了,杀鸡给猴看,还有几个敢跟着闹?”
第三百九十一章埋人三部曲(下)
第三百九十一章埋人三部曲(下)
张秉文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想不起来是哪。
“没啥好说的,为今之计,稳定压倒一切!任何扰乱秩序的行为都不能轻饶。”陈燮这话有点坑人,不过倒是很对这两人的胃口。大明够乱了,别更乱了。
兖州这边开了锅,知府赵富春急忙找到任城卫的指挥使,连威胁带吓唬,有给了五百石粮食,让他调兵去曲阜。任城卫早就烂掉了,七拼八凑的勉强有一千人,几十个家丁,各种军械破败,军户的身上穿的跟要饭一样,比城外的难民好不了多少。
就这一千多人,第二天一早出城,走半道上听到远远的传来喊杀声,当兵的掉头就跑,烟尘还在老远的,队伍就散了架。一路狂奔回到兖州,仔细一数剩下不到八百人。什么叫望风而逃,这就叫望风而逃。
实际上所谓的喊杀声,不过是一群难民在几个领头的家伙带领下喊出来的,代价是每人一口吃的。发出喊声的这些人,都是一些老弱妇孺,哪有青壮。青壮都被神秘的带头人组织起来,奔着曲阜县城去了。
曲阜知县不敢跑,战战兢兢的上了县城,孔家出了一千石粮食,五百两银子,拉上其他大户凑一凑,衙役守军加一起五百人,肯定没法对付滚滚而来的难民。赶紧的募集民壮,天黑之前流民潮到了,远远的望不到边。汇聚在城下。
灾民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奔着城外的一些农田去了,地里没熟的麦子遭殃了,被抢的一干二净,一些大户的农庄也被打破,抢了个一干二净。折腾了两天,万余青壮拿着锄头木棒这些武器,扛着梯子出现在城下。
城头上如临大敌了两天,总算看见流民围城了。这时候连夜派出去的信使到了兖州,却一个兵都没求到。兖州这边表示自顾不暇了。没兵可派。表示已经派信使去济南求助。
济南这边,第二天一大早魏岳就出了门,青衣小帽的来到巡抚衙门外求见莫泰。他跟莫泰有过一面之缘,在京师的时候。莫泰和他的堂兄魏文成关系不错。一起喝过酒。莫泰到了济南之后。两人也有些来往。
莫泰倒也没端首席幕僚的架子,出来见面,老远便主动拱手道:“魏兄。有事?”
魏岳上前低声道:“莫兄救我。”莫泰一听这话,脸色肃然道:“请,里面说话。”
两人进了师爷的办事房,关上门,莫泰才问:“出什么事情了?”魏岳道:“还不是粮价闹的?莫兄,中丞大人是怎么弄来这么多粮食的?这粮价,还有希望么?”
莫泰听了露出愕然的表情道:“我说魏兄,你不是不知道登莱的粮价,中丞大人把济南的粮食供应,纳入了登莱粮食的供应体系。目的就是怕城内先乱了起来,说吧,囤积了多少粮食?”魏岳一听脸都白了,立刻哀求道:“莫兄帮忙,弄个通行证,小弟好把粮食运出城去,也好减少一些损失。”
“中丞大人三番五次发了通告,告诫城内的粮商,粮价太高了,官府不会坐视。难道你就不知道么?还是没当一回事?”莫泰露出为难之色,魏岳连连拱手道:“这不是抱着侥幸之心么?小弟囤积了十万石的麦子,都在城外的庄子里。不如这样,小弟认捐粮食一万石。”
莫泰不说话了,摸着胡须在沉吟,魏岳等了一会,立刻加码:“两万石,但求中丞大人放过在下。”莫泰重重叹息一声道:“老兄啊,不是我说你,知道不知道,你们这些人,给中丞带来多少麻烦?济南城内人口二十万啊,这么多人闹起事情来,这得多大的乱子?为了稳定济南,中丞大人调集了登莱两州的存粮五十万石,并且派人去朝鲜和东瀛,采购大批的米。你啊,这是在寻死啊。好在你来了,要是跟着那些人一起闹腾,中丞大人是要杀人的。”
魏岳惊的脸色发白,立刻跪下道:“莫兄,千万救我。一定看在家兄的面子上,在中丞面前美言几句。”莫泰苦笑道:“现在不是我帮不帮你的问题,昨夜那些人在怡红院商议,煽动府学和城内的士子闹事。中丞大人已经知道了,正在准备应对。你啊,来的迟了点。”
魏岳如同五雷轰顶,惊呼:“这个事情我也知道啊,是风从月带的头。就是东门那家粮店的东家。此人与府学的教谕关系不错,他把小妹送给教谕做了妾。”
莫泰露出笑道:“此事,还是留下些字据为好,空口白牙,我不好去跟大人说。”
魏岳听出来了,自己要卖队友,作为投名状。想到积压的粮食,那可都是银子。本着死队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咬咬牙道:“好,在下早有准备,昨夜让人去怡红院打听的清楚,他们说的话都记下来了。”他也知道,自己不干这个事情,恐怕早有准备的官府也能镇压下去,那么今后呢?今天既然来了,要是不卖队友,怕是今后也没好果子吃。
说着话,魏岳摸出一张纸,递给莫泰道:“这是在下亲自整理的文字,交给中丞大人,算是在下检举揭发。”魏岳早有卖队友之心,准备的非常充分。
莫泰接过这张纸,仔细的看完之后,笑了笑道:“如此最好不过了,等着吧,我去去就来。”说完莫泰走人,魏岳浑身一松,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心道这一趟算是被坑惨了,今后对这个巡抚大人的命令,怕是惟命是从了。否则,这个投名状就能变成要命的绞索。
中午,府学内热闹了起来,一群生员凑在一起,陆陆续续的又来了一些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凑了近百人。为首的一名生员姓赵,三十来岁,站在众人面前道:“济南城内不缺粮食,临近府府县缺粮,中丞下令禁止粮食出境、宵禁。真是毫无道理。我辈读书种子,总该要站出来,为地方父老说话,为百姓请命。”
“我也听说了,在不开城,城内的商家都要罢市。届时百业萧条,大家想喝点小酒都没地方去。不能继续这么胡闹下去了,得去劝一劝中丞大人。”有人在边上当托,出声相助。
“走,走,同去,同去。”有人起哄,一群读书人都来了尽头,天下为己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千万人亦往矣的大无畏气概充满脑袋。
一群书生出了府学,奔着巡抚衙门就去了。这边的动静,很快就传到了陈燮这里,这边正在议事。中丞大人冷笑几声,看了一眼宋光兰。这位也冷笑了几声,站起道:“就知道他们不安分。”说着宋光兰拱手道:“我去找孙提学。”张秉文急道:“宋大人,别冲动。都是一些读书种子,有热血是正常的。”
陈燮笑着站起道:“本宪出去看看。”说着陈燮起身出去,张秉文赶紧跟上。议事被打断了,两人前后出来。远远的就听到有人在喊:“我们要见中丞。”“门禁、宵禁,扰民之举,当废之。”“各府难民嗷嗷待哺,为何不让粮食出城?”
看着站在下面吵闹的读书,陈燮缓缓的走上前,站在大堂的台阶上。身前一队士兵,拦住了那些读书人,不让他们靠近。陈燮拱手道:“在下就是陈燮,各位生员,有何事要见本宪?”台下立刻安静,陈燮往那一站,一股气势凌人,眼神锋利,环视时生员纷纷低头。
藏在人群中的赵生员,这时候喊了一句:“我等读书种子,来此为生民请命,请大人停门禁、孝敬,方便城内粮食出城,救济各府百姓。”
陈燮听到这句,抬手一指说话的赵生员,怒斥:“一派胡言,拿下!”
一群士兵立刻扑上去,凡有拦阻者,立刻枪托伺候,一顿乱砸,鸡飞狗跳。张秉文在后面,急的连连摆手:“不要打,不要打。中丞,万万不可啊,他们都有功名在身。”
明朝中后期的读书人嚣张程度,可以说神鬼辟易。当官的都不愿意去惹他们,这些读书人,以议论朝政,抨击朝臣为时尚。明朝厚待士子,出现,一般都是不了了之,把读书人的毛病都惯出来了。指着巡抚的鼻子骂算什么,指着总督的鼻子骂也是常有的事情。就这样,还经常没有能把他们怎么地。
陈燮可不惯他们这个毛病,二百士兵上来,一顿暴揍,不过一刻,全都蹲在地上,抱着头**。陈燮等现场都安静了,这才上前,一个一个的看过去,一群所谓胸有浩然正气的读书人,这会都跟孙子似得,蹲在地上低头不语。
“没人说了吧?那听我说。”陈燮回头,示意张秉文不要着急。然后看看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不紧不慢的大声道:“四月,旱情初现端倪,本宪多次发出布告,要求粮商不要囤积粮食,尽快出售,安定市面。结果呢?粮价一路走高,本宪派人多次询问各家粮商,都说手里没屯粮。当是的询问记录,都有记录在案。有鉴于此,本宪这才派人去采购粮食,并邀请登莱粮商到济南,开设临时专售粮店。目的就是为了稳定粮价,保证城内的安定大局。”
第三百九十二章埋人三部曲(续1)
第三百九十二章埋人三部曲(续1)
“本宪就奇怪了,当初粮商说了,手里没囤积粮食,白字黑字记录在案的。怎么轮到你们站住来,说什么粮食运出城外,救济其他各府的百姓?各位济南城的父老,你们都说说,这事情怪不怪?难不成,这些读书种子,都是粮商的爹不成?粮商都说没粮食,他们说有。”
陈燮这番话,算是狠狠的把这些读书人的软肋给捅一下。一时间围观的百姓骚动,陈燮举起手,百姓安静下来,陈燮又继续道:“本宪正在与各位大人商议救灾一事,正在发愁没粮食呢。现在好了,你们说有粮食,那好,谁告诉本宪哪家粮商囤积了粮食没有发售?”
现场一片死寂,一干读书人蹲在地上,没有人站起来说话。这一刻,这一张张鼻青脸肿的面孔,变得如此的丑陋。宋光兰带着提学官来了,赵教谕也给带来了。
三人走到陈燮跟前,宋光兰拱手道:“中丞,人都叫来了。今天要不查清楚,是谁在带头闹事,扰乱城内百姓正常购粮,破坏城内安稳,本御史便参某人一本。”
说完话的宋光兰,眼神不善的看看孙提学,这位老先生有六十多岁了,平时不太管事。反正他是个监督官,府学的具体事务,都不由他管。倒是陈燮的权利不小,乡试的时候有巡抚坐镇大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读书人的前途和命运。不过话说回来,正常的巡抚,三年一调任,走了也就管不到这些读书人了。这也是读书人胆子肥的原因之一。
孙提学有点无妄之灾的意思,岁数大了,不喜欢管事。眼下正值抗灾期间,他的事情就更少了。这会被这帮读书人闹腾着出来,心里也是憋着火。看看省级的三位大佬都在场,他要是不处理好这个事情,今后在济南别想呆了,赶紧谋求调走好了。
“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值此多事之秋,各位大人忙的不可开交。你们倒好,跑来闹事,扰乱衙门的正常办事秩序。真是枉读圣人诗书。说,是谁带的头,站出来,不要连累大家。”孙提学杀气腾腾,这个时候当然是要官官相护,别说陈燮站着理,就算没理,也要帮。
一群读书人都蹲在地上不说话,也不抬头。孙提学冷笑几声道:“好,好,好。”说着朝陈燮拱手道:“中丞,您都看见了,本提学有监察之责,还请中丞做个见证。今日凡到此闹事者,一律记录在案,夺其功名。此等处置,不知可否?”
张秉文这个时候着急了,赶紧上前道:“孙提学,冷静,冷静。这些读书人,考取功名都不容易,给他们一个机会。”说着张秉文对一干生员喊:“大家都别傻蹲着了。今天的事情,本官都看见了。确实是你们无理取闹,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千万不要再傻下去了,赶紧把带头之人指出来,免得提学大人下重手。”
陈燮见状,淡淡道:“张大人,我给你面子,这事情交给你处理了。没一个交代,可别怪本宪不讲情面,不给读书人面子。”说着陈燮转身就走,宋光兰朝张秉文拱手道:“张大人,在下可都看着呢。今天的事情,没个交代,君前是要参一本的。”
张秉文这会反应过来了,被陈燮和宋光兰联合给坑了。不过他也没在意,考个功名多难啊,能救下这些读书人,被参一本也是值得的。
孙提学这个时候突然看着赵教谕道:“赵兄,往日里人前滔滔不绝,怎么今日一言不发?”这一刀捅的狠,果然是熟人捅熟人才伤的重。这俩平时来往很多,称兄道弟的,关系很不错。这会孙提学一句话,就给赵教谕推到悬崖边上了。孙提学也是无奈之举,不找人背锅,陈燮那边交代不过去,回头宋光兰弹劾自己,张秉文和陈燮也不会放过他。
一个御史、一个布政司、一个巡抚,文官体系的人都弹劾他,提学官还怎么做?自己收拾收拾滚蛋好了。形势很清楚了,陈燮这边在后面端着茶杯不紧不慢的继续处理公文。
一个时辰之后,宋光兰进来了,拱手道:“思华,查清楚了,都说了。赵教谕勾结本地粮商风从月等十余人,煽动士子来巡抚衙门闹事。目的是为了开门禁,放粮食出城。”
张秉文进来了,一边走一边骂:“奸商,都是奸商。中丞,事情牵扯到德王府,还望慎重。”明知故问的陈燮做出奇怪的表情问:“怎么就牵扯到德王府了?”
“哎,这事情是这样的。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都比较高。外面那些读书人里头,有十几个是拿了王府的好处来的。德王在城里有三家粮店,每年不少进项。今年还这么搞,打算捞一笔。结果中丞紧急调来粮食,并且设禁止粮食出城门。德王那边有个管家,找到几个家境不好的读书人,让他们联系同窗闹一闹。”跟着张秉文进来的孙提学也说话了,事情渐渐的清楚了。
最后一个进来的是低着头的赵教谕,陈燮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其他几个人也是横眉冷对。实际上因为有了魏岳这个带路党,陈燮早就知道了这些人的勾当。
张秉文看看赵教谕,叹息一声道:“中丞,这些粮商背后,都有些关系。还是不要闹大的好,尤其是牵扯到德王府和奉国将军。”
陈燮沉吟再三,看了一眼赵教谕,淡淡道:“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尤其是德王府,身为宗室,不思为君父分忧,反倒趁机发国难财。这一会不让他们吃点教训,下一回他们更放肆。赵教谕,我劝你还是称病回家吧,不然大家面子上须不好看。”
赵教谕一脸苍白,朝陈燮拱手道:“多谢中丞,在下这就回去写辞呈。”说完转身狼狈而走,留下一个跌跌撞撞的背影。这一次,还算是给他留了面子的。
陈燮继续道:“参与此事的粮商,全都拿下。这个没问题吧?张大人?宋大人?”
宋光兰很干脆:“没问题,情理之中。”张秉文也点点头:“应该的,奸商该死。”
陈燮看看孙提学:“带头闹事的生员,革除功名,以儆效尤。这个,没问题吧?”
孙提学松了一口气,赶紧道:“没问题。”对孙提学来说,保住自己是最重要的。现在背黑锅的是赵教谕,他算是逃出生天了。
陈燮最后道:“宗室之事,自有君父决断。德王在济南,纵奴抢夺民产,夺人妻女的案子,卷宗在刑名处堆了多少,大家心里都明白。本宪当亲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