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天涯)-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人还在纠缠于以文驭武的时候。洪承畴才内心深处,已经想到了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今后的军队,指挥官绝对不会再是过去那种能拎着刀看人的猛将兄了。陈燮要进行的军事改革,首先针对的肯定是军官。一群接受过全新的系统军事教育的军官,将成为大明军事的主导。这个时候再看皇家讲武堂这个新生事物和新军之间的关系,不难明白陈燮真正的意图。聪明人很多,洪承畴就是一个,所以军队国家化这个事情,陈燮怕是预谋已久了。

尽管情感上,洪承畴还是倾向于以文驭武,但是客观事实告诉他,这是不可逆转的大势。造成这种大势的力量,不是单纯的陈燮在军事上的胜利,而是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合力。

洪承畴最大的无奈,在于他是唯一的想让陈燮知道规矩,并且去做了的阁臣。这次实践,让他至今心有余悸,每每想到那一幕,都会生出无法抗争的念头。如果陈燮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一定会笑的合不拢嘴。那把手枪早就没子弹了,陈燮当着玩具收着呢,将来这就是种子。

额头上一支白嫩的手在轻轻的擦汗,虽然都生了孩子,这两个女人却比以前更有滋味了。成熟的果子,永远比青涩的果子来的甘甜。靠在躺椅上,陈老爷享受着两个女子的服务,虽然对这个时代的这种现象很不耻,但还是庆幸自己能在这个时代享受这种不耻。

人啊,果然都是自私的!眯着眼睛瞄着薄薄的纱衣后面凸起的一点,陈燮心里如是想。

“公主殿下那边,不会生出不快吧?”郑妥娘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大概是性格原因,总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这个后院内,能显得比较和谐,她的作用其实很大。不然就柳如是那个性格,怎么可能伏低做小?

要害遭到袭击,郑妥娘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不闪不避的,任凭一只手在胸前使坏,还得拿起茶杯来,试一试水温,再往某人的嘴边送。滋的咪一口温度正好的茶水,陈燮这才收回两指,在鼻尖嗅一下,叹道:“还是那么香。”

柳如是手里拿着烟和火柴过来,送到嘴边点上,笑道:“这东西有什么好的,味道怪的紧。”陈燮嘿嘿的笑了笑,没有辩解,抽烟不是好习惯,但是很难戒掉。

“明天那两位举人再来的话,让公主殿下出马,就一个要求,登报道歉,然后让他们回去,安心准备科举。”陈燮说这话时候,语气有点阴森。柳如是倒是习惯了,诧异道:“怎么?”

陈燮笑道:“陈家的脸,是那么好抹的么?这两位能来,就能顺利的参加科举,不来的,呵呵,那就不要怪陈某人心黑手辣。”

“老爷,还是算了,读书人可不易。”柳如是还是劝了一句,被郑妥娘伸手拽了一下衣袖,想想放弃了。陈燮站起道:“肚子有点饿了,弄点吃的送书房来。”

所谓书房,其实就是陈燮收藏秘密的大本营。这里头的很多东西,都不足为外人道。平时能进来的三位,陈燮都一再交代过,这里看见的一切,都要不能对外说。

“啪!”拉了一下开关,窗帘都拉上的书房内立刻亮了起来,一盏白炽灯泡的亮光,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电灯。自打能造出硫酸之后,陈燮就让辽东那边,鼓捣出来了一个简单的照明电路。从此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份光明,直流电无疑不能跟交流电比,但这是一个跨时代你的东西。

拎着食盒进来的不是柳如是,而是朱媺娖,看家陈燮又在摆弄各种“实验”的家伙,不断的在纸上记录东西的时候,脚步都轻了许多,放下食盒低声道:“如是妹妹说,老爷要吃点东西,我让厨房给做了海鲜面,趁热吃点。”

陈燮放下手里的螺丝刀,转身微笑,接过碗大口的吃了起来。看着灯泡的亮光,朱媺娖忍不住问:“老爷,您说这电灯,大明的人都能用的上门?”

陈燮笑道:“现在不能,将来都能。”朱媺娖诧异道:“为什么?”吃完面条放下碗,陈燮这才道:“因为造价过于昂贵,而且现在这个是试验品,灯丝是竹子做的,等到钨丝灯泡出现了,这种照明系统才能进一步推广。还有一点,这是直流电,等将来出了交流电会更便宜。这么说吧,你现在看见的电灯,相当于人类的祖先,第一次用火烧熟食物,这是文明之光。现在看起来虽然灯光很弱,将来必将照亮整个世界的黑夜。”

这么说话的陈燮,底气还是很足的,大明的工业化已经被动的开始了,在利益的驱动下,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人山寨的能力很强,大明有无数的能工巧匠,就算是蒸汽机,现在一些地方也有山寨货了。对此,陈燮深感无奈,却没有去制止。原因是认为还不到时候,而且陈燮也乐于见到,这个国家的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并且通过这些过去被认为是奇技**巧的东西获得利益,并且乐此不彼。等到将来民间出现一股奇巧**技的潮流时,就是出台保护法律的时候了。

至于现在么,最迫切的事情不是什么保护,而是教育。推广并坚定的改变这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时间,不能再推迟了。这就是陈燮觉得最为迫切的事情,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崛起,最根本的就是教育。

一大早的,朱慈烺就起来了,他还算是个勤政的皇帝,梳洗之时,老周便问道:“万岁爷,早朝的规矩都改成十日一朝会了,怎么还起的这么早?”

朱慈烺笑道:“你不懂,早睡早起身体好,起来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姐夫说过,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要想把大明治理好,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再说了,朕听说新军操练的有点样子了,打算去看看。”

第六百六十八章巡视新军

第六百六十八章巡视新军

办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开启民智。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四个字可是不会得到整个社会上层认可的。这个时代读书人是一种身份和象征,普通人老老实实做你的营生就是了,读书不读书,真不重要,更不要说开女校了,想都别想。

这个教育要不要办?怎么办?其实陈燮已经在做了,在登州就开始做了,不论贫贱,只要是你张家庄的娃娃,都得乖乖的去上学。那会的学办的比较简单,坚持了十几年下来,这个学堂现在越办越大倒是真的,对外的影响不过是在登莱二州富庶繁华之地。

怎么说呢,很难推广。只有在辽东和大员,这个现象才有了明显的好转。地盘是陈燮的,想怎么折腾都行。官府以政令强制,八岁以上的男娃,必须上学,接受三年的义务教育。但是也仅仅在辽东和大员,还有就是兴海城。在辽东,娃娃不去上学将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逼着农户个工人把孩子送去上学。但是在大明腹地,肯定是行不通的。

怎么办啊?还是老办法,搞试点,在最富庶的江南,先找一个府来做示范。三五年后推广到整个江南,这是最好的结果了。陈燮选择的点是松江府,三年的义务教育能学到多少东西?识字,识数,足矣。@为了这个目标,狗腿子阮大铖,鞍前马后的辛苦,得到了一个承诺,义务教育办的好了,他就是江南巡抚,连布政司都比不过渡。

为了升官,阮大铖真是卖力气。走遍了松江府的每一个乡镇,监督当地的学校的建设。算起来,这已经是第三年了,陈燮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三年的时间松江府培养出了第一批义务教育的娃娃,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学什么都快。江南工业的快速发展的将来,无疑会收益于义务教育。

这个事情没问题,但还是有问题。君主集权时代,搞的都是一个套路,就是君权天授,老百姓都得笨一点的愚民统治。现在你玩这个,在叫政治上的不正确。身在体制内,政治上不能跟上面保持一致的话,那真是一点都不好玩了。

这个事情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要!而且要尽快!已经点了一把工业的火。你得把柴准备好,不然火烧不旺。传统的工匠,玩的都是经验,虽然都有绝活,但是对工业化来说,这些绝活用处不大。陈燮要的是流水线模式的教育,批量生产。

至于什么素质教育,其实是懒人给自己找的借口。人类社会。精英教育从来都是占据主流地位,除非人类消亡。否则不会改变。现在中国自改革之后,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工业化,最大的依仗不是别的,而是太祖时代打造的义务教育体系和产业工人队伍。没有这两样垫底,呵呵,工业化你以为是嘴巴说说就行的么?没有足够的理科生和技术工人。你拿什么来搞工业化?或者说的高大上一点,拿什么来实现四个现代化?

所以说,陈燮跟周围的人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别人还在为他的军队改革构想感到彷徨的时候,他已经思绪飞到了另外一个维度。至于说到军队的问题。陈燮现在就算把军队交出去,谁又能奈何的了他?谁又能指挥的动那些军队?说穿了,就得培养一批新的军事人才,等这一代人下去了,换一代人才有可能。

一大早的陈燮就醒了,一动弹就给朱媺娖惊醒了,一双粉臂抱着脖子不让动,口中低语:“还早,再睡一会。”陈燮低声道:“你接着睡,我自己起来便是。”昨夜折腾不轻的朱媺娖可以继续睡,外间的丫鬟春红可不能再睡了,听到动静立刻进来伺候。

已经习惯这种生活的陈燮,张手任凭春红和几个丫鬟摆布,这屋里分工很细,朱媺娖身边的丫鬟最少的时候都得有八个,就这还是比较节俭的。穿戴整齐,出来梳洗,院子里活动了一圈,回来早饭准备好了,虾仁馅的水饺吃了一大碗,这才换上正装出门。

天色已经亮了,陈燮的马车出现在宫门外,昨天约好的朱慈烺,一早去新军走一趟。这不刚到门口,里头的太监便出来见礼道:“公爷稍后,陛下已经起来了。”

皇帝出巡自然是前呼后拥的,不过朱慈烺不喜欢这一套,所以跟陈燮说好的是轻车简从,各带十来个人就行。就这,朱慈烺想骑马出门,还被太监老周死死的拦住,坐马车可以,骑马有风险,万一掉下来如何是好。

朱慈烺只好作罢,马车出来,看见等在外头的陈燮,立刻从窗子里招手。陈燮笑着迎上前道:“陛下,臣在前面开道。”朱慈烺道:“姐夫,一起坐马车好了。”陈燮摇头道:“没这个规矩,陛下还是不要为难臣了。”

陈燮前头带着十余近卫开路,后面是朱慈烺的侍卫,一行人来到刚打开的城门口,就看见等待外面的五百骑兵,何显亲自带队来护驾了。朱慈烺从车窗里抱怨:“不是说好轻车简从么?”陈燮笑道:“那可不行,出了事谁都担不起,陛下还是别为难臣下。”

其实这样做已经很过分了,一个文臣都没带,就陈燮带着近卫和五百骑兵保护,出了城往丰台而去,那里是新军的营地所在。京师一带的道路修的不错,马车跑在水泥路上很轻快,塔塔塔的马蹄声很脆,朱慈烺又不安静了,又一次探头问:“姐夫,啥时候朕能坐火车?”

“这个问题臣下可没法回答陛下,就今天这个事情,回头就得被御史弹劾,说什么万金之躯不可轻动,不是臣下蛊惑,陛下不会轻出京师。”陈燮笑着回了这么一句,朱慈烺歪歪嘴道:“一群腐儒,不要理睬他们。”

说起来有点搞笑,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这都是没事就玩亲征的猛人。战场厮杀都是寻常事,他们的后代居然被文臣限制在京师内,说起来真是哭笑不得。最好玩的就是武宗,经常跟文臣捉迷藏。有一次带着一票人跑草原上去打了一张,两边加起来十几万人的大战斗,到了文臣的笔下,居然才死伤十几个。所以说,文臣真尼玛不是东西,仗着自己手里有笔杆子,使劲的黑他们看不顺眼的人。

什么是好皇帝,明朝的文臣会告诉你,安心的呆在紫禁城内生孩子的皇帝,这就是好皇帝。天下交给文臣就是了,皇帝就该安心的扮演种猪这一角色,不要管这个管那个。正常人家的孩子都有个叛逆期,更不要说皇帝了。说的不好听一点,明朝中后期这帮皇帝一个比一个变态,那都是被文臣逼出来的,其中很多文字记载,都是加了牛奶的水当牛奶卖。

有一点陈燮和朱慈烺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把文臣说的那些大道理当放屁。

一行人走的不算太快,接近丰台的时候,花了快一个小时了,这时候身后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队伍停下,陈燮带着近卫和骑兵迎上去,看见来人不由叹息一声,心道:说到底,你们也是文臣的一员,道不同啊。

轻骑快马追出来的,自然是三位内阁大臣,杨、卢、洪,周延儒倒是想来,太老了,骑马不行了,掉下来就得挂。姜逢元倒是想来,可惜不会骑马,后面坐马车在追呢。这三位还凑合,不过呆在京师里有日子没戎马生涯了,今天这一阵急追,也给他们颠簸够呛的。

“陛下出城,怎么能如此简单?”卢象升倒是没说难听话,上前来便拱手致意。

朱慈烺笑道:“何必兴师动众呢?难道说,在大明的境内,朕还担心受到伏击?再说了,有这五百铁骑护卫,谁能伤的了朕?丰台大营可不算远啊,有点动静转瞬即至。”

洪承畴和杨廷麟随后上来,见礼之后道:“陛下,以后可别这样了。”两人一口同声,朱慈烺笑道:“是朕的意思,何必那么紧张呢?不就是丰台大营么?既然来了,那就一起上路。”朱慈烺态度很坚决,三人也没有再废话。主要还是看在陈燮的面子上,不然能烦死人。

陈燮把三人留在中军,让他们去烦朱慈烺,自己带着近卫先走一步。车队抵近大营门口外,听到号炮响了,大家都习惯了新军礼炮的规矩,车队停下来没一会,营内跑出来整齐的两队步兵,喊着号子一二一,在营门外道路两边排成两行,在口令声中,一手横胸,一手扶枪,整齐的喊:“敬礼!”

马车穿过这一段路,从服装到装备与普通大明军队完全不同的新军,出现在众人面前时,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至少朱慈烺事这么想的,这些人可不是什么登州营的老兵,正儿八级的北直隶的良家子,一共有两万多人呢。这会出迎,肯定是陈燮安排好的仪式。

第六百六十九章

第六百六十九章阅兵式

第六百六十九章阅兵式

新军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别说朱慈烺了,就算是兵部尚书卢象升,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支军队是内库先后投入200银圆,以前就是朱由检的心尖子,现在则是一块兵部眼睛里的香饽饽。卢象升不想染指么?想,可惜他现在无能为力。

新军有讲武堂,二十五岁以下的武举人都可以进入就读,根据卢象升掌握的消息,训练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皇家讲武堂毕业的学院,全部都冠以武进士的身份,就读三年毕业后,成绩优异者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说传统的武进士消失了,却而代之的是皇家讲武堂的毕业生。

这些武进士在三年的学习中,多次出兵草原、辽东,参与对外作战以及剿匪等战斗,毕业后参与了新军的组建工作。成为大明第一批真正意义上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军官。可以预见,这些军官将来必然成为大明官兵的基石,能够掌握他们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以前这些人效忠的是朱由检,现在自然是效忠朱慈烺。武进士和文进士一样,都是天子门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文臣的危机感才如此的强烈,一支军队不在控制之下,将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谁也想不到。文臣希望回到过去的模式,由他们来掌握军队的将领们,进而控制整个大明皇朝的军队。可惜这个希望现在不太可能实现了,至少这支新军不会被摆布。

陈燮带着一群新军的高级将领出现的时候,卢象升和杨廷麟快速的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看见了对方眼神中强烈的不安,因为这些高级将领都是来自过去登州营。也就是说,他们跟现在的辽东军和兴海军是一个老大。想到将来陈燮可能通过军事改革,控制整个国家的军队之时。二人的内心无比骇然,一直没有太大反应的洪承畴,脸色阴沉了下来。

“敬礼!”陈燮在前,一干军官在后,整齐的向朱慈烺行礼。这个时候,朱慈烺内心极为兴奋。他倒是见过登州兵的威武雄壮,但那支军队明显跟这支军队有不同之处,这支军队的粮饷都是内库出的,是属于他的军队。至于说什么军官的问题他不担心,私下里觉得只要恩赏到位,不愁这些军官不归心。

“辛苦了!”朱慈烺挥挥手,陈燮大声喊道:“请陛下检阅新军。”说完往路边一让,一辆没有车顶的马车开来,陈燮请朱慈烺站上去。伸手拦住了一脸不安的老周,这才让马车开动。站在马车上朱慈烺年轻的脸涨的通红,兴奋的难以平静,眼前的这支军队,展现出来的精气神让人振奋。整齐的方队,一个一个的在道路两边,马车经过时,阵前的军官高呼:“敬礼!”所有人整齐敬礼!朱慈烺按照陈燮教他的。经过一个方队就喊一嗓子:“兄弟们好!”

“陛下万岁!”整齐的回答如山崩海啸,“兄弟们辛苦了!”朱慈烺颤巍巍的又喊。

“为大明效死!”整齐的回答声。洪亮高亢,空气都在震动。

马车穿过一个一个方队,最终来到一座高台前,这时候陈燮等人已经等在这里。今天的这一次,事先都没有预演,朱慈烺走了这么一趟下来。腿都是软的,要不是马车上有拦着扶着,他都站不住了。现在下马车,觉得身子还是飘的。

“姐夫,这阵势也太骇然了。怎么事先不早说一声,朕一点准备都没有。这两万虎贲,气势太强大了。”朱慈烺抓住机会,低声对陈燮说话,得到的是一句淡淡的回答:“这些人今后都是效忠于陛下的大明虎贲,有什么好准备的?现在这支军队,还没有真正的见过血,算不上是真正的虎贲呢。等检阅完毕,拉到安南去打一仗,能活下来的才叫虎贲。”

“怎么,要对安南用兵?”朱慈烺心里一惊,这支军队是皇家老本攒出来的,真的舍不得损伤。陈燮笑道:“安南不敬大明有年,该让他们知道知道大明的虎威了。而且安南那个地方富庶,现在又是南北对立,这么好的机会不去搞一下,太对不起先帝辛苦投入打造的新军。”朱慈烺还是不放心,犹豫道:“都去么?”

陈燮笑道:“先去一个师吧,两年一个轮换。呵呵,陛下不要多想了,准备检阅部队。”

登上师部办公室二楼走廊改成的检阅台,这时候能看出来前方一条大道,远端的是列队整齐的军队。这个时候再看各部队,真是一块一块的豆腐干似得,整齐地令人发指。现场来的军队不是很多,不是驻军的全部,陈燮在一边解释道:“一共有两万余兵马,全都阅兵的话,时间太久了。臣随意抽出一个旅的兵力,搞一个小规模的阅兵式。”

朱慈烺现在晕乎乎的,点点头表示就这样吧,随意。一连串的礼炮声响后,楼边的一侧,一支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的乐曲,这才注意到那些演奏的人多数是番鬼,穿着大明的军装,很像那么一回事,乐器也是怪怪的,但是奏出来的曲子还是很不错的。

雄壮的军乐声中,一支一支的队伍从检阅台前走过,陈燮在一边低声解说:“这是皇家讲武堂学员方队,组成的成员都是在校学生。”

朱慈烺眼前一亮,正在走来的这支方队,身穿的军装正是皇家讲武堂学院特有的灰色军装,这个颜色是当年朱由检定下的,一直延续至今,为啥要定这个颜色。理由很简单,一个是染布方便,一个是方便区别。

队伍接近之时,突然响起“正步走”的口令,所有士兵,整齐的劈枪,动作如一人,端着刺刀踩着正步,夸夸夸的走过检阅台。就在这一瞬间,朱慈烺脑子里嗡的一下,浑身血都沸腾了。身子下意识的摇晃,赶紧扶着栏杆才没摔倒。

这种是怎么样的一支军队啊?这才几年的功夫,就打造出这么一支强悍的军队。

轰隆隆的脚步声如惊雷一般,短短的一分钟时间,一百米的正步走,直接给洪承畴和杨廷麟给震的一个屁股墩坐地上了。卢象升还好一点,及时的扶着栏杆,没有出丑。但是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就像开滚的油锅,无法遏制沸腾的情绪。

稍稍缓和一点,又一个方队来了,陈燮又在解释:“这是大明步兵禁卫军第一师第一旅的步兵方队。”正步再次走起,刚刚有所缓和的心情,随着军官的口令声再次沸腾。整齐的劈枪动作,朱慈烺把眼睛瞪的溜圆,一个细节都不肯放过。就看这些士兵人人带着白色的手套,整齐的动作,整齐的步伐,横看是一条线,竖看还是一条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线。

这种分列式带正步走的阅兵,就算是现代人看了也能心潮澎湃,何况是大明的人。这一刻,朱慈烺浑身微微发抖,激动的脸红扑扑的,浑身的血都涌上来了。其他三位内阁大臣,也是浑身发抖,他们是吓的。这样一支军队,别说大明了,放眼天下,谁人能敌?这样一支军队,居然不是掌握在文臣的手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吓人的事情么?

步兵方队过去之后是骑兵方队,数个骑兵方队整齐行进,走到台下整齐的敬礼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