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天涯)-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汤汤水水。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了,登州可是有码头的,这几年海商云集,不都是因为联合商号的美洲货么?多少人靠这个吃饭啊。

萧鱼也没坚持,不过也没打算就这样算了,陈燮要是不识趣,在黄县守备的问题上,说不得就得给他下点绊。陈燮为何要谋黄县守备的位置他不管,少了好处就没啥可说的。上任一年多了,看着陈燮一个接一个的开作坊,从开始每个月能拿八十两前任留下的定额便很开心,到现在已经根本无法满足的胃口。反正他这个知府,干四年没准就被弄走了,不捞够怎么行?不然他怎么敢和王廷试等人合伙,私分了府库。

三人又是一番商议,决定了明日劝捐的大致基调,时已经快过了。

陈燮没有在张家留宿,出门直接去了春香楼。之前早有人来报信,英娘等在门口,看见马车就上前来开门。陈燮下来后对她道:“辛苦了,有什么消息么?”

英娘抬手轻轻在他肩膀上打了一下,像是在掸灰尘,口幽怨道:“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回来也不说想人家,就知道问消息。”

陈燮叹息道:“我倒是想跟你说说情啊爱的,可这不是事情火烧眉毛了么?”英娘知道轻重,笑着不再说啥,请他进去。天冷楼上不能烧地龙,英娘住在后面一个三进的院里。走了好几分总才进了房间,烧了地龙的屋热气扑来,陈燮吐了一口浊气。英娘伺候脱了外衣,招呼坐下道:“事情我也才知道,这不是夜里关了城门,没来得及跟您说去。”

陈燮坐在椅上,闭目仰面,没有说话。英娘见状越发的小心,这个男人算是爱到骨里了,虽然大了他五岁,一直没人嫌弃自己。好几回提出让绿玉、紫玉来陪寝,他也没松口。说是不想轻贱她,英娘嘴上不说,心里都记着。

“我念给你听么?”打开墙上的一个柜,取出个小本,英娘低声问。陈燮点点头,英娘便低声念:“十一月初四,赵率教战死三屯营,……,暂时就这些了。天黑之前,同知、通判、推官三位老爷先后派人来了,说是府库里没多少钱粮了,有人把主意打在您身上。”

陈燮听到这里睁眼怒道:“一群混蛋,收了银不好好办事。他们怕是早就知道这个事情了,商量好了等天黑才来给你报信。”说着陈燮跟英娘说了张可大的事情,英娘听了稍稍琢磨一番便道:“这事情没那么简单,照我看,姓王的单纯就是惦记您的钱粮,张可大是知道自己的兵不顶事。萧知府就没那么简单了,估计这事情他要给您添点手脚。”

陈燮靠在椅上闭着眼睛不说话,英娘过来坐腿上,习惯性的一只手钻进领口时,还缩了一下脖,方便他行事。口却是没停下:“老爷,得让人给姓萧的送点银,别让他坏了您的好事。不过这黄县能有啥好的?奴婢一直没想明白。”

陈燮知道她的意思,坐起故作恼怒状道:“龙口码头,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英娘满意的站起,笑道:“您先歇着,奴婢去去就来。”说着英娘转身去了,陈燮躺在铺了皮毛的躺椅上,屋里暖融融的没觉得一点冷。这屋是八斤的杰作,下面有地龙,水泥地平面上铺着木板,还有一层厚厚的地毯。初冬的夜里一点都没觉得冷,装修也是简约风格的。陈燮有点累了,迷迷糊糊的打瞌睡,很快就睡着了。

英娘回来时不是一个人,身后还跟着一个窈窕的身段的女,一边走还一边低声对她说点啥,这女低着头一直没怎么说话,就是不断的点头。rs

第一百零二章好奇而已

第一百零二章好奇而已

一夜没怎么睡的萧鱼起来的很晚,都快到午时了才睁的眼。小妾尤氏正好进来,手里捧着个红布包,见他坐起便上前笑道:“老爷,这是刚才联合商号的二掌柜亲自送来的,五百两现银。还有五匹花布,两瓶花露水,两份梳洗套装,其他东西还有不少,就不说了。”

萧鱼听了非但未喜,反倒是心里一惊,这一大早的就给送来了银,摆明了昨晚上的事情人家都知道。消息走漏的可能性很多,未必就是王、张二人。萧鱼没像小妾那样傻乐,人家能如此之快的明白自己是关键人物,就能搞清楚府库的钱粮去向。

想到这些,就算再贪得无厌,也不敢再动陈燮的心思了。想想虽然还是有点不甘心,萧鱼只能一声叹息,起身去梳洗。小妾追问也懒得回答,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来钱的路多了,不值得去冒险。

没一会幕僚传来消息,王廷试邀请数十位士绅豪商做客,以赈济地方为由,募得白银千辆,粮食一千余石。联合商号带头响应,并捐银五百辆。事情做的很顺利,萧鱼这下彻底断了念想,梳洗一番去见王廷试。

陈燮起的也不早,迷迷糊糊之间叫人扶着上了床,温香软玉的抱个满怀,稀里糊涂的没怎么醒,还当是英娘骑了上来。一番折腾没了睡意,挣眼一看换了配角,绿玉把小蛮腰扭的叫一个疾风骤雨。相比其他女,这个绿玉有双长腿,倒是很对陈燮的胃口。既然已经入港,那就将错就错,折腾没一会,英娘上了床,轮番磨豆腐好不堕落。

午时都过了半,被人敲门惊醒,睁眼一看身上压条细长腿,暗暗惭愧之际,英娘自门口回来,笑嘻嘻道:“好老爷,昨夜可曾舒坦。”

陈燮已经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节操什么的早丢的干净。抬手隔着肚兜捏住一点,轻轻使劲道:“就你惯会作怪。”英娘也不躲避,反倒伸出舌尖来,在胸前的手上舔几下,陈燮无奈的收手道:“好了,再荒唐就起不来了,说说都啥事情,这会来敲门?”

英娘这才收起妩媚之态,挨着床边坐下低声道:“莫泰求见。”

陈燮一愣道:“他怎么还在登州?”英娘道:“说是走了又回来了。”

陈燮思索片刻道:“那就见一见,安排一下一起吃午饭,看看他的来意再说。”

身后一双玉臂缠了过来,吴语呢喃:“怎么就起来了,奴家浑身没半点力气,再睡一会。”

忍着身后两团绵软的压迫,陈燮还是起来道:“你睡你的,我还有事情。”英娘听他语气柔和,掩着嘴笑道:“现在倒是个知冷知热小冤家,昨夜差点没给人弄散架的时候,怎么求都不肯停下。”

陈燮啪的一下,小翘臀来着了打:“还不都是你做的手脚?赶紧伺候老爷起来。”

梳洗穿戴完毕,陈燮在院里遛弯,脑里整理昨夜到现在发生的事情。站在院里能看见两层高的春香楼是一幢木质结构的楼房,这才发现这地方过去能有五十米远。就位置而言,有点偏,接近东门的水门了。

登州城墙周长里,城高三丈五尺,厚两丈,城门四座,东门为春生门,南门为朝天门,西门为迎恩门,北门为镇海门,有城楼七座,城铺五十座。护城河宽两丈,深一丈。水门有三座,南为上水门,东为小水门,丁北为下水门。

这样一个雄城不能不说不坚固,站在一个后来人的角度看,这恰恰是一个民族缺乏了进取心之后的必然选择。脑里浮现的数据和眼睛里看到的高大城墙一一对应,陈燮有点走神,身后来了人也没察觉到。

“老爷,莫泰快到了。”英娘的声音不大,陈燮回头笑道:“你倒是越来越聪明了。”

英娘媚笑道:“这是老爷调教的好。”这女人就是天生媚骨的类型,一颦一笑都能带出媚态十足。陈燮呵呵一笑道:“调教这个词用的好,走,我去迎他一迎。”

快步出门,穿过两道门,陈燮站在侧门的台阶上,五步之外的一顶轿过来。

轿里的莫泰表情淡然,把孙国桢回乡养老之后,再次返回登州的举动不是一时冲动。早在第一次见到陈燮时,莫泰就察觉到他的不同寻常。随后发生的一切,都在莫泰的关注之。一直到陈燮办了团练,莫泰对这个年轻人的看法又发生了新的转折。

明朝有哪个富家翁会自己花大价钱办一支精锐团练的?不是想造反,就一定是另有深意。陈燮的想法,最初莫泰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只能是一个模糊认知到这是一种远见驱动的产物。这次送孙国桢回乡,沿途各地皆有流民,虽然还不多,但是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长期孙国桢身边辅佐,并且一直在接触地方的莫泰,很快就明白现在的明朝情况不对。这很可能与陈燮办团练有关。所以莫泰决定回来再接触一下陈燮,一者是想对照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二者还是因为陈燮大方,没准能谋一个待遇不错的差事。别看现在陈燮没有官身,但是在登州跟土皇帝也没啥区别了。两年时间,就能将登州乃至其他各省的一批豪商纠集起来,形成一股谁都不敢轻视的利益团体。这个本事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明朝地方上的权力,实际是掌握在地方士绅和宗族的手里。这一点,莫泰心里很清楚。

“莫先生,到了。”轿夫招呼了一声,莫泰定了定神。躬身下了轿,一抬眼看见陈燮在侧门边上站着微笑,立刻涌起一股“也许来对”了的感觉。(有人会问为何不大开门迎接么?)

“莫先生去而复返,燮苦思不得其解。故在此候教!”陈燮拱手致意,眼前的这一位的底细,陈燮打探过,孙国桢的同乡,现年40岁,秀才的功名。

莫泰不卑不亢的拱手回礼,笑道:“泰亦有事欲求教于神医,还望不吝赐教。”

这个场面有点酸,但是却很对莫泰的胃口。读书人都这个尿性,就惦记着得到别人的重视。陈燮虽然不是官员,但他是登州赫赫有名的土豪。联合商号和各种作坊就不说了,财力一等一的大土豪。关键回春堂和张家庄的医院,这两年没少治病救人,给陈燮带来了很高的民间声望。虽然大多数病人都不是陈燮亲自出手救的,但不妨碍别人把功劳算陈燮头上。

看见院里带着下人迎接的英娘,莫泰微微一笑,拱手就算礼数到了。心里羡慕陈燮艳福不浅的同时,也暗暗的吃惊。英娘这个女人,登州多少人打过她的算盘不得而知,总之没人能得手过。一个有锦衣卫背景的女人,现在居然成了陈燮的人,可见其必有蹊跷。

书房是英娘专门为陈燮准备的,看茶之后没了旁人,陈燮才道:“莫先生,有一桩事情正好求教。”莫泰微微欠身道:“神医不妨直言。”陈燮把昨夜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莫泰。当然没提去见过张瑶和英娘汇报的情报就是了。最后来了一句:“此事看着说的通,又说不通,故不解。”

莫泰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神医以为,当今大明如何?”

出乎莫泰的预料,陈燮不假思索便回答:“正值乱世!”

莫泰奇怪道:“据泰所知,陕甘固然民变不断,然则多为小股流贼,乌合之众,不足为患。自先帝七年以来至今,各地虽多有旱情,却未有酿成大乱。即便东虏扣京,不过数月乃至半年便自退去,神医何来乱世之说?”

要是以前,陈燮肯定没法说服莫泰,现在则不一样了,长期坚持恶补明朝的历史,陈燮的观点已经成型一套固定的看法,并有证据支持。

陈燮呵呵一笑道:“大明朝岁入不过四百万两,朝廷支出,单单军费一项便是五百万。莫先生,大明可不缺银啊,你可见哪一个愿意掏自家腰包为朝廷分忧?此前提及旱了两年,如果再旱两年呢?大明朝已经是个干草堆了,陕西的火苗已经不小了,烧遍全国不过几年的事情。陈某不过一介海外归来的富商,好好的太平日不过?”

现在的莫泰对陈燮不过处在一个好奇的阶段,你让一个给巡抚做过幕僚的秀才,对一个没有功名的人纳头就拜,这个玩笑在大明朝能笑死一地的人。

一番思索之后,莫泰觉得陈燮说的有道理,但不等于现在他就要给陈燮当幕僚了。先露一点本事,被陈燮重视之后,弄一个轻快的临时工干干,继续观察一段才是莫泰的本意。

“神医所言昨夜之事者,不外有如下几个缘故。其一,上下勾结,瓜分府库。京师骤变,不得不行此下策。张可大一介武夫,下跪能换来钱粮,有何不可?其二,团练精锐,登州精兵尽出,不能不防也。其三,神医身家之巨,此去京师勤王,怕是有人盼着神医回不来呢。其四,如不出在下所料,张可大必以团练为先锋。”rs

第一百零三章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第一百零三章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陈燮面色阴晴不定,莫泰见状不免暗暗得意,摸着胡一副稳坐军帐的样。

莫泰暗暗自得,又补了一刀:“此事如操作得当,未见得是坏事。”

这一下陈燮的脸上崩不住了,露出诧异之色,沉声道:“从何说起?”

这个表情出乎莫泰的预料,但是没时间多想就是了,继续卖弄道:“所谓千户、守备之说,交易尔。神医此去,不妨缓缓而行,拖上个把月就是了。告身书所需时日甚多,今京师告急,各部哪有心思管这等小事,待东虏退却之后,朝局动荡不可避免。尘埃落定之日未定远矣,神医不妨以团练旗号,义民兴师,张可大即便是个副总兵,岂能奈何?只要平安回来,为了日后之事,勿论何人镇守登州,也离不了神医助力。”

这家伙说话绉绉的,但是意思很明白。陈神医,你被人忽了,拿了一个千户和守备的职务,就把你忽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这个事情呢,你得先回的来,然后要等这次建奴的事情了了,朝廷内部帐清算完毕,才能轮的上你这点小事。不过这次你展示了强大的财力之后呢,谁来当这个登州兵巡道或者巡抚,都得借重你的财力。

这个时候陈燮才算是明白张瑶说的话,未必是坏事。感情老张同志的意思是这个?其实陈燮还是误会了张瑶的意思,张瑶是见识了团练的精锐,觉得陈燮拉出去没准能斩获战功。就算未能斩获战功,平安回来不难。举荐书肯定要先发往兵部,陈燮才肯出兵,等风云散去,兵部方面稍稍运作一二,事情也就下来了。兵部那帮人,砸晕他们不用太多银。

张瑶没把话说的太清楚,那是有让陈燮自己想明白的意思。莫泰则不然,他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这个事情,也能得到相似的结果。可见殊途同归,官场之事不外“利害”二字。

英娘匆匆进来,附耳低语,陈燮听了面色一动,也没避着莫泰便道:“事情查清楚了?”

英娘对陈燮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所以没想多便道:“查清楚了,张可大与孙游击还有两个守备,私下商议。说是王廷试已经点头,黄县守备和奇山千户所荐书定下之时,许老爷一个团练营的名头,张可大趁机提出团练营先走一步之事。”

陈燮听到这里,不怒反笑,起身朝莫泰拱手道:“莫先生,月俸一百五十两,不知能否请的动先生随行北上参谋事务?待此间事了,先生大可自去,陈某另有程仪奉上。”

一百五十两一个月的临时工,绝对是高薪了。虽然是临时参谋,也没个明确的说法。实在是陈燮现在还是个白身,也没法给个说法。不过这个待遇绝对很有诚意了。

莫泰也有点犹豫,本来想的是陈燮能让留下,帮着看场,必要的时候给陈燮留守的人指点一两句,不会涉入太深。现在陈燮这个说法有悖初衷,但是又不能不慎重考虑,错过这个机会,下次再想得到陈燮的高薪聘用,那可就难了。他给孙国桢当幕僚,一个月也就是八十两银。虽然有外快,但是事情也多。现在他是下岗待业,想找一个过渡的肥差很难的。不是谁都愿意花大价钱请一个秀才当助手的。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他一番忽,加上之前的履历,陈燮不可能开这么高的价钱请他临时参谋。

就在莫泰犹豫的时候,陈燮又补了一刀:“二百两,不能再多了。”

这一刀可是补的太狠了,莫泰根本就没法拒绝。当即便颔首笑道:“如此,在下暂为东翁谋划一阵。”这就是同意给陈燮帮忙了,不过还是暂时的。言下之意,你得让我看见光明的未来,不然该走还是会走。明朝的读书人就这德行,一个一个的把自己看的很高很大。陈燮实在是身边缺一个官场方面的谋划者,不然真不会跟他费口舌。本来张瑶是一个好老师,可惜不能带着他到处走,只好找莫泰了。

陈燮很自信,只要走一趟北京,就不难让莫泰心服口服。

也许是老天爷要给莫泰长脸,刘庆匆匆而至,见了陈燮便道:“东家,张可大出了兵巡道府,带着空白荐书寻您来了。”

莫泰在一边听的清楚,手一抖,胡给自己拽了一根下来。心里暗暗吃惊道,这个陈燮,果然是渗透到登州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还不是一个系统的情报来源。刚刚英娘说的那些,还能拿锦衣卫的来源说事,这次刘庆来了,则是纯民间的消息了。

“都回避一下,我来见他。”陈燮下了决断,莫泰和刘庆都退了下去,另外寻一个房间等着。门口自有英娘去接待,张可大来到的时候,看见陈燮正在洗脸,把毛巾丢给身边的绿玉,不免暗暗咽了一口唾沫。英娘的来历,张可大当然知道,这么一个貌美如花的老鸨,在登州开那么大的青楼,没点背景还不早给人吞的骨头都不剩了?锦衣卫就算今不如昔,也是天亲军。一介武夫,哪里敢得罪锦衣卫。官也都是孝敬到了,敬而远之。只有陈燮这种愣头青,才会当着一个锦衣卫试百户的面操家伙,卖弄武力。误打误撞加上机缘巧合,才打穿了元外强干的本质,加上一个英娘的作用才有了好结果。

张可大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好几步之外就喊:“神医,荐书的事情妥了,往上填个名字就成。”陈燮皮笑肉不笑的拱手,架大的不行,拿过名字一栏为空白的荐书,扫了一眼就丢在一边道:“就为这点事情,搭进去万斤粮食,几千两银,真是一笔好买卖。英娘,你说说看,给你哥哥送一万两银,让他去运作一二,能不能谋一个锦衣卫试百户的位置?”

英娘微微一笑道:“老爷要是真舍得砸一万两,别说试百户,百户也不是不能祈望。”

陈燮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你去找刘庆支一万两白银,给你哥哥,让他想法回登州来。辽东那个破地方,谁知道何时把小命搭进去了?张总兵,您说,是不是这个意思?”

张可大要是对上一般的商人,这会能一刀剁了陈燮。堂堂的副总兵,你敢轻慢?可惜怒火只能在心里一闪就过,眼下服装和粮草,都在陈燮的手里捏着。大明的武将为何被臣看清,根就在钱粮上头要求人。命脉在别人之手,等阵钱粮救命的张可大,这会不忍不行。

就算是将来,张可大还是要忍,陈燮在地方上的势力膨胀的太快了。现在搞他,就等于两三百号士绅豪商的钱袋。鬼知道这些人背后还有什么人,断人财路杀人父母,真的会跟你玩命的。

“神医说的在理,你看这个荐书都开出来了,兵巡道、知府、威海卫三方皆有推荐,兵部告身下来也就是时间的问题。烦劳神医报个名字,张某好回去复命。”张可大捏着鼻在赔笑,这个也只能忍了。

陈燮看看荐书,用笔写了名字递过去,笑道:“行,王启年为黄县守备,张虎为奇山所千户。”张可大赶紧接过,看了看上面的硬笔字,确定无误之后,又道:“神医,如今出兵在即,可否先拨发承诺的服装、粮食?”

陈燮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好一阵才道:“行啊,不过车马之耗,得张大人自己想法。”

啊……。张可大一时晕了,这一时半会的上哪去找那么多车马?之前还指望陈燮来着,现在怎么变了意思?就在张可大想词的时候,陈燮已经道:“粮草可去张家庄找雨荨姑娘拨付,军情紧急,我就不留副总兵大人了。请!”

这就撵人了,张可大只好告辞,走一趟连口水都没喝上,这也太憋屈了。可是一想自己私下里干的那些事,张可大心虚了,没有再废话。反正粮草到手了,别的回头再说。

张可大走的没了影,刘庆、莫泰出来时,陈燮自言自语,恶狠狠的厉声道:“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刘庆无语,莫泰上前笑道:“东翁不必恼火,官场素来只讲厉害,人情来往的前提是东翁需有官在身,还得是对等的官身。张可大虽然是武夫,说白了他是官,东翁是民。当下之事,已经是忍耐再三了。”

莫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体现他月薪二百两的价值。陈燮收起怒色,点头认可,交代刘庆时面露狰狞,恶声恶气道:“刘掌柜辛苦通报一下,登州各家商号不准流出哪怕一辆四轮运货马车。谁要是不给面,让我一时不痛苦,我就让他一辈不痛快。”

努力保持高人风范的莫泰,听到这里也都打了个寒战。看来仁心仁术的神医,不像外面传说的那样。其实这是好事,软不拉几东翁,一害自身,二害从者。rs

第一百零四章狼烟滚滚

第一百零四章狼烟滚滚

张可大回到兵巡道府,一群官员都在场,张可大把过程一说,隐瞒了陈燮的锦衣卫之说。实在是担心王廷试听了这个说法,绝了让陈燮当先锋的想法,那样张可大真要哭了。

张可大这种武将在明朝不少,贪财怕死却又不缺气节的矛盾体。

王廷试当然不会为难陈燮,那不等于为难自己的银么?就算他盼着陈燮回不来,也不能露出半点迹象。所以对张可大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