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天成有些奇怪,急忙朝着堂屋走去。

乡试发榜之后,他一直都没有见到刘仲基。

刘仲基落榜了,没有能够考中举人,可能在发榜的那天,就离开太原了,苏天成曾经叫苏俊去客栈,也没有看见,落榜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他也没有刻意去找了。

想不到刘仲基来拜访了。

刘仲基的内心,满是苦涩,尽管乡试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他依旧没有能够平复。

落榜之后,刘仲基本来就不舒服,得知了苏天成是解元之后,更加的郁闷,以至于不好意思见到苏天成,发榜的当天,就离开了太原。

他想着四处游历一下,发泄心中的苦闷,下一次的乡试,必须要等到三年之后,可外面不太平,他也没有地方去游历。

回到平阳府城,刘仲基哪里都没有去,就是呆在家里,老婆倒是没有埋怨,父亲的态度也是依旧。

苏天成荣归故里,他依旧不准备去拜访,还是刘大华提醒了,毕竟两人是同窗,怎么都是要去祝贺一番的。

苏天成进入堂屋,看见脸sè苍白的刘仲基。

“在下来拜访苏兄了,恭喜苏兄,乡试高中。”

刘仲基的态度很是恭敬,这也是规矩。

生员的举人之间,区别太大了,生员称之为读书人,但也仅仅是读书人,举人就是老爷了,可以入朝为官,不管人家官大官小,已经进入士绅队伍。

“刘兄不要如此客气了,我已经安排厨房了,中午我们好好畅饮一番。”

“不知道是不是耽误苏兄的时间啊。”

苏天成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官本位的思想,延续几千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永远存在,自己高中了,到府里来的人,身份完全都变化了,全部都是士绅或者是举人,刘仲基是第一个来拜访的生员。

“刘兄不要这么拘谨,我已经说过了,我们是好兄弟。”

“苏兄如此随和,在下感激不尽,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的,在下不敢造次。”

苏天成有些无语,要不然,为什么说读书人酸的,特别是生员,被称呼为酸秀才,这大概是一种心理作祟,一心想着鲤鱼跳龙门,自身特别的注意规矩和礼仪,等到自己高中之后,享受众人的羡慕敬仰,认为是理所当然。

这必然造成一种很不好的氛围,那就是大家都讲究资格和规矩,朝政都是读书人把持的,他们秉持这样的心理,定下了一条条的潜规则,打磨个人的自尊,让读书人没有自信和自尊,狂热的追求功名,至于说寻常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要改变这样的认识,不是简单的事情,不要说现在,几百年之后,都有如此的规矩,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哪里是随便可以变化的。

苏天成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啊,人到了一定的高位,朋友必然越来越少,同僚之间,有着各自的利益,除非是为了共同的事情,暂时联合到一起来了,但斗争是主流,权力这东西,就如同是一个魔棒,可以令人发疯,更加可以令人丧失理智,丢掉尊严。

眼看着场面有些冷下来了,苏天成努力找话题。

“苏兄,不知道这两年时间,有什么打算啊。”

“唉,在下本来想着到国子监去读书的,可惜没有资格啊,想着成为贡监,可前面还有那么多的同窗等着,哪里轮得到在下啊,想着成为例监,家里没有那么多的银子,还真的不知道这么办啊,这年纪,眼看着就过去了。”

刘仲基说的是实际情况,继续在府学参加学习,已经没有多大的必要,最好是到国子监去参加学习,但没有资格,进不去,这是实际问题。

想着找事情做,除非是到官府,做那等师爷之类的,不上铜版册,如果成为了书吏,对rì后的科举,总是存在一些影响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书吏是不准参加科举考试的,虽然经过了官府的推荐,业绩突出者可以参加,但主考官也是另眼相看。

到了如今,苏天成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生员,一辈子都要参加科举考试,宁愿领着官府发给的那点可怜的禀米,胡子白了都不放弃,读书人真的是没有其他的出路的。

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读书人永远都是穷人,生活在富裕家庭的读书人,有银子,也是能够想到办法,到国子监去读书,改变身份的。

“我看,刘兄还是好好温习功课,准备三年之后的乡试,你的年纪不大,还有时间。”

刘仲基看了看苏天成,点点头,这是自然的,不参加乡试,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想不到苏天成的话还没有说完。

“刘兄,有些话不好听,可我还是要说,忠言逆耳啊,这乡试,就好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过去的不多,总还是要想想其他的出路的。”

刘仲基的脸有些红了,这话确实不好听,似乎自己三年后,再次参加乡试,也不一定能够高中的。

“刘兄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还没有说完,我不愿意说那些恭维你的话语,什么三年之后的乡试,一定高中这类的话语,这没有意义,朋友之间,一定要真诚相待。”

“还有一个想法,供你考虑,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你可以来找我,不管我到时候做什么事情,能够照顾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全力的。”

刘仲基看了看苏天成,低下头,暂时没有说话。

眼看着吃饭的时间到了,苏天成以为,刘仲基可能没有什么话说了。

“苏兄今rì一席话,在下记住了,三年之后,我一定是要参加乡试的,若是再次落榜了,就直接来找苏兄。”

苏天成看着刘仲基,有些吃惊,说出来这样的一番话,是需要勇气的,没有谁愿意说自己落榜的事情,何况还是三年之后的乡试。

“刘兄能够有如此的认识,我也就放心了。”

吃饭的时候,刘仲基喝了不少酒,神情依旧是有些严肃的。

吃饭之后,苏天成专门安排了苏俊,送刘仲基回家。

第八十一章未雨绸缪

军队的作用,那是不需要强调的,不管苏天成有着什么样的想法,他都必须有一支自己能够掌控的武装力量,这是他的力量之源。

如今主要还是处于冷兵器的时代,骑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是军队中间,最为珍贵的兵种了。

骑兵的作用,重点在于冲击力,在于气势,在于冲乱对方的布阵,最大限度的打击对方的自信,满清能够依靠八旗兵,击垮大明,骑兵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骑兵也是昂贵的兵种,消耗是很大的,战马需要jīng心呵护,骏马价格不菲,骑兵和战马,需要培养出来感情,在战场上才能够人马合一,最大限度的杀敌。

苏天成通过和熊子健的交谈,慢慢认识到了,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依靠的是整体的力量,万万不能够分散使用,若是分散了,单骑单马,陷入了步兵的重围之中,结局也是凄惨的。

骑兵使用的武器,是他最为关心的,从几百年之后穿越过来,他的认识当然是不同的,虽然那时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骑兵慢慢被淘汰了,但诸多关于兵种的作战技巧,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苏天成认为,骑兵最好的武器,还是弯刀,不要看三国时候的关羽,一口青龙偃月刀,杀得敌人鬼哭狼嚎,可那是关羽有着非同一般的本事,一般人哪里有那样的能力啊,包括吕布的方天画戟,这些武器,看起来威风凛凛,其实不实用的。

骑兵在乎的是什么,速度和冲击力,骏马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承载的力量越少,速度就越快,冲击力就越大,若是扛着重重的兵器,穿着厚厚的盔甲,骏马劳累不说,人也是扛不住的,还没有冲到敌军阵前,自己就累坏了,还打个屁的战啊。

弯刀最大的好处,就是轻盈,锋利的刀锋,有着巨大的杀伤力,一刀下去,甚至能够直接砍下头颅,当然,兵器有种说法,那就是一寸长一寸强,身为骑兵,光是配备弯刀,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备一杆长枪,一柄强弓,这样的长短结合,就算是最佳的配备了。

长枪和弯刀,包括强弓,重量都不大,人不累,马也不累,而且便于cāo作。

当然了,骑兵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攻城拔寨的时候,没有多大的作用,面对步兵形成的长枪阵,也是很畏惧的。

清朝的八旗军,在攻城的时候,总是不力,也体现出来了骑兵的弱势。

但苏天成需要骑兵,他的要求,军队必须要主动出击,仅仅是守着城池,不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重点还是在野战,在于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剿灭对手的有生力量。

骑兵在野战中间的作用,绝对是超强的。

大明朝对武器是严格控制的,战马更是难以筹集,可如今的年月,有钱好办事,只要你能够拿得出来足够的银子,不知道有多少朝廷的军队,等着卖掉武器装备,只要你需要甚至能够买到铠甲和战马。

这年月,饭都吃不饱了,谁还有心思管着那些事情啊。

苏平阳接受了少爷安排的任务,当然,做这些事情,需要秘密的进行。

好在少爷考中了举人,家里就是有着几千的护卫,关系也不是很大。

大户人家的护院,官府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特别是最近几年时间,流寇到处sāo扰,诸多的士绅富户,惶恐不安,生怕自己遭遇劫掠了,不断加强护院的力量,有些大户人家,家里有好几千的护卫了,这是变相的给官府减轻压力。

少爷给的任务是两项,一是购买战马、武器装备,这一点好理解,苏平阳也知道,这是护院需要的,只是购买的量有些大。

另外一点,苏平阳就难以理解了,在新近购买的耕地边上,圈一块土地出来,修建一圈的院墙,这块土地的面积,达到了百顷以上,而且这件事情,需要马上完成。

好好的耕地,圈起来干什么啊,不过理解也要做,不理解也要做。

好在是农闲季节,有着足够的劳动力。

高八尺,宽九寸的城墙,也就是如今的两米高,三十公分厚。

工钱便宜,平阳府城里面,有不少的匠户,这些匠户,生活困难,饭都难以吃饱,听闻苏府要招募匠人做院墙,都是踊跃前来。

苏俊做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将苏家佃户存放的多余的粮食,悉数都用银子收购到府里,包括小麦、玉蜀黍和甘薯。

佃户虽然不知道少爷的意思,但都是无条件的执行,他们自觉的将玉蜀黍和甘薯,包括小麦,送到苏府。

所有的佃户,都凑了一部分的银子,专门送到苏府,少爷高中举人了,他们也是要去庆贺的。如今他们的生活好过了,房屋基本都完工了,看着一连串修建在一起的房屋,确实是有些气势的,而且有什么事情,大家凑在一起,也是很方便的。

苏天成有自己的打算,这些安排,都是针对可能到来的流寇,以及那三千将士的。

苏府招募护院,本没有多大的问题,可苏天成的眼光是不一样的,这些护院的职责,绝非是守着苏府就可以了,他们是需要驰骋沙场的,能够在战场上杀敌的,他们是专业的军士。

大明的军制,发展到如今,几乎走入了死胡同。

大明的军队建制,设为六级,分别是都、卫、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

都护府是最高统领机关,京城的五军都护府,相当于如今的解放军三总部,而兵部相当于国防部,严格说,这不能够算作是军队的建制了。

自卫所开始,才算是真正的军队建制。

一卫辖五个千户所,兵员5600人,一个千户下辖十个百户所,兵员1120人,一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兵员112人,一个总旗下设五个小旗,兵员56人,小旗是最为基础的作战单位,每个小旗10名军士。

这是明初就确定下来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军士的待遇,出现了大的麻烦了。

明朝实行的是职业兵役制度,就是所谓的一朝当兵,终身为伍,父亲去世了,儿子接着上,军人的家庭叫做军户,户籍归口兵部管理,每个军户,若是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从军,一个儿子替补,一个儿子持家,若是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从军,一个儿子持家,若是只有一个儿子,不从军,改为民籍。

这都还说得过去的,要命的是军官也实行了世袭制度,也就是说,军官的儿子,世袭军官职位,比如说百户的嫡长子,在老头子去世以后,也是百户了,不管这个儿子是饭桶还是草包。明初的时候,那些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子英雄儿好汉,世袭的军官,也都说的过去,可越是往后面发展,就越是不济事了。

这样的制度,发展到现在,严重的影响了军士的积极xìng,出身好就能够当军官,出身不好就是卖苦力当炮灰的命。

再说军中的待遇。

明朝的军队分为四种,戍军、屯军、班军和运军。戍军主要是戍守城池、巡逻和海防的,屯军主要从事军屯的耕作,运军主要负责运输通讯,班军轮流在京城执行勤务,或者轮流在边境执行勤务的。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吝啬的不得了,官员的俸禄少得可怜,几乎不能够养家糊口,更不要说关心军士的待遇问题,皇上要求军队自己养活自己,划拨大量的官田,卫所依靠种田维持大部分的开支。

卫所军队,边关的三分守城,七分耕种,内地的两分守城,八分耕种,官田的赋税,远远高于民田,军户难以承受,待遇比农民都不如。

结果就是军户因为生活过不下去了,大量逃亡。

有些卫所,兵员编制是5600人,可只有两百到三百人,卫所养不起那么多的军士,吃空饷的情况,比比皆是。

军官克扣军饷已经成为了普遍的事情,少的可怜的银子,被层层克扣,落到军士的手里,所剩无几,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量的逃亡,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极点了。

明朝末年的朝廷军队,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比流寇的军队做的还要过分,为了谎报军功,杀老百姓上缴人头,骗取朝廷的银子,落入个人的腰包,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

发展到如今,朝廷没有银子,军士领不到饷银,哗变此起彼伏,哗变的军士,已经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苏天成岂会允许自己的军队,出现这样的情况,他要求的,同样是职业军人制度,但和朝廷的是大不一样的。

这个不一样,主要的表现,就是在于饷银的供应上面,必须要充足,必须充分保证军士的待遇,不仅仅是军士个人,还有军士的家属。

这是最为基本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谈到其他的事情。

至于说种田的事情,那是扯淡,军人就是军人,种田干什么,那是农民做的事情。

第八十二章苏天成的军事主张

九月十八rì,孙元坤带着第一批的军士,到达了平阳府城。

这一批军士,一共六百人。

苏天成高兴的差点不能够自持了,孙元坤带来的,是一支标准的骑兵,而且坐骑,一律都是河曲马。

河曲马出产于四川、青海一代,比蒙古马更加的高大。

只有朝廷的jīng锐骑兵,才能够配备河曲马的。

这些军士,全部都安排在苏家新购买的府邸里面,硕大的后花园,改为了马场。

九月二十rì,刘实亮带着第二批的军士赶到了,一共是一千四百人。

九月二十一rì,罗昌带着第三批的军士赶到了,一共是一千人。

苏天成有些奇怪,按说这三千军士,年纪都应该不小了,已经过去九年时间,就是当初的小伙子,也应该成为中年人了,但军队里面,有不少年轻的军士,看不见年纪大的军士,中年人占据大部分。

孙元坤做出了解释,原来,好一些年轻人,都是之后加入进来的,虽然他们在峨眉山深处,但同样是军事化管理,依旧实行军户制度,父亲年纪大了,儿子接着顶替。

这些年以来,孙元坤丝毫没有放松训练,只不过因为生活困难,骏马少了很多,要知道,当初的三千亲兵,人人都是骑着战马的,这么多年下来,卖掉了好多的战马,也通过交换的手段,得到了一批河曲马。

三千军士集聚在新买来的府邸里面,稍微有些拥挤,但问题不是太大。

几天时间下来,苏天成听孙元坤说了不少的情况,他给予的那些黄金,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四川也遭遇了灾害,他们的粮食,明显不足了,这些黄金,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峨眉山里面的家眷,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有任何问题了。

孙元坤邀请苏天成,检阅军队,当然,他们现在的身份,是苏府的护院。

苏天成带着熊子健、孙元坤、刘实亮和罗昌等人,到郊外去看了,见到了修建起来的院墙,众人很是吃惊,苏天成解释,这里就是军士临时训练的地方。

孙元坤等人,大为吃惊,他们没有预料到,苏天成居然有这样的安排。

依照他们的想法,苏天成不过是读书人,没有在战场搏杀,不可能清楚军人的作风,也不知道军队的要求,众人既然跟随在苏天成的身边了,也只能够是慢慢熟悉,一些不习惯的地方,慢慢的克服。

九月二十五rì。

三千军士,加上苏府的两百护院,全部都在郊外集中了。

这一天,苏天成要检阅,要讲话。

院子里的空地上面,临时搭建了一个木台。

三千两百名护院,整齐的站在空地上,六百匹河曲马,也显得很是文静。

看着三千二百名护院,苏天成心cháo澎湃,有了这三千二百多护院,他已经有了充足的信心,这是发展的第一步,而且是可喜的第一步,改变历史、展现抱负,希望寄托在这关键的第一步了。

战场上,刀剑无情,不管怎么小心,都避免不了伤亡,要打造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依靠的是军魂,所以,他要提出来明确的要求了。

看着站的异常整齐的军士,苏天成双手抱拳,弯腰鞠躬,给cāo场上的所有军士行礼。

“我要感谢兄弟们,让我看见了自信,看见了荣誉,我们是苏府护院,更是一支军队,军队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是军魂,是战无不胜的信念,我们都害怕挫折,害怕死亡,可当我们的家园遭遇侵扰,当我们的亲人遭遇屠戮,当我们的家人遭遇凌辱,我们需要做什么,就是拿起我们手里的大刀长矛,毫不客气的砍向对方的头颅。”

“我们的军魂,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打造我们自己,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让我们的对手发抖、颤栗,让他们跪在我们的面前求饶,我们如今有了三千多弟兄,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展壮大的。”

“诸位兄弟,我们情同手足,俱为一体,战场上,刀剑无情,我们会受伤,会残废,甚至会失去一些兄弟,但我要大家记住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我们一同保卫家园,更会一同出去征战,就要一同回来,我们不抛弃任何的一个兄弟,不管是遇见如何困难的情况,我们不放弃每一个兄弟,不管是他活着或者是捐躯了,这是我们的誓言,也是我们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的誓言。”

“我们所有的兄弟,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每一次的血与火的洗礼,我特别强调,兄弟之间的信任,是最为主要的,任何的芥蒂,都会导致最为致命的后果,所以说,不管你们在平rì有着什么样的恩怨情仇,但在战场上,你们就是兄弟,是亲兄弟,相互的协助和关照,是最为重要的。”

“古人说得好啊,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可见用兵之重要,一支军队,究竟需要一些什么东西,我认为,军人以气为先,在战场上,体现出来舍我其谁的气势,战无不胜的气质,让我们的对手害怕颤抖的气质,有了这样的气势,我们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兄弟之间的合作,关乎生死,我等要做到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若是我们做到了这样,我们必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

“战场上,刀剑无情,总是会有死伤的,若是有兄弟不幸阵亡了,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替他们养老送终,你的家人遭遇困难了,我当倾尽全力帮助,今rì,我们明确一条规矩,任何一次的厮杀和征战之前,所有将士,都写下一份字据,明确说出来,有哪些未了的心愿,需要兄弟们帮助你做些什么事情,这份字据,好好保管,阵亡将士的心愿,我等共同帮助他来完成。”

。。。。。。

看着群情激昂的军士,看着红光满面的熊子健、孙元坤、刘实亮、罗昌、王大治和马华彪等人,苏天成感慨万千。

如果渠清泽说的情况真的发生了,那么,眼前的这些兄弟,就要剿灭流寇,实际上就是剿灭农民起义军,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历朝历代,农民都是最苦的,不到迫不得已,不会造反,陕西山东河南等地的灾荒,让农民没有粮食吃,走投无路了,加之官府的**贪污,根本不将农民的困苦放在眼里,人家是要活命,不得不造反。

苏天成的内心里面,还是有着一丝愧疚的感觉的,没有饭吃、活活等死的情况,落到自己的头上,一样是要造反的。

可农民起义,最终都陷入了怪圈中间,这场崇祯元年开始的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