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前的招募工作,接近尾声了,新招募的军士,训练正在进行,多年的征伐,江宁营总结出来了不少提高将士战斗力的经验,最为有效的经验,还是参与到真正的厮杀之中,那种环境之下锻炼出来的将士,才算的上是真正合格的将士。

第九百二十八章范文程的打算

唐海泰成为了大清国情报网之中的一个角色,这令范文程很是高兴,要知道唐海泰的身份是不一般的,大明六品的文官,其大伯曾经是大明的内阁次辅,这样的人成为了大清国的情报人员,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不管唐海泰是不是纨绔,总之,大清国能够从唐海泰的身上,得到不一般的情报,而且情报人员是慢慢发展的,通过唐海泰,以至于通过唐世济,能够活得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得知了这个消息,范文程没有耽误时间,要求康泰直接到沈阳汇报了所有的情况。

康泰的汇报,令范文程很是满意,唐海泰虽然受到了一定的胁迫,可最终还是自愿加入到情报网络里面,只不过范文程需要掏出来一些银子了。

情报网络的工作,是范文程特别重视的事宜,很多的分析,他都是通过情报得来的,而且大部分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事后也说明这样的分析判断非常的准确,也正是依靠这些判断和分析,范文程得到了皇太极的高度信赖。

仔细整理了唐海泰的情况,做出来成熟的思考之后,范文程决定给皇太极禀报了。

最近一段时间,皇太极的重点精力,转移到结交联盟、巩固大清国实力的事情方面了,和大明朝的谈判,不会有什么结局,就算是谈判结果出来了,皇太极也不会照着执行,只不过是依靠着谈判拖延时间,当然,皇太极之所以做出来这样的决定,也是根据自身的判断,以及范文程的诸多分析。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志大才疏,总是想着做出来一番事业,甚至要超过唐宗宋祖,而且崇祯喜欢喝**汤,这样的情况下。就给崇祯好好的灌**汤,在崇祯迷糊的时候,尽量多的做一些事情。

皇太极断定,苏天成是不会上当的,肯定是有所动作的,至于说动作的方向在什么地方,需要特别的注意,最好是能够通过情报网络,掌握这些情况。这样大清国就能够提前做好准备,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主动,甚至能够在谈判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来一些情报,挑拨崇祯和苏天成之间的关系。

派出刺客暗杀苏天成的事宜,皇太极暂时不会采用,这件事情的难度太大了,且不说苏天成的身边。有着诸多的勇士保护,就算是要找到合适的人选。那也是困难重重的。

范文程脸上带着笑容,皇太极知道,一定是有什么好事情了。

“皇上,奴才特来禀报喜讯。”

“哦,有什么高兴的事情,朕很少看见文程如此的高兴啊。”

“皇上。大明辽东巡抚衙门的知事唐海泰,成为我大清国情报人员的一人了。”

皇太极对蓟辽督师府和辽东巡抚衙门的官吏还是清楚的,巡抚衙门的知事,说起来不过是六品的官员,并非是核心的人员。就算是这个唐海泰愿意投靠大清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前些年投靠大清国的武将,身份比较这个唐海泰,要显赫很多的。

看见皇太极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的兴趣,范文程连忙解释了。

“皇上,这个唐海泰不同于一般人,他的大伯乃是大明内阁前任的次辅唐世济,唐海泰曾经在大明京城督察院担任监察御史,之后调到了辽东,曾经受到了前任巡抚陈新甲的高度信赖,掌握了辽东的很多情况,因为唐世济的致仕,也因为陈新甲战败之后,被大明朝廷追责,这个唐海泰失去了依靠,加之本身有些纨绔,故而自愿成为我大清国情报网络的一份子。”

皇太极点点头,还是有些郁闷,大清国情报网络,建立的时间不短了,可惜不能够吸纳大明的官吏,大都是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也难以获取到真正有价值的情报,自从大明朝开始慢慢走出低谷,情报网络的维持就显得更加艰难,这也幸亏范文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嗯,这个唐海泰,还是有一定背景的,不过本身有些纨绔,加之失去了依靠,也是迫于无奈投靠我大清国的,这样的人,能够有什么价值吗。”

“皇上,奴才仔细研究过唐海泰的情况,唐海泰还是有着很大利用价值的,陈新甲担任辽东巡抚的时候,唐海泰身份不一般,建立起来了不少的关系,对辽东的情况非常的熟悉,虽说如今失去了依靠,遭遇冷落了,可以前的关系还在,加之他的大伯唐世济,在京城有一定的关系,只要奴才想办法,给予唐海泰一定的帮助,相信唐海泰一定能够再一次的成为巡抚衙门重要一份子的。”

“哦,你的意思是帮助唐海泰,让他能够尽量多的知晓辽东的情况,这样我大清国也就知道了辽东的情况。”

“奴才就是这个打算,奴才不仅仅想着获取辽东的情报,包括大同、榆林和宁夏一带的情报,甚至包括安宁堡和靖边的情况,奴才相信,只要这个唐海泰努力,都会提供的。”

范文程说到这里,皇太极有了一些兴趣了。情报工作的特点,皇太极还是知道一些的,不能够着急,需要慢慢来,情报工作的功效,那是更不用说的,有些时候,有价值的情报,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看来文程是经过了认真思索的,如今朕最需要的,就是苏天成和江宁营的动向,朕要清楚,这个苏天成下一步准备做什么啊。”

“奴才也想到了这件事情,奴才以为,苏天成是不会闲着的,一定会有什么动作的,以前奴才费劲千辛万苦,不能够知晓苏天成的所有行动,但有了这个唐海泰,奴才认为有希望了,能够获取到苏天成的打算。”

皇太极看着范文程,没有说话,苏天成远在登州,江宁营也分布在复州和宣州,距离辽东还有一段距离,身在辽东的唐海泰,不大可能知晓这些情况的。

“皇上,苏天成是大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但重要的职务还是蓟辽督师,大明边军经过了上一次的惨败,新任的辽东巡抚卢象升,一定是遵从苏天成的安排的,奴才以为,辽东和登州是一盘棋,苏天成必须要统筹兼顾,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的所有安排,都会知会卢象升的,巡抚衙门必然会有所部署和安排,唐海泰是巡抚衙门的知事,有资格获取到这些情报,只要唐海泰努力,我大清国也能够获取到这些情报,今早的做出来部署。”

通过了范文程的解释,皇太极终于知道范文程的想法了,也开始注意这个唐海泰了。

“文程的分析不错,不过这个唐海泰,究竟是什么性格啊,除开纨绔之外,是不是能够做好一些事情啊。”

“奴才收集了大量唐海泰的情况,请皇上过目。”

皇太极仔细看着范文程整理出来的唐海泰的情况,一边看一边思索。

半个时辰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这个唐海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朕要是有了这样的官员,早就一脚蹬开了,不过也因为唐海泰的纨绔,才有可能成为我大清国的内应啊。”

“皇上,有钱能使鬼推磨,奴才以为,只要提供了足够的银子,让唐海泰去刺探相关的情报,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他的要求,让他离不开银子,牢牢的将其控制住,时间长了,改如何做,唐海泰自然是知道的。”

“好,就按照你说的去办,朕想着看看,这个唐海泰,是不是能够获取到关键的情报。”

离开崇政殿,范文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大清国出现的变化,在他的预料之中,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自杀之后,对于汉军还是有着一定影响的,加之江宁营的强大,在众多汉军之中也产生了影响,至少正红旗被歼灭的事情,令汉军有些胆寒,范文程想了很多的办法,来维持汉军的稳定,甚至直接提出来了建议,统辖汉军由汉军将领直接负责,不要阿济格等人负责,将汉军悉数都编入到汉八旗之中,这些建议,都被皇太极直接采纳了,驻守在广宁和海州的汉军,全部都编入到汉八旗之中了,如此的情况下,汉八旗的将士,总是超过十万人了,成为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了。

汉军在大清国的地位越是稳固,汉人在大清国就能够有着话语权,否则永远作为陪衬,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皇太极同意用耿仲明和尚可喜去交换代善,这样的想法,也令范文程有些担心,有朝一日,大明朝也想着要交换自己,那该怎么办,所以说,让汉八旗强大起来,让皇太极更加的重视汉人的作用,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范文程不可能在其他的方面努力,唯一能够完全掌控的,就是大清国的情报网络,如今就需要最好的利用这个情报网络,通过诸多的情报,来做出准确的分析,不断巩固自身的地位,避免出现悲剧。

第九百二十九章京城的消息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

天气已经变得寒冷,京城里的百姓,都穿上了棉衣,随着年关的接近,生活变得平静的百姓,开始准备购置年货了,大家都相信,这个春节,一定能够过得很愉快。

就在这个时候,后金皇太极派出的谈判使团,抵达了京城。

这是亘古未有的事情,皇太极向大明朝表示俯首称臣,这个请求,得到了大明朝廷的准许,因此,皇太极派出了谈判使团,专门到京城来谈判了,更加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使团的领头人物,竟然是后金的郑亲王济尔哈朗。

关于后金皇太极派出来谈判使团的事宜,其实是有争论的,朝廷中有些大臣认为,后金鞑子既然臣服大明,就不应该派出什么谈判的使团,按照大明朝廷的要求,接受朝廷提出来的条件,解散满八旗、汉八旗和汉军,恢复万历年间的建州卫,由朝廷派遣卫指挥使,直接来管辖建州等地,这就是后金鞑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派出什么谈判的使团。

谁都清楚,所谓的谈判使团,大都是表示两个国家之间的谈判,后金根本就不能够算是什么国家,皇太极自立为皇帝,成立了大清国,大明朝廷根本就没有认可这件事情,如今皇太极提出来派遣谈判使团的事宜,就表示没有诚意。

不过皇上准许了皇太极派出谈判使团的做法,不管怎么说,后金鞑子曾经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也是皇上最为担心的隐患,如今后金鞑子愿意俯首称臣,愿意派出使团来商议臣服的事情。至少要展开商谈,人家皇太极肯定也是有一些条件的。

很多的文武大臣不清楚皇上的想法,可他们清楚,后金鞑子的实力还是有的,满八旗、汉八旗和汉军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还有蒙古的蒙八旗。也是很骁勇的,这个时候,皇太极能够臣服大明朝廷,只要谈判的结局不错,后金鞑子按照谈判的要求来履行职责,自动臣服大明朝廷,总比双方展开残酷的厮杀要强很多的。

后金鞑子派遣了济尔哈朗作为使团的负责人,可见其是高度重视的,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都清楚。济尔哈朗是后金的亲王,身份不一般,一直以来,济尔哈朗为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却是长期陪在皇太极身边的重要人物,济尔哈朗的哥哥阿敏被皇太极惩处之后,皇太极让济尔哈朗执掌了镶蓝旗。成为了镶蓝旗的旗主,可见皇太极对济尔哈朗的信任。

派遣济尔哈朗作为使团的负责人。这是出乎了大明朝廷意外的,上一次后金鞑子派出使团,商议交换代善的事宜,不过是正红旗的索尼,虽是满人权贵,但身份绝不能够和济尔哈朗比较。

朱由检本来是准备要求礼部和兵部共同来负责谈判的事宜。具体的负责人,最多就是礼部或者兵部的侍郎,这样的规格就很不错了,想不到后金鞑子派出了济尔哈朗。

朱由检紧急与杨嗣昌、朱审烜等人商议之后,决定让兵部尚书鹿善继出面负责与济尔哈朗的谈判。

后金鞑子的谈判使团是秘密进入京城的。一路上由卢象升派出的边军和榆林营将士护卫,寻常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进入到京城之后,使团的人员直接进入了会同馆,入住了北馆,这里被重兵看护,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谈判需要一系列的程序,济尔哈朗显然是很认真的,刚刚抵达京城,就向大明朝廷提出来了,使团奉皇太极的命令,谋划了一系列的程序,希望谈判按照程序进行,若是有机会见到大明的皇帝,使团一定是要跪拜的。

仓促上阵的鹿善继,暂时没有答复济尔哈朗提出来的要求,而是抽调了兵部和礼部的部分官吏,起草相关的文书,这些文书都是有关后金臣服大明朝廷需要做到的事宜。

从济尔哈朗抵达京城的那一刻开始,辽东、复州、宣州、登州、大同、宁夏等地,都接到了皇上的圣旨,驻守的官吏和军队,需要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挑动争斗。

苏天成最先接到圣旨,随同圣旨一道来的,还有朱审烜的来信。

皇太极派出谈判的使团,这在苏天成的预料之中,而且他还可以判断,后金的使团,在京城逗留的时间不短,至少在半年以上,大明朝廷与后金鞑子的谈判,不是短时间可以结束的,恐怕会持续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期间双方会提出来诸多的条件,也会出现诸多的讨价还价,毕竟后金鞑子的实力还在,并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皇太极派出济尔哈朗作为谈判的代表,一样出乎了苏天成的预料。

在诸多的满人权贵之中,苏天成对济尔哈朗的印象是不错的,不管怎么说,济尔哈朗有着一定的心智,为人处事低调,但在关键的事情上面,绝不会含糊,虽说历史上的多尔衮等人,比济尔哈朗名气要大很多,也要嚣张很多,但从身后事来看,济尔哈朗是非常成功的,这也表明了,济尔哈朗无疑是有着巨大智慧的,而且济尔哈朗是真正的忠臣,一辈子都是忠于大清国的。

济尔哈朗来到了京城,这令苏天成更加坚定了自身的判断,皇太极采取的就是缓兵之计,依靠着谈判来赢得时间,对大清国的诸多事宜做出来安排和调整,最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从来信的语气之中,苏天成发现了,朱审烜的认识是很乐观的,这令苏天成感觉到了警惕,这至少说明了,皇上和朝廷之中的不少文武大臣,没有能够看破皇太极的阴谋诡计,一厢情愿的任务,皇太极是真正想着臣服大明朝廷的,或者说有人不是很相信,但也不愿意产生怀疑,宁愿认为,后金鞑子是畏惧大明王朝的强大,迫不得已臣服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多年以来,这句话的意思被人误解了,总是认为不开战就能够让对方屈服,就是最辉煌的胜利了,几百年之后,学术界对这句话的认识,还是存在争议的,苏天成认为,孙子说出来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指在战斗的过程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破坏对手的军事能力,让对手无法抵抗,这才是最为高明的谋略。

苏天成一直认为,降服后金鞑子的唯一办法,是彻底的打败后金鞑子,乃至于剿灭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甚至是从**上消灭后金鞑子的精英,诸如皇太极、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阿济格等等人选,都是不能够留在世界上的,要彻底的消灭了他们,后金才有可能降服,大明王朝也才能够真正的设立建州卫,对辽东进行有效的管辖。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剿灭蒙古部落的反对力量,譬如说科尔沁部落,这些蒙古部落,与后金鞑子成为了一体,是坚决支持和拥护皇太极的。

可惜苏天成的这种认识,在朝廷之中,并非是那么盛行的,就连朱审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偏颇,出现这样的认识,也是有着深层原因的。

大明历来都存在主战与主和之间的争论,以前因为皇上的强势,主战的因素占据了上风,可随着国力的衰败,主和派渐渐的开始出头了,征战厮杀给国家建设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财力上面的消耗,令不少的主战派,也难以理直气壮了,特别是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主和派的思潮是占据了上风的,尽管说不是**裸的求和,但在征伐的过程中,还是变相的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思潮,譬如说内阁首辅杨嗣昌的父亲杨鹤,担任三边总督的时候,对于蜂拥而起的流寇,就是多采用招抚的手段。

主和派不承认自身的认识就是求和,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思想,你不能够完全说他们的认识是错误的,过刚易折,一味的采取强硬的手段,那是需要强大的国力来支撑的,偏偏大明朝廷暂时没有这样的能力了。

朱由检不是一个好战之人,他的认识之中,就存在主和的思潮,皇上都是这样的认识,就更不用说下面的文武大臣了。

主和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歌舞升平的局面不会被打破,黎民百姓能够暂时沉浸在平静的生活之中,该享乐的享乐,该赚钱的赚钱,谁也不用去考虑那么多的国家大事,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威胁,其乐融融,皆大欢喜。

这是苏天成最为担心的,一旦大明朝廷缺乏了外部的压力,处于了长期的和平之中,他这种权势显赫的大臣,就成为了众矢之的,甚至皇上也要担心的,权力并非苏天成一定要获取的,若是彻底降服了后金鞑子,令大明王朝的外部完全的稳定下来,苏天成可以找到地方去避祸,交出来权力,但如今的情况下,肯定是不行的,后金鞑子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还很是强大,这个时候,大明朝廷内部要是安于现状,相互倾轧,那恐怕是真正的走向了覆灭之路了。

第九百三十章果断决策

“大人,江宁营招募军士的事宜,全部结束了,这次一共招募了两万将士,江宁营将士的总人数达到了十三万,其中七万八千人驻扎在复州和宣州等地,五万人驻扎在登州、莱州和青州,两千人驻扎在安宁堡和靖边,新招募的两万军士,训练课程正在进行,下官觉得,最好的训练,还是在战场上的厮杀。”

苏天成看着洪承畴,暂时没有说话,这段时间,洪承畴总是想着江宁营能够展开厮杀,不管是在台湾方面,还是草原方面,总之不能够这样闲着,将士的俸禄是很高的,需要大量的消耗,加之驻扎在复州和宣州一带的江宁营将士,主要还是依靠登州的粮草维持,因为前不久的征伐,宣州和复州一带的老百姓,也跟着吃亏了,需要救济,江宁营的将士总数达到了十三万人,每年需要的消耗接近千万两白银了,如此高昂的消耗,要是无所事事,还真的是说不过去的。

按照朝廷的军饷,十三万将士需要消耗的白银不多,可江宁营的情况一直都不一样,从成立的时候,与其他的军队就有着不小的区别,为了能够维持江宁营的运转,苏天成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仅要考虑将士的军饷,还要考虑民生问题,否则江宁营的军饷无法维持,军心肯定是不稳的,私下里,洪承畴也是有些担心的,如此高的军饷,不知道改如何的长期维持下去,换做是他,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

“大人,朝廷来了圣旨,暂时不要对后金鞑子展开攻击了,下官觉得。这样的要求有些不妥,这岂不是让后金鞑子休养生息吗。”

看见苏天成没有开口说话,洪承畴有些忍不住了。

“洪大人,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就是了。”

“大人,下官认为。新招募的两万军士,必须要经历真正的厮杀,这样才能够成长起来的,单纯的训练是难以提高战斗力的。”

“哦,那你说说,改从哪个方向展开进攻啊。”

“下官以为,还是应该从草原方向着手,蒙八旗是后金鞑子的帮凶,江宁营征伐草原。后金鞑子是无话可说的,虽然京城里面在进行谈判,不过江宁营是帮助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在草原上展开厮杀,只要能够彻底的剿灭科尔沁等部落,后金鞑子一样会遭受到沉重打击的,这也是对后金鞑子展开的征伐。”

“你的意思,谈判没有任何的意义。”

“大人,这不是下官说的啊。大人就是这个意思啊。”

苏天成的脸上出现了微笑。

“洪大人,我现在问的是你的认识。”

“下官早就这样的认识了。皇太极是绝不会臣服我大明朝廷的,满八旗和汉八旗实力都是很雄厚的,包括汉军,还有蒙八旗,这些都是皇太极依靠的力量,自身的实力雄厚。怎么可能臣服我大明,这段时间,下官也仔细思考了,皇太极之所以要提出来臣服我大明,肯定是有着其他意图的。”

苏天成微微点头。看着洪承畴,没有开口说话,他等着洪承畴说出来分析的原因。

“下官以为,皇太极这样做,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拖延时间,江宁营从登州发动了进攻,拿下了复州和宣州等地,占领的地方不断扩大,皇太极面临两面夹击的尴尬,此等的情况下,准备不足的皇太极,需要时间来缓冲,这恐怕是皇太极最主要的目的,谈判能够拖延不短的时间,到时候,皇太极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谈判的结局就无所谓了。”

说完了第一个原因,洪承畴也停下了,看着苏天成。

苏天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洪承畴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看来这段时间,洪承畴确实经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