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豪格的做法就不一样了。应该说豪格进攻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驻地,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能够取得重大的胜利,而且能够令两个部落的军士,信心动摇,无力继续征伐,可豪格后面的做法,实在不敢恭维了,将两个部落的驻地付之一炬,而且面对已经投降的锡伯族部落的军士,还是大开杀戒,这件事情,在草原传开之后,形成的影响是很不好的,甚至科尔沁部落的首领都写来了信函,对此举表示了微词。
两相比较,草原部落的心思,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了。
这才是皇太极最为担心的事情。
臣服草原部落,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都耗费了大量的心思,采取了诸多的办法,以德报怨,最终令草原部落拥戴了大清国,可这种局面,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有可能出现根本xìng的变化了,皇太极岂能不着急。
好在科尔沁部落还是坚决拥戴大清国、拥戴皇太极的。
皇太极无心去评价苏天成了,从辽东得到的情报,明显是出现问题了,苏天成根本没有从义州方向展开进攻,现在来分析,苏天成恰恰是利用了大清国对义州的重视,在恶劣的天气之下,对察哈尔部落展开了突然的进攻,可以说,苏天成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情报。
可皇太极不能够说情报是假的,至少苏天成对草原部落展开进攻,这件事情是确确实实的,也就是说,辽东来的情报,还是有着一定的真〗实xìng,也许是苏天成突然改变了决定,没有来得及通知辽东,也许是苏天成发现了什么,突然改变决定。
皇太极感觉到很累了,从来没有这样的累过。
与苏天成的较量,其实在崇德元年就开始了,也就是在大清国成立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苏天成当初布下的局,开始慢慢发挥作用了,很多的局,都是直接针对大清国的,都令皇太极感觉到胆战心惊,都要想办法来应对。
疲惫到了极点的皇太极,还不能够轻松,他需要考虑,需要做出来决定,苏天成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草原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的部落都忧心忡忡了,实力能够和察哈尔部落抗衡的部落是不多的,若是哪个部落成为了苏天成的下一个目标,该如何的应对。
皇太极没有和其他人商议,甚至没有和多尔衮等人商议。
因为身体感觉到不适,皇太极很是注意了,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势力很大,除开服从自己的调遣,对豪格与范文程等人,都不是很在意,若是自己有一天去了,下一任的皇帝,如何来降服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大清国会不会出现四分五裂的情况,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不用苏天成费力,大清国会因为内讧灭亡,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皇太极早就开始限制多尔衮和多铎等人的权势了,惩罚阿济格,就是做给多尔衮等人看的,可作用不大,多尔衮和满人权贵的接触,依旧没有减少。
皇太极能够感觉到欣慰的是,代善真正的拥护自己了,从内心里面拥护了,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之后,代善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多尔衮、多铎等人的嚣张,也有些看不惯了,以前代善的府邸,是满人权贵时常集中的地方,现在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了,代善在很多场合所说的话,都是要求维护大清国的大局的。
还有济尔哈朗,成熟稳重睿智,一心一意维护大清国的利益。
从力量上面的对比来说,多尔衮和多铎不占据任何的优势。
多尔衮和多铎是大清国的悍将,两人的能力是不同一般的,大清国不能够缺少这样的悍将,皇太极甚至认为,多尔衮的能力,不比自己差,所以在更多的时候,皇太极还是倚重多尔衮的,重大的战斗,都是让多尔衮参加甚至是直接指挥的。
范文程曾经很隐晦的说到养虎为患,皇太极明白意思,从大清国的大局出发,皇太极不愿意内部出现问题,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稳固大清国的基业。
可惜下面出现的传闻,皇太极不可能忘记,那就是皇太极龙御归天之后,按照先皇的遗嘱,多尔衮是应该要继承皇位的。
皇太极很是愤怒,他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遗嘱,再说了,当初是四大贝勒共同署理朝政,自己是通过了数不清的努力,才登上了皇位的,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遗嘱,这只能够说明,多尔衮有着这样的野心。
皇太极绝不能够让这样的事情出现。
草原局势的动荡,察哈尔部落被剿灭,在皇太极看来,就是草原之殇,接下来草原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需要高度关注了,需要拿出来切实可行的办法,阻止草原出现重大的变故,自己必须要考虑好下一步的行动了。
苏天成驻扎的地方,在地图上面,标注的非常清楚,这里距离科尔沁部落,还有很远的距离,但皇太极隐隐的感觉到,苏天成的下一步目标,肯定是科尔沁部落,换做自己来指挥这场战斗,重点的目标,也是科尔沁部落,若是科尔沁部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了,大清国在草原的权威,将遭受重创,那个时候,草原之殇,将变成大清国之殇了。
想到这些,皇太极的脸更白了。
思虑再三,皇太极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出来决定了。
他最为信任的索尼,站在下面,一直都在等待。
“索尼,你迅速赶赴科尔沁部落,朕写了一封信,你直接交给部落的首领,要求他们按照朕的要求来办理,此外,你想办法找到豪格,要求豪格率领大军,与科尔沁部落会和,代善带领的大军,估计到科尔沁部落驻地了,见到了豪格,就说朕要求范文程回到沈阳,有重大的事情商议,此外,豪格缴获了一些火炮,不要全部运送回来了,留下一部分给科尔沁部落,时间很紧张,你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
索尼离开之后,皇太极感觉到更加的虚弱,竟然难以站起来了。
他努力稳住了自己的情绪,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静静的做着,此时此刻,海兰珠的身影,进入了他的脑海,令他更加的悲伤。
不远处,一双眼睛正在注意皇太极,皇太极身体的情况,成为了某些满人权贵重点关注的事情,这牵涉到了大清国的稳定,也牵涉到了皇位的归属,当然有人重视了。
良久,皇太极慢慢站起来了,在身边侍卫的搀扶下,慢慢朝着后宫走去。
接下来,在大清国的内部,一场斗争,也慢慢的拉开了序幕。
第九百六十五章朝廷的态度
苏天成率领近十万的大军,朝着科尔沁部落的驻地快速行军,大军正月十六就出发了,目的非常的明确,就是要击败科尔沁部落。
皇太极做出来的安排,是绝密的,这方面的情报,苏天成和渠清泽都不知晓,两人不会想到,十万大军即将面对的,有科尔沁部落的军士,还有五万多的后金鞑子,其中豪格率领的有三万五千人,代善率领的有两万人,也就是说,两路大军的兵力是差不多的,蒙古和后金军士联合起来的人数,甚至超过了苏天成率领的大军,而且皇太极还有其他的安排,那就是要求蒙古部落相互联合起来,共同来对付苏天成和江宁营,譬如说插汉部落和喀尔喀部落,尽管说这两个部落之间,有着不少的恩怨,也只有这样,草原部落才能够自保,若是被江宁营逐个的对付,恐怕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
这些安排,以最快的速度面向了草原,只不过这一次皇太极没有以文书的形式传达下去,而是派出了绝对的心腹到草原,直接找到部落的首领,也正是因为保密的事宜做的很好,这些安排是不可能泄露出去的。
对于情报的事宜,皇太极高度重视,也知道情报泄露造成的影响,所以他在做任何的决定的时候,都是非常注意的,到目前为止,大清国的情报尚未出现泄露的情况,反而是大明的情报,时常被皇太极掌握了,不过皇太极也清楚。仅仅依靠情报的作用,不可能对付苏天成。难以击败江宁营,重点还是需要实力。
皇太极这样的安排。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也可以说是最好的安排了,要不是顾忌到正在大明京城谈判的济尔哈朗,皇太极甚至想着亲自带领大军,和苏天成展开面对面的作战了。
苏天成和皇太极,两人成为真正的对手,这恐怕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江宁营在草原取得胜利的情报,很快传到了京城。
朝廷没有显示出来多大的波动,似乎江宁营取得胜利。是预料之中的事宜了,只不过这一次的作战,联合了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的军士,这成为了一个亮点,表明朝廷开始真正的控制到草原的一些部落了。
养心殿,朱由检默默看着奏折,苏天成的密折说清楚了所有的情况。
不知道为什么,朱由检没有感觉到特别的高兴,尽管是苏天成率领大军在草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尽管说草原最为强悍的部落察哈尔部落被剿灭了,这等于是削弱了后金鞑子的实力,也可以领朝廷重新开始统领草原。
苏天成的战功越是卓著,朱由检越是担心。
功高震主这个词。朱由检是不陌生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朱由检想到了很多的办法。这些年以来,朝廷里面是平稳的。朱由检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了,臣权基本难以和皇权抗衡。特别是朱审烜成为内阁次辅之后,皇权更加的稳固。这一切,基本都是苏天成的功劳,可朱由检也要担心了,既然苏天成能够想到这些巩固皇权的做法,也就能够想到破坏皇权的做法。
朝政稳固一些了,朱由检就爱胡思乱想了,有朝一日,朝政彻底的巩固了,该如何的对待苏天成,一旦剿灭了后金鞑子,苏天成的权势也就不一般了。
杨嗣昌带着内阁大臣和兵部尚书鹿善继进入养心殿的时候,朱由检还在沉思。
这一次诸多大臣需要商议的事情,就是有关草原和台湾的事宜。
根据苏天成的密折,进攻台湾的战斗也将在二月份展开,一切的准备事宜,都完成了,可以说,目前进行的战斗厮杀,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很大的事情了。
但这一次的战斗,在朝廷内壁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明朝廷与后金的谈判正在进行,尽管是春节期间,但以济尔哈朗为代表的后金谈判人员,依旧留在了京城,谈判推进的有些艰难,原因很多,苏天成在草原展开的进攻,也成为了后金抱怨的事情之一,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谈判,让后金尽早的臣服大明,朝廷中有些大臣认为,这个时候展开进攻,不是很合适的事情,加之征伐需要消耗大量的银子。
朱由检一直都没有表态,导致这种争论,愈来愈公开化了,今日内阁大臣来到养心殿,就是要商议这件事情,统一朝廷大臣的认识。
杨嗣昌支持苏天成,认为这样的讨论是没有必要的,苏天成进攻草原,选择是很正确的,对于朝廷与后金鞑子的谈判,杨嗣昌一样认为是荒唐的,后金鞑子的实力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为什么要臣服大明,当初后金鞑子成立大清国,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着入主中原,这才几年的时间,皇太极会彻底的改变,鬼才相信。
不过后金鞑子恳求谈判,给予他们机会,也是皇上仁慈和大度的表现,但大明的军队,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也不能够懈怠,若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就等于是中了后金鞑子的奸计了。在这等的情况下,苏天成毅然决定对蒙古草原部落展开征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
朝廷里面出现反对的声音,令杨嗣昌异常气恼,他不清楚那些反对的官吏是怎么想的,难道脑子进水了,以为后金鞑子真的会臣服了,至于有官员弹劾,认为苏天成指挥这么大的战斗,应该是要禀报朝廷的,朝廷不允许就不能够开战,这样的意见,杨嗣昌也是不赞同的,苏天成已经是内阁大臣,皇上曾经专门赋予了苏天成决定征伐事宜的权力,若是进行什么样的战斗,都要禀报朝廷,都要等到早朝来商议一番,那就不用征伐了,估计大军还没有开拔,消息早就传出去了。
这一次皇上要求专门讨论征伐草原和台湾的事宜,杨嗣昌感觉到有些不妙,但他还是要说出来真实的想法,大明正处于关键的时刻,不能够出现自毁基础的举措。
讨论很快开始,这一次,杨嗣昌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苏大人在草原和台湾的征伐,很有必要,先说台湾,乃是我大明的土地,被荷兰人占去了,无论怎么都是说不过去的,属于我大明的土地,就不容异族觊觎,有谁想着强行占据我大明的国土,就要令他付出代价。其次是草原,朝廷在草原上面,设立了不少的卫所,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卫所最终不存在了,蒙古草原不服从我大明朝廷的统治了,成为了后金鞑子的帮凶。”
“前些年,内有流寇作乱,外有后金鞑子的侵袭,天公不作美,灾祸连连,皇上励精图治,这些年情况大为改观,流寇被剿灭了,后金鞑子主动准备臣服了,如此的情况下,朝廷需要重视以前忽略的诸多事宜了。”
“在这个时候,苏大人决定征伐草原,收回台湾,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了。”
“朝中有大人说,后金正在与朝廷谈判,为了谈判能够顺利进行,为了后金鞑子早日臣服我大明,还是不要在草原上展开进攻,免得耽误了谈判的事宜,臣以为,这简直是一派胡言,说出来这等话的大臣,要感觉到脸红。”
“皇太极曾经登基称帝,建立了什么大清国,大清国是什么情况,难道朝中文武大臣不清楚吗,大清国的建立,皇太极的称帝,就是得到了蒙古部落的承认和拥护,我大明朝廷是绝不承认的,后金鞑子准备臣服我朝廷,有什么资格为蒙古草原部落说话,难道那些提出来异议的大人,认可了大清国吗。”
“臣对于朝廷之中出现的某些议论,很是不解,故而臣说出来了这些想法,有不合适的地方,恳请皇上责罚。”
杨嗣昌的表态,其实是完全支持苏天成的,有一点杨嗣昌是没有说出来的,那就是他根本不相信在京城进行的谈判,后金鞑子不会臣服朝廷,可这样的话不能够说出来,同意谈判是皇上的意见,自己这个时候说出来这等的话语,恐怕皇上会不高兴。
杨嗣昌表明了意见,内阁的意见基本就统一了,朱审烜肯定是支持苏天成的,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意见一致,其余的内阁大臣,不会说什么不同意见了。
朱由检稍微沉思了一下,慢悠悠的开口了。
“朕以为,苏爱卿决定进攻草原部落和台湾的决定,是很不错的,诸位爱卿能够认识到重要性,朕很是欣慰,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的勇猛,朕更是高兴啊,草原强悍的察哈尔部落被剿灭了,这也警告了其他的草原部落,若是依附后金鞑子,这就是结局。。。”
朱由检说着这些话语的时候,脸上没有多少的笑容,这令诸多的大臣有些奇怪,还以为经历了这么多的胜利,朱由检已经变得沉稳很多了,可其中的的缘由,朱审烜是知道一些的。
第六百九十六章维护大局
朱审烜到京城的时间不是很长,但特殊的经历,让他对朝廷里面的事情,看的透透的,诸多的小动作,他是非常清楚的,身为藩王,他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多少年了,要不是苏天成建议藩王参与到朝政之中,如今他还在山西的太原,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朱由检的矛盾心态,朱审烜一样能够准确的把握。
从关系上来说,朱审烜应该是要偏向于皇室的,毕竟这是朱家的天下,但父王和自身的遭遇,令朱审烜更加的偏向于苏天成,当然,这种偏心,不是让苏天成推翻大明王朝做皇帝,而是为了苏天成的安全。苏天成的功劳太大了,大的让皇上无法安心了。
成为内阁次辅之后,朱审烜兢兢业业,努力维护皇上的威信,让皇上掌握足够大的权力,让满朝的文武大臣无法和皇上抗衡,不过做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苏天成更加的安全,将来不至于遭受到排挤,甚至是杀身之祸。
但种种的努力,依旧无法彻底让皇上放心,这是朱审烜最为担心的事情,一旦苏天成受到了清算,垮掉的是一大批人,且不说大明是不是能够继续稳固的发展,自己也是要受到牵连的,从这方面出发,朱审烜也是要维护苏天成的。
朱审烜很少给苏天成说到朝廷之中的问题,譬如说某些给事中和御史,依旧在弹劾苏天成,尽管苏天成已经是内阁大臣,带领大军在外征伐。不断的清除威胁大明朝廷的危险。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朱审烜感觉到很累。
在陕西担任巡抚的那段时间。是朱审烜最为舒心的日子,不管朝廷里面的争斗。一心一意的治理好陕西,可进入到京城,成为内阁次辅,权力大了很多的,反而不自在了。
大明王朝的问题依旧是很多的,譬如说南方,没有多大的变化,和以前是差不多的,这也是因为苏天成在南方的时候。仅仅是江宁县的知县,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整个的南方,还是按照以前的步骤行事,加之南方没有遭遇多少的战火,诸多的官吏,很是满足于现状,更大的问题是,朝中的大臣。绝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在很多的事情上面,自然是偏向于南方的。
随着北方的稳固,这些年以来。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不比南方差多少了,而北方的发展。还是得益于苏天成推行的一些政策,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陕西。陕西以前是流寇发源地和动荡最为厉害的地方,也是最为贫困的地方之一。可剿灭流寇之后,因为推行了让利于老百姓的政策,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加之苏天成注重商贾,靠着商贸的发展,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绝不会为朝廷认可的发展路径,带来的效果是辉煌的。
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发展,朱审烜也有耳闻,一些奔波登州和京城等地的商贾,认为登州等地的繁华,甚至超过了京城,具体情况是不是这样,朱审烜没有专门去考证,但他相信这样的情况,苏天成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将陕西建设好,更不用说登州等地方了。
苏天成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劳,但总是遭遇到猜忌,弹劾的奏折没有断过,这里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苏天成提高了商贾的地位,为朝中大臣所不容,可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皇上的态度,只要皇上不驳斥这样的行为,那就会有大臣继续弹劾。
朱审烜一直都是为了大局考虑的,大明王朝离不开苏天成,不客气的说,离开了苏天成,恐怕没有谁能够剿灭后金鞑子,能够征服草原,能够拿下台湾,估计也是这样的原因,皇上就算是对苏天成充满了戒心,也不可能采取什么行动的。
可这种局面,究竟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朱审烜不知道,也是充满担忧的。
在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朱审烜终于做出了决定,将这些情况,完全告知苏天成,他和苏天成之间的特殊关系,也让他必须要这么做。
至于说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朱审烜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也提不出来具体的解决办法,他相信苏天成接到信函之后,能够拿出最好的办法来的,苏天成曾经遭遇了那么多的困难,不是都一一克服了。
写好了信函,朱审烜没有直接送出去,他将信函交给了苏平阳,他相信苏平阳是能够将这份至关重要的信函,交给苏天成的。朝廷里面的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是非常厉害的,稍微不注意,这份信函落入了锦衣卫和东厂番子的手里,问题就麻烦了。
杨嗣昌的想法也很复杂,一方面他作为内阁首辅,权势是不能够和以前的内阁首辅比较的,这多多少少令人憋气,千辛万苦成为了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没有充足的权势,朝廷之中的大事情,基本都是皇上拿主意,这和以前的区别太大,另外一个方面,大明各地渐渐的开始平稳,以至于诸多的官吏,忘记了前些年的事情,以为天下无忧了,就算是大明朝遭遇外来的袭击和进攻了,也有苏天成去对付,奇怪的是,这些官吏想着苏天成去对付,却对苏天成掌握了太多的军队,表示出来了忧虑。
这不是什么好的局面,其实大明朝远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老百姓的生活还不是很好,丰衣足食谈不上,就算是南方的富庶之地,老百姓的日子依旧不好过,派出去的巡按反馈回来的情况,北方的老百姓,日子比南方的还要强一些了,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想象的。
苏天成的能力,杨嗣昌是完全认可的,内心高傲的杨嗣昌,对苏天成也是心悦诚服,人家那么的年轻,却建立了常人不可能建立的功勋,不到三十岁就成为内阁大臣,这样的高度,恐怕不会有第二人达到了。
可功劳越大,问题也就越大,历史就是这样,谁也不能够避免。
朝廷的一些弹劾的奏折,杨嗣昌是很清楚的,在这件事情上面,他很是矛盾,苏天成的有些做法,他并不赞同,譬如说让藩王以及藩王世子进入朝廷,让藩王的子弟能够参加科举考试,尽力巩固皇权等等,但杨嗣昌不得不承认,苏天成推行的政策,都是成功的,都是能够促进大明强盛的。
杨嗣昌不是小肚鸡肠的人,更不是奸臣,尽管对苏天成的有些做法不是很赞同,但绝不会否定苏天成的功劳。
一段时间以来,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