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应对办法(1)
(感谢yu200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魔盗团的打赏,谢谢了。)
抵达广宁后,苏天成没有责怪卢象升,他很清楚,责怪也没有多大的作用了,济尔哈朗率领后金鞑子,已经渡过了辽河,脱离了危险,至于说乘胜渡河追击的事情,苏天成暂时没有考虑,他已经够顾全大局了,战役进行到现在,也要为自身考虑了,同时苏天成还有一些认识,预计朝廷对后金的态度,有可能出现改变,也就是说,朝廷的主要矛盾很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出现重大的变化。
广宁城没有遭遇到任何的损坏,济尔哈朗离开广宁城,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的,一切都做的很是保密,来不及破坏广宁城内的一切,甚至来不及实施必要的劫掠,这倒是令苏天成省下不少心思了,不需要拿出钱粮来救济广宁的居民。
广宁这座辽东曾经幅员辽阔、人口繁盛的地区,承载了太多的故事,而且与苏天成之间发生了些许的渊源,天启二年,也就是公元1622年,广宁失守,被后金占领,这是努尔哈赤军事上面的建树达到了顶峰,而驻守广宁的王化贞和熊廷弼,却遭遇了不一样的命运。
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苏天成终于击败了后金鞑子,收复了广宁,从这一刻开始,辽东的局面出现了戏剧性的重大变化,辽河以南全部为大明所占据,辽河以北尚属于后金的地盘,虽然说大明在整个的辽东,占据的地盘还不是很多,但已经明显威胁到了后金的政权了。
辽东的决战。以苏天成大获全胜而告一段落。
战役持续的时间,特别的短暂,前后算起来不过一月有余的时间,如此快的速度,令所有人不敢想象,算上盖州之战。后金的实力遭受了重创,满八旗所属的正白旗,损失一半,汉八旗所属的正黄旗、镶黄旗、镶红旗、正蓝旗,全军覆没,镶蓝旗遭遇重创,一蹶不振,满八旗所属的镶蓝旗,汉八旗所属的正红旗、正白旗。也遭遇了一些损失,多铎、金砺、马光远、石廷柱、巴颜等旗主悉数殒命。
盖州之战,后金损失兵力达到三万五千余人,西平堡战斗,后金损失兵力六万余人,广宁突围,后金损失兵力一万多人,整个的算起来。后金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之中,损失兵力接近十一万。等同于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一,而且还丢失了大量的领土。
进入蒙古,准备挑起大战的代善,没有什么建树,大同边军、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严密防范,草原部落的游移。使得代善的组织工作,显得特别的艰难,几乎难以有所作为,在辽东大败之后,代善接到了皇太极的旨意。带领大军回到了沈阳。
反观大明这边,承担主要进攻任务的江宁营,在一个多月的大战之中,损失的兵力不过两万多人,而且经过了及时的招募与补充,大军维持了原来的水平,至于说损失较大的辽东边军,因为卢象升没有能够及时预见济尔哈朗的进攻,在两军决战的时候,损失了两万余人,这也不是什么难以承受的损失,以四万左右的伤亡,换取后金鞑子十万多的伤亡,这无疑是巨大的胜利了。
江宁营、大同边军、辽东边军的总兵力,依旧超过二十万,后金的总兵力,下降到二十余万,两边兵力的总数差不多了。
这只是表面情况,兵力损失,对于后金来说是致命的,后金缺乏的就是人口,特别是青壮,因为严酷的环境,后金人口存活率本就不是很高,所以在每次入关劫掠的时候,后金的主要任务就是劫掠人口,但被劫掠的人口,绝大部分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真正能够进入到军队的人是不多的,这也令皇太极特别看重军士的招募事宜,常常为病源不足而苦恼。
后金兵力的壮大,前期依赖的是满八旗和蒙八旗的骁勇,后期主要依赖投降的汉军,这些汉军加入到后金鞑子的队伍之中,致使后金的实力空前壮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崇祯八年,可从崇祯九年开始,也是崇德元年开始,这种情况慢慢不存在了,江宁营的崛起,大明内部流寇被剿灭、各地慢慢开始稳定下来,几乎没有明军投靠后金了。
这些情况说明,后金损失的兵力,想着在短期内补充起来,等同于天方夜谭,基本不可能,但大明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参与剿灭后金鞑子的,主要是江宁营、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至于说大明南方的军队,包括北直隶的军队,几乎没有动用。这预示着大明兵力的补充是足够的,只要大明朝廷不出现致命的错误,后金慢慢将彻底失去生存的空间。
遗憾的是,后金最为痛恨的对手苏天成,这位大明的太子太师、内阁大臣、蓟辽督师,虚岁才三十岁,比豪格与多尔衮都要年轻,身体也是非常的健康,这预示着后金更加没有希望,想要统领中原,只是笑话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苏天成做出来决定,暂缓进攻。
卢象升、秦良玉等人,都不是很明白,但苏天成没有做出来解释,他的命令必须要执行,众人没有辩解的机会。
战役部署方面,苏天成再次做出来了调整,辽东边军调三万将士,进驻辽东,战略要地大同,仅仅留下两万人,占据了辽河以南所有地方的大明,驻扎的总兵力达到十万人,江宁营悉数撤出辽东,回到登州去。
苏天成的这个部署,意味着辽东的山海关,不再是最为要害的地方了,整个的关宁锦防线,已经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辽东最为主要的地方,变为三个点,第一个点是广宁城,这里也是抗击后金鞑子最为前沿的阵地,其次就是大凌河城与锦州城,这里成为了辽东的中枢,最后才是山海关,作为护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这一刻开始,大明的京师以及处于相对安全的地位了,以前那种京师戒严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了。
大同、榆林和宁夏方向,名义上还是边关,但防御的重点转移到草原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已经成为抗击满八旗和蒙八旗的重要力量,后金鞑子想着从这些地方入关,也是自找苦吃的行为了。
若是要说的直白一些,那就是从崇祯十五年末开始,后金转入了全面防御的阶段,无力也不敢对大明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大明开始转入到全面进攻的阶段,掌握了主动权,随时可以越过辽河,对后金发动战略总攻,彻底摧毁后金政权。
在形势如此好的前提下,苏天成偏偏停止了进攻。
离开广宁之前,苏天成特意嘱托了卢象升,必须强化对军士的训练,从这次阻击广宁突围的后金鞑子战斗中,有着太多需要吸取的教训,辽东边军的损失达到了两万多人,后金鞑子仅仅损失一万多人,而且辽东边军还是依靠着火炮的威力,大量的杀伤后金鞑子。
卢象升也是大明的重臣了,一般人在他面前说这样的话,肯定是难以忍受的,可在苏天成的面前,卢象升非常的谦虚,虚心的接受意见,他很清楚,不管是辽东边军,还是榆林营,与江宁营都有着太大的差距,卢象升虽然不明白苏天成为什么没有继续进攻,但他认为苏天成的安排肯定是有道理的,自从对后金鞑子的战役铺开以来,苏天成所有的计谋和决策,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
卢象升恳请苏天成能够留下一些江宁营的骨干,帮助训练辽东边军和榆林营,提高大军的战斗力,在不久之后面对后金鞑子的决战之中,能够取得胜利,苏天成没有拒绝。
在苏天成看来,辽东边军和卢象升,是必须要争取的对象,包括大同边军和秦良玉。
朝廷内部的斗争,已经变得空前激烈了,这让苏天成察觉到,全身心投入到队后金鞑子的战斗,不依靠后金鞑子来压制朝廷,自己恐怕要吃亏了,朱审烜被软禁了,卢象升和徐尔一等人,被勒令致仕了,这一切都表明了,朱由检早就动手了,根本不顾及前方的战斗,可能在朱由检的心里,后金鞑子的威胁降至次要地位了。
苏天成也下定决心了,他不会继续隐忍,不会继续的顾全大局,有些时候,顾全这样的大局,其实就是助纣为虐,对于朱由检个人,苏天成的看法还是不错的,若是抛开了所有的身份,他与朱由检一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加入了权力的因素,压上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看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苏天成要动手了,至少在剿灭后金鞑子之前,他要达到某种目的,那就是朝廷无法干涉他,无法命令他,朝廷没有资格调动江宁营,甚至不能够调动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不能够染指登州、莱州、青州、复州、宣州和辽东等地,自己可以在这些地方,完全的实施权力,至于说彻底与朝廷翻脸,那需要在剿灭后金鞑子之后了。
怀着这样的目的,苏天成果断停止了征伐。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应对办法(2)
短短三天的时间,皇太极已经昏迷了四次,每次昏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足够牵扯众多满人权贵的心了,如此关键的时刻,皇太极必须要坚持,诸多的满人权贵,还不是很相信豪格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接到了辽东的战报,皇太极当即口吐鲜血,昏迷过去了,经过了太医的紧急抢救,皇太极才醒过来,太医和后宫的嫔妃,寸步不离的守候皇太极,这期间,豪格做出来了决定,召集代善、多尔衮、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回到沈阳,商议有关大清国的重大事宜。
豪格的表现还是可以的,至少在最大的程度上面,稳住了大清国的局势,但如何处理辽东的事宜,如何的调整作战部署,这一切都需要皇太极做出来决定,依照豪格的权威,是难以彻底决断这些事情的,而且大清国处于严重不利的局面,需要主心骨。
豪格衣不解带的守候皇太极。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三天之后,脸色苍白的皇太极,出现在了崇政殿。
这是皇太极坚持的结果,尽管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尽管遭遇了重大的打击,可皇太极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来到了崇德殿。
诸多的满人权贵,早就在大殿等候了,大殿之内的气氛特别的凝重,辽东大败,加之皇太极身体的虚弱,成为诸多满人权贵心头的石头,沉甸甸的。
皇太极终于开口说话了,没有了以前的洪亮嗓音,但一字一句众人都听得很清楚。
“朕梦见先皇了,想当初,先皇带领我们四处征伐。取得太多的胜利,哪里会料到如今的局面,朕也梦见了辽东的十几万将士,他们之中,一半以上都永远留在西平堡了,正是这些梦。促使朕醒过来了,朕不能够睡觉,不能够歇息,大清国必须要振作起来。”
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安静听着。
“你们都是我大清国的肱骨之臣,大清国要依靠你们,才能够振作,才能够强盛,朕的身体不好。可不希望你们垂头丧气,失败了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大清国还有太多的勇士,我大清国有能力击败大明朝廷。”
“失败了,不以为天塌下来了,若是你们都垂头丧气,盖州和西平堡的那些将士,还有我大清国那么多捐躯的将士。会是什么看法,他们在地下能够安宁吗。朕也想着歇息,可先皇在梦中警告朕了,如此关键时刻,朕绝不能够退缩。”
“你们放心,朕死不了,朕还要活他几十年的。”
皇太极说话显得很吃力。说出来这么多,也是硬撑着,说完后面这几句话,额头上已经出现了豆大的汗滴,守候在一边的太医。脸色也变化了,生怕皇太极这个时候晕过去了,宫里的太医草木皆兵了,受到了太多的训斥,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豪格站在皇太极的身边,看见皇太极如此的情形,准备开口说话。
皇太极抬起手,制止了豪格。
大殿里面异常安静,皇太极沉重的呼吸声很是清晰。
好一会,皇太极才继续开口说话了。
“朕想到了很多,所谓时势造英雄,可后面还有一句话,英雄也要适应时势,若是一味的蛮干,英雄也会变成狗熊的,自从先皇起兵以来,我大清国面临的局面,有时险恶,有时顺利,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崇德元年之前,我大清国是很顺利的,征服了蒙古部落,屡次入关,收获颇丰,可崇德元年之后,情况出现了变化,可朕却没有能够及时调整策略,以至于出现了目前的局面,此番辽东大败,责任还是在朕的头上啊。”
“大明的情况明显好转了,自从流寇被剿灭之后,朕就应该想到,对付大明的手段应该要变化,大明能够剿灭流寇,若是国力没有好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朕层级与大明的流寇遥相呼应,合力打击大明朝廷,朕虽然看不起流寇,但也不得不借重流寇的力量,消耗大明朝廷的力量啊。”
“范文程已经自尽了,你们之中,很多人对范文程都有意见,都是看不惯的,但你们要记住,范文程于我大清国是有功劳的,朕记得很清楚,崇德元年的时候,范文程就给朕提出来了建议,改变对大明朝廷的策略,不能够一味的强攻了,可你们之中,没有人想到这一点,不要说你们,朕都没有想到,认为范文程所言,乃是无稽之谈。”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朕总是认为,满人乃是最为骁勇的,汉人被打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不过我大清的国力,暂时比不上大明,故而剿灭大明是迟早的事情,可朕没有想到,大明出了一个苏天成,直接威胁到我大清国了。”
“朕很痛苦,承认以前的失误很痛苦,可朕也很高兴,能够看见之前的失误,能够想到更多的办法来应对,这些日子,朕左思右想,我大清国的策略,必须要做出来根本的转变了。”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皇太极本来应该是支撑不住的,可众人发现,皇太极的脸上竟然出现了一丝的红晕,精神明显好一些了。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顽强,也不得不承认精神的巨大力量。
“朕决定,向大明朝廷俯首称臣。”
大殿里面瞬间躁动起来,众人开始小声议论了,若不是顾忌到皇太极的身体,恐怕有人要开始叫嚷起来了,大声的反对。
皇太极眼神异常坚定,显然是下定决心了。
“朕知道你们不服气,朕自然是要说出来理由的。”
皇太极开口之后,大殿里面迅速安静下来了,众人清楚,皇太极做出来这个决定,一定是有理由的,否则不会随便说的。
“朕想清楚了,我大清国的最大敌人,不是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也不是大明朝廷里面的众多文武大臣,而是苏天成。”
“朕甚至可以说了,若是没有这个苏天成,我大清国就要完成征服中原的梦想了,想想以前的情形,朕那个时候领兵入关,所向披靡,没有哪一支明军敢于迎战,都是望风而逃,朕虽然带领大军,孤军深入,可少有担忧的时间,可江宁营崛起之后,我大清国基本没有这等的机会了,十二弟曾经带领大军,围攻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朕也曾带领大军,大败辽东边军,险些生擒陈新甲和钱谦益,险些一举拿下关宁锦防线,可惜功亏一篑,不是朕做不到,更不是我大清国的勇士没有能力,而是苏天成抓住了朕的要害,逼得朕不得不做出调整。”
“每每想到这些,朕的心里就疼啊。”
“朕调整策略,向大明俯首称臣,就是针对苏天成的。”
皇太极说出来这番话,很多人都愣住了,也有人脸上出现了微笑,代善、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等人,基本明白意思了。
“朕很欣慰,总算是有人明白了朕的苦心了,好了,后面的事情,豪格代朕说吧。”
豪格清了清喉咙,开口说话了,豪格的声音大很多。
“父皇考虑的是,向大明朝廷俯首称臣,要换来我大清国休养生息的机会,只要我大清国俯首称臣,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就不会将我大清国当做最大的敌人和对手了,可汉人总是喜欢相互倾轧的,内讧是汉人的习惯。”
“父皇仔细分析了,苏天成的确骁勇,甚至可能灭掉我大清国,可苏天成也是大明的大臣,也要听那个崇祯皇帝的,一旦我大清国俯首称臣,苏天成如此巨大的权势,岂不是要受到崇祯皇帝的怀疑,所谓功高震主,苏天成的日子不会好过的。”
“父皇断定了,我大清国俯首称臣,崇祯皇帝感觉到安全了,没有威胁了,就要腾出手来,专门对付苏天成了,这是大明朝廷的习惯,几百年都是如此。”
众人再次开始议论了,皇太极的这个决定,若是经过仔细的分析,的确是很好的决定,让大明皇帝动手,除掉苏天成,等到苏天成被清洗的那一天,大清国就可以重新开始征伐了,最终灭掉大明,称霸中原。
“当然,父皇也有担忧,如何的让大明朝廷相信我大清国俯首称臣,为此父皇做出来了三项决定。”
“第一个决定,从即日起,除非是在崇德殿议事,其余的时候,朝廷不要使用大清国的称号了。”
“第二个决定,派出人质,进入到大明京城,表示我大清国俯首称臣的诚意,皇上决定了,让福临进入大明京城,一同到大明京城去的,还有庄妃娘娘。”
“第三个决定,派遣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全权代表,再次进入大明京城,与大明朝廷谈判,皇上知道此次的谈判很是艰难,故而赋予郑亲王全权,有些事情,不需要请示禀报,可自行做出来决定,谈判的时间不能够拖延,越快越好,如此就能够为我大清国争取到喘息的时间。”
大殿里面,再次安静下来了,众人都清楚,皇太极做出来这个决定,是不简单的,这意味着大清国要做出来诸多的让步,甚至有可能失去耀州和海州等地了。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应对办法(3)
京城,紫禁城,养心殿。
朱由检看着手里的奏折,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的高兴,辽东的战斗,取得了完胜,苏天成率领大军,在辽东决战之中,剿灭了七万多的后金鞑子,收复了广宁和西平堡,按说这应该是普天同庆的事情,可朱由检高兴不起来。
捷报传来之后,朝廷里面的气氛也是微妙的,欢呼声之中,有着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私下里议论,苏天成在辽东大捷的同时,也是朝廷危机爆发的时刻,苏天成的权势太大了,手握二十余万的精兵,这股令人恐惧的力量,直接威胁到朝廷和皇上了。
这些情况,都被朱由检掌握了,早朝的时候,辽东大捷的事情,也没有刻意的宣传。
大殿里面很是安静,这一次,朱由检暂时没有召集内阁大臣商议,他需要思考,考虑成熟之后,直接将建议说出来,让内阁大臣讨论。
令朱由检有些出乎预料和愤怒的是,辽东大捷之后,苏天成没有继续展开进攻,而是选择了固守,江宁营甚至准备撤出辽东,回到登州去,从这件事情上面,朱由检敏感察觉到了,苏天成的想法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恐怕要出手了。
这段时间,对于朱由检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刻,究竟应该做出来什么样的决定,是直接与苏天成摊牌,还是维持目前的局面,眼看着苏天成做大,以至于最终无法控制了。
令朱由检有些痛苦的事情是,朝廷基本无法控制苏天成了,从实力上面来说,苏天成不需要朝廷任何的支持,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的银两。足够维持江宁营的运转,维持官府的开销,随着江宁营日渐的强大,大明各地的军队,绝不敢与江宁营对抗,那是自寻死路。不客气的说,事态的发展,出乎了朱由检的预料。
山东的形势发展,已经有些无法控制了,山东巡抚张溥,几乎都是听从苏天成的吩咐,这表明不久的将来,整个的山东省,都将被苏天成所控制。更加令人恼火的是,山东其余的府州县,都想着能够被登州控制,因为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官吏的俸禄是完全不一样的,超过了其余的地方十倍以上了。
还有福建,情况也在悄悄出现变化,熊子健已经控制了泉州。郑鸿逵和郑芝龙,唯苏天成马首是瞻。首先想到的是苏天成,接着才是朝廷,就连居住在京城的郑芝龙,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根本就不说。
至于苏天成直接控制的台湾。就更不用说了,官吏都是苏天成直接委派的,朝廷根本没有直接派去一个官吏。
这一切都说明,苏天成的心里早就出现变化了,一旦时机成熟。就有可能自立为王,甚至是推翻朝廷,重新组建天下。
也是因为这样的考虑,朱由检早就将苏天成看做最大的威胁了。
苏天成是依靠科举考试做官的,朱由检有些不明白,按说科举考试出来的士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想到谋反的,争权夺利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朝廷里面此类事情比比皆是,但要说有着更大的野心,这些士大夫不敢做,也不敢想,为什么苏天成就能够有此等的想法。
朱由检打死也不会知道,苏天成是穿越人士,人家是几百年之后的人,岂能在一棵树上吊死,那些所谓愚忠的想法,在苏天成这里,是会迅速改变的。
想的头疼的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朕没有想到好的办法啊,你怎么看。”
站在朱由检身后的王承恩,很快开口了。
“皇上,奴婢建议,可以下旨,要求苏天成进入京城来,若是苏天成不愿意来,说明苏天成谋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