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4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所有的变动,几乎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有关,其中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朝中为官的官员,包括部分重要的吏员,不准拥有土地,而且朝廷和官府将严厉打击囤积土地的行为,这对于老百姓来说,等同于爆炸性的消息,很多的老百姓刚开始是不敢相信的,如今这世上,最为值钱的就是土地了,官吏身份尊贵,居然不准拥有土地,太稀奇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开始相信了,因为官吏真的没有土地了。
新政体现出来的总体要求,就是对老百姓的管理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宽松,对官吏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官府在鼓励老百姓耕种等方面,必须不遗余力,而且官府还要注重发展商贸,促使一些老百姓从土地上面走出来,能够有其他的挣钱方式。
老百姓还有一点不是很适应,那就是知县大人、知州大人和知府大人不直接审理案件了,以前的放告制度,出现了一些改变,刑部和大理寺设在府州县的分支机构,直接负责放告和审理案件的事宜,巡检司基本都是服从这些分支机构的领导了。
不过不适应也不行,必须要慢慢的适应。
跟随这些新政的实施,是大规模的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土地重新丈量登记造册,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短时间之内是不大可能完成的,好在有以前的档案可以查询。
山东进行这些方面的动作的时候,朝廷没有特别的注意,毕竟最开始进行的是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这些地方几乎成为了一片废墟,不管推行什么样的政策,朝廷都不是很在意的,之后这些改变扩充到了山东其余的府州县,也是因为张溥没有专门的宣传,故而还是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
但这一次的情况不一样了,福建和浙江等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变,这引发了巨大的震动,首先感触到的就是南直隶。
仅仅从一个方面来说,就足够引起众人的关注了,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的知县,每年能够拿到手的俸禄,平均下来是一千五百两银子,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朝廷管辖的知县,每年的俸禄也就是一百两银子左右,还要算上所有的收入,当然了,贪腐的银子是不能够算的,可诸多的读书人为官,首先想到的还是做事情,并非是贪腐,拿着朝廷给的那点可怜的俸禄,官吏要是不贪腐了,就真的有些活不下去了。
浙江和福建的新政正在大规模的推行,两地还算是平静的,但在南直隶等地方,却引发了巨大的震动,这种震动,就连苏天成都没有想到。
很多激烈的争论开始出现了,特别是在政治气氛相对宽松的南京,很多的读书人开始激烈的辩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的人认为这样的官府才是真正能够做事情的官府,反对的人主要源于对士绅富户的限制,以及新政的不少举措,违背了儒家思想。
这种表面上的争论,其实体现出来了官吏内心的想法。
苏天成的有一番话,在南京城内早就传开了,苏天成这番话的大意就是一个人生下来,不管你是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也不管你的身份如何的尊贵,很多的东西都是要自己去争取的,世上的好处不能够让你一个人占尽了,又想着过上奢华的生活,又想着不做出来贡献,还想着不受任何的约束,那世上岂不是乱套了,任何的事情发展,都必须有着自身的规律,活着世上就要遵守规矩,就要自我约束,特别是各级的官吏,掌握权力的同时,就要想到为老百姓做事情,为朝廷效力,若是时时刻刻都想着自身的利益,那还是不要做官的好。
苏天成的这番话,几乎得到了一边倒的支持,有趣的是,在南京的东林书院,对于这番话是顶礼膜拜的,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新政开始促使了南直隶官吏的分裂,这种分裂是体现在内心的,有很多的官吏是赞同苏天成的这番做法的,从内心里面倾向于这样的。
从南直隶到浙江和福建,道路没有封锁,苏天成表现出来了大度,根本就没有做出来任何的限制,反而是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在大军驻扎在徽州府等地之后,开始封锁官道了,不准两边的百姓往来,不过这难不住诸多的读书人个商贾,他们想方设法的到浙江去,感受新政带来的变化,更多的人到山东去,体会山东的繁华,体会那里的老百姓富足的生活。
有一件事情,苏天成还是做出了限制,那就是人口迁徙的问题,山东的人口基本上饱和了,不能够进入更多的人了,如今有不少的农户,开始朝着浙江和福建迁徙,故土难离,要知道老百姓做出来这样的选择,是有些无奈的,刚开始苏天成没有过分的限制,但后来也开始考虑限制了,毕竟他的目标是整个的大明王朝,若是人口都朝着某几个地方倾斜了,将来统一了中原之后,岂不是要再次进行人口迁移了。
朱审烜、杨嗣昌、范景文以及徐尔一等人,完全赞同苏天成的决定,他们认为这种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不能够无限制的蔓延下去,否则今后的事情,还是要他们来操心的。
南直隶出现的这些变化,朱由菘和秦三德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们主要关心的还是军队的事宜,左良玉被秘密的处决了,但二十万大军的总兵大人,还是左良玉,只不过副总兵、副将、参将等全部都调整了,包括部分的游击将军和守备都军官,也进行了调整,二十万大军还处于磨合期,他们需要关心大军的磨合事宜,其他的根本顾不上。
等到他们明白这里面的影响的时候,早就没有机会扭转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秋收的态度
(感谢舟一、帝国斜阳天下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魔盗团的打赏,谢谢了。)
秋收季节很快到来了,这一次的秋收,两边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朝廷包括驻扎在南直隶的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根本就没有关心这次的秋收,他们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如何的应对苏天成的进攻,或者是在力量足够之后,如何的进攻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当然朱由检还有起码的清醒,知道这个时候督促大军进攻苏天成,恐怕是自找麻烦的,所以也就没有督促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至于说朱由菘和秦三德在南直隶的一切部署和行动,朱由检是非常清楚的。
对于两人毅然斩杀了左良玉,朱由检表示出来了高度的赞赏态度,这个时候,朱由检忘记了毛文龙的教训了,他不会知道,这一次直接的斩杀,对于诸多的武官来说,影响该是多大,左良玉一样是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从一品的武官,直接就被身为二品的兵部尚书朱由菘和监军的秦三德直接斩杀了,尽管说左良玉有着保存实力的心思,甚至有着借机敛财的想法,可哪一个武将在这个时候没有此等的想法啊,左良玉的确是做错了,但罪不至死,顶多就是囚禁起来,将来有机会戴罪立功的。
而且朱由菘和秦三德做的非常的过分,将左良玉手下的五十余名高级军官,全部都斩杀了,可以想象,那是多么惨烈的场景,那些在战场上面拼命厮杀的军官,凭着军功升到了高位。只不过因为心思不一样,就被无情的斩杀,无情的抛弃。
就连内阁之中,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内阁首辅周延儒和次辅陈新甲,对于朱由菘和秦三德的做法。微微不满,可惜皇上的态度坚决,他们不能够发表不同的意见,至于说在浙江和福建的新政,因为朝廷的严厉封锁,没有谁敢于议论,而且锦衣卫和东厂时时刻刻都在盯着,谁不小心发表意见,被锦衣卫抓住了。投进大牢里面去了,那就太冤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气氛,朝廷上下都没有注意到这次的秋收,甚至比平时更加的漠视,不过朝廷还是要求各地要足额的上缴赋税,和苏天成的对决厮杀,那是需要银子的。
其实还是有一些地方遭遇到灾祸了,譬如说陕西和山西等地。就遭遇到了旱灾,陕西原来的底子还不错。能够撑过去,山西就惨一些了,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存粮,但是官府不仅不救济百姓,反而加大了征收赋税的力度。
可以预见,秋收之后不久。北方就会再次出现流民了。
苏天成非常重视这次的秋收,就在占领了福建和浙江之后,苏天成就高度重视农耕的事宜,各地的官府第一件关心的大事情,就是陆续回到本地的农民。必须要有土地耕种,而且福建和浙江不准看见有抛荒的土地。
要知道浙江的湖州等地,去岁曾经遭遇到大规模的蝗灾,浙江很多地方也遭遇到了旱灾,包括福建一些地方,因为去岁的灾害,很多的农民流落到了山东,开年之后才陆续返回来,这就表明了浙江和福建等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是非常脆弱的,要是不能够抓住这次春耕和秋收的机会,粮食再次不足了,苏天成也实在是难以拿出来那么多的粮食救济了,毕竟后面还有很多征伐的事宜,还有大量需要粮草的地方。
为了救济诸多的灾民,朱审烜可谓是耗费太多的精力,从吕宋和东南亚等地,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尽管说山东各地的存粮不少,但消耗也大,随着江宁营的扩充,随着征伐事宜的增多,不知道需要多少的粮草,若是没有灾民救济的事宜,本地收购的粮食,基本是能够保证的。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朱审烜比苏天成还要重视春耕生产和秋收,秋收季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他甚至亲自到浙江和福建等地去巡查,至于说山东的秋收,不需要多操心了,那边的官吏明白秋收的重要。
因为官府的高度重视,更因为苏天成和朱审烜等人的督促,浙江和福建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老百姓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了,而且因为新政的实施,土地开始朝着老百姓的手里倾斜,粮食的价格第一次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是非常不简单的。
福建和浙江各地的官府,同样按照要求设立了义仓,救济那些遭遇了灾害的农户。
浙江和福建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双季水稻,秋收之后,马上就要开始再次播种水稻,故而这次的秋收事宜,不仅仅是收割水稻的事宜,还有再次播种的督促。
粮食征收的赋税同样也调整了,比较以前稍微高了一些,根据水稻的产量,每石粮食需要交纳接近一斗左右的赋税,浙江和福建的粮食产量,平均下来,每亩都在两石以上,所以折算起来,赋税达到了百分之十五左右,但除开这些赋税,再也没有任何的负担。
这是苏天成的无奈之举,发展商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官吏的俸禄已经提起来了,这些负担也需要农民来承担,在商贸发展的过程之中,必须有一个缓冲期,就只能够暂时在田地里面做文章了。
不当家不知差米油盐贵。
不过另外的一个方面,官府在督促百姓耕作和调整耕地方面,也是做了大量事情的,特别是在撤销了诸多的卫所之后,收回来了大量的官田,也有一些士绅富户,在江宁营到来之后,逃离了本地,耕地自然也被官府收回来了,所以官府手里的官田是非常多的。
按照苏天成对耕地的处置意见,凡是官府收回来的耕地,一律都是官田,由官府负责租赁给农户耕种,而且官府还要逐年想办法收回来耕地,今后的耕地和旱地,包括山林等等,都是属于官府所有的,不再属于私人所有。
这方面,苏天成还专门做出来了解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需要分离的,所有权归官府所有,使用权归个人所有,一旦官府遭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需要使用土地,仅仅需要少量的补偿老百姓就可以了。
如何的制止兼并土地的行为,就算是几百年之后,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贫富的差距总是存在的,苏天成也只能够按照自身的理解,来尽量阻止土地兼并事情的出现,土地归官府所有,就是他认为很好的办法。
因为官府的努力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所以在缴纳赋税方面,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真正遭遇了灾荒的老百姓,官府在核实情况之后,不仅不会收缴赋税,还会给予救济,这就很好的稳定了农民。
粮食丰收意味着赋税的增加,这一年的赋税,主要用来支付官吏的俸禄,苏天成也曾经想过,朝廷与地方上的经济需要分离,不能够什么都是朝廷来管理,时间长了,下面的官吏肯定是没有积极性的,只有让地方上发展起来了,富裕的地方的官吏,能够拿到更多的俸禄,那样才会更大的刺激官吏努力做事情的积极性,经济刺激永远是最好的手段。
不过新政刚刚开始,这些都是以后考虑的事情,而且目前还是要以征伐为主,如此关键的时刻,稳定是第一位的,花费银子来买下稳定,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好在银子还是不少的,特别是在福建的时候,剿灭那些内外勾结的富豪,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数目多的朱审烜都有些不敢相信了,他觉得福建沿海的那些富豪,甚至毕皇上还要富裕,动辄就说上千万两的白银,有了这些银子支撑,几年的时间之内,朱审烜不操心缺银子的事情,何况目前还只有山东、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地盘也不是很大。
新政的实施,不一定所有的官吏都能够从内心里面赞同,但大家需要看到的是实际效果,曾经饿殍满地的浙江湖州等地,仅仅一年时间过去,老百姓基本恢复了元气,市场交易也多了,开始繁华起来了,而且各地都开始修建水利设施了,保证尽量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从目前的形势上来说,只要粮食能够丰收,市场就能够繁荣。
当然,不少的官吏是从山东过来的,浙江和福建的情况,远不能够和山东相比,要知道支撑山东发展的,主要还是商贸,有了商贸的发展,地方上才有可能真正繁华起来的。
对秋收态度的截然不同,造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很多的读书人,本来认为苏天成是造反的人,是大逆不道的,但不少的读书人实地看了情况之后,真正了解了老百姓的生活之后,看法迅速出现改变了,有些读书人甚至直接留在了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他们也听说了,一旦苏天成拿下南直隶之后,就要开始科举考试了,朝廷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些读书人认为施展自身才华的时间到了,能够参加新朝举行的第一次科举考试,那可是荣耀的事情,再说他们对于新政,是打内心里面认可的。
当然,也有部分的官吏,开始蠢蠢欲动了,特别是陕西、河南和山西等地的官吏,想着能够直接投奔苏天成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展现强势
秋收快要结束的时候,浙江已经集结了十四万江宁营大军。
在朱审烜、洪承畴和卢象升等人的建议之下,与浙江交界的徽州府、宁国府、广德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等地,人员的通行和商贸交易等方面,都开始加强控制了,这也是征伐的前奏,打战总是要死人的,很多时候遭殃最大的还是老百姓,若是江宁营开始对南直隶进行征伐了,老百姓依旧在官道上面行走,商贾还在忙着交易,遇见了大股的军队,是什么样的结局,谁能够预料,就算是江宁营的将士,为了保密等原因,也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的,所以限制人员往来是必然的。
采取这样的措施,展现出来了苏天成等人的巨大自信和强势,这等于是告诉朝廷和朱由菘、秦三德等人,江宁营就要开始进攻了,你们做好一切的准备。
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不会不注意到这一点,好在他们也有了足够的信心,左良玉所属的二十万大军,他们完全掌控了,经过近两个月的磨合,从京城来的那些优秀军官,很快发挥出来了优势,捏合了二十万大军,军官不存在克扣粮草和军饷,这就很好的稳定了军士,驻扎在徽州府等地的军士,基本能够做到自律,不去骚扰百姓,也得到了当地士绅富户的支持,故而这二十万大军成为了秦三德等人赖以依靠的基础了。
黄得功的大军,战斗力本来就是不错的,而且黄得功忠心朝廷,对军士的约束很是严格,驻扎在苏州府和松江府这样的富庶地方,没有任何扰民的行为。这是最令秦三德等人放心的。
有了这二十五万大军,还有驻扎在南京的经营,凤阳的马士英的大军,朱由菘和秦三德的底气是很足的,他们不求主动去进攻苏天成,但也能够长时间抗衡。保证南直隶的安全,私下里,秦三德也希望辽东和大同能够迅速稳定下来,朝廷督促后金鞑子履行签署的臣服协议,这样从辽东和大同调过来军队,待到实力充足之后,就能够对苏天成展开全面进攻了。
崇祯十六年七月十五日。
秋收还在进行,集中在余杭的江宁营大军,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经过了几个月的整训,将士的精神面貌很好,尽管气候还是很炎热的。
苏天成已经很少在战前发表什么讲话了,江宁营不需要这一套的仪式了,加之将士的人数越来越多,战斗的规模越来越大了,江宁营将士已经将军队的荣誉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不需要过多的激励了。
但这一次。苏天成还是决定要强调一些事情。
江宁营卫指挥使以上的军官,悉数都集中在一起。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听见苏天成讲话了,也很希望能够听见苏天成的指示。
看着精神矍铄的众人,苏天成的神情很是严肃。
“诸位兄弟,江宁营经过了无数次的战斗,我也和兄弟们说过很多的要求了,这一次我不想说什么要求了。此次战斗的重要,诸位兄弟都是明白的,占领了南直隶,打垮了朱由菘和秦三德指挥的大军,我们就基本能够决定接下来的中原争夺战了。集中在南直隶的有三十三大军,还有一些卫所军队,总数恐怕是超过四十万人了,我们只有十四万的大军,人数的对比方面是三比一。”
“不过这对于我们江宁营来说不算什么的,我们习惯以少胜多,不管是从骁勇方面,还是从纪律方面来说,朱由菘和秦三德率领的大军,都弱于我们,前段时间,军队之中进行了一些教育,我们告诫了将士,不要有轻敌的思想,其实这次告诫的重点,是针对诸位兄弟的,出现轻敌的思想,重点还是诸位的问题,不错,朝廷的军队战斗力不强,想想以前,面对流寇和后金鞑子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差强人意,特别是在浙江的时候,我们轻而易举的击败了刘泽清,这令诸位的思想上面,对朝廷的军队有了很不好的认识,我不想责怪大家,但有一个道理诸位是需要明白的。”
“我们对南直隶的征伐,就好比是要更换主人的做法,朝廷岂不是要拼命,不牵涉到朝廷的根本利益,他们或许会容忍,可一旦牵涉到他们的死活了,他们也就不会客气了,所以说我们征伐南直隶,会是一场非同一般的战斗。”
“南直隶是朝廷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一旦被我们占领了,朝廷就基本失去了支撑的基础,仅仅依靠北方的赋税,朝廷是无法维持的,依照我的预计,这场战斗,初期会很顺利,但进行到后面之后,恐怕会有很多出乎预料的情况出现的,朝廷甚至有可能倾尽全力来对付我们的,故而我希望诸位兄弟做好一切的准备。”
“看见了诸位兄弟的气势,我非常感慨,这么多年过去了,诸位兄弟跟随我南征北战,以前我们是为朝廷作战,剿灭了流寇,狠狠的打击了后金鞑子的嚣张气焰,可如今的战斗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了,从征伐浙江和福建开始的战斗,已经是为了我们自身作战了,随着征伐规模的增大,我们面临的具体问题会越来越多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扛下来。”
“我们一同走过了那么多的路,经历了无数的风波,到现在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住我们的,不管遇见什么波折,我们都能够渡过,不管遇见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我还是那句话,兄弟们鼓足气势,我们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我们用自身的努力,来建立一个崭新的王朝,这个王朝是无以伦比的,是最强盛的,它将超越汉唐盛世,历史会记住兄弟们,记住你们在王朝发展壮大过程之中做出来的卓越的贡献。。。”
洪承畴、卢象升、渠清泽、孙传庭和毕懋康等人,看着苏天成,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如今的苏天成,早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皇上了,至于京城里面的那个皇上,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苏天成指着桌上的地图,不疾不徐的开口了。
“十四万大军,分为两部分,洪承畴、孙传庭率领其中的六万人,重点攻打苏州府和松江府,争取在年内彻底剿灭黄得功所辖的军士,我早就强调过了,黄得功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打战是很有一套的,对军士的管辖也是很严格的,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不错的,你们和黄得功交战,要采用两套办法,一面交战一面争取能够让黄得功投靠过来,若是黄得功死心塌效忠朝廷,不愿意投靠过来,那你们就要采取雷霆手段,彻底剿灭黄得功统领的大军,绝不能够手下留情,不能够让黄得功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我的建议是,首先拿下苏州府,断绝松江府与外界的任何联系,让松江府成为一座孤岛,这样就能够为彻底剿灭黄得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征伐的过程之中,切忌分兵作战,尽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