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5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接包围京城了。
在这种观点的支撑之下,辽东边军最终还是没有调动。
沧州之战前,朝廷再一次议论到辽东边军,这一次是因为后金鞑子与朝廷大军联合作战。有人建议调动辽东边军,既然后金鞑子与明军都联合作战了,辽东也没有多少的大事情了,放着强悍的辽东边军,这是一种损失。但那个时候,要求派遣大同边军的意见占据上风,故而辽东边军还是没有动作。
沧州之战和天津之战惨败之后,朝廷能够调动的军队,也就剩下京营和辽东边军了,这个时候,史可法做好了准备,他很清楚,辽东边军恐怕要赶赴京城作战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辽东的局面开始恶化了,首先是多尔衮在联合作战的时候,擅自撤离,而且沿着保定、真定府和山西一带劫掠,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痛苦,接着后金鞑子派出了重兵,屯聚在辽河一带,广宁一带的小规模冲突慢慢开始出现,最后是代善和济尔哈朗率领后金鞑子,越过了辽河,在多尔衮以前驻扎的地方开始安营扎寨了。
这样的动作,意思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准备在辽东动手了。
辽东边军大规模的撤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史可法是非常清楚的,实实在在的说,辽东边军的战斗力是比不上后金鞑子的,依靠着城池能够固守,加之后金鞑子在前些年与江宁营的作战之中,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一时间也难以恢复元气,所以双方能够相安无事,但如今的局面出现变化了,后金鞑子认为机会来了,以前大明最为强悍的江宁营,如今也在调转枪头,开始对付朝廷了,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后金鞑子岂会错过。
如何的做出来选择,;令史可法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
史可法这人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的明显,清廉正直是他说不掉的优点,但优柔寡断也是他最为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在遭遇原则性的大事情的时候,往往难以拍板,瞻前顾后,以至于丧失了最好的时机。
放弃辽东,意味着承担巨大的罪责,万一京城被后金鞑子攻陷,史可法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永远留下污点,无法抹去,但若是坚守在辽东,任由苏天成进攻京城,大明王朝覆灭的罪责,一样会令他痛不欲生。
历史和选择往往就是这样的残酷,史可法没有办法回避。
尽管临近春节了,但史可法感觉到度日如年。
辽东边军的两个主要的将领祖大寿与祖大乐,在军队之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这两人在苏天成开始造反之后,从来不评论江宁营,尽管说他们与江宁营有着非同一般的交集。
从这件事情里面,史可法也感觉到了危机,江宁营的骁勇,史可法是清楚的,他在南直隶率领的京营军士,就时常议论江宁营,谓江宁营是不可战胜的,苏天成曾经担任蓟辽督师,亲自坐镇辽东,对付后金鞑子,而且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和辽东边军,一举收复了大凌河城,彻底稳固了关宁锦防线,辽东边军对苏天成的信仰和崇拜,也是短时间之内抹不掉的。
这等的情况之下,就算是拉着辽东边军去抵抗江宁营,谁知道会不会出现哗变的局面,而且因为军饷的缺乏,下面的军士已经有着不小的意见了。
史可法来到辽东之后,发现了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辽东边军当年骨干的军官和军士,其实都是想着进入江宁营的,江宁营优厚的待遇是最大的吸引力,受到了江宁营的影响,辽东边军在对付后金鞑子方面,是义不容辞的,将这件事情视为自身的责任,可在对付江宁营方面,那就说不清楚了。
史可法曾经征求祖大寿与祖大乐的意见,想着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态度,若是在固守关宁锦防线的前提之下,适当的调集部分江宁营的将士,前去保卫京城,两人是不是同意,没有想到两人不反对这样的安排,但就是不同意由自己来领兵。
调动辽东边军,就意味着可能要失去广宁、西平堡、义州等城池,意味着辽东边军与后金鞑子的对峙,主要在黑山、大凌河城一带,辽东边军依托着关宁锦防线,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这等于是恢复到了崇祯十年左右的局面,但如今的局面不同了,也许后金鞑子会直接绕过关宁锦防线,进攻北直隶。
多尔衮驻扎在大同一带,迟迟没有进入草原回到沈阳,就是最好的证明。
朝廷所能够控制的地方不多了,若是后金鞑子突然发动进攻,直接围困京城,朝廷已经没有能够勤王的军队,这令后金鞑子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这样的局面,不要说后金鞑子能够察觉到,就算是寻常的百姓,也基本清楚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广宁和西平堡等地,必须要守住,如此情况之下,后金鞑子千里奔袭围攻京城,还是存在巨大危险的。
就在史可法犹豫的时候,他收到了苏天成的亲笔信。
接到信函的时候,史可法目瞪口呆,他想不到苏天成会给自己写信,这都是什么时间了,本来史可法是不屑一顾的,他认定苏天成是反贼,他甚至想着将信函直接交给朝廷,但思考之后,他还是打开了信函。
看完了信函之后,史可法不得不陷入到更深的思考之中,苏天成在信中分析了辽东的重要性,明确的告诉了史可法,若是彻底放弃整个的辽东,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后金鞑子的残暴,早就是闻名的,而且后金鞑子因为在以前与明军的交战之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内心有着不小的怨气,这股怨气是暴戾的,若是让后金鞑子占据了整个的辽东,那种千里无人烟的局面,肯定会再次的出现,后金鞑子在难以守住辽东的局面之下,会大规模的劫掠与屠杀,或者了财富和人口之后,撤离辽东。
史可法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不得不服气,千里之外的苏天成,居然能够分析到这些局面,能够做出来准确的预测。
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史可法不敢轻易撤离辽东,他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阎应元的机智
费尽千辛万苦,阎应元终于来到了辽东。
在阎应元的眼里,辽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着太多的金戈铁马,无数的将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无数的将领在这里建功立业,当然,来到辽东,他可不是缅怀这里的功绩和厮杀,他肩负的使命不一般,而且是被皇上寄予厚望的。
大晋王朝的建立,在阎应元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他并非是什么正宗的读书人,也没有科举的名誉,曾经被大明朝廷委派为典史,这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是大明最底层的官职,但皇上没有看重这些,大胆的启用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士为知己者死,阎应元感觉到了,皇上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胆魄,体现在治国方面,一定能够开创出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内心里面,阎应元对大明朝廷还是有着一丝眷恋的,他也曾经将大晋王朝与大明朝廷进行过仔细的比对,但事实高度他,大晋王朝的兴盛是不可阻挡的,大明朝廷的衰落是必然的,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之下,阎应元很快彻底改变内心的认识,忠心耿耿效忠朝廷。
在凤阳成功的劝说了马士英归顺大晋朝廷,令阎应元有了巨大的信心,这次赶赴辽东,他也是信心满满,一定要完成皇上赋予的重任。
辽东位置的重要,皇上曾经多次说过,辽东绝不能够被后金鞑子所占据,否则北方将要陷入到大规模的战乱之中,届时蒙古草原也无法安定下来,大晋朝廷就是统一了中原,也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来稳定和收复辽东。需要花费的代价,是无法估算的。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肩负重任的阎应元,风餐露宿,不顾春节临近,想方设法赶到了辽东。沿路经过北直隶的诸多地方,他的心被刺痛了,大明朝廷统治之下的北直隶,按说应该是条件不错的,可惜老百姓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甚至能够见到流离失所的农民,在经过家乡通州的时候,阎应元忍住了思念之情,没有回家。
越是有了这些比对和感触。阎应元越是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若是能够向拿下南京那样,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京城,不仅仅能够避免江宁营将士的伤亡,也能够令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至于遭受到无辜的伤害。
进入宁远城的时候,阎应元开始冷静下来了,他必须要首先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将皇上的意思告知两人,接下来才能够想办法去拜访辽东巡抚史可法。这个次序不能够弄错,否则可能一事无成,还会影响到皇上的整体计划。
宁远城不大,因为春节临近了,这里的商贾还是不少的,大街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尽管说在广宁城有了辽东最大的互市,可辽东的中心还是在宁远,不少的商贾都在这里设立有商铺,或者在这里设立了联系点。随时能够掌控在辽东的生意。
想要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也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这倒不是说祖大寿和祖大乐深居简出,祖大乐如今驻扎在山海关,担任山海关总兵,祖大寿驻扎在宁远,跟随在史可法的身边,全面协调辽东边军的事宜,故而在宁远城,有可能在大街上就能够远远的看见祖大寿,但阎应元的身份特殊了,如何在不引起他人警觉的情况之下见到祖大寿,就是不是容易的事情了,至少不能够让史可法知道。
阎应元有些着急,他清楚时间不多了,不能够拖延,若是辽东边军已经开始调动,他此行的任务就彻底失败了。
情急之下的阎应元,想到了发挥金银财宝的作用了,这次到辽东,为了路上的方便,他携带了部分的金叶子,这东西非常的贵重,容易引发他人的注意,故而在路上的时候,阎应元没有拿出来,现在是关键时刻了,金叶子也该发挥出来作用了。
祖大寿住在总兵府,总兵府距离巡抚衙门不远,也就是两百来米的距离,因为辽东的骤然紧张,总兵府和巡抚衙门之间来往的人员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是川流不息,不过这些人进出巡抚衙门和总兵府,手里都是有令牌的,寻常人肯定是进不去的。
足足观察了两天的时间,阎应元终于想到办法了,他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继续观察,两天下来,他发现从酉时开始,进入巡抚衙门和总兵府的人员就少了很多了,偶尔有人进出,而且这些人进出巡抚衙门和总兵府的时候,与门房还是有说有笑的,显然不是为了公事。
巡抚衙门的情况不同,绝大部分官吏都是住在里面的,也许有人夜间需要出来吃饭或者是做其他的什么事情,但总兵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里面住着的也就是祖大寿,此外还有祖大寿的家人和部分的亲兵护卫等等,其余人是不可能随便进入到总兵府的,也就是说,酉时以后能够进出总兵府的人,要么就是祖大寿的家人或者是亲兵护卫,要么就是有公事去禀报的军官或者是官吏,要么就是祖大寿的熟人,其他人不可能进去。
也就是通过这个分析,阎应元想到了办法,当然他的这个办法,是冒着巨大风险的,若是门房不理睬这些,他肯定被抓起来,宁远城内驻扎了不少的军士,想要从这里逃离,根本没有机会的。
成功细中取,富贵险中求,该冒险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冒险的。
戌时过后,瞅中一个机会,阎应元大摇大摆的来到了总兵府的门口,摆出了一副很不错的派头,以至于守在门口的军士,看着阎应元,好一会没有开口。
快要走到石梯前面的时候,守卫的军士终于开口了。
“这里是总兵府,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否则格杀勿论。”
阎应元看了看军士,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
“在下是来拜访祖大人的,在下和组大人乃是世交,此次从北直隶赶来,就是想着与祖大人叙旧,一起过春节的。”
军士看着阎应元,楞了好一会。在整个的辽东,所有人称呼祖大寿都是总兵大人,直接称呼大人的是没有的,这人直接称呼祖大寿为大人,要么就是总兵大人的亲戚,要么就是和总兵大人关系很不错的,而且这人不可能是辽东的人,肯定是从外地赶来的,如今能够赶赴辽东来的,也就是北直隶或者是京城的人了。
军士脸上虽然没有多少的表情,但语气已经缓和下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夜间来拜访总兵大人的人是不少的,不一定人人都是有牌子的,有些来找寻总兵大人,是为了个人的私事,这样的情况也不算什么的,毕竟只有那么多的公事,总兵大人也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忙碌。
“先生请稍后。”
军士抛下这句话之后,转身朝着门房的方向走去了,他没有直接询问阎应元的名字,也是不愿意轻易得罪人的,总兵大人的事情很多,结交的人也是不少的,有些人很有来头,不小心得罪了,后果可难以承担,聪明的举措就是让门房来应对这些事情。
当然,因为阎应元和军士不熟悉,所以不能够直接到门房去,若是认识这些军士,根本就不会遭遇到阻拦。
很快军士转回来了,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对着阎应元用手指了指门房,示意阎应元自己去和门房交涉。
阎应元松了一口气,第一步总算是应付过来了,若是军士硬是不准他靠近总兵府,那也是没有办法的,若是在外面就掏出来了金叶子,说不定惹来了杀身之祸,所谓财不外露,要让人家看见你有金叶子了,知道你是外地人,随便找个理由,将你斩杀了,抢走了金叶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走到门房旁边的时候,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早就站在门口了。
管家仔细看了看阎应元,大概是没有见过。
“不知道这位先生找我家老爷,有什么事情啊。”
这是管家或者门房最常用的应对方式,不熟悉的客人,他们一般都是这样问的。若是对方语气谨慎,或者是显得畏畏缩缩的,管家或者是门房内心就有了底细了,当然,那些高官的管家,态度是不一样的,会首先询问身份,祖大寿这样的总兵,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结交的人也是三教九流,管家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厉害的眼光和能力。
“在下是从北直隶来的,我家大人与祖大人乃是世交,这次要求在下来拜访祖大人,还请通报祖大人。”
阎应元说完这句话,很巧妙的摊开了手掌,将掌心里面的金叶子递给了管家模样的人。
管家的眼睛迅速瞪大了,金叶子这东西,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有的,要么就是高官权贵,要么就是皇家的人,寻常的老百姓,见都没有见过,就算是管家,也很少能够看见。
管家的态度迅速改变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原来是贵客,请进来等候,小的这就去禀报老爷。”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奇怪的情况
辽东边军总兵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些错综复杂的,若不是当年苏天成插手辽东,恐怕这种牢固的利益集团,轻易是无法打破的,譬如说吴襄、吴三桂和祖大寿之间的关系,吴襄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的妹妹是祖大寿的原配夫人,祖大寿的妹妹是吴襄的填房,说起来也是主持家族事务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联姻,辽东边军几乎自成一派了。
但苏天成来到辽东,彻底打乱了这层联盟,吴襄和吴三桂在山海关的驻军,几乎都被调防了,吴三桂、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也相继被调防,之后陈新甲来到辽东,调集了十万边军征伐后金鞑子,而这十万边军,重点就是当年祖大寿、吴三桂等人领导的辽东边军,结果损失大半,之后才重新开始组建辽东边军。
如今的辽东边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毕竟参与了好几次针对后金鞑子的厮杀,平日里也需要时时刻刻提防后金鞑子的偷袭,但这支辽东边军,更大的程度上面是由朝廷来控制了,说起来这也是苏天成担忧和后悔的地方,当初改变辽东边军,就是预防地方割据的情况出现,那个时候一心想到的是大明朝廷,不允许地方上出现割据的情况,特别是在辽东和大同这等的边关要害地方,好不容易打破了这等的格局,想不到自己建立起来大晋王朝,就可能要面对朝廷随时调动辽东边军、放弃辽东于不顾的情况了。
不过祖大寿和祖大乐在辽东边军之中,还是有着不小的威望的,毕竟如今的辽东边军,是以原来剩下的军士为骨干组建起来的,祖大寿和祖大乐的勇猛,特别是祖大弼的英勇牺牲。军士们记忆犹新,也都是很服从指挥的。
也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苏天成一再嘱托阎应元,到了辽东之后,首先必须找到祖大寿,说清楚一切的情况。祖大寿可以暂时不臣服不归顺,但必须要守住辽东,绝不能够让后金鞑子占据了整个的辽东,那样苏天成绝不会饶恕他祖大寿的。
脑子里面正在想着这些事情的阎应元,看见管家急匆匆的过来了,脸上带着颇为尴尬的笑容。
“这位先生,我家老爷已经歇息了,若是有什么事情,明日来如何。”
拿了阎应元的金叶子。管家可舍不得还回去了,好在他记住了阎应元的长相,明日阎应元来了,他好做出来安排,如今老爷正在有事情,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
阎应元早就预料到这一手了,若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见到祖大寿,不知道祖大寿每天有多忙。估计喝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作为协助史可法负责辽东边军全面事宜的总兵大人。手中的权柄是很大的,求见的人也一定是很多的。
阎应元依旧保持了高高在上的模样,从怀里掏出来了一封信函,语气严肃的开口了。
“烦请将这个信函转交给祖大人,在下在这里等候,若是祖大人看见这个信函了。还是不愿意见在下,在下也就不耽误时间了,明日再来拜访。”
管家连忙接过了信函。
“先生在此稍候,小的去去就来。”
阎应元背着手,原地踱步。这份信函是苏天成的亲笔信,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无非是一些问候的话语,但祖大寿看见了这封信,感觉一定不同,也明白外面等着的是什么人了,按照道理来分析,祖大寿是不会怠慢的。
几分钟之后,阎应元看见一名身着棉袍的中年汉子匆匆过来了,中年人身上带着一股英豪之气,不用说这人就是祖大寿了。
“贵客来访,祖某怠慢了,还请先生恕罪啊。”
跟在祖大寿后面一路小跑的管家,惊得目瞪口呆,这么长时间了,自家老爷亲自迎出来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见,可见眼前的这位先生,当真就是贵客了。
阎应元连忙抱拳还礼。
“在下阎应元,大人亲自出来迎接,愧不敢当啊。”
祖大寿是当兵出身,很是豪爽,一把拉着阎应元的手。
“阎大人客气了,快请进屋里说话,管家,打开书房,我与阎到书房去说话。”
管家脸上惊愕的神情还没有完全消失,马上有被震住了,需知自家老爷是军人,从来都不会到书房去的,在辽东这块地方,除非是巡抚大人来了,其他人来了之后,都是在厢房交谈的,想不到老爷和这位阎大人到书房交谈。
管家忙不迭的去准备了,天气寒冷,书房里面还必须要准备炭火,这么重要的客人来了,若是冻着了,管家可承担不起责任的。
进入书房的时候,阎应元的内心已经安定下来了,从门房到书房,还是有着一定距离的,祖大寿的态度显得很是恭敬,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可见苏天成在辽东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也可以想象,辽东边军就算是调到了京城去了,也不大可能实心实意与江宁营作战的,对于完成自身的任务,阎应元有了很大的信心。
桌上竟然摆着酒菜,管家搓着手,笑着开口了。
“老爷的贵客来了,天气寒冷,弄些酒菜暖和身子。”
祖大寿咧开嘴大笑了。
“好,好,安排的不错,你下去吧,告诉府里所有人,我和阎大人有要事商议,不准打扰,否则老子不客气。”
管家连忙答应着退出去了,脸上带着笑容,他很少看见自家老爷有这么高兴的时候了,看来今日自己的一切,都是安排的很合适的。
管家出去之后,祖大寿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大人一切都好吧,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了,真的是想念啊,祖大乐都问过我好多次了,什么时候能够再次见到大人。”
阎应元不慌不忙的做好了,端起了酒壶,给祖大寿的杯子里面斟酒,这个时候,他好像成为了主人家了。
“祖大人不必着急,在下既然到这里来了,就要说清楚一切情况的。”
祖大寿点头坐下了。
阎应元首先没有说到归顺的事宜,而是详细介绍了江宁营征伐浙江、福建、南直隶以及北直隶的情况,阎应元本来就会说,加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讲的是绘声绘色,祖大寿听得入迷,听到苏天成做出来的一些战略部署的时候,叹为观止,当初苏天成在辽东的时候,就有着超前的睿智,打的后金鞑子丢盔弃甲。
阎应元足足说了半个时辰,一壶酒也喝下去了一半。
祖大寿听了半天的故事之后,终于主动说到正事上面了。
“阎大人到辽东来,为了什么事情,祖某是知道的,祖某收到了大人的来信,深为辽东的局势担忧啊,后金鞑子虎视眈眈,代善和济尔哈朗率领大军,已经越过了辽河,驻扎的地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