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5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天成消耗了极大的精力,来说服众人,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能够依靠教育来改变,但女子不能够进入到学堂里面,这就好比是跛脚,要知道教育与家庭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读书的小孩子,回到家里之后。日日陪伴的母亲却大字不识,怎么能够教育,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任何的道理,完全是对女性的歧视。

苏天成成为皇帝之后,很少强行的下什么圣旨,一般都是通过众人讨论之后才做出来决定,这也是大晋诸多规矩之一,众人早就适应了。但遇到特殊的事情,苏天成还是会发挥出来皇帝的威严,强行下旨推行的,令众人心服口服的是,凡是皇上强行下旨推行的事宜,最终的结果都是非常好的。

在准许女子进入学堂的事情上面,就是皇上强行下旨了,而且皇上还特意的安排都察院。对各地官吏的考核监督之中,将这一条作为重点。若是有地方官员不执行,必须严惩。

但苏天成也有让步的地方,毕竟男尊女卑的情况,几百年之后都存在,想要一下子改变,可能性不大。这个变现就是在人数规模和进入学堂的规矩方面,男女不能够在同一件教室里面读书,必须要分开,此外有条件的府州县,专门设立一所女子学堂。没有条件的地方,专门有一个到两个班,全部都是女子。

男女在受教育的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譬如说条件最好的京城,招收小孩读书的学堂有十所,专门的女子学堂仅仅一所。

老百姓的认识也是一样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改变过来,女子学堂刚刚创办的时候,很少有百姓将自家的女儿送来读书,认识高一些的还是官吏、士绅富户的家庭,纷纷将自家的姑娘送到学堂去读书,此外就是西域等地进入大晋的这些家庭,毫不迟疑的将自家的姑娘送到女子学堂去读书,朝廷可以查出官员阻拦女子读书,但总不能够追查所有的百姓。

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快出现了改变。

女子学堂教授的课程有些不一样,除开传授知识,还教授三从四德等知识,而且在礼仪方面是重点传授的,也就是说,女子学堂是要培训淑女的,在学堂上课之后的女子,言行举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导致女子学堂的影响迅速的扩散了,很多的寻常百姓,也开始将自家的女子送到学堂去读书了。

到了大晋五年,各地都开始告急,主要是学堂的数量不够,学生的数量急剧的增加,为此朝廷拨付了大量的纸币,督促各地修建新的学堂,容纳更多的学生。

大晋的总人口不多也不少,毕竟好日子开始的时间不长,前朝的那么多年的灾荒,导致人口锐减,特别是流寇造反的那几年,导致好多的村落空无一人,大晋元年的统计,总人口六千余万,到了大晋四年底的统计,总人口超过一亿人,人口的增加,主要还是在大晋二年到四年的这三年时间,因为条件好了,出生的小孩子增多了,成活率大大的增加,加之外来人口也呈现增加的趋势,这才导致短短三年的时间,人口大量增加。

尽管说人口不是太多,但因为学堂的普及,因为老百姓将自家的子女送入到学堂读书,因为老百姓认识的变化,各地的学堂数量就明显不足了。

教育所产生的变化,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只不过这种变化,短时间之内不会体现出来,但十年之后,大晋的情况绝对会不一样了,苏天成明白这里面的道理,随着学堂的普及,老百姓的素质结构将出现重大的变化。

苏天成坚决坚持灌输儒家思想,教育最大的作用,在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必须要求人有信仰,若是人都失去了信仰,朝廷将自食苦果,譬如说女子学院对于礼仪方面的教导,苏天成就是非常赞同的。

教育不是单一的,也有令苏天成苦恼的事情,那就是天主教等开始传播进来了。

对于宗教,苏天成不是很熟悉,穿越之前他是公务员,与宗教绝缘,对这里面的事情,一无所知,但他清楚,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只不过在儒家思想占据绝对统治力的中原,宗教是很难普及的,信教的民众不会太多。

前朝对于宗教是有所限制的,至少在府州县,是不允许传教的,只有在京城或者是巡抚衙门所在地,才偶尔看见传教的人士,这些来自西域的传教人士,来到中原,也没有专门的场所,毕竟朝廷不是很支持。

因为不熟悉,苏天成也不好随意做出来决定,不仅仅是苏天成,朝中的五大丞相,对此都是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外来人口增加了,特别是京城,成为了各色人种都有的大都市了,外来人员之中,很多以前是信教的,来到了京城,也不可能抛弃原来的信仰。

最终朝廷做出来的决定,还是允许传教士进入到大晋来传教,只不过对传教的地方同样进行了限制,府州县不允许传教,至于说传教的场所,允许存在。

如此在大晋三年的时候,京城有了专门的传教礼堂,这些传教的礼堂,初期是外来人士的聚集地,后来也有不少的汉人加入了。

令苏天成放心的是,信教的人还是非常少,与大晋总人口比较起来,微不足道,比较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大了,牢不可破。

佛教到道教,这是朝廷无法回避的两个方面,譬如说唐朝的时候,非常崇信佛教和道教,朝廷官府都是支持的,大明朝廷也没有限制,官吏百姓,很多人也是有着一颗虔诚的拜佛之心的,到了大晋三年,经济高速发展,条件很好了,僧人和道士也通过自身的手段,开始向朝廷做出来请求了,恳请朝廷关注寺院和道观。

朝中五大丞相很快做出来了决定,朝廷不反对老百姓拜佛,但不会大力支持寺院和道观的发展,各地官府可以拿出来一定的资金,扶持当地的寺院和道观。

苏天成在颁发这道圣旨的时候,犹豫了好长时间,寺院和道观自行发展,他不会过问,但要求各地官府拿出来一定的资金扶持,这岂不是大力支持佛教和道教,但他最终还是同意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佛教和道教是引发人向善的,想着仅仅依靠学堂的作用,来固定人的思想,还是单调了一些,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够进入到学堂里面的,这个时候,寺院和道观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了,只要在投入的方面注意一下,不要攀比,不要奢侈浪费,问题也就不会太大了。

自始至终,苏天成都是异常小心的,可谓是战战兢兢,朝廷要负责引导和教化所有百姓,包括官吏,树立起来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故而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事情,经济发展之后,财富的积累,必定会引发一些拜金思潮,官府不能够用强制的手段去扼杀这些思潮,只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让百姓少一些拜金主义和现实主义。

故而苏天成最为注意的,不是商贸的大发展,这些有朝中官员操心,他最为注意的还是教育的发展,不管怎么说,决定未来大晋命运的,还是教育,自己一旦离开了这个世界,需要留下一些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的,一切都是在教育之中显示出来的。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后宫

(感谢xiaoyuanmcu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新书《铁血穿越》计划六月一日开始上传,恳请得到支持,拜谢了。)

朱审馨开始有些担心了,偌大的后宫里面,也就她这个皇后与五位贵妃娘娘,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女人了,这些都是皇上以前迎娶的,皇上称帝之后,身边再也没有出现过其他的女人,按照这样的情况出现,朱审馨应该是感觉到高兴的,实际上她的确很满足,但架不住外界的说辞,包括自己的哥哥朱审烜都透露出来不满了。

皇后是国母,必须给天下女人做榜样,这就包括皇上的个人生活,若是皇后老是嫉妒,不准皇上身边有其他的女人,或者对皇上迎娶嫔妃的事情指手画脚,这就有损形象了。

朱审馨也曾经有这样的想法,但那个时候,自己的夫君还不是皇上,朱审馨一个人在京城的时候,长期看不到苏天成,内心也是有一定怨气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怨气早就烟消云散了。

后宫的女人太少了,这有些不合乎规矩了,皇上进入到京城,就从来没有提到过女人的事情,每日里处理完毕朝廷的事务,回到后宫,能够很好的分配时间,皇后和贵妃几乎每天都能够看见皇上,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后宫之中留下来的太监,老实本分很多了。

前朝的崇祯皇帝,一样是不好女色的,宫里的宫女不是很多,但皇上来到京城之后,认为宫里的宫女还是太多了。在朱审馨的支持下,遣散了不少的宫女,要求她们回家去结婚生子,去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就是目前在皇宫的宫女,也是隔几年就要更换一次。凡是到了必须要结婚年龄的宫女,基本都是要离开皇宫的。

女人理解女人,对于皇上做出来的这个决定,朱审馨是完全赞同的,害怕朝中文武大臣提出来异议,朱审馨一力承担了这样的责任,并且亲自督办这件事情,四年时间以来,后宫已经两次调整宫女了。

后宫之中。一切从简,不存在什么奢华的事宜,朱审馨和诸多的贵妃对子女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皇宫之中有专人教授皇子子读书,皇上也很关心皇子的学习事宜,经常在空闲时间考校皇子的学业,皇子的老师不少,好一些都是大名鼎鼎的。譬如说什么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张溥等等,甚至还有来自西域的老师。在皇子的教育问题上,皇上时常与先生们探讨,皇上认为教授学生,首先不是学识的问题,是品质的问题,皇子学业不一定需要非常突出。也就是不期盼每一个皇子皇女都是大学问家,但每一个皇子皇女都要成人。

这个成人的内涵就丰富了,主要还是知书达理,善待他人,懂得感恩等等。也就是品质必须要高尚,皇上的这点认识,刘宗周等人是大力赞誉的,须知皇家的影响是非同一般的,也是大晋子民的榜样。

最近一段时间,朱审馨有些心烦,主要原因还是诸多的藩属国都送来了女人。

藩属国送来女人,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进入到皇宫之中的,即或不能够成为皇上的女人,至少成为皇宫之中的宫女。

随着大晋王朝越来越强大,朝鲜和南洋等地,一些国王挖空心思,都想着能够得到朝廷更多的庇护,送女人来就是很好的手段了,人家什么都不缺,也没有什么好送的,想来想去就是送最漂亮的女人了。

其实送女人这样的举措,早就存在了,早在灾秦汉的时候,藩属国就有送漂亮女人的做法,这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女人一旦得到了皇上的宠幸,藩属国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庇护,而且面对其他的藩属国,也能够有着更多的优势了。

开年的时候,诸多的藩属国都送来了女人,其中朝鲜一下子送来了二十个精挑细选的女人,个个都是貌美如花,这些女子被送来之后,暂时住在官驿,但朝中的文武大臣都知道了,朱审烜等人的意见是,皇上还是需要迎娶几个女子的,这也是对藩属国的一种安慰。

朱审馨和几个贵妃的心里当然不乐意了,哪个女人愿意自家男人的女人太多了啊,不过皇上的身份不同了,大晋王朝如此的强大,若是皇上总是只有皇后和五个贵妃,时间长了,朝中和民间肯定会有议论的。

这一日,皇上处理完毕朝政,直接到了乾宁宫。

后宫的规矩没有那么严格,朱审馨经常与几个贵妃娘娘在一起,聊天说事,皇子皇女这个时候也很是安逸,在皇宫里面到处嬉闹,只是苦了太监和宫女,时时刻刻跟随,生怕出现什么问题。

进入乾宁宫,苏天成就发现气氛不一般。

朱审馨、春屏、王芙蓉、柳如是、顾横波和陈圆圆全部都在这里,没有看见孩子们。

苏天成笑着开口了。

“怎么,这是准备开家庭会啊,是不是朕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啊。”

服侍皇上坐下之后,朱审馨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妾和诸位姐妹商议过了,这后宫之事,皇上也应该听从臣妾的。”

苏天成点点头,有些奇怪的开口了。

“后宫之事,朕从来没有过多干涉啊,朕只是认为,皇家与寻常百姓家中没有太多的不同,这温馨是必须存在的,故而建议气氛缓和,皇后与贵妃时常在一起,朕看就很好啊,对外的规矩是存在的,对内大可不必如此的严肃。”

“臣妾不是说的这些事情,来到京城五个年头了,皇上不愿意有更多的子女,认为子女多了,避免今后起争执,臣妾与诸位姐妹也就接受了,可皇上身边服侍的女子太少了,朝中都有不少议论了,臣妾和姐妹们就难以承受了。”

苏天成愣了一下,笑着开口了。

“原来是这等的事情,怕是藩属国送来的女人,令你们不安心了,这几日在朝会上,朱审烜也说到了此事,被朕拒绝了,朕早就说过,态度很是明确,朕有你们陪伴在身边,足够了。”

苏天成说出来这些话,很自然,但在朱审馨等人听来,这样的话就很不平凡了。

朱审馨走到了苏天成的面前,春屏等人也站起来,跟在朱审馨的身边,众人一起稽首给苏天成行礼。

朱审馨哽咽着开口了。

“皇上对臣妾和姐妹们的疼爱,臣妾永远铭记于心,可臣妾身为皇后,必须要考虑后宫的事宜,皇家不能够让朝中大臣和民间议论,臣妾和姐妹们仔细商议过了,还是决定为皇上迎娶嫔妃,恳请皇上准予臣妾的请求。”

苏天成站起啦,一一扶起了众人,等到众人坐好之后,他面色严肃的开口了。

“朕既然说过不再迎娶,就是定下的规矩,岂能随意破坏,你们也看见了,朝中文武大臣,在生活方面检点了很多,朕做出来了榜样,他们若是生活过于的随意,怎么好意思站在朝堂之上,这样的风气,必须要坚持下去,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口太多,怎么可能和睦,朕的精力有限,每日里忙于朝堂事务,能够陪伴你们的时间本就不多了,若是后宫的嫔妃太多了,朕怎么可能顾得过来,到时候为了争宠,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出现。”

“朕与你们相处多年,有了深厚的感情,朕很满足了,心里装不下其他的女人,若是迫于压力迎娶更多的嫔妃,对你们和她们都不公平,如此的事情,朕怎么能够带头做,若是开了这样的头,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什么事情都讲特殊,这世上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规矩是死的,不管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在规矩面前都不存在特殊。”

“至于说藩属国担心的事宜,朕看没有什么,不是说朕迎娶了他们送来的女子,谁就能够享受到什么特殊的待遇,谁的心里也就安心很多,朕定下的有规矩,朝廷之中也有规矩,只要藩属国按照规矩来,就能够得到庇护。”

“至于说藩属国送来的女人,朕看送回去也是不妥的,今年就要开始科举考试了,一批年轻的俊杰之士定会脱颖而出,让这些女子自己去挑选夫婿,我大晋王朝有的是俊杰人才,让这些女子去安安心心的过日子,比空守在皇宫里面强百倍。”

“明日早朝,朕要公开说到这件事情,让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要珍惜身边的女人,要好好维护家庭,朕还要告诉诸多的文武大臣,也让我大晋的子民都知晓,只要用心,家庭是他们最为牢靠的港湾,哪怕你落魄了,哪怕你身边没有任何的朋友了,但你的女人是不会离开你的,朕意已决,朕此生绝不迎娶其他的女人。”

苏天成说完之后,朱审馨等人已经是哭的稀里哗啦,她们跟随皇上多年了,知道皇上的脾气,皇上历来是言出必行,一言九鼎,尽管她们内心感觉到甜蜜,但她们也为皇上感觉到委屈,如此强盛的王朝,如此杰出的皇上,身边只有几个女人陪着,再无其他的女人。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太子

历朝历代的皇宫,最为麻烦的还是继承人的事宜,不知道有多少的悲剧是从皇位继承人的争夺上面发生的,苏天成早早就立下了太子,他可不想重复这样的悲剧。

深宫之中长大的太子,就好比是温室之中的花朵,经不得风雨,不会有多大的出息,让这样的太子来管理国家,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结局。

苏天成深谙其中的道理,故而在确定诸多规矩的时候,给太子专门立下了规矩。

太子年满十六岁之后,就要出去历练,必须要体验到民间的疾苦,必须要学会独立处理诸多的事宜,必须要能够做出来相对准确的判断,这种历练的时间,不少于两年。

太子苏明劼已经十五岁,虚岁十六岁了。

苏天成时刻记着苏明劼出去历练的事情。

几百年后的情形,或许有些不一样,家庭条件很好的孩子,十五岁的时候,可能还在父母的身边撒娇,或者是进入到了叛逆期,时时刻刻与父母做对,但苏明劼生长在皇家,将来要担负起重要的职责,要治理偌大的国家,没有杰出的能力是不行的。

苏天成非常注意对苏明劼的管教,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与此不同的是,对于其他的子女,苏天成的要求不是特别的严格,甚至有些宠爱的味道。

苏明劼已经长大了,一表人才,彬彬有礼,为人谦逊。

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和张溥等人,对太子殿下是特别的赞赏,认为太子殿下知书达理,尊重他人,而且能够时时刻刻为他人考虑。最令他们感动的细节,是太子殿下每次都坚持亲自为授课的先生亲自泡茶,授课休憩的间歇,还要专门讯问先生是不是累了,吃饭的时候,太子殿下坚持为先生添饭夹菜。说这是父皇要求的,绝不会在先生面前有一丝太子的架子。刘宗周等人甚至认为,从太子殿下表现出来的品行看,将来一定是明君。

但苏天成不满足,这些细节只能够说明苏明劼成人了。

太子的历练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朝中文武大臣虽然不反对,但他们提出来了不少的问题,譬如说安全保卫的问题等等,这是不能够忽略的,若是太子殿下遭遇到什么侵害了。那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但苏天成坚持太子必须要出去历练,这种历练不是完全要求太子吃苦,而是必须知道民间疾苦,知道成为一国之君之后,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

观点总算是统一了,但安全保卫的事宜。令苏天成苦恼不已。

已经成为禁军统领的王大治,坚持亲自陪着太子殿下去历练。苏天成身边的武富和武贵,也提出来要求,贴身护卫太子,跟随太子殿下出去历练,都督府副都督、江宁营总兵刘铁汉也提出来了要求,不仅亲自跟着太子殿下去历练。还要从斥候营之中挑选最为精锐的斥候,跟随太子殿下去力量。

这哪里是历练,简直就是扰民了。

要是以这样的阵势下去,各地岂不是隆重接待,苏明劼面对的可能就是各地的隆重接待。盛情款待,走马观花的在各地转一圈,说不定还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苏天成最终做出来了决定,太子的随从不超过十人,王大治主要负责,武富和武贵贴身跟随,斥候营之中挑选出来五人,一并跟随,至于剩下的两人,苏天成有着自身的安排。

刘宗周和黄道周进入到了皇宫。

这里他们很熟悉,也时常来,皇上定下了规矩,请学识丰富的大儒专门到皇宫来授课,每个月进行一次,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悉数都要听课,这种授课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些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个个都是非常厉害的,授课分为三步,首先是大儒讲课,接着是大臣提问,大儒解答,这中间还会出现争论,皇上都参与到其中来,最后是皇上做出来总结,有专门的史官记录,若是有必要,这些记录会被专门整理发下去。

各地巡抚也一样要听课,所不同的是,巡抚以在本省听课为主,分批次每三个月到京城一次,进入皇宫之中听课,若是听课的过程之中,巡抚不能够结合地方的情况提出来问题,还要遭受到皇上的训斥。

刘宗周等人,在这种授课的过程之中,见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譬如说刘宗周提出来的慎独,这个观点得到了皇上的赞同,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也是在制度约束之下的慎独,若是没有制度的约束,要求某个人品质特别的高尚,可能性不是很大。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之中,在很多前朝实例的影响下,刘宗周最终彻底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还写出来了专门的文章。

刘宗周和黄道周见到了皇上,不需要下跪,他们是太子殿下的先生。

“二位先生,朕有一事,想要拜托二位,春耕已经开始了,正是时候,太子必须要出去历练了,时间暂定两年,春节期间可以回到京城,朕想着请二位陪着太子一同去历练。”

刘宗周和黄道周愣了一下,满朝文武大臣都想陪着太子殿下出去历练,据说争得不亦说乎,想不到皇上居然要他们两人陪着去,这是巨大的荣耀,也是皇上最大的信任。

刘宗周当即开口了。

“臣誓死效劳,一定好好陪着太子殿下历练,臣感谢皇上的信任。”

黄道周也不甘落后。

“臣一定竭尽全力,陪同太子殿下。”

苏天成抬手制止了两人的表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