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公-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向后者拱手说道。
“谢了,也请将军转告张公,望张公为国谨守边疆!”
郑成功说道。
他对李定国没什么好感,在他看来贼终究是贼,虽然他其实一样出身海盗世家,但终究在国子监受过高等教育。这一点和他爹不一样,他爹就没这习惯,当初和李自成就可以说关系匪浅,从李自成手中赚了不少沾满北京豪门贵族鲜血的金银。
李定国倒不怎么在意。
他这个人算得上是个好脾气的。
第三一二章 心都一样是黑的
讨倭军和上次的复台军一样,在南京百姓的送别中,正式开始了对倭国的讨伐
真正的作战还得几个月。
按照计划他们得从釜山起航,所以接下来还得做一些准备,然后等到开春以后再动手,直接跨海远征攻击下关。但不进入关门海峡,而且也不向九州岛各藩进攻,相反还要拉拢九州岛各藩。一旦开战那么德川家肯定会禁止长崎的贸易,那么就鼓动如萨摩藩之流搞走私,原本驶往长崎的大明商船可以直接去鹿儿岛。
这个郑成功会处理好的。
郑家和九州岛各藩基本上都多多少少有点勾搭。
而舰队则直接北上。
沿着本州岛西海岸一路向北,登陆并对石见进行纵深攻击,一定要到处杀人放火抢东西,最好能够威胁到银矿。这时候石见是德川家直属,也就是所谓的天领,主要就是为了控制石见银山,总之就是跟当年的倭寇学习。
但只攻击德川家的。
也就是德川系的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领地,前者是德川一族后者是老乌龟的亲信封地,他们和直属的天领构成德川幕府的统治基础。但对于纯粹依附性质的外样大名就没有必要攻击了,德川家倒霉他们只会高兴,最终一路打到新潟。然后直接占领佐渡岛,以佐渡岛为基地,对新潟等地进行攻击,而这一带其实是德川家族的核心控制区。德川幕府的亲藩和谱代大名多数集中在从能登半岛到新潟一带向东的这片本州岛中段,对这一带进行清洗式攻击,相当于掏空德川家的统治基础。
德川家什么时候屈服,明军就停止攻击。
否则就不停袭击。
反正倭国没有可以与北洋水师一战的海军,对于北洋水师来说,这样做最大的制约是后勤,但好在从釜山起航的运输船有暖流推着,从黑潮分出来的对马暖流,紧贴倭国西海岸一直到北海道甚至到鞑靼海峡。
捕鲸船都走这条航线。
然后他们会在鞑靼海峡切向黑龙江口一带,再乘着季风和沿岸流继续南下返回。
这样物资运输就很轻松了。
至少在佐渡岛维持一个旅的陆战队和一支分舰队驻扎足够,而北洋水师主力继续活动在釜山到佐渡岛之间的航线上,以此逼迫德川幕府掏赔款甚至割地开放港口或者建租界。杨庆之前的确计划抢佐渡岛开发金矿甚至搞过募股,不过这部分股份绝大多数变成了南北二洋公司。现在他对于这种初级的侵略手段有点不是很有兴趣了,毕竟拿下金矿会带来一系列的后续开发问题。
如果让德川幕府淘金呢?
他们淘出金子,大明舰队找茬过去揍一顿逼着他们赔款,然后这金子就归大明了。
而把佐渡岛先占领再还给德川幕府还能让德川家有希望,然后因为之前损失他们会继续拼命淘金以弥补赔款损失,等他们淘个差不多了,明军再上门收割一茬。同时扶持倭国的那些强藩,但却不能让他们推翻德川幕府,相反还帮助德川幕府继续维持他们的统治。就像原本历史上列强哪怕到八国联军之后,仍然扶持鞑清的统治一样,这样有德川幕府当狗腿子可以更方便的剥削倭国。这片土地当殖民地其实没多大价值,但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傀儡还是很有用,比如说用来搞倭奴贸易什么的。
顺便还可以锻炼海军,同样也锻炼大明的黑心商人。
但坚决不能让天皇翻身。
必须得确保倭国幕府制度,最好能让他们再来一次战国群雄
虽然他们的群雄身高一米四。
总之倭国人民就这样在懵懂无知中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从南京起航远去的舰队,带着一个来自三百八十年后灵魂的满满恶意,去向这片古老的列岛播撒梦魇。
半个月后,圣旨到达南京。
朱慈烺屈服了。
“信公,接下来该如何?”
张国维笑着说道。
他的意思是你该兑现诺言了。
“秦王西征专门国债,十年期,年息半分,十年后本息一起还清,共发行一千万元。”
杨庆很干脆地说。
“一千万不够吧?”
张国维说道。
李自成当初要的是一千五百万石粮食,但目前粮价始终维持在一两银子或者新币一元一石,秋收后也没降下来。主要是今年一来囤积等着涨价的比较多,二来山东的灾情并没有任何缓解,依旧必须不断由朝廷采购粮食用于各地救灾。大明朝廷控制区的粮食也就是略有盈余,但之前穷困吃不上饭的也多,军队粮食消耗也不一样,过去谁在乎士兵是不是吃饱,但现在士兵得吃饱,那些依靠做工赚了钱的也得吃饱,哪怕普通人家日子宽裕了也得吃饱。
然后粮食一样并不能说很充裕。
毕竟贫困状态下的百姓和正常状态下吃的饭是不一样多的。
这还亏得杨庆禁酒。
要不然光江南有钱人喝酒每年就得喝掉几百万石大米。
现在都被逼着喝地瓜烧了。
就算杨庆确保压制粮价,李自成也只会接受一石一两的折价,那么还是得一千五百万,这是李自成能接受的最低限度。他要的是这边以一千五百万石粮食过去交换,现在换成折价后他来分批购买,结果运输成本就是他承担了,哪怕过几年粮食价格下跌也最多能弥补这一点。
所以再低李自成是不会接受的。
也就是说国债以外还有五百万的缺口,之前号召的捐款运动,到目前为止总共收到勉强有一百万。
这样还有四百万缺口。
“东阳公,您先求老天保佑这一千万国债能卖出去再说吧!”
杨庆说道。
张国维尴尬地一笑。
的确,这一千万能不能卖出去还是个未知数呢!首先大明国债制度实际上是杨庆的个人信誉担保,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他也知道这是事实,只是这个事实有点让人难堪。到目前为止,大明户部一共授权帝国银行发行了五百万的国债,之所以卖的顺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谁都知道杨庆玩经济是高手。他给大明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而经济繁荣意味着朝廷财政有保障,不用怕这钱还不上,而杨庆个人信誉同样是金字招牌。
但是,如果龙兴天子回来后他在内斗中倒台恢复过去呢?
恢复大明岁入五百呢?
就崇祯时候户部税收那烂得惨不忍睹的德性,这笔国债要能收回那才见鬼了呢!
这笔投资风险很大啊!
甚至龙兴天子回来,哪一天真还不上了,干脆不认账也是有可能,他如果真要拿下了杨庆,就干脆把责任推给杨庆,这是杨逆主政时候骗你们中饱私囊的,皇帝什么不知道,你们找他要去吧!杨庆借的钱凭什么找我来还?谁借的你们找谁要,户部,户部尚书高弘图是逆党,来人,把这个逆党一起抄家。
“东阳公,一千万两是我能够争取到的极限了,再多真做不到!”
杨庆很诚恳地说。
“信公,但这终究得解决啊!”
张国维也很诚恳地说。
“办法也不是没有,一是等对倭国的讨伐结束,到时候找倭国人要五百万两赔款来补足。”
杨庆说道。
“那得何年何月!”
张国维不满地说。
更何况能不能敲出这样一笔巨款还难说呢!那倭国也不是软柿子,当年可是打了整整七年,才把他们彻底赶出朝鲜。
“那就只能抄家了!”
杨庆很干脆地说。
“哪还有可抄的,还有谁家没被你抄过?”
张国维没好气地说。
“呃,想想办法,总会有的,反正我是无计可施了,发国债能卖出的极限就是一千万,再多连想都根本不用想,就连一千万都不敢保证。其他能够快速获得银子的,要么抄家,要么出去抢,就这两个办法,剩下我还能想到的,就是集结南洋水师突袭广州去抄桂逆和广州士绅,估计也能抄出五百万!”
杨庆说道。
“那太冒险了!”
张国维毫不犹豫地说。
“要不,咱们把庙产抄一下?你的锦衣卫教管司不是已经完成对各地寺庙的监督吗?他们的田产虽然已经完成清理,但那些寺庙窖藏的银子总还有一些吧?不如我们抄一下?”
他同样露出黑暗面。
“这得各地官员和地方士绅配合啊!”
杨庆说道。
“这个请信公放心,迎驾乃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大明无论朝野官民皆应齐心协力,出家人也是大明之民,同样也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地方官员和士绅都是深明大义的,必然全力配合教管司。”
张国维大义凛然地说。
反正总得有一个做出牺牲的,既然不能由士绅做这个牺牲,那么就只能委屈一下大师们了,大明那么多的寺庙,谁家地下还不藏个几万几千两的银子。之前锦衣卫势单力孤,最多也就是查一下田产,但这些东西绝大多数他们是弄不出来的,不过有地方官员和士绅配合就不一样了。熟知他们底细的地方士绅当带路党,地方官员带领衙役,锦衣卫监寺带民兵,剩下就是挨个挖地三尺!
挖不出来就只好用些手段了!
第三一三章 超级蛀虫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各地官员士绅迅速行动起来,在大明境内展开一场丧心病狂的大规模搜山行动
大师们毫无反抗之力。
他们之前已经被教管司清查并收缴了田产,而这些田产同原本他们的佃户一起变成了皇庄民兵,那些入驻的监寺们需要的只是一声令下就近组织起这些民兵。而地方士绅对于大师们的家底最清楚,毕竟后者和他们是常年的合作伙伴,至于地方官员负责解决民间情绪
这个问题在南直基本不存在,但在相对偏远的地区,还是必然会出现的。
毕竟大师们还有点影响力。
总之这次大明内部两大敌对政治势力罕见地联合起来,共同对一只倒霉的肥羊举起刀,所有报纸一律无视了锦衣卫在期间一些不和谐手段,为大师们爱君爱国的高尚情操进行热烈赞颂
他们的热泪就无视好了!
但这依然不够。
因为就像杨庆之前说的,江南士绅们的确恨他,可一谈钱还是原形毕露了,秦王西征特别国债在帝国银行各地分行的销售,完全没有期待中人头攒动的场面。
不得不说这就很尴尬了。
很显然无论嘴炮吹的多响,一到动真格的,一到涉及实际利益了,立刻全都换了一副嘴脸。这笔国债的风险太大啊,不只是这笔,就连以前那几笔都风险骤增,虽然士绅们恨杨庆恨得咬牙切齿,可现在一想到杨庆倒下,很多人反而惶恐起来。这个混蛋的确恶贯满盈,可他带来的这个盛世也是实实在在的,和现在相比傻子都知道,以前的日子真不好过,哪怕对士绅来说也是如此。
他的锦衣卫的确恶名昭彰。
可吏治也的确比过去清明,至少贪官污吏都有怕的了。
他的确让武人抖起来了。
可打了几十年败仗的明军也一下子战无不胜了。
他的确总是惦记士绅田产奴婢。
可他也让工商业日渐兴旺,几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那种可以说日新月异的改变。从道路桥梁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变,到已经可以覆盖江浙两省的邮政系统,从餐桌上越来越多的各种新作物,到每天睁开眼就能看到各种新闻的报纸,从海港起航的一艘艘商船,到奔驰在三合土公路上的一辆辆货运马车
这些改变无不妆点一个繁华盛世。
可要是没有了他呢?
换上一个皇帝会怎样?好不容易稳定的大明爆发一场内乱会怎样?别人还能继续维持这种盛世吗?把大明搞得差一点崩盘的旧臣们有能力做的和杨庆一样好吗?
这很迷茫啊!
之前士绅们的确气势汹汹,恨不能把杨庆千刀万剐,可是当一千万两的冷水当头浇下后,只要不是那种纯属疯狗的,基本上都开始冷静,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的后果。大家凑一千万不是什么大事,江南目前来讲民间流通中和窖藏的白银加起来三万万两是最低的,绝大多数都在这些士绅的手中。
可是钱花了,结果又会怎样呢?
所有人都在犹豫不决。
倒是另外的柜台人头攒动起来
“挤兑?”
杨庆意外地说道。
是的,帝国银行各地分行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挤兑情况。
很显然他的信誉受到置疑。
或者也可以说未来局势变得不是那么明朗,让部分人对他或者说对他为后台的帝国银行失去了信心。谁都明白这家银行的主要支柱就是他和张嫣,他本人的财力和张嫣控制的原本内库金银,再加上那些杨党和依附势力的资金共同构成帝国银行。同样也是帝国银行发钞的保证,普通老百姓或许不懂这里面的门道,但那些开钱庄的不会不懂,钞票本身就是废纸而已,钞票能换银子才算钱。
否则它擦屁股都嫌硬。
这种游戏南宋就已经开始玩了。
本质上就是一种空手套白狼的金融游戏,以纸币替代金属货币,解决金属货币数量有限的问题,它和后面的银行,或者说后面银行里的金属货币加起来这才是钱,否则它就是废纸一张,只有后面的银行不倒它才会有价值。同样如果杨庆不倒,帝国银行当然也就不会倒下,那么无论他发多少,只要能维持着帝国银行的金属货币自由兑换,那么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甚至继续越玩越大。
可他要倒下了呢?
他倒下张嫣也倒下,这女人只是个管钱的,没有杨庆保护,万寿宫地下的金银一道圣旨就易主。
但易主后的新主人会同样接过帝国银行的信誉吗?人们信任杨庆,无论对他的感情如何,哪怕仇恨他的士绅们,也相信他的信誉,杨庆玩经济的本事和他一诺千金的个人品格保证了这一点。但龙兴天子行吗?谁都明白他一不可能是杨庆这样的奇才,二则皇帝的信誉向来不值一提,谁都知道伴君如伴虎,他爹反复无常朝令夕改那是出了名的。那么他如果干掉杨庆的话,帝国银行指定完蛋,到最后帝国银行的钞票变废纸,除非朱慈烺能够和杨庆一样,但这明显可能性微乎其微,为了谨慎起见这时候最好先兑换出来再说。
这样谁输谁赢都不会受损失。
“不过情况还不算太坏,之前发的钞票很多都是支付军饷,还有就是皇庄系统的流通,这些人是不会出来兑换的。”
张嫣说道。
“我觉得干脆停止兑换!”
她紧接着说道。
很显然看着自己脚下银库里面的银子不断被搬出,这个女人也是心疼得很。
“不不,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维持兑换,这点小事咱们还能撑得住。”
杨庆说道。
这一点必须坚持,只要银行还在维持兑换,那么就不会造成太大的混乱,但真停止兑换就很难控制事态的发展了。
不过倒是可以跟他们玩一把。
“我会以个人名义号召尽量使用钞票,然后银行在兑换时候制造一些额外限制,比如说每天一次兑换有上限,毕竟钱得从总行运到各地去。再安排咱们的人黑市低价兑换大额的,普通老百姓就算有兑换的,他们也不可能兑换太多,柜台就解决,真正麻烦的是那些持有大量钞票的人。
他们不是急于兑换吗
那就受点损失吧!
这可是检验谁和咱们真正一条心的好机会。”
他冷笑着说。
他并不在乎这个,因为他本来也没多发。
帝国银行到现在为止最主要资产仍不是吸纳的存款,普通老百姓对这种新的储蓄模式还在适应,而帝国银行最主要的资产其实是锦衣卫从各处抄家的银子。这些原本应该是內库的银子,被老朱家实际相当于族长的管理人张嫣,以各种手段变成包括她和杨庆在内,很多亲信的个人资产然后充当帝国银行的股本。这就是那金银加起来两千万两的来源,从这种意义上说,他俩其实是大明朝两大超级蛀虫,他俩侵吞不下一千五百万,另外一些分给了亲信,只不过后者一样放在他们手中。
而当户部财政不足以维持的时候,帝国银行会拿出钱来,以户部借款的方式来补充财政的不足。不过他给的是钞票,户部以钞票来支付下面的,而拿到钞票的人自己选择是不是去银行兑换。
银行是维持自由兑换的。
这样绝大多数拿到钞票的实际上都直接用于交易了。
这样存银还是不变,杨庆这些蛀虫们本质上也没损失,户部也有了充足的资金,唯一的改变是原本应该支付出的部分白银变钞票。但如果帝国银行屹立不倒,那这些钞票和白银是一样的,都会在市场上以同样的价值流通,最终等于杨庆和他控制下的朝廷平白多出一笔巨款。
当然,如果兑换的话就是杨庆承担这部分损失了。
好在他承担得起。
因为户部支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税收,税收绝大多数仍旧是白银,他的钞票只是用于补缺口的,他因此而发行的钞票,至今加起来最多也就一千万。这些不足万寿宫地下存银数量的一半,更别说只有部分来兑换,这种损失对他没有影响,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怕影响了货币稳定,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维持自由兑换。只要帝国银行各地分行的柜台,还能按照一元钞票一银元的币值,给所有要求兑换的人兑换成金银币,那么货币的稳定就不会有问题。
“都是吃饱撑得,一个个安安生生过日子不好嘛!非得要搞事情!”
张嫣恨恨地说。
话说一想起自己睁开眼就要面对着一辆辆运出金银的马车,太后的心情完全可以说恶劣之极。
“那你如何解决国债问题?”
她没好气地说。
“那关我屁事,什么时候卖出去就什么时候迎驾,一直卖不出去就一直耗着。玛的,又想迎皇帝,又信不过皇帝,又仇恨我,还又信任我,舍不得我带来的好日子,又想让皇帝把我弄死,这他玛人性真复杂!”
杨庆同样没好气地说。
第三一四章 老来失计亲豺狼
然而杨庆可以置身事外,东林群贤们等不了啊!
这还是希望渺茫啊!
南京帝国银行总行十天的国债销售总额为三十万两,除了第三天最高单日达到五万,其他四天没有一天超过五万的,尤其是第十天就才卖了一万
这明显是凉了。
这还不如锦衣卫在南京周围寺庙里拷
呃,募捐的多呢!
为能够早日迎接圣驾幸南京,南京周围各寺踊跃捐款,最终十天捐出了六十万两,光大报恩寺一家就捐了五万两。并且还得到了太后亲笔题写的匾额一块,激动的主持当天晚上就因为脑溢血而圆寂,当然,这个就不能说是不幸了。
可也不能光指望大师们啊!
大师们觉悟再高,终究财力还是有限,关键还得靠国债,可这国债卖不出去怎么办?
“那我就没办法了!”
杨庆很坦诚地说。
“我原本以为士绅们对陛下的忠心应该是足够的,一千万虽然多,但合江南士绅之力就不值一提了,一人购买一百两,凑这一千万也是轻而易举的。再说这是国债,十年后就可以得到一百五十两,虽然相比做生意利润低点,但这个没有风险啊!到时候不存在赔了的危险,可这样居然还没人买,那明显就是我对江南士绅的忠诚度估计错误,这真是太遗憾了,他们为什么就不买呢?”
他接着说道。
张国维一脸的尴尬。
这的确太打脸了,话说他都有些怒其不争了,之前捐款没人捐还算情有可原,可现在这是国债,这是借钱都没人借就过分了。
你们不是恨杨庆吗?
你们不是一直想摆脱这家伙吗?
现在机会就摆面前了,可你们怎么又萎了呢?不就是一千万吗?真像杨庆说的,一家掏一百两,江南士绅就轻轻松松凑出这笔钱。而且这还是带利息的借款,这是朝廷在向你们借钱,十年后加五成还你们的,这又不是说直接不还你们。你们信得过杨庆却不信皇帝,话说那你们又恨这个家伙干什么?你们又处心积虑想搞掉这个家伙干什么?难道皇帝就那么不值得你们信任,难道三百年天子在你们眼中信誉还不如一个刚崛起不过几年的权臣?
“东阳公,先看看再说,南京士绅买的少,其他地方买得多不就可以了吗?”
杨庆说道。
张国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这他玛南京都没人买,其他地方谁还会买?要想全国凑一千万,南京或者说应天府至少得一百万,这样才会有戏。大明能掏出钱来的,无非南京,扬州,苏杭这三个最主要财富集中地,然后再加上如福州,南昌和武昌这些次一级的,但满打满算也就十个左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