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国公-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名振补刀。
    唐王同样幽怨地看了他一眼。
    大明的邮政体系基本建成,目前来讲除了极其偏远地区,绝大多数的县都能通邮车,虽然只是通到县城里面,而且有些地方因为道路没有修缮邮车很长时间才能有一趟。但这些秀才也不是那些穷乡僻壤的泥腿子,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学政那里有固定联系的,想写信回家然后让家里寄钱至少操作上很容易,邮局又不是没有汇款业务。
    但是……
    他们到了南京这种繁华都市哪还能控制得住寄几啊!
    那些名妓们嫣然一笑就懵逼了!
    有多少银子统统往外掏就行。
    最后基本上都扔秦淮河了。
    他们向家里要过几次之后早就已经没脸再要了,现在很多人就靠打秋风过日子,别说是那些客商,就是那些同籍的文官都烦他们。这些家伙最主要就是找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乡党姻亲之类关系,跑到他们府上去打秋风。
    越是那种桃李满天下的越倒霉。
    柳如是去年光打发老钱的那些学生,眷晚生,乡党之类,据说一年撒出去一万多元,搞得都开始卖首饰渡日了。
    不得不说老钱也是破家为国。
    唐王和沐天波面面相觑。
    紧接着他俩苦笑一下,一同走进马车继续向前,好在这时候青虫们也过去了,他们很顺利地直抵承天门然后进入皇宫。这时候的皇宫也不是前几年,那些破败的建筑基本上不重要的全被杨庆拆了,毕竟整个皇宫连宫女太监算上才千把人。从南渡至今就没增加过一个,那些没用的建筑根本不值得修复,还不如干脆拆了栽花种树还明快些。而必须保留的那些建筑则全部修缮一新,尤其是大块平板玻璃的铸造技术让玻璃窗在皇宫得到普及,新式煤气广场灯经过试验后也正式接入皇宫,这座大明皇宫完全展现新颜。
    唐王三人在太监引导下继续向前很快过了端门,午门,绕过前殿进入后gong,到达坤兴公主居住的乾清宫。
    不过公主不在这里。
    他们等了一下,很快有太监传他们到御花园。
    他们只好又到御花园。
    “大王,这位是黔公吧?”
    杨庆看着他俩拱手笑道。
    “信公!”
    三人还礼。
    “监国播种有些累了,正在房里休息,由我和昭仁公主招待二位,咱们都不是外人,也无需那些俗礼,二王远来辛苦,先请坐吧!”
    杨庆很干脆地说。
    他旁边小萝莉自己先坐下了。
    张名振同样不客气地拉过一张藤椅在这里坐下,事实上只要不是正式场合,在大殿或各种仪式上,无论杨庆还是坤兴公主,都习惯于这种简单的方式,包括皇宫里面很多繁文缛节也直接取消了。而第一次遇上这种接见大臣方式的唐王二人,犹豫一下才在太监搬过的藤椅上坐下,然后带着疑惑看着前方。在他们前方的御花园已经完全没有了花草,事实上这里是一片耕耘过的土地,一些太监和宫女正在地里种着什么。甚至在这些人里面他们还看见了袁太妃,后者并没有过来见他们,继续带着宫女往地里播种。
    “信公,这是种的何物?”
    唐王看着不远处一间玻璃罩着的温室疑惑地说。
    御花园变菜园他是知道的。
    据说为了节省开支,以示勤俭节约的美德,懿安太后一声令下,把本来就荒废的御花园该铲的全铲了然后种菜,这座皇宫荒废两百多年,虽然有太监留守但很多地方实际上也早变成荒地。不仅仅是这里,皇城的很多空地也同样改成了菜地,里面种的都是如今流行作物,比如番茄之类,而且这些比外面的个头大,卖相好,传说是因为沾了皇宫的龙气。
    总之在外面市场上极受追捧。
    当然,不是说皇宫往外卖菜,杨庆虽然奸商但也不至于到这地步,皇宫里就算有多余的蔬菜,也是运到城里的各处慈幼院。
    宫里向外卖的是种子。
    这些东西的种子那也是沾了皇宫龙气甚至信国公仙气的,当然也不是凡品,皇宫里面种的这些东西是给宫里还有外面那些学生吃的,但种子总不能都吃了种了。有多余的就被那些太监宫女偷偷拿出去卖了,买走的人种上之后,因为的确好,那么就可以冠上皇种之名出售……
    好吧,优良的,经过了人工选育的蔬菜品种就这样传播开。
    话说杨庆也是煞费苦心。
    但效果是真好。
    毕竟有个神秘噱头,那么身价瞬间提升,甚至都有自己培育类似的优良品种冒充皇种的,这极大促进了种子的改良。比如这时候南京的厨房里就已经出现了比较符合现代审美的西红柿,而通过英国人从北美殖民地引入的辣椒变种再经人工培育,已经让它不是那么辣了……
    其实就是甜椒啦。
    这鬼东西是辣椒的北美变种人工培育出来的,但这时候还没有真正诞生,杨庆已经等不了了,根据他的计算再有十年八年,基本上就可以让甜椒宣布诞生。就连让坤兴公主深恶痛绝的洋葱他都种出来,其他如甘蓝生菜花菜他这里统统有,为了能够维持大明宫廷丝织品在欧洲的专营权,英国东印度公司竭尽全力满足信国公的一切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
    包括他暖棚里的这种。
    咖啡。
    这里面种的是咖啡。
    可不要小看这东西。
    东印度公司为了给他弄不到一斤咖啡种子,那是死了两个雇员的,因为阿拉伯人禁止咖啡种子出口,熟咖啡豆要多少都行,敢带走种子那是要砍死的。欧洲唯一一个盗走种子的是荷兰,同样荷兰人也不会给别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摩卡港花了巨大代价才弄出一批种子,然后分给了他这么一斤。毕竟杨庆要是以宫廷丝织品专卖权为交换,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肯定也会给他去偷,这东西产地大家都知道,摩卡港不远的农田里就有,那地方甚至南洋公司自己都有商船开过去。只要豁出去代价,总会弄来一些的,甩出去一万龙元,当地保证有人充当卖国贼,既然杨庆知道这种东西那么英国人就阻挡不住他获得,而大明宫廷丝织品可只有杨庆自己一家卖的。
    再说荷兰人已经开始种植,英国人知道藏已经没意义了。
    “和茶差不多!”
    杨庆看着暖棚里的咖啡小幼苗说道。
    这个早期还是在暖棚保险。
    荷兰人偷回种子后,也是先在暖棚里培育,虽然荷兰纬度比南京要高不少,但气候差异不算大,至于以后这个只能种云南,中国的咖啡引种最早台湾,最远都到山东,但真正稳住并形成产业的只有云南。
    “和茶差不多,那又何必种这种东西呢?”
    唐王疑惑地说。
    “有总比没有好!”
    杨庆说道。
    其实他也知道这个没多大用,毕竟接下来荷兰人会满世界地种植咖啡直到它泛滥,可他现在似乎有一种收集强迫症,总想把能够引种的东西统统都弄来。再说东印度公司这种好仆人,不使唤白不使唤,他只要把大明宫廷丝织品这个钓饵垂着,东印度公司就得跟哈巴狗一样摇尾巴。他们去年刚刚订制了一批刺绣,其中一幅加上波旁家族的纹章,江宁制造局负责制作的,荷兰人一个月前出于嫉妒向他告密,英国人一万两银子采购,最后回去宰了法国国王五万金路易。
    二十几倍的暴利!
    算上两国金银比率不同,利润超过五十倍!
    那他为何不让东印度公司多劳动一下?和五万金路易相比,东印度公司死几个雇员算什么?给他满世界顺手搜罗些作物种子算什么?给他辗转几万里运几匹马更是不值一提,话说第一批夏尔马一个月前应该已经在伦敦起航了。
    当然,这些就不是唐王这些人能知道的了。
    “大王率领一个旅走运河,带着第一笔四十万枚金币先启程,这时候到徐州基本上黄河凌汛期也结束,然后继续走黄河到洛阳。李自成的人在洛阳接收,您和他们核对这笔金币的数量并继续在洛阳等待,剩余的银币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分批运输到洛阳。不过需要扣除两百万,这两百万是李自成在咱们这边采购粮食的,这是他们的人自己用掉的,这些粮食同时北运,您需要的只是和他们核对好一千三百万的金银币。总计这一千三百万全部交付,您再从洛阳启程前往长安接驾,至于陛下愿意到洛阳沿黄河而下,还是出商洛道南下进汉江这个看陛下的意思。”
    杨庆说道。
    “信公到何处接驾?”
    沐天波说道。
    “若走黄河而来,那我就率领南京部分官员到扬州,若走汉江南下那就到大胜关。”
    杨庆说道。
    他不在乎这个,他到哪儿接驾也不怕南京有人翻身,这城里城外几百万他的狂信徒,更别说近卫还有两个军,城里上万军警,两万多锦衣卫再加四个民兵军,这全都是一天之内就能投入南京城的。
    就那七万青虫不说藐视他们,一万警察就能踩着他们唱征服。
    对付他们根本不需要大炮。
    警察的防暴弹就足以。
    所以去哪儿接朱慈烺,对他来说并没有本质区别,话说就是跑到长安去接他都敢,就是不知道李自成敢不敢。
    唐王和沐天波眼神多少有些复杂地看着他,很显然杨庆在这个问题上的坦荡令他们意外,这时候他们都不知道杨庆是真问心无愧,还是目空一切了,话说这个……
    这个奸臣总是难以理喻。
    “你们不要用这样的眼神看我,为什么你们总是怀疑我呢?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你们还不能相信我?”
    杨庆说道。
    然后他站起身,四十五度角仰望着朗朗清空……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这家伙厚颜无耻地叹息一声。

第三五二章 公主谦恭未篡时
    杨庆是故作姿态也罢,还是真得问心无愧也罢,总之第一笔四十万枚金币在四月初一正式装船,三天后由唐王领衔,黔国公和怀远侯为副的迎驾团就启程北上……
    “监国怎么没来?”
    下关码头的一片绿色海洋中,张国维疑惑地说道。
    在他们前方士兵们抬着最后一个装满金币的木箱走上漕船,唐王和负责的户部官员,帝国银行的职员做最后核对。而遮蔽江面的一艘艘漕船上一个步兵旅的明军全副武装,为龙兴天子南幸准备的各种仪仗立在这些漕船上。甚至还有大批青虫和迎驾会的耆老们也自己雇船在其中,准备跟随迎驾团一同远赴长安,而码头上则全是青虫,他们那仿佛已经胜利的欢呼声响彻长江两岸……
    普通老百姓没多少来的。
    正是春播季节,谁有闲心来看这个呀。
    不过坤兴公主和杨庆也没来。
    在下关码头的,只有代表他们俩的昭仁公主,小公主已经十一岁,穿着一身长公主礼服,一脸不耐烦地站在人群最前方。
    “没那心情吧?”
    瞿式耜笑着说道。
    “据说信公陪同监国去视察皇庄的春播了!”
    他紧接着说道。
    “这几个月监国似乎在外面的活动频繁了些,原本她一向不喜欢出皇宫的,怎么现在又是视察皇庄,又是视察慈幼院,上个月我记得还亲自到扬州督促过那里的小学建设吧?”
    张国维疑惑地说。
    “拉拢人心,为以后做打算!”
    瞿式耜说道。
    “要说公主的确贤良淑德,每次看到她的断臂,就想起她和先帝患难相随!”
    张国维叹了口气说道。
    “杨庆可正在报纸上鼓吹英国人的那个什么伊丽莎白女王。”
    瞿式耜说道。
    作为目前与大明关系最好的欧洲国家,英国的历史和现状正不断在杨庆控制的报纸上被介绍出来。尤其是他们刚刚砍了国王脑袋的壮举,伊丽莎白一世的成就,都铎王朝的宫廷大戏等等,都已经成为南京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实际上不仅仅英国,杨庆的报纸和其他出版物,就连欧洲其他国家也都没放过,比如荷兰人的共和国,英法百年战争,刚刚结束没多久的三十年战争。可以说从历史到文化到制度全面介绍,尤其是他们对美洲的殖民和对印第安人的灭绝,在非洲的大规模奴隶贸易更不能少。甚至还和大明进行一定的对比,最终得出大明目前从制度到经济到文化全面优于欧洲,不说别的,一个不洗澡的法国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伊丽莎白也算其中一个很受关注的焦点人物,毕竟以公主继位这种事情很容易引起联想。
    “徒劳地挣扎而已!”
    张国维冷笑道:“只要陛下别鲁莽行事,他就别想再胡作非为,公主终究是个女人!”
    “女人怎么了!”
    数十里外的一处皇庄里,杨庆正对着一群女人说道。
    “女人不一样下地干活?女人不一样赚钱养家?上次李自成南下,淮西那些皇庄的女人都一样拿着手弩上城墙守卫,论起杀敌她们也不比男人差,要我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他继续xi脑。
    那些女人一片激动地喊声。
    这里其实是装备总部下属的一处被服厂,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收购来的棉花,在这里用珍妮机纺纱,用水力织布机织布,染布,然后再由这些女工缝成一件件军服。她们家里其实也都有地,只不过这些都是年轻姑娘不愿意干农活,宁可在工厂里打工,毕竟年轻姑娘谁喜欢风吹日晒?这样的情况在南京周围皇庄已经很普遍,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喜欢种田,装备总部和杨庆以及军方将领,在这一带有大量工厂,在这些工厂赚的也不比种地少。
    那谁愿意跟泥土和粪肥打交道?
    年轻一代尤其如此,那些在工厂里养得白白净净的姑娘,明显比那些在地里晒得黝黑粗糙的姑娘更容易找个好人家。
    裹脚?
    明朝裹脚的只是少数好不好!
    连皇宫都是严禁裹脚的,而且现在皇庄有强制性规定,裹脚的直接逐出皇庄,毕竟就算有想给女儿裹的也不敢冒这种险。裹脚说白了就是一种投资,为了女儿长大能嫁个审美扭曲的士绅人家。当上层的审美在杨庆带动下恢复正常后,当皇庄的姑娘在工厂赚的一点不比男人少以后,从需求到动力基本就不存在了。
    习俗的改变依旧是利益。
    就连民间也已经开始摒弃了这种习俗,毕竟真正审美扭曲的只是那些青虫们,但过去他们也是嫁人的最好选择,老百姓只能迎合他们口味。但现在不一样,杨庆带动起的军方年轻一代正成长起来,以信国公为偶像的年轻军官们在他xi脑下当然不会喜欢裹脚女人。他们对那些待嫁少女的吸引力正在一天天超过青虫,那么迎合他们的口味逐渐成为潮流,给家里女孩放开脚的也就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审美也同样在逐渐回归正道。
    “信公,您何时跟公主成亲啊!”
    一个女工大胆地问道。
    然后立刻一片笑声。
    “这个,得听公主的!”
    杨庆说道。
    “信公,那您以后还纳妾不纳妾啊!”
    一个更大胆地问道。
    “这个,我不得不很遗憾地告诉你,公主之前已经说了,以后严禁再纳妾,所以美丽的姑娘们,还是留给那些少年郎吧!我这个已经老朽的就不掺和了。”
    杨庆遗憾地说。
    下面立刻又是一片笑声。
    门外站着的坤兴公主,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刻的公主身旁也围满了小朋友,南京周围这些皇庄的小学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不但免费而且还管一顿饭。而所需资金全部由皇室负责,也就是皇庄上交的佃租,而这些乡村小学的毕业生,将进入更高一级的中学。但中学就不免费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能接受完小学教育已经足够,而中学的费用也不高,一个皇庄一年出不了几个。能中学毕业的基本上就属于人才了,很容易找一份好工作,至于再上一级目前就是皇城的那座综合性大学了。
    能考入的那都是真正高材生。
    而那些阵亡将士的遗孤,则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全免费,而升中学是不需要考试的。
    这就是目前杨庆的教育系统。
    当然,这个系统是皇庄内部,民间只有南京城江宁和上元两县实现同样的义务教育,第三个推行的是扬州城的江都县,但这时候刚刚开始。至于此外的民间,依然是各种旧式的私塾和书院教育体系,民间书院可以说遍及大明,目前来讲近两千所。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一个甚至不只一个书院,至于启蒙性质的私塾可以说不计其数。事实上就是私塾和书院的两级教育,那些普通书院扮演中学角色,那些顶级书院如东林,岳麓之类扮演大学角色。无论两个系统如何互不相容,大明目前已经实现了教育的体系覆盖,这一点是事实,因为生活逐渐变好,就是普通人家也开始送小孩上学,小孩的教育普及律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包括很大一部分女孩。
    与之相似的还有慈幼制度,也就是官办的养老院和孤儿院。
    皇庄系统同样是普及的。
    皇庄内部鳏寡孤独老人都是皇庄公养的,小孩不是阵亡将士遗孤的同样皇庄公养,这项制度在皇庄得到了很好执行,毕竟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有这样一天。
    而民间同样南京两县完成普及。
    至于南京两县以外,应天府属大部分普及,应天府以外南直隶绝大多数县也都建立,至于收养多少这个就不好说了,但的确已经有了。这些慈幼院的开支同样是皇室负责,事实上都已经贴上坤兴公主画像并以她的名字命名,话说如今的坤兴公主正在扮演王莽谦恭未篡时的角色,大明一切福利事业都以她冠名。包括各地的医院都贴她的画像,这些医院当然就不可能免费了,但建设费用的确是她出的,医疗费用还是得自己负责,毕竟这东西是个吸金的黑洞。
    不过真没钱的可以从帝国银行贷款。
    但有一样是免费的。
    就是接生。
    由坤兴公主出钱,各地医院集中培训的接生婆,免费为所有产妇接生并提供部分免费的药品,甚至包括婴儿的营养品。当然,奶粉还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技术能实现,杨庆也没有奶源,但给他妈发红糖鸡蛋还是可以实现的,条件便利的带一篓鲫鱼也是没问题的。
    这些接生婆则根据接生数量和成功率额外发奖金,接生成功率低的甚至会受罚。
    而这项制度进行得最快。
    目前为止因为傅青主这个在士绅中也很有名的人物,毕竟他老师是袁继咸,因为他的主持和坤兴公主的资金支持,大明朝廷控制区除了云贵外其他各省几乎全部完成。婴儿出生率正在发生质得飞跃,同样因为生产而出现的妇女死亡率同样直线下降。
    毕竟有时候就是一个消毒问题。
    酒精就能解决。

第三五三章 是她,是她,就是她!
    “这才是希望的田野啊!”
    杨庆站在油菜花海中,看着面前忙碌的农田大发感慨。
    至于坤兴公主正在给人送水。
    大明监国坤兴长公主殿下,正带着一大群小朋友,赶着一辆专门改装过的马车,行驶在这片花色斑驳的田野中。并不时停下来从水龙头里接出一碗碗茶水,用她仅剩下的那只手分给那些感激涕零的农民们……
    这叫形象包装!
    事实上杨庆早就给她做了一只特制的假手。
    她断的只是前臂。
    崇祯一剑虽然没彻底砍断,但也和断了没区别,杨庆只能给她截去然后才处理好伤口,但肘部以上大半截还在。用象牙雕出一只空心,带活动关节的假臂和手,平常带着手套里面装她喜欢的各种香料,然后套在断臂上。无非就是不能自己主动做一些动作而已,但需要换一种姿势的时候可以用另一只手帮助,在比如侍女掩饰下转换角度。反正她需要的无非就是在一些正式场合做花瓶,这样的场合谁也不敢凑到她身边,检查这位理论上的半个大明统治者那据说身体上的残疾。
    至于在宫里面就无所谓了,她爱怎样就怎样吧!
    但现在杨庆就要她展现断臂。
    残疾怎么了?
    这是她和先帝一起出生入死,经历尸山血海的标志,这是她对先帝孝心的标志,这是光荣的标志。是谁与先帝在海河上经历生死考验,是谁带领大军在山海关为救先帝而血战,是谁带着孤军北上阻挡建奴十万铁骑于塔山?
    是她!
    是她!
    就是她!
    是她带着还没痊愈的伤口,率领孤军从山海关救出了先帝!
    又是谁爱民如子,宁可自己在皇宫种菜吃,也要收养老人和孤儿?又是谁自己掏钱在全国各地开办那么多医院治病救人?又是谁在以残疾之身为耕种中的百姓送水送饭?
    是她!
    是她!
    还是她!
    是她为大明带来了如今的盛世!
    作秀怎么了?
    信国公最会作秀了!
    看看那些一边抹眼泪一边喝茶的皇庄民兵,如果有一天谁敢对公主不敬,可以想象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下锄头拿起刀枪!这南京城周围全是这样的农民,他们像信仰信国公一样敬爱着公主,而信国公与公主的合体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再生父母。南京城本身的防御的确越来被忽略,实际上为了交通方便,杨庆在城墙上又捣开好几个城门,驻防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