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公-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
“怕什么?咱们十万大军出太行纵然杨庆又能如何?”
李自成冷笑道。
“可咱们要是夺取北都,他却带兵争夺,咱们难道真和他打一场?”
袁宗第说道。
他可是对当年记忆犹新!
其他顺军将领们也都是一脸的凝重,很显然他们也知道面对杨庆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这个家伙打这种事情说说可以,真要是面对这个就得考虑一下了。
“你们怕了?”
李自成目光凌厉地看着他们。
“义父,孩儿又岂会怕他,他杨庆再强也不过一个人而已,我就不信咱们十万精锐还怕这一个人!”
张鼐说道。
很显然当年被杨庆强行掳走的记忆已经淡去了!
不过他这些年的确成长不小,他一直作为李来亨副将,一起在西域征战的,在李来亨去西域接替刘宗敏之后,目前顺军核心的三万火枪骑兵就是他在指挥。这支骑兵本身核心也是当年李自成的孩儿军,张鼐就是从孩儿军提拔起来的。
老土匪们也纷纷表态不怕。
好歹也都是纵横天下的猛将,承认自己被一个人吓住还是太丢人了。
“既然不怕就好,传令下去,各军立刻按原定次序出发,十天后我要再次站在北京城下!七年了,兄弟们的仇终于该报了,当年多尔衮从咱们手中夺走的,今天咱们也要自己夺回来!走,去北都,拿出咱们当年的气势来,让杨庆看看咱们都还没老到爬不动!”
李自成说道。
老土匪们一片亢奋地吼声。
这些绝大多数都已经四五十的老家伙们甚至拔出刀挥舞着,仿佛又找回了当年纵横天下的感觉。
只不过掺杂的咳嗽声有点煞风景。
随着忻州的命令发出,隐藏于一处处公社的顺军精锐们,立刻骑上战马或者骆驼纷纷涌出这些坞堡,然后在辽阔的忻州盆地汇聚成一道道骑兵洪流,开始向北直奔灵丘。而他们的前锋就是张鼐的骑兵,这些像在西域一样,骑着骆驼带着备用战马,携带至少一个月口粮和弹药,甚至驮着拆解开的骑兵炮和臼炮,带着一箱箱炮弹的骑兵,接下来按照计划将以每天不少于一百五十里的速度前进。他们将在灵丘转入蒲阴陉,横穿太行山出紫荆关,然后在易县向北直扑北京。
易县以北完全洞开。
清军能动用的兵力全都投入到了南线战场,就连看家的兵力也去阻挡杨庆了,从易县到北京之间没有任何军队,唯一的阻挡也就永定河,但这时候永定河依然在枯水期,骑兵可以直接通过。
可以说将势如破竹。
丝毫不会比当年进北京更困难。
而后续各军同样或骑马或骑骆驼,将以每天不低于百里的速度,同样沿着这条道路跟进。
十天后李自成要兵临北京。
他要重新夺回这座从他手中失去的城市,尽管他已经时日无多,但作为一个没有后代的人,他要的就是死之前把仇先报了!
他们不需要担心多尔衮知道。
之前他们隐藏得很好,顺军的公社制在反间谍方面有着极大优势,不过在他们的大军出动后,肯定会有清军间谍知道,但只要骑兵前锋的速度足够快,甚至比间谍传递情报的速度还快就可以确保突袭成功。
速度可以保证成功。
骑着骆驼,自己携带足够物资的三万精锐骑兵,在西域别说一天一百五十里,就是一天一百八十里的持续行军都干过。骆驼这东西的耐力不是战马能比,同样负重能力也不是战马能比,就是在松软的沙漠里不吃不喝一天走个百多里都很轻松,更何况是在坚实的道路上。
骑着骆驼机动,作战时候骑上战马冲锋,休息时候所有骆驼围成驼城防御。
顺军就是这样横行西域。
现在他们也要以同样的方式直捣北京。
而此时多尔衮也接到了岳乐兵败身死的消息,同样也接到了明军完全控制大沽口兵临军粮城的消息,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应对。这时候他的手中除了正白旗巴牙喇纛这支可以说他的亲卫,再也没有任何能拿出的军队了。就连九门提督所属步兵都已经交给博洛带往天津,现在九门提督手下是一帮女人在维持北都秩序,而第一批拼凑起来的老弱,同样也已经开始南下增援多铎。
后者依然在进攻郑州。
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十五万八旗和蒙古联军,甚至包括数万豪强的汉军,正在明军的要塞前撞得头破血流,而且随着黄河解冻,明军的反攻即将开始,他必须全力以赴抢在黄河凌汛结束前打开这道防线。
顺军已经攻克颖州。
但因为后勤供应不上,不得不在颖州停止前进,而要想供应他们的后勤就必须打开郑州。
必须打开这个点。
只有打开郑州,洛阳囤积的粮食才能源源不断运出,然后在郑州转入郑河顺流而下进贾鲁河直达颖州补给李自成的大军。同样也补给严重缺粮的清军,打到现在清军在大名等地储备的粮食濒临耗尽,李自成在洛阳的两百万石粮食是他们的唯一希望。
就像他自己说的。
这是大清国战,必须全力以赴!
杨庆只不过是打开大沽口,而且已经在大沽口停止前进,等待后续的增援,而明军能投入的也只有一个陆战军。山东的明军正在合围东昌,南方的明军正在淮河抵御李自成,杨庆不可能再抽调更多兵力,剩下能够机动的陆战第一军还在遥远的广东,短期內他能动用的就陆战第二军。
一个军不可能进攻北京。
这座城市和周围的旗人会淹没这两万人的。
更何况还有军粮城,天津,还有通州,还有北京的宏伟城墙,几个月內根本不用担心他……
南线才是至关重要。
可怜的多尔衮,就这样踌躇满志地在北京等待着,等待他弟弟的胜利消息,丝毫不知道一个庞大的军团正在以每天一百五十里的速度接近……
第四三四章 大清国要亡啦!
五天后。
“终于退潮了!”
野猪皮的孙子,原本历史上被李定国部阵斩的敬谨郡王尼堪,趴在残破的箭垛上,望着退却的潮水和同样退却的明军战舰,长出一口气说道。
在他两旁一片狼藉。
被二十四磅舰炮轰出的碎砖,被打死的清军死尸,被摧毁的大炮全都混乱地铺满城墙,甚至不远处的城墙还垮塌了一块,虽然并不算很大但也看上去触目惊心。而在他身后的军粮城内,同样到处都是炮弹砸毁的建筑物残骸,甚至还有被臼炮开花弹引燃的火焰正在熊熊燃烧,滚滚浓烟直冲天空……
不过天空中本来就弥漫着他们还击时候的硝烟。
双方炮战已经持续四天。
每天明军巡洋舰都乘潮而来,对着军粮城倾泻炮弹,而守城的清军也都用红夷大炮还击,不过这里没有万斤巨炮,那些红夷大炮虽然威力也不小,却无法真正摧毁明军巡洋舰。
后者可不是欧洲式的。
更准确点说,明军巡洋舰应该算小型战列舰。
大明海军又不是欧洲海军需要巡洋舰远洋航行,必须薄皮大馅以照顾速度,明军目前无非就是在第一岛链內活动,跑到别人家炮轰一下,速度慢一些无所谓,反而是防护性能更重要,毕竟得挨炮弹。尤其是最早建造的那些巡洋舰木板厚度都只是比战列舰略微薄一点,但扛十八磅炮在中远距离的攻击还是没问题的,军粮城又不是大沽炮台,最重的大炮也就是这个级别。只要明军巡洋舰不拉近到三百米內,他们还是别想击穿那坚固的橡木板,实际上因为后者木板厚吃水也深,同样不可能离开海河主航道拉近到一里內,双方就是隔着超过一里对轰。
“看来明寇也是黔驴技穷了!”
他身旁的神军固山颇为自得地说道。
“又有船来了!”
头顶残破的城楼上,突然传来观察哨的喊声。
他俩立刻举起望远镜。
实际上不用望远镜也能看见,远处的海河主航道上,八艘不带风帆的排桨船正逆着潮水而来,转入军粮城下的这片泻湖中……
“开火!”
尼堪说道。
他不远处的一门大炮立刻喷出火焰。
但此时距离足有一里,以清军的火炮水平,想要击中这样的小型目标无疑是很困难的,好在这些排桨船也没准备继续向前,而是仗着吃水浅进入泻湖,然后在泻湖口停下。这时候尼堪也能看清它们上面了,在这些排桨船上都有一个很像大炮的东西斜指天空,不过肯定不是大炮,这样的小船还开炮就夸张了。
尼堪和那个神军固山面面相觑。
“天雷,是明军的天雷!”
突然间旁边一名从大沽口逃回的清军发出惊恐的尖叫。
几乎同时一艘排桨船上,一道烈焰腾空而起,第一次见到这东西的尼堪用震撼的目光,看着这个拖着炽烈火焰和壮观烟迹的东西就那么划过天空,转眼间就到了自己头顶。他的下意识地随着它转过头,就看见这东西的火焰一下子熄灭,然后就像臼炮的炮弹般坠落……
他甚至都能看清它的样子。
然后它就这么从天而降,一下子落在了一栋对神军健儿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建筑內。
那神军固山惊叫一声。
下一刻那座建筑在爆炸的火光中化为碎片……
“开火,还击!”
神军固山怒吼一声。
也就在这时候,第二枚火箭呼啸而至,因为在船上发射,受波浪起伏的影响,这枚火箭弹道低平,它恍如一头喷火的怪兽般,以极快地速度鬼使神差般直奔两人而来。尼堪吓得不顾一切向右扑了出去,那神军固山同样反应敏捷地在箭垛后蹲下,火箭几乎擦着箭垛飞了过去,后面还在喷射的尾焰一下子撞在了神军固山身上。
然后……
木有什么然后了!
当尼堪战战兢兢地爬起来时候,神军固山已经得到了净化,正带着满身烈焰,发疯一样冲出城墙坠落。
而天空中另外六枚火箭正以壮观的气势呼啸落下……
“还是威力太小啊!”
杨庆不满地说。
这东西主要就是给海军使用,用小艇载着,抵近到港口城市,然后朝里面不停射以制造火灾,英国和丹麦战争中,英国人朝哥本哈根射了两万五千支康格里夫,把整个城市烧成了一片火海。
他现在只不过是检验而已。
“护国公,末将觉得这种火箭反而有些太大了,单纯说炸的话,至少使用炸药前没太大用处,攻击城市的话纵火效果更好。比如说江户这样的城市,打进百十枚火箭,整个城市基本上也就没救了。但如果说纵火的话自然越多越好,威力大小反而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数量足够多,那么使用这种造价昂贵的大型火箭就有些浪费了。”
郑成功小心翼翼地说。
就在他说这话时候,军粮城內已经升起了冲天的火焰。
“有道理,得造一种小型的!”
杨庆说道。
他也发现这种自己用来装逼的武器其实很不划算,这个时代火药的威力有限,火箭更适合纵火,而纵火的话自然不需要大型,英国人的小型火箭思路是对的。
“走,回大沽口!”
检验完成的他心满意足地说。
至于进攻还不到时候,他的另外两个旅还没到,这时候估计也就刚刚在蓬莱登船,这两个旅到达之后他才能发起对军粮城的进攻。打开军粮城并不难,难的是和城里守将进行必不可免的巷战,从大沽口北炮台的战斗可以看出,八旗神军的抵抗还是很顽强,估计弃城而逃是不可能了。
再逃就是天津了。
这些纯粹被他的残暴统治方式逼出来的敌人,正在用实际行动向他发出正义的控诉!
这样算李自成的北京之战也不会很轻松……
“也不知道他们到哪儿了!”
他望着西边说道。
紫荆关。
关城以东的山林中,两个猎户正躺在被阳光晒热的岩石上,居高临下看着远处的关城。
紫荆关在顺军控制下。
实际上不仅仅是紫荆关,从这里向南一直到井陉道,沿线关隘都在顺军手中,清军只是掌握居庸关和通向泽潞的各关,但通向太原的各关都在顺军的控制下。而这两人其实就是盯着紫荆关的清军探子,他们南边的上陈驿则是清军的防区,为了堵紫荆关那里新建了驿城,并且常驻有一个神军梅勒。但因为和李自成的同盟,这个梅勒率领所部主力南下参战,留守上陈驿的就一个牛录,而且还是战斗力最差的八旗朝鲜。
毕竟现在双方是同盟,南线清军都已经从顺军手中获得少量补给了!
多尔衮真得很放心。
这两个探子不过是顺便出来打个猎弄点好吃的,可怜八旗健儿现在也苦啊!尤其是八旗朝鲜,他们不出来打猎真得吃不饱啊!
晒太阳也算降低热量消耗了!
“什么声音?”
突然间其中一个坐起来说道。
“快看,那是不是骑兵!”
紧接着他就惊叫道。
另一个年纪略大的睡眼惺忪地坐起来,紧接着就瞪大了眼睛。
紫荆关后面,一片恍如雾霭的尘埃,正在拒马河畔的山林间升起,而尘埃的前端不断移动,并迅速拉近着同紫荆关之间的距离。尘埃下隐约可以看见一条覆盖山路的长龙蜿蜒,而就在同时,平常关闭的紫荆关城门也缓缓打开……
“骑兵,大队的骑兵!”
他惊叫道。
“李自成大军不是在河南吗?为何这里会出现大队骑兵?”
另一个疑惑地说。
两人面面相觑,紧接着同时爬起来,全速向着山顶狂奔,当他们冲上山顶时候,那尘埃的前端已经进入紫荆关。而在紫荆关向西的群山间,沿着蜿蜒而来的拒马河,一条尘埃的长龙也在蜿蜒,而且根本就没有变淡的迹象,甚至越往后尘埃扩散的范围就越广,就这样一直向西消失在崇山峻岭间。
“不会少于一万骑兵!”
那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带着恐惧说道。
他的同伴脸色同样变了,紧接着就要往山下跑,但却被那老兵一把拽住了……
“你想去哪儿?”
老兵问道。
“回,回去报信啊?”
同伴茫然地说。
“一万骑兵是咱们上陈驿三百饭都吃不饱的老弱病残能阻挡的吗?”
老兵说道。
“可是……”
同伴明显不够聪明。
“没啥可是的,摄政王被李自成骗了,不少于一万顺军骑兵,在这时候出紫荆关肯定不是帮忙的,这是趁机攻打燕京的,大清国要亡了!别忘了咱们是朝鲜人,只不过是当初被胡人掳来不得不当兵的,就算投降明军也不会不杀咱们,那咱们何必给胡人殉葬?”
老兵冷笑道。
说完他将目光转向紫荆关城门。
这时候仿佛无穷无尽的骑兵已经开始从城门冲出,他们甚至没在紫荆关做任何停留。
“骑着骆驼,带着副马,这可不是普通骑兵,这是李来亨的那些西域铁骑,这是李自成的头号精锐啊!摄政王这次可是真被耍了!”
他幸灾乐祸地说。
第四三五章 我大清永远不会亡!
易县。
“快,快向摄政王禀报!”
城墙上县令发出惊恐的尖叫。
城外隐约有一点青色的旷野上骑兵的洪流汹涌,仿佛山洪泛滥时候的洪水,分成一股股带着漫天的尘埃席卷向前吞噬一切。狂奔的骆驼上,那些穿着土灰色军服的顺军骑兵,甚至连看都懒得看这座小城一眼,径直踏过还在枯水期的北易水,绕过这座小城继续狂奔向东北……
“快去报信啊!”
县令看着身旁的主簿喊道。
“您觉得咱们能比他们更快?”
主簿无语地说。
县令哑口无言……
的确,他们不能更快,他们已经没法沿驿道加急向摄政王报告了。
顺军骑兵已经淹没了驿道。
他们最多只能派人立刻骑马出城去定兴,然后再由定兴以驿道向北报告,但以顺军骑兵的速度,他们的信差到达定兴时候,人家的骑兵洪流已经淹没从定兴向涿州的驿道甚至可能都过新城了。然后他们再向东绕到霸州由霸州报信,那倒是可以避开这片席卷而过的洪流,可那时候多尔衮就用不着他们报告了,都兵临永定河了还报告个屁啊!
“这个闯贼!”
县令带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仰天长叹。
“咱们都被耍了,什么联军南下兵临淮河,什么一起逼杨庆和谈,什么河南顺军势如破竹,假的,统统都是假的!人家不过是演戏,连杨庆登陆大沽口都是演戏,都是骗摄政王抽空燕京,然后方便李自成学当年李存勖取大梁的。
人家的目标是燕京。
我说怎么李自成会这么好心,又是送粮食又是许下那么多画饼呢!
人家是拿多尔衮当猴耍呢!
李自成和杨庆合伙,把多尔衮当猴耍,他们合伙来灭大清国了,大清国完了,多尔衮完了,咱们主圣臣贤的好日子完了!”
主簿苦涩地说。
说完他转身就往城下走。
“你去哪儿?”
县令带着恍惚说道。
“还能去哪儿?回去收拾家财带着老婆孩子跑路啊,都这时候不跑还能怎么办?难道你想留下来等着李自成的夹棍?先逃出去找个山沟躲着把头发养起来,至于剩下的听天由命吧!这是什么世道,怎么找个圣主明君就这么难啊!”
主簿回头崩溃一样说道。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下了城墙。
“听天由命?可我去哪儿听天由命啊!”
县令悲愤怒吼。
他是旗籍啊!而且还是咱大清第一批满洲进士呢!主簿找个山沟躲几个月,把头发养起来还能偷偷溜回家乡从此老老实实过日子,反正一个九品官也没人在意,可他怎么办?他的老婆孩子都在燕京呢!他就这么站在易县城墙上,忧伤地看着外面仿佛无穷无尽般涌过的铁骑。
仿佛身在一场噩梦中啊。
他两旁那些匆忙登城的百姓,也都在看着这壮观场景,同时不断发出兴奋的欢呼声,虽然这是顺军不是明军,但也不比明军差,李自成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均田免粮的好日子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在苦难中挣扎了七年后他们终于又等来了光明,异族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他们饥寒交迫的苦难同样终于结束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极而涕地冲上城墙,甚至有人已经重新喊出了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声。
就在这欢呼声中,一个百姓的目光突然落在了县令身上。
尤其是他的尾巴上。
紧接着无数的目光从两旁同时落在了县令身上,后者立刻露出一副惊恐的表情……
“尔,尔等欲何为?”
他色厉内荏地说。
最近的一个青壮挽起袖子向前。
两旁所有人都走向县令。
“你们想造反吗?我是县令,我是县令,我是,啊……”
县令的惨叫声响起。
“你是建奴!”
那个最早挽起袖子的青壮一拳头砸他脸上,同时鄙夷地说道。
紧接着两旁百姓蜂拥而上,在一顿老拳之后,鼻青脸肿的县令被直接抬了起来,下面一群青壮齐声喊着号子,猛得把他斜抛向天空。被抛起近三米的县令尖叫着坠落九米高的城墙下,十二米的高度差,让他就像只蛤蟆般平拍在城墙下坚实的地面上……
城外骑兵的洪流依然在无穷无尽般狂奔而过,仅仅一个小时后前锋就越过了涞水,中午时候到达新城也就是高碑店,但他们依然没有停留。下午两点他们就越过了涿州并在琉璃河畔下了骆驼,穿上盔甲为火枪装弹完成武装,换乘他们那些西域马,继续向前狂奔,最终在这一天傍晚时候第一批顺军兵临永定河……
然后多尔衮傻了!
他真是在顺军兵临永定河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可怕消息的啊。
顺军的前进速度太快了。
从易县到良乡不到两百里,而且都是最好的官道,顺军的骆驼哪怕在沙漠里以散步方式,也能够负重维持五公里以上时速,负重近两百公斤依然能够以每天六十四公里速度持续行军四天。更别说在这样的道路上,仅仅驮着连骑兵带物资也就两百多,哪怕已经持续行军多日,维持十五公里以上平均速度跑百多里也很轻松,这种东西的耐力惊人,尤其是根本不需要停下来吃东西或者喝水。而从琉璃河到良乡的那点距离,骑兵换上没有任何负重跟随的战马,无非就是半个小时的短途狂奔而已。
剩下就是骑兵的体力了。
但这些在西域征战回来的精锐骑兵最不怕的就是长途行军,他们从关中去西域,从西域返回关中,万里长征跑下来还在乎这点距离?
西域沙漠草原中追击敌人哪次不都得追杀几百甚至上千里?
两百里?
平平常常侦查一次出去都不只这点距离。
然而他们的两百里狂奔让多尔衮的情报系统完全失灵。
送信都追不上他们的速度。
无论涞水,新城,还是涿州的地方官,都是在顺军兵临城下甚至绕城而过时候,才知道末日来临,但在顺军淹没官道的情况下,他们送信也只能绕路,没有官道驿站换马,指望他们那些信差跑出顺军骑兵的速度完全不可能。
狂飙的顺军骑兵,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