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国公-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有这一个旅就足够。
    云南的山区环境决定了,不可能有真正的超大兵团作战,而且基本上不会有重步兵和大规模骑兵合围,就那些土司手下的冷兵器山民,说句实在的,一个营的火枪兵一轮齐射就能打崩。这样一个旅足以镇压云南,毕竟沐天波等人肯定不敢公开造反,最多也就是撺掇那些土司搞事情,以此逼迫朝廷停止卫所改革,但那些土司也不可能傻到真正给他们当枪使。
    当朝廷的军队展现出强悍的战斗力时候,那些土司才不会为这些家伙拼命呢!
    卫所改革又不是动他们。
    但对秦奶奶这样足够精明的却立刻嗅出了特别的味道。
    杨庆想对西南下手了。
    西南土司和卫所交错,要说杨庆解决了卫所之后,还不对那些土司下手,秦奶奶还不至于那么天真,她可一样是土司,但和杨庆对抗也不在她选择范围。她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太还没那么雄心壮志,石柱马家在大明算得上功勋卓著,不是别无选择没必要冒险,能玩利益交换最好了。
    “怎么说呢?”
    杨庆笑了笑说道:“土司是一种非正常的存在,改土归流是必然,但只要不是那些造反的,我也不可能动用武力搞强迫,所以我想可以用一些让双方都满意的办法。
    第一,易爵。
    土司主动改土归流,朝廷赐予世袭爵位。
    实封爵位。
    以石柱土司为例,冉家停袭后只剩马家和陈家,可以换一个侯爵一个伯爵,侯爵封地七千亩,伯爵封地五千亩,免税的土地,不是山岭薄地,而是平原上的官田,您娘家是忠州吧?忠州还差些,给您在湖北选一块封地如何?至于马家子孙在军中的军职那个依然如故,马家在石柱的财产如故。
    这是对居住平地的。
    无论夷汉土司皆如此,改土归流后原土司授爵,而且封地在平原。
    第二,山民移民。
    山民整齐迁移出山到平原。
    当然,到哪里很难说,反正就是开荒种田,至于其土司授爵,朝廷欲恢复五等爵实封,给他们个子男什么的完全可以。但编入民兵,无论汉民还是其他什么民都一样,当然,汉民基本上没有居住山里寨子的,所以主要就是指那些夷民,但出山之后他们也就不再是夷民了。
    第三,改籍。
    对于那些实在不愿意出山的夷人土司,统统改籍为汉人,他们的子弟入官学接受教育,学成之后同样参加科举做朝廷的官。但他们必须得按律交税,他们的属民和属地就算他们的奴婢和私产,户籍上不会登记,但他们的土地需要和那些士绅一样交税。
    不交税是不行的。
    可以不改土归流,但税必须得交。
    又不想改土归流又不想交税这样的好事以后不会再有了。”
    “如果他们真那么想呢?”
    秦奶奶问道。
    “那就只好灭了他们。”
    杨庆很干脆地回答。
    秦奶奶没有再说什么。
    这个对马家没有影响,最多失去石柱的统治权,但换来世袭的侯爵和平原土地,石柱的财产还不动,马家实际上仍旧控制石柱,谁去当官也得看马家脸色。
    不仅仅是马家。
    对那些汉人土司来说都可以。
    西南山区的格局就是汉人居平地夷人居山岭,但汉人绝大多数也是土司管,他们尽管是土人,甚至被视为蛮夷,实际上也都是汉人。
    比如石柱马家和陈家。
    他们都是宋朝时候平定土人叛乱的将领,后来留在山区镇守,宋元战争时都带着土兵为南宋作战,胡元灭宋他们固守山区。
    蒙古人也不想浪费力气对付。
    于是他们被任命为土司,连同逃到山林的川民,那些土人,一起混居最后形成土司势力,西南山区除了一些真正深山老林的,基本上那些土司都是这样形成的。汉晋唐宋一代代躲避战乱逃入山区的汉人,在将领和官员乃至世家大族带领下与土人杂居,以臣服新的统治者为交换当土皇帝。但要说他们是蛮夷就扯淡了。别说石柱马家这些后来的,之前的播州杨家,甚至唐朝时候的爨家,赵家,这些统统都是如此,播州杨家准确说还是杨家将的后代呢!
    这一类土司不会反对这种交换。
    杨庆这就是在拿他们当自己人对待,交出贫瘠的山区土地,换取平原上的良田,交出土皇帝的权力,换取后世子孙的荣华富贵,而且随时还可以回到山区。
    但对于那些山寨里的夷人就很难说会不会接受了。
    哪怕第二条也很难说啊!
    “忠勇侯此举怕是要生乱子啊!”
    秦奶奶很直接地说。
    “乱则斩,我最不怕的就是乱子!”
    杨庆说道。
    他短期内就准备干这个。
    他准备先和多尔衮维持停战,毕竟多尔衮正在帮他抽空北方草原的青壮年。
    后者拉盟友都已经拉到喀尔喀蒙古了,大清的使者正在前往土谢图,扎萨克图,车臣三部,这三部在九白之盟后就作为咱大清的附庸,这时候多尔衮在明军威胁下,当然要把喀尔喀三部拉到他的牛鬼蛇神大联盟。除了这些以外,多尔衮还向西套甚至叶尔羌就连顾实汗和准噶尔部都派出使者,企图拉拢这些家伙从西边向李自成进攻,共同瓜分大明江山。
    至于他最后能拉来多少,这个杨庆也不好说。
    但这是杨庆期待的。
    这些家伙待在他们的地盘,征服起来是很麻烦的,不是说他们有多么厉害,而且距离远后勤供应不上,另外还有这些游牧民太分散,根本无法和他们进行真正的大战,一旦他们玩游击式袭扰,后勤断绝甚至有可能遭遇惨败。
    但如果把他们拉来正面会战就不一样了。
    一场大战就能解决。
    一场大战就能杀光他们的青壮。
    然后剩下的征服就是开过去接收他们的地盘而已。
    既然这样就给多尔衮点时间吧!
    杨庆很清楚,只要大明的改革完成就是无敌的,不用全改革完,就是把卫所改革完,把移民民兵化完成,把十七个军全部完成,把他的税务司和经界彻底完成,这样的大明在东方就根本没有任何对手了。哪怕不用燧发枪,就是玩戚继光的车营和古二爷的轻步兵,三十多万职业化常备军和数百万预备役也是吊打一切对手的。
    他不怕对手多。
    他现在就怕多尔衮拉来的牛鬼蛇神们不够多。
    而在这期间,他正好把云贵川的土司都解决了,把这片土地的改土归流完成,使自己的地盘彻底稳固,这片山区可是困扰大明很多年。从当年的杨应龙到奢崇明,大明的财力在这些家伙身上几乎耗尽,他可不想再留着这些隐患。
    干脆趁着这时候,应该说算是他们正虚弱的时候
    奢安之乱才结束不到二十年。
    西南土司在这场席卷川贵的土司叛乱中都损失惨重,十几年时间还不足以让他们恢复元气,而他也正好拿这些家伙来练兵,尤其是他的新式步兵,如果那些土司识相接受改土归流最好,不识相那就当小白鼠好了。事实上杨庆不认为会有多少真正抗拒的,如果不是无可奈何,谁会喜欢居住在云贵山林?这年头又不是有玉米土豆支撑,要知道现代云贵山区就靠这两样,贵州几乎是最大的土豆种植区,很难想象这个没有土豆的时代,贵州山民是如何生活的,给他们平原的土地做交换,肯定会有人动心的。
    只要他们下山就好办了。
    走出山林的夷人还有什么威胁?
    他们走出山林,杨庆就可以迁移带着玉米种子和地瓜土豆等新作物的民兵过去了。
    秦奶奶默默地看着他,似乎在剖析他的那颗黑心。
    “侯爷!”
    这时候杨庆刚刚任命的总长助理,史可法义子史德威笑着走到杨庆面前说道:“给您看一个有趣的情报。”
    说着他把手中带锦衣卫标志的公递到杨庆面前。
    杨庆颇有些疑惑地接过,紧接着他也露出一脸鄙夷的笑容。
    “忠勇侯,是何消息?”
    秦奶奶好奇地问。
    “没什么,一群忘了祖宗的汉奸的表演,传令给特勤司,让杨信选一队人去北都,把这个孙之獬抓回来,要抓活的,我要在南京把他凌迟,也让老百姓看看这圣贤书教出了一个什么货色!”
    杨庆把那公递给她说道。
    “简直毫无廉耻啊!”
    秦奶奶看着公上的内容愕然说道。
    今天有事,一章

第一九八章 金钱鼠尾,新朝雅政
    “金钱鼠尾,乃新朝雅政!”
    北京城内的大街上,一个头上顶着金钱鼠尾,身上穿着旗服的中年男子得意洋洋地坐在马背上说道。
    旁边老百姓麻木地看着他。
    “剃了头之后就有了精神,咱大清勇士为何所向无敌?就是这剃了头之后精神倍增!不要以为这是胡俗,当年鲜卑人,契丹人,金国人,大元朝的蒙古人,都是剃了头的,此乃我燕地旧俗,自北魏至今千年里,我燕地都是剃头的。北魏,大辽,大金,大元哪一个不是所向无敌?冠服者惟蛮明而已,自蛮明夺我燕地,逼迫我等冠服之后,国势就一天不如一天,就是使我等失了这剃头的精神!
    是摄政王救了咱们!
    把咱们从蛮明的压迫中解救出来!
    此时那蛮明又要北侵,我等绝对不能答应,我等要以摄政王为主,跟着蛮明血战到底,但这冠服压住了我们燕地健儿的血性,故此欲抗蛮明先要放出我燕地健儿的血性。
    先要把头剃了!”
    他挥舞着手臂亢奋地喊道。
    “那南边的大军为何能打败豫王?”
    人群中一个声音响起。
    “谁说的,哪个在这里造谣惑众?豫王乃是粮草不足,故此暂时驻军河北以待新麦,何人敢造谣?莫不是蛮明奸细?”
    鼠尾巴勃然大怒。
    然后随行的家奴立刻冲向两旁人群。
    人群立刻一片混乱。
    混乱中也不知道哪里飞出一块烂泥正糊鼠尾巴脸上。
    “刺客,有刺客!”
    他惊恐地尖叫着。
    就在此时大批九门提督的步兵跑了过来,抡起鞭子一阵狂抽,两旁百姓混乱中瞬间跑光了,带队的军官走到已经下马的鼠尾巴面前行礼说道:“孙大人,又亲自宣传朝廷新政啊!要我说这些刁民懂什么?他们哪里知道这剃头的好处,干脆在街口摆上剃头匠,不剃头的见一个抓一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看谁还敢不剃!”
    “唉,摄政王宽仁爱民,这一点确是有些过于宽厚,但若事事都让摄政王操心,那要咱们做奴才的何用?”
    孙大人擦着脸上恶臭的污泥说道。
    “孙大人真是我大清群臣之楷模!”
    那军官感慨道。
    孙大人带着一脸凛然正气,紧接着重新上马,然后向一旁的家奴示意了一下,后者赶紧像耍猴艺人一样一敲手中的铜锣
    “金钱鼠尾,乃新朝雅政”
    孙大人就这样带着他对咱大清的一腔赤诚,继续在北京的大街上宣传着剃发易服的新朝雅政。
    “这就是孙之獬?”
    距离不远的一处小楼上,锦衣卫特勤司第一队队正刘益,也就是当初在武昌城内当街抓捕黄澍的锦衣卫看着这一幕,对他身旁的北都站站长徐诚说道。
    “这个狗东西天天这么干!”
    徐诚无语地说。
    “他这么不要脸,到底图什么?”
    刘益愕然说道。
    “图什么?人家现在也是礼部侍郎了,他的天启二年的进士,先帝继位后算作魏忠贤一党,罢官为民一直在老家淄川,建奴入关后他带着家奴杀了李自成任命的知县,那时候就已经自己带着家人这幅打扮了。多尔衮听说后立刻把他召到北都,就靠着他这种恶心的表演,几个月就升到了礼部侍郎。而且靠着多尔衮和那些八旗将领的宠信,在老家霸占了十几万亩良田,六七个亲属因为他的这种耍猴般表演成了建奴的地方官。
    不要脸?
    不要脸换来的是实惠啊!”
    徐诚说道。
    “建奴为何支持他?”
    刘益疑惑地说道。
    “全都一个样了,战场上咱们还怎么区分他们?更何况他们的人正在迁居关内,而且分散到各地,若是整个直隶山东加起来几百上千万人再统统剃发易服,那咱们的大军还怎么区分建奴还是被逼剃发易服的?好在如今多尔衮也怕激起民变,毕竟前线被咱们压着打,若再激起民变他也没法收场,一些官员也反对,故此没搞强迫剃发易服。但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企图幸进的家伙自己剃发易服,据说这个孙之獬正鼓动多尔衮给不剃发易服的加税,逼迫所有人都剃发易服,这样的人赶紧弄死,杀杀这些狗东西的邪风。”
    徐诚说道。
    “如何行动你来计划。”
    刘益说道。
    特勤队负责抓捕,并且把孙之獬活着带回南京,但如何制定计划得徐诚这个北都站站长。
    “哪有什么计划不计划,这个狗东西就爱钻勾栏,他常去的几家我都知道,随行就一顶小轿几个奴仆,晚上安排兄弟过去,趁黑劫了往麻袋一装扛走就行。唯一的麻烦是如何把这么一个大活人弄出城,如今这北京城是九门提督管,城防都是建奴,九门提督是佟图赖,内城各门每天的盘查都很严,一旦暴露是别想硬闯出去的。”
    徐诚说道。
    这时候因为入关的旗人数量还不算太多,北京内城那些汉官仍旧可以居住,但九门提督的一万多八旗军控制北京城内防务包括门禁。孙之獬家同样在内城,勾栏在城东,这时候还没有八大胡同,直到鞑清中期才禁止内城开设此类场所,如果在孙之獬家到勾栏之间设伏就是始终在内城,那么如何把他弄出内城的城门就是一个问题了。
    锦衣卫特勤队可没杨爵爷本事。
    爬城墙他们倒是很容易,可在清军的巡逻中,想爬出北京内城还把孙之獬带出去就不太可能了。
    “啊,有办法了!”
    徐诚突然说道。
    “只是要委屈一下这位孙大人了!”
    紧接着他脸上露出恶意地笑容。
    可怜孙之獬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锦衣卫盯上了,他依然在北京城内就像个勤劳的义工般,带着家奴继续宣传新朝雅政,他相信自己的努力终究会有回报
    至少摄政王会给他回报的。
    三个时辰后,他在去勾栏的路上被装进了一条麻袋。
    “玛的,这么容易!”
    刘益颇有些意外地说。
    的确太容易了,这时候北京城内人口稀少,经历上次的事情后,能逃离的老百姓全逃离,也就是随着多尔衮建立起行政体系,再加上部分旗人迁来,才让这座城市有了点人气。但总人口加起来仍旧最多三十万,鼎盛时期这座城市可是近两百万,哪怕内城此时也到处都是鬼屋,晚上更是格外冷清,想找个没人的街道玩伏击很容易。
    对手无非就是一顶小轿,两个轿夫和两个仆人,十几个精锐的锦衣卫想拿下就跟玩一样。
    剩下出城才是最麻烦的。
    “走!”
    刘益看着把四具尸体和轿子一起扔进旁边一座废宅,然后迅速返回的手下,踢了一脚地上堵住嘴绑住手脚的孙之獬说道。
    一名锦衣卫扛起这家伙,一行迅速隐入漆黑的小巷。
    做苦力时候就经常到这座城市的刘益,带着他的手下在他最熟悉的城东借着夜幕掩护,迅速转移到了临近安定门的一处废宅,并且在这里等来了清晨。很快外面响起预定暗号,一名手下打开门,外面一辆散发着恶臭的粪车缓缓驶入。
    “快!”
    同时进来的徐诚说道。
    刘益迅速把孙之獬倒出来。
    孙大人用惊恐的目光看着他们,这些野蛮的家伙先给他刮脸,紧接着把他直接抬起来扔进粪车的粪桶,巨大的粪桶里面还满是半干的屎尿。他就像个大虾般蜷在里面,眼看着徐诚一脸阴笑地拿出钉子和钻孔的铁条,把他的身体用铁条箍住钉在了桶底,浑身的绳索和这些铁箍让孙大人脸贴着桶底的粪泥完全固定,一动也不能动。
    然后徐诚拿出一个呼吸管,把前面的皮罩扣在他鼻子上试了一下,随即在鼻子四周刷熬好的鱼鳔胶
    滚烫的。
    孙之獬被烫得俩眼直接突出。
    “你要学会坚强,以后还有的是更狠的。”
    徐诚一脸诚恳地说。
    说完他把皮罩直接粘上。
    紧接着他把呼吸管扯到桶壁固定,用一块同样泡透粪水的烂木片伪装好管口,所有工作都完成后徐诚心满意足地一招手,一名锦衣卫拎起一桶准备好的大粪直接浇下。可怜的孙之獬一下子淹没在大粪中,因为是侧躺着的,粪汤立刻就淹到了他的嘴边,只有眼珠子能动的孙之獬,用悲愤的余光看着这些恶棍。
    “孙大人,您小心,别用嘴喘气!”
    徐诚好心地嘱咐他。
    一帮锦衣卫很欢乐地笑着。
    紧接着第二桶,第三桶大粪同时浇下,可怜的孙之獬只能闭眼了,他再睁着眼就直接进大粪了,就这样随着一桶桶大粪不断浇下,迅速把他淹没在底下,很快整个粪车就满了,但因为通气管的存在,粪底下的孙之獬呼吸没受影响
    有点臭气就不值一提了。
    事实上为了避免他被熏死,通气管是一直接到外面的,伪装在桶壁残留的半干大粪和木头中,只要不进行仔细的检查根本看不出来。
    徐诚最后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什么疏漏了,这才盖上粪车盖子。
    “走,出城!”
    他对扮作粪夫的手下说道。
    粪车立刻驶出废宅,在清晨的阳光中直奔安定门。
    现在是城内一名普通商人的徐老板骑着他的骡子跟在后面,至于刘益和特勤队也同样转换成自己进城时候伪装的身份,跟在后面一起离开这座城市。

第一九九章 枭獍之獬
    刘益等人的出城很顺利。
    那根本就不可能不顺利,每天早晨从安定门出去的粪车成群结队,这都是惯例,这个城门就是日常走粪车的,谁会去查一辆粪车?更何况就算要查,除非把一车大粪全倒出来,或者找根棍子插进去搅和
    呕!
    守门兵还没那么尽职。
    粪车顺利出城后,刘益和徐诚一行跟了出去,在城外隐蔽处迅速把孙之獬给倒了出来,后者果然没被大粪灌死,再弄些水一冲然后拿药放倒换上老太太的衣服,塞进一辆马车伪装成快死了急着还乡的病人,迅速向南直奔紫荆关。因为运河和大沽口都已经被冻住,他们只能走陆路,但直接南下是肯定不行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进紫荆关向山西,然后从李自成的地盘南下,至于紫荆关这个关口如何通过就不值一提了。
    那里是顺军控制着。
    不仅仅是紫荆关,一直到娘子关的太行山几个重要关隘,统统都在顺军控制下,不仅是明军对清军掌握战略主动权,顺军其实也一样,李自成随时可以出太行山。
    多尔衮只是龟缩平原固守而已。
    要不然他怎么主动求和呢!
    刘益就这样带着孙之獬,踏上了漫长的归程,徐诚转了一圈后返回北京继续当他的鼹鼠。
    这时候已经是新的一年。
    按照李自成给大明皇帝朱慈烺定的年号,大明正式进入龙兴元年,话说这个年号大概是给他自己定的,一般都是那些开国的政权使用这一类的年号。不过无论杨庆还是张献忠,在这一点上都给了他面子,整个监国统治区同样用龙兴年号,就这样除了北方鞑清控制区和两广桂王控制区,大明其他各地都正式进入龙兴元年。
    崇祯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多尔衮的控制区当然是顺治了。
    虽然这时候福临还在沈阳,短时间多尔衮也不准备让他进关,毕竟还不能确保安全,就这样北直隶,山东中部,宣大,东北,朝鲜北部,蒙古草原,都使用顺治的年号。
    算算这地盘也不小啊!
    而桂王那里同样新君继位,之前老桂王时候没定年号,毕竟崇祯刚死哪怕老桂王称帝,但依旧是崇祯的继承者,这一年的年号是不能变,但老桂王病死他儿子继位,新的一年就可以用新的年号了,他们那边定的年号是
    弘光。
    不得不说他们真会起。
    倒是永历被他哥哥封为桂王,他哥哥原本历史上很快也会病死,这次就不知道这位新版弘光帝能活多久了。
    中国大地上三个年号,四个政权和两个军阀
    张献忠和金声桓。
    后者依然臣服于李自成,毕竟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他的二十万大军控制襄阳,南阳,郧阳三府,他本人现在是大明鄂国公,湖广总督,只不过监国这边以他的官爵没有玉玺盖章所以不承认,但也没继续攻襄阳。他成了类似张献忠一样的特殊存在,正好李自成不进攻张献忠,杨庆不进攻金声桓,双方在这一点上达成默契。
    中国大地就这样在四分五裂中进入新的一年。
    这段时间战火倒是终于沉寂。
    无论南北都没有打仗的,最多也就是四川有些土匪,之前摇黄的残余还有不少,但有张献忠这个土匪的老祖宗镇压,也逐渐在归于沉寂。
    唯一还在打仗的只有朝鲜。
    依靠着明军增援鼓舞的士气,李倧的朝鲜军大举反攻汉城,郑成功的援朝军尽管只有一个营,但依靠着强悍的战斗力依旧用几场战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