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返大隋(木子)-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竞拍,费时费力。但这样一来,也有可能很能提起价来。易风对此倒是不太在意的,反正是意外横财,重要的是尽快套现,早点走人,免生意外。

一些家族递上来的标书,价格都不太高,比底价高一些。对于最想要的部份,价格比的高些,但对于一般的项目,则往往只给了个底价相当的数字。

唯独王家递上来的标书不同,王家参与竞标的项目很多,而且几乎清一色的都给出了高价。

比如对于出售的田产,其中良田分为三等,一等田价为每亩三贯,二等田价为两千五百文,三等为两贯一亩。隋代此时的田地价格并不算高,立国初朝廷实行均田制,每人都能分上一百亩地。虽然身死不还的世袭田只有二十亩桑田,可那八十亩也是朝廷勉强拔给耕种,只是身死而还。虽然到了开皇十九年,人口大增,许多地方人多田少,已经分不了什么田了,但兼并的情况还不算严重,有田的人占大多数。加之这个时代技术和工具的落后,田地多实行轮种,要休田。缺少肥料,产量也有限,因此土地价格不高,南方富裕地区高些,越往北越便宜,如并州还算是富裕之地,尤其是太原等盆地里的良田,价格不便宜,贵的卖三千钱一亩。而在太原北面的诸州,以及河北的幽州府诸州,一般的田地一亩才二三百文钱,良田也不过三五百。

易风给出太原周边的良田一等田每亩三千,一个稍低于市场的价格。许多太原的大族出价都是三千二三百文一亩上等田,或者三千五六,最高不到四千。可王度的竞标价格却很高,一等良田六贯每亩,二等五贯,三等四贯,连最下等的旱田都出了五百文一亩,所给出的价格全都是按易风的底价翻一倍给的。

易风当然不会认为这个王度傻瓜,不懂经济,胡乱出价。能做为河东最大家族王氏家族的家长,怎么可能会傻,别的商品他也许会搞错价格,可土地的价格,对于这些大地主们来说,却是绝不会搞错的。

双倍的价格,这已经是远远超出市场上的价格了。

王度的弟弟王通是他的老师,可王家没有通过王通提起过这方面的什么要求,没想要占点便宜什么的,反而给出这样的双倍高价。而且王度竞拍的可不少,他拍的很我,价格还全是双倍。另外的许多房屋、别庄、商铺、工坊等王家也有拍,价格一样是双倍。

易风看出来,这是王度给出的诚意了。他想上自己的船,这是他的船票。

这是一大笔的钱,易风是不在意这些钱的,虽然不少,但只是钱的话,他并不缺,或者说不是急缺钱用。但王度凭此表现出来的态度,易风非常喜欢。王家是关东大阀之一,又是河东最大的家族,他们的这种合作态度,能给易风很大的便利,起到极好的影响效果。

王度示意兄弟王通跟他一起抬起伏虎玉雕送到易风面前,两人抬起这尊极为名贵的玉雕捧到易风面前。对于这尊伏虎玉雕易风很喜欢,他人称易帅,也打一面虎旗为号,老虎已经成了他的吉祥象征,太原人的这个礼物他真的很喜欢。

接过了伏虎玉雕,易风并没有马上与太原的这些豪强们一起痛饮美酒欣赏歌舞什么的。他让一众学士舍人还有众多的书吏们一起过来,当着众豪强的面,开标,宣读结果。

早有人准备好了许多块木牌子,在上面写下各个竞标目标,然后每开一标,就在其竞标的标下写出标底,最终所有的标书打开读完,然后各个标一目了然。每个项目下面,所有的竞标者和他们的标底都清楚登记在列。

然后,无数人震惊的发现,在每块大木板的项目名称下面,都有一家的标底远远的甩开其它人,数目高的吓人。

“一等良田每亩出价六贯,二等良田每亩出价五贯,三等良田每亩出价四贯。。。。连最差的旱田都每亩出价五百钱。”一个中等的地主念完后,忍不住骂了一句,“狗日的瞎球胡搞,这是乱出价,双倍的高价啊。”““看清楚了,这是王家的标价。”

第429章跟我上床是你的荣幸

“王家,太原王家?”有人难以置信,这王家钱多的烧手不成。

有人小声道,“那王家老二不是太孙的老师吗,会不会是他们串标,当托啊!故意报高价?”

另一个老头捧着双手在长袖里,冷笑一声,对那个小地主的无知感到好笑,他是羊毛行的行首,经常跟怀荒那边做生意,对怀荒的那一套商业模式门清,知道这样的竞标和拍卖竞价可不同,当下道,“看清楚了,太孙殿下的规矩,太孙把每个项目订下标底,然后所有人只要出价高于标底,都可以竞标。但是,投标不是公开的,大家自己想好自己的标价,然后按照那边的格式一样样写好,再封标交给太孙手下。等截止时间到,再统一开标,读标,最终按标价高者得。每个项目标价者为得标者,然后按其标价交易其竞标的数量。如果他全包圆了,那么这标自然就完成了。如果他只是竞标了这一项目的一部份,那么剩下的部份,则按第二高的出标人优秀购买权,再有剩下的,再轮到出价第三的人,明白了吧?”

“你的意思是说,比如眼前这块牌子上是晋阳县一等良田一千百打包出售,王家出价六贯一亩,要求购买五百亩,而第二价高的出价四千一亩,要求购买一千亩,那意思是这块牌子上的一千亩地,最后王家以每亩六贯买五百亩,然后剩下的五百亩这个裴家四贯一亩买下?”

“自然是这样。”

“那王家不是一亩高出了二贯,五百亩不就比裴家多出了一千贯?”

“对啊。”

“哎呀,这王家的人一代不如一代啊。五百亩地就多花了一千贯钱啊。败家子,崽卖爷田不心疼啊。这王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有人看不惯了。

当然也有聪明的人,发现了王家并不是就全是吃亏。

这次出售的地可不止一千亩。所有出售的地主要是按相对集中一块的同一块地出售,大小不等,有的几千亩一块的也有,有的几百亩的也有。每一块分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独立竞标。王家对大部份的地块出价了,而且对于一些地理位置好,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良田都很猛,直接双倍价格购买全部数量。而对于一些过一些的地,或者相对零散数量小的地,则不购买或者只购买了其中部份。而按照价高者优秀挑选的规矩,虽然一块千亩的地块,王家买了其中五百亩,比裴家那五百亩多花了一千贯钱,可王家却可以先从这一千亩挑出自己的五百亩。如此一来,先挑的人,那五百亩地自然是更好的了。

另外。也有一些人发现,王家出的价格确实偏高,但他们也因此得以差不多把最好的那些田都给买入囊中了,别人想买都没机会了。没有第二次竞价。只有一次出价机会。另外,王家确实是多花了些钱,可看皇太孙此后一直跟王度有说有笑的亲热模样。不少人马上回味过来,王家多花的钱是值得的。他们跟太孙打好关系了。

不少的家族这个时候终于回过味来,自己似乎精明过头了。以致于丢了西瓜捡芝麻,亏大了。

那边的易风确实很高兴,一个个的标书开出,最终一份份产业被卖出,一笔笔的现金收益入帐,岂能不高兴。

一笔很大的钱,套现数百万贯,意外之财啊。

套现了这么多的现钱,易风并不打算把它们带回河北去。这些金银铜钱帛布等大多是从那些豪族们家里地窖里取出来的,几百万的东西堆满几个仓库。

在晋祠的酒宴上,易风对王度和裴柳刘等诸大家族的族长提议,在太原建立一家太原银行。大家一起入股合伙经营,共得利益。

北方银行如今已经越做越大,向中原各地遍地开花,有了成熟的模式,推广起来很方便。每到一地,新建一家分行,然后与当地地方的官员和士族、地主、大商人们一起合伙,共同集股合伙,然后加入北方银行的这个大网络中。联网经营,但各行独立核算,各行都能共享到票汇、异地邮汇,异地存取等等业务的利益,按这样的经营模式,联合的分行越多,那么他们的这张网络能赚得的利益越高。在易风的心目中,等银行在各地都开设分行之后,每州每县都有分行,都是北方银行网络的触手,那时侯他们就能做到汇通天下,真正的铜钱不出州县,甚至总行和各地分行的存款单能够各地随时支取。做生意的人,再也不用装着一箱箱的铜钱走南闯北,路上提心吊胆了。

易风的提议不出意外的得到了这些河东土豪们的支持,有了怀荒、幽州、太原、洛阳、大兴等分行的成功先例在前,消息灵通的这样土豪们没有拒绝的理由。最终易风把刚套现来的钱中拿出了三百万,与河东土豪们最终一起出资的二百万,凑了五百万巨额款子组建了北方银行太原分行,易风占股六成,其余河东土豪们占股四成。

晋州。

晋州城已经被杨勇的部队接管,州城内外的兵马都是杨勇的太子诸卫率。晋州城内的一座大宅,已经被杨勇征收为他的临时行辕。将宅子的主人赶走后,杨勇已经迫不急待的闯入府中,宅子主人只允许带走了家眷,府里的丫环奴婢们却全都被杨勇留下。一入后院,杨勇立即发现些年轻貌美的女子,都是原来人家的婢女。杨勇就如同饿极了的猛虎见到小肥羊一样,怪叫一声,已经扑了上去。冲上廊下台阶,扑向侍女们。侍女们不知道扑来的是大隋太子,一个个吓的惊叫连连,四下逃窜。

这样的场景,却只更加的让杨勇觉得兴奋好玩,当下遏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发出一阵哈哈的狂笑。在内院里已经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折腾一阵,一个娇小的侍女终于避之不及,被杨勇一把抓住,搂在怀中。小女孩在他怀里的拼命挣扎,可越挣扎杨勇越开心。

“叫吧,叫吧,小美人,你就是叫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帮你的。乘乘的,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极乐世界。”

杨勇直接把那小丫头拦腰抱起,然后扛在肩上,向屋里走去,没一会,里面就已经传出衣服的撕裂声和那个小姑娘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这些景象让守卫的侍卫们面面相觑,甚至也不免有些蠢蠢欲动,按捺不住了。

这时高颎和贺若弼等人急步而来,侍卫迎上前去,“太子殿下现在不便见诸位。”

高颎眼一瞪,“都什么时候了,还只记得这些,一路上还没有玩够吗?马上给我进去把太子请出来,就说太原出大事了。”

侍卫被高颍瞪的有些害怕,宰相之威还是很强大的,只好硬着头皮回去敲杨勇的门。

结果只敲了一下,就被杨勇大骂一声,滚。

屋内传来一阵接一阵的哭泣之声,还要杨勇那哼哼唧唧的拼博声,像是老牛拉着一辆破车在爬坡。

侍卫站在屋外等着,心里默默数了一百下,果然,屋里一声长长的尾声,然后就没了动静,只剩下那个姑娘断断续续的哭声。

又等了片刻,侍卫伸手再次敲门。

“滚!”屋里传出杨勇不耐烦以及明显的疲惫虚弱的声音。

“殿下,高相国与贺若元帅在上面求见。”

“现在孤谁也不见。”

“高相说太原出大事了,让殿下立即出去商议要事。还说,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杨勇趴在床上大口的喘息着,骂道,“哪来这么多狗屁十万紧急的事情。孤不是和高相国、贺若元帅他们说过了,要是他们真觉得急,那他们就先行北上,孤随后就到。可他们非得天天围在孤身边,说什么不能分开,要一起北上,现在又见天的催,催魂啊。”杨勇当初被高颎等教着让他接下帅位,当时还不觉得什么,被他们说的好像到了十万火急之时,不接帅位太子之位就不保似的,杨勇也就接了。可这些天一路行军,杨勇觉得腰酸背疼,早烦了。这几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解乏逗乐的好点子,这还是他身边的宠侍献的法子。每到一地,就选当地豪族的大宅子做行辕,然后让主人搬出去,但里面的奴婢侍女全留下,然后杨勇就可以每到一地都是漂亮的女人可以睡,而且因为只是睡些侍女还不用担心会出什么问题。这几天来,每天行军路上,杨勇完全就是被下一站的小美人儿们所调动着精神,要不然,他说不定都早打道回府了。

虽然都只是些年青的侍女,可每个地方的姑娘都不一样,到也让他偿到许多别样的味道,甚至有些上瘾了。

旁边的小姑娘缩成一团,畏惧的躲避着他的目光。

杨勇这时才有空打量这个小姑娘,看起来很年轻,十五还是十四,或者十三?

“你多大了?”

小女孩不说话,身子还在颤抖。杨勇看到床上的一抹殷红印记,微微一笑,十分满意,“你哭个什么劲,我是大隋皇太子,能跟皇太子上床,那是你几世修来的福分,你该高兴才对。”

第430章扶不起的阿斗

屋外,唐令则、宇文恺、夏侯福、皱文腾、裴政、云定兴等一众人也随后赶到。

高颎满脸不快冲着左庶子唐令则道,“你身为太子左庶子,不知道对太子多加规劝吗?我们此次可不是出来游山玩水打猎踏青来的,我们是来打仗的。突厥数十万兵马已经南下,前线几十万大隋将军需要殿下坐镇前线,如果贻误了战机,这个后果谁也承担不起。殿下一离京师,就各种借口拖延行军,你们不但不知规劝还曲意奉承,你们如此行事,就不怕项上人头不保?”

贺若弼对这太子的表现也十分失望,眼下大家同是一条船上的人,外面惊涛骇浪,这些家伙一个个却只知道享乐,难道他们真的以为他们的地位很稳固了?虽然太子取代晋王为帅,晋王被软禁京中,可这也远没有到达可以高兴享乐的时候。更何况,现在局势已经变了。

云定兴站出来问,“听说太原有变,太原出了什么事情?”云定兴原来只是一个贱籍工匠,但头脑灵活,极善钻营,想办法搭上了太子,把自己漂亮的私生女献给了太子,女儿成功的给太子生子,得以进入东宫,虽然一直因为出身低贱,到现在也只得一个七品昭训之阶,可却凭着美丽和心机,在东宫占据宠爱,是东宫四宠之一,特别是给太子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如今俱封郡王,荣宠更盛。借着女儿的宠幸,云定兴也是鸡犬升天,混的风生水起。加之他擅于钻营,如今也是少府寺的一个官员。虽然品级不高只有七品,不过借着东宫的名头。在外经营了许多买卖,倒是家产丰厚,腰包饱满,然后又拿着钱结交了更多的权贵官员。

这次的北伐,云定兴便也钻了进来,在太子的行营里混了个职位,想要借北伐之机,捞点军功升官。一路上太子四处寻欢作乐,云定兴当然都知道。可他不但没有半点劝谏之语,反而还到处搜罗一路州县里的美人,给送到杨勇床上,无耻到了极点。

“则得到消息,汉王杨谅暗中指派并州旧部调兵截杀太孙。”

云定兴倒吸了一口气,然后震惊过后,立即兴奋激动起来,“那太孙现在?”对于这个太孙杨林,云定兴是没啥好感的。甚至心里一直暗暗诅咒,家里还藏着写有太孙名字的布偶草人,上面扎着无数的钢针。云定兴天天诅咒这太孙,若是杨林死了。那么无嫡立长,自己的大外甥长宁王杨俨就应当成为东宫继承人了,将来太子当了皇帝。自己的外甥就是太子,女儿说不定还能母凭子贵。成为皇后。

屋里突然传来一声亢奋的大叫,“阿客调兵截杀杨林?”然后砰的一声。杨勇从床上跳下,衣服都忘记穿了,直接**着跑到门边打开房门就那样跑了出来。

“贺若元帅,你刚刚说阿客调兵截杀杨林?”

“儿子”被兄弟截杀,杨勇脸上有的不是惊怒而是惊喜,一直以来,高颎都要求他与杨林处好关系,说了太多什么杨林得宠,又有一支不小势力,如果能牢牢的抓紧这位太孙,处好关系,那么对于太子的地位大有巩固。甚至在当初太子一党受到晋王党猛烈攻击,遭受到重大打击,连损三员上柱国,连高颎都被赶下台的危急时刻,他还不得不接受高颎的建议,亲自上表请求册立了杨林为皇太孙。虽然册立皇太孙这件事情,在当时确实给了他们帮大的帮助,稳固住了局面,可杨勇心里的那份不爽却是极其强烈的。而等到杨广被夺帅,被软禁后,杨勇立即就觉得自己地位已经稳固了,也马上就觉得后悔了,后悔请立杨林为太孙。看着杨林越混越好,越来越得天子宠幸,他心里这份不爽就越加强烈。

现在他一听杨林被杨谅派兵截杀,心里立即狂喜起来。

他想要知道,杨林是不是已经被杀了,他希望被杀了。

不过高颎打破了他的幻想美梦,杨林没被杀,而且毫发无伤。

杨勇眼中充满失望之色,转身往屋里走,“那你们急急忙忙赶来就说这事?好了,孤知道了,现在孤要休息会,各自回去吧。”

一边晃荡着那软塌塌的玩意,杨勇一边心里狂骂不止:“草草草草草草草草。。。。”这个该死的孽子怎么就没死呢,这个杨谅是个蠢货嘛,既然有胆子截杀,那你倒是把人杀掉啊。他现在真的很希望杨林被杀掉,反正他现在局势很好,也不需要这个孽子了。若是他被杀了,就太省心了。他只要一看到这孽子甚至一听到这孽子的名字,心里就总有一团无名火,让他想到杨广和元氏的那破事。

“殿下请留步。”高颎出声喊住杨勇。

杨勇虽然一路上有些肆无忌惮,可对于高颎还是有些畏惧的,当下停下脚步转回头,“相国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高颎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太子真如阿斗一般扶不上台。汉王行刺太孙如此大的事情,他居然就只当故事听听,如此无动于衷,没起码的敏感性都没有。

“殿下,汉王行刺太孙,此事关系重大啊。”

杨勇眨了眨眼睛,“这事跟我们扯不上什么关系吧,阿客那个蠢货自然会受到父皇处置,可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高颎差点都想甩袖而走了,什么叫跟我们没关系,怎么可能没关系。杨谅和杨林可都不是什么升斗小民,他们一个是亲王,一镇大总管,一个是皇太孙,同是一镇大总管还兼任北伐东路元帅,这两个人,一个皇子一个皇孙,都是极得皇帝宠爱的,如今汉王截杀太孙,虽然汉王没成功,可后续必然会发生一连串的事情。

“殿下,汉王此次胆大妄为派兵截杀太孙,事情失败,必然被皇帝陛下重责。”高颎道。

杨勇站在那里缩着身子,对高颎等人道,“冻死孤了,你们还是跟孤进屋谈吧。”

进了屋,杨勇把那个可怜的侍女叫起来给自己穿衣,然后对着门口的一名东宫侍卫道,“孤将她赏赐给你了。”

侍卫高兴的谢恩后,将那可怜的女人带走了。

杨勇这个时候才转头问高颎,“相国之意是阿客这回不死也要脱层皮了对吧,嗯,如此一来,孤又少了一个对手。相国,你说陛下会如此处置汉王?”

高颎想了想,皇帝只有五个儿子,而且还全是和皇后所出的嫡子,杨谅最是年轻,向来得宠,这次虽然做出了这样让人震惊的胆大事情,皇帝皇后必然震怒,可若说皇帝皇后因此要处死这个儿子,他是不信的,毕竟杨林没死也没伤。“臣以为,汉王多半会被幽禁京中,甚至可能会被免除所有官职,仅保留王位。”这个猜测也是有据可依的,先前秦王被各种弹劾,最后召入京中就是免除所有官职仅保留王位软禁王府。而杨广上次卷入刺案之中,因为只是有间接嫌疑,因此没有免官只是暂时软禁。而杨谅的罪行要大的多,是直接调兵截杀太孙,虽没成功,但也已经很严厉的触犯的国法,免官软禁只是最低处罚,若皇帝心狠些,还可能会被剥夺王位,废黜为庶民,甚至会被流放。

“相国认为,阿客有几分可能被废黜流放?”杨勇捏着下巴期盼的问道。这个小兄弟年纪最小,可仗着自己得宠,一就藩并州之后,立即展露出了对太子之位的巨大野心,这让杨勇向来十分不满。

“如果只是由皇上处置,有七分可能废黜流放,但皇后必然不肯,最终的结果废黜流放基本不可能,极大的可能就是免官幽禁,或许会保留爵位。”高颎回答,这样的处置虽然明显的偏护,但对于太子党来说,这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犯了这样大的错,哪怕二圣真的维护,可经此一事,汉王也基本完蛋了,除了当一辈子寓公,幽禁到死,他根本不可能再掌握权利。如此结果,对于太子来说,消除了一个潜在的敌手,这是好消息。

“哈哈,阿客这小子,向来狂妄,往日连孤也敢不放在眼中,如今这下栽了吧。太好了,哈哈。”杨勇大笑笑的很爽,杨谅当初一直自恃二圣的宠爱,是真的不怎么把他这个太子放在眼中的。得意高兴之余,他眼中又马上露出了贪婪之色,“我早听闻杨谅自出镇并州之后,各种无法无天,私自招兵买马大肆扩建私军不说,还各种巧取豪夺,在并州可是收刮了一大份产业。现在杨谅栽了,他在河东的这些产业自然就得归我了。云定兴,你马上准备下,我们明日立即赶往太原,杨谅在河东搜刮的这份产业,全是我的了。”

云定兴也是呵呵大笑,这抄家夺产的差事摊到自己头上,这可是优差啊,要发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