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返大隋(木子)-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如何抵挡的了如此猛烈的攻击,不到一个时辰,内城乡就完全陷落了,对于内城乡的抵抗,杨秀的回复是尽杀城中官吏守军,一个不留,只对普通百姓留了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饶,城中不管官仓还是民宅,所有的金银钱财乃至粮食都被搜刮一空,然后百姓纷纷被驱至军营,为大军运输粮食器械。

“前锋军还没有消息回报吗?”杨秀一身金甲,对侍卫问道。

“回陛下,暂时还没有。”

“都是一群废物,三万前锋骑兵,让他们去突袭一个南阳,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果。”

兵部尚书元衡在一边道,“陛下息怒,请多点耐心,相信此时前锋军正在横扫邓州,南阳、向城、鲁阳关诸城关想必已经拿下,报捷的使者很快就会到来的。”

“南阳只有不过区区五千守兵,领军的更只是郭衍的儿子而已,若他们三万骑兵连郭家小兔崽子也打不过,那他们真是可心提头来见朕了。”杨秀冷哼了一声,“迅速打扫一下战场,派点兵马留守,大部立即起程,我们先去南阳。”

“不直接去襄阳吗?”元衡问。

“襄阳虽然重要,可暂时不急。先把南阳拿下,然后夺取鲁阳关,咱们把襄阳的外围扫清,并堵住杨林南下之路。然后咱们再从容的攻打襄阳,襄阳一下,杨林就算绕路赶来,可襄阳南阳皆在我们手中,杨林也晚了。到时咱们凭襄阳坚城重镇,与杨林决战,一举灭了他。”

杨秀握着定剑,心中想着,杨林肯定想不到自己这次会大举出兵,不但尽起关中之兵来争荆襄,而且还如此迅速的出了武关。现在杨林说不定还刚出洛阳,正慢慢的在路上走着呢。等杨林到了鲁阳关前,却突然发现关上已经是关中旗帜,想必那时杨林定然会大吃一惊。嗯,等他知道自己已经夺了南阳,攻占邓州后,只怕就会更加的惊讶了。

侍卫牵来杨秀的战马,杨秀踩着侍卫的背上马,意气风发,鹿死谁死,还犹未可知呢。

“报!”

“启禀陛下,前方急报。”

“讲。”

“我前锋军攻打鲁阳关之时,洛阳叛军骑兵赶到,突然杀出,其势凶猛,我军大败,数千骑兵尽皆覆没。另,攻打向城八百前锋骑兵,原本已经攻下向城,南阳却有一千步兵增援赶到,目前八百骑兵皆没!”

杨秀紧咬牙关,手紧紧的握着剑柄,长长的深呼呼一口气,从牙缝里吐出几个字,“南阳城呢,拿下没有?”

“回禀陛下,南阳守军防范严密,未能诈得城门,目下已经包围南阳城,展开攻城,暂时还没有结果。”

“废物,滚!”杨秀怒喝一声,禀报的侍卫连滚带爬的退下。

元衡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一眼杨秀,问,“陛下,我们现在继续向南阳城前进吗?”

“不,改道,兵分两路。马上拔调五万兵马前往夺取鲁阳关,朕率剩下的十万兵马兵去围南阳城。元衡,你亲自率领那五万兵马,无论如何,一定要给朕把鲁阳关夺下来,明白吗?”

元衡咽了口唾沫,并不想接受这个任务,可看皇帝那阴沉的脸色,他没敢拒绝,最后只得硬着头皮领旨。

汝州,郏城。

易风起床之后,照例先打了套拳然后舞剑拉弓射靶,最后牵了坐骑遛了一圈马,回来已是大汗淋漓,也不用再准备热水洗澡,直接跳入汝水中游了一个痛快,然后才回营。

回营刚更过衣,便听到匆促的脚步之声传来,外面已有侍卫禀报,“李常侍求见。”

“进来。”

李密进来,一脸的笑意,易风立即知道应当是有好消息了。

“什么好消息,让你这么等不及过来相告。”

“确实是好消息,秦琼与来整两位将军昨日及时赶到鲁阳关,关下一场大战,歼灭俘虏关中叛军五千,鲁阳关已经稳固。另外,叛军昨日围攻向城、南阳二城,向城被诈取城门,几乎失守,幸县令刘弘基与县尉组织城中军民拼死力守,关键之时南阳派遣北上鲁阳关协守的一千淮南军正好经过,及时增援,最终歼灭了那八百叛骑。而昨日两万叛军围攻南阳,南阳守军将士上下一心,并没有给叛军任何可乘之机。”

听说鲁阳关已经控制在手,易风略松了一口气,“果然是大好消息,出师首战就是大捷。鲁阳关既然已经稳固,向城也未失,那么我们现在得加紧南下,可别让南阳失守了。”

“还有一个消息,杨秀得知突袭鲁阳关失败后,大怒,派了元衡领兵五万北上,想要再来夺关,他自己则亲率十万汉蕃兵马,去围南阳城了。”

“既然秦琼和来整已经到了鲁阳关,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杨秀这个时候还要分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不过记得给襄阳的郭衍传一封信过去,告诉他,让他坚守襄阳不出,等待我军到达就好。至于南阳城的郭小将军,让他放心,我们会立即赶去解围的。让他守好襄阳,切莫中了杨秀的诡计,给他可乘之机,失了襄阳。”

第520章倒戈

(感谢yebaoyin、芳芳、辉煌的天地、风生水起1976的支持,谢谢!)

………………………………………………

洛阳大军南下,夜宿汝州鲁山,再有数十里就到鲁阳关,即将进入邓州地界。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昨日还是暴雨如注,今日就已是艳阳高照,大地如烤炉。到了晚上,又热又闷,易风躺在草席上,不到一刻,草席上就已经是汗水洇的人形印迹。不时还有蚊子嗡嗡作响,拿起团扇,扇出来的也全是热风,一夜辗转,痛苦不已。天还未亮,易风来到城外滍水江边,只见江边坐满了乘凉的人,甚至有不少人早就泡在江水里了。有几个体胖怕热的参赞,更加聪明,直接找了一段绳子,连头套住自己的脖子,然后整个人坐进江水里,只露出头在水面上呼吸,居然就这样在水里打盹睡觉。

早上的军事会议,易风干脆也不在军帐里进行了,直接就在江边进行,易风与诸将全都顾不得体统礼仪了,都只穿了条犊鼻短裤就那么赤着身体坐在江水里,看着铺在岸边的地图。韩僧寿、刘文静、李密、翟让、黄君汉、窦建德等一群将领坐在水里看地图提意见,倒也一切如常。不断有侍卫和参谋们过来,悄声汇报和领命。

易风精赤着上身,露出一身很不错的肌肉,手里拿着根竹杖,在地图上点画。

“杨秀号称五十万来夺襄阳,但实际情况是只有蕃兵步骑五万。汉军步骑十三万,其余二十万是民夫、工匠。他还有几支兵马。在东面的潼关、蒲津关两关大约有十万人。不过这十万人也很有水份,其中府兵约有五万。剩下的都是新征召的新兵,顶多就是普通青壮乡兵的战力。另外还在关中西北的萧关有大约两万守军,关外河西有史万岁的三万余兵。不过这边,有太傅杨素牵制,虽然杨素兵不多,可史万岁和萧关的兵却调不开。杨秀还曾派人去与诸蕃联络,请他们出兵相助。眼下高句丽被我们挡在辽西,铁勒已经上表内附朝廷,都蓝还缩在草原舔伤口。吐蕃遥远且自己也还处于战乱之中,唯有达头和吐谷浑以及西南夷极有可能出兵。因此,这一次我们必须速战速决,若让杨秀开门揖盗,放诸胡夷入关陇,那关陇百姓又得遭遇一番劫难。”

“是得速战速决,天气已经越发的炎热,越往南越热,我们北衙禁军多是北人。加之有大量突厥骑兵,他们都不耐炎热,如此高温之下,将士战斗力大降。且有不少人有水土不服的症状。”刘文静道。

易风对刘鹰道,“上次你们特务司成功的策反了荆襄诸部,功劳臣大。战后朝廷定会为你们论功重赏。现在,我希望你们能够再发挥一次你们的本领。想办法联络杨秀的元帅、将军,还有各地的官员们。若能策反他们,将大大帮助我们提早结束战事。”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者,若有机会,也可以执行刺杀行动,将他们除掉,我会让旗卫特战营、特种后勤营、飞虎特战营三营全力配合你们的行动。”

“明白。”刘鹰应声道。

当天,易风下令,大军每天昼伏夜行,避过白天的太阳高温行军。

鲁阳关。

入夜后依然人声鼎沸,关上关下,篝火多如天上繁星,前来抢夺鲁阳关的关中大军,眼下正兵驻于此。

关中五千骑兵前来抢关,结果突袭未果,反被赶来的洛阳精骑尽歼,如今元衡临危受命,统领五万兵马前来再夺鲁阳关。虽然手下有五万兵马,另外还有同样数量的民夫,加起来足有十万之众,可人虽众,又有什么用。不说那五万凑数的民夫,单是这五万兵马,其实就有大部份都是新近征召的青壮,虽然也依靠着关中的武藏,装备上了刀枪弓箭铠甲,看起来似乎有那么几分样子,但真正的情况元衡心里十分清楚。

不是有弓就是箭手,也不是拿着把长矛就是战士。

元衡此时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了,杨秀失败已经注定,甚至连割据关中,以待将来的机会都没有。他,也得为自己和家族考虑退路了。

在他的面前,一个普通亲卫装束的男子此时却悠然的坐在他面前喝着茶,根本不似亲卫该有的行为。

“元将军怎么说?”

“殿下真能保证将来不会过河拆桥,事后清算,能保存我元家?”元衡问。

“呵呵。”那亲卫轻笑,“太子殿下向来一诺千金,既然殿下已经答应你的,那就绝不会食言。元将军说来也与殿下有亲,既是君臣,也是亲戚,这个时候机会难得啊,错过了,可就后悔不迭,也再没有了。你若现在率部主动归顺朝廷,虽然不可能继续当兵部尚书,但殿下也不会亏待于你,将军的家族也必得保全。难不成说,将军此时还想与杨秀那个逆贼陪葬?”

元衡神色放松了一些,“若当真如此,我自当配合。不过我军中,还有长孙家的人,那可是杨秀的后族。”

“放心,他们自有人处理,只要将军坚决站在朝廷这一边,做好你的事情,就足够了,剩下的交给我们就好。”

易风带大军终于进入鲁阳关,秦琼、来整诸将与鲁阳关原守军将领一起前来迎接。

“元衡已经同意归降,关下关中兵马有不少将领已经被我们策反,现在唯有长孙家诸将态度比较坚决,他们依然站在杨秀那边,为免打草惊蛇,我们还没有正式与他们接触。”刘鹰向易风报告。

“长孙氏是要螳臂挡车吗?也好,那我们就让他看看,什么叫大势不可逆。传令,吹角擂鼓,我们出关先掂量一下长孙氏的份量。”

北衙禁军开始整队列阵,做出战前准备。

关中军阵中,杨秀皇后的次兄管国公长孙宽傲然的左右观望:“杨林新到,兵马疲惫,居然就敢狂妄出关,这是自寻死路。”

元衡道,“副帅,杨林兵强马壮,不可轻视。我看,不如先暂且退避。”

长孙宽冷笑道:“大帅莫不是已经吓破了胆吧,哈哈哈,大帅且为我押阵,某亲自前去会会杨林。”

“擂鼓,为管国公助威!”元衡高喝一声,目送着长孙宽领兵上前,眼中尽是一抹冷意。

洛阳军出关,长孙宽率关中军列阵迎战,元衡退后押阵。

号角鸣响,北衙禁军摆出了标准的战阵,以战军为前阵,左右轻骑护卫两翼,步兵紧随车阵。这个紧密有致的战阵缓缓向前移动,长孙宽皱起了眉头,洛阳军摆的这个军阵让他顿时有种狗咬刺猬无从下嘴的感觉。就在长孙宽考虑着是不是要先冲一下阵的时候,后方突然大乱,只见本来在后押阵的元衡后军,突然向前猛突,长孙宽脸色剧变,“元衡,我干…你老母!”

关城上,易风在诸将簇拥下凭高观战。

“殿下,元衡动手了。”刘鹰笑着向易风禀报,这是他们特务司的手笔,是他们的战果。

“干的漂亮,特务司先记大功一件。传令,吹冲锋号角,辗碎长孙宽。”

“呜呜呜!”号角长鸣。

关下洛阳军中,两翼的骑兵开始加速,向前奔驰,目光瞄准了长孙宽所部的两面侧翼。

长孙宽气的快要吐血,提起马槊就要返身先干掉元衡那个无耻小人再说。这时突然自旁边射来一支劲弩,正中长孙宽背心。长孙宽口吐鲜血,摇晃着自马背上摔落。

“长孙宽死了,长孙宽死了!”

“败了,败了,快跑啊。”

“逃啊!”

“投降免死,弃械免死,弃械坐地者免死!”

。。。。。。

一时间各种声音在阵中响起,前有洛阳大军辗压而来,后有元衡部临阵倒戈,反攻后背,长孙宽所部进退不能,腹背受敌。尤其是这支军中还有不少将领早已经受到策反,这时四下喊叫,整个部队都陷入了慌乱与无序之中,指挥系统彻底瘫痪。

那些被策反的将领们,此时不断的叫喊着败了,投降免死等话,一面还主动的带着自己的部下开始扔了刀兵,就那么一屁股坐在地上,围成一圈,甚至有人干脆还双手抱头。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甚至可以说此时羊群效应明显。慌乱的战争上,惶恐的关中兵,尤其是其中大量的新兵们早六神无主,见许多人弃械坐地上投降,也纷纷将手上的刀枪扔在一旁,直接坐地上抱头等降,有的更是直接趴地上,整个身子都在发抖,嘴里念着各种神佛保佑。

“杨秀的五万兵马完了。”易风感叹的说了一句,军队还是得靠精良的装备,刻苦的训练,通畅的指挥,明智的将领等综合起来才有用,如杨秀这样拉壮丁凑数,又没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军官,这样的军队再多又有什么用,甚至都不够北衙军一个冲锋的。

“是十万,殿下忘记把后面营地里那五万民夫算进去了,他们可也是杨秀五十万大军中的一部份。”李密在一边笑着说道。

“传令下去,投降即可免死,只要他们投降就接受,记得优待俘虏,不要多造杀孽,现在起,他们重又是朝廷子民了。”

当天,易风率军到达鲁阳关,同日,前来攻打鲁阳关的五万关中军副帅长孙宽率部出阵,元帅元衡阵前反戈,关中军大败,长孙宽被杀于阵中,全军崩溃,继而纷纷投降!

第521章誓不退兵

太阳像团火,知了在树上热情的鸣叫。

汗水浸透脊背,杨秀袒胸露背,站在树下大口的喝着刚打来的冰凉井水,犹如一个农夫小民,丝毫没有了皇帝的威严。去他娘的皇帝威仪吧,杨秀灌下一肚子的冰凉井水,整个人总算是得到了片刻的清凉。他从没有想过,这世上还有如此炎热的地方,如此炎热的季节。他多年来基本上一直呆在蜀中,蜀中那地方虽然偏远了一些,可夏天却绝没有这样的炎热,有的只是清凉舒适。何况就算再热的那段日子,他的王宫里也常备着大量的冰块,而且他的蜀王府宫殿足够豪华,荷塘假山还有园林,水榭楼阁,他还有一栋夏天时可以在屋顶上喷水的避暑偏殿,炎炎夏日之时,有竹管接到屋顶喷酒冰凉的井水,然后檐下还挂着轻纱,水流下经过薄纱。而殿周围还栽着许多大树,树下架着不少的风车,风车鼓动将风吹到打透的薄纱之上,顿时阵阵清凉的风吹入殿中,让人恍如置身于幽凉的山谷之中。

可现在南阳城下,没有宫殿,没有冰块。让工匠做了几架风车,可吹出来的风全是滚热的。

长孙龕站在一侧,垂头不语,喉咙里似着了火一样,可却不敢讨要一碗井水。

杨秀厌恶的审视着他,他还没有娶长孙氏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了。那个时候他们曾经一起玩耍,他的父亲那个时候是北周丞相,长孙龕的父亲长孙览是北魏皇族之后。站在杨坚这一边。那时两家关系密切,两家的孩子也相互往来一起玩耍。杨秀与长孙龕就玩的很好。后来杨家夺得北周宇文氏皇权,长孙览参与了诛杀北周宇文氏。因此更得皇帝的信任,不久就特意以长孙览之女许配给越王杨秀,从此杨秀与长孙家族的关系更进一步。他称帝之后,长孙一族更是恩宠无双,整个长孙氏家族封了八个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以及授勋封官者,多达五百余人,这份恩宠比当初隋开国之初对李穆、于翼、韦孝宽三族还要宠重几分。

“前方奏报,长孙宽已经在鲁阳关下全军覆没?”

“是的。陛下。元衡暗中投降伪朝,阵前倒戈,与叛军前后夹击我兄长,致全军覆没。”

“是吗?”杨秀转向薛国公长孙洪,“朕说过以元衡为主帅,长孙宽为副帅,让长孙宽主要负责监督元衡,对吧?”

“是的,陛下。”长孙氏当代家主长孙洪回道。他是长孙览嫡长子。长孙皇后的嫡长兄,继承父亲的薛国公之位。他兄妹五人,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妹妹原是蜀王妃。如今为皇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薛国公之位,三个弟弟也都得封国公。长孙宽是他二弟,封管国公。已经在鲁阳关下刚刚阵亡。

“邓国公,你可还记得?”

“陛下让兵部尚书元衡领兵攻鲁阳关。让管国公为副帅,并让他监督元衡,我们全都听见了。”长孙家老四邓国公长孙操低着头答道。

鲁国公长孙龕嘴巴张张合合,“陛下,是元衡辜负背叛了陛下,管国公已经为国尽忠。。。”

“战死尽忠?朕并不需要这种尽忠,那叫丧师误国,五万兵马,一个都没有回来,全都丢给了杨林。而且那叫尽忠吗,五万兵马几乎全都投降了杨林。若不是长孙宽中流矢而死,朕估计长孙宽也已经降了伪朝吧。朕之前反复交待长孙宽,他此行的职责是监督元衡,是朕的监军,可他呢,五万大军上下几乎尽皆叛投伪朝,可他却还什么都不知道。连自己的职责都记不住,战死了能怪谁?”

他的怒喝,让长孙家三位国舅都不由的退缩,“长孙宽确实未能尽全职,但。。。他也确实为陛下战死。元衡等人皆降,长孙宽也不曾动摇过对陛下的支持。”

“尽忠?尽忠就是把朕的五万大军尽皆送到敌手,然后自己死了就叫尽忠?”

“。。。”长孙兄弟无言以对,皇帝的话让他们很受伤。

“陛下,我们长孙家族对陛下的忠心绝不动摇。”

“忠心不是用嘴巴说的,朕要的也不是无用的忠诚,朕需要拿下鲁阳关时,你们却让几万大军反而都投降了杨林。我需要拿下南阳城,可你们统兵攻打了这么久,十万大军却拿四千守军毫无办法。”

长孙洪抓住这句话,“陛下,臣以为如今天气炎热,极不适合攻城,而且如今洛阳十万援兵已到,我们又新丧五万兵马。臣以为,我们不如暂且退回武关,以待天气稍凉之后再出兵来战,那时联合突厥、吐谷浑、吐蕃、高句丽诸族兵马,一起出关。”

“撤兵?”杨秀冷笑,“退兵,这个时候退兵,你觉得还有多少军心士气,说不定朕一宣布退兵,立即就有人要反叛作乱。”

“可如今杨林来的太快,势头迅猛,我们又拿不下南阳城,等杨林大军一到,我们将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长孙洪劝谏道。

“那你就马上给我拿下南阳城,你有十万大军,还有十万民夫工匠,为什么却连只有四千人守卫的南阳城也拿不下?南阳城难道是什么天下雄城?还是说,南阳城里的守将是天下名将?”杨秀怒视着长孙洪。南阳城虽然也很高大,可决不如长安洛阳襄阳荆州这些大城,南阳城的守将更只是郭衍的儿子而已,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如果是郭衍还不至于让他如此愤怒。一个毫无名气的小子领着三千客军守着南阳城,为什么十万大军却攻不下来,就算是用人填,也早填下来了。

“继续攻城?”长孙洪的眼睛瞪的如牛眼般大,“陛下,天啊,郭臻虽然无名,可确有几分郭衍本事。城中虽只有四千兵,可郭臻征召全城青壮,甚至连妇女都上城协守,因此完全不能只按四千人对待。尤其是这些叛军知道杨林正率军赶来,因此极其顽强。臣最担忧的是,就算我们拿下南阳城,可南阳城无坚可守,到时杨林兵马一到,襄阳的郭衍再北上,那时我们将被困于南阳。南阳城就是一个牢笼,眼下我们要做的不是砸开宾笼再把自己关进去,而是应当马上离开。”

“不攻下南阳,朕誓不退兵。”

“陛下,三思啊。退回关中,我们还有关陇、蜀汉、河西,若用心防守,定能割据一方。然后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待十年之后,到时再兵出关中,未偿没有机会夺取天下。想当初,宇文泰不也只是据关中一隅,而且那时关中更是破坏,兵不过三万而已,可高欢却据关东之地,地广民富兵强,但最后呢,东西魏数次大战,高欢都没能一举击败宇文泰。到最后,宇文氏立北周,高氏立北齐,经过数十年的对峙,反而最后是北周灭亡北齐,以当初三国最弱之势,后来反为天下最强。陛下,咱们现在可比当年宇文泰初入关中之时强多了,咱们有蜀地、巴汉,还有陇右河西,暂忍一时,韬光养晦,他日再卷土重来,依然不迟啊。”

杨秀听着长孙洪的苦劝,心里根本不为所动。

他并不蠢,长孙洪的这些话只能表面听听,也许可以跟手下的官员将士们说说,让大家涨涨士气。可杨秀自己却很清楚,如今的形势与当年宇文泰和高欢东西对峙之时绝不相同。当年宇文泰与高欢各奉北魏一位皇帝,互相争夺天下。当时的北魏刚经历了六镇起义、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关陇起义等一系列的大叛乱,天下早就乱了。高欢虽控制关东地区,可内部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