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返大隋(木子)-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凌云惊讶不已,他没有想到杨广居然只考虑到权力的争斗,而丝毫没有考虑到那三十万出征的大军。三十万大军出征,只余两千人还,这几十万隋军难道就这样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虽然说战争中牺牲在所难免,可这样的牺牲,凌云却有些难以接受。

第61章单雄信

路程遥远,旅途漫漫。

大隋帝国疆域辽阔,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而从扬州到关外辽西营州,选择最快捷最短的路线,也足足三千里路。

三千里路,望断天涯。

若是在后世,三千里路坐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就算自驾出游也能一天足够。但真正跟随着队伍起程,长途跋涉数天之后,他才深切的体会到古代的交通出行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时代,多数人出行还是只能依靠双脚,少数商旅富人,才能选择车马代步出行。走路一天能走多远,百里为计,毕竟还得携带行李,还需要安排时间选择好在城镇等地宿夜。此时的道路也没有柏油、水泥路面,甚至连宽阔平坦的道路都很难得,靠近城池的地方道路还算宽阔,可一旦远离城镇,道路便开始难行,尤其是在春夏多雨季节,雨量充沛,汛期时候道路不但会翻浆难行,而且往往会有山洪淹没路面,甚至泥石流等等情况。这个时代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不是走路也不是骑马坐车,而是乘船。一般便捷的河道,就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绝大多数的物资商货都是通过水路转运,甚至长途旅客们也多选择乘船出行。安全,快速,舒适。

凌云这支三十一人的队伍,也同样选择了这时代最便捷的水路。他们没有雇船,而是直接有自己的一只小型船队,由三条不算太大的船只组成。从扬州出发,沿刊沟北上至淮河,然后再从清口入泗水北上至徐州,再走陆路折向东到宋州,再从那经汴河到洛阳附近的荥阳,从那里换乘船只,渡黄河入河北,再一路北上直达营州。这是一张复杂的行程计划表,一路上得数次转换车船。不过主要还是水路乘船为主,陆上乘车为辅。

他们和其它的十余支队伍于同一天离开高家庄,迎着春风,汇入江南的中心扬州,夹入无数的商旅之中,最后分道扬镳。

最初从扬州到徐州这一路都还算顺利,一路都是走的水路,刊沟、淮河、泗水几乎已经连通在了一起,并不需要转换船只,就一路顺利到达了徐州。到了徐州之后,他们的船只就无法继续北上了,他们不得不将船只留在徐州,然后从船上牵下马匹乘马西行向宋州,到达宋州之后才又能登船,顺汴水直达洛阳附近的黄河汴口。越往北行,天气越趋寒冷,四月初的江南,早已经是芳菲开尽,而过了徐州后的北方,天气却还似乎停留在初春的季节。

越往北,道路越加难行,各条河流虽多,可很难有相互贯通之处,而且到了徐州以北的这块北齐旧地,也明显的不如江南的繁华。

这块地方,在十余年前,还曾经是北齐、北周、南陈三家不断征战不休,争夺不止的兵家要地。甚至再往前推,自汉末三国起,这里就是战乱之地,西晋短暂的统一过后,中原长期陷入南北对峙局面,北方南征,南朝北伐,几乎必然要在这一块地方鏖战不休,长期的战乱,使得这块黄淮流域,中原的富裕平原之地,却十分的荒凉。哪怕大隋平定天下已有多年,连南陈旧地都已经恢复繁华,甚至更盛往昔,可偏偏这块地方,却还一直没什么起色。

很难想象,在均田制下的大隋治下,这里居然还会有许多荒芜的田地。战乱不止,这里的百姓人口减少极多,虽然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可依然还是地广人稀。在这里,田地有的是,关键是没有人种。均田制下,家家都能分到上百亩地,可很多家庭都缺少壮劳力,也没有耕牛,根本耕不了多少。纵有大片土地,可粗耕之下,也只能勉强温饱而已,这还是在如今的盛世之下。不难想象,一旦出现大的天灾**,他们必然难以承担。

自荥阳补给过后,凌云一队人在黄河汴口雇佣了几条船,乘人装马向东顺水而行。黄河上缓慢行了三日,已经进入了滑州地界。猛虎盟白马堂燕云十八骑之一的王保独自来见凌云,“大姐头把虎、令、印、册已经给三郎了吧?”

凌云点点头,漫长的旅途让他有些精神不振,这几天甚至连上船头看沿岸风景的心情都没有了,每天只叫青莲和木兰两丫头陪他下下五子棋,有时也斗斗地主。听到王保问,他点头,“嗯,蔷薇已经把这些都交予我。”

“那三郎看过名册没?”

“这些名册都是用暗语所写,而且里面还有好多绿林切口,看起来实在是太过费神,到现在还没有看完呢。”凌云摇头苦笑,这绿林花名册,真正看的比当年考英语过级考试还要命。“怎么,有什么问题么?”

“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们刚好到了滑州地界,前面就是东郡。那里有我们的几个朋友,我看三郎这些天连续赶路也有些烦闷了,不如咱们上岸去,正好休整几日,另外,也见见老朋友。如今三郎代掌盟主之位,正好可以顺便告诉这里的朋友一声。”

凌云微微一愣,这里可是山东地界,不,按照隋时的说法,黄河以南地区算是河南地区,而黄河以北太行以东的地方,才算山东地区。而猛虎盟的势力不是在燕山一带,稍带着阴山一带也有些势力,怎么现在却连河南也有他们的朋友?绿林好汉们的朋友,肯定不会是什么正当的宦官豪强,说不定就是同道中人。

“你知道我以前的事情都不记得了,那名册我也还没看完,你就直说咱们这里的朋友是谁?”

“哎呀,要是让单二哥知道三郎居然已经不记得他是谁了,肯定得罚三郎烈酒三杯。”王保摇头笑道。

“单二哥?”凌云却不由的吸了一口冷气,东郡,单二哥,绿林道上的朋友,我擦,这个单二哥不会就是那个他吧?

“东郡二贤庄的二庄主,姓单名通字雄信,家中排行第二,道上都称单二哥,可是河南道上响当当的人物。”王保介绍道。

凌云震惊当场,他没有想到,这单二哥还真是那位瓦岗五虎上将飞将军单雄信啊,简直就是难以相信。难道演义上的单雄信并非完全是演义,而是这位隋末的猛将真的曾经在道上混过?

“单家原本也是雁北豪族,祖上是北魏武将,后来南下移居滑州东郡,建起二贤庄,是方圆百里远近有名的大善人,修桥铺路,赡养孤寡,真正的大善人。”王保笑着解说道,不过凌云却挑了挑眉头,既然这位单二哥祖上是北魏武将,南迁之后却成了大善人,而且又还是绿林道上的朋友,这里面就有些猫腻了。莫非,这单雄信家表面是滑州的良善人家,暗中却跟绿林朋友暗通往来,做着什么生意不成。将他的想法一说,王保这位彪悍好汉也震惊了,他没想到凌云失去以往的记忆后,居然还能凭着仅仅几条线索,就把单家真正的身份猜测出来了。

“三郎好见识,单二哥祖父二代都与北方绿林有着暗中联系,他们做的是帮北方绿林在中原销脏的买卖,因此和道上朋友关系极好。到了单二哥这一代,单大郎凭借着祖上两代积攒的威望,在绿林之中更是混的如鱼得水。当年慕容老当家在北方整合各方绿林势力的时候,单大郎就积极与老当家合作,不但继续原来与北方绿林好汉们的生意合作,而且他还开始插手河南的绿林势力。当初慕容老当家之意,是要借单家的江湖声望地位,一起联手整合河南的绿林,结果最后老当家早早仙去,未能见到这一天。”

“那单家整合了河南的绿林?”

“哪有这么容易,当时单家以他们多年的名声地位和财力再加上慕容老当家的声威,都只勉强拉拢了一部份河南绿林出来,刚搞出点样子,结果慕容老当家就死了,然后单大郎也死了。据说是失足落马而死,哎,死的太让人可惜了。”

凌云心中却知道,慕容恪可不是病死的,那么单通也绝不可能是不小心落马摔死的。极大的可能就是,单雄信大哥和慕容恪一样都很有可能是当年朝廷的人,朝廷派人打入绿林之中,肯定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他们。结果他们有失控可能,所以马上被朝廷给干掉了。朝廷怎么真可能让人弄起一支强大的绿林联盟,而且不受控制?

“当初单家和我们猛虎盟关系极好,单二郎还常驻我们北方,那时他跟你的关系最好了,整天喊你三哥。”

“单二哥多大?”凌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嗯,单二哥比你小一岁,今年十七。单大郎去世后,单二郎就接掌了二贤庄。当年单大郎拉起的那个河南绿林联盟,如今也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单二郎名义上是河南绿林盟主,实际上,真正听他号令的根本没有几个,也只有一些曾经受他父兄恩泽的山寨还奉他为盟主。要不然,这河南绿林早就没了。不过二贤庄这些年依然还在经营着当初几代人经营的销脏买卖,因此过的不错,而且他们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身份,在东郡,二贤庄的单家那可是远近有名的大善人。咱们既然到了单二哥的地界,无论如何也得过去见见,不然,单二哥知道咱们过门而不入,到时肯定会追到北疆去找你麻烦的。”

我是单雄信的道上带头大哥,我擦!

“老王,这东郡是不是还有几个叫翟让、黄君汉、徐世绩的朋友啊?”凌云忍不住问。

“三郎说的翟让、黄君汉两个我倒是知道,翟让是县里法曹,黄君汉是县里典狱长,都是和单家走的极近的,其实也一直和单家做着地下生意分一杯羹,是白道上的朋友。徐世绩我倒没听过,不过滑州卫南县倒有一个徐大善人徐盖,他也是单二哥他们生意上的伙伴,跟咱们猛虎盟,以往也是有些来往的,关系还行。”

凌云感觉有些头晕目眩的感觉,徐盖,那是徐世绩他爹好不,徐世绩也就是徐茂公,后来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改为单名绩,又被赐姓李的初唐名将双李之一的李绩啊。还有翟让,以后可是鼎鼎大名的瓦岗寨的创始人,扛把子,还有黄君汉,后来也成了李唐王朝的上柱国,大将军,封国公。全都是牛光闪闪的牛人啊。没想到,他们居然全是他道上的朋友!

现在,他真的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要见一见这些朋友了!

ps:第二卷已经正式开始,今日也得起点推荐上了三江推荐,非常高兴,恳求大家三江票和推荐票,这周三江推荐,会努力更新!

第62章秦二哥、来六郎

(求三江票,求推荐票!喜爱的隋唐英雄们纷纷登场,欢呼吧!)

晨风从身披黄色军袍的秦叔宝身上拂过,带着几分冷意,他的衣袍上沾着晨曦的白雾,在初升旭日所照射的红光里,重又蒸腾成了白雾,笼罩着他那方脸上的浓眉大眼。

周围的晨雾银波滚滚奔腾,朝阳照射下,晨间大路上这支队伍士兵们的盔甲、刀枪闪闪生辉。秦叔宝挎着一把横刀,背着一支长弓,腰间箭壶旁还有一对黄铜锏。他快步来到队伍中间的马车旁,那里有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男子骑在马上,一身紫袍。

“叔宝,此处何地?”

“禀报来公,此处已是滑州地界,前面不远就是白马县。”年青的秦叔宝大声回道。

“白马县,哦,三国时,袁绍派上将颜良、郭图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就是此处了。”马上的中年大汉却是新任建州刺史来护儿,来护儿本是南陈人,其父是个县令,早逝,自小随伯父伯母生活。后伯父被邻居欺负而死,来护儿铭记于心。等邻居大摆宴席之日,来护儿带着磨的锋利的长刀直闯酒宴,当着众宾客的面将仇人斩首,然后逃到了当时在隋治下的江北。后来隋朝准备攻陈,来护儿主动加入了隋大将贺若弼帐下,成为一名侦察斥侯,多次立功,升为都督。其后更随贺若弼参与平陈之战,随杨素参与十年平江南叛乱之战,随蒲山公李宽平定汪文进叛乱,因功进位开府,授泉州刺史,进襄阳县公。在泉州任上,来护儿恩威并施,尽心安抚泉州民众。不久前,江南高智慧余党盛道延兴兵做乱,来护儿亲自率兵旋即而定,根本没有让乱党折腾起半点水花。

天子闻讯十分满意,特别派画工绘下他的画像,并进位柱国,封永宁郡公。去岁末,来护儿奉诏入京,获赐宫女、宝刀、骏马、锦彩之物,其长子来楷并被授予极其荣誉的千牛备身,执掌千牛刀,成为民间俗称的御前带刀侍卫,此次出京,来护儿得以升任建州总管之职。

“那颜良、郭图攻下白马没?”马车帘子掀开,一个才五六岁的小男孩探头问,这是来护儿的十一子来恒。

“攻下没,攻下没?”另一辆马车里也有个稍大些的男孩急着问,这是十二哥儿来济。

来护儿身侧有一个和秦叔宝相仿年纪的青年,笑道:“这一路上你们不是每天让叔宝给你们讲三国志吗,怎么你们没认真听?”两个小孩子虽然每天缠着父亲的帐前亲兵叔宝讲三国志,可小孩心性都是听过就忘,哪记的住那么多。“再讲讲嘛,六哥。”

来六郎笑着道:“我可不给你们讲,反正讲了你们也记不住,浪费口水。要求,得求你们秦二哥去。”

“二哥,快跟我们讲讲,最后他们打下白马了没?”

秦琼本是齐州历城人,祖父,父亲都曾是北齐的低级官员,到他小时,北齐为北周所灭,山东的士人多为关陇贵族们排挤,父亲也就回家读书不再出仕。叔宝今年二十二,几年前娶了历城的贾氏为妻。原本父亲是希望他读书,不过叔宝自幼习武,弓马骑射娴熟,书却不喜读。后来投军,到了来护儿帐下听令,因人稳重,办事得力,武艺且好,很得来护儿看重,点了亲兵伙长,手下管着九人。因此也与来家诸位公子们关系很近,尤其是来家的六郎来整,也是喜喜马弓兵书的,二人脾气相投,平时并不拘于身份,只以兄弟相称。

“嗯,我跟十一郎十二郎讲的三国志还没讲到这段呢。书上记载,袁绍围白马,是为保障主力大军渡河南进。当时曹操正是在河南,接到急告之后,曹操率军先佯装在延津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态势,诱使袁军分兵延津,然后,曹操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颜仓促迎战,曹操派出麾下大将张辽、关羽进击。关羽数万大军战阵之上,斩将奔旗,曹操挥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关羽白马斩颜良,说的就是此事此地了。”叔宝笑着对两位小公子说道。

“哇,万人军中斩将夺旗,关羽好厉害啊!”两个小子都惊叹叫道。

叔宝和来六郎目光相撞,都看出对方眼中同样的钦佩赞叹之色,大丈夫当如是,万人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斩将夺旗,催锋陷阵。

来护儿笑着点了点头,“嗯,天色不早了,干脆今天就在白马城里休息一晚,明早再赶路。”他们南下赴任,本来走汴河水路转为方便,奈何水路船只太多,一路上倒是堵个不停,他急着上任,便干脆沿黄河准备直到齐州,然后陆路到衮州,再经泗水乘船南下,避过汴河那段繁忙水路。且这次奉了天恩,一家人只留了大郎和二郎三郎三个在京中,大郎做了备身千牛,二郎和三郎也在国子监读书,夫人和其它子女得以一齐上任,有了家眷,便不能日夜赶路,看着天色,便提前安排好入夜之所。“叔宝,六郎,你们先去白马城,预定好驿栈旅店,就不必惊动地方官上了。”

“是!”秦叔宝和来整依了吩咐,各自上马,又叫了几名亲卫,一伙人拍马向白马城赶去。

白马县是滑州治所,开皇元年之时,县属于汴州东郡,开皇三年,废天下郡,只余州县二级,白马属汴州。到六年,析白马县南境置韦城县,依旧属汴州。开皇九年,置杞州,白马为杞州治所。开皇十六年,改杞州为滑州,白马属之。

白马县有白马坡,也还有白马津。白马津是黄河中下游南岸的一个重要渡口,对面就是卫州卫县,紧邻着北岸的的沁水,隋朝六大粮仓之一的黎阳仓就在白马津对面的卫州黎阳。白马津沟通南北,历来是兵家要地。

白马津渡口南面不远,便是当年关羽斩颜良的白马坡,在渡口与城池之间陆起一道山岗,树木茂盛,也有几分险恶。

此时的白马坡树林之中,却有大队黑衣人埋伏于此。

这些人个个高大魁梧,身着黑衣黑巾,蒙头摭面,背弓握刀,目光中尽是狠戾之气。

“确定他们会经过此处吗?”黑衣人中,一人沉声问。

“打探的清楚,他们会从白马津上岸,然后去白马。白马津去白马城,此是必经之路。”一人回道。

“他们只有三十一人,数目可准确?”

“全部三十一人,其中还有几名老头和丫环,真正能打的估计二十人。”黑衣人有些得意的道:“也该叫他落在咱们手里,此次杨广本来给他派了三百名精锐护卫,再加上高家和慕容家的,不下千人。可他却非得分成十余支队伍,自己只带着三十人就敢独自北上,真是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他偏闯进来。咱们一直苦叹打草惊蛇,恐怕再无机会得手。却不料,老天这么有眼,居然柳暗花明。这下,杨林小儿岂能逃出我们的手掌心。”

“嗯,不过也不要大意,这是我们最后的一机会。再是再不能得手,只怕再无机会。你们都应当知道,若是任务完不成,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下场。”黑衣人首领阴沉沉的道。

刚刚还得意着的那人顿时打了个冷颤,完不成任务,只有一个下场,死。这次南下,本以为任务会很简单,可前后数次行动,都失败了,反而打草惊蛇,引起了目标的警觉,而且还惊动了扬州的地头蛇杨广,几次被发觉,损失了很多人手。这确实是他们最后的一次机会,若再不成功,他们绝对不可能再有机会了。而任务失败,等待他们这些一而再再而三失败之人的将只有死路一条。

“除了目标人物,其余的一个活口也不留,格杀勿论。”

“是!”

为了这次行动,黑衣人可谓是孤注一掷,全力以赴。他把所有剩下的人手都集中于此,足足八十一人。并且,他们还携带了强弓劲弩,并且刀剑之上全都喂了毒。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放过任何人,除了目标之外。当然,每个黑衣人的衣领之上,也都还绑着一枚毒囊,一旦失手被擒,立即服毒而死,绝不会泄露任何身份。他们身上的衣服,拿着的刀枪武器弓弩,全都是最做过防备的,就算落入敌手,也绝对能保证对方无法顺藤摸瓜,牵制到他们身后的任何一人。

八十一人埋伏三十一人,而且对方还有老人女婢,且是有备对无算,他们足以自信,这次绝对能一战功成,一举得手,顺利的完成任务。

“老大,这个杨林究竟是什么人物?为什么上面要如此兴师动众的拿下他。而且,这小子不但是北疆绿林,而且竟然还跟高家扯上了关系,如今又好像和晋王杨广牵扯上了。他究竟是什么身份?”

“闭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记的不记,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的行事准则了吗?”黑衣首领虽然也早有这些疑惑,可他还是第一时间喝止了手下,不过他的心里却反而更加的烦燥起来,他知道,自己也许已经不知不觉的卷入了一场要命的风暴之中,随时有可能被撕的粉碎,可他,有选择的余地么?

第63章白马坡

(近五千字大章奉上,求推荐票、三江票!)

“话说只见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凌云和众人在白马津下船,取了坐骑一路上向滑州白马城而来,在木兰和青莲两丫头的吹捧之下,凌云这个说书大师也就只好给司马德戡、杨威、王保、裴礼等一众人再讲起了曾在高家庄引起无数庄丁侍女们拍掌叫好的三国演义,特别是在关公当年斩颜良的白马坡下讲这一段,真正是绝配,听的不管是从燕山来的燕云十八骑之一的好汉王保,还是杨广的心腹侍官司马德戡和杨威等人都兴奋万分,连声叫好,就是裴礼这样的老狐狸都听的眼中异彩连连,根本没想到这位白马银枪易三郎,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口才,讲的出这么好的故事。

凌云说的高兴,众人听的兴奋,缓缓经过白马坡下。

正说到最**的时候,忽见前面奔来一队人马,看似哪家大族出行,十余驾华丽马车,高头大马,随行奴仆成群,鲜衣怒马,真正是大家气派,一行上百人把整条道路都给占了。凌云正要叫自己这边往路边让下,却只见那边奔出来一个青衣仆从策马奔至,赶到面前甩了一声响鞭,嚣张万分的道:“荥阳郑家车队,速速让行!”说话的时候,十足的狗眼看人低的行径。

凌云一行人这次出行,十分低调,只是普通商队装扮。商人在这个时代,还是身份低微的。仆人如此嘴脸倒也正常,毕竟,一句荥阳郑氏,代表着无数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