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邻居是皇帝-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凡有点志气,就出去干活养家,否则,你小子没必要当男人!
  也不知道是吓得,还是真的浪子回头。这小子还真改了,他弄了一辆驴车,给店铺拉货,一年下来,不但赚了钱,还把儿子送去了学堂。
  刘嫂激动万分,特意跑去给符三磕头,拜谢姑娘的大恩大德。
  符三在叶府雷厉风行,可朝堂的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一个军粮亏空的大案,弄得政事堂鸡犬不宁,几个相公被柴荣骂得狗血淋头。
  他们拿出的解释,不但没有说服皇帝陛下,还惹来了柴荣的痛骂。
  “你们以为弄出一帮小吏,就想蒙混过关?做梦!朕只要这一千多万石粮食,到底去哪里了?没有个交代,朕就从你们家里开始找!”
  政事堂的诸公,那叫一个狼狈。
  就在他们被骂的时候,有个人到了叶华的书房,跟他侃侃而谈。
  来的人正是赵普。
  “侯爷,你可知道军粮输运的过程?”
  叶华摇头。
  赵普解释道:“是这样的,各地仓库的粮食,只要得到命令,就会运出去,而在运出的过程,是不给开具公文的,只有一份空白文书。等到这笔军粮运到前线,会按照实际收入的数量,写一份收据,同时运量的人负责报告损耗,而军营方面,会在空白文书上,写上损耗,并且盖印。运粮的官吏返回之后,依照这份公文,请求上官补盖大印!”
  赵普把过程说完,别说叶华了,谁都能听得出来,里面的漏洞简直太大了。
  比如枢密院下令,调拨军粮,从某地常平仓,调出十万石,由官员押送,到了军前,只交割三万石,剩下的七万石就不翼而飞了。
  军营方面要的是到手的粮食,不会管损耗多少。他们开出公文,交给运粮的官吏,运粮的官吏再回去请求上级官员,依据军前的公文,补上文书,就可以蒙混过关。
  “简直荒唐,为什么运粮出去的时候,没有数量,这是什么道理?”叶华厉声问道。
  赵普苦笑道:“侯爷,他们说军情紧急,给军前运粮,不同于平时征收田赋。平时征收多少,解送多少,都有规矩,通常情况下,损耗在三成左右。可军粮必须按时送达,且道路困难,会遇到敌兵偷袭,所以损耗多少,就没法说清楚了。”
  “有时候,甚至押送几万石过去,遇上了敌兵,或者山洪,或者沉到了河里,一粒粮食也送不过去。如果开出了具体数目,反而会影响军粮输送。因此最好以军前收到的数目为准!”
  “放屁!”
  叶华直接爆粗口了,“就算再糊涂,还能没有个数?假使地方仓库亏空严重,地方官大可以上报说是当做军粮运出去了,而运量的小吏可以推说消耗在路上,结果就是这笔亏空,不翼而飞了!对吧?”
  赵普连连点头,“侯爷果然机敏!借着给前方运送军粮,地方官吏,把历年的亏空给清掉了,还有人趁机大发利市,很是赚了一笔!结果呢,前线拿到了不到一百万石粮食,朝廷却支出了上千万石不止!这帮人沆瀣一气,狗胆包天,把军国大事,百姓的民脂民膏当儿戏,简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叶华点了点头,却又笑了起来。
  “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既然弄清楚了状况,你就给陛下上书,弹劾政事堂诸公,说他们营私舞弊,贪墨国帑民财就是了。”
  赵普咧嘴苦笑,“侯爷,我敢说,几位相公并不知情,即便是知道,可为了供应军需,收复燕云,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光是这个案子,就追究相公们的罪责,怕是不妥当。而且这种做法已经行之有年,根源还是因循守旧,百年积弊。要想解决,应该从根本下手。”
  “哦,说来听听。”叶华好奇问道,他真想看看,这位宰相之才,能拿出什么高招。
  “侯爷,眼下地方官吏,他们管着常平仓,也负责运送粮草,什么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自然难免有弊端出现。我的看法是改制!”
  “怎么改?”
  “设立转御史,专门负责调运粮草,再增设提举常平仓官员。有人负责常平仓,地方官吏就没法随意侵占,而转运使又监督常平仓,如果出现亏空,就会立刻处理。至于运送粮草的重任,则是转运使和地方共同完成,这样一来,三方互有监督牵制,虽说不能杜绝亏空,但也能解决不少问题,侯爷以为然否?”


第339章 来自柴荣的考察
  赵普紧盯着叶华,他很想从叶华的眼神里得到鼓舞,毕竟这是他苦心思索的办法,非常需要有人支持,而叶华就是最好的人选,只是赵普要失望了,叶华默然半晌,才缓缓道:“你恐怕还有更多的建议,都一起说出来吧!”
  诚如叶华所言,如今仅仅是军粮一案,赵普大可以上书柴荣,没必要来找叶华,既然来了,就表明赵普有更大的野心,远远不是设立个转运使那么简单。
  赵普深深吸了口气,从袖子里拿出一份札子,恭恭敬敬摆在叶华的面前。
  “这是我为陛下拟定的韬略,还请侯爷过目。”
  叶华颔首,他拿了起来,翻开观看。叶华看得不快,他仔细品味每一句话,赵普的心血结晶,当然不同凡响。
  在札子当中,赵普提出了十二个字的方略。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这十二个字,是针对地方藩镇,可也是针对这次暴露出来的弊病。
  柴荣借着高家的事情,收回了藩镇的继承大权,各地节度使,节度副使必须由朝廷指派任命,人马调度,也需要服从天子旨意。
  这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要想彻底消灭藩镇,还有很多功夫要做。
  赵普建议,收回节度使的人事,财税,刑名等权力,将节度使的职权限制在有关军事的方面,其余东西不许碰触。
  安排转运使,征收粮食赋税,既负责将钱粮运到京城,也负责承接京城的物资,转移地方和军中。
  节度使没法碰触财税,也就没法肆意扩军,私自壮大自己的力量。
  针对那些还有不小势力的地方藩镇,则要求他们把精锐兵力交上来,编入禁军。同时还要限制将领家丁随从的数目,防止他们做大……
  这一连串措施用下去,环环相扣,密不透风,全都打在要害之处。只要能做到一半以上,困扰两百年的藩镇弊端,必将彻底解除,叶华是半点怀疑都没有,毕竟历史上赵家兄弟就是这么干的,珠玉在前,只是大周要重蹈覆辙,变成“弱宋”吗?这真的是自己希望看到的?
  叶华在问着自己,不由得陷入了思索。
  赵普很想说服叶华,他诚恳道:“侯爷,就拿这一次的亏空来说,这笔账还真不能算在政事堂,也不能都算在文官身上,这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赵普问叶华,“侯爷,你知道眼下地方上,军占了多少?”
  “应该有一半!”
  “是六成!”赵普无奈叹道。
  所谓“军”是唐代在边境驻守部队的称呼,大的叫军,小的叫守提,自从五代以来,军变成了一种行政区域,由于战事越来越多,四分五裂,各种“军”也就越来越多,翻开五代十国的地图,原来熟悉的地名都变成了“某某军”,让人看的是一头雾水,昏天黑地,根本闹不清楚。
  按照规矩,军,是隶属于府州之下,比县一级要高,但是不辖县。
  可是在有兵就是草头王的时代,军头们怎么会听知州知府的安排,那不是笑话一样吗!
  因此几乎所有的军都凌驾于府州县之上,节度使也顺势成为了地方长官,不但握有军权,还有民政大权。
  就拿这次来说,政事堂下令,要给前线输送粮草。
  普通的州县会听从命令,如数调拨,当然了,其中贪墨也不在少数,甚至是非常惊人。但是相比那些“军”,情况就好不少了。
  地方的节度使,为了扩充势力,当然要贪墨粮饷,侵吞国库民财,壮大自身力量。
  大周治下,有一半以上,都控制在各种“军”之下。
  试想,一半是文臣说了算,一半是武夫当权,彼此犬牙交错,错综复杂。
  面对这么个糟心的局面,不出问题才怪!
  针对这次的弊案,也是针对藩镇割据,赵普提出了他的全套方案。
  除了那十二个字之外,他还建议废军,改成州府,派遣文官,治理地方。这样一来,就能做到上下一心,如臂指使。遇到了军情,武人专心打仗,文官专心后方,各自负责一摊,就能通力配合,再无差错。
  当真是好办法!
  叶华暗暗叹息,没错,这就是历史上,“大怂”所走的路子,赵普是提前拿出来,要给大周用上了。
  难怪赵普要找自己,这么大的事情,没有强有力的人物支持,是别想说服皇帝,别遑论落实下去。
  说起来,赵普也算是慧眼独具,只要叶华愿意点头,就成了一半。而且凭着功劳,赵普完全能一举杀入政事堂。
  现在那几位宰执相公,范质长于法令刑名,王溥长于文学,魏仁浦精于算计,李谷是理财能手,薛居正办事的能力太差……算来算去,朝中缺少一位真正调和阴阳,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宰相之才!
  某种程度上,郭威是希望叶华担负起宰相的使命。
  可他毕竟是武夫,还有很多不便,假如赵普能杀入政事堂,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真宰相。
  面对叶华,赵普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侯爷,下官自问,这套方略是为了朝廷好,绝无我个人的一点私心杂念,侯爷若是能支持,下官愿意和侯爷联名上呈陛下。”
  这么大的功劳,要分给叶华一半,赵普还挺大方的。
  只不过叶华摇了摇头,他把札子放在桌上,食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案。
  “赵大人,你的用心良苦,我自然知道。只是我想请教,照你这么做了,把武人置于何地?”
  “果然!”
  赵普低下了头,不免失落。
  他来找叶华,除了看重叶华对柴荣的影响力,还看重叶华的身份。
  毕竟这么干,摆明是针对武夫的,武人的反弹可想而知。
  叶华是冠军侯,军中第一人,如果他能站在自己一边,鼎力支持,其他武人的不满都能压下去。
  赵普跟叶华共事过,他的心目中,叶华还是非常有大局观,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就阻挠利国利民之举。
  赵普充满了信心,可他想错了,叶华也没法不在乎武人的利益,果然,做人不能太天真,赵普探手,准备把札子收回去,就当他什么都没说。
  “等等!”
  叶华拦住了赵普,“我问你,打算置武人于何地,你还没有给我答案。”
  “这个……侯爷何必强人所难,属下实在是不知道。”赵普连连摇头。
  叶华笑了,“没有想好,就敢上书,这可不是宰相该有的作为!”
  赵普一愣。
  叶华继续道:“按照你的方法,收了精兵,控制了钱谷,架空事权。地方上的人马必定缺少钱粮,疏于训练,又如何能抵御外辱,如何扫平天下?你要是没有完整的办法,我是不会跟你联名上书的,陛下更不会同意。”
  “啊!”
  赵普整个呆住了,莫非自己理解错了,侯爷是嫌弃自己设想不完整,思虑不周延?
  叶华笑呵呵道:“武人不只是祸乱之源,更是一国的基石,没有强军,一切的繁华都是镜花水月。赵大人,制定策略的时候,最忌讳私心偏见,你好好想想吧!”
  赵普从叶府出来,他失魂落魄,好像被霜打得茄子,本以为完美无缺的方略,居然被人指出致命的弊端,自己只想到了一半的事情,还有一半,居然没有想到,这样一来,自己算什么宰相之才啊!还差着火候呢!
  回到了家中,赵普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整整三天,一步都没有出来。他疯狂翻找各种典籍,寻找解决之道。
  赵普不是个爱读书的人,可这一次,他玩了命,翻看前朝典籍,寻找历代兵家的手札著书,一个字一个字阅读,寻找办法。找到了思路之后,还要反复推敲,不合适就继续琢磨……
  经过了三天的闭关苦思,赵普找出了一套办法。
  就在第二天的傍晚,赵普再次来到叶府,他满脸胡茬,眼珠子通红,看起来非常狼狈,但眼神之中,满是光彩。
  “我已经找到了办法,侯爷,你等着瞧吧!”
  叶忠走了出来,“是赵大人吧,这边请。”
  赵普信心满满,跟着叶忠,到了花厅,在花厅之上,有两个人坐着谈话,一个是叶华,他正拿着茶壶,给另外一位沏茶。
  “陛下,今天是谈国事,臣这里可不敢准备酒水。”
  柴荣想起之前被叶华灌醉的事情,气得牙根痒痒的。“朕先听听那位‘宰相之才’的本事,如果真如你所言,是国之贤臣,自然要浮一大白!”


第340章 人才济济的大周
  郭威在位五年,比起历史上多了两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很不错的,粮食丰收,对外作战未尝败绩。
  接下这样一份江山,应该很轻松才对,可事实上呢,皇帝陛下是一点也不惬意。感觉就像是买了二手房,即便装修很奢华,也要花力气调整,去掉上一个主人的印记。
  更何况这座江山还非常简陋,柴荣需要大作为,需要提拔更多属于他的臣子,按照他的意愿去做事。
  范质、王溥、魏仁浦这些人已经不能满足皇帝陛下的需要了。
  赵普提出了十二字方针,柴荣很受震动,他决定亲自过来,听一听赵普的本事,究竟如何!
  “陛下,臣觉得你会满意的。”
  “但愿如此!”
  柴荣对赵普道:“本来应该是坐而论道,但是为了让你说的痛快,就站着讲吧!”
  赵普当然愿意站着,跟皇帝和冠军侯坐在一起,根本是受罪,他可没有那个份量。
  稍微思虑一下,赵普就把之前所讲的内容,用很凝练的语言说完,柴荣仔细听着,却没有什么表示。
  赵普心里敲鼓,心说陛下啊,你倒是给个话,哪怕点点头也好,让我知道该不该继续说啊!很可惜,柴荣就是一张扑克脸。
  倒是叶华,脸上含笑,问题是他的笑容一直就没变过!
  赵普越发压力山大,好在他也不是寻常人,勉强平静心绪,继续往下讲,“陛下,如此作为之后,地方驻军难免战力削减,无法戍守边疆。而朝中的禁军,如果长时间没有战斗,因循守旧,名将凋零,积弊重重,也难以担当大任。纵观历代,开国的时候,尚且名将云集,强兵猛士,战无不胜。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战力就会衰减,盛唐便是如此。为了保持将士战力,臣提议,要开武举!”
  “武举?”柴荣终于吐出了两个字,见皇帝来了兴趣,赵普为之一振。
  “没错,就是武举!开设武举之后,以弓马武艺,选拔将才,充实军中,这样一来,军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必然面目一新。”
  柴荣没有说话,而是看了眼叶华。
  “赵大人,光是考校弓马武艺,选出来的只是一勇之夫,如何能统辖人马作战?”叶华发问了。
  这个场面很像是毕业论文,坐着的是导师,站着答辩的是学生。
  当然,这个规格要比答辩高了无数倍,不但决定学生的前途,甚至决定帝国的命运,赵普不由得挺直胸膛,打起万分精神!
  “那就增加兵书战策的考核。”
  “要考兵书战策,标准在哪里?普通人有心投军,又去哪里学习?是不是要像科举一样,设立学堂,开门收徒?”
  “这个自然!”赵普也想到了,“朝中每年要拨出一笔钱,专门支应武学使用。”
  “光有武学还不成,如果教出一帮纸上谈兵之徒,不能打仗,又有什么用?”
  “那就让他们去打仗!”赵普道:“所有武学生员,学业完成之后,要去军中历练,合格之后,参加考试,通过之后,朝廷授予官职。”
  “赵大人,文官选拔,以科举为主,武将选拔,是不是也要以武举为主?”
  “情理之中!”
  “那些世代将门吗?他们的后代子孙,是直接进入军中,还是通过考核?”
  “必须要通过考核!”
  ……
  柴荣默默听着,叶华和赵普一问一答,速度极快,转眼之间,就问了几十个问题,赵普的额头已经冒汗了,有些事情,他的确是没有想过,幸亏反应够快,不然就要瞠目结舌了。
  反观叶华呢?
  他则是游刃有余,很显然,侯爷早就想到了这一步,赵普也不得不叹服,冠军侯真不是浪得虚名!
  武举是在女皇武则天时期设立的,以后历代沿袭,也着实选拔了不少人才。
  不过相比起进士科,武举时断时复,选拔的人才有限,名气大的非常少,很多名将,都是从刀光剑影里面爬出来的,或者世家传承。
  这也不怪武举不给力,实在是文武殊途,根本不是一样的东西。
  人们都说穷文富武,一点都不假。
  读书不需要什么,有一碗粥,一本书,就能苦读,练武要是这样,不出几天,就吐血而亡。
  哪怕到了后世,也是这个逻辑,穷人最好的选择是什么?不是诗和远方,而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弄数理化,学成了,到什么时候都饿不着。
  不想学这些,想培养素质,弹钢琴,拉小提琴,学什么书画舞蹈……对不起,你问问这些乐器多少钱,名师名家一堂课多少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名师,没有合适的工具,跟着一帮二百五学,纯粹浪费时间,根本学不出什么!有那个功夫,还不如让孩子去外面跑几圈,出一身汗来的痛快!
  从唐代开始,历代都有武举,但是却没有武学,因此通过武举选拔出来的人,到了军前,未必能用。即便可用,军中都是父子相继,几代为将,铁板一块,外面的人根本打不进去,也别想得到重用。
  赵普想到了开武举,弥补战力不足的问题,也想到了开设武学……但光这样,还不足以选拔出合格的将领。
  叶华和他问答之间,把武学的未来规划出来。
  首先,入武学,必须要经过严格考核,有一定文化素质,身体条件好,聪明机灵……为了吸引人才,能考入武学,给予家中免税待遇,而且学习期间,花费由朝廷负担。
  生员经过三年学习,然后要去军前实习一年,经历战火淬炼,而后回到武学深造,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参加武举,也可以直接去军前效力,起点会低一些。
  而且叶华认为,为了打破军中固有的关系网,必须着重提拔武学生员,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要求军中将领,必须出自武学,武举。
  同时,要废除恩荫,就算是将门之后,没有通过考核,一样不能进入军中。
  唯有如此,才能让武学真正发挥作用。
  叶华更是胆大包天,向柴荣建议,“陛下,武学设立之后,必须请名将教导,严师出高徒。臣斗胆建议,恳请陛下担任山长,成为所有学员的师父。武学生员,出去之后,必然感念天子恩德,为国尽忠报效,不负皇恩。”
  阴谋,绝对有阴谋!
  赵普听到这里,险些叫出来!
  好你个冠军侯,真是厉害!
  叶华还是站在武将一边,但他没有反对处理藩镇,因为没法反对……但是呢,叶华却逼着自己提议,弄出了武举。
  有了武举,就要有武学,按照叶华的设计,皇帝担任武学山长,又给那么多的优待,以后武学不但要和各地学堂争夺人才,还要凌驾在学堂之上!
  到时候武人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天子门生了!
  我这都在干什么啊?
  赵普真的慌乱起来了,“侯爷,有些武人嚣张跋扈,譬如高绍基之流,他们要是成了天子门生,岂不是更加有恃无恐?”
  叶华笑道:“不然,陛下所虑者,是武人桀骜不驯,犯上作乱。可陛下成了山长,就是所有武人的师父。而且武学除了教授本领,还要培养忠诚,以后武学出去的人,一定是忠心耿耿,唯陛下之命是从!”
  柴荣眼前一亮,如果真能像叶华所言,保留了武人的战力,还能让他们老实听话,简直是两全其美!
  “哈哈哈,叶卿思虑周全,赵爱卿能捐弃文武成见,一心谋国,也十分难得,如今我大周人才济济,文武齐备,何愁不兴!”
  柴荣笑道:“叶卿,该准备美酒,我们君臣三人,痛饮一番!”
  等酒水摆上,柴荣果然很兴奋,甚至有些手舞足蹈。
  “赵卿所谋,铲除藩镇,设立武学,实属难得,用心良苦!就在昨天,朕还得到了一份札子,上面所言理财之法,也是让朕耳目一新。”
  柴荣笑着看了眼叶华,调侃道:“叶卿,此人的本事,可不在你之下。”
  “陛下如是说,自然是非同凡响。只是不知道,他提了什么建议?”
  “哈哈哈,此人建议朕清理各地庙宇的田产,将历代赐予佛寺的土地,重新清丈,多余的部分,还给百姓耕种,属于寺庙的部分,要按照民田纳税!此人跟朕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僧人生在大周土地上,绝不是化外之民,岂有不用缴纳田赋的道理?”
  “他还跟朕讲,各地庙宇所霸占的田产,足有千万亩以上,清理之后,不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