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邻居是皇帝-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爷爷,人家救了你的命,你还这么说,未免不合适吧?”
  “什么合适不合适的?他没有良心,当初我说过,要把你嫁给他,这小子不答应,现在却同意娶符彦卿的女儿,他什么意思?难道我冯家的姑娘,配不上他?或者说冯家的门第,比不上符家?”
  冯姑娘笑了笑,“爷爷,人家魏王可是国丈,你老人家是真的比不上!况且,况且孙女早就不想了!”
  冯道语气不悦,“丫头,你是说气话,还是?”
  冯姑娘顿了顿,叹息道:“过去孙女不懂事,只觉得冠军侯是个英雄,可现在看起来,他行事太过无情,孙女觉得,人不可不怀有敬畏之心……祖父若是能劝他两句,或许对他是好事,对冯家也是好事。”
  说完这话,冯姑娘就起身,径直离开,留下冯道一个人,躺在竹椅上!
  冯道愕然半晌,突然笑着摇了摇头!
  傻丫头啊,你是读书读傻了,也让你爹给教得犯了傻!
  我冯家子孙不少,却都愚钝不堪,成了榆木疙瘩儿……唉,都怪老夫没教好啊!冯道越发无奈,弄到了这个地步,也怪他自己。
  老太师本来就是个挺矛盾的人,他一生朝秦暮楚,却希望后人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要他们恪守人臣之节,尊奉正道,刚直不阿……这么多要求压下来,冯家的子孙如何,可想而知。
  等冯道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改变不过来了。
  老太师后悔都没用了。
  正在他感叹的时候,突然有个人走了进来,他身量不高,长得却不差,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看样子能有三十出头的样子。
  来到了冯道的躺椅旁边,很自然替老太师倒了一杯茶。
  “恩师,喝水!”
  冯道接过杯子,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
  “李肆,你跟着为师也有十来年了吧?”
  “是九年零八个月,能侍奉恩师,早晚聆听师父的教诲,是弟子三世修来的福气。”李肆说得很认真。
  冯道摇头,“不要这么说,你是李唐皇室后裔,身份尊贵,非比寻常,老夫也是受人之托罢了。”
  李肆淡然一笑,自嘲道:“恩师,都过了多少代人了,李唐皇室又有什么尊贵可言?更何况我的祖上是吴王李恪,和高宗一脉疏远得很。当年若不是朱温将昭宗子孙全都杀了,也不会把我爹找出来。说实话,我都怀疑我爹是不是皇家后裔!”
  冯道苦笑道:“当年庄宗李存勖曾想过立李唐皇室子孙为帝,继续大唐江山社稷。他们沙陀人只充当天子爪牙,护卫大唐。奈何他没有扛得住诱惑,还是自己当了皇帝,当初若是让你爹继位……”
  冯道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摇头道:“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不说了,不说了!李肆啊,现在五姓七宗又聚在一起,打着复兴世家的旗号,兴风作浪,你以为如何?”
  李肆呵呵一笑,“恩师,什么五姓七宗,根本是往脸上贴金罢了!当年的山东世家就利欲熏心,唯恐天下不乱。都被杀了几十年,又重新冒出来,不过是攀认祖宗,借题发挥!要说起来,他们还不如弟子这个李唐皇室后裔来的真呢!”
  冯道又笑了,“不管真假,这次是要杀一个天昏地暗了。”
  李肆不屑道:“恩师,以陛下的威望,杀几个人还不至于那么夸张吧?”
  “哈哈哈!”冯道大笑,激动之下,又咳嗽起来。
  李肆连忙伸手,替师父拍打后背。
  半晌,冯道恢复了正常。
  “若只是杀人,也就罢了!你听说裴禹的死因吗?是那小子逼着他去行井田之法,裴禹走投无路,才碰死在行宫的。”
  李肆哑然一笑,“冠军侯心思机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裴禹自诩清流,却甘心给人当急先锋,死了也是活该,他咎由自取!”
  冯道笑了,“他的死活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是井田!以老夫所料,那小子不会平白无故提出来的,我猜他没准真的想恢复井田!”
  “什么?”
  李肆大惊,“恩师,就算冠军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敢做这件事吧?”
  冯道摇头,“你不了解那小子,他有一颗改天换地的野心,却志不在皇位。你猜他想干什么?”
  李肆深深吸口气,沉吟道:“自古以来,比皇帝还了不起的,那就是圣贤了。莫非冠军侯有意改变千百年来的规矩……复兴井田,就是他的筹谋?”
  冯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道:“假如那小子真的想恢复井田,倒是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啊!”
  李肆连连摇头,谦逊道:“师父,弟子的那点主张,不过是空想而已,不值一提的!”
  “你不要妄自菲薄,大唐盛极而衰,无数人扼腕叹息,你是李家后人,更加有切肤之痛,在兴衰上面下了多少工夫,为师一清二楚!”冯道颤颤哆嗦,抓住了李肆的手臂。
  老太师显得十分动容,“去吧,去见见那小子,他手上的力量不弱,你们师兄弟联手,或许真能做成这件大事……老夫一生随波逐流,碌碌无为,却能有两个杰出的弟子,总算能含笑九泉了。”
  ……
  柴荣和叶华,一起立在大殿门口,君臣两个只差了半个身位,他们同时望着西边,虽然看不清楚,但是却能听到悠悠然的哀乐之声。
  大约只隔了三条街道,就是裴家府邸!
  那只是个两进的小院落,十分窄小逼仄,突然涌进了那么多的贵客高朋,一下子就不够用了。
  没办法,只能把两旁的邻家也借了过来。
  高搭灵棚,挑着白幡,聘请鼓乐队伍,吹奏哀乐,声声不绝。
  大周施行灭佛之后,遍地的寺庙已经没有了,只有少数的几个大庙还招和尚,要想通过层层考核,成为僧人,简直比考进士还难。
  就在裴家的灵堂,足有四位僧人驾临,亲自念经超度。这个排场,怕是只有王公贵胄才能达到。
  前来吊唁的士绅名流,官吏,鸿儒,络绎不绝。
  裴禹生前的好友也都来了,凑在一起,追忆过往,不时抹抹眼泪,悲愤而哀恸。裴禹的三个儿子,最大的才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六岁,浑身孝服麻衣,跪在薄皮棺材前面,每当客人进来,就要磕头答谢。
  磕得脑门肿了,哭得眼角裂了,三个孩子就像是木偶似的,可怜巴巴!
  “裴兄一心为了天下苍生,冒死进谏,却遭到佞臣陷害,惨死金殿。夫人节烈之人,替夫殉节,当真是世所罕有!他们夫妻肝胆照日月,气宇震长空,真是愧煞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啊!”
  “是啊,绣衣使者无法无天,陛下又偏听偏信,正道不行,我辈真是枉为读书人!”
  他们正在谈论,突然有人跌跌撞撞跑进来。
  “是范相公,范相公前来吊唁了!”
  范质来了!
  这帮人欣喜若狂,急忙出来相迎。
  刚把范质接进来,又有人来送信,说冯平和冯吉也来了!
  这下子他们更喜悦了,冯太师虽然没有亲至,但是他的两位公子到了,也足以代表太师的态度了。
  能拉来冯道,这可是一大胜利!
  毕竟冯道是叶华的师父,有这一层关系在,叶华要是敢胡来,就是欺师灭祖!就是大逆不道!
  他敢做吗?
  现在的局面,就像是一口沸腾的大锅,每个人都不断往里面下料,究竟会煮出来什么,谁也弄不清楚。
  倒是冯平和冯吉,两个人抿着嘴没有多说什么。他们过来可没有经过冯道的点头,事实上老太师消渴之症愈发严重,早就管不了后辈了。
  “我们是祭奠节妇,还请大家行个方便。”
  两兄弟到了灵前,上香行礼之后,就准备离开,这帮人却不想轻易放过他们,正在拉扯的时候,突然有人跑了进来。
  “不好了,骠骑卫来人了,把周围全都给包围了!”


第444章 一场临时的殿试
  叶华带着人,出现在裴家的外面。
  他的到来,让里面的人感到了恐惧,却也有些感到了兴奋,没错,就是兴奋!这帮人的算盘跟裴禹差不多,为什么明知是死,裴禹还敢跑去进言,他要的就是闹出动静,争取舆论的支持。
  如今裴家在办丧事,叶华带着人来了,他敢抓在场的官吏儒生吗?抓了会有什么后果?他冠军侯仗着功劳,就能胡作非为,一点不用顾忌吗?天下人会怎么看,怎么说?
  这帮人虽然也怕叶华的凶悍,担心丢了性命,可他们却愿意赌,赌叶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当然了,这帮人也不是没有策略。
  叶华不是来了吗!
  我们这里也有领头的,范质,还有冯平和冯吉,都被推了出来。
  范质简直想骂娘,他不想卷入其中,可门生故吏,求着他出山,范质在邺城的这段时间,下面人卖力巴结,范相公也不能太不讲情面。
  他冒险而来,本想着转一圈就赶快离开,却没有想到,还是被叶华堵上了,想跑都跑不了!
  冯平和冯吉两个人倒是挺坦然。
  “范相公,裴大人之死,陛下并无定案,裴家也不算犯官,我等来祭祀死者,并无不妥之处……如果仅凭这样,就治我们的罪,恐怕天下人不会服气的,朝野自会有公断!”
  范质哼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朝野是会有公断,就怕我们活不到那时候!
  范质无可奈何,代表着所有人,出来迎接。
  他深深一躬,“侯爷前来,不知道有什么赐教?”
  叶华扫了一下这些人,笑道:“范相公,你老怎么也过来了?”
  范质摇头叹息,“盛情难却,身不由己!”
  这八个字,等于把后面的人都给卖了,许多人都变了颜色,心说姓范的,枉费我们这么尊敬你,居然掉链子了!
  范质能感觉到身后愤怒的目光,可是他却不想多背黑锅了,毕竟范相公的肩膀就那么宽,扛不起一片天!
  谁也没有料到,冯平主动向前一步,他沉着脸道:“冠军侯,裴家在办丧事,你若是吊唁逝者,只管进去烧香。若是有公务,还请讲出来。让人这么围着,只恐怕好说不好听!”
  冯吉也说道:“就是,裴夫人替夫殉节,堪称烈女典范。大家前来瞻仰,并无不妥之处,冠军侯总不会罗织罪名,陷害无辜吧?”
  叶华瞧了瞧这两位兄弟,他们和冯道一样,都是大高个,却十分瘦削。只不过两个人都没有冯道的精明豁达,气度格局,差得太多了……虎父犬子,说的就是他们俩!
  别看你们是老师的亲儿子,我可不会客气!
  “冯平,冯吉,你们问本爵所为何来,告诉你们,不是来参与什么葬礼的,你们干什么我也没兴趣。这一次我过来,是请几位大人,去行宫接受考试。”
  说完,叶华就扭头对着在场的人道:“李覃,严说,王辉之,郑林……对了,还有冯平和冯吉,你们六人随我去行宫!”
  被点到名字的人互相看了看,李覃和裴禹同为御史,他脸色苍白,突然厉声质问。
  “冠军侯,你,你想干什么?莫非要把我等引诱到行宫,害我们的性命?诸位同僚,你们可不能视而不见啊!”
  严说也转向范质,哀求道:“范相公,替我们主持公道啊!”
  面对求援,范质紧闭嘴巴,最后干脆连眼睛都闭上了。
  要抓就抓吧,反正老夫是不会多说一个字!
  范质的表现让叶华大为惊讶,这帮老家伙到了关键时刻,心肠是真够硬的!
  叶华突然一笑,“你们不用如丧考妣,本爵要抓人现在就抓了,断然不会把你们带去行宫。我说了,陛下要考验你们的才学……怎么,你们还想抗旨吗?”
  这几个人将信将疑,却也不敢违背,叶华让人带着他们,上了马车,直接前往行宫。
  剩下的人傻眼了,叶华说跟吊唁没关系,可谁相信啊?
  这六个人会是什么下场,难不成会像裴禹一样?
  陛下真的要大开杀戒?
  越想越怕,大家迫切想要找个主心骨,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寻找范质,不凑巧,范相公已经消失了。
  连范质都跑了,他们还有什么办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溜了……说起来,范质并非回家,而是去了太师府,他还是了解叶华的,那小子虽然心黑手狠,但总不至于对冯家兄弟也不客气吧!
  假如真的要杀人,冯道说句话,比自己还是管用无数倍的……
  范质去找救兵,冯家兄弟和其他四个人,都被带到了行宫,被领进了一处偏殿。
  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只是在中间放着四张条案,由于多了冯家兄弟两个,如此又增加了两张。
  一人一张,做好之后,有小太监捧着笔墨纸砚上来了,每人发了一份。
  这时候,叶华走到了中间,朗声道:“尔等具是新进考中的进士,陛下有意考校你们的才学,就按照试卷上面的题目,在一个时辰之内,写好一篇策论……记住了,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左顾右盼,把这里当成科场,拿出十二分的小心来!”
  叶华交代之后,就坐上了监考的位置,居高临下,盯着六个人……骠骑卫的士兵,宫里的太监,侍卫,全都在四周盯着。
  无数双眼睛众目睽睽之下,这六个人就像是被扒光了似的,完全不知道会有什么命运等待他们。
  既然让写文章,那就写吧!
  最先动笔的居然是冯平和冯吉,他们看了看题目,略加思索,就开始动兵写作,剩下的四个人,也相继动笔。
  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等要收卷的时候,柴荣出现了,跟在柴荣背后,还有一个年轻人,他身上没有官服,是个白丁!
  不是别人,正是李肆!
  “把他们的文章拿上来吧!”
  叶华点头,下去将六篇文章,送到了柴荣的面前。柴荣叫小太监搬来一个墩子,让叶华跟他对面而坐,君臣两个一起充当阅卷的考官。
  六篇文章,柴荣只看了一刻钟,叶华看得时间比他稍多一点,可也没有多太多,君臣两个都把卷子扔在了一边,脸上的颜色很不好看!
  “叶卿,你觉得如何?”
  “老生常谈,平淡如水!”叶华给出了八个字的评语。
  柴荣哼了一声,“叶卿,你太客气了,什么平淡?一点都不平淡,朕闻到了馊水的味道!腐朽,酸臭!”
  柴荣抓起其中的一篇,厉声叱问,“这是谁的佳作,给朕站出来!”
  连着问了两遍,李覃战战兢兢,跪在了地上,“启奏陛下,这,这是臣所写。”
  柴荣瞧了瞧他,“你叫李覃,一年前,你中了第五名进士,是也不是?”
  “回陛下,正是!”
  柴荣又看了看他的文章,鼻子里哼了一声。
  “既然中了进士,你为什么不留在京城,反而主动跑到邺城留守府当御史,你是怎么想的?”
  李覃的脑门都是汗水,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启奏陛下,臣,臣觉得自己年轻,不愿意留在京城,害怕消磨了斗志……”
  “放屁!”
  柴荣直接爆粗口了,他站起身,几步走到了李覃的面前,把那篇文章扔到了他的面前。
  “你是怕漏了馅,让朕知道,你是个草包,故此跑到邺城,以为朕就不知道了,是吧?”
  李覃被说得无地自容,一个读书人,说他学问不行,简直比骂娘还难受,李覃觉得满腹委屈,他梗着脖子,辩解道:“陛下,臣,臣乃是陇西李氏之后,书香门第,臣幼年也曾寒窗苦读,扪心自问,经学文章,诗词歌赋,也都略通一二,并,并非一无是处!”
  柴荣冷笑了一声,“这么说,是朕错了?是朕没有读懂你的高明之论?”
  “臣不敢。”李覃匍匐在地,浑身不停颤抖。
  柴荣又看了看除了冯氏兄弟之外的三人。
  “你们几个的文章,还不如李覃!朕今天算是大开眼界,原来我大周的进士,居然是如此迂腐昏庸,简直是一群朽木!”
  皇帝都要气炸了,也难怪他生气。
  殿试始于唐高宗,可却没有成为定制,所谓金殿钦点,天子门生,东华门唱名,那是从宋代才开始有的。
  五代的进士并不是天子亲自担任主考的。
  偏偏这一次柴荣来了兴趣,要考察一下他们的水平。
  就出了一道平边策,让几个人去写……李覃文章的核心是“修德怀远”,也就是说,只要天子修德,世道清明,其他国家自然臣服。
  看到这个结果,柴荣差点气昏过去。
  靠着修德,天下就能一统!
  那先帝不顾病体,北伐幽州干什么?朕刚登基,就带着几十万大军,围攻晋阳,又是为了什么?
  照李覃的说法,朕留在开封,修德感动上天不好吗?还用的这么辛苦!
  这时候,李肆突然跪倒,“启奏陛下,李御史等人,如此作文,并不稀奇。科举文章,首重文辞华美,对仗工整,不求言之有物,只求新奇瑰丽。寻常寒家子弟,弄不懂科举的门道,所以屡屡碰壁。只有像李御史一般的大家子弟,才能轻而易举通过科举。陛下若是不信,可以查阅历年进士的出身,就知道草民所言不虚!”


第445章 士绅一体纳粮
  通常情况下,堡垒都是从内部先崩溃的,对此叶华是深信不疑,而李肆呢,就是冯道调教出来,留给叶华的一个宝贝。
  此人第一次出手,就来了一个惊天动地!
  李肆以布衣之身,站在叶华和柴荣面前,侃侃而谈,血脉里的高傲,让他并不畏惧柴荣这个天子,你现在不过占据中原而已,我的祖上可是尊贵的天可汗!
  李肆以大唐为荣,可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唐的弊端在哪里。
  他要给柴荣和叶华讲解科举的关键,大唐就是绕不开的时间……最初发明科举的是隋朝,以科举选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打破九品中正制,就是打破世家对官僚体系的掌控。
  隋朝灭亡之后,大唐继续坚持这个策略。
  尤其是唐朝前期,李二不遗余力,打击世家,压制世家的地位,发挥科举作用,大力提拔寒门。
  李二甚至发出了天下英才,入我瓮中的感叹!
  坦白讲,李二的努力是成功的,接下来,他的儿子,儿媳,两代皇帝,继续打压士族,如果能持之以恒,所谓的五姓七宗,或许就会提前消失。
  不过问题出在了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的权威荡然无存,不得不重新组建中枢,改弦更张。皇家不够强,就要拉拢帮手,借助其他的力量。
  所以世家大族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时候,世家也做了调整。
  原来的世家子弟是瞧不起科举的,不屑于跟寒门一起竞争抢夺。
  但在安史之乱以后,世家大族放下身段,进入科举,并且顺利掌握了科举,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
  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
  再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唐朝时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简直是匪夷所思!
  作为世家子弟,他们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沾沾自喜之余,就到处吹嘘,说他们家风纯正,知识渊博。千年积累,文采风流,远不是寒门能相提并论的。
  这种说辞,也仅仅是骗骗外人而已。
  世家大族能有如此傲人成绩,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适应掌握了科举的规律!
  在所有科举当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而进士科则是靠策论选材,一篇文章定命运。
  稍微受点教育的人都明白,文章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
  有人偏好辛辣,有人偏好含蓄,有人觉得要汪洋恣肆,有人觉得要溪水潺潺……同样的一篇文章,在不同考官那里,也会得到不同的评分。
  叶华记得,上辈子的时候,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老师反复提醒,就是告诉学生,要写容易得分的作文。
  放到科举场,也是如此,甚至更加重要!
  首先,字迹要漂亮。
  其次呢,文采要飞扬。
  再次,说理也中规中矩,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还有,要把握考官的喜好,写考官中意的文章……
  世家大族为官者众多,甚至主考就是世家的人。他们手中财力雄厚,又能掌握舆论,引导文风……拥有这么多优势,只要不是猪,就有机会考上。
  更何况,上面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手段,其他的作弊啊,替考啊……这些还都没拿出来呢!
  所谓世家子弟考进士,就跟有钱人家进名校一样,普通人穷尽几辈子未必能做成的事情,人家只是挥手之间而已!
  当然了,凡事有利有弊。
  一味迎合考官,一味投机取巧,到了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空洞乏味,言之无物。虽然能过科举的那一关,却没法打动要锐意进取的皇帝陛下。
  相反,柴荣震怒了,朝廷四年一次,花费巨资,开科取士,结果就选出了一帮废物!这不是白白浪费资源吗?
  让他们为官,只会结党营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