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国江山-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建阳到建州,这一路的地势较为险峻,许多地方都会经过丛林,所以要找到伏击敌军的地方是比较容易的。

    唯一需要顾虑的是,敌军毕竟对当地地形更加熟悉,谁也不会知道敌军会不会为了隐秘行军而故意走小路。

    若是敌军走小路的话,那么他们做出的伏击就要落空了。

    所以李承鼎迅速召来向他们投降的建阳守将,向他询问当地有没有小路。

    “将军是说从建州到建阳的小路?这个自然是有的,不过这条路比大路更加险要,一般人都不会走这条路。敌军若是知道这条小路,想必同时也会知道这条路的不好走。所以末将以为敌军即便前来突袭,也不会选择走这条小路!”

    那个降将名为刘奎喜,乃是建阳本地人,对这里的地形极为熟悉。

    在投靠了吴军之后,他自然是一心为吴军考虑。

    李承鼎听了之后不由得皱眉,若是真的如此的话,要判断敌军会从哪条道路前来就很难了。

    他们既不知道敌军的统兵将领是谁,也不知道对方会派来多少兵力,想要做出判断是极为困难的。

    不过随之,李承鼎又笑了起来。

    从道理上讲,敌军前来突袭不可能将两万人全部派过来,最多其中的一部分兵力。

    这样一来,只要将建阳的守卫做好,保证有足够的守备力量,那么即便他们伏击敌军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换言之,他们其实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想到这,李承鼎决定将伏击点设立在小路之上。

    这样一来,若是敌军走小路,自然会遭到他们伏击;若是敌军走大路,避开了他们的伏击,并且抵达建阳城下,他们也能迅速返回,与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夹击敌军。

    总之,这个安排是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害处的。

    不久,李承鼎留下一千人,与投降他们的建阳守军一同守城,他自己则亲自统领其余两千吴军沿着小路开始设伏。

    就在李承鼎他们做好伏击准备不久,一支五千人的军队便沿着小路向建阳赶来。

    这支军队正是由王延禀亲自统领,他们在控制了建州局势之后便迅速出击,想要以最快速度突袭建阳。

    为了保证他们离开后建州的局势不会出问题,王延禀在离开前下令将陈陶等依旧忠于王审知的将领全部处死,而那些投靠他的降将则被强迫来行刑。

    通过这种立投名状的办法,总算是大致上保证了对建州的掌控。

    “将军,前面不远就要到建阳了,想必敌军对我军的到来应该没有什么防备,只是不知道吴军的警惕心会不会也和陈陶一样差?”伸手为王延禀拨开一条树枝后,副将陈铭脸色轻松的问道。

    这条小路兵不宽,许多地方都只能让两三个人并肩而行,而且因为树木太茂盛的缘故,马匹根本难以在这里行走。

    “吴军?应该不会像陈陶那样好对付吧?”王延禀皱眉说道。

    在成功掌控建州之后,王延禀立即便按照之前与王延均的约定,开始自称建州刺史。

    不过相比于“王使君”这个称呼,王延禀却更加愿意其他人称他为将军。

    战场上的胜利总是最能鼓舞士气的方式,当初从福州出兵之时,王延禀手下部将们各个都脸色凝重,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如何。

    不过经过了成功突袭建州的一战后,众将的心气顿时提高不少,很多人都开始认真思考突袭吴军的可能性来。

    都说吴军如何如何的强大,但是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都吃一样的饭,说一样的话,在真正见识过吴军的强大之前,又有多少人会真的相信呢?最多他们觉得吴军也就比他们强上一点而已。

    至少王延禀和眼前的副将陈铭就是这样觉得的,不然他们也不会有挑战吴军的想法和勇气。

    “或许吴军要强大一些,不过只要我军突袭成功,还是有机会击败他们的!”王延禀轻声说着,接着他又略有些担忧的道:“好了,对付吴军的事情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吧!前些天我军袭破建州时,竟然让一些溃兵趁乱逃出去了,也不知道会不会让建阳这边有了准备。”

    “将军放心就是,那几个逃出去的溃兵,也不一定就是往建阳这边来的,或许他们直接回家当了逃兵呢?”陈铭笑着说道。

    “希望如此吧!”王延禀叹道:“不过这一次突袭建阳,众将务必谨慎小心,切不可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谁若是出了差错,本将定斩不饶!”

    他并不怎么担心建阳这边,但他担心的是吴军会不会得到消息,从而有了准备。

    若是没有了突袭的机会,那么他们想要击败吴军的机会就不大了。

    “将军放心,末将等保证这次不会再出差错的!”其他将领连忙保证道。

    王延禀点点头,正准备再说点什么,这时候陈铭却突然大声喝道:“将军小心!”

    话音刚落,陈铭便猛得推开了王延禀。

    王延禀还没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随即四处传来的弓弩声和喊杀声,却让他浑身冒冷汗。

    “全力放箭!”

    “杀!”

    ……

    各种喊杀声震动树林,到处都是乱飞的箭矢,射中树干后发出“哆哆”的声音。

    大群的飞鸟受惊之后纷纷飞起,绕着树林不敢降落。

    建州军队本来就有一半以上只是临时投靠王延禀的,不仅士气低落,而且指挥体系也没有整合完成,所以此时一片混乱。

    只有王延禀从福州带来的那部分军队如今还比较镇定,能够保持阵势不乱,并且用弓弩向敌军发起反击。

    只是这种反击力度还是有些轻了,根本与敌军的攻击力度无法相比。

    王延禀不知道伏击他们的是李承鼎率领的吴军,还以为只是前些天逃走的几个溃兵将消息告诉了建阳守军,而建阳守军在得到了消息之后在此伏击他们,所以他心中虽然惊讶,但也没有太过担心。

    建阳守军的总兵力也不过是三千人,留下一部分守城后,最多能有两千人前来伏击他们,这点兵力他们还是有突围出去的希望的。

    “诸位放心,敌军兵力并不多,兄弟们随本将冲锋,一定能冲破敌军伏击!”

    王延禀冷静下来,观望了一下四周的局势后,挑出了一个他觉得敌军兵力较少的方向,对他从福州带来的那一部分将士们大声呼喊道。

    他本来就是一员骁勇的将领,所以才能被王审知看中并收为义子,加上如今遭到伏击,局势危险,所以王延禀也是豁出去了,带头向敌军发起进攻。

    在他的鼓舞之下,那些他的嫡系军队士气大振,迅速跟在王延禀身后对敌军发起进攻。

    可惜的是,王延禀根本就不知道他面对的敌人不是建阳守军,而是比他们要强得多的吴军禁军精锐。

    当他们向吴军发起冲锋时,那在他们看来已经足以冲垮任何防线的冲锋,在吴军将士们看来却也不过如此。

    树林之后,李承鼎望着敌军的表现,不断的下达着命令。

    在他的指挥之下,两千吴军将士发挥出了极大的战斗力,他们一面加强受到敌军冲击之处的防御,一面又迅速调整,准备从侧翼向敌军发起反击。

    仅仅过了一刻钟,不管是王延禀还是其他将领,都感觉到了对面敌军的不好惹。

    正面敌军的防御在不断加强不说,从侧翼传过来的压力更是不断增加,这一切都让王延禀等人感到心惊。

    更让他们感到心惊的是,当双方距离近了之后,众将开始注意到,对面敌军说话的口音并不是他们熟悉的福建口音,而是来自江淮、两浙等地的口音,与福建口音有着较大的不同。

    “他们不是建阳守军,他们是吴军!”陈铭有些惊骇的向王延禀道。

    王延禀满脸苦涩,此时他自然也明白过来了。

    “调转方向,沿着来的方向突围,能逃出去一个就是一个!这里是丛林,敌军想要将我们全部消灭是不可能的!”

    确认了对面敌军乃是吴军之后,王延禀不知道吴军是怎么到这里来的,更不知道吴军的兵力有多少,他只知道他们目前突围的方向显然是无法突围的,必须换一个方向才行。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议

    一场细雨渐渐落下,冲洗着地面上尚未干涸的血迹。

    树林中的战斗渐渐落下了帷幕,吴军虽然成功伏击了敌军,但他们的兵力毕竟只有两千人,而敌军的兵力却有五千之众,加上丛林之中容易隐蔽,所以最终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敌军突围出去了。

    打扫完战场后,李承鼎像往常一样开始在心中反思着这一仗的得与失。

    今天的伏击战,从整体上讲还是很成功的,但也有一些失误之处,比如说伏击发动得还是有些早了,敌军尚未彻底进入伏击圈就开始进攻了,这就使得敌军突围时的难度下降了许多,导致许多敌军最后都成功的突围出去。

    此外,在开战之后的兵力调度中,李承鼎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欠缺。

    当然,除了欠缺外,他也发现了不少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这些都将成为他的经验,让他不断成长起来。

    收拾完战场之后,通过审问俘虏,李承鼎迅速得知了福州变乱的经过以及那里的现状。

    如此重要的消息,他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消息传到金陵去。

    金陵城中。

    经过这段时间的各种手段,不管是拉拢还是震慑,杨渥已经成功的让王审知认识到,投降是他最为合适的选择。

    同时,杨渥又通过在中极殿正式朝会上,公开向王审知保证他的子孙后人的富贵。

    以杨渥如今的身份,他既然在朝会这种正式场合上公开表态了,这就相当于一位天子的保证一般。

    天子一言九鼎,杨渥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王审知心中最后的担忧也没有了,当即向杨渥保证,会立即写信给留守福州的长子王延翰,让他们按照命令向吴军投降。

    这天,杨渥正在朝会上议事,而刚刚被正式加封为闽国公的王审知同样参与其中。

    突然间,有侍卫急匆匆的拿着一纸文书递给侍立在杨渥身侧的程勋,程勋接过来一看顿时脸色就变了。

    “怎么了?可是有什么新的消息?”杨渥自然也看到了他的动作,当即笑问道。

    王审知投降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敲定,杨渥这段时间的心情自然是不错的。

    能够用和平的手段解决福建问题,不仅能节省一大笔军费开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亡,更是能为收服其他势力带了个好头。

    所以心情不错的杨渥也就忽略了程勋脸色的变化。

    程勋小声道:“是信州那边的消息,请大王过目!”

    杨渥一听是信州的消息,便知道肯定与福建有关。

    他连忙将文书接过来,刚看了前面几句话,顿时就脸色阴沉下来。

    这份文书还是早前李承鼎私自出兵时写的,除了向杨渥汇报他出兵的理由外,更是详细的交代了福州那边的情况。

    李承鼎私自出兵,这并没有让杨渥感到不满,因为就李承鼎汇报的情况来看,福州出现变故的可能性是极高的。

    换言之,李承鼎断然采取措施的理由是充足的。

    他的脸色阴晴不定,又有意无意的看了王审知一眼,那阴冷的眼神将王审知看得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大王这是怎么了?难道福建那边出了什么乱子?”众臣一个个都是人精,自然看出了不妥,一个个都向王审知看去,似乎想从他那里看出点什么来。

    王审知不由得感到心惊肉跳,他感到自己仿佛大祸临头了一般,偏偏他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要说前些天杨渥对他的态度还是极好的,此时却突然如此冷淡,这中间肯定是刚才那张文书中的内容起的作用。

    可惜他却不知道那文书的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以他如今的尴尬身份,他连问一问都有些不便。

    好在仅仅过了片刻,杨渥突然哈哈一笑道:“刚刚接到一个消息,说是孤的一位妃子身体不适,孤准备去看看她。今日的朝会暂时就到这里吧,没有什么要紧事情的话就留到以后再说吧!”

    说完,杨渥在程勋的陪同下起身离去。

    朝中大臣见此,一个个都满头雾水,不知道到底是哪位妃子病了,竟然惹得杨渥连朝会都不管了。

    只有高勖、严可求等少数人却意识到这里面的蹊跷之处,所以当其他大臣逐渐散去时,这些人却很自觉的留了下来。

    果然,没过多久程勋便过来对他们道:“诸位大人,大王有请!”

    “程议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与福建有关?”周隐第一个开口问道,其他人同样向程勋看去,显然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程勋如今的官职乃是黄门议郎,专门负责传给杨渥的令旨,他听了周隐的问题后,连忙答道:“周阁老,还有各位大人,此事的确与福建有关,不过具体情况,还是到了华盖殿见了大王之后再说吧!”

    华盖殿乃是专门给内阁来开会议事的,众人进了殿中后,只见杨渥已经在最里面中央的位置上坐下了,连忙上前行礼道:“臣等见过大王!”

    杨渥摆摆手道:“免礼!诸位都坐下吧!程勋,给诸位大人奉茶!”

    “谢大王!”

    这个时代的臣子在与君主议事时,都是有自己的座位的,不像后世,只有在得到君王的赐坐后才能坐下。

    一群内阁成员按照秩序坐下后,立即向杨渥询问道:“之前臣等见大王接到一份文书之后,当即变了脸色,又见大王看向闽国公,不知是不是福建那边发生了变故?”

    杨渥点点头道:“是啊,福建可能出现大乱了,这是李承鼎发来的文书,你们都看看吧!”

    他让侍卫将文书转给众臣看,口中又说道:“看来孤还是低估了要以兵不血刃的手段就降服一个势力的难度啊!”

    众臣顾不上回答杨渥的问话,一个接一个的拿起文书迅速阅读。

    “大王,虽说安西将军这份文书中提到的理由比较充足,但毕竟只是猜测而已。福州的情况未必就有上面说的那么危急吧!魏国公此举是不是有些欠妥当?”高勖看了之后不由得皱眉道。

    他倒不是反感李承鼎私自出兵的举动,毕竟在杨行密时代,这种私自出兵的行动根本就不算个事。

    高勖自然也明白只要有足够的理由,临机做出决断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过他还是觉得李承鼎作出决定的理由有些不足,至少福州那边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其他几位怎么看呢?”杨渥不置可否,转向其他大臣。

    “臣以为,高阁老言之有理,目前福州虽然有较大可能发生了变乱,不过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就动手,只怕于理不合!若是传扬出去,怕是会引起非议。而且等待有确切消息之后再动手的话,不仅更加稳妥,而且不会引来非议。”周隐同样赞同高勗的看法。

    “臣附议!”礼部尚书殷文圭和刑部尚书卢枢一同答道。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其他尚未开口的大臣。

    “大王,臣以为,安西将军此举果断而有魄力,乃是当时最好的应变之法。大王不仅不应怪罪安西将军,反而应该予以嘉奖才是!”李承嗣在一旁道。

    “哦,高阁老说李承鼎此举欠妥当,李枢密却说他此举乃是最好的应变之法,你不妨说说,到底好在哪里?”杨渥顿时来了兴趣,笑着问道。

    福建的变故虽然让杨渥感到恼怒,不过在此之前他就下定过用无力征服福建的决心,如今不过是事情回到原路上去,他倒也不感到有多焦急。

    “以臣之见,安西将军此举能够掌握主动权。若是最后证明福州之变的猜测有误,那么我军夺取了建州之后,在我军的大军压迫之下,福建投降的事情就更加不会出现乱子;而若是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趁着建州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提前将建州夺取过来,这同样是一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所以臣说安西将军的做法乃是最好的应对之法。”

    “不错,李枢密言之有理,臣也赞同安西将军的做法!”刘威和陶雅这两人在此时也出言支持起李承鼎来。

    “好了,关于李承鼎的做法是不是合适,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吧。咱们还是议一议如果猜测为真,我等该如何应对吧!”杨渥制止了众臣的争论,转而问起了应对之法。

    如果福州真的有变乱,使得之前定下的和平收服福建的计划泡汤了,那么接下来就只有按照当初的计划开打,这一点自然是不需要议论的。

    真正要讨论的,还是该如何对待王审知的问题。

    从之前的情况来看,王审知投降的诚意还是很足的,而且他还亲自到了金陵,并且受到杨渥的热情接待。

    如今杨渥已经公开加封他为闽国公,又保证过他的子孙后代的富贵;虽说福州可能爆发的变乱会破坏这一切的前提,但杨渥已经答应的事情还要不要遵守,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王审知,到底是杀,是贬,还是优待依旧,这才是他们现在言讨论的。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

    从本心上来讲,王审知肯定也不希望福建出现动乱,毕竟他自己都已经到了金陵,若是那边再出什么乱子,谁能保证杨渥不会在恼羞成怒之下将他给砍了?

    所以王审知最多只是有失察之罪,换言之,就是王审知所托非人,没有将投降之事给办妥当。

    杨渥虽然对此的确很是恼怒,不过他还不会因此就将全部罪过推到王审知身上,从而将其一刀砍了。

    那样的话,最终只会有利于那些发动变乱之人。

    毕竟王审知若是还在的话,福建的各路将领还需要考虑一下他的态度,若是让他去劝降,说不定还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若是将王审知给砍了之后,其他福建将领没了退路反而会与吴军死战到底,这显然不符合吴国的利益。

    不过对于王审知要不要惩罚,这一点就要好好商议了。

    杨渥不久之前才刚刚答应过王审知的各种优厚条件,若是这么快就全部废除,传出去只怕对杨渥的信誉造成影响。

    但若是一点惩罚都不做的话,似乎又有些说不过去。

    福州的动乱虽然不是王审知有意为之,但他身为福建之主,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杨渥给他惩罚也是应有之义。

    “大王,以臣之见,若是确定福州出现了动乱,我军被迫动兵的话,那么王审知一定要受到惩罚。具体的,臣以为至少他的闽国公之爵位是不能再获得了,此外他的几个儿子中凡是参与了此次变乱的,一律应当废掉他们的优待!”在这一点上,高勖还是非常强硬的。

    要知道如今的吴国包括追封的在内,总共也就那么八个国公,连杨渥的岳父周本和战功卓著的王茂章等人如今都没有被册封为国公,王审知如今没了献土之功的话,他又何德何能被封为国公?

    至于他的几个子嗣也是一样,之前乃是看在王审知纳土归降的份上给他们优待,如今既然需要用武力夺取福建了,这些优待自然是没有了。

    “臣附议,而且不光是王审知和他的几个儿子,他的部属中有获得优待的,也必须视他们接下来的所作所为重新审定他们的待遇才行!”周隐等人的观点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认为应该对王审知等人一定的惩罚。

    见此,杨渥也就不再多说,转而商议起其他问题。

    到了最后众臣商议完后准备离开时,杨渥突然又道:“殷尚书,前段时间你经常与王审知打交道,想必也是你对他最为熟悉。等会儿你和范遇二人一起去见一见他,向他询问福州那边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各地的详细情报,但暂时不要提起今日之事!”

    “是,臣遵旨!”殷文圭连忙答道。

    遣散了众臣之后,杨渥同样回后宫休息。

    几天之后,新的确切消息传来,李承鼎不仅在建阳伏击了来犯的敌军,更是通过俘虏彻底搞清楚了福州之变的经过和内幕。

    支持,众臣中再也没有谁觉得李承鼎的决断有错误。

    而杨渥则在第一时间将众臣招来向他们宣布将会出兵平叛。

    是的,是出兵平乱,而不是出兵夺取福建。

    不管怎么说,在此之前王审知都已经公开宣布投效杨渥了,也就是说福建已经是吴国的领地了,所以如今对福建出兵自然就是平乱了。

    除了宣布将要平定叛乱之外,杨渥同时又宣布将王审知的爵位降低为琅琊郡公,以示惩戒。

    “闽国公王审知,你身为之前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却是连一点小事都安排不好,以至于如今坏了大事。孤准备将你的爵位降低为琅琊郡公,你可心服?”朝堂之上,杨渥沉声问道。

    自从前几天殷文圭和范遇二人突然来访之后,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