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国江山-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才四月份,按照他的估计,李存勖对赵国动手应该会在七月或者八月,也就是说吴国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做最后准备。

    首先就是粮草辎重和各种军械的储备工作。

    虽说这些年吴国一直都在为北伐做准备,在襄州、徐州、寿州这三处地方储备了大量的物资,然而打仗这种事情,储备的物资自然是越多越好,免得到时候有所不足。

    尤其是这一次北伐,若是进展顺利的话,很有可能一次性吞下整个中原。

    到时候连绵的战事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物资;同时,因为战争的原因,或许中原地区会出现大量难民,这些难民吴国同样需要设法进行安抚、收拢,以尽快稳定民心。

    除了储备粮草辎重外,另一个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就是人才储备。

    可以预料的是,一旦吴军大举北伐,肯定会有不少官员主动投降吴国,甚至会出现大片地盘直接投降的情况;这些投降的官员,都需要进行妥善的安置。

    这时候就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将这些投降的官员安置到南方来。

    然而这样做造成的动荡太大,毕竟梁国的地盘和当初马殷的地盘不同;马殷的地盘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需要的官员数量并不多;而梁国的地盘州郡数量众多,官员数量更多,要安排这么多官员显然很难。

    所以必然会有一部分官员需要继续留用,但这样一来又有可能造成地方势力过大,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所以吴国有必要在各地安插自己人,以保证朝廷对那些投降的地区能够做到绝对掌控;而不是仅仅得到一个名义上的拥有。

    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消化这些新攻占的地盘,不至于出现新的割据势力;从而统合整个黄河以南,集中力量进一步北伐对付晋国。

    “看来是时候将内阁召集起来,开会商讨这件事情了。”杨渥心中想到。

    ……

    魏州,邺城。

    当吴国开始秘密部署北伐时,北方的晋国,李存勖却在为赵国的变局而感到头痛。

    自从当初击败梁军夺取河北之地后,李存勖很快就将自己的治所迁移到了邺城这里,让张承业留守晋阳。

    邺城相比于晋阳的优势无需多言,一方面晋阳附近久经战乱,早就疲惫不堪,其经济基础自然是远远无法与魏州相比;另一方面,魏州这边也更加靠近黄河,便于李存勖随时指挥晋军与梁军交战。

    所以晋国如今的核心力量已经转移到了魏州,以前的晋阳如今只能算是根基之地,留守的兵力反而不算太多。

    事实上,如今晋国的军力在吞并整个河北之后,相对于当初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总兵力已经达到近三十万,尤其是其中的三万五千骑兵,更是晋军最强大的军队,是李存勖争霸天下的依仗。

    当初消灭了刘守光之后,接下来几年内李存勖又攻占了整个河北,并且率领大军多次击败梁军;便是屡次入侵中原的契丹人,同样多次被晋军打得大败。

    可以说现在李存勖的威望已经上升到了极点,即便是胡柳坡一战周德威的战死,也没有影响到李存勖的声威。

    到了这个时候,晋国的实力已经彻底压在梁国之上,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而李存勖也开始随着晋国国势的日渐强盛而感到志得意满。

    从去年开始,晋国上下就不断有人上表请求李存勖称帝,当时李存勖虽然心中有所意动,但他知道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所以他对那些上表一概予以拒绝。

    而到了今年,上表请李存勖称帝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远在蜀中的蜀主王衍和割据关中的岐王李茂贞派使者前来,劝李存勖称帝。

    相比于属下那些臣子们,李茂贞和王衍二人的身份自然有所不同,他们一个早已经称帝多年,另一个虽然还打着唐朝的旗号,但也是立国称王多年。

    如今连这两人都开始派人来劝李存勖称帝了,这都能称得上“众望所归”了。

    当然,如今天下还剩下的强大势力里面,除了岐王李茂贞和蜀主王衍之外,剩下的梁国朱友贞自然是不可能向李存勖服软;而南方的吴王杨渥那就更不可能派人来劝李存勖称帝了,这使得李存勖所谓的“众望所归”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好在,对李存勖来说,朱友贞和杨渥二人是不是反对他称帝,这一点根本就不重要,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晋国内部的人是不是都支持他称帝。

    而晋国内部的诸多文武之中,最让李存勖感到头痛的又是张承业这位功勋老臣。

    张承业对于晋国的重要性自然无需多说,每次李存勖领兵出征在外,都是张承业坐镇后方,为大军筹集粮草,可以说此人就相当于晋国的萧何。

    若是没有他在后方的努力,晋军的军事行动绝对不会进行得这么顺利。

    所以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还是让李存勖极为敬重的。

    可惜,张承业固然忠于李存勖,但他心中更加看重的却是大唐。

    甚至可以说,张承业他之所以会为李存勖父子效力,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复兴大唐。

    这看上去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然而这却是张承业的执念,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在大唐灭亡之后这么多年,晋国上下文武百官,几乎都接受过李存勖的册封,他们事实上已经与李存勖确立了君臣关系;唯独张承业,至今都以当初大唐册封给他的官职,河东监军使自居,对于李存勖册封的官职爵位一概拒绝。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张承业真正效忠的还是唐朝,之所以为李存勖出谋划策,主要原因还是希望李存勖能够复兴大唐。

    而如今李存勖想要称帝,很明显将会遭到张承业的激烈反对。

    事实也的确如此。

    自从各地官员不断上表劝李存勖称帝以来,李存勖虽然多次表示拒绝,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早已经意动。

    所以今年二月,李存勖下令派人去购买玉石,准备用来刻制玉玺,作为传国之宝。

    当年黄巢攻破长安时,长安城中一片大乱,有个魏州僧人偶尔得到了唐朝的传国之宝,虽然不是那件有名的传国玉玺,但也是唐朝初年所刻的一方玉玺,价值极为珍贵,象征着大唐正统。

    后来这位僧人过世,此宝就落到了他的徒弟传真手中。

    如今传真听说李存勖正在在派人购买玉石,准备刻制玉玺,他当即便带着此宝来到李存勖的行宫献宝。

    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晋国上下的震动,许多将领纷纷举杯庆贺,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一时间劝进的声音更多了。

    然而消息传到晋阳后,坐镇晋阳的张承业很快就坐不住了。

    他亲自赶到魏州来劝谏,希望李存勖不要急着称帝,而是等到先消灭了梁国,为大唐报仇,然后向南消灭吴国,向西消灭蜀国,到那时候天下一统,称帝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必急于一时。

    李存勖心中不快,断然拒绝了张承业的劝谏;然而这件事情却彻底伤了张承业的心。

    自此之后,张承业再也不为李存勖出谋,直至最终病死。

    当然,对于李存勖来说,虽然失去了张承业的辅佐,但如今的他基本上也能算是羽翼丰满;不仅算得上兵精粮足,而且文武官员齐备,人才众多,就算没有张承业,李存勖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正文 第六百零三章张文礼

    此时,行宫之内,晋国上下文武官员济济一堂,正在商议着最近的军情。

    晋王李存勖高坐于上首,下方则是李嗣昭、李存章、李嗣源、李存进、阎宝、元行钦、孟知祥等诸多将领环侍在侧。

    今日议事的重点问题,自然就是对张文礼之乱的处置问题。

    当初张文礼刚刚发动兵变杀掉赵王王镕一家的时候,立即就派人来魏州向李存勖进表,一来表达自己的臣服之意,二来请求册封,三来则是劝李存勖称帝。

    那时候,李存勖虽然有心起兵讨伐张文礼,但众将却认为,如今晋梁争霸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晋国一方虽然竭尽全力,但也只能勉强压制住梁国,在这种情况下,实在不宜与赵国闹翻。

    所以众将认为应该承认张文礼的地位,只要张文礼能继续保持与晋国联盟就行。

    那时候李存勖心中虽然不甘心,但为了大局着想,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认了,派人去册封张文礼为承德军节度留后。

    然而如今一个多月时间下来,李存勖发现自己之前的忍让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因为张文礼暗中依旧在和梁国乃至契丹人勾连。

    杀赵王一家,李存勖能忍;但与契丹人以及梁国勾结,这就不能忍了。

    “当初诸位将军都劝我说,张文礼作乱固然可杀,不过只要他能继续保持与孤联盟,那么就应该承认他的地位。如今孤册封他为承德军节度留后,但他却不知感恩,反而暗中勾连契丹人和梁人,诸位还有什么好说的?”

    李存勖指了指桌子上放着的几张白绢,那是黄河岸边巡视的将士截获的张文礼给梁国的信,清楚明白的证明了张文礼与梁国之间正在勾结。

    至于与契丹人那边,虽然目前还没有抓到实际证据,但从各方面的迹象都能感觉到,张文礼同样在勾结契丹人。

    众将脸色有些不好看,显然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

    过了一会儿后,李嗣昭开口道:“大王,末将以为,当初之所以要册封张文礼为节度留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倒向梁国一方。但如今既然张文礼已经倒向了梁国一方,大王不如立即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消灭。”

    李存勖点了点头,有些意动。

    不过随后阎宝却道:“大王,末将觉得立即出兵突袭张文礼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李存勖皱眉问道。

    “一来,大王刚刚册封张文礼为承德军节度留后,现在立即就出兵讨伐,这未免会让人诟病。二来,大王试想,那张文礼自从变乱之后,一直心中惴惴,时刻都在防备着大王,我军仓促派兵突袭,只怕不仅难以成功,而且还会彻底将其逼入梁国一方。”闫宝道。

    “难道说此人现在还没有彻底投入梁国一方吗?”李嗣昭有些不满的反问道。

    “末将以为,他现在虽然有投入梁国一方的想法,但尚未完全做出决定,若是大王再争取一番,未必不能让其回心转意。”

    李存勖听到这,总算来了点兴趣。

    如今晋国的敌人已经够多了,南方的梁国就牵制了晋军大量的军力,还有北方的契丹人更是虎视眈眈,随时都想着南下劫掠。

    在这种情况下,晋军的兵力虽多,实力虽强,但真正能用来机动的兵力其实也不多。

    所以若是不需要动兵就能继续维持与赵国的联盟,这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他沉声问道:“你说的再争取一番,不知你打算如何做?”

    闫宝连忙道:“大王,张文礼之所以要勾结梁国人和契丹人,想来其中原因就是畏惧大王派兵讨伐。如今大王既然截获了张文礼给梁国人的信,不妨派人将这信送给张文礼。若是此人知道好歹,自然就会派人来向大王请罪。”

    “那若是张文礼不知好歹,还要继续与梁国勾结呢?”

    “大王,刚才末将已经说过,出兵突袭的办法并不可取,张文礼定有防备。所以即便是要动兵讨伐张文礼,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大王不妨一边派人送信给张文礼,看他作何反应;一边则为动兵做准备,如此两边都不耽误。”

    “好,就依照你说的办。”李存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不久,镇州城中,被晋军拦截下来的信很快就被送回给了张文礼。

    “什么?竟然被晋军拦截下来了?”一见到这些书信之后,张文礼顿时大惊失色。

    这些信都是写在白绢上,用蜡密封起来,由张文礼的心腹亲自携带前往梁国,不想竟然还是被晋军拦截下来了,这甚至让他怀疑是不是他麾下有人向晋国走露消息。

    “父亲,晋王既然已经拦截了给梁主的信,那他将这信送还给父亲,这又是什么意思?”说话之人乃是张文礼的长子张处瑾,今年不到三十岁,却是年轻有为,经常随父出征,深受张文礼喜爱。

    “嗯,或许晋王是想以此来向我提出警告吧?”张文礼心中惴惴,有些不确定的道。

    “那父亲打算怎样做?”张处瑾接着问道。

    张文礼沉吟半晌,不知该如何回答。

    张处瑾接着又道:“父亲,既然晋王派人将截获的信送回来,想必晋王也没有下定决心对父亲用兵,否则他早就开始调动大军了,又何必多此一举?所以孩儿觉得,父亲为什么不继续保持和晋国的联合呢?想来晋王所求者,也不过如此了。”

    “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张文礼苦笑起来。

    他当然知道李存勖目前没有下定决心对付他,这从当初李存勖派人来册封他为承德军节度留后就能看出来。

    不过张文礼之所以还要去勾连梁国人和契丹人,却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一个方面就是为了彻底掌控赵国。

    如今王镕一家虽然已经被杀光,但这并不意味着张文礼就完全掌控了赵国,许多王镕的旧部如今依旧想着杀张文礼为王镕报仇。

    只不过目前张文礼得到了李存勖的正式册封,再加上他控制了赵国大部分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王镕的旧部暂时不敢随意出头。

    但这些王镕的旧部如今基本上都在向晋王靠拢,张文礼想要彻底掌控赵国,就必须设法除掉这些王镕的旧部,而这样一来也就与李存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除了要铲除王镕的旧部外,张文礼所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李存勖将来会不会秋后算账。

    毕竟当初赵王王镕与李存勖之间的关系极为亲近,两人乃是儿女亲家;不仅如此,自从王镕背梁而转投晋国之后,他就一直与李存勖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每一次晋军出征,赵王都会派兵随同一起出征,两家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家人。

    可以说王镕和李存勖之间的关系既是盟友,同时又是朋友。

    所以在王镕被杀的消息传到魏州之后,李存勖当即就痛哭流泪,想要起兵为王镕报仇,虽然最终为了大局着想,勉强忍下了这口气,但他心中报仇的想法却是依旧存在。

    对于这一点,张文礼自然也很清楚,所以即便是获得了李存勖的册封,有了掌控成德军的正统名义,但他依旧不敢与李存勖走得太近,反而想着与梁国勾结。

    “所以说,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并非为父不想保持与晋国联盟,而是晋王他根本就不可能放过我,所以我只能寄希望于利用梁国来牵制晋国。”张文礼苦笑。

    当初发动兵变的时候,他还是将问题考虑得太简单了,以为只要将王镕一家全部杀掉,接下来就能借助天下局势,慢慢想办法统合赵国,并且成为一方诸侯。

    然而等大事做成之后,诸多事情纷涌而来,那时候他才明白要想掌控赵国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他,颇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

    “父亲,那梁国人到底靠得住吗?他们不是连年战败吗?如今还有多少实力能帮助我们?”张处瑾却对梁国不怎么看好。

    “梁国人不管靠不靠得住那也没办法,咱们只能去联络他们。”张文礼摇了摇头,接着又道:“对了,契丹人那边联络得怎么样了?”

    若是梁国人靠不住,那么他能依赖的就只有契丹人了。

    早在五年之前,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如愿以偿的改变了契丹族的传统,正式成立契丹国,建立起了一个类似于汉人王朝的帝国。

    自那以后,契丹人时常南下劫掠幽州等地,成为李存勖的心腹大患。

    四年前,耶律阿保机出兵围攻幽州,结果被晋军大将李存审给打得大败;这两年来阿保机无一日不想着再次南下报当年之仇。

    若是张文礼能够劝说契丹人南下,说不定还能自保;若是梁国人最终靠不住,而契丹人也不愿意南下的话,那么他就真的大事休矣。

    张处瑾连忙答道:“父亲,咱们的使者如今只怕刚刚抵达契丹那边,即便有什么好消息,只怕也不能这么快就传过来。不过那卢文进对于咱们却是极为友好,似乎愿意帮咱们劝说契丹人。”

正文 第六百零四章梁国局势

    虽然在后世很多人眼中,石敬瑭为了造反,不仅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同时还自称“儿皇帝”,所以被当做大汉奸。

    然而事实上,石敬瑭原本就不是汉人,而是沙陀人,所以即便他的所作所为极大对于华夏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但他也称不上“汉奸”。

    不过,在杨渥所处的这个时代,却有另一个人真的称得上“汉奸”,这就是平州卢文进。

    卢文进此人原本乃是刘守光的部将,后来投降晋国,被授予寿州刺史的头衔,归属于晋王李存勖的弟弟李存矩麾下。

    李存矩当世担任的是新州团练使,统领山后八军。

    几年前,当李存勖与梁军大将刘鄩在莘县会战时,命李存矩率部前来增援;李存矩得到命令后当即下令召集军队。

    不过李存矩这人性情残暴,他为了集合更多的军队,下令强迫百姓为军;又有不少将吏趁机捞取好处,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当时李存勖与刘鄩的大战进展并不顺利,大军伤亡较为惨重,这就更加使得那些被强迫入军中的百姓心怀怨恨,不愿南下参战。

    李存矩对这些情况视而不见,很快,军中爆发叛乱,将其杀死;乱军共推卢文进为主将。

    卢文进心中虽然不愿,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带领叛军起兵作乱,先攻新州,后又攻打武州,但都没能攻下来;无奈之下便只好投靠契丹人,被契丹人任命为平州守将。

    若是仅仅投靠契丹,为契丹人效力的话,卢文进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恨,但也算不得大恶;然而卢文进到了契丹之后,为了自保,他不仅教授契丹人兵法,更是教导契丹人攻城、守城之法。

    要知道那时候契丹人在各种技术水平上都远远不如中原,而且契丹军队以骑兵为主,善于野战而不善于攻城,对于守城更是没什么经验;但经过卢文进的教导之后,契丹人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大为提高,从此真正有了南下中原的实力。

    后世契丹人能够长期占据燕云十六州,与卢文进教导的这些本事大有关联。

    不仅如此,此人为了自保,更是时常劝说契丹人南下劫掠;可以说这几年契丹军队南下劫掠的举动,其背后基本上都有此人的身影。

    而卢文进也因为他的“挟契丹而自重”的行为遭到天下人的唾弃。

    不过对于某些有心勾结契丹人的野心家来说,卢文进却成了他们沟通契丹的一座桥梁。

    比如此时张文礼就派了使者通过卢文进去与契丹人拉关系,希望能够得到契丹人的支援。

    当他听说卢文进有意相助的时候,他的脸色不由得露出喜色。

    “若是卢文进愿意帮助咱们那就太好了,听说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对此人言听计从,有此人出面的话,想必契丹人应该会出手相助。”

    张处瑾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有些担忧道:“父亲,虽说契丹人有可能南下,不过晋王的军队也不是好惹的,这些年契丹人哪一次南下最后不都是兵败而回吗?”

    “你说的为父当然也知道,不过你也不要小看契丹人的实力,前几次契丹人南下,晋军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不过自身的损失也不小;而契丹方面,他们的实力并未受到动摇。若是契丹人愿意再次南下,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呢。”

    “希望如父亲所言吧。”张处瑾有些担忧的道。

    “好了,你与其想这些,还不如想想怎么让那些王镕的旧部们乖乖归顺;若是不能让这些老将们顺服,只怕咱们内部还会出问题。”

    “父亲放心,这段时间孩儿一直在处理这些事情,如今军中诸将基本上不是已经顺从咱们,就是被咱们的人取代了;剩下的几个依旧不服父亲的老将,孩儿也想到了办法对付他们,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取得成功。”张处瑾答道。

    张文礼多年征战在外,身上受了不少的伤;尤其是前两年他的背上所受的箭伤,如今又有复发的迹象;每次发作的时候都疼痛难忍,更无法处理公务。

    好在他的儿子张处瑾年轻有为,而且足智多谋,帮他处置公务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所以如今张文礼基本上都在休养,除了一些重大事情需要亲自决断外,其余大小事情都是让张处瑾在处理。

    听了儿子的话,张文礼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些事情你看着办就好,不要出什么差错就行。”

    张处瑾连忙点头应是,接着又问道:“父亲,其他将领都好说,不过有一位将领要处置可能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