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国江山-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面也是因为乱世之中战事频繁,让武将担任刺史可以集中全州的力量作军事斗争。

    “既然如此,那便让台濛担任宣州刺史便是,宣州需要保持稳定,用一员大将镇守才能让人放心。”

    杨渥点了点头,也没有太多在意。他现在的打算,是先让已经变成内部州郡的润州、常州、升州、和州、滁州、庐州等地,用文士取代武将担任刺史,至于边界各州,暂时继续用武将担任刺史,等到淮南开疆拓土,将边疆州郡变为新的内部州郡后再用文士取代。

    另外,如今淮南有足够资格担任刺史的文士也有些不足,想要一次性把所有州郡的刺史全部改为文士担任也有些困难。

    “那么润州刺史的职务呢?你打算让谁去担任?还有用文士取代武将担任地方刺史的事情你打算如何进行?”杨行密又问道。

    “润州刺史的位置,孩儿打算让升州长史王令谋担任。此人在升州长史的位置上已经坐了好几年了,足够提拔为刺史了。”

    王令谋这人历史上乃是徐知诰(也就是徐温的养子,后来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谋主,不过他这人老来无耻,年纪一大把了,卧在病榻上好几年都不愿致仕回家养病,说什么要在任上看到徐知诰成功篡位登基才行,结果最后还是没等到,在徐知诰篡位前不久病死了。

    “至于用文士取代武将担任地方刺史的事情,孩儿的意思是,过一段时间,对我淮南军队做一次大的整编,借着整编的机会,将内部各州担任刺史的将领调离刺史之位,以后专注于带兵打仗,不再过问地方民政。至于边地各州,可以暂时让武将继续兼任刺史。”杨渥将自己的打算大致说了一下。

    “而这个整编军队的事情,可以以李神福、李承嗣二位将军带头,引导其他内部州郡刺史放弃民政之权。”

    杨行密沉吟了一下,又问道:“整编军队?你打算如何整编?”

    “孩儿以为,目前我淮南军的编制太过混乱,而且级别设置过少,结果就是许多资历、功绩相差较大的将领,级别却是一样的。比如说都指挥使,同样是都指挥使,有的将领只能指挥两三千人,而有的手底下却有上万大军;所以孩儿的想法是将全军整编为几个军,军下可以设立师这个单位,再下面为卫,再往下便是都、营等。这样一来,不仅级别更加清晰,而且有更多的职务可以安排那些如今担任刺史的武将。当然具体如何进行,目前还没想好,等过些天孩儿再给父亲禀报。”

    “嗯。”杨行密点点头,他也感觉淮南军队的级别设置过少,这是因为这些年淮南军队规模急速扩大的原因导致的,当年清口大战时,杨行密东拼西凑也不过找出了三万精锐,开赴北方与朱全忠交战;但如今的淮南却可以轻易动用五六万大军,规模比当初几乎翻了一倍多。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设想

    军队人数的扩大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当初清口大战时,杨行密夺取淮南的时间还不长,加上江淮各州还没完全从孙儒军的残害中走出来,但接下来几年里淮南军大举扩张,如今全军的规模已经有近二十万人。【零↑九△小↓說△網】

    当然,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军队中的精锐士兵的数量增加得并不多,反而是老弱士兵却越来越多,有些十二三岁的孩子或者五六十岁的老人都被招募到了军中,这样的士兵打不了什么仗,却消耗了大量的钱粮。

    杨渥的打算是趁着整编的机会,一方面将一些担任刺史的武将改为纯正的军事将领,另一方面也是要把军队中的老弱剔除出去,组建一支只属于节度使府指挥的“禁军”。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将各地的精兵收归中央,成为禁军,剩下的老弱士兵留在本地,称为“厢军”。

    杨渥也打算这么这,仿照宋朝的制度,从整个淮南军队中进行拣选,将其中精锐选出来,组成“禁军”,而由其余老弱组成的军队,则交给地方刺史用来承担维持治安等次要任务。

    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禁军”的战斗力,也可以保证节度使府对地方势力的绝对强势。

    当然,即便是建立禁军,也不能说节度使府就能完全控制军队了,保证地方势力造反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如今的淮南军队被分为节度使亲军、牙外军、外镇兵、州兵,其中亲军、牙外军还好说,因为驻地就在广陵,节度使府完全节制得了,但外镇兵和州兵就不好说了。

    外镇兵理论上也是淮南节度使所有,只不过驻扎在地方,比如说台濛的军队,以前驻扎在海州,如今驻扎在宣州,都是外镇兵。而州兵顾名思义则是属于地方刺史所有的军队,并不直接属于节度使。

    这次内乱中,安仁义、田覠的军队就完完全全是州兵,而朱延寿的军队里面一部分是州兵,一部分是外镇兵,因为距离广陵较远,节度使不能完全掌握。

    而拣选禁军,实际上不过是加强了牙外军和外镇兵的实力,削弱了州兵的实力,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外镇兵上。

    历史上的北宋,即便是将军队划分为禁军和厢军两种,也不过是将相当于州兵性质的厢军给削弱了,但禁军中依然分为三种,一种是天子的亲军,一种驻扎京城,一种驻扎地方,与淮南军如今的划分方式其实并无区别。

    真正让北宋中央掌握全部禁军的手段其实是换防制度。

    宋太祖规定,禁军约半数驻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数分戍边境及内地若干重镇;禁军每一年或两年必须换防一次,一则习于劳苦免于怠惰,二则因统帅并不随地易防,从而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

    而如今的淮南军队却没有这种制度,结果就是外镇兵在地方一呆就是很多年,完全变成将领的私人所有了。而驻守广陵的牙外军虽然情况好点,但实际上将领对军队的把控也很严重。

    虽然说换防制度造成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让后世多为诟病,认为这是造成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不过杨渥觉得事情有轻重缓急,换防制度虽然会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但对于解决军队为私人把持的情况效果却非常好,如今的淮南急需解决的是比较严重的军队私有化的问题,而军队战斗力下降的问题却还在次要。

    另外,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马匹数量不足,比如说以文制武等等。杨渥觉得换防的影响力或许并没有那么大,更何况,在北宋初年,赵匡胤时代,禁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可见宋朝军队战斗力下降还是后世子孙的问题居多。

    所以杨渥打算仿照宋朝制度,将淮南军的主力也一分为二,分别属于驻守广陵的牙外军和驻守地方的外镇兵,而外镇兵和牙外军也每隔三年就换防一次,以免造成将领把持军队的情况。

    当然,这些都是杨渥的初步设想,具体细节上他还要好好想想。

    一旁,见杨渥陷入沉思之中,杨行密也在意,笑着说道:“好了,关于军队整编的事情,你回头想好了再告诉我。如今为父有一件事想听听你的意见,青州王师范派了他的弟弟王师鲁来我淮南求援,为父打算派兵走海陆前去救援,不过领兵大将还未决定,你有没有领兵前往的打算?”

    杨渥一听是这件事,连忙摇头道:“父亲,孩儿这一年打仗立功已经不少了,暂时没必要再领兵出征,还是帮助父亲管管淮南文治的好。”

    他与杨行密之间说话也非常随意,有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没有一般皇帝和太子说话时的严肃小心,这一来是因为杨渥的那些弟弟还年轻,没有竞争对手,二来也是杨行密的性格随和,对自家儿子非常满意。

    杨行密欣慰的点点头道:“不错,你是为父的接班人,将来会成为新的淮南节度使,光是带兵打仗怎么能成?你能想到要多涉及文治,这一点很好。”

    赞了杨渥一句,杨行密又继续问道:“那么让哪位将军带兵前往,你可有建议?”

    杨渥有些疑惑的问道:“父亲为什么非要出兵援助王师范?以孩儿的意见,不要等到年底,王师范就必然会失败,我淮南为何还要出兵呢?反倒是钱镠,此人野心勃勃,又善于用人,深得其百姓的拥戴,可谓根基深厚,是我淮南的劲敌;好在武勇都之乱后其势力遭到重创,加上地方各州多有背叛,如今正是大举进攻,不让钱镠喘息的时机,怎么能舍弃钱镠却出兵青州呢?”

    杨行密看了他一眼,认真的道:“因为信义!在战场上兵不厌诈没有关系,但在其他地方务必要讲究信义。你是我淮南的继承人,就更要重视信义,不能做背信弃义的小人,否则总有你吃亏的时候!”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点

    “父亲,信义固然重要,但我淮南与青州就好比两个不同的国家,各有各自的利益。【零↑九△小↓說△網】当初与王师范接下盟约,不过是为了安他的心,让他放心大胆的起兵攻打朱全忠,以为我淮南平定内乱争取时间。如今王师范正节节败退,就为了当初一个盟约,而将我淮南将士派到一场最终注定会失败的战争中去,这根本不值的啊!”杨渥有些急了。

    信义这东西,在这个时代,除了杨行密和李克用或许还会重视一下外,其他藩镇基本都是无视,尤其是朱全忠和王建,这两人撕毁盟约翻脸比翻书还快,根本没有信义可言。

    即便是在后世,那些有盟约的国家之间也经常出现翻脸的情况。

    “好了,不管当初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为父总是和王师范达成了盟约,如今我淮南既然能抽出余力,怎么能弃盟约于不顾呢?此事你无需多言,只要说说你对领兵将领有什么建议?”杨行密摆摆手,止住杨渥的话语道。

    杨渥听了顿时知道杨行密已经下定决心,于是不再多言。

    他也知道自己父亲对信义二字的看重,更何况他知道从海路运兵肯定运送不了多少兵力,以淮南的兵力,即便出兵青州,剩下的军力也足够发起对钱镠的进攻。【零↑九△小↓說△網】

    “既然如此,那孩儿觉得可以派王茂章将军领兵前去。”杨渥道。

    历史上的王茂章便是在援助王师范的战争中一举名扬天下,被朱全忠看到后称赞为“若能得此人,天下就不够我平定的了”。

    所以让杨渥推荐领兵将领他自然会想到王茂章。

    “王茂章?”

    “是的,孩儿觉得王将军骁勇善战,足够担当此重任!”

    杨行密点点头道:“那就是此人了,为父也很看好他。”

    “父亲,那么钱镠呢?孩儿听说此人正在越州和明州大肆招募新兵,有恢复实力的可能。孩儿觉得应该趁着钱镠的新军还没训练好之前,先行发兵消灭他!”杨渥又建议道。

    “钱镠根基深厚,比田覠还要强大,没那么容易彻底消灭。”杨行密摇头道。

    “那至少也要先将杭州、睦州夺取下来,让钱镠的镇海节度使变成虚职才行。”

    没有了杭州、睦州,钱镠就只剩下镇东节度使下设的几个州,而其中实际上能被钱镠控制的只有越州、明州、台州和婺州。而这四个州里面,除了越州,也就是后世的绍兴比较发达外,其余三个州在这个时代还是不毛之地,根本供养不了多少军队。

    所以杨渥觉得只要攻占杭州,钱镠的实力就会下降近一半。

    谁知杨行密再一次摇头道:“如今可没有武勇都拖他的后退,而且杭州乃是钱镠的根基,我们若是想要夺取杭州,钱镠肯定会与我淮南拼命。这样一来,我淮南至少要出动五万以上的大军才有可能。而这几年来淮南连连大规模用兵,钱粮都有些耗尽,要支撑这么大规模的动兵还有些困难,所以还是先缓缓吧。”

    “攻破宣州不是缴获了大量的钱粮吗?难道还不够我淮南使用?”杨渥疑惑道。

    宣州富庶可不是吹的,杨渥攻破宣州光缴获的粮食就有八十万石,钱四十多万贯,按理说这些钱粮足够发起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再加上如今已经是六月份,等到秋收后,又能收上来一批赋税,进攻钱镠应该也没问题才是。

    “没你想的那么容易,如果不是宣州缴获的钱粮,广陵的粮仓只怕早就空了。即便秋收后还会有新的赋税,但那时候朱全忠只怕也彻底打败了王师范,那么接下来他会不会对我淮南用兵呢?而且,即便他朱全忠不打算南下,但我淮南如果大举进攻钱镠,朱全忠难道会坐视不管吗?所以,在朱全忠的主力没有被牵制住之前,进攻钱镠并不可取。”

    杨渥听了不由失望,只听杨行密继续道:“对了,钱镠已经派遣顾全武为使者,带着他的第六个儿子钱传璙前来向我求亲,那孩子为父已经见过了,很不错,为父已经决定将你妹妹杨雯嫁给他。所以今后他便是你的妹夫了,有空你可以见见他。”

    杨渥听了大惊,当初得知他姐姐杨静死于安仁义之手时,他心中悲痛,过了很多天才从悲伤中走出来。

    而他本以为随着他的搅合,使得历史上武勇都之乱时本来应该发生的钱镠与杨行密联姻的事情泡了汤,没想到历史转了一圈后居然又回到了原点,钱镠还是派了他的儿子钱传璙前来求婚,而杨行密也像历史上那样答应了。

    不过按照如今的情况看,钱镠派自家儿子前来,应该有让钱传璙作为质子的意思在里面,以帮助钱镠争取时间,避免立即遭到淮南的进攻。

    而杨行密考虑到淮南的实际情况,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这次联姻,双方都知道不可能长久,等到时机成熟,双方肯定会再次交兵。

    “好的,有时间,孩儿一定回去见见他。”杨渥点头答应道。

    他的心中却嘀咕着:“钱镠与父亲的联姻还是发生了,而虽然淮南的内乱因为我的缘故而提前了半年多,但王茂章出兵青州的事情却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接下来李神福是不是会像历史上那样提出再次领兵西征呢?”

    果然,杨渥刚动了个念头,杨行密便道:“进攻钱镠需要大规模用兵,不过进攻杜洪却要不了多少军队。如今李神福将军主动提出要带兵继续进攻杜洪,为父已经答应了。另外,你麾下的朱思勍是个不错的将领,为父打算好好培养他,这一次西征,让他带五千人去李神福军前效力吧。”

    杨渥大喜,虽然如今的他已经得到了淮南军队上下的一致信服,但老将领固然要拉拢,亲信将领也要大力培养。在如今淮南诸多将领之中,真正能算他的亲信的,依然还是朱思勍、陈А⒎端即印⑶嘏嵴饧父觥

    而在四人之中,秦裴已经是都指挥使了,其他三人都是指挥使,而最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升为都指挥使的也只有朱思勍一人。如今杨行密既然打算好好培养,他自然感到高兴。

    “孩儿先代朱将军多谢父亲了。”杨渥满脸喜色的道。

    ps:看到评论里面有人在讨论国号问题,主角将来肯定是要称帝的,但作者君还没想好用什么国号,大家不妨帮忙想一个。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

    对于李神福的能力,杨渥当然很清楚,让朱思勍跟随他去攻打杜洪,这基本上就是在为他提供立功的机会。

    朱思勍要想迅速升为都指挥使,最大的难点在于他的资历不够,去年的时候他还是杨渥身边一个曾经担任过营指挥的侍卫统领,短短一年时间就升迁为了指挥使,这升迁速度已经够快了。

    不过资历这种东西是需要时间来熬的,杨渥现在等不了那么久,他打算今年之前就完成军队整编,而要想在军队整编过程中为自己的亲信将领捞到足够好处,那就要在整编前尽量将他们的级别提拔起来。而熬资历既然来不及,那就只能以功绩来补了。

    和杨行密又聊了一会后,杨渥告辞离开。

    刚出了书房,便见到范遇一脸喜意的过来道:“世子殿下,有好消息啊!”

    范遇自从当了负责整个淮南情报的长剑都指挥使后,便留在杨行密身边,不过在他眼中还是杨渥更加亲近一些。

    “哦,不知是什么好消息?”杨渥缓步走回自己的院子,一边走一边对范遇说着。

    “年初殿下不是让属下派人去闽地寻找占城稻吗?如今派去的人已经回来了!”

    “什么?已经回来了?可曾找到我说的占城稻?”杨渥大喜,连忙问道。

    “是的,已经找到了,而且这次还带回了大量种子。”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为本,商为末”的话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理,即便是宋朝号称商业如何发达,但农业的发展依然被放在了首位。

    江南之地之所以在宋朝后成为天下最为繁华的地区,与江南农业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关系。这其中,占城稻的推广对于江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又称为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

    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杨渥记得,这种优良的稻种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闽地的,历史上一百年后,北宋时期,1011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极大的提高了作物产量。

    自此以后,水稻才真正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二十倍左右的稻谷。【零↑九△小↓說△網】这与小麦四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

    若是能在淮南先行推广这种占城稻,让淮南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或许也就不会遇到之前杨行密说的广陵粮仓快空了的情况吧。

    所以在年初的时候,杨渥便让范遇派人前往闽地寻找稻种,并且告诉他,如果在闽地找不到,那就算寻到占城去也一定要找到。没想到还真的在闽地找到了。

    “总共带回来多少种子?”杨渥连忙问道。

    “是这样的,属下派去的人在闽地虽然找到了占城稻,不过当地种植的人也不多,能够提供的种子还不到一百斤,如今已经运回来了。不过这点种子实在太少,所以咱们的人决定通过在泉州那边认识的一个经常跑占城的商人,亲自跑一趟占城,到那里去购买稻种。”

    “哦!”杨渥有些失望,不过这个结果倒也正常,历史上宋真宗能在闽地一次性取得三万斛稻种,那是因为占城稻传到闽地已经有一百多年时间了,种植的面积比如今大多了。

    不过大规模推广占城稻可不是一件小事,农民早就习惯了种植原本的本土稻种,突然改种别的稻种,若是到时候水土不服导致颗粒无收怎么办?即便杨渥是淮南节度留后,是吴王的世子,但要强行推广这么重要的事情在节度使府中肯定也会有较大争议。

    如今既然已经有一百斤稻种运到,就可以先种植这些稻种,用事实来说服淮南的主要官员,让他们同意自己的计划。

    当然,要试种乃至推广占城稻,杨渥自然没有那个时间亲自去做,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对此上心,又在淮南具有一定威望的人来做才行。而这个人杨渥也想到了,那便是掌书记高勗。

    高勗素来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视,当初杨行密刚刚平定淮南时,他便多次建议杨行密劝课农桑。而且他担当掌书记的职务多年,作为杨行密的心腹谋士,在淮南威望深厚,是作为推广占城稻的极佳人选。

    想到这,杨渥重振精神,匆匆拉着范遇道:“走,随我去见高书记!”

    高勗正在书房不远处的一间房里办公,刚进去,只见房内正有十余个小吏在忙前忙后,高勗本人也非常忙碌,时不时对那些小吏吩咐着。

    见到杨渥进来,高勗连忙起身道:“世子殿下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哪里的事,倒是我打扰了高书记办公才是。高书记如今很忙吗?我如今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与先生商议一下。”杨渥点头笑道。

    高勗微微一犹豫,道:“老朽还有一件重要的公务需要及时处理,耽误不得,若是世子殿下的事情不急的话,还请殿下稍等片刻如何?”

    杨渥一愣,见旁边范遇像是要发火的样子,连忙给他打眼色制止,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高书记先忙,我的事情不急,就先在隔壁等候高书记。”

    回到隔壁房间,范遇有些不满的道:“殿下,这高书记也太不近人情了吧?仗着自己是大王心腹,资历又老,连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