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攻略(御炎)-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陛下,今夜,长安城的宵禁,是否可以暂时取消?通过考试的考生,一定会彻夜狂欢,载歌载舞,其中也不乏本地长安人,宴请三两好友一起庆贺也是人之常情,陛下以为如何?”
李二陛下点点头,说道:“就这样吧,今晚长安城宵禁临时取消,马上去吩咐武侯和禁军,虽然取消了宵禁,但是防备不可松懈,苏宁,今夜,你小子的味仙居可是又要大赚一笔了吧?这些日子那些美食吃的我都有些长胖了,为此还被魏征给弹劾,说我不关心民间疾苦,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我却长胖了,这也算是罪过?吃的好一些有何不可?
我平常处理政务从早到晚都不松懈,也就中午和傍晚吃些好的,这食物味道鲜美菜式花样多,吃的自然就多,吃得多了,身体健康,自然也就会变胖,怎么了?我还非要瘦成一把骨头才叫关心民间疾苦?真是混账!这些人,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贬又贬不得,这样下去,迟早要被他们给气病了!哼!”
刚才还是和颜悦色的,现在立刻就变成了大雨滂沱,竟然还一脸的委屈,估计是给魏征那群谏官顶撞的很受伤,这是他自己定下的规矩,他怪谁?再说了,有臣子进谏是好事,你自己说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到头来,明白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人啊,都是这样的。
“其实魏大夫也是为了大唐着想,只不过他把事情想得有些简单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勤于政务更容易让人想到陛下会变瘦,而陛下变胖的唯一理解,就是陛下的生活有些奢侈了,而一旦想到了这一点,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陛下最近在政务上有所懈怠了,因此魏大夫才会有所进谏。”苏宁笑着说道。
李二陛下看着苏宁,然后笑道:“这种事情我自然明白。不过你好像很欣赏魏征似得,经常为他说好话,你知不知道魏征是如何看待你的?”
苏宁还真的有些好奇,说道:“臣是对事不对人,魏大夫为人正直,常常进谏,这份正直和勇气让臣很是敬佩,至于其他的,臣没有想过,也不知道魏大夫是如何看待臣的。但是。这也不重要吧?”
李二陛下笑了一声道:“不重要?魏征对于你可是没什么好感的,当然他也认同你的才华和能力,不过对于你为人处事方面,尤其是开办味仙居大肆赚取钱财这件事情很是不满意。对于你喜欢吃讲究吃甚至带动皇宫和长安百姓一起吃更为不满。直言你这样会带坏大唐民风。让百姓和百官沉浸于口腹之欲之中,从而忘却了目前的根本形势仍然严峻。
不能忘记的是,虽然有了产量很高的粮食。可是目前还在试验阶段,推广到其余地带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短时间内大唐缺少粮食的情况不会得到改变,而这个时候就让百姓开始注意口腹之欲,显然是不合适宜的;他对于你的意见还不小。”
李二陛下一脸莫名的笑意,想要看看苏宁有什么反应,苏宁倒是觉得魏征说得没错,这个时候连基本的饭都吃不饱,就别提别的了,这个时候需要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需求,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满足之后才能考虑别的,否则考虑什么东西?直接超越千年的创造力奔小康?这显然不合时宜。
但是……
苏宁说道:“陛下,臣想说的是,魏大夫所言甚是,大唐百姓目前的确是连饭都吃不饱,这个时候就开始注重口腹之欲的确是不好,但是臣也想说,这个衣食住行,乃是人最需要关注的大事,一样不能缺,一样不能少。
臣开办味仙居,用的是自己的钱,不是民脂民膏,主要的顾客都是豪绅勋贵,并不赚百姓的钱,而且每一笔收入都交足了税金,并无拖欠的情况发生,更别说味仙居的收益不是臣一人所得,而是大家共享,甚至也包括,陛下您啊,这又如何能是臣的错误?吃的好一些是臣个人的爱好而已,这是个人就有些爱好,魏大夫也不至于在这一点上责备于臣吧?”
苏宁的话说的李二陛下老脸一红,的确,味仙居和白糖里头的收益都有他李家一份子,这是不可掩饰的,而且这份收益还非常的巨大,虽然长孙皇后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收集起来准备用在国事上,但是这钱还是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李二陛下的私人财产,李二陛下最近伙食的改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此,不过李二陛下也有的说,那就是因为这一笔收入,皇室的开支已经可以免去很大一部分税款支出了。
百姓缴纳的赋税可以不用用在供养皇室身上,而这笔钱就会落在味仙居的收益上,而味仙居的收益来自于哪里?豪绅大户,勋贵大族,这些大唐最富有的人身上,也就是说,是这些富人供养了皇室和勋贵,而不用靠着百姓的赋税,百姓的赋税可以真的用来关注国事,而不用被消耗在修筑宫殿这种事情上,长孙皇后也不用绞尽脑汁的节省费用,供给李二陛下应急。
要知道贞观元年颉利可汗南下长安,李二陛下可是把全长安的府库都给了他,为此大唐皇室一贫如洗,李二陛下更是成了穷光蛋,虽然日后的大胜带来了数不清的财富,如今内库里面也是满满当当的钱财,但是那些珍宝却没有寻回多少,为此李二陛下很是郁闷,那些珍宝估计已经被劼利挥霍掉了。
不管怎么说,那笔原来用于皇室的税款,已经被李二陛下取消了很大一部分,那一大部分就被用在了政务上面,用在了各项必须的支出上面,为此,朝堂上的大臣虽然多有怀疑,却也没有什么动作,查皇帝的财产?活腻了吗?他们不查,皇帝也不会交代,堂堂皇帝居然从商?说出去是不是要吓死人?
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谁都不会较真,这件事情上,认真你就输了。
李二陛下咳了一声说道:“胡说,朕什么时候有做过那种事情?朕是皇帝,皇帝是不需要钱的,全天下所有的财富都是皇帝的!都是朕的!”
你是李世民,也是皇帝,但是你究竟是李世民还是皇帝,什么时候是李世民,什么时候是皇帝?你是李世民,那么这个钱就是你的,你是皇帝,这个钱就不是你的……
“是,这个事情不会是大唐的皇帝做的,这个钱也不属于大唐的皇帝,而是属于,嗯,陇西李氏当代家主所有的。”苏宁翻了翻白眼,很是无奈的说了这一句违心的话……
三百一十一复兴
要说这李二也有够无耻,应该说所有皇帝都有够无耻,李二陛下只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已,为了这个名声,主动将自己的身份划分为了两个不同的从属,一个是公然身份,大唐王朝的皇帝,一个是李氏家主,一个家族的家主。
要说接受这个思想并不难,因为这是儒家思想所赞同的一个层面,相较于孔子,孟子更为注重民本思想乃至与民主思想的萌芽,儒家的民主思想大多来自于孟子,而中国古代的社会,尤其是秦朝以后,与其说是称之为封建社会,倒不如好好儿的划分一个层次。
所谓封建,叫做封邦建国,指的应该是周王朝那种社会形态,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分封周王室的土地给诸侯,诸侯代为管辖,拥有那块土地上的所有权力,那叫做封邦建国;这在汉代之后就极为少见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同姓皇室,权力也很小,只能得到税金而非是那块土地的所有权力,所以说自从汉代的七王之乱和晋代的八王之乱之后,皇室对于王族就相当重视了。
就好像目前大唐的这些王,李道宗和李孝恭,一个个的都是身份尊贵的王,可是基本上不具备实际权力,就是他们的封地也轮不到他们去管理行政,苏宁是侯爵,放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是一国国君,享有很高的权力,但是如今,除了收一点儿税金,还有其他的意义吗?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刘邦杀白马宣誓之后。五胡乱华以来,中国已经不能算是封建社会了。
而所谓的独裁**也值得商榷,纵观历史,从西周晚期因为国人暴动所引发的周厉王被驱逐,周王室推举两个大臣进行共和行政事件开始,再到春秋战国乃至于秦汉时代,国君和皇帝的权力和权威一直以来都并非是绝对的,相当一部分的程度上,国君和皇帝并不是国家的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掌控者,那么谁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控者呢?
答案是整个贵族大臣集团。通俗来说。也就是相当于英国的贵族们组成的上议院,其本质就相当于整个贵族王公大臣集团的贵族共和体制,从共和纪年有正式的年号记述开始,就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国君和皇帝不能主事。而都是有王公大臣决定的。国君和皇帝的废立也不是皇族决定的,是整个统治集团决定的。
西周有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逼得周厉王死在荒野。最后周宣王登位,汉代也有霍光联合大臣们废掉了荒淫无道的昌邑王刘贺,恭迎了后来的汉中宗宣帝刘询为皇帝,刘询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刘病已,著名的贤君。
贵族共和体制下,国家的最高权力是整个统治集团所掌控,而并非皇帝,相反,皇帝还会受大很大的掣肘,乃至于继承人都不能自己决定,还要考虑大臣的意见,这在苏宁看来,并不是罪恶的,反而是一种原始的民主,虽然民主的范围很小,类似于古希腊的民主,可是这终究不是皇帝独裁专政的体现。
就好像如今的李二陛下,处理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整个大唐目前的形势特别像英国早期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形势,在“议会”——朝堂上互相博弈,辉格党就是李二陛下出生的关陇贵族集团,而托利党就是山东世家豪门集团,双方面互相博弈,一个掌握着枪杆子,使劲儿的抢夺话语权——笔杆子;另一个掌握着笔杆子,使劲儿的也要抢夺代表政权的枪杆子,互相争斗。
有反对派比没有反对派要好,有竞争者比没有竞争者要好,但是中国的悲剧就在于,这个可以很长一段时间内直接制约皇帝皇权的集团却是一个阻挠了国家根本的平民阶层更上一层楼的历史垃圾,他们的自大和自傲,以及歧视下层平民的举动,使得他们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障碍,他们的毁灭是必然的,就算没有苏宁的存在,他们也会在两百年之后彻底的失去往日的辉煌,泯然众人矣。
宋代,是古代民主的巅峰时期,平民文人的黄金时代,但是不难看出的是,宋代皇室的种种优容举动,乃是他们自身自发的行为,并不是被逼迫的行为,他们缺少了强悍的反对力量,以至于宋代皇室被消灭之后,中华民族已经找不出一个可以制约最高层权力的阶层,文人阶层的精华毁在了崖山,文人风骨荡然无存,明代的文官集团虽然强势,内阁制度在明代皇帝近一百年没有上朝的情况下维持大明的存在,那是制度使然,皇权已经失去了制约对象,即将脱缰。
终于,满清入关,内阁无存,制度被毁灭之后,没有强悍政治权力的阶层接替制度留下的空白去制约皇权,皇权只能登上顶峰,终于,神州沦陷了。
而现在的这个时代,山东豪门世家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制约皇权的重要力量,如果他们一夕之间被毁灭,大唐的皇权将不受制约,朝堂上也会变成一党独大,缺少了反对力量的存在,独裁和**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抵达,就算李世民注重集团内部的民主,更多的人还是注重权力。
所思苏宁希望在毁灭世家的同时,将一个全新的集团扶持起来,这个集团拥有足够的力量制约皇权,拥有足够的意识抵制皇权,反制皇权,以至于在李世民去世之后的后李世民时代可以为大唐,为华夏民族带来一阵风,一阵改变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脚步的风。
而眼前的这群人,这群青年,还有即将出现在这里的那群青年人,将会是这个集团最早的奠基人,他们真正的时代,是后李世民时代。没有了李世民这个具备强大权力和威望的帝王存在,后继的帝王没有足够的权威,那才是这些年轻人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将会成为开天辟地的一群人,他们一定可以!
苏宁看了看身边一脸高兴表情的李二陛下,眯了眯眼睛,你说得对,大唐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应该是全大唐人说了算的,虽然你不会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幕。估计你也不愿意。可是,在后世的历史书上,你也会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你都是一个伟大的帝王。而你的继承人……
“校长。作为军事大学的校长,您是所有学生的老师,而现在学生们的名单已经确定。学生们的身份也已经确定,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您是不是应该去见一见这些学生呢?未来军事大学的一切重要事宜,都需要您的主持。”苏宁笑眯眯的对李二陛下说道。
李二陛下眨眨眼睛,笑道:“也是啊,这些可都是我的学生,这样吧,你明日将他们都给集合起来,我去见见他们,还有,这正式开课是何时?都准备好了吗?”
苏宁说道:“正式开课就定在贞观五年的九月初一,之后的两个月这些学生会调到军事大学建造工地参与军事大学的建造,除此之外也会负责一切其他的事情,反正这两个月他们不会闲着,九月初一开学,然后就是为期三个月的大集训,之后才是正式的授课,而授课也会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请将军们去传授战阵经验和心得,校内也有固定的课程。”
李二陛下笑着问道:“这是你师尊教给你的吗?还是哪一个和大唐并不一样的国度试行的教育方法?我可是闻所未闻啊,诸臣也未有听闻过,只觉得十分新颖,而用出来似乎非常可行。”
苏宁说道:“陛下没有读过墨家典籍吧?”
李二陛下一愣,说道:“这确实无有,我还未曾读过墨家典籍,这些书也不好找,你读过?”
苏宁点头:“读过,臣的这些想法,都是从墨子的一些做法里头得出来的,陛下可知为何在先秦时期墨学和儒学并称为“孔墨显学”?”
李二陛下饶有兴趣的问道:“你知道的很多啊,看来你还真是学究百家,对诸子百家之学都有研究,那你说说,这是为何?”
苏宁一看机会来了,点头说道:“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乃是华夏大地前所未有之盛况,诸子百家战死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宣传各自学说,互相攻击对方学说,也从中汲取对方学说之长,补其之短,不断地完善自家学说,使得百家学说愈发精粹,愈发实用,墨子出身至今无有定论,这不重要,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掌握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知识和兵法匠术。
先秦时代,本就是弱肉强食之时代,周天子式微,无力统御诸侯,诸侯强者乃为王,弱者被吞并,在那时,唯有儒墨两家因为倡导仁而爱人、兼爱非攻等,并不为诸侯强者所认同,其中尤其以墨家为甚,然世人多同情弱者,是以儒墨两家得到了广泛之传承和发展,最终成为孔墨显学。
墨家之盛况,在当时并不弱于儒家,乃至与发展到最后,唯有儒墨两家最为强大,墨家缔造者墨子所倡导之理念为兼爱非攻,这一点暂且不去讨论,臣所关注的,乃是墨子是如何将墨家发扬光大的,一家学说若要发扬光大,必然要得到诸多人之认同,墨子站在弱者一边,站在被欺凌者一边,那么世上总是弱者多,强者少,一群有志弱者便聚集在了墨子身边,成为一个强大的墨家学派,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墨家得以扬名。
但是光靠这一点,墨家只会是一个侠义组织,不可能成为显学,其根本就在于墨子自身的博学多识和其与孔子相差无两的教育理念,孔夫子主张有教无类,墨子同样有此主张,墨子主张从平民中选取人才,教养之,使其成才,为此,墨家学派也可以算作是一个大学堂,墨子就是老师,墨者们都是学生。
世上没有生而知之者,必然是经过了教育和学习才能成才,墨者都是如此,墨家学派内部就如同今日之弘文馆,但是所教所授乃是大不相同,正如同一开始那样,孔子教授知识和理念,而墨子更注重实用,什么实用他就教授什么,而且也会教授给适合学习的人才,此乃学有所专,所以墨家可以制造精巧器具助力于农者工匠,也可以以兵法协助弱小国家对抗强大国家,比如楚国攻打宋国之事,更可以行孔子之事,教化天下百姓,并且让他们具备实际才能。
这一点上,孔夫子则是落了下乘,孔夫子更在意理念上的改变,传授自己的学说,而墨子则是将天下中最为实用的知识和墨家理念一起传给了自己的弟子,墨家子弟个个都有一技之长,或长于武,或长于文,或长于工,或长于农,或长于商,比起儒家学派之纯粹学术,墨家更为实用,而墨子之教学方法,更是臣与臣之师尊所推崇备至。”
三百一十二小别胜新婚
李二陛下的神色渐渐变得肃穆起来,很显然,苏宁的话有道理,先秦时期的很多事情他都不甚了解,所读的书除了兵书就是儒家典籍,并没有读过其他的什么书,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书可以读,那些野记杂文之类的,他也不屑于去读,而如今看来,一直以来被歧视被鄙视的墨家学说,倒是于国于民有大利。
墨家学说的确实用,而且很牛,比起儒家学说更注意探讨理念和人性以及纯粹的学术方面,墨家学说更多的涉及于国计民生这一方面,墨家之所以不为后来统治者所容乃是墨家始终如一坚持兼爱非攻的理念,而儒家则是在董仲舒的一手操持下和皇家绑在了一起,所以墨家式微了,儒家强大了。
可是就目前大唐而言,墨家的理念虽然不能被接受,但是墨家的知识却是大唐所非常需要的,尤其是得知了向凛乃是墨家传人之子后,苏宁更是急切的想要和如今世上存在的墨者们多多接触和了解一下,并且将他们请到大唐朝廷上做官,进入工部和兵部乃至于户部,用他们的精巧知识武装大唐。
至于他们的理念,这倒是苏宁所不喜的,兼爱还可以接受,毕竟都是自己人,苏宁也很反对内斗,但是非攻这个玩意儿,注定了墨家不能为强者所容,不放弃非攻,墨家无法重新回到大众视线里面,就更别提和儒家对抗了,如今诸子百家里面姑且还有组织的也就是兵家和墨家了。兵家就是如今的军方,而墨家还是一个地下组织,至于其他的学派,只有寥寥数人作为兴趣研究。
这不好,真的不好,儒家一家独大,将活生生的儒家学说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教条,把学派变成了宗教,不允许其他人质疑,这不是**裸的宗教手段吗?有了佛教和道教已经够了。不需要再来一个儒教添乱。儒家应该是一个学派,一种学说,而不应该是一个宗教组织。
“你想说什么?说完。”李二陛下这样说道,然后一挥手。身边的太监护卫全部离开了。这是秘密谈话。出你之口,入我之耳,不会有任何人知道。这是李二陛下所要表达的意思。
苏宁明白了,说道:“臣想说的是,大唐若要强大,若要富强,缺了墨家,是不可以的,乃至于诸子百家学说中,很大一部分都能为大唐所服务,而如今大唐偏执于儒学,在臣看来,乃是舍本逐末之举,儒学乃是修身之学,引人向善之学,而非是治国之学,真正的治国之学乃是法学,而法学失之于刚强,是以以儒学中和之,并非以儒学治国,大唐,需要变法!”
变法!
这个词语的能量和信息量都太大了,饶是李二陛下这位铁血帝王也有些愣神儿,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盯着苏宁问道:“变法?你可终于说出来了,变法,变什么法?怎么变法?”
苏宁咬了咬嘴唇说道:“无论何时,一家独大都不是国家社稷之福,儒家一家独大,是以有山东豪门之祸,朝廷不能制之,反受其所制约,陛下,这就是必须要变法的缘由,臣不讨厌儒学,这段时日也读了不少儒家经典,孔孟之道说的很有道理,但是那多是为人处事方面,人性品德方面,并非是治国之道。
所以若要强国,便需要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百家一起施为,一起为国家奉献,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已经不需要百家争鸣了,不需要诸子百家相互攻击,但是很需要诸子百家通力合作,法家可用于刑部,墨家可用于工部户部,兵家用于兵部,纵横家用于鸿胪寺,乃至于阴阳家都有其用处。
正如陛下所言,儒家不可弃,无论如何,儒家都对华夏有巨大贡献和用途,不可弃,但是论到治国,儒家则比不上其于诸子百家,便是熟读儒家经典之人,他治国所用之术,便是儒术乎?恐不尽然,乃是挂羊皮卖狗肉之举,臣所希望的是,陛下,我们可以有军事大学,为何不能有类似于弘文馆,教授百家之学的大学?”
李二陛下眯起了眼睛,这个事情他也想过,苏宁也提过,但是相对于军事大学而言,建立一所文化类型的大学,面临的阻力要大得多,因为站在李唐皇室阵线上的文人实在是太少,支持山东世家豪门的太多,不少臣子都和山东世家豪门结亲,丝毫不顾及皇室曾经被山东世家拒婚的丢面子的事情,这让李二陛下恨是恼火。
“这倒是不错的提议,但是,此事实在太大,牵扯面实在太广,你且让我好好想一想,好好想一想,明日你组织一下,我去一趟城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