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攻略(御炎)-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取消了……”

九百零五一个人的未来

“取消大庆典?三明,依老夫来看,这怕是不太可能的,不说这大庆典牵扯到了多少人,陛下举办这大庆典原本就是为了全部参战将士,正是全军论功行赏的时候,虽然秦将军在此时战死,但若是以此为理由取消大庆典,估计会惹得诸军有所怨言啊!”长孙无忌为此颇有些烦恼。

“难不成他们想在翼公的棺木面前喝酒跳舞来庆功!”苏宁一拳砸在了案几上,怒气溢于言表,秦琼之死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而这一次的大庆典若是举办成功了才是对秦琼最大的侮辱,以风烛残年领军出征,不计艰险兵出辽东,忍受苦寒和劳累转战千里之地,对于这样的一位老将军,如果在他尸骨未寒的时候举办大庆典,那才是会寒了不知多少人的心。

人家为国战死,可是却有人还想着大庆典,虽说原本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既然已经出了这种事情,这个大庆典就应该改一改,当然,他本身的还有很多需要去做,论功行赏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在秦琼尸骨未寒之际做这种事情,岂不是对死者最大的侮辱?再者说了,秦琼是什么人,他是一个普通的小兵吗?

“三明,话也不能这样说,这一次大军出征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如是翼公没有出事,你没有出事,那自然而然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但是这个事情他既然发生了,就一定要有所改变才是。陛下那里也一定会对这一次的大庆典做出些改动才是,你是不用担忧的。”长孙无忌这样说道。

苏宁面色一滞,而后闭上了眼睛,叹息道:“起草军报的事情,就请长孙叔叔多多费心了。”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你身上还有很多伤,老夫去为你准备一辆马车,你且安心休养,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其他的将军吧,待回到长安城以后,你再去考虑其他的事情。如何?”

苏宁只好点点头。说道:“好的,多谢长孙叔叔了。”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叹息,离开了军帐内,长孙无忌离开以后。苏宁伸手从怀中掏出了神机。尝试着打开后盖取下电池。然后再装上,试着将它重新开启,若是在以后的岁月里面没有了它。那很多事情会麻烦许多,神机虽然一直都不怎么显眼,但是总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他也是自己和那个世界唯一的纽带了,其余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消逝,这个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大唐纪年的神机是唯一一个陪伴自己到如今的伙伴,如果失去了它,那岂不是说明自己失去了作为一个穿越之人最后的证明?

苏宁倒是不在意什么穿越不穿越的,那对于自己而言只是一个空头名号,有什么可在意的,可在意的是弟弟、哥哥、儿子、丈夫、父亲这些称号和它们所代表的意义,苏宁不知道失去了神机,他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但是之前的七年,他已经利用神机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但是苏宁也知道,那些数百年来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科学规律和技术,并不是百度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即使知道它的成果,知道它的原理,可是却依旧无法做到,没有详细的步骤和解说,即使是苏宁也搞不懂蒸汽机是如何制作和运转的,电动机又是如何产生和运转的,牛顿三大定律,电磁定理,这些著名的理论,苏宁只在解题时用过。

无穷无尽的考试摧毁了苏宁对于这些科学道理的热情和兴趣,至今他还记得当听到老师说学好数理化的方式是“多做题目”,这不由得让他觉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果学好数理化的方式是“多做题目”,那么中国自建政以后会为何连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大家都没有培养出来过?明明我们都已经做了天文数字的题目了,一本一本习题集加在一起可以环绕地球不知道多少圈了!

无论怎样操作神机,苏宁都没有办法让它再一次焕发出光亮,显示出那熟悉的屏保,还有那雷人的贞观纪年,这个时候,苏宁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伙伴,来自于未来世界的技术已经没有了,以后,只能靠自己了……

不过好在在这七年里面,大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宁也不至于忘记人类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的变迁历史,如何层层递进,如何慢慢提高水准,如何从低级升级到高级,这些事情苏宁都还记得,都不会忘记,他曾经发誓的要走出属于大唐的一条道路,现在看来,失去了神机的指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苏宁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大气运的人,秦琼为自己当下致命一击,神机又为自己挡下了致命一击,换作旁人早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可是自己依然坚强的活在这个世界里面,这就是气运吧?

失去了神机,对于我而言,究竟会意味着什么?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在告诉我,从现在开始,我不能再依靠神机了,它可以给我许多,却也会在无形之中让我开创第三条道路的想法被习惯的引导上另外两条道路中的其中一条,那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经验和技术,带有那个时代的色彩,而这个时代,这个时空,是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

大唐会用自己的方式顽强的发展下去,那些坚强的墨家子弟,坚强的纵横弟子,坚强的法家新人,坚强的新儒门,他们会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份传承和创新的意识延续下去,他们会用属于古中国自己的方式延续自己的传奇,没有外来力量的摧毁和入侵,这一切又会变得如何呢?汉民族可以发展出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侧目的崭新的汉家文明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是苏宁已经明确的感受到了,秦琼已经不在了,渊盖苏文和李承隐也死了,内部和外部的最大隐患都已经除掉了,大唐已经有了继续向西向南扩张的余力了,这是另一个时空里面的大唐所没有做到的事情,另一个时空中那些人杰没有做到的事情,而现在,他们做到了,苏宁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一个引导者。一个设计者,一个理念的提出者。

事实证明,古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如果他们想得到。就一定做得到。都是人类,都有大脑,智商都差不多。今人之所以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评判古人的功过得失,不过是站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先人们的积累之上,最初的科学是经验,最初的科学源自于无知和愚昧还有迷信,当这些全部褪去了神秘的外衣之后,科学就诞生了。

即使没有神机,没有刻意的引导,没有特殊的人,没有奇怪的手段,苏宁都已经把自己应该做的给做掉了,为大唐开创了一种新的学风,风靡于整个学术界,风靡于文风大盛的民间,他们敢于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敢于做前人所不敢做的事情,他们睿智,大胆,坚强,他们有文人的智慧与军人的果敢,他们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先辈。

这是最好的时代,它已经来临了。

苏宁看着已经不再亮起的碎裂的屏幕,笑了笑,把神机重新收回了内衣的内口袋之中,他发现,其实自己也在随着大唐的改变而改变,随着大唐的进步而进步,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不想做的事情,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自己全部都做到了,不管是什么事情,不管是什么难题,自己都做到了。

而这些事情,又有多少是真的依靠了神机,依靠了未来的知识呢?

领先时代半步叫做天才,领先时代一部叫做疯子,人们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充满了疑惑与恐惧,甚至是强烈的反对,每个人都有着固步自封的一面,渴望和平,渴望安宁,变革总是伴随着流血,这种流血的惨痛记忆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给一代又一代的人类留下了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伴随着遗传因子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所以,一个人即使是从未来而来,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又如何可以改变当下的时代呢?正如同苏宁不会把神机的事情告诉别的任何人,因为除了自己,别人无法体会到这种科技意味着什么,在现代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可是在古人看来,那不是妖术,就是巫术,他们会用他们认为最适合的方式把这种威胁消弭于无形,这并不仅仅是古中国才会发生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在那个时代,都是如此。

中国有董仲舒儒家和朱熹儒家,欧洲也有宗教裁判所,一个人,就算来自于未来,又如何可以依靠他的知识和技术冲破那强大的阻力呢?

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人的支持,帮助,就算是穿越者又如何,就算是带来了一箱子手机又如何?会改变时代吗?会造成什么变革吗?苏宁不这样认为,估计最大的可能性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从某一个古代大人物的墓穴中发现这些作为陪葬品的手机。

苏宁想通了,一直以来,自己可以获得那样大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神机的存在,更是因为自己有朋友,有兄弟,有家人,又可以理解自己理念的人,又可以将这种理念付诸于实际的实干家,他们的存在,才是让苏宁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就算再怎么天才,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与帮助,那又如何呢?这个世界永远不会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天下,就算是皇帝,没有人帮助和理解的情况下推动改革,那又如何呢?

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成功的例子却几乎看不到,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有限了,即使你的脑袋来自于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你可以俯视这个时代的天下苍生,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一颗子弹的威力和速度远远超过一支弩箭,可是无论是一颗子弹还是一支弩箭,都可以很轻松的要了你的性命。

苏宁抬起头,望着军帐的顶端,然后闭上了眼睛,脸上露出了笑容。

“翼公,神机,你们留给我的命,我会珍惜的,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人的未来,我也不会放弃,我也绝对不会轻易的失败,因为,我的命,是你们用你们的命替我抢回来的啊……

九百零六国丧(上)

自从那场奇怪的七月飞雪之后,整个辽东的天气都不热,即使是七八月份最炎热的时候,仍然在早间和夜间需要换上厚实的衣服,免得感染上风寒,这一路来有不少士兵自持体质强健,不换棉衣导致感染风寒,病倒一片,苏宁下令将这些士兵集中起来放置在马车上治疗,然后派人在全军范围内宣布一些预防疾病的要求。

不过苏宁心里头并不反感这辽东的气候,对于苏宁而言,这种比较凉爽的气候更有利于保存秦琼的尸身,那天的七月飞雪被苏宁要求保存起来了很大一部分,用来冰存秦琼的尸身,寒冷的温度可以减缓腐烂的速度,秦琼一定是希望落叶归根,将自己葬在老家,回到自己最开始的地方,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家乡情结。

苏宁绝不允许秦琼的尸体在还没有入土为安的时候便腐烂了,那七月飞雪在苏宁看来不仅仅是上天对秦琼的哀悼,更是可以保证秦琼尸身不腐的重要物资,这样一位忠勇将军,如何不配上天这样的厚待?

回程的路上,气氛非常的压抑,苏宁知道,就军法而言,保护主帅安全是军队的一大任务,如果主帅遇害,那么整个军队都要受到牵连,将士们非常尊敬这位年迈却豪情万丈的老将军,对于他的战陨痛心不已,更兼回去要受到处罚,心情如何能好?原本辽东军立下的功劳是最大的,拓土千里。灭四国二部,获取大量的努力和人口资源。

可是随着秦琼的战死,为这份功绩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是一个不可磨灭的污点,得知了此时的张士贵和张亮更是惊讶不已,张士贵连忙从幽州港口北上追赶苏宁的大部队,张亮也直接从扬州港口北上出发,算准了日期,要和苏宁在前往长安之前会面。

仅仅几天,这份巨大的荣耀就被沾染上了那么大的污点……

这叫人如何可以接受?明明只要回去就可以享受到无上荣耀。秦琼却在已经取得大胜利之后遇到了这种事情。

这次的战役。东海海军和北海海军也在辽东军的范围内,要和辽东军陆军一起接受赏赐和晋升,可是现在,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短短几天内沧海桑田。叫大家如何接受?奋战了那么久,在大家即将享受到胜利果实的时候,却让军中主帅战死。军中副帅受重伤昏迷,所有士兵都难以接受。

秦琼的亲卫队和苏宁的亲卫队包括整个中军护卫军都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四大护卫更是一度要自刎以谢军中同僚和苏侯爷,秦琼的亲卫队长内疚的在营帐里上吊自尽,震惊全军,苏宁为此痛斥了全军那些议论纷纷的人,亲自为那位亲卫队长准备了棺木,准备将他葬在秦琼的身边,全了他的忠义。

苏宁也安抚了那些将军,安抚了自己的护卫队,因为那是自己的错误,究其原因,如果不是自己一时想不开,导致精神恍惚,使得秦琼想要带自己出去散散心,所以没有带太多的护卫,以至于被渊盖苏文和李承隐钻了空子,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又如何会发生这种事情,苏宁直接就在全军面前这样说,告诉那些对亲卫阵营施加压力的军队,所有责任,苏宁一力承担,若是你们因此受到了损失,苏家散尽家财也要一力偿还!

全军为之羞愧,亲卫阵营为之羞愤欲死,严格来说,也不能算作是苏宁和秦琼的错误,因为保护主帅本来就是亲卫队的任务,无论主帅个人的意愿是怎样的,军中亲卫队是有责任和义务以及权利不离开主帅和将军们半步的,尤其是远离军营去打猎,更该如此,对于他们而言,这本来就是失职,判死刑也是无法辩驳的。

整个辽东军从大唐最荣耀的军队变为了大唐最悲哀的军队,原本的大功勋军队,因为这种事情,导致处境和地位极其尴尬。

而李承乾也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棘手,往小了说,这件事情是一次意外,是一次大唐军规军法不完善所暴露出来的严重隐患所引发的悲剧,珍贵的处理手段是直接问责相关人手,或者是处死几个玩忽职守之人,然后修改军法军规,制定更加严苛细腻的军法军规,继而安抚遇害者家人,追封一个荣誉,同时也要对他本人的错误进行追究。

可是秦琼的身份和苏宁的身份注定了这件事情会引起整个大唐范围内的震动,军队打了大胜仗,拓土千里,获得人口上百万,物资不计,还是处于劣势之下的成功,这种功绩原本就是极为难得的,辽东军可以获得巨大的赏赐,但是却在即将回到长安的档口出现了主帅副帅一死一伤的震惊天下的事件。

李二陛下因为老臣秦琼的战陨而伤心过度,连着数日不能处理国务,连寝宫之门都不出,太子李承乾紧急监国,并且被授权全权处理大庆典和秦琼的丧礼事宜,李承乾被弄得焦头烂额,整个太子东宫昼夜不停息的办公,李承乾连着三天三夜没睡一个囫囵觉,极度疲劳,却根本无法安心入睡。

这种事情,被谁碰上了都是极为棘手的,这几日李承乾以监国太子的身份在李二陛下的议事殿召集群臣商量这件事情究竟该怎么办,所有人的意见都不统一,军方有军方的看法,文官有文官的看法,文官里面纵横家有纵横家的看法,儒家有儒家的看法,法家也有法家的看法,只有墨家保持了沉默。

李承乾愁眉不展,一直到苏宁的军报送来,他才看到了一点点转机的曙光,这个事情,居然是这样的,这实在可以看作是命中劫数了,属于苏宁和秦琼的命中劫数。怪谁呢?

李承乾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群臣,征求群臣的意见,尤其是主管礼部的儒家和主管刑部的法家官员的意见,这个事情是无法脱离礼制以及刑法的范畴的,儒家和法家对此进行了激烈辩论,儒家认为这件事情应该遵循古制,在大庆典办理的同时,也要注重翼国公秦琼的丧礼,毕竟是战死,而不是病死。虽然由他自己的问题在里面。但是他的功劳是不可以忽视的。

法家官员则认为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军队的立法问题和国家的立法问题,礼制不能决定一切,更不能脱离《贞观律》的范畴,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翼国公秦琼和辽东道行军副总管三原侯苏宁明显违反了军规军法。必须要处罚。因为他们自己的疏忽所导致的处罚军规军法的问题。不仅仅暴露了军规军法的缺失,也要秦琼和苏宁负起责任。

要罚,一定要罚。不能不罚,功劳是功劳,惩罚是惩罚,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因为秦琼和苏宁的个人行为而导致整个立下大功的军队团体受到牵连,这是不公平的,不公正的,军队没有什么错误,错的是苏宁和秦琼,大庆典并不能因为个人的错误而更改。

礼部和刑部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渐渐演变成为国家以法为尊还是以礼为尊的重要核心问题上的辩论,纵横部和工部民部军部吏部倒是作壁上观了,李承乾头疼不已,难以做出抉择,而眼看着辽东军的归期越来越近,李承乾是着急的团团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东宫群僚属也为之担忧不已,李二陛下这一次放权放得彻底,但是对于东宫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

杜如晦和房玄龄等重要臣子眼见太子为难不已,朝廷为此事争吵的不可开交,眉头紧锁,屡次请求面见李二陛下,就重要问题向李二陛下请示,包括是否出城迎接秦琼遗体的事情和儒法之争的事情,可是出来面见群臣的长孙皇后永远只有一句话——陛下有令,群臣有任何事情都去找太子商议,然后一起签署政令,可以决断,只要把结果告诉朕就可以了,不需要来请示朕。

群臣为之无奈且着急,李承乾更无奈更着急,处理日常政务就让他心力交瘁,更别说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愁的他吃不进饭喝不进水,脾气也暴躁了许多,李泰闻言过来看望兄长,希望劝慰一下兄长,结果被整个东宫的疯狂所震慑,眼看李承乾红着眼睛就要把自己留下来帮他分担政务,他大惊失色,匆匆拜见之后就急忙离开,连连表示打死都不要做这种事情,如果做皇帝就要这样,那他打死也不要做皇帝。

李承乾现在是极度的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尤其渴望苏宁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可是苏宁现在牵扯入了这件事情,本身还在军队里面,根本不能给他提供什么有效的建议,而且这件事情已经渐渐的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了,不仅仅是朝中,民间对此也有很多的争议和看法,政法大学和军事大学的学子们也屡屡请求教员们和前来教授科目的大臣大将们代为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整个长安城都在争论这件事情,闹的是沸沸扬扬。

可以说,这原本会成为载入史册的欢乐大庆典已经渐渐地变了味道,如何平衡秦琼之死和军队的受赏才是关键点,除了安西军还在波斯征战以外,几乎所有参与到这场大战役的将军和士兵代表都来到了长安城等待受赏,这要是处理不好的话,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影响大唐的根本。

李承乾终于感受到了压在自己父亲身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好承受这副担子的准备,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没有准备好,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作为监国太子,他不能迷茫,不能犹豫。

在快马来报辽东军大军距离长安城还有三天行程的时候,李承乾终于意识到他要做出决定了,群臣的压力,民间的压力,政法大学和军事大学里面未来的将相们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做出最终的决定,因为这也关系到“皇家是否出城迎接秦琼尸身”这样一个重要决策的答案。

议事殿上,面对着一双双带有压迫性的眼睛,李承乾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三日后,满长安着素缟,为大唐英雄秦老将军进行国丧之礼,李承乾作为监国太子亲自披麻,出城迎接秦琼尸身,然后全长安为秦琼哀悼七日,七日不生火做饭,只吃寒食,七日之后,在将秦琼入土为安之后,在秦琼的墓前,举行盛大的庆功大典。

九百零七国丧(中)

李承乾的决定一经公布,立刻在整个朝廷和长安民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对于这个宣布,满朝廷的文武官员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这个决定褒贬不一,以新法家学派为首的法学家们表示反对,认为李承乾这是把个人感情揉入了国家律法之中,认为李承乾这样做是不对的,极力反对。

他们说李二陛下为了不使个人感情破坏了国家律法的规矩,所以自己避嫌不出,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和秦琼并无私交的李承乾来做,一边培养李承乾的能力,一方面也是希望李承乾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这个事情。

而李承乾这样做很明显是有悖于李二陛下的初衷,还是把个人感情揉入了国家律令之中,国家律令是大唐治理天下的基础,如果大唐连这个基础都不遵循了,还能遵循什么呢?作为上位者还有什么脸面治理国家,治理民众?谁还会服从你?

而儒家学者们则认为这是仁义之举,秦琼秦老将军以高龄之躯为国奋战致死,这是高义之举,而现在秦老将军已经战死沙场,我等理应给他他所应该得到的荣誉和奖励,这是大唐对待功臣的一贯做法,像那些人所说的要治罪的法子,是绝对不可以的,那会寒了天下人的心。

法家学者依然不答应李承乾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是有违法制的举措,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