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攻略(御炎)-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个档口,秋收的时候到了,苏宁捎来了消息,土豆和玉米收获了,还有一些蔬菜也收获了,而且是大丰收,于是李二陛下火急火燎的赶到苏宁家,看到了那样的盛况,心神激动之下什么也不顾了,只有满心的喜悦,顺便一脚给了苏宁一个大马趴的奖励。

没想到这才过了三天,苏宁就送来了一个更好的好消息。稻子收获了,一亩地九百斤!七石!整整七石多!一亩地七石啊!听到苏宁遣人传来的消息之后。李二陛下第一反应就是立刻骑马出发赶到三原县,同时吩咐随从带上早就准备好的三原县侯诏书和服装还有一根大木棒。

毕竟李二陛下还是有些不相信。若是假的,让他白高兴一场,这根木棒一定会打的苏宁哭爹喊娘,但是有了土豆和玉米的前车之鉴,李二陛下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苏宁找打的理由,这,应该是真的……

三原县侯的服装和诏书李二陛下一个月前就准备好了,只待这个消息落实,自己亲眼看到之后。就用才得到的传国玉玺盖上诏书,让苏宁成为大唐第一个以传国玉玺印晋封的侯爵,最为正式;说起来对于苏宁献上活字印刷术和改良造纸术的大功劳,这个时候李二陛下并不能公诸天下,而要等到时机成熟才可以,所以赏赐也就不能进行,可是现在,借着这个机遇,可以进行一些些微不足道的补偿了。

无论是造纸术还是活字印刷术。亦或是这些粮食,哪一个都足以名留青史,得到最高的奖励,但是李二陛下显然希望苏宁别那么快的晋升。这个时候就晋升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还能如何?苏宁可是李二陛下希望留给李承乾大用的,幸好最为重要的事关华夏千年传承的文化领域改革还不能公诸于众。所以赏赐也可以延后,但是这毕竟不符合自己有功必赏的行事准则。正好这个时候有了这件好事情。

看着眼前的那一幕,满满当当堆积成山得粮食。金灿灿的粮食,还有那长的满满当当的稻田,以及一票老头子虔诚的跪在土地旁边祭拜神农氏,祭拜神田,感恩神田,李二陛下心里的喜悦已经溢于言表了:“苏宁,你没有辜负朕之期望,你没有辜负朕之期望啊!”

李二陛下只说了这么一句话,但是苏宁明白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于是苏宁躬身一礼,大声说道:“此乃陛下天威所致,神农氏福泽大唐!陛下洪福齐天!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宁身旁的王元激动地浑身颤抖,这是他第二次看到李二陛下,上一次还是在考中进士之后看到了李二陛下,那也只是远远的看到一眼,但是如今李二陛下就站在他身旁不过数米,他如何能不激动?但是他也很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多年的蛰伏让他练就了一副沉稳的性子。

他紧跟着苏宁大喊:“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元身边的属吏紧随其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围百姓齐齐鞠躬大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样的呼声,对于李二陛下来说,是对于他最好的祝贺,也是对于他最大的承认,比起朝堂上群臣的山呼,百姓的呼声更让他着迷,做了皇帝之后,他甚少出宫,与百姓的接触少了,可是他深深地明白,只有百姓满意的朝廷,才能屹立不倒,如同隋炀帝那般,只能在起义的烽火灼烧之下,轰然崩塌。

百姓的呼声,这是天下万民赞美朕之呼声!

李二陛下闭上眼睛,尽情的享受这样的快乐,他从未感觉到如同今日这般飘飘然的快乐,仿佛置身于云端,这样的快乐,比之朝堂上的争锋之胜利,实在是云泥之别,若是可以天天享受这样的快乐,做皇帝也将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件苦差事。

良久,李二陛下睁开眼睛,高呼一声:“平身!”

苏宁直起腰杆,王元他们直起腰杆,百姓们直起腰杆。

“苏宁,朕说过,你若是真的办成了这件事情,朕定然赏赐你一个侯爵,如今你做到了,朕也绝不食言,从今日起,你便是大唐之三原县侯,加食邑二百户,并前封八百户,加良田千亩,并前封三千亩!”李二陛下一挥手,贴身太监王德便端着一只大盘子来到苏宁的面前,李二陛下拿起被保护得好好的传国玉玺,当着所有人的面,在晋封苏宁为三原县侯的诏书上盖上了印玺,仪式完成……

苏宁单膝下跪,双手高举接过大盘子,正式成为三原县侯,正式迈入大唐帝国高级贵族之行列。

“陛下!三原县县令王元并三原县一众官吏,为今日亦付出巨大努力,三原县农民为今日亦是付出巨大努力,无有他们之协助,哪里能有今日亩产七石之粮食?恳请陛下一同赏赐之!”苏宁接过大盘子之后并未站起,而是继续说道,他答应过这些人,他们既然付出了,就该得到回报。

李二陛下看了看王元,笑着说道:“王元!朕有印象,贞观二年大蝗灾,便是你带领全县农民抢收粮食,为大唐保住了非常重要的一批粮食,平素政绩也着实不错,加上此次三原侯也为你请功,正好雍州刺史致仕,便晋升你为雍州刺史,一众属官该如何赏赐就如何赏赐,诏书会尽快下发!

另,考虑到三原县之特殊地位,即日起,雍州治所迁移至三原县,为表彰三原县百姓辛勤耕作,以至于上天降下福泽,朕决定,三原县全县,免赋税一年!”

一百一十二苏定方的世纪婚礼(第二更)

对于百姓们而言,官员们得到的赏赐和他们没什么关系,所以他们是无所谓的,他们只求风调雨顺,吃饱肚子就可以了,但是免除赋税一年对于他们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一年不用交赋税,那就意味着这一年的全部收入都是他们的!

他们自然知道这是沾了这两块神田的光,百姓之中也不乏明白人,不至于看到这些老爷爷们祭拜神农氏就真的以为是神农氏降下福荫,尤其是苏家庄子上的人,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有好处,他们就很高兴,于是再次集体鞠躬,高声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感谢伟大的李二陛下的赏赐。

至于王元和他手下的一众属官,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王元,苦熬了这么久,终于熬出头了,贞观二年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非常重要的功绩,还有官员为此而死,自己的功劳真的不算什么,别的县也有县令立下大功,但是在这种时候,他们这种基层官吏,尤其是没有关系的靠进士考试当上官的官,晋升之路尤其艰难。

对他们而言,从县令到州刺史就是鲤鱼跃龙门之举,跃的过去,那就是说他们还有机会,跃不过去,终老于此……而如今,王元跃过去了,成为了中级官吏,更重要的是,雍州治所也被转移到了三原县,这就意味着自己不用离开这块风水宝地,而可以继续占据这里了!

对于苏宁,他是真的信服,并且感激。自己这也算是福气,是运气。碰上了这样一个就封者,很显然。这是一座大的靠山!即使这座靠山还非常年轻。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这句话来形容三原县是再合适不过了。

“你做的很好,这样一来,一切就都有希望了,五年,或者十年,我有生之年,或许可以看到那样的盛况了。”回去的路上。为表荣宠,李二陛下特地允许苏宁在他身边,随着他一起骑马回长安。

苏宁笑道:“这都是陛下洪福齐天,才能使我大唐有今日这样的盛况。”

李二陛下笑着伸手拍了一下苏宁的脑袋:“我先前对你说过,这样的话你就不要说了,那些老家伙们说一说还可以,你一个年轻的小家伙这样说,实在是让我觉得不舒服,我可是那等昏聩之君?那一日你是如何与我顶嘴的?为何如今却说不出那样的话来?要是魏征在此。定然会给我泼冷水,说起来此次出京如此匆忙,回去定然要被那些老家伙烦扰。”

苏宁摸了摸脑袋:“那样的人对于陛下而言一两个足矣,只要能时常让陛下听到那种话。从而让陛下可以随时保持冷静,那就够了,但总是进谏。总是顶撞,陛下也会觉得厌烦。臣的用处,就是让陛下别那么生气。生气多了,对身体不好,要是发怒,恐怕魏先生的命也有危险。”

李二陛下饶有兴趣地问道:“突然发现,你小子还是一个文武全才,文能作诗写字,武能火烧阴山,以后如何用你呢?你愿意在军中,可是我觉得,你若是在朝堂上,用处也应该不小,你说呢?”

苏宁想了想,说道:“陛下用人之术臣深为敬仰,一切听凭陛下决断。”

李二陛下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别的,一路上就和苏宁聊了聊家常,还有一些印刷术和造纸术的事情,很是轻松的样子,但是苏宁心里清楚,这更像是一种帝王之术,李二陛下的杀伐果断自己是见过的,那种杀气,真的是足以让日月变色,自己只有紧紧跟随李二陛下的脚步,若是走错了一步,触动到他的底线,那可就不好说了……

不过粮食的事情已经准备好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也交给了李二陛下,并且也得到了李二陛下的许诺,这方面的收益有苏宁的一份,当然李二陛下对于此很不满,好好的文化上的事情,偏偏要和铜臭之物弄上联系,简直是暴殄天物!

苏宁才不管呢,这是我的专利所有权,作为专利持有者,我有权利享受这些,特别注重私人财产的古代,对于这些事情还是很在乎的,法律也给予了足够的保护,李二陛下也不好说什么。

秋收的事情告一段落,苏宁终于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转移到另一外一件事情上了,事关苏家传承之大事——苏定方和秦梓月的世纪婚礼!

关于这一场婚礼,苏宁已经决定要把它打造成比春晚更牛叉的世纪盛会!要让大唐的所有婚礼都不能与之相比,在接纳大唐所有的风俗之时,还要巧妙的融入苏家的各种产品,比如桌子椅子,还有炒菜和甜品等等,正好这实在是让人看不出来广告植入的痕迹,毫无违和感。

吃饭嘛!本来就需要吃的东西,甜品炒菜也就顺利成章的登场,来的人总要坐吧?而且来的人肯定不少,按照唐朝习俗,就算是穷人家,也要在那个时候奢侈一回,只要有点儿钱都要大操大办,办上十几二十桌,苏家大院儿虽然大,但是如同这个时代的大唐,那种吃东西的习俗,还是非常让苏宁纠结的。

比如吃饭的时候都是一人一张桌子,食物都是一人一份的,不像后来一桌子东西大家一起吃,谁也不在乎谁吃谁的口水,但是唐人不一样,就像日本那个样子,也类似于西餐,一人一份,这是大唐的普遍观点,所以要是如同后来那种大桌子的样子,可能人家还不高兴呢!别说秦琼他们那样的国公家庭了。

椅子还好说,桌子,如何准备?最后苏宁决定把古代和现代的版本合二为一,一张类似于书桌的一人用小桌子,但是拼在一起,十八张桌子排成两列,横着排。两张桌子排在两边,竖着。两个竖边等于一个横边,这样类似与流水席一样。二十张桌子二十个人,排成一个大桌子的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子,而且距离很近,综合了古代和现代的优点。

这种模式让苏定方和秦梓月还有苏府的人非常惊讶,他们还从没见过这样的桌子和椅子,桌子还好说,不过是比案几高上一点儿,至于椅子。那可真是新鲜了,但是苏定方坐上椅子之后,觉得非常的舒适,要是跪坐,总是觉得腿很不舒服,但是这样子坐,却是出乎意料的舒服。

于是一坐之后,刘氏和王氏,还有苏定方和秦梓月。以及苏小妹,纷纷要求拥有一套,苏宁很满意,这样子的话。就不用担心桌子椅子不被大唐接受了,到时候也好推广不是吗?桌子椅子问世之后,苏宁终于不用担心屁屁麻掉还有腿麻掉。每一次跪坐之后,苏宁总是觉得腿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婚礼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在付出了三个风水先生和五个算命先生昏迷不醒的巨大代价之后,刘氏和王氏最终敲定了一个最最最最最最吉祥的吉日,贞观四年的九月初八,苏宁很不理解,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了,那是一帮子老人家的节日,还要等高放风筝等等很多的习俗,这在古代尤其是唐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朝廷也是要放假的……等等……

苏宁明白了刘氏和王氏把吉日选在九月初八的意思……感情是考虑到婚礼上闹得太晚以至于宾客们第二天都无力上朝议事,苏宁不由得为刘氏和王氏的高瞻远瞩而赞叹,果断姜还是老的辣,苏宁就没有考虑到,要是到时候喝的一塌糊涂,以至于很多大员比如程咬金他们都无法上朝议事,那可就完蛋了。

九月初九是大唐的官方节日,重阳节,九月九日,唐代定为官节日。官府赏赐,让官员公费自选旅游线路度假消遣;重阳日,登高、插茱萸以辟邪为古老习俗,人们除举行登高活动,饮菊花酒,佩茱萸袋,还赋诗兴致,寄托情怀。

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向高处攀登者即为登高,以登山为主,兼之登城、登台、登塔、登楼等等;人们往往借此言情咏志,内容健康高雅,深秋时节,菊花独放,深受唐人喜爱,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唐人于重阳时,常邀朋赏菊,置酒赋诗,其乐融融,人们外出登高,好不快活。

说白了,就是公费旅游,类似于小黄金休假一样,更重要的是,九月份弘文馆也有一次“授衣假”,一共十五天,都能比得上现代一半的寒假了,显然刘氏和王氏考虑到了苏宁的因素,终于,苏宁不用再看孔颖达老头儿那难看的脸色了,十五天的授衣假,在苏定方的婚礼之后,苏宁还有时间陪他们去度度蜜月什么的。

时间选择好了,和秦琼打声招呼,苏宁就上门去一起商议请哪些人,苏宁表示他和苏定方来长安时间不久,所以相识者不多,最多也就能请李靖、李世绩、长孙无忌这三家前来,加上苏定方的一些军中好友,人数实在是不多,所以就要看秦琼的了。

秦琼很高兴的点点头,放言道老秦别的不多,就是朋友多,虽然老秦已经淡出朝野,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振臂一呼,不说一呼万应,千应还是有的,一定给定方挣足面子!再说你现在已经是侯爵了,面子是必须要兜住的!然后老秦掰着手指头开始数到底可以请多少人来,一边说苏宁一边记录。

程咬金一家子,包括他那位夫人还有儿子,尉迟恭也要来,这是必须的,朝廷里军伍出身的国公国侯也必须要到场,王爷里面当时和秦琼相交甚欢的李道宗和李孝恭二位大王也必须要到场,连带着一些阿猫阿狗的苏宁听都没听说过的人名字,苏宁算是真正懂得了秦琼“小孟尝”的称号是如何来的,秦琼的情商和智商都不是一般的高,所以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这一下子苏宁完全不担心没有人来撑门面了,反而有些担心这么些人他家里塞不下,排场是够了,可是花费,也是相当恐怖的。

一百一十三世纪婚礼之炒菜问世(第三更求订阅月票)

一说到这花费,苏宁就觉得有些肉疼,毕竟来的都是贵客,也是苏宁以往没有办法交往的人,现在靠着秦琼的人脉可以为苏家拉来一些朋友,这个排场就不能小,这个耗费就不能低,更何况现在全大唐都知道了苏宁是国朝立国以来最年轻的侯爷。

关于苏宁被封侯的事情,一开始是在朝廷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朝官都不理解李二陛下为何如此宠幸苏宁,不过是火烧阴山而已,将他从白身提拔为伯爵,已经是破例了,而如今却又要封侯,侯爵是可以随便获封的吗?那可是高级贵族之行列了,全大唐也不过数百人,苏宁年仅十四,却这样就封了侯,也实在是有些过了。

说到底门第之见还是存在的,反对者最多的还是七宗五姓的世家官员,在他们眼里,苏宁一届寒门子弟哪里配得上侯爵的爵位?现在朝堂上很多出身寒门的国公都让他们很不爽了,只是碍着他们巨大功劳的面子上不好予以反对,但是苏宁算什么?一介黄口小儿,尺寸之功也得以封侯?大唐的爵位什么时候这样不值钱了?

李二陛下很平静的听这些官员发完牢骚,就把铁证拿了出来,命令宫人把土豆玉米还有水稻抬了出来,面色平静地报出了产量;无论是土豆还是玉米还是水稻,这样高的产量让这些世家官员被惊得说不出话来,其他的官员也受到了惊吓,一时间整个朝堂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打破这种静谧的是孔颖达老头儿,他一脸泪水浑身打着摆子的走到土豆玉米还有水稻旁边。一下子跪了下来,一手土豆一手玉米。还有吃了一嘴巴的生稻子,整个人感觉就是疯了。然后整个朝堂都疯了,谁也能想象的出来,这些高产作物推广到大唐意味着什么,前些时日还在为粮食不够以至于没有办法出兵北上抓奴隶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谁知道这么快,解决的方案就在眼前。

于是苏宁封侯这件事情也就这样定了下来,其实李二陛下觉得,这种功劳就是封个国公也无所谓,只是苏宁的年纪太轻了。他打算在苏宁二十岁之前都不能给苏宁提升爵位,甚至是直到承乾即位前也不能提升,最多提升一下官位,爵位是不能提了,这是保护,是保护,说起来,是否要重新划分一下大唐的爵位等级呢?这样的爵位等级太少了,有些。不够用……

当然李二陛下还没有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事情说出来,朝堂上七宗五姓的官员不在少数,要是这个时候说出去,可就难免不会造成七宗五姓的慌张和反扑。那个时候,可就真的要出现流血事件了,李二陛下还没有准备好。他不会允许超过自己掌控范围的事情出现。

但是这件事情足以让苏宁重新走进这些大佬们的视线范围内,过去是以战功晋升。但是如今却又拿出了这样的功劳,这样的功劳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否认的。除非他自己出了问题,否则这就是类似于丹书铁券的保命符,只要不谋反,这样的功劳傍身,几乎就是不倒翁,开玩笑,活天下命之恩,将来这些作物推广了,天下人都要吃,这是谁的功劳?

所以苏宁的地位和名声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那些早先和苏宁交好的官员都暗自窃喜,而没有与苏宁有什么来往的,也在想着法子和苏宁套近乎,这是明摆着的,人家一成年,立刻就是高官厚禄,现在也差不多了,八百食邑,三千亩封地,赶上人家国公的待遇了都,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所以当苏宁遣人去给各大国公府上包括亲自去个别国公府送请柬的时候,这些国公们都是笑眯眯地接受了邀请,表示一定会到来,亲自去两位王爷府上也是得到一样的回答,一定到来!就更别说别的什么侯爵之类的了,完全无压力,秦琼的人望加上苏宁的新近势头,就是李二陛下也委婉地表示了一下对于苏定方的祝贺,顺手送了一只放在手上把玩的看不清色泽的玻璃小杯子送给了苏定方作为贺礼。

苏宁虽然明白这种在后来连垃圾都不如的破烂玻璃杯子在这个时候的大唐是什么样的宝物,也明白它的价格,也理解苏定方接到这件礼物的时候那种激动的无以言表的表情,也能接受刘氏和王氏把这个玻璃杯子送入祖宗祠堂的做法,但是,就是不能忍受这么丑的东西在自己的眼睛面前晃啊晃的。

切!那些该死的胡商!那这种劣质产品来大唐坑蒙拐骗,奶奶的,沙子烧出来的破烂硬是让他们卖成了钻石的价格,这些胡商也不知道赚了多少钱,他奶奶的,看看哥先赚上一笔,然后把你们这些奸商给搜刮一空,再把玻璃卖回玻璃的价格!你们就给老子净身滚出大唐吧!

现在先不管这个,酱油已经酿造完毕了,那种成色和味道让苏宁感叹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大豆就是比那些吃饲料长大的大豆要好得多,味道绝对的正宗,而有了酱油之后,苏宁终于在没有别人的情况下,准备了精瘦猪肉和豆腐,做了一盘思念已久的红烧狮子头……

那是苏宁吃的最愉快的一次晚餐,大个儿的红烧狮子头,看的苏定方和秦梓月一脸的惊诧莫名,刘氏和王氏非常不解,苏小妹一脸的纠结和愤恨……

出于对苏宁厨艺的信任,苏定方和秦梓月一人夹了一个试吃,刘氏和王氏也夹了一个试吃,苏小妹看着他们,就希望看到他们把这个颜色不对劲的大肉球吐出来的情况,这样的话她就可以抵抗这诱人的香气带来的侵略,保卫她减肥两个月的成果……

结果自然是一大盘子红烧狮子头被分光了,因为大桌子在苏府的盛行,后来团圆饭的格局被提前几百年带到了大唐。大家围成了一圈,坐在椅子上。享受着第一次集体晚餐,以往都是坐在地上吃的。而如今坐在椅子上,让苏家人颇感到新鲜。

当然这并没有降低红烧狮子头的魅力,红烧狮子头奇异的色彩和鲜美的味道,让苏定方这个食肉猛兽发狂,一人吃了六个……秦梓月标榜为贤妻良母,要有风范,不能像个泼妇一样,于是吃了五个半……刘氏和王氏一人吃了两个……苏宁从这些家伙筷子的缝隙抢到了四个,也勉强吃饱了……苏小妹吃了可怜巴巴的半个。还是秦梓月觉得自己不应该吃的比苏定方多于是分给了苏小妹半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