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斐迪南家族也是德意志地区贵族,自然也保留了这一传统。
不过奥匈帝国到底是腐朽了,想斐迪南这样混吃等死的军官不在少数。
老皇帝也无能为力,为了保持军队战斗力,不让他们带坏其他人,干脆把他们统一扔进了城卫军。
当然要是自己愿意去吃苦,也可以掉过去。原来的斐迪南,一直看不惯这些执绔子弟,不原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在里面也就没有多少朋友了。
进入了城卫军大楼,一股腐朽的气味扑面而来,和记忆中的一样,一栋破旧不堪入目的办公大楼,看上去摇摇欲坠。
“这也太破了吧!难怪没人来上班,就这环境,鬼才愿意过来,也不知道原主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斐迪南暗暗吐嘈道
一路走来,除了几个懒懒散散几个执勤的卫兵,斐迪南再也没有发现别的人了。
找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子,里面放了一张小木桌,一把椅子,还有一个茶杯,一叠过期的报纸,这就是原主办公室内的全部家当了。
屋子里已经有一层厚厚的灰尘了,看来很久都没人来过了,斐迪南望了望,最后还是放弃了自己动手打扫的想法。
直接原路返回,连一个军官都没有,还报个屁的到。城卫军的一行令他很失望,就这样的部队,靠它作战,难怪会被毛熊揍的分不清东南西北。
斐迪南也知道,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专门为他们准备的,没有训练,也没有任务。其它军队可能还有些战斗力的,怎么说也是欧洲五大强国。
不过想想奥匈帝国纷乱的民族,斐迪南就摇了摇头。老皇帝都需要会八国语言,想想都觉得恐怖。
“那么军队该怎么指挥呢?要是按各民族单独成军,那么就国家就很容易出现分裂;要是打散混编,要保证其战斗力,那么指挥官先得去学习其它民族语言,上哪儿去找一群学霸。”
“这也是奥匈帝国崩溃的根源吧!除非现在就快刀斩乱麻,统一语言文化,不然哪怕没有一战,这个国家也存在不了多久!”斐迪南暗想
心里已经打定注意,要引以为戒,巴尔干的民族问题,也不比奥匈好多少,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人少吧!什么时候,人口少也成了优点,想想斐迪南也就乐了。
走在维也纳的大街上,斐迪南还是有些不习惯。相比后世,现在的维也纳一样繁华,可惜和干净整洁沾不上边,很多地方都是臭烘烘的!
改变不了世界,那么就去适应世界吧!现在的斐迪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不知不觉,就要走到了沃尔沃的门口,斐迪南驻足观望。望着纷纷扰扰的人群进进出出,大包小包,人们说说笑笑,满载而归。
斐迪南很满意,大步向沃尔沃走去,冲门口保安打了一下手式,示意他们不要动。
然后进入了超市,服务人员正在忙碌的工作,见斐迪南走了进来,正准备过来,他连忙示意他们继续。
里面有些混乱,很多货物都是乱七八糟的,服务人员正忙着恢复,地上还有不少垃圾,斐迪南皱了皱眉头,又舒展了开来。
总体上他还是满意的,众人各司其职,工作也是尽心尽力,生意兴隆。
不过可能是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没有考虑到卫生的重要性,顾客购物的舒适性。
当然19世纪,可能民众们也习惯了,维也纳都是臭烘烘的,街上也是垃圾遍地,对卫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斐迪南还是找到了费兰兹,即表示了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提出了环境卫生方面的要求。
斐迪南宁愿现在增加些成本,也要留住顾客,毕竟一边是干净整洁,一边杂乱无章,很容易让人做出选择。
这个年代,是资本家们最舒心的年代,可以随意的让工人加班,没有后世的工会,更没有苏维埃的威胁。
斐迪南想想中的人工成本并没有增加,不过服务人员,又多了一项随时打扫卫生的工作。
抗议、示威、罢工、要求涨工资等等,斐迪南记忆深处的名词,都没有出现。
'5。第五章、筹备面粉厂'
沃尔沃百货超市,每天开门营业十个小时,加上准备工作,员工们实际上,每天要上十二个小时的班,没人有异议,也没人向斐迪南要加班费。
一是:斐迪南给的薪水,略高于市场价,令众人满意;
二是:当时维也纳的工厂,基本上每天都要上十二个小时的班,个别工厂要上十六个小时班的都有;
三是:超市工作要比在工厂轻松,一边是环境舒适的百货超市;一边是在沉闷的厂房,还随时可能发生危险,反正在当时的人看来,在百货公司上班还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斐迪南偷换了一下概念,表面上看上去,也和百货公司差不多,无非是事情略多一点儿。
毕竟超市是新鲜事务,人们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为了方便斐迪南就加了百货两个字,让人容易接受。
很多人就是冲着百货公司的名头,才选择来应聘的,斐迪南才短时间就招满了人,也算是误打误撞了。
三天一晃而过,卡尔管家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将维也纳附近的面粉加工厂调查的一清二楚。
“殿下,维也纳有大小面粉加工厂十三家,其中只有两家规模大的,实现了盈利,七家基本上保本,另外四家已经进入了亏损状态,竞争十分的激烈,!”卡尔管家尽职的汇报着
卡尔管家,不赞同斐迪南建立面粉加工厂的计划,在他看来面粉加工行业市场已经饱和了,竞争压力太大,现在加入进入进去,很难赚到钱。
听完卡尔的汇报,斐迪南也有些犹豫了,毕竟一个小小的维也纳,就有十三家面粉加工厂,那么整个奥匈帝国又有多少呢?
沉默了片刻,斐迪南还是决定计划不变,自己还是有优势的,可以自产自销,成本要比他们低得多,大不了到时候在开发些相关副产品,还怕竞争么!
“嗯,我知道了。辛苦你了卡尔!”斐迪南肯定了老管家的工作
“为殿下办事是我的荣幸!”卡尔很高兴的说
“卡尔,你觉得我要收购一家面粉加工厂,要花多少钱?”斐迪南慎重的问
1881年,要建立一家工厂,可没有那么简单,要盖厂房,订购买机器,培养工人等等,乱七八糟的事办完,一年内能够投产就算不错了。
收购一家工厂,则简单的多,花不了多少功夫就可以投产了。
只要价格不是太高,斐迪南还是倾向于收购。
卡尔管家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为工厂估价,然后说:“殿下,如果是破产的小厂话,可能只要几千英镑;正在盈利的两家面粉加工厂,估计要七八万英镑!”
斐迪南心中一惊,这个差距也太大了吧!随及又想到,工厂亏损,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设备老旧或者是经营不善,又或者是规模太小,没有竞争力,现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肯接盘就不错了,凭什么挑剔。
“嗯,那么先和那些的工厂老板们接触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打算出售的,在评估一下我再决定吧!”斐迪南
“好的,殿下如你所愿!”卡尔管家说完,见斐迪南没有挽留的意思,就转身离去了。
打发了老管家,斐迪南就在家中看看报纸,今天他有一个重要的宴会,必须要亲自参加,他的叔叔悲剧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生日。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以建立奥匈帝国的功绩为世人熟知,1879年他与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帝国结盟,建立了同盟国,1914年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把奥地利和德国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因肺炎发作逝于维也纳,年86岁。
回忆了一下老皇帝的生平,斐迪南感慨万千,活生生的名人就在眼前啊!
“一个伟大的外交家!”这是全世界对他的评价。可能是上帝把他的天赋点歪了,相比他外交手腕的犀利,其它方面可以用平庸来形容。
他利用外交手段,建立了奥匈帝国。可是这个腐朽帝国,无时无刻不存在着问题,层出不穷的民族问题,始终困扰着他,阻碍着帝国前进的脚步,最走向了崩溃。
很遗憾,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在这方面都作为确实不怎么样,优柔寡断展露无遗。虽然他也采取了不少措施,缓解了民族矛盾,可是收效甚微。
晚年更是凄惨,他的弟弟在墨西哥被枪决,妻子在日内瓦,被一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刺死,儿子年纪轻轻就自杀,选定的继承人又被塞尔维亚黑手党刺死,他为此发动的报复性战争使数千万人倒在血海中,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奥匈帝国风雨飘摇。
“斐迪南,该出发了,你不会又弄什么幺蛾子吧!”克莱芒蒂娜公主有些担心的说
最近她明显感觉斐迪南变了,变得更加古怪了,爱捣鼓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这令她很担心。
“怎么会呢,我亲爱的母亲,你怎么能这么想!你要相信我!”斐迪南连忙走了过来说,看得出来他对克莱芒蒂娜公主很头疼。
原主斐迪南就行事有些古怪,和异于大多数贵族,朋友很少,喜欢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克莱芒蒂娜公主到没有怀疑,他是否被调包了。见斐迪南过来了,直接招呼他上了马车。
维也纳…美泉宫,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是出生在美泉宫,它也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最喜欢和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
现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三皇同盟》的建立,奥匈帝国的政治外交,都处于最宽松的时代。
奥匈帝国的贵族、大臣,各国使节,还有欧洲其他地区的大贵族,都派人过来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威势,这一刻显露无遗。
宴会和斐迪南想想中的不一样,没有那么多过场,老皇帝接受了众人的道贺,直接就开始了。
斐迪南不是主角,除了和一帮大人物混了个熟脸,传说中狗血剧情没有发生。
哦,长相还不错斐迪南还认识了几个贵妇,如果他愿意的话,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6。第六章、食品厂启航'
资本家都是逐利的!——资本论
卡尔管家的效率很高,结果也很喜人,其中八家工厂的老板,有出售的意愿。
不赚钱的生意,没有人愿意做。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奥地利,面粉加工厂已经是夕阳行业了,残酷竞争让人看不到钱途。
谈判的事,斐迪南还是交给了卡尔,毕竟老管家这方面的天赋令他汗颜。之前超市的采购,就证明了这一点,斐迪南自己实在不适合讨价还价。
最终,斐迪南以一万八千英镑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名叫“卡特维波尔图”的面粉加工厂。
机器设备都是一年前购买的,拥有一百八十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五十多名雇员,火力全开,可以日产面粉2000公吨。
从这些机器买回来后,卡特维波尔图就没有全力运转过,员工也从最鼎盛时期的五百多人,压缩到了现在。
即便如此,卡特维波尔图也是勉力支撑,在亏损与赢利的边缘徘徊。
斐迪南对这次收购很满意,新老板总得有新气象,然后就给卡特维波尔图改了名字。
“双汇食品开发有限集团公司”,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就是面粉厂的新名字了,预示着新的开始。好吧,其实完全是斐迪南的恶搞,他打算把日后凡是熟悉的品牌,都盗版过来。
斐迪南挽留了原厂长韦礼安…舒伯特,在竞争激烈的维也纳,面粉加工厂能够保本,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事实上原厂卡特维波尔图,运转还是很不错的,里里外外都被管理的不错,成本被压缩到了最低。
不过销售方面,做得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没有品牌,也没有大的批发商,产品主要销往广阔乡村。
没办法,作为后起之秀,城市的市场已经被瓜分一空了。能够开辟农村市场,也足以说明老板具有战略眼光,可惜太过超前了。这个年代的农村穷得叮当响,想完成农村包围城市那是做梦。
不过现在有了斐迪南,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当然短期内,超市的销量有限,农村的市场还是不能马上放弃的。
斐迪南作为老板,亲自前往工厂安抚了员工。他当众做出沉诺,绝不拖欠工资,查看了一下工厂现状。
最后看到那黑乎乎的面包,动了恻隐之心,宣布将原有伙食费标准,提高百分之二十,立马就获得了工人们的拥护。
派出了管理人员,因为工人们的配合,经过短时间的磨合,工厂继续开工了。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激发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斐迪南向韦礼安提出了建设性的奖金计划。
韦礼安很快就拿出了,符合实际都工厂奖励制度,上报给了他。
斐迪南很满意韦礼安的做法,作为老板他可以对工人大方,可是对于管理者确恰恰相反。和很多老板一样只有他可以做好人,收买人心,而管理者则必须要恶人,为他节省开支。
韦礼安的计划,工人是在现有基础上每个月平均产量增加,或者是总体质量有所上升。产量或者质量每增加百分之一,所属班组可以获得一袋面粉的奖励。
这项措施惠而不贵,面粉都是自己产的,成本很低,工人们也可以直接拿回家自己食用,和直接发奖金效果一样。
斐迪南还发现了,韦礼安还有基本的良知,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工人们增加了好处,这就更令斐迪南满意了。
“韦礼安先生,这份计划你做得很漂亮,工人们是需要激励的。这样吧,你下去统计一下,凡是在工厂上班的员工,他们有多少家人,以后都可以用出厂价,从工厂买到相应的口粮。”斐迪南再次仍下了一个收买人心的策略。
“好的,殿下~我马上就去办!”韦礼安有些激动的说
从出厂到零售,面粉的价格至少增加了三层以上。而且面粉又是欧洲的主食,这么下来工人们的生活支出将大大降低,相当于增加了两、三层的薪水。
这是斐迪南想到的再现有条件下,不损害已经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改善工人们生活条件的最佳办法。
事实证明斐迪南的策略是正确的,随着他产业的日益扩大,旗下工人们享受的福利政策越多。在日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时,他的工厂总是最安稳的,工会在这里影响力要弱得多。
时光匆匆,面粉加工厂很快走向了正轨,产量节节升高,质量也不断上升。最终稳定下来时,总产量增长了将近百分之三十,优等品也增加了百分之十一。
而他付出的代价,不过是每个月多发放了几百袋面粉,平均下来每个工人,都可以获得两三袋面粉。
在折算奖励时韦礼安表现的很大气,基本上都给满了起来。不过在发放奖励时,他很没有节操的将奖励换成小袋,因为当时没有说清楚,工人们也没话说。
这是为了适应超市销售,而特意开发出了的大小包装。有50㎏包装的大袋,20㎏的中袋,10㎏的小袋,还有5㎏的小小袋,甚至还开发出了1㎏的微小包装,当然平均下来,越小包装的单价越高。
韦礼安总算还是有点儿人情味,没有换成最小的包装,不然工人们就要真的欲哭无泪了。现在发的是10㎏一袋的面粉,两三袋也够一个人的口粮了,所以工人们还是高高兴兴的领走了。
斐迪南怕形成烂账,很早就把工厂和超市的财政分开了,即便是超市采购也是要付钱的,参考市场价结算。
因为增加了超市的销路,面粉厂很快开始了盈利,第一个月下来就盈利了三百英镑,虽然还比不上一家超市。
不过斐迪南还是很满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工厂的产能现在才开起了三分之一,而且很多产品销往了乡村,几乎没有什么利润,要是全部都可以自产自销的话,工厂利润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斐迪南又想出了后世商家,最常用的一招。很没有节操的换上了不同的包装袋,搞出了七八个品牌,以供顾客选择。和后世的无良商家一样,把同样的面粉卖出了不同的价格,到是获利颇丰。
'7。第七章、圣诞节'
1881年,是发展中的一年,维也纳的市民~物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脑洞大开斐迪南,也在奸商的路上越走越远,各种套路让人应接不暇。
双汇食品集团的产品越来越多,比如种类繁多的面条,又比如品牌众多的饼干,还有口味各异的薯条等等。
面包师也正式入住了超市,各类糕点也纷纷闪亮登场,走了维也纳市民的视线,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当然也丰富了斐迪南的腰包,沃尔沃已经走向了奥匈帝国,足迹遍布了每一个大城市。
当然双汇食品集团,也随着超市,从皮包公司变得越来越名副其实了,成为了奥匈帝国食品加工领域,有数的大公司。
圣诞节即将到来,沃尔沃变得更加忙碌了,在斐迪南的鞭策下,费兰茨在迷迷糊糊中,为圣诞节活动做起了筹备工作。
由不得斐迪南放松,维也纳现在已经有数家超市,在开始装修了,风格基本上都是抄袭的沃尔沃。
也有标新立异,不过自动被斐迪南忽视了。什么都不懂,就去搞创新,作死属性满满的,完全不会是构成威胁。
可以想像,1882年维也纳必定会冒出一大群的超市。斐迪南的垄断时代即将结束,百家争鸣将要来到。
斐迪南估计未来三五年内,都是超市的黄金年代,竞争对手们都还处在学习摸索阶段;五到十年内,将逐步过度到白银阶段,竞争对手增加,利润开始变薄。
不过沃尔沃的霸主地位已经确定,后起之秀短期内难以挑战。十年后,自己的配套产业将要完善,到时候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盘点一下1881年的收获,沃尔沃从6月18日开张,将近半年时间陆续新开了三十六家分店,略超过计划。
同时为斐迪南贡献了三万英镑的净利润,利润主要是消耗在了开新店上。平均每家超市的月利润,还保持在八百英镑上下,堪称恐怖,是斐迪南现在最大收入。
双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表现的也十分不错,面粉加工厂改制后,得益于销售渠道的迅速扩展,从最开始每月三百英镑的盈利,增长到了现在每月的一千英镑。
新成立的面条厂,销量一般,尽管斐迪南搞出了很多品牌,可是欧洲人不习惯用筷子,到是意大利面卖的不错。
刚开始还略有亏损,现在每个月的利润也不过一百英镑上下,令斐迪南大失所望。
还好,这只是一个十来个人的小工厂,没有盲目扩大规模,不然现在也赢不了利。
到是零食加工厂的效益不错,像爆米花、薯条、各类饼干等,都卖得不错。
从成立到现在,零食加工厂已经扩充了两次,现在拥有员工八百多人。在斐迪南的产业中规模,仅次于沃尔沃。现在月利润高达八千英镑,而且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整个1881年,斐迪南创造下了一份价值数十万英镑的产业,可是他的兜里,只增加了区区不到一万英镑的现金。
圣诞节到了,沃尔沃门前摆放着精美的圣诞树,柜台内陈设着琳琅满目的食品。
头戴红色尖顶圆帽、身穿大红长袍、须眉皆白的圣诞老人手提礼品袋,向人们招手致意,并将一袋袋食品赠与路过的儿童。
超市也开起了节日优惠大酬宾,玲琅满目的商品,都标起了打折价,吸引着过往的人群。
这完全是斐迪南~按照后世奥地利圣诞节,进行布置的。看起来效果很不错,许多商品被抢购一空,超市中只留下一排排空荡荡的货架,和疲惫不堪售货员。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斐迪南一家也不例外,一起应邀去了美泉宫,和维也纳的一帮亲戚们一起共进了圣诞晚宴。
随后,一家人在圣诞树下欢歌起舞,互赠了圣诞礼物,整个场面充满着温馨的气氛。
子夜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斐迪南等人都起身站好,点燃一棵棵蜡烛,齐声诵读《圣经》,并互相祝福,然后唱起圣诞歌曲,首篇传遍世界的圣诞歌曲就起源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奥本道夫。
唱完圣诞歌,斐迪南离开了美泉宫,到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做弥撒。
此时教堂内放着高大的圣诞树,树上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指向“东方三王”卡斯帕、巴达萨、梅尔修前往伯利恒的道路。
维也纳都大街小巷里,现在都冲满了孩子们的身影,唱着圣诞歌曲,走家串户的报佳音。
贵族、资本家们也难得大方了一回,工人们全部放假,不少人还可以收到圣诞礼物。
至少为斐迪南工作的人,都收到了一份圣诞礼物,是一些工厂自产的零食,还有一些滞销的产品。反正斐迪南工厂生产的都是食品,对赤贫的工人们来说,都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礼物。
要不是卡尔管家的及时提醒,斐迪南还差点儿发了年终奖。幸好他及时反应了过来,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擅自提高工人们的工资,是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