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财政部估计,1892年下半年保加利亚的财政收入,较一年同期要减少三分之一。
这也意味着,1892年保加利亚将面临严重了财政赤字。“二五计划”已经开起,政府之前贷款以及抄家所得,全部都投入了进去,这还不够。
原本保加利亚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将接下来几年的财政收入都计算了进去,才勉强可以凑齐。
现在经济危机一爆发,对外出口萎靡不振,财政收入急剧下降,未来几年都要面临财政危机。
更关键的是“二五计划”现在不能停,一停下来,国内就要增加一大批的失业人口,那么对正在恢复的保加利亚又是一击。
不过现在斐迪南是痛苦并快乐着。一方面保加利亚国家损失惨重,面临财政危机,令他这个大公头疼不已另一方面,这次经济危机,他又大赚了一笔。
股市不提也罢,也就跟着吃了些残羹冷炙。不过抄底的时候可是获利颇丰,收购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具体价值难以计算。
斐迪南正在为保加利亚财政犯愁,费兰茨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建议说:“大公阁下,我们可以在保加利亚成立一家银行,这次经济危机爆发后,匈牙利温斯顿银行发生了挤兑,存在其他银行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有自己的银行也方便汇兑。”
斐迪南眼睛一亮,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记了呢?
现在保加利亚除了保加利亚国家银行,就没有一家像样的银行,大部分金融业务还是外国银行在做。自己要是不踩一脚,怎么对得起穿越者的身份呢?
'82。八十章、终身大事'
开一家银行很难么?毫无疑问,确实很难,除了资金之外,改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
不过对斐迪南来说,这一切都很简单,经济危机中破产的银行可不少,想挖人还不简单,又或者收购一家小银行进行改组,都不是问题。
成立一家银行,即可以方便自己使用,还可以解决保加利亚的财政危机,以后大不了在幕后操纵贷款给政府好了,顺便还大赚一笔。
斐迪南越想越美好,不过很快爱丽丝就打断他的好心情。一个他不想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大人物来了。
他的母亲克莱芒蒂娜公主已经从维也纳“杀”过来了。
自从斐迪南成为保加利亚大公后,克莱芒蒂娜公主主要还是居住在维也纳,相互之间的接触就少了很多。
每年也就能见几次面,但并不意味斐迪南就可以无视克莱芒蒂娜公主了。
事实斐迪南还是很尊敬克莱芒蒂娜公主的,基本不会和她对着干。但是有一件事情例外,就是终身大事。
之前在维也纳也认识了不少贵族小姐,可是斐迪南都没有多少兴趣,当然那会儿他年龄也不大,欧洲贵族也习惯晚婚,他的压力并不大。
后来成为保加利亚国王后,他的婚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还涉及到了政治影响。
然后就耽搁了下来,克莱芒蒂娜公主没少为这件事情发愁,给斐迪南结束了几个,都被他以政治不适合给推了。
这次克莱芒蒂娜公主过来,斐迪南已经心虚了,暗想:要不干脆妥协算了,随便找一个应付得了。省得这样折腾,反正在这个位置已经注定摆脱不了政治婚姻,也别指望找到什么爱情。
沉思了片刻,见费兰茨还在,斐迪南整理了一下思绪,现在也没心情处理公务,开口说:“费兰茨先生,银行的事就交给你去办了,无论是收购还是新建一家都可以,最好能够在年内完成!”
“好的,大公阁下,我会尽快搞定的!”费兰茨淡然的说
斐迪南点了点头,费兰茨的能力不用怀疑,跟着他经过这几年磨练后,潜力已经激发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最顶尖的人才。
忠诚度也可以保证,已经通过了斐迪南的考验,而且一家老小都跟着哈科利家族讨生活,背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斐迪南很庆幸,自己出生一个大家族,无论是人脉关系,还是人才储备,都有足够的底蕴。真要是白手起家,估计现在还要为生计发愁。
时光匆匆而过,克莱芒蒂娜公主已经进入保加利亚,不过并没有急着去寻斐迪南的晦气。
保加利亚不愧是帝的后花园,现在正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克莱芒蒂娜公主一路走一路欣赏风景,看得出她的心情很不错,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完全没有电报的急切。
原本进入了保加利亚,乘坐火车不到一天的路程就可以到达索非亚,克莱芒蒂娜公主硬生生的拖了五天。
看到克莱芒蒂娜公主的表现,斐迪南知道麻烦了,这次多半是躲不过去了。现在只希望这次的贵族小姐,不要太恐怖。
事实,自从斐迪南继任保加利亚大公后,克莱芒蒂娜公主几乎就不在过问他的事了,出了他的婚事。
可怜天下父母心,似乎克莱芒蒂娜公主每次过来,都是为了这件事。基本她越满意,走得就越悠闲,前前后后已经经历了七八糟了,还是乐不疲此。
从克莱芒蒂娜公主的表现来看,斐迪南已经确定又是哪家王国的公主了。如果只是普通贵族的女儿,通常先是一份电报,再附一叠资料,等斐迪南一拒绝,就马赶过来。
克莱芒蒂娜公主年龄越大越有小顽童的架势,现在似乎调戏斐迪南也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向乐趣。
这次也不例外克莱芒蒂娜公主悄然进入了王宫,阻拦了想要报信的侍女,突然出现在了斐迪南的面前。
正在处理公务的斐迪南,被吓了一跳。不待斐迪南开口,克莱芒蒂娜公主抢先说道:“斐迪南怎么不欢迎我?可怜人家从维也纳日夜兼程赶过来看你,你居然”
斐迪南心里已经是一群草泥马在狂奔,这样向你的儿子撒娇真的好嘛?难道女人了年龄,进入了更年期,思维就会异于常人?前世那么更年期,也没有听说有这种状态啊!
好吧,斐迪南承认,自己前世是孤儿,对这方面确实不很关心。
忙说:“怎么会呢?克蕾芒汀,你可是我最尊敬的母亲,我怎么会不欢迎呢?”
“是嘛?那太好了!对了我忘了问了,你一共有多少个母亲??”克莱芒蒂娜公主一本正经的说
斐迪南被惊得目瞪口呆,还有这种操作??
似乎很满意斐迪南的表现,克莱芒蒂娜公主扑哧一声:“哈哈哈哈”笑弯了腰,半响过后才说:“斐迪南知道么?你刚才的表情太好笑了,就和你小时候差不多!”
看着四周想笑又不敢笑的侍女们,斐迪南现在是欲哭无泪,这次丢人丢大发了。
似乎克莱芒蒂娜公主也玩儿够了,就放过了斐迪南。顺便交给他了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去圣彼得堡参加谢尼亚女大公的舞会。
斐迪南就是反应再迟钝,也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要是正常情况下,谁会去千里之外邀请别人参加舞会?
19世纪又不是21世纪,从保加利亚到圣彼得堡做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现在马车加火车,要走大半个月呢!
斐迪南清楚,这次轮不到他拒绝了,他的母亲克莱芒蒂娜公主估计已经做好准备了,作为被最后知的当事人,只有接受的份。
斐迪南在记忆中翻找,对这位女大公的印象,原主还是停留在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大概十几年前见过。
谢尼亚女大公在历史的笔墨很少,在斐迪南这个骨灰级的历史爱好者,对她也是完全没有了解,只知道她是亚历山大三世的女儿。
'83。八十一章、奥匈银行'
这场突如其来的联姻,即在人们的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欧洲贵族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十分看重血统。这么一来,可供选择的范围已经很小了,如果在考虑政治因素,选择面将变得更窄。
历史原主斐迪南也不会拖到1893年,与帕尔马公爵罗伯托一世和波旁两西西里的玛丽亚皮亚公主的女儿,波旁帕尔马的玛丽亚路易莎公主结婚。
而谢尼亚女大公更是在1894年,为了贵族血统不被破坏,匆匆嫁给了自己的堂叔亚历山大大公。还有一个不太靠谱的推测是说:亚历山大三世当时已经病了快要死了,才急忙把女儿嫁了!
这个世界也不例外,斐迪南的终身大事还是拖了下来,尽管之前克莱芒蒂娜公主也张罗了不少,但是最后都放弃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科哈利家族的面子不能丢。
斐迪南的婚事也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牵扯到家族的荣誉,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等,很多欧洲大贵族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是他们不想早点儿成婚,问题是选择范围太小,在这方面血统的因素还大过政治。
谢尼亚女大公的情况也差不多,历史由于当时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糟糕的外交关系,两人自然不在考虑之中。
斐迪南穿越后,蝴蝶效应之下两国关系已经改善,相互就进入了视线中。
欧洲贵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大贵族之间几乎都有联姻。比如斐迪南的堂兄爱德华七世的妻子,和亚历山大三世的王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就是亲姐妹。
还不止这些,反正欧洲贵族之间的联姻都是一团乱麻。斐迪南还知道他的母亲克莱芒蒂娜公主,这位法国公主和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王后也是表亲,相互之间关系还过得去,然后顺理成章的勾搭了。
辈分啥的很抱歉作者君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三四种不同答案算少的了,多推几代搞十几种答案也行。
双方门当户对,政治现在又是盟友,正常情况下,只待斐迪南圣彼得堡一行,就可以敲定了。
好吧,这些都还不急,斐迪南要去也得现解决国内的问题。现在保加利亚的麻烦还有一大堆,经济危机被提前引爆了,政府处理措施到位,破坏力虽然有所削弱,但是善后工作还是少不了的。
对比巴尔干各国的情况,斐迪南还是庆幸不已。
1886年前保加利亚一直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当时俄国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之后斯塔姆政府时期,俄保关系破裂,甚至断绝了外交关系,就开始引进了大规模英国奥匈德国资本,疯狂打压俄国资本,到斐迪南时期已经是群雄逐鹿了。
这个用在保加利亚实在是太夸张了,小小的保加利亚还引不起资本大鳄们的窥视,也就是几家银行办事处加一帮买办。
买办早就被斐迪南借刀杀人给干掉了。哦,还有漏网之鱼在忙着翻案呢!
可惜现在保加利亚是法制化社会,除非可以提供证据表明是被冤枉的,不然是无法翻案的。
从斐迪南宣布平反以来,死光了的例外,其余真正被平反凤毛麟角,至于退还资产,拿证据来吧!
当时抄家的账目,早就毁于意外之中了。目前为止,除了发还了几套房产外,其余资产去找斯塔姆政府证明吧!
没有钱还想东山再起?真当被斐迪南鞭挞的后起之秀资本家们是吃素的,连几个杂鱼都搞不定?
不过银行就很恶心了,之前历届政府的贷款就陆续抵押了不少主权,现在经济危机爆发了,各大银行都在收缩资金,应付各自国内可能爆发的挤兑风潮。
斐迪南要是不趁机落尽下石,就白穿越了一回。各大列强,一直都是情报部门的众点工作对象,这会儿轮到弗胡表演了。
斐迪南向来信奉着,“饭要一口一口吃”!由于地缘政治,目前保加利亚金融资本以英奥两国为首,俄国次之原谅他们,以俄罗斯糟糕的金融条件,能保持影响力就不错了,自家还缺钱呢?,德国刚刚入场不久。
斯塔姆政府时期,保加利亚的海关关税抵押给了英国人,矿产资源大都抵押给了奥匈。
这个选择题很容易做,柿子找软的捏。现在大英帝国金融体系,不是小小的经济危机所能撼动的相比之下奥匈帝国的金融体系就要差得多,又没有足够的殖民地可以泄洪,关键和德国经济联系太紧密,受经济危机影响更大。
好吧,这次的对手还要小的多,仅仅是一家银行奥匈银行。听名字就知道,这家银行不简单。
奥凶银行的前身是奥地利国家特别银行,成立于1816年,1878年改制为奥匈银行。不要误会,现在还是一家私有银行,奥匈解体后才成为奥地利国有银行。
维也纳一家密室里,弗胡召集了几名情报头子开会,也可以说是布置任务。
“这次你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散播奥匈银行将要破产的消息。这是资料,有真有假,你们把它当成真的宣布就好了!”弗胡
……
很快维也纳一家街头小报,就刊登三个月前奥匈银行,向塞尔维亚政府提供五千万克郎贷款的消息,这个消息是真的,不过后面加了编辑评价:塞尔维亚即将在经济危机中破产,这笔贷款可能收不回来了!
立刻引起了维也纳的轰动,五千万克郎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这已经近似匈牙利一年的关税收入。
大家都在议论奥匈银行要倒大霉了,这么一笔巨款足以让它伤筋动骨。
不过这并没有立刻引起奥匈银行高层的担心,没错名义他们是发放了五千万克郎的贷款。
这样的肥肉不是奥匈银行一家可以吞下的,实际这笔贷款是组建银行团一起发放的。
而且当时的贷款是先扣除利息,然后分批发放的,现在才发出去了一半。加这笔钱很大一部分,又被塞尔维亚用来在奥匈采购了武器装备,资金又回流了一部分,实际放出去的现金并不多。
'84。八十二、造谣'
这笔贷款就算亏了,也在奥匈银行承受范围之内,再说塞尔维亚也是给了抵押的,亏本的可能性很低。
之前也有报纸报道过,还引起了维也纳市民感叹,银行真他妈有钱,至于奥匈银行团和奥匈银行的细微差别,就没有几个人注意了。
这一次弗胡春秋笔法运用的很成功,模糊了一下概念。再加经济危机爆发后,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真要是都信了,天都要塌下来。
好吧,这只是一个开始,光这一条不确定的消息,还动摇不了大家对奥匈银行的信心。
又过了几天,维也纳又一家小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希腊政府经济爆发后损失惨重,政府即将面临破产危机,奥匈银行又一笔贷款可能收不回来了。
这次贷款的金额没有那么大,零零总总的加起来,也只有两千多万克朗。不过这次的问题,明显要严重很多,希腊政府确实濒临破产。历史希腊政府就差点儿破产,不过被列强出手拉了一把,拖到1898年实在没法才宣布破产。
奥匈银行高层现在正在开会讨论,到底要不要救希腊政府,其实这个问题不用讨论。
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也必须要救,现在的希腊政府和德奥关系还是很紧密的。而且就算奥匈不参加,其它列强也会干预。
19世纪末,国际的大额金融贷款,都是和政治挂钩的,奥匈银行也不例外。
奥匈银行现在主要讨论的是接下来又要获得什么?又怎么样帮希腊政府度过一劫?要知道希腊政府能抵押的基本都抵押的差不多了,1898年之所以财政破产就是因为没有抵押品了。
这次,奥匈银行反应要明显的多,维多斯总裁立刻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辟谣,宣布了列强一致原则。欧洲五大流氓会出手干预,大家可以放心,不要听信谣言。希腊政府不会破产,最关键的是奥匈银行的贷款不会打水漂。
这个消息确实振奋人心,自经济危机爆发后,就一直下跌的奥匈银行股票出现了一波反弹。
维多斯现在的心情很不错,老实说奥匈银行在他掌舵下发展的很不错,但是经济危机爆发了,所有的行业都受到冲击。
奥匈银行也不例外,股价开始一直下跌,他的压力也很大。现在终于反弹了,这是不是意味着这场危机要过去了?
不过弗胡没有让他的好心情持续多久,维也纳日报刊登了又一则坏消息:奥斯曼帝国又出事了!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进入19世纪末期,奥斯曼帝国有几天是太平的,区区一个农民起义算啥?这次就算参与的人多了一点,还不是会很快被镇压下去!再说了哈登堡家族和奥斯曼也是几百年的老对手了,对奥匈的影响真的不大。
好吧,奥匈银行这次又受到冲击,混乱之中有几个职员被误伤了,顺带损失了一些财物,区区几万克朗不值一提。
但是谣言的威力是巨大的,弗胡很爽快的把金额放大了几百倍,刊登在一家街头小报。
不过出于对奥斯曼帝国的关心,这则谣言很快就传播开了。然后维也纳的报纸纷纷跟进,情报人员果断的带了一次节奏,大家开始猜测奥匈银行这次的损失到底有多少!
从几百万到几千万,都有猜测,众说纷纭。更有报纸为了博人眼球,干脆大胆猜测奥匈银行损失了几个亿。
好吧,这种几个亿的猜测,估计只有白痴才会相信。维克斯总裁立刻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损失企图安抚人心。公开承认奥匈银行在奥斯曼确实遇到了麻烦,但是损失只有区区八万克郎。
这次显然弄巧成拙了,维也纳市民纷纷表示:我要信了就是傻子!
谁叫奥匈银行为了展示实力,给人财大气粗的感觉。按普通人的想法,奥匈银行在奥斯曼帝国怎么也得有千儿八百万这才正常,遭人抢劫杀人,不损失个百八十万怎么可能?
维克斯要是知道了民众的想法,一定会喷他们一口唾沫。奥匈银行是很有钱,但是也没豪气到在一家分行就放千儿八百万的地步,维也纳总部还差不多!
民众可不管那么多,自己认为合理就行啦!奥匈银行肯定损失惨重,要不然他们干嘛要隐瞒损失。人心叵测,都是越想越可怕,这时候情报人员又开始带节奏了。
维也纳街头
拉迪是斐迪南手下一名普通的情报人员,当然他并不知道在为谁工作。
对这份兼职工作,他还是很满意的。平常正常班,偶尔只需要散播几条消息,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轻松简单还没有危险。
至于雇主是谁,他才懒得关心。反正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赚钱,头还专门组织培训过,为了降低暴露的风险,散播消息一般只说是猜测就可以了。
在他看来,这都很多于,谁会关注他这样的小人物。而且到现在为止,从自己接到的任务来判断,拉迪认为这是资本家在狗咬狗,对这种事他是乐不疲此。
“嗨,卡罗,你在奥匈银行存款了嘛?”一名年约四十来岁,略有些肥胖的的中年人走来,拉迪主动走过去打了个招呼。
“当然,拉迪!你知道现在的经济环境很不好,那些小银行虽时可能破产!奥匈银行的信誉一直很不错,虽然利息低点儿,但是安全有保障!”卡罗笑着说
“天啦!你没有看新闻么?奥匈银行在国外的投资接连失败,都快要破产了!”拉迪故做惊讶的说
“这怎么可能?奥匈银行可是全世界响当当的大银行,实力雄厚怎么可能破产呢?”卡罗不可置信的说
“它破不破产我怎么知道?反正奥匈银行最近损失很大,报纸都说了。国内现在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隔三差五的有工厂倒闭,谁知道奥匈银行手头有多少烂账,在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折腾!”拉迪淡淡的说
“你说的也是啊!现在的经济确实不景气,博洛那小子原来待的机械厂就破产了,听说还欠了银行一大笔钱呢!这么看,我是不是要快点把钱取出来,更加保险一些?”卡罗有些犹豫的说
“我建议你还是取出来吧!损失点儿利息总比血本无归的好,现在维也纳破产的银行还少么?谁知道奥匈银行这次能不能撑过去?这可是几千万的损失啊!”拉迪继续加码说
“嗯,我在想想看!”卡罗一脸肉痛的说
……
同样的事,在维也纳街头还不止发生了一件,许多人被忽悠后,就找亲朋好友们商量,无意中又影响了更多的人。谣言愈演愈烈,挤兑危机爆发了。
'85。八十三章、挤兑'
挤兑一发生,就轰动了维也纳,并且开始向四面扩散。股市就立刻做出了反应,奥匈银行的股价开始狂跌不止。
这时候维克斯急了,没有哪家银行不怕挤兑,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中。当机立断召开了股东大会,向幕后的大股东求助。
维克斯的决策是正确的,奥匈银行幕后的股东都是奥匈帝国的权贵。这帮大人物一行动,奥匈政府就出面辟谣,为奥匈银行做保,维克斯又从其它同行那里拆借了一笔资金应急。
同时又动用关系,说动交好的媒体,开始舆论攻势,企图扭转不利影响。
如果没有人从中作梗,奥匈银行现在已经度过了危机。不过弗胡肯定不会罢手,斐迪南的目的是让奥匈银行元气大伤,最好是直接破产。
奥匈银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信用”,只要让民众继续散播奥匈银行的坏消息,众口砾金之下,谁也挽救不了。
19世纪末,政府对舆论的监管微乎其微,媒体的自由度极高。弗胡还是选则老办法——带节奏,比如:上个月天维瑞纺织厂破产了,还欠奥匈银行一笔贷款,成烂账了;半个月前卡诗顿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