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我希望在今年你能有一个孩子,这有助于稳定民心!”斐迪南慎重的说道
老实说在这个问题上,他不想插手,这是小斐迪南的私生活,但是现在很不凑巧,正好赶上了。
有一个孩子,在政治上对小斐迪南是非常加分的,孙子孙女斐迪南都不在乎,只有有就行了。
现在民间可是非常关心皇室的下一代,大家都希望快点儿看到第三代诞生。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鲍里斯大公的妻子怀孕,国内都在搞庆典。
这就可以看出问题了,要是小斐迪南迟迟没有后代,大家对他这个皇储的评价也会下降。
没有办法,这也是民众们闲的蛋痛,要找点儿事情做,有一部分人就在为继承人操心了。
“父亲,这个问题,我尽力而为,能不能成还是要靠上帝决定!”小斐迪南无奈的说道
遇到这样的事情,他能够怎么办?除了努力造人外,就啥也干不了了!
“不要太过紧张,当年我不也是这么过来的!甚至比你现在的压力还要大,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保加利亚王室,才是真正的人丁单薄!
现在你的任务也很重大,努力一点儿,我对你这方面的要求是超过我就行了,当然能多几个就更好了!”斐迪南鼓励的说道
在保加利亚多生多育,也是政治正确,这是斐迪南实施了三十年的国策,早就已经深入了人心。
按照正常情况,每对夫妇生育五六个子女,二十年后差不多就可以人口翻倍,斐迪南都在以身作则。
现在轮到小斐迪南了,不要想着轻松过关,那是不可能的了。
受王室的影响,民间的正常生育标准那都是六个起步,现在保加利亚就差立法规定,夫妻双方至少要生育六个孩子了。
当然,这是斐迪南惹的祸,包括这个六个起步的说法,也是他引导出来的,为了增长人口,他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父亲,这个会不会太多了点儿?”小斐迪南不确定的问道
“小斐迪南你要向前看,比如英雄母亲瓦伦蒂娜瓦西尔耶娃,人家可是生育了27胎,一共69个孩子。
当然这是特例,这实在是太辛苦了,我没有这么要求你们!”斐迪南开玩笑的说道
瓦伦蒂娜瓦西尔耶娃的传说,是俄国移民带过来的,真假斐迪南也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他把这当成宣传的典型。
“父亲,你确定这是真的么?”小斐迪南怀疑的问道
“哦,这件事情,俄国人在当地的历史资料上有过记载,还有她的后人可以作证,姑且就算是真的吧!
这只是我给你举个例子而已,内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国内的英雄母亲也不少,要知道现在靠生孩子成为百万富翁的也不少!”斐迪南想了想说道
“是的,父亲,我还知道如果不是你修改了计划生育法,封锁了上限,现在保加利亚政府早就破产了!”小斐迪南无奈的说道
天赋秉异的人总是存在的,以保加利亚的人口基数,当中总是会出现表态的,目前为止登记在册的最高纪录是二十八胎。
要是按照最初的翻倍标准给钱,可以让保加利亚政府直接破产了,好在政府公布的标准非常的聪明,前面都有明确数字,后面直接用省略号了,还备注了解释权。
按照保加利亚计划生育法的规定,从第三胎开始,享受100列弗的奖励,第四胎翻倍,第五胎再翻倍
要是按照这个标准计算,2的23次方,得亿万富翁已经诞生了。
这样的变态虽然不多,不过超过二十胎的人,数量就不小了。
没有办法人口基数在哪里放着的,那怕是万分之一的几率,这也有好几千了。
保加利亚没有发放养老金,没有搞高福利,就是因为把钱都砸进了鼓励生育中,每年将近百分之三十的财政收入,都进入了这个大坑中。
人口的高速增长,也是建立在政府的不断投入中的。要不是为了母亲的安全,医院给强行扎结了,这个记录估计早就被打破了。
“好了,开一个玩笑而已,不用这么愁眉苦脸的!
这个问题,顺其自然就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和你母亲是不会缺孙子的,所以你不用有太大的压力!”斐迪南又补了一刀
现在谢尼亚已经不在索非亚了,如果不是没有办法的话,现在斐迪南多半也去了芬兰。
果然孙子孙女一出来,儿子就要失宠了,当然这只是第一个孙辈的优待,后面如果孙子孙女多了,就不要想这个待遇了。
这算是风水轮流转了,当年因为孩子的问题,斐迪南也没有少被母亲教训,直到小斐迪南出生,现在轮到他教训儿子了。
“父亲,我们还是换个话题吧,你看现在国内的人口不断增长,各地区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我们是不是要采取措施了?”小斐迪南灵机一动说道
“这个问题,你和内阁商议吧,地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只能告诉你,尽力而为就可以了,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
地理位置不一样,自然条件不一样,发展潜力当然就不一样,不要想着所有地方都平衡发展,那只是理想状态!”斐迪南随意的回答道
要不是人口的持续增长,国内的经济发展也不会这么快,这些年来保加利亚的婴幼儿产业,可是增长迅速。
政府给予的奖励都是现金,这些钱并没有进入银行沉睡,而是被花在了子女的养育之上。
这无形之中也完成了一次财富的从新分配,通常都是越穷的地方,大家的生育积极性也越高,获得的补贴奖励也就越多。
要是多生几胎,就可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了,反正只要年满七岁,往学校一送,父母就算完成了任务。
保加利亚的教育,完全是封闭式的,义务教育也延长到了八年,除了每个月的几天假期外,别的时候都在住校,这八年的衣食住行学校都会负责安排。
义务教育结束过后,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可以进入中学深造,剩下的通常会进入初级技术院校,学习一些简单的操作知识,然后实习一年,就可以出身社会了找工作了。
这个年代,十六七岁就出去闯荡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要是时间再向前推上百八十年,这个年纪都可以去当雇佣兵了。
“父亲,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抨击我们的计划生育法,他们认为这是不人道的,我们这是在把女性变成生育机器。
国内也有很多专家建议废除这项法律,现在我们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少了,没有必要继续在这方面浪费大量的财力!”小斐迪南想了想后又说道
“你怎么看呢?”斐迪南微微一笑说道
“哦,我认为这是在胡说八道,人口是最宝贵的财富,以保加利亚的国土面积来看,我可以很轻松的养活三四亿人口!
有这个人口基数,未来保加利亚的综合国力,可以超过整个欧洲大陆!”小斐迪南想了想后说道
“那就把他们当屁给放掉吧,实际上保加利亚未来想要成为世界霸主,靠的就是生孩子!
当我们的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将殖民地变成本土,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继续向非洲扩张!
量变也可以引起质变,只不过我们的底子太薄了,否则现在哪里还有英国人的什么事?
至于人权的问题,这不过是一个笑话,我们又没有强迫妇女生育,况且如果女性生孩子都算是不人道的,那么人类早就灭亡了!
国际上所有乱七八糟的组织,哪一个是没有幕后支持者?
要是没有人支持的话,这些组织早就烟消云散了,要知道组织人闹事,也是非常费钱的!”斐迪南无所谓的说道
'603。一百六十六章、推一把——战争边缘'
有一种获得,可以叫做得寸进尺;有一种失去,可以叫做一退再退。
这句话很形象的阐述了二战前的欧洲国际关系,长期以来主宰西欧的都是英法德三国。
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了,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瞬间失去了本该在西欧这片土地上的尊严和地位,且背上了巨额的赔款,导致了德国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打击,德国将近700万人失业,面临着活活被饿死的危险;600万人只是临时工,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煎熬日子。
德国政府民众怨声载道,德国政府手足无措,寄希望于国际救助,很遗憾这个时候大家都是自顾不暇。
“陛下,德国人再次向我们提出了贷款申请,并且承诺所有的贷款资金,全部用来购买粮食!
看样子德国政府马上就要山穷水尽了,没有办法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这个时候他们不得不以政府的名义发放救济粮,来稳定局势!”外交大臣梅捷夫分析道
“受经济危机影响,德国人今年上半年进口的粮食总量下跌了近三百万吨,危机已经降临了!
如果德国政府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粮食,那么内乱就会爆发,这次危机不光是中央政府,就连几大王国也不例外!”财政大臣皱着眉头说道
“嗯,现在德国人已经停止支付战争赔款,难道他们还拿不出购买粮食的钱么?”斐迪南疑惑的问道
“陛下,德国政府把有限的资用在了救市上,结果资本家得救了,政府赔钱了,经济依然没有好转。
不光是德国,现在欧洲很多国家的救市行动,都是替资本家们解了套,对经济影响不大。
可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们又不敢冒然进行投资,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钱都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
经济流通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各国政府纷纷放弃金本位,加印钞票,说是为了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是市场上流通的资金太少了,为了让经济再次运转起来,他们不得不印钞票。
可是这种办法,并没有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钱在不断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经济危机继续蔓延,按照各国的经济政策来看,未来数年内,世界经济都不会好转!”财政大臣肯尼迪解释道
斐迪南点了点头,果然如此,历史上这次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就长达数年之久,根本就不符合市场规律。
现在他明白了,完全是各国同时采用货币贬值的办法刺激经济,削弱了经济危机的规模,同时又加速了经济危机的时间。
本来该快速完成优胜略汰,淘汰大量的落后或者是超前产能,让市场恢复正常化,结果在政府人为给这些企业续命的情况下,经济危机被拖延了数年之久。
知道根源,斐迪南当然是假装没有看见了,经济危机持续下去,大家的利益都在收损,但损失最惨重的肯定是大英帝国。
这个时空,和历史上已经不一样了,光靠殖民地已经无法笑话英国人的工业产能。
在这种背景下,除非让北美三国削减工业产能外,实际上他们能够做的已经不多了。
从产业技术来看,北美三国的工业产能也落后于英伦三岛,没有能够吸收欧洲精英,美洲大陆的工业实际上还远远落后于欧洲大陆。
这样的竞争中,北美三国肯定是要吃亏了,这些北美财团们能甘心认输么?
论起破坏力来,这些美洲资本家们,可比欧洲同行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他们可是真正的资本无国界信徒。
为了利益,什么事情他们干不出来?
不要看他们似乎和英国资本已经交汇在了一起,就认为双方没有矛盾了?
实际上,只要是利益足够的话,他们不介意直接吞并英国资本,他们这是有前科的。
在企业生死存亡面前,资本家们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要击垮别的同行,资本家们之间的矛盾肯定会加剧。
举个例子,你在英国本土和北美三国,各自投资了五家企业,正常情况下这些企业任何一家受损,你都不愿意看到。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抢夺市场,这些企业至少要死掉一半,那么你就要做出选择了。
你的选择并不等于你合伙人的选择,他们不一定同时投资了这些企业,股权分布也不一样。
如果你的基本盘在英国本土,那么你肯定要选择牺牲北美的产业,但是北美的合伙人肯定不同意,那么大家就只能分道扬镳了。
那怕是资本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市场不是无限的,在经济危机中,最后为了活下来,还是要刺刀见红。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只能够选择利益最大化,当你做出选择过后,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
在北美资本家和英国本土的资本家们爆发冲突过后,伦敦政府会站在那边?这个问题还用想么?
“现在来自德国的移民,每年还要向国内寄多少钱?”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陛下,德国移民往国内寄的钱,在1923年到达了巅峰高达86亿列弗,然后就开始逐年递减,截止到1929年底,已经锐减到了38亿列弗。
在取得保加利亚国籍之后,很多人都选择了将家人接过来,所以德国政府的这笔外汇收入,在未来会慢慢消失!”财政大臣肯尼迪回答道
斐迪南微微一笑,这是必然的,人都是趋于厉害的,长期不求回报的付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坚持的。
从1917年开始,保加利亚开始在德国挖人,刚开始这些确实只是打算外出务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有钱就往家中寄。
可是时间长了,他们慢慢的习惯了保加利亚的生活,国内的局势又迟迟不见好转,最初的合同又到期了,这个时候他们再次面临着抉择。
要么继续留在保加利亚,过着优渥的生活;要么回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前途,天天在代工厂里面混日子。
不少人先怀着满腔热血回国寻求发展,结果要不了多久,就被现实给击垮了。
理想是需要面包支撑的,在保加利亚拿着高薪,搞技术、搞科研,回国之后却只能去代工厂干苦力,拿着都不一样能填饱肚子的薪水,这样的落差,不是谁都能够坚持的。
为了家人,为了面包,为了自己,他们不得不怀着失望的心情,再次来到保加利亚,这一次通常就会选择全家移民了。
这种情况,德国政府不知道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他们比谁都清楚人才流失的危害性,可是知道归知道,面对的巨额的外债,政府已经无力花费大代价挽流这些人了。
全家都搬走了,还能指望人家继续寄钱么?
没有这一笔外汇进项,德国政府的日子自然是更加难过了,这个时候连购买粮食都成为了困难。
“德国人有抵押么?或者说德国人现在还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斐迪南沉思了片刻功夫后问道
“陛下,我想除了人力资源之外,这个时候德国没有任何值得我们出手的了,在科学技术创新上面,德国人已经十年没有进步了。
除了那一批高素质的基础产业工人外,实际上他们现在是什么也没有了,高层次的人才已经被各国瓜分的差不多了!”首相康斯坦丁想了想说道
“高素质的基础产业工人?这些人我们现在可不缺,那么拒绝德国人的贷款申请吧,他们的债务偿还能力实在是令人担忧!”斐迪南叹了一口气说道
除非政府替德国人担保,这个时候德国财政都破产了,哪家银行肯贷款给德国人,这分明是肉包子打狗又去回!
同时,他也知道这个决定,无疑是将德国推向了战争的边缘!
德国政府没有钱,德国民众没有钱,但是这并不等于德国资本家们也没有钱。
在危机面前,德国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这个时候,就轮到德国资本家们倒霉了,贪婪无度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生死存亡面前,民众的战斗力往往是爆棚的。
不出意外的话,“油”太资本家们又要倒霉了,谁让他们最富有呢?
欧洲各国总结了历史教训,都禁止“油”太人拥有土地,更加不允许他们进入军政两界。
那么除了经商和做工外,“油”太人实际上已经没有别的职业可以选择了,而“油”太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在培养商人,所以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
所谓无商不奸,“油”太人做了很多放高利贷、垄断行业、囤积货物,炒高物价等一些奸诈的商业行为。
比如现在德国的粮食供不应求,“油”太人为了利润,宁愿把很多人都买不起的粮食倒入海中,也不愿降价出售。
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德国民众饿死街头,也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要知道这个时期,“油”太资本家们手中是不缺外汇的。
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从国外进口更多的粮食进来,进行平价销售,捞取一个好名声,扭转他们在政治上的不利局面。
显然,他们都是合格的资本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名声和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利益,这就是灾难的源头。
在经济危机中,他们选择了趁火打劫,德国绝大多数银行,都被他们控股了,他们也成为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德国人的债主,这再次将他们推向了不归路。
有没有西特乐,德国人都必须要反油,这是利益导致的,普通人为了生存,他们已经站在了对立面。
相比之下,德国的另一帮资本家,容克贵族们就要聪明的多了,或者说是贵族的身份让他们收敛了行为。
虽然也在趁火打劫,可是他们的名声就要好的多。大家一起放高利贷,一起囤积居奇,一起谋取暴利,在做这一切的同时,容克贵族们还是拿出了一小部分收入,在收买人心。
这和他们的传统有关系,容克贵族基本上都会进入军队,成为一名军官,为了不被打黑枪,他们也不可能做得太过分。
偶尔发发善心,对曾经的战友伸出援助之手,又或者是救助几个可伶虫。
这些行为虽然微不足道,可是有“油”太人做对比,就一切都不一样了。
那怕是作秀,做了和没有做造成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当然“油”太人就是想做,也必须要做的更多,才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本来经济危机爆发,是他们最好扭转名声的机会,只要在这个时候,“油”太人站出来做一波慈善,就可以消除民众对他们的敌视。
那么灾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资本家们造的孽,最后真正为此买单的却变成了普通“油”太民众。
在危机爆发前,“油”太资本家们基本上都已经跑路了,剩下的都是没有钱的倒霉蛋了,毕竟反“油”运动爆发过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撤离,只不过需要买路钱。
当然,斐迪南是理解不了他们这种要钱不要命的行为,要知道“西特乐”还有四分之一的“油”太血统,青年时期他是不反“油”的。
最后是还是为了经济利益需要,双方没有办法谈拢,才走上了极端道路,而“油”太资本家们在一战中的背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陛下,英国人和德国激进派已经搅和到了一起,如果经济危机持续下去,他们可能会在幕后操纵德国人打破欧洲大陆的秩序,以转移经济危机!
我们现在如果不拉德国政府一把,恐怕很快他们就会倒台,一个混乱的欧洲大陆,不符合我们利益!”首相康斯坦丁慎重其事的说道
“这个问题我也知道,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根本就拉不动德国政府,他们连向我们靠拢的意思都没有!
我们不可能花费大代价,去扶持一个注定要倒台,还不亲保的德国政权,这是在浪费资源!
现在德国人想要挑起战争容易,但是赢得战争却非常的艰难,我不认为他们能够有实力挑战法奥两国。
这一次他们同样没有盟友,除了一个半残废的意大利人,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挑战世界秩序!”斐迪南想了想后说道
这个世界,德国人的形势比历史上危险的多,能不能统一全国都是一个问号,即便是统一全国,他们的人口也不过五千多万,还包括少数民族在内。
工业总量超过了历史同期,很遗憾这只是轻工业,科研技术依然停留在一战时期,综合国力能不能达到第三帝国的一半,都是一个问号。
毕竟奥地利没有了,捷克地区也没有了,就连西边也被法国和比利时多吃了几万平方公里,损失了一部分重工业外加几百万人口。
所以斐迪南可以看热闹,法国人和奥匈帝国不会让他们那么容易的崛起,同时面对两个大国的夹击,还有内部几个王国的配合,德国人不开挂是顶不住的!
'604。一百六十七章、大运河'
傍晚
伦敦唐宁街灯火通明,麦克唐纳内阁正在紧急议事,作为世界大战最强大国家的政府,能够令他们如此紧张的事情可不多。
而眼下发生的这一件事情,恰恰就是其中之一——英镑大幅度贬值了!
英镑贬值大家都是有心里准备的,自从放弃金本位过后,政府就加印了一批货币,解决了财政危机。
问题是现在英镑的贬值速度太快了,按照计划,他们是准备三年内让英镑贬值百分之十五,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贬值了近百分之三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