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叫天)-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钟进卫又和他们商量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便吩咐曹文诏回去做准备,明日一早启程回京。

第六百七十五章束手无策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新军就在海州城内列队完毕,准备出击。

关宁军士卒神情复杂地看着这支友军,他们虽然知道新军还会回来,但在建虏围城的档口,少了一批同伴,多少还是有点失落的。

同时,他们又为新军感到担心,毕竟他们没有亲眼见过新军的战斗力,而城外又那么多建虏,突围能不能成功是个问题。

钟进卫大概也知道他们的心事,他嘱咐赶来送行的祖大寿和何可纲道:“守城之术我就不献丑了,你们比我强。我就只有一点建议,多让我那四个侄儿出去走走,他们的身份也无需隐瞒。”

祖大寿和何可纲自然知道钟进卫话里的意思是什么,他们两人当即抱拳回道:“末将明白,请侯爷放心,物资用尽之前,建虏休想攻占海州。”

钟进卫点点头,他也没要求说物资用尽了,也不能让建虏得逞之类的话。

随即他看看城头上关注这边的关宁军士卒,大声地说道:“城外的建虏虽多,但我中兴侯视他们如土鸡瓦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建虏能奈我何!诸位将士等着,我中兴侯改日再杀一个回马枪。”

说完之后,他也不再废话了,不管如何,新军还是要抓紧时间才行。

海州城门打开,车营按照作战队列掩护着燧发枪兵开始出城,至于坐骑则全部留在了海州城。

新军的动静,马上就被建虏探马报到皇太极那里。他知道明军肯定会有动静,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想逃了。因为他已经了解了整个战事,知道这支明军火器部队在之前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

牛头岗的投石车和车楯等军械早已布置在这条路上,不过因为时间和人力的关系,第一道壕沟才挖了一半。从辽阳甚至盛京调用的军械还没到。

现在也顾不得了,皇太极下令这个方向的建虏严阵以待,并从其他方向调集军队过来准备围住新军。

钟进卫早通过望远镜看清了建虏的布置,他对建虏的这些布置已有准备。

只见车营缓缓前进,在投石车的最大攻击范围之外停下。载有四门红夷大炮的车辆在前,马上就开始准备发炮。

当然,其余的红夷大炮还是留给了海州城,有四门就已足够了。

贡得萨一番测量之后,就指挥手下的得意学生开炮。

建虏看到这个情况,却毫无办法,谁让他们的投石车射程及不上明军的红夷大炮呢!

皇太极在远处观阵,见到明军的动静就知道要糟了。还没来及命令投石车撤退,就听到几声“轰轰轰”地巨响,其中一架投石车就土崩瓦解,连带着周围的建虏都被砸死不少。

城头上的关宁军看到这个情况,一起欢呼起来,为友军助威。

“大汗,怎么办?要不臣弟带人冲一次吧?”多铎看着自己的地盘被明军占领,恨得直咬牙,现在又见明军这么嚣张,就向皇太极请战道。

皇太极铁青着脸,摇摇头道:“部队后撤,让这支明军脱离海州城的掩护再说。”

建虏的军队接到命令,位于新军正面方向的部队就开始后撤。整个建虏军如同一个被人咬了一大口的饼一样,往里凹了进去。

新军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还是保持着刚才的阵营,慢慢地协同前进。就好象一个人在一群敌人中间闲庭漫步,视敌如无物。

没有多久,新军就到了建虏挖的壕沟边。早已准备多时的新军士卒,马上用随身带的工兵铲挖土填坑。

皇太极在远处看了心中一动,马上命令建虏拨出几千人,到后方去破坏道路,延缓明军的行进速度。

新军自然不会不考虑道路的不平和泥泞,早已准备了一些木板,铺在车轮底下,过去之后再重新拿木板往前铺。

因此,建虏挖的这条壕沟并没有耽搁多久时间,新军就又缓缓前进了。

城头上的关宁军看着新军远去,此时的他们,唯有在心中对友军的祝福了。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之后,海州城已经被远远抛到了身后,不再被看见。

建虏再也忍不住,从四面八方开始向新军发起冲锋。

钟进卫看着建虏的动静,轻蔑一笑,也不用下令,就看着建虏冲上来。

新军早有这种训练科目,各级将领按部就班地做好了准备。建虏到了火炮的射程范围就开火,跑过了火炮射程的,燧发枪就开火,很轻松地打垮了建虏的进攻,然后又自顾自地开始前进。

皇太极带着其他奴酋在远处看到这个情景,没有一点办法。他们没想到明军的火炮有那么多,车营里面还有那么多火枪手。又有各种车辆作为掩护,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堡垒,又像一头刺猬,根本就无从下手。

这个情况让读多了汉人书籍的皇太极,想起了以前一个类似的战例。

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李陵,就曾率五千步军,靠着车阵的掩护,以犀利的弓弩为依仗,硬是从数万匈奴的包围中自如地走了几天几夜,而匈奴损失了许多人马,却丝毫奈何不得这支汉军。

皇太极想起来,那支历史上的汉军,最终是因为没有援军,耗尽了弓箭,才被匈奴所破。他心中马上也升起一个念头,就是耗尽明军的弹药,然后就可以击败明军了。

可这个念头一升起,他就暗自叹了口气。历史上那支汉军都坚持了几天时间,这支明军只需要一天就能逃到牛庄驿,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耗得尽明军的弹药!

其实和皇太极想得差不多,钟进卫也知道历史上李陵的事迹,当初看到之后很是为李陵惋惜。因此,钟进卫又怎么可能会重蹈覆辙,不带上足够的弹药而身陷建虏大军的包围中。

新军就在建虏的护送下,一步一步地往前进。而建虏除了在地上挖个坑,恶心一下新军之外,毫无办法。

就连这挖坑都很苦逼,因为除了表面的一层因为雪水融化的原因还容易挖之外,更深的土层硬得像铁疙瘩一样,不是短时间就能往深里挖的。

奴酋们的脸色没一个好看,眼睁睁地看着明军就这么前进着。

忽然,多铎向皇太极禀告道:“大汗,臣弟出去一趟,用老办法来对付这支明军吧?”

皇太极先是一愣,随即明白多铎的意思,他先是摇头,随后又点头道:“好吧,就当死马当活马治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既生瑜何生亮

新军以不可阻挡地威势,在建虏的护送下,向牛庄驿前进。

建虏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在新军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挖着小坑,用来延缓新军前进的步伐。

而新军为了抓紧时间赶路,不管是啃干粮还是喝水,全都是边走边吃。唯一停下来的几次,也只是给拉车的牲畜进食。

时间慢慢地流逝,离牛庄驿也越来越近。钟进卫不相信建虏就真这么护送到底,而不出什么幺蛾子。

他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建虏的情况,拜晴天所赐,视线很好。但在钟进卫的视野范围内,愣是没发现建虏有什么其他动静。

但不管怎么样,钟进卫还是不敢大意,没有下令加速,一直让全军保持这个阵势前进。

大概在申时初时分,钟进卫正在喝水的时候,他身边的曹文诏突然向他禀告道:“侯爷,建虏有动静。”

说完,用手指向新军的正前方。钟进卫一听,连忙放下水壶,拿起望远镜看过去。

只见建虏左右让开了一条道,从中驱赶着几百人迎向新军。

钟进卫一边看一边不由嘀咕道:“男女老幼都有,建虏这是犯傻了么,军队都奈何不得我们,怎么还驱赶他们的百姓过来抵挡?”

曹文诏的脸色凝重,沉声给钟进卫解释道:“侯爷,那些百姓恐怕是我们汉人,被建虏所迫才剃发易服成建虏模样。”

“哦?”钟进卫一听,连忙用心观察那些建虏百姓。

曹文诏在他边上用恨恨地语气说道:“建虏用此卑劣手段不止一次了!”

钟进卫没有说话,他知道曹文诏所说怕是真的。建虏还没有傻到用自己族人中的男女老幼来抵挡明军的炮弹,毕竟像宋襄公那样的奇葩,历史上也就只有一位而已。

没有钟进卫的命令,新军仍旧在缓缓前进。

慢慢地距离越来越近了,所有的新军士卒用肉眼就能看清前面的情况。

建虏的弓箭手、近战兵还有骑军都躲在那些百姓的身后,驱赶着他们往新军而来。

而那些百姓也在用汉语大声呼喊着,企图让新军不要开枪开炮。

新军士卒看到那些百姓和建虏就快要进入火炮射程,有点犹豫,不少人都扭头看向中兴侯。

钟进卫并不是一个迂腐之人,他知道,如果不开炮,那么新军就只能和建虏近战。源源不断地建虏拥过来,新军的结局毫无疑问,只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但真要让他下令开炮的时候,通过望远镜看到的一张张惊恐的男女老幼的脸,都浮现在了他的面前。一时之间,这个命令怎么都下不去。

皇太极和其他几个奴酋也在远处观察着,不能否认,以前和明军打仗的时候,这一招有的时候还是会灵验的。

因此,这些奴酋们虽然没抱多大希望,却还是在心中祈祷着这招会奏效。

“侯爷,这些都是建虏!”曹文诏见中兴侯迟迟不下令,就大声禀告道。

钟进卫“霍”地转头看了他一眼,猛地喊道:“妈的,慈不掌兵!”

然后转过头去,看着那些注视他的炮兵下令道:“开炮!”

“轰轰轰”地炮声连绵不绝地响了起来,在新军正面的人,不管是谁,只要碰上了激射而来的铁蛋,都是一个下场。

远处的奴酋见了,都表现出了失望的神情。多铎看向皇太极,带着一丝希望道:“大汗,怎么办,明军就快到牛庄驿了?”

皇太极没有说话,就呆呆看着明军又开始缓缓移动。

多铎见自己问话,皇太极没反应,就叫道:“大汗,大汗。。。”

过了一会,皇太极才缓缓地转过头来,看着多铎道:“如果朕手里有一百架投石车,一百辆车楯,朕就能把这支明军灭了。”

言下之意就是,现在手头没有那么多军械,还能有什么办法!

多铎有点不甘心,他再次道:“难道就这么白白地放走这支明军?”

皇太极没有答他,也没有看他,脸上有点落寂地自言自语道:“明国的实力真不是大金能比的!这支火器部队开始只有一千人,现在过去才半年,就有五千人左右了。要是再下去,明国的这种火器部队再多到一万,两万,五万,我大金该怎么办?”

其他奴酋听了,不由得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彼此默默无语。他们心中知道,皇太极描述的前景,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皇太极收回看着明军移动的目光,看了下身边的这几个和硕贝勒,又有点无奈地说道:“朕也想过建这火器部队,为此还耗掉了许多物资。可打造的火枪比不过明军这种火枪,打造的火炮又比不上明军的火炮。朕要换成了明国的崇祯皇帝,手中有那么多资源,早就平定了四方,让万国来朝了!”

没有人响应皇太极,只是默默地看着远处的明军。

忽然,阿济格转头问皇太极道:“一年之前,明军还不是这样的。我大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何这短短一年以来,明国好像忽然就变了。我大金也开始打败仗,死族人了?”

济尔哈朗和多铎一听,都觉得阿济格说得有道理,不由看向他们的大汗,想听他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皇太极握着马鞭的手,缓缓地抬了起来,指着远处的明军道:“朕相信,一定是这支新军的统领,新崛起的中兴侯改变了明国!”

自从皇太极在关内留守军队败回辽东时听说了明国这个中兴侯,以后让大金吃亏的战事中,无不有这个中兴侯的身影。要不是他本人亲自所为,就是他手下的人所为。这些迹象一综合起来,让皇太极百分之百的肯定,绝对是这个中兴侯改变了明国。

皇太极想到这里,忽然心中冒出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

就在建虏的护送下,明军在将近傍晚之时,终于到达了牛庄驿码头。

辽河上停着的船队马上靠了过去,而新军始终保持着防御态势,慢慢地撤向船上,让建虏没有一丝可趁之机。

当新军全部上船之后,钟进卫的心情变得很好,他让手下跟他一起喊:“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回头再来找你们玩!”

其他船只上的新军士卒,听到旗舰上的喊声,纷纷放松了心情,用尽力气,齐声大喊道:“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回头再来找你们玩!”

声音直传九霄,久久回响在这片被建虏侵占已久的土地上空。

第六百七十七章赶回京师

所有的建虏,不管是女真还是蒙古兵,看着辽河上的明军船队,在夜色中慢慢地往下游而去,都是默默无语。

相比明军的嚣张、欢乐,岸上建虏的情绪无比低沉。不但是士卒,包括最大的几个奴酋,也是一个样。

他们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自己想拼,拼不过明军的火枪,更拼不过明军的火炮。还有面对水上的明军时,更是只能干瞪眼。

良久,皇太极叹了口气,然后对他身边的多铎说道:“镶白旗留五千人马驻扎在海州城外,看着关宁军。”

然后也不等多铎答应,他又对其他几个奴酋道:“收兵回盛京,朕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最后他又命令一个亲卫道:“传朕的命令,让多尔衮速回盛京。登莱巡抚出兵显然是为了策应海州的战事,这边战事已结束,登莱巡抚自会退去,不用管他。”

再说钟进卫在天津大沽口上岸后,他令曹文诏领军,自己则快马加鞭赶往京师。过了这么多天,不知道江南到底如何了?

黎明前的时刻,是最黑暗,也是最困的时候。京师城门处的兵丁都在偷偷打着盹,缓解身体的疲倦。

可就在这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被城外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了。

有经验的兵丁明白,除非是那种八百里加急的信使,才会如此赶路,而不用担心城门还关着。他们都有点惶恐,不知道是不是江南红毛贼的事。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来的竟然是原本在辽东的中兴侯。而且带了区区十来个护卫,原先出征的军队却没见一个。

原本就人心惶惶,现在看着中兴侯前去紫禁城的背影,守门兵丁不由得议论纷纷,别是辽东的战事又败了吧?

当值的校尉马上弹压了这种言论,要是散布开来,那是大罪一桩。为了防止言论的扩散,他搬出了中兴侯是神仙下凡的传闻,怎么可能会打败仗!

说不定就是知道红毛作乱,中兴侯前来平乱了。这个说法获得了兵丁们的一致赞同,一下使得他们又充满了信心。

当崇祯皇帝和钟进卫两人见面时,都发现对方变瘦了,还一脸的憔悴。

崇祯皇帝没想到钟进卫这么快就回来了,他想起辽东的战事,连忙问道:“钟师傅,辽东战事如何?”

他希望是辽东战事因耽搁而没打,中兴侯才能那么快回来。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中兴侯这么快回来,这种是最好的情况。

“陛下放心,一切顺利,海州已是大明的了!”钟进卫先回答了崇祯皇帝的问题,然后马上反问道,“陛下,江南现在如何了?”

崇祯皇帝一听,心中大是高兴,辽东顺利,算是了了一桩心事。然后听钟进卫问起江南事,就叹了一声,然后又带有一点愤怒地道:“全是废物,一支支的军队开过去,遇到海贼还能打一打,但要是红夷和海贼的联军,就一触即溃。”

钟进卫眉头一皱,他知道明末时候的卫所军队早已糜烂,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都调在北方防御建虏。

另外还有大明西南局势不稳,南方稍微再好一点的军队也都调在那边提防贵州、云南的土司造反。连钟进卫熟悉的白杆军,在去年的时候都被调回去了。

这么一算起来,南方其实真得很空虚。被荷兰人这么搞了一手,也算是他们捡了个便宜。

钟进卫想起一事,就问崇祯皇帝道:“陛下,不是说让澳门的葡萄牙人也出兵了么?”

崇祯皇帝一听,脸上显出怒容,忿忿地说道:“不知道他们搞什么鬼,从广东出发那么久时间,连钟师傅都从辽东赶回来了,但那些葡萄牙人才刚到江西而已。”

钟进卫一听,转念一想,心中便明白。葡萄牙人磨磨蹭蹭,无非是两个原因。要么是实力没有荷兰人强,因此不敢去打;要么就是打着小算盘,让大明和荷兰人先耗着,最后他来摘果子。

他想到这里,当即说道:“陛下,臣回来了,江南就交给臣好了。先把荷兰人打退了,回头再找葡萄牙人算账。”

崇祯皇帝点点头,眼睛微红地叹道:“其他人谁都靠不住,朕就只有靠钟师傅了!”

这段时间,崇祯皇帝的压力很大,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陛下,臣想先了解下荷兰人的具体情况,京师有谁熟悉么?”钟进卫就当没听到崇祯皇帝的感叹,直接问道。

崇祯皇帝一听,马上下旨道:“传福建水师海防游击郑芝龙觐见。”

钟进卫一听郑芝龙在京师,稍微有点诧异。同时他也有疑问,因为自己的出现,让以后东南沿海的实际掌控者郑芝龙落了个如此大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正想向崇祯皇帝问些郑芝龙的事情时,内阁首辅温体仁还有六部尚书听说中兴侯回来了,就纷纷赶来文华殿。

于是,钟进卫见一个,就得回答一句:“海州战事打赢了!”

就这么一寒暄的过程,郑芝龙就到了。

一番觐见礼节之后,崇祯皇帝就对郑芝龙道:“钟师傅有些话要问,你要据实回答。”

虽然郑芝龙在海上,在福建的地盘上是威风八面,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游击。因此在一众大佬面前,他一直是低着头回话。

现在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郑芝龙心中就知道这个钟师傅应该是那个阎应元的妹夫,皇上眼中的大红人,大明官场最耀眼的人物中兴侯钟进卫。

一个年轻的声音在他前面左侧响起:“我听闻你也是海上枭雄,怎么就败给了荷兰人,还搞了个全军覆没?荷兰人到底有多厉害,不要夸张,实事求是的说。”

这个问题,郑芝龙在刚到京师时,已经说过一遍。现在要再说一次,却也不敢有丝毫不满之色。

他抬起头循声看过去,一边回答道:“侯爷,是海贼和荷兰人联手,设计埋伏了末将的舰队。这其实没什么,最主要的是荷兰人的战舰太多,其战力又一艏抵我大明十艏,没法对战,才有此结果。”

郑芝龙在说话时已看清钟进卫的样子,心中暗自有点惊奇。看面相好像不是一个胸有城府,工于心计的人,这和郑芝龙在之前的想象很是有点偏差。

钟进卫也有听说过,这个大航海时期,大明的船只和西方人的船只差距比较大。但具体是什么样的差距,他就不知道了。

因此,他听郑芝龙这么一说,就要求道:“你具体给我说说,大明和西洋人的船只到底是什么样个差距?”

第六百七十八章东西方战船的差距

郑芝龙一生在海上摸爬滚打,和西洋人的交往也不少,以前的时候甚至和荷兰人都一起做过走私生意。因此钟进卫问这个问题,还真问对了人。

于是,郑芝龙就把他所知道的情况都说给了钟进卫听。

原来大明的造船技术在郑和时代都是领先世界的,那个时候,最大的船就有六千料。

这点如果钟进卫在后世看过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不用郑芝龙介绍就知道了。

上面明明白白记载了有:四百料船长约九丈,两千料船长约一十八丈,五千料船长约二十六丈。

当年郑和的帅船,就是五千料的福船,最大六千料的船名为封舟。

而到了最近这些年后,大明的船只,不管战船还是民用船,最大的就只有四百料了。

这个原因其实源自于大明从太祖时期的禁海政策,虽然成祖时期有那么大的船只,但仍然有令不得民间私造大船,原有海船也要改为平底船,不得私自出海。禁海政策时断时续地沿用到明末,大船的打造技术也就基本失传了。

当然了,大明船只也有优点,就是有平衡舵、水密隔舱,这些都利于远洋航行,抗沉没性好。

这个主要是因为大明的船只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大明的帆船无法造成像西方帆船那样有两层以上的通甲板。

而西方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

虽然抗沉性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方帆船装载货物量更大,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

而大明的主力战船,其实还是以冲角战、接舷战为主。虽有火器配备,却是少的可怜,只是沦为辅助使用。

这点就算后世的人,也能从《纪效新书治水兵篇》中得到印证。

书中记载了戚继光的水师情况,如果把一个水兵营中四艘福船、两艘海沧船和四艘苍山船装备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共计有:大发熕一门、佛郎机炮四十门、碗口炮三十门、鸟铳六十八支等。

更为可笑的是,最具威力的大发熕,不能在船上直接发射,因为其反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