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叫天)-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崇祯皇帝也没有跟工部尚书客气,直接在辞呈上批了,然后发还给温体仁。
温体仁见崇祯皇帝这么快就批了,连客气一下都没有。心里有点惊讶,不过他对于张凤翔在工部尚书任上的表现也不满,所以并不规劝崇祯皇帝,只是提醒道:“陛下,张凤翔去职,那何人接替工部尚书?”
崇祯皇帝心里快速过了一遍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发现没一个合适的,不禁皱起了眉头。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久久不语,看看温体仁,又看看徐光启,想了下,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臣有个建议。”
“哦,钟师傅,你有什么建议?”崇祯皇帝望向钟进卫,看到站在钟进卫身边的徐光启,忽然心中一动。
“陛下,臣举荐徐大人出任工部尚书。原因有二,第一,徐大人推荐甘薯,能活人无数,是一份大功绩;第二,徐大人对数学造诣颇深,工部所做之事都离不开数学,正是徐大人所擅长的,所以,就算没水泥的功劳,也足以担任工部尚书一职。”
徐光启知道钟进卫想推荐自己升官,不惜分出水泥功劳。但没想现在亲耳听到了钟进卫举荐自己,不由一阵感动。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道:“朕知道徐卿的功劳,一直以来都在做实事,确实比一般官员更适合,但朕还想着让徐卿出任教育部尚书。毕竟这块内容在以前是礼部所管,由礼部左侍郎来接任更理所应当。不过听钟师傅说的也有道理,但要是徐卿接任了工部尚书,那谁来担任教育部尚书一职呢?”
温体仁在一边听的云里雾里,什么甘薯,什么教育部尚书,见崇祯皇帝说完了话,就忍不住问了。
崇祯皇帝知道这些事情的办理,是离不开他的。而且,对他也是信任有加,就让钟进卫给大明首辅讲了事情的经过。
温体仁一边听一边想:皇上准备组建的新衙门是历朝历代未有之事,而且只要执行下去了,按照中兴伯的描述,以后的朝局,大明以后的发展都将会是天翻地覆的,可以和隋唐新出科举之事有的一比,甚至意义更是重大。这第一任教育部尚书,只要干好了,必定名垂青史。
温体仁想到这里,就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为礼部尚书,教育万民之事,原本就为臣的份内之事。今陛下如此重视教化,臣附议之,愿为陛下分忧。再则,臣为大明首辅,兼任教育部尚书,可体现陛下重视之程度,令天下百官不敢不为之用命。”
崇祯皇帝想想,温体仁说的有道理,看向钟进卫,问道:“钟师傅,觉得怎么样?”不知不觉之间,崇祯皇帝在用人方面已经依赖钟进卫了。
钟进卫觉得也挺好的,大明首辅来担任新组建部门的头,可以显示朝廷的重视,让底下的官员办事能用心点,于是,钟进卫点点头,同意道:“臣附议。”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没意见,就对温体仁说道:“温阁老,教育部组建之后,还望你能用心办好这件差事;朕期望甚高。”
温体仁心中一喜:“是,陛下。”
崇祯皇帝见这事也有个着落,心里高兴,站起来对温体仁说道:“准许原工部尚书告病还乡,由内阁提名礼部左侍郎接任工部尚书一职。这事,你去cāo办吧。”
“是,陛下。”温体仁领命,心中暗自高兴,过来报个事情,就把一个可能名垂千古的机会捞到手里了。
接着崇祯皇帝转向徐光启道:“甘薯一事,由徐卿拟个奏章,列明诸项事宜,传旨东南各省,提供各类甘薯种子,今年开展全国范围试种,务必言明第一年试种不得占用原有田地。”
“是,陛下。”徐光启领命,心中也是高兴,不但当初写《甘薯疏》的目的今rì如愿,而且还连升两级,成为正二品的工部尚书。更重要的是,自己推广数学的心愿被如此重视,将在全国推行。
崇祯皇帝说完后又转向钟进卫道:“钟师傅,件件桩桩,都有你参与的功劳,朕现在先不赏,等你水泥烧制出来后,封侯酬之,可好?”
钟进卫对做什么官,整天埋在文书堆里,和各种同僚打交道很不感冒。现在升升等级,然后有什么想法了向皇上建议建议;以后没事了去全国各地玩玩,那多美呢。所以对崇祯皇帝的安排没有一点意见。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一如既往地没有一点权力之心,心里很是高兴,就又说道:“朕知你府内人丁新增,各项用度拮据,就给你一间铺子,每rì多点银钱补贴府内开销吧。”
钟进卫也不客气,一下都没推辞,直接谢了。běijīng城的商铺,那可是比普通住房还贵的资产,怎能不要。
文华殿内的几个人都有所获,当然,收获最大的就是老板,崇祯皇帝了。他抬头看看殿外,发现已是将近午时,议起事情来,时间过得真快。
第一百四十九章惶恐不安
崇祯皇帝看回殿内,叮嘱温体仁道:“温阁老,教育部之事还待保密,但具体事宜,包括,各级学堂的设立,老师的来源,各级学堂所学课业的内容等等内容,你都要事先拟出具体条例。可以与中兴伯,工部尚书商议此事。”
“是,陛下。”温体仁知道新组建部门肯定会有很多事情要忙,对于崇祯皇帝所说的各项事宜都已有心理准备,所以也不慌乱,镇定地答应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很满意温体仁做事不慌不忙,时时胸有成竹的样子。听完温体仁的答复后,就对三个臣子道:“该用午膳了,三位爱卿,就陪朕一起用膳吧。”
自从钟进卫醒来后,崇祯皇帝让臣子陪他吃饭的次数是越来越多。
钟进卫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才发现已经中午了。想起今天陶瓷厂要烧制水泥,就站不住了,当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今rì烧制水泥,臣想马上回陶瓷厂,盯着此事。”
徐光启听了,他也要跟着去。
崇祯皇帝一听,心里有点紧张,他太在意这个水泥以及新式窑的高温法子是否成功,这关系到国企的成立和后面的一系列安排。因此,他连忙答应钟进卫的要求,让他这个当事人快点回去盯着。
于是,钟进卫和徐光启向崇祯皇帝告辞直奔陶瓷厂。温体仁一个人就不好意思蹭饭吃,也向崇祯皇帝告辞回去处理工部尚书的辞旧迎新一事。
工部尚书府邸内堂,暖壁给室内提供热烘烘地温度,使得张凤翔在这大冬天,并不需要在室内穿棉衣,捧手炉取暖。
室内只有他一个人,并没有丫鬟随侍。坐在八仙桌边的扶手椅上,喝着酒。桌子上面还有一个热酒壶,喝完了手中酒,就自己倒上一杯。
看似悠闲,却见张凤翔不时,发出长叹一声,像是心中郁闷难解。
忽然,内堂的门一下被人推开,一阵冷风跑了进来。张凤翔抬头看过去,自己不是吩咐过,不要有人过来打扰么,门口的管事难道都不听自己了?
没等张凤翔看清来人,就先听到一阵抱怨声:“老爷,你是不是太小心了啊?”
听着声音就知道是自己的正妻张刘氏,张凤翔于是吩咐了句:“把门关上。”然后就又低头喝起了酒。
张刘氏并没有让跟随自己过来的丫鬟进来,自己动手回身把门掩上,然后解开身上套着的貂皮大衣,挂到门后的挂钩上,走到八仙桌的另外一边坐了。
坐定之后,她把身子半扑到桌子上,探向张凤翔道:“老爷,万一皇上要真准了你的辞呈。不是弄巧成拙了?”
“你妇道人家懂什么!老夫身为工部尚书,皇上就是要真准我的辞呈,也不是这么快的,总得有个两三回,才会准的。”张凤翔说完,又去拿热酒壶倒酒到杯里。
“就怕皇上真的准了,那岂不是没这尚书当了。”张刘氏嘟囔着。
张凤翔一听,直接把刚拿起的热酒壶用力地放回桌面,发出“砰”的一声响:“当当当,你是要这个尚书还是要老夫这条命啊?”
张刘氏愣了下,没想老爷发这么大的脾气,然后脾气也上来了:“至于这么严重么,把你吓得,还没查到你头上来,就赶着上辞呈了。”
张凤翔也有点怕这个悍妻,见张刘氏和自己顶上了,就换了个和缓的口气:“昨rì那两个御史,不就被皇上抄家流放了么。”
张刘氏不以为然,道:“那是他们没脑子,收钱又不仔细,竟然还敢去弹劾皇上面前的大红人。”
张凤翔看看自己的夫人,有点无奈,解释道:“谁能知道东厂早就盯上他们了呢。”说完,他叹了口气:“谁又知道东厂是不是盯上了老夫呢,毕竟老夫因为上次的城墙案差点陷进去。”
张刘氏听了有点紧张,又有点害怕,对张凤翔说道:“老爷,你不要吓我,东厂会找上咱们?”
“刺杀中兴伯一案被定为谋逆,其实是有点冤的。保定侯和京营提督只不过也是想发财而已,只是采取的手段太激烈,又被东厂抓到了证据。皇上行如此手段,怕也有敲山震虎,整顿吏治的意思在里面。”张凤翔给张刘氏细细分析起来。
“那皇上会查旧账么,现在的官场上,谁不收几个钱,那不都是傻子么,这要是真查起来,还有几个人能站在朝堂之上?”张刘氏有点想不通,皇上真会这么干么。
“以前的时候,皇上就只能靠我们这些文臣做事。想整顿吏治,搞贪腐,不也没下文么,你还记得老夫跟你说过的那个户部给事中韩一良么?”张凤翔问张刘氏道。
“记得,真是好笑,有反腐的心却没有得罪同僚的胆,老爷,是这样吧?”张刘氏想起前两年发生的这事,当时在官场和京师都传为笑谈。
张凤翔点点头,不过他现在却没有一点和当年一样嗤笑的心:“可现在不同了。你看看,刺杀中兴伯一案才过多久,就被破获了;两御史当rì收钱,第二rì就被抓。”
张刘氏听到这里,紧张地看看关着的房门,然后轻声问张凤翔道:“东厂和锦衣卫的缘故?”
张凤翔点点头,叹道:“所以,我们的rì子难过了啊。谁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算旧账。如果皇上要算旧账的话,让厂卫去查,就又有一批人会倒霉。”
“这倒是。”张刘氏赞同地点点头,厂卫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老夫在皇上那,是挂了号的,算起旧账来的话,老夫怕是会第一个被查。你说,与其被皇上惦记,还不如辞官归去。这么多年的积攒,就算子孙无能,也够他们吃喝几辈子了。”
张凤翔说着这话的时候,还是有点心有不甘。不到万不得已,谁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
商人风餐露宿,千辛万苦才能赚到钱。但官老爷只要动动嘴皮子,就有人能送来钱,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以权谋私更容易。也难怪当官的看不起其他职业。
张刘氏心底涌起一阵惧意,要是像昨rì那两个御史一样,被查抄家,这些年的辛苦不都白费了!
“那老爷,我们该怎么办?”张刘氏有点不知所措了。
“什么怎么办,老夫不是已经上了辞呈了么。如果皇上不想追究以前的事,就会挽留。如果皇上不想再查以前的事但又介意,那就会挽留几次后让老夫归去。”张凤翔给张刘氏分析。
“那要是皇上根本不挽留,直接准了呢?”女人的敏感,让张刘氏直接问出了另外一种可能。
“应该不会吧,老夫也算朝廷重臣,应该会留点脸面。除非,除非皇上想算旧账,但又没有证据,见老夫识相主动致仕,才有可能是这个结果。”张凤翔倒是没想过这种可能,现在听张刘氏提起,就皱着眉头分析。
说完后静了下,又对张刘氏道:“最险的情况,就是皇上已经掌握了一些以前事情的证据,就会先稳住老夫。所以就算皇上这次不准老夫的辞呈,老夫也要再上几次辞呈。唉,真不知道皇上是稳住老夫还是真不计较以前的事了,这rì子过得真是提心吊胆。”
张刘氏一下就理解了老爷为什么一个人躲在内堂喝酒的行为了,起身过去掂起热酒壶给张凤翔满上,相对发愁。
第一百五十章各方涌动
再说钟进卫和徐光启快马赶回陶瓷厂,远远望见新式窑的烟囱在冒着烟,水泥应该是还在烧制中。
两人到达陶瓷厂门口的时候,钟进卫发现老相识在门口等着自己。
顾百川和王鹏一早就来陶瓷厂,扑了个空,他俩就在门房这等着钟进卫。钟进卫一行骑马动静大,守卫看到后首先报告给他俩,顾百川和王鹏就连忙到门口迎接钟进卫。
当钟进卫骑马走到近前的时候,顾百川和王鹏连忙向前单膝拜见。
钟进卫熟练地翻身下马,扶起顾百川和王鹏说道:“大功臣啊,我都不知道如何感谢了。先是舍命护我,现在又帮我报仇。这,这。。。”
钟进卫口拙,一下不知道如何说是好了。顾百川和王鹏连忙说道:“中兴伯太客气了,都是属下本份,尽职而已。”
钟进卫看着他俩,用力握了握他们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他马上又想起顾百川的伤势,关切地问道:“你的伤怎么样了?”
顾百川笑笑,动动手臂示意了下,然后回道:“只要不用力过猛,就如同平常一样,没事。”
“好,那就好。”钟进卫听了很是高兴,忽然想起,顾百川的伤势好得差不多了,那自己大舅子的伤势,是不是也差不多要好了。
“中兴伯,我俩这次有功,厂公特命我俩过来,统领中兴伯的护卫,以防不测。”顾百川向钟进卫说明来意。
这其实是崇祯皇帝的意思,毕竟让东厂增加人力去保护勋贵,光王承恩是做不了主的。
钟进卫礼貌的道了谢,然后带领他们进去陶瓷厂。
徐光启始终在一边不声不响地注视着,心里想着,东厂派人保护,却又可以当作是监视。中兴伯却一点不介意,丝毫不推托,真是胸怀坦荡真君子。想到这里,他对中兴伯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钟进卫和徐光启熟门熟路地转到新式炉这里,发现所有工匠都聚集在新式窑的广场上,簇拥着安贵义,等待着烧制结果。
他们发现钟进卫过来,撇下安贵义,纷纷过来见礼,个个笑容满面。
吴胜大高兴地对钟进卫道:“中兴伯,新式窑的温度果然比以前高出甚多,水泥有望能烧制出来。”
钟进卫一听,吴胜大这个老工匠如此说,当是有把握才说于自己,心里很是高兴。就在吴胜大的带领下,过去观察新式窑的炉火。
其实他压根就区分不出来什么样的炉火是代表多少温度,但吴胜大知道,结合以前的火焰颜sè,细细解释给钟进卫听。
听完后,钟进卫问道:“烧了多久了?”
“大概有三个时辰了,一大早就开烧了。”
“不用再烧了,熄火开窑吧。”钟进卫想着只要化学反应条件达到,应该很快就会完成烧制过程,现在差不多六个小时,应该够了,就给吴胜大下令。
安贵义已经在广场棚子里安排了桌椅热茶,把钟进卫和徐光启让进去等待结果。宦官强势的时候,见官大三级;遇到对象强势的时候,什么都不是,还得做回奴婢的本份。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五份样品搬到广场上,让钟进卫细细地进行检查。
钟进卫一份一份的检查过去,徐光启就跟在他屁股后面,也凑着热闹看着长桌上的样品。
样品都有变化,只是之前的石灰和粘土颗粒都比较大,不是钟进卫在后世看到过的粉末状。
钟进卫就让人都磨细,再加水进行实验,发现石灰和粘土为五比一比例的最像后世的水泥,换句话说,水泥应该是烧制出来了。
其实不用钟进卫宣布,当工匠们看到实验效果后,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钟进卫虽然兴奋,但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叫过吴胜大,吩咐他再进行比例调配,原料细磨,增加接触面积,再试一炉。
徐光启来了陶瓷厂后,像个路人一样,打着酱油。现在听到钟进卫对吴胜大的吩咐,终于插了一句嘴:“不若把这个原料浸湿,混成小团,更能增加这接触面积。”
徐光启一把年纪了,见识多广,从他写得《农政全书》上可以看出,凑巧间提出了一个后世水泥的标准步骤。
钟进卫一想也是,赶紧吩咐吴胜大照做。
吴胜大带着工匠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这次,干得格外用劲,知道有结果,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钟进卫又开始等待的时候,才想起没吃中饭,看看徐光启,六十多岁的老人,也忘记了进食。不禁有点自责,这万一要是累垮了徐光启的身体,损失就大了。
于是,钟进卫一边向徐光启自责,一边给顾百川交代,以后到吃饭的点一定要提醒。
徐光启却不以为意,只要能干出成绩,晚吃点饭算什么,自己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不过,在他心底,还是感激钟进卫的关心。
在建新式窑的这些天,水泥原料已有配备,又经过第一次烧制,这第二次的cāo作就熟练多了。但经管如此,还是忙到天黑,才确认了水泥最佳配方比。
钟进卫大喜,让安贵义给工匠们加菜,上好菜。不过,遗憾的是,刚才烧制出来的水泥被实验完了。
钟进卫让工匠们吃完晚饭后连夜再烧制一窑,明天一早就向皇上报捷。
陶瓷厂这边是一片祥和,每个人,不管是工匠,还是守卫,都喜气洋洋,发自内心的高兴;而在京师中的文臣勋贵府邸,却是一片愁云。
崇祯皇帝压根没给原工部尚书张凤翔留脸面,直接准了他的辞呈一事,已迅速在有心人中传开了。
心里有鬼的人想法就多,而且心里素质不好的人就往往朝坏的一方面去想。
各种想法,各种猜测,开始在京师发酵。
有一些比较果断的官员,连夜开始写辞呈,想学原工部尚书张凤翔的做法,趁崇祯皇帝没有掌握证据,自觉辞职,以保全富贵。但更多的人,还是舍不得手中的权力,处在观望之中。
崇祯三年大年初九,钟进卫拉着徐光启,带着一车磨成粉的水泥样品,一脸轻松地前去向崇祯皇帝报喜。说实话,水泥能否烧制出来,在钟进卫心中,一直存在一份担心,毕竟他只是从穿越小说看过水泥烧制,而没有实际做过,现在就放心了。
与此同时,在西川和陕西交界处的一处官道,有一支军队正井然有序地急速前进,看得出来很有纪律xìng。兵丁个个身穿轻便藤甲,肩扛白sè长竿枪。
在官道一边,一群将官簇拥着一位年约五十余岁的女将,身后一杆大旗,上书一个“秦”字。女将正是西川总兵官秦良玉,在和一群文官中为首的绯袍文官告别。
“中丞无须再送,此次勤王,必败建虏。”秦良玉抱拳向绯袍文官道。
“好,那本中丞就送到这里了。有秦总兵在,是四川之福,也是大明之福。预祝秦总兵旗开得胜,解京师之围。拜托了!”西川巡抚张论也拱手一礼,拜托秦良玉。
“中丞无须多言,勤王乃我之本份。蒙皇上去年召见,多有赏赐。君恩浩荡,老身舍了这条命,也要保得皇上无恙。告辞!”秦良玉军旅生涯惯了,不是一个罗嗦的人,看在张论给了七千五兵丁物资的份上,算是多说了几句。最后一拱手,翻身上马,带着她侄子秦翼明一起,追赶部队去了。
张伦道了声:“保重。”然后目送秦良玉远去。
张伦身边的布政使副使见秦良玉有点倨傲无礼,就替张伦愤愤不平道:“岂有此理,秦良玉敢在中丞面前无礼,中丞对她太宽容了。”
张伦转过身子,看向他,冷着脸训斥:“要是你什么时候也能像她一样,能百战百胜,此次更是破家为国,散尽家财千里勤王,本中丞也一样准你倨傲无礼。”
西川布政使副使讨了无趣,讪讪地退下了。
西川总兵秦良玉,带着朝廷供给粮草的七千五兵丁和散尽家财供给粮草的两千兵丁,共九千五白杆兵,战马一千余匹,星夜兼程,前去京师勤王。
第一百五十一章期盼
文华殿内,在城外统领勤王军的孙承宗正向崇祯皇帝汇报情况:“陛下,综合这几次看来,驻有重兵的城池被建虏攻陷,如遵化、永平,都是有内jiān趁深夜之际,在城内接应建虏所致。因此,臣以派快马通知京畿之地其他城池严加防范内jiān。”
“都是吃里扒外的东西,投靠建虏,祖宗都不要了!”崇祯皇帝气愤地说道,要不是这些汉jiān,战事那会如此之糟。
孙承宗也是有同感,其实在辽东的时候,建虏攻城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事先派人进城潜伏,然后内外夹攻,导致城池陷落。后来辽东各城学jīng了,对内严加防范,建虏才屡攻锦州,宁远不下。
只是没想到,建虏绕道侵袭关内,竟然也会采取这招,让人意想不到。现在京畿之地的城池都已有防备,就凭建虏那蹩脚的攻城手段,想攻陷重兵把守的城池,怕是只能做做白rì梦了。
崇祯皇帝发泄一下愤怒之后,带着一丝期许,问孙承宗道:“孙师傅,大概还有多久能反攻建虏,把建虏赶出去或者就地消灭?”
孙承宗有点惭愧:“陛下,建虏有十万之多,是倾其所有之兵而来。城外勤王大军虽经过汰兵之后,留下jīng卒,人数也较建虏为多。但。。。”孙承宗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如何,孙师傅快说。”崇祯皇帝一听,急了,赶紧催道。
“但各部总兵心怀私心,总想让别人先上,自己捡便宜,谁也不肯和建虏正面硬碰硬。因此,这些部队,打顺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