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话,光明君就大手一招:“郭药师,罗汉婢,你们过来则个!”


第二百六十章 郭药师
  郭药师虽然没有黄药师著名,不过在后世也算是名声赫赫!北宋的崩溃和这位渤海族的倒戈将军是分不开的。
  顺便再提一下,金大侠笔下脍炙人口的东邪黄药师的名讳“药师”,在北宋是很少被人用做名字的。倒是在辽国,什么“药师”、“金刚”、“罗汉”、“和尚”之类的佛教名字比比皆是。
  郭药师的药师就是来源于药师佛,而和郭药师一起来到的那个陪着武好古从北市坊里面出来的契丹打扮的小姑娘的名字则叫罗汉婢。
  “小子铁州郭药师,见过大官人。”
  借着明亮的月光,武好古见到了自称铁州郭药师的少年,这是个十六七岁,高高瘦瘦和根竹竿差不多的男孩子。长相不错,浓眉大眼,虎头虎脑。
  这男孩就是那个日后害苦了大宋的郭药师?
  武好古望着他,心头居然闪过了一丝杀意!
  “他是辽东铁州郭氏的子弟。”光明君笑着介绍道,“也是在下的女婿。”
  那么小已经结婚了?武好古又看了被唤作罗汉婢的女孩一眼,正是那个刚才陪着自己的白种女孩。武好古心说:她不会是郭药师的老婆吧?郭药师居然娶了个白妞儿,只可惜小小年纪就要守寡了……
  “药师。”光明君又道,“你跟着这位潘官人,给老夫传个消息。”
  “喏。”
  郭药师大声答应,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很可能一脚踏入了死地!
  光明君又一指那女孩,笑着对武好古道:“她是个女直婢,是铁州郭家自小买来养大的,一个月前才送进海东馆,不过还没叫人破处,现在就送给潘大官人暖个床吧。”
  什么?这是……这是女直人?女直人是金发碧眼的?这个明明是斯拉夫人或日耳曼人啊,哦,也不是纯种,多半是混了东亚人血统的杂种斯拉夫或日耳曼,不过主要的血统应该是白种的,怎么就成了女直人?武好古一愣一愣的,心说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光明君,这姑娘真的是女直人?”武好古有点不大确定地问。
  “是啊。”光明君笑道,“是曷苏馆女直人,现在看看挺漂亮的吧?不过上了年纪就粗糙肥胖了,到时候就只能做个仆妇了。”
  上了年纪就发胖……这不还是毛妹吗?
  光明君又对疑似毛妹的罗汉婢道:“罗汉婢,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潘大官人的奴婢了,一定要好好伺候大官人,不得半分忤逆。”
  “奴婢知道了。”毛妹冲着武好古甜甜一笑,然后又顺从的匍匐在地上,拜了拜说,“奴婢拜见大官人,奴婢以后一定好好服侍大官人,若是惹得大官人不高兴,大官人尽管打骂。”
  还可以打骂?这为奴为婢态度倒是不错的,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武好古心想:回头一定得试试……
  “光明君。”武好古又把目光转到了光明君身上,“那我们何时可以离开燕京返回大宋?”
  他其实还可以选择去马家的甘泉坊找马植。不过这样一来,就会暴露马植和宋朝之间存在的秘密联系。所以这条线,现在是不能碰的,武好古只能选择和郭药师、罗汉婢一起离开辽国,然后在沧州柴家庄和西门青等人会合。
  “等几日吧。”光明君转过身,将目光投向了正冒出火光的北市坊,“等风头过了,你们再走也不迟。”
  说着话,他又吩咐罗汉婢说:“罗汉婢,去伺候潘官人早些休息吧。”
  “喏。”
  罗汉婢应了一声,笑嘻嘻上前去拉起武好古,两人就一块儿下了坊墙。
  现在只剩下了光明君和郭药师在遥望火光的方向了。
  “值得的!”光明君仿佛在自言自语,“为了海东盛国的再兴,死人是在所难免的……”
  “对!”郭药师也颇为赞同的说,“是在所难免的!他们能为海东盛国而死,应该感到荣耀!”
  光明君点点头:“是该感到荣耀……药师,好好干吧!我没有儿子,将来我的大姓和光明君,就由你来继承吧。”
  “谢岳丈。”郭药师闻言大喜,忙向自己的岳父老泰山躬身行礼。
  ……
  “李大官,看来之前我们找错人了!”
  同一时刻,在永平坊内一座楼阁之上,蹇序辰和李忠正肩并肩站在一扇窗户口,望着北市坊和南安坊的火光。
  “尚书。”李忠听了蹇序辰的话,颇为赞同地点点头,“渤海人才是反辽的中坚,不过我们现在找到他们也不算晚。这些渤海人还真是有种,是真敢和契丹人打的。而那些燕云汉人大族可就不怎么样了……恁般好的机会,就这样放过了!”
  蹇序辰笑道:“我们总是不辱使命了……李大官,我们今晚就各自写了奏章,向官家禀明此事吧。”
  李忠提醒道:“尚书,我们和渤海人接触的事儿可不能在奏章上写出来。”
  “为何?”
  “奏章有可能被辽人截获。”
  “会吗?”
  李忠点点头道:“现在是辽国的非常时期,还是小心为妙。”
  “那要如何上奏?”
  “可以让人带上蜡丸帛书和口信。”李忠指了指在另外一个窗口画画的陈佑文——他正在画《燕京夜乱图》,就是把燕京城晚上起火作战的场景收在画纸上,带回开封后让官家赵煦开开心。
  “陈文林。”蹇序辰叫了陈佑文一声。
  “下官在。”陈佑文心中一阵窃喜,他知道自己马上要立功了——他要捎回去的口信,起码能让他转上一官啊!
  “你跑一趟开封府吧。”蹇序辰道,“把《燕京夜乱图》也带上……另外,本官和李大官会各写一个奏折,还会有一封蜡丸书,你也一并带上。万一蜡丸书遗失,你要亲口告诉官家,本官和李大官已经命随员武好古联络上了渤海遗臣光明君。”
  “喏!”
  ……
  “你是汉人,为何要反?”
  “没饭吃,没衣穿,没天理!”
  “可是造反会死!”
  “哈哈哈,某活着都不惧,还惧死吗?”
  “疯子!”
  身披铁甲的马植骂了一句,将手中的直刀向前伸出,用力刺进了一个被捆着的汉人反贼的胸膛。
  北市坊的暴动,现在已经被马植率领的甲士轻松镇压了。燕云的汉人门阀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有一点他们肯定比南方的士大夫地主要强得多,就是镇压的能力。
  不算已经跟着汉奸侍卫亲军出战的子弟,马家在燕京城内还能动员出300甲士,其中一半是铠甲,一半是皮甲。
  这样的战斗力别说是南方的普通地主,就是开封府的将门勋贵也拿不出来。否则靖康年时大宋朝就不会恁般狼狈了,开封府城内的将门勋贵也有好几十家,若是家家有个两三百甲士,至少也能有一战之力了。
  而这一次和燕云豪门作对的渤海奴和汉人底层平民,其实都没什么战斗力。
  这些人不是农夫就是匠人,要么就是要饭的,不经过一番锤炼能有什么战斗力?怎么可能打得过甲士?
  历史上渤海人造反的决心不小,可是每次都被轻松击败,原因就在于他们和汉人一样,都是农耕定居之民,不大善于作战了。而渤海右姓又不得契丹信任,长期处于被削弱的状态,所以战斗力不能和燕云豪门相比。
  现在轰轰烈烈的“燕京奴隶武装起义”已经被残酷镇压了,杀了不知多少人,还有数以千计的起义者被俘,然后一个个拖到马植面前——并不是全都要杀掉,医务闾山马家素来是以仁义著称的豪门。
  凡是跪地求饶的,都可以成为马家的奴隶。成为奴隶后主动指认出起义领袖的,就可以成为管事奴隶。至于威武不能屈的,如果不是起义领袖,就马上杀掉!
  而被捕的起义领袖,则要严刑拷问,揪出企图颠覆大辽封建主义国家的叛乱分子!
  造反的头目倒是抓住几个,都承认是渤海奴,是反贼大宝剑和大光明的手下。而且马植还查明,这一次发生在析津府内和龙烟铁山的起义则是大光明直接领导的。
  不过刚刚立下大功的马植现在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一次的渤海人叛乱就是当着大宋使团的面进行的——渤海人在造反,而燕四家则帮着契丹人镇压!
  只要宋国使臣不是瞎子聋子,就该知道谁是真正反对契丹人的,谁是三心二意脚踏两只船的……
  另外,武大郎也不知道有没有逃脱?万一死在了乱军之中,他可就少了个大金主了。
  几个带队杀人的马家子弟已经笑呵呵的来向马植报功了,也不等他们开口,马植就先问道:“有没有发现大光明?”
  “这厮早跑了!”一个马家子弟说,“根据海东馆的几个婊子交待,这厮在夺下北市坊后就悄悄溜了。”
  另一个马家子则说:“还有人看见这厮去韩家丰乐楼寻了个宋朝使臣!”
  “这是没有的事儿!”马植摇摇头,“宋朝使臣都在永平坊,一个都不少……这一定是渤海奴的离间计!”


第二百六十一章 女真人
  析津府,长乐坊西南角。算斡鲁朵著帐买卖局在这里占了一所相当宽大,但是显得有点老旧的院子,是用来当成库房的,大部分的房屋里面都堆满了散发着臭味的皮毛。
  也不知道是光明君刻意安排的,还是这个院子异味太重不大好住人,总之这院子里面少有人住,还都是光明君的心腹。
  大约这里才是渤海反贼在南京道真正的大据点吧?把据点安排在了敌人的心腹之中,还真是不容易察觉啊!
  住在这里的武好古寻思着:这些渤海反贼搞秘密工作的本事,可比自己强多了……
  想着要向渤海反贼学习的时候,换了一身契丹式长袍的武好古正笼着袖子,走向院子最深处的一间“密室”。他已经在那间“密室”里面住了快半个月了,其间没有再离开这院子半步,除了郭药师、钟哥儿、林冲和罗汉婢之外,也没和其他人说过话儿。
  不过他也没虚度时光,这些日子,他都跟着钟哥儿和林冲习武。不仅学习弓箭,还要学习刀剑。练弓主要是拉弓,问郭药师要来了小孩用的软弓让武好古天天拉。刀剑则是学拔和收的姿势——据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拔剑拔刀练不好,砍人捅人就无从说起了。
  练了一上午的拔刀,练得手腕生疼的武好古这时已经到了自己居住的“密室”门口。房门被推开了,一个金发小妞柔顺的跪伏在地,冲着武好古拜了拜:“奴婢恭迎主人。”
  金发小妞自然就是武好古的女真女奴罗汉婢了,也不知道这丫头是天生为奴的性子还是被郭药师家调教好了的,总之是非常柔顺乖巧,而且绝对听话,还任打任骂,毫无怨言……
  真是个引诱人犯罪的小丫头。
  不过武好古并没有因此丧失警惕性——这丫头可是凶残的女真人啊!而且还是狡诈阴险的郭药师家调教出来的。说不定是个女特务,可不能被她勾了魂!
  等把她带回了开封府,一定要好好的拷问一番……
  “奴婢伺候主人用餐吧。”罗汉婢抬起身子,笑吟吟看着武好古说。
  虽然武好古对她没安好心,可是罗汉婢却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宋人主子。主子又年轻又俊俏,而且还是宋人的大官,跟了他可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哪怕武大主子有时候凶了些,可是罗汉婢却就是喜欢……
  “唔!”武好古看见罗汉婢乐呵呵的模样,面孔就已经板了下来。也不怎么搭理她,就自己走向屋子中间的饭桌。
  饭桌很矮,也没配椅子,是要席地跪坐的,并不舒服。不过饭菜倒是挺可口的,都是罗汉婢精心准备的,有蒸羊肉,有鱼脍,有铁角草(一种野菜)和牛肉熬的汤,主食则是一种烙饼,全都是罗汉婢亲手做的。
  “奴婢去给您准备洗澡水。”看见武好古开始享用自己做的美食,心中溢满了幸福感的罗汉婢就想去给武好古打水烧水准备让他洗个热水澡。
  “等一会儿,先陪我说会儿话吧。”
  “哦。”罗汉婢喜滋滋地点头。
  她本来以为自己是个有资格陪睡的奴婢,可是跟了武好古半个月,却一直被当成使唤丫头,稍微有点小郁闷。今天武好古不知怎么要和她说话……看来是要亲近则个。
  “你们葛苏馆女直都是黄头碧眼的吗?”
  武好古已经拐弯抹角的向郭药师打听过了罗汉婢的种族问题了。据郭药师说,罗汉婢是铁州一带的葛苏馆女直人,这一部女直都是黄头发绿眼睛的,皮肤也很白……
  郭药师说着似乎无心,武好古这个听众却是大大有意的。
  原来铁州一带有大量的葛苏馆女直人!而郭药师家又是铁州大族……他家和女直人不可能没有关系吧?搞不好这货就有女直血统!
  “是啊。”罗汉婢回答道,“我们葛苏馆女直又名黄头女直,大都是奴婢这等长相的。”
  黄头女真原来真的是毛子啊……武好古记得历史上有“黄头女真”的记载,这伙人好像是金军中的强兵,号称什么“硬军”的。
  “那你们是熟女直还是生女直?”
  “是熟女直。”罗汉婢说,“我们葛苏馆女直都是著籍熟户。”
  “著籍熟户?”
  “就是入了大辽国的户籍,便是熟女直了。若是不入户籍,就是生女直。”
  原来生女直、熟女直是这样分的。武好古本来还以为生女直和熟女直是由生产方式不同进行区分的。种地的是熟女直,打猎或游牧的就是生女直了。
  “你们葛苏馆女直人多吗?”武好古接着又打听道。
  “多,有好多好多。”
  武好古皱着眉头问:“好多好多是多少?”
  “比一百还多!”罗汉婢认真地回答。
  “到底是多少?”武好古很不满意。
  罗汉婢看见主子生气,忙拜伏道:“主子恕罪,奴婢不知比一百还多的是甚了……”
  不识数?
  挺大的姑娘,怎么不识熟呢?武好古心里鄙视了一番大辽的国民教育,接着又问:“那么……你听说过完颜部吗?”
  “听说过。”罗汉婢抬起头,又露出了好看的笑容,“奴婢的姓氏就是完颜。”
  啊!
  这个丫头是可怕的女真完颜部的人!?
  不对啊,完颜部不是生女直吗?而且,葛苏馆部不是在辽东半岛上吗?完颜部应该在混同江啊。
  “你撒谎!”武好古又些生气地说。
  罗汉婢有点犯迷糊,没听懂武好古的话,她可老实了,从来不撒谎的。不过她还是顺服的一拜:“奴婢错了,请主子责罚。”
  这就可以责罚了?武好古摇头:“你不可能姓完颜。”
  “主人说的是。”罗汉婢想了想,赞同地点点头,“奴婢没有姓……奴婢只是出自葛苏馆完颜部,被卖给郭家后就没姓了。”
  还是完颜部?
  “有很多个完颜部吗?”武好古觉得自己可能错怪罗汉婢了。
  “不知道。”
  又不知道?怎么有点一问三不知啊?
  武好古心想:这丫头是真迷糊还是装迷糊?
  “那你知道你是怎么被卖给郭家的吗?”
  “知道,奴是因为部族闹饥荒才给卖掉的。”
  “你们那里经常闹饥荒?”武好古问,“东京道那边不是盛产粮食吗?”
  “盛产粮食的是平地,奴婢出身的部落是在山林里面的,并无多少土地可以耕种。平素就靠渔猎采药填补,若是所获不多,便要饥荒了。”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女真渔猎部落”了,并不是完全渔猎的,而是半渔猎,半农耕,当然还兼畜牧。要是完全渔猎,女真人的数量就太少了,根本没有力量造成辽国的崩溃。
  “那铁州郭家是以贩奴为业的?”武好古又打听起郭药师家里的情况了。
  “郭家做的营生可多了。”罗汉婢仔细想了想,“他家有好多好多地,可以打许多粮食,而且他们还能弄得铁器,然后再用粮食和铁器向女直部落换东西和奴隶,再去卖给汉人……”
  “等等。”武好古打断道,“罗汉婢,你说女直部落有东西和郭家交换?”
  “有啊,毛皮、猎鹰和药材。”
  罗汉婢说的其实是11世纪国际贸易的一个环节——女直人在这个时代居住在东北亚的山林地区,那里出产毛皮、猎鹰、药材、东珠等物品,都是辽国对宋朝重要的出口产品。
  虽然辽国的对外贸易基本被汉人垄断,但是汉人并不直接和女直贸易,而是通过渤海人搜集毛皮、猎鹰、药材、东珠等物品,再转手卖给宋朝。
  而渤海人因为占据了富饶的黑土地同时又有获取铁器的渠道,所以能用大量的粮食和铁器同女直人进行交易,也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利润,使得渤海右姓以及一些不属于右姓的大族可以发展和保持相对的兴盛。
  至于女直人,则能从中获取大量的粮食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又能得到铁器以武装自身,就这样慢慢强大起来了!
  至于契丹人,为了获得足够多的毛皮、猎鹰、药材、东珠等物品去平衡同大宋的贸易,也就对生、熟女直比较纵容一些了。要不然,大辽就会出现铜钱和金银大量外流的问题。
  说起来,女真可以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相比之下,阻卜人的日子就苦难多了。他们输出的是游牧产品,同契丹本族是重叠的,可以说是契丹人竞争对手。而且游牧产品中最值钱的马匹又是辽国的出口管制商品。
  所以在辽代,契丹人经常会在草原上对阻卜人或是别的草原部落用兵动武,但是很少会大规模讨伐女直人。
  “我明白了。”武好古想了想,挥挥手道,“去给我准备洗澡水吧。”
  “喏。”罗汉婢应了一声,就起身离开了,才走不久,门外就又响起了脚步声。
  “是罗汉婢吗?”正在吃饭的武好古问。
  “大官人,是某。”郭药师的声音传来,“明日我们就可以出发去大宋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沧州的海口画个圈
  历史的真相显然比武好古所知的和想象的更复杂!
  在大辽灭亡的这出历史舞台剧上扮演角色的不仅是契丹人、汉人、女真人、阻卜人和渤海人,似乎还有高丽人的身影。
  因为武好古在大宋元符二年五月初离开析津府时,乘坐的就是一艘属于高丽国王室的商船。
  在前来辽国的途中,武好古就和世代都是海商的纪忆纪大官人打听过海贸上的一些情况。
  据纪忆说,如今的海上有这么几号玩家,第一当然是信奉天方教的大食海商,他们实力最强,控制着利润最丰的南番航路。
  排第二位的是汉人海商,汉人海商主要活跃于泉州以北的海上,走南番航路的也有,不过只到三佛齐,再往西就没什么汉人海商了。同样的,泉州以北,大食海商也不多见,海州往北,就几乎绝迹了。
  不过汉人海商在泉州往北的几条主要的商路——大宋和日本、大宋和高丽、大宋和辽国、高丽和辽国、高丽和日本等五条商路上面,并没有垄断性的优势。
  高丽海商和日本海商也是玩家,而且也占了相当的份额。
  另外,也存在少量的渤海海商和女直海商,不过他们的实力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而大宋、大辽、高丽和日本四国政府的海上力量排名则是大宋第一,高丽次之,大辽再次之,日本几乎不存在……日本国是没有水师这回事儿的。而大辽国也是苏州安复军有一些战船,海上的武力也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东北亚的海权,现在就是大宋和高丽国两家在共享。
  如果武好古想要在未来拿到海上的霸权,那么同高丽水师间的斗争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了,高丽水师并不是唯一的敌人,海上的敌人会非常非常多!
  “郭大哥,你们和高丽王室也有联络?”
  武好古这时坐在这艘高丽商船的舱内和郭药师一块儿喝着小酒,几杯浊酒下肚,双方的话语就多了起来。聊了一会儿,武好古就将话题转到了渤海人和高丽国的关系上去了。
  “东京高家和高丽王是亲戚嘛。”郭药师憨厚一笑,“这事儿大辽的贵人们都知道的……东京高家的世祖高模翰本是渤海国大将,在渤海国破后逃奔高丽,娶了高丽国太祖王建的女儿为妻,后来因为在高丽犯罪又逃回大辽,后随阿保机攻打后唐和后晋,建立功勋。此后高家就和高丽王室恢复了往来,一直延续到如今了。”
  东京高家……武好古心想:后来历史上那个昙花一现的渤海国好像就姓高吧?也不知道和高丽王国有没有联络?对了,好像听谁说过大氏王族的一个什么太子在亡国的时候带了好些人逃去高丽的。那个什么光明君还有宝剑王不都姓大?和高丽大氏有没有关系?
  “郭大哥。”武好古亲热的唤着郭药师,“我听说宝剑王一直躲在高丽,有这回事儿吗?”
  “躲在高丽?”郭药师摇摇头,“没听说啊。”
  真的没听说?武好古不大确定地想着:还是在忽悠自己?
  “那这艘船是东京高家的人给安排的?”武好古继续问话,目光却盯着郭药师的面孔,仿佛他真的能看出别人撒谎似的。
  “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