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灿锌赡懿槐#还偌艺造愦蚍⒊龀サH伟哺А
  这样在朝中就没有人能够威胁章惇的独相地位了……除非官家驾崩,太后临朝!
  赵煦听完章惇所言,轻轻叹了口气:“练兵之事本属武将,今以文官督之,颇是不妥,吕惠卿若以此为由拒之,也属合情合理……至于整顿河北东、西二路也实属不易,容朕再三思之。”
  现在赵煦是在吃祖宗家法的亏了,兵肯定得练,不练的话根本收不回燕云,即便勉强收回了也不可能守得住。
  可是文官是调兵不掌兵,不掌兵也就不能练兵了。而宋朝的武官虽然在《将兵法》实行后权力稍大,但是一“将”通常也就是几千人。想要练出10万精兵,起码就是二三十“将”,没有重臣压阵督帅如何得行?靠三衙管军那几个武夫吗?且不说那些个管军到底会不会管,便是能管……皇帝老子能放心?
  谁知道会不会有赵匡胤第二?
  至于用内官去练开封府的禁军也是不行的……谁知道会不会练出一个“神策军中尉”来?所以宋朝的内官,一般是不能管开封禁军的,他们只能去管边军的事情。
  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重臣和管军共掌一军,并且以文官重臣为主还比较放心。可是让文官重臣去和管家一块儿管练兵……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
  人选艰难不说,这个练兵的重臣练兵成功以后,肯定和宰执无缘——练过兵的文官一样是很危险的!说不定还会被迫致仕回家养老。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人家肯干吗?
  看到赵煦犹豫起来,章惇又奏道:“陛下,如今只怕辽国大乱在即了……若是朝廷手中没有一支堪战的大军,将来旦有乱事,何以自保?”
  章惇看得清楚,这渔阳鼙鼓不一定非要幽州节度使来敲的,换渤海国大王或是阻卜大汗也一样!
  所以大宋不能在辽国崩溃的时候置身事外,即便要置身事外,也得是手里面有精兵。要不然人家铁骑南下的时候,用什么去抵挡?
  “就怕吕惠卿不肯。”赵煦摇摇头。
  “不如先令其入京奏事吧。”章惇言道,“横山战事刚刚结束之时,他便自请入京了,现在正好召他前来。陛下可在奏对时询问他的意思,若是他肯承担重任,就再好不过了。”
  赵煦轻轻点头:“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国捐精
  章惇松了口气,以为事情有了进展,刚刚想要告退,官家赵煦却又开了口,说得非常低声,语气中满是悲凉。
  “章卿,朕知道你是一心为了国家,可是朕的身体……练兵和整顿河北东、西两路的事情,可以先参详起来,不过暂时不能真做,你知道是为甚底吗?”
  “陛下……”
  章惇当然明白赵煦的意思,他是担心自己会英年早逝……章身为奸相在宫中是有耳目的,知道皇帝的老腰不好!身体越来越虚,翰林医官们都束手无策——哲宗皇帝估计是慢性肾病到了晚期,得换肾或是做透析了!
  一想到官家的身体,奸相难过的眼泪都下来了,不仅是为官家难过,还在为大宋天下难过。
  现在可是关键时刻啊!
  辽朝内部有瓦解之势,各种力量都在蠢蠢欲动。若是大宋有明君主持,好好准备个十年八年的,多半就能趁机平辽复燕,这可是千秋万代的功勋啊!
  可要是官家赵煦在这个节骨眼上没了,换成混日子的向太后来掌权,新法尽废,新党尽斥,十年八年的转眼就荒废了。来日一旦辽国崩溃,大宋十之七八也要被卷入……
  这花花世界可怎么办呢?
  “现在就看端王的本事了!”赵煦苦苦一笑,“朕的身子总还可以撑上几年……而端王下个月就大婚了,他的身子骨可结实,他的王妃看着也是能生养的,若是来年能有个儿子,朕就收了做养子,将来……将来万一朕不予了,就是幼主母后,你来做顾命大臣吧。到时候就是兵也练得,河北东、西两路也整得了!”
  赵煦说的话并不是在试探章惇,他虽然是昏君,但是有一点却看得非常清楚——谋朝篡位这种事情,在如今的大宋是不可能发生的,章惇、章楶俩老头更不可能那么干。真正对大宋江山构成威胁的,不可能是权臣,也不可能是比狗还忠心的武官,只可能是犹如禽兽一样的胡虏。
  现在党项人暂时被制住了,可是和大宋相安百年的大辽却走到了国运的尽头。
  而大宋如果不能趁着辽国崩溃,北朝大乱的机会收复燕云十四州,那么将来北朝一旦有了新主,大宋就危险了……
  不过赵煦也不愿意在国本为定的情况下做大大有违祖制的事情。因为在“国本”,也就是皇位继承人未定的情况下,让权臣染指军权是非常不妥的。
  很有可能会出现权臣利用军队夺“定策之功”的情况,如果真出现这种事情,大宋现在君恩臣忠的和谐局面就会出现不好的变化了。
  若是赵佶能不负众望,早日布种成功,赵煦就能有一个继承皇位的养儿,国本一定,就能大刀阔斧违反祖宗家法了。而且章惇、吕惠卿这些奸臣也能放开手脚大干,不用担心皇帝一死,他们都被太后撵去亚龙湾。
  所以大宋朝的未来,现在看起来……就落在了为国捐精的端王殿下的下身上了。
  赵佶,一定要努力啊!
  ……
  赵佶这个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不过他还是非常努力的在为将要到来的履行责任的那一天做准备。
  他现在一边练绘画速写,一边玩修书(大学教材),一边还要进行各种体育锻炼(蹴鞠、射箭、骑马),同时还在和李师师一起研究双修之法。日子过得倒也算是充实。
  有时候他也会微服去位于潘楼街上的佳士得行总店里面坐坐——对于一个不能参与政治,又不能去考科举,甚至连开封府都出不去的亲王而言,佳士得行的经营活动算得上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了。
  而且……佳士得行对赵佶来说,还是一个可以证明自己本领的地方。他已经在佳士得行的拍卖活动中卖出了好几幅字画,收入了几万缗,还得到了蔡京的《洛神赋》字帖。
  这些钱对赵佶来说并不算太多,可也不少了,而且还是凭本事赚的,这让他有了一种成就感。
  而佳士得行的《花魁》画册和房地产业务,也让赵佶感到有趣儿。
  前者居然成了个摇钱树——凡是印出来的画册全都一抢而空,也不管是第几期的,只要有就能卖出去,而且还能“溢价”,简直就是在印钱!
  不过更让赵佶吃惊的是。《花魁》画册最大的收入来源居然不是卖画册,而是卖“花招儿位”。开封府各个青楼打破头都想把自家想要捧红的女伎的写真登上《花魁》画册。“花招儿位”甚至都拿到佳士得行进行“暗唱”了——“暗唱”就是不公开的秘密拍卖,是苏大郎在武好古走后想出来的招儿,专门发卖一些不大好公开的东西,比如“明器”、女伎什么的。《花魁》画册的“花招儿位”也被拿去“暗唱”了一回,十二个“花招儿位”居然卖出了三万三千多缗!
  真是闻所未闻的昂贵啊,但是买到的都说值!
  另外,佳士得行还搞到了几所宅子进行唱卖,还在《花魁》画册上打了“花招儿”,最后卖得也比市面上贵了一些……
  这家唱卖行还真是越做越大,什么都能卖了!
  在唱卖和画册业务越来越红火的时候,佳士得行还在盖房子准备发卖,现在正在盖一栋“样子房”,就在开封府西面的画仙观旁,已经开始建造了,七月或是八月就能完工,也不知道武好古那时候不能不回来?
  在端王府的书房内,赵佶正在案前运笔疾飞,一位美貌女子的头像很快出现在了雪白的纸面上,转眼就已经完成了。坐在赵佶对面充当模特儿的是赵佶的宠爱的侍女春兰。李师师不方便来王府,所以在王府里面,赵佶宠爱的还是她——只是她不知被宠幸了多少回,肚皮就是不见隆起!
  也不知道是她的问题,还是赵佶的问题,真是让人有点担心啊!
  为此赵佶还去画仙观找郭道士和刘道士算了命,两个道士都说他命中多子,但是上天还不能让这些儿子前来,他们现在就来,是会妨到端王殿下的前程的……
  至于原因,则是天机不可泄露了。
  为什么会“妨”到自己前程呢?难道是因为自己太小,不会带孩子?
  赵佶放下铅笔,然后抬头看了眼“不会下崽”的春兰,重新拿起笔,想再画一张的时候,房门被轻轻的敲响。赵佶又放下笔,道:“进来!”
  高俅应声推门进来,先冲赵佶行了一礼,然后才道:“殿下,武大郎的确下落不明了……”
  原来高俅刚从陈佑文租住的宅院里面过来,这位前任的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仿佛度过了人生的低潮期,又得到了转官的机会,从文林郎升到了登仕郎,还刚刚授了权枢密院编修的差遣。
  真是峰回路转,人生得意了。
  于是家里面又一次门庭若市,原本绕着他走的书画行的朋友都又和他好上了。
  不过他再得意也不敢给高俅脸色看,很客气的把他迎了进宅子,还原原本本的把燕京之乱的情况都告诉了高俅。
  “怎就下落不明了呢?”赵佶这下也没心情再画图了,挥挥手就让春兰退下。
  “殿下也别着急。”高俅道,“武大郎是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安然返回开封府的。”
  赵佶站起来了,在书房里面跺了几步,摇摇头:“高俅,话虽如此,但我总有些不放心啊。”
  高俅想了想道:“殿下若不放心,不如去佳士得行总店坐坐,看看他们会不会有甚消息?”
  佳士得行总店里面的人们,这几日也有点心神不安了。现在的佳士得行按照后世的标准,还是一家创业期的公司。别看钱赚得盆满钵溢的,但是商行的底蕴并不深,经营管理也非常粗旷,之所以可以发展的那么快,完全是因为有武好古这么一个灵魂人物。
  如果武好古就这么消失了,佳士得行的路大约也就到了尽头,不会再有辉煌的未来了。
  另外,佳士得行现在还拥有两棵大摇钱树,绝对是让人觊觎的产业。武好古在的时候,旁人忌惮他的关系网——武好古既是赵佶的哥们,又是蔡京忠党的一员——不敢动佳士得行,现在武好古似乎不在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磨刀子呢!
  高俅是完全明白其中关键的,所以一有机会就会鼓动赵佶去佳士得行总店坐一坐。
  只要他这尊大神还在力挺佳士得行,那就没人敢公开对这家会“印钱”的商行下嘴。
  不过不敢公开下嘴不等于不敢在私下割佳士得行的肉……就在武好古“失踪”的消息传来之后,盗版的《花魁》画册立马就大量出现在市面上了!
  不仅在开封府有发卖,连大名府、应天府、洛阳府、徐州、海州甚至扬州的市面上,也出现了盗版《花魁》发售。
  而且这盗版的《花魁》印得非常精美,几乎和正版的一模一样!
  另外,一家新的唱卖行,最近也在筹建之中,名字都起好了,叫什么“保利得行”,也开在潘楼街上,摆明了要和佳士得行来一场龙争虎斗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强军师
  正在筹备中的保利得行当然是有背景的,开封府这个地方从来不缺有背景的人士,所以各种赚钱的大买卖背后,都会有相应的保护伞。
  官商勾结,在开封府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而站在保利得行背后的人姓向,就是当今太后向氏的两个兄弟,向宗良和向宗回!
  他们是最早注意到佳士得行唱卖业务的开封府权贵,凡是佳士得行的书画唱卖,他们几乎每次必到。见多了一日成交十万二十万的大场面,如何能不动心?现在佳士得行可是两天收五点佣金的,加起来就是百分之十!另外还要收一些鉴定费用。
  也就是说,一天二十万的成交里面,佳士得行至少抽两万!
  这买卖,说日进斗金都不为过啊!
  向家两兄弟因为有个太后姐姐,所以在官场上就是混日子,掌不了实权,因此就只能把精力用在“家产经营”上了——真的是经营,不是贪污受贿。向家现在又没实权,皇帝也不喜欢他们,上哪儿贪污去?
  而向家的经营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土地!向家在河北东路拥有大片土地,其中一多半还是官府账册上没有的,也就是不必纳税的土地——河北东路被黄河水“冲没”了十几万顷土地,大多都“冲”到了号世家豪门的名下。
  向家的第二个产业,则是金银交引绢帛铺以及配套的当铺了。在界身巷上也有一家修建得非常富丽的向家金银绢帛交引铺,就是大名向家的产业。
  不过向家兄弟并不直接出面“开银行”,而是通过两个家奴向保、向利经营金银绢帛交引铺。
  而现在,向家兄弟又盯上了唱卖行的厚利,由向保、向利出面成立了保利得行,准备和佳士得行抢生意了。
  为此向宗良、向宗回还找上了武好古的对头陈佑文。他的画技虽然不能和武好古相比,但是鉴赏的功力可比武好古父子都强。
  而且他还一直是开封府书画行里面的头面人物!
  “陈登仕,我兄弟也不须你在保利得行做甚差事,你现在是文官了,还有了差遣,不适合做买卖了。”
  在向府大宅的客堂里面,向宗良对前来拜访的陈佑文说:“不过保利得行的书画文玩方面的事情,你得帮一帮……我兄弟也不白叫你帮忙,你和武好古的过节,我们替你担当。”
  “对。”向宗回也笑道,“你的两个儿子现在在哪里?这么都不见了?叫他们都到保利得行来吧,一人一个管事……对了,等武好古不做待诏直长了,就让陈宝去翰林图画院做学生,可好吗?”
  陈佑文大喜道:“好,好,佑文多谢两位观察了。”
  向宗良和向宗回现在的武阶官都是观察使,一个是相州观察使,一个是利州观察使,因而陈佑文称呼他们为“观察”。
  自打从辽国回来,陈佑文已经有点喜欢上武好古这个死对头了。他先是托了武好古的福转了一官——一个没出身的选人要转官可是非常困难的,陈佑文去年才转了一官,今年又转了官……这个官运就是进士出身的文官,大多也比不上啊!
  而现在又因为佳士得行的红火巴结上了太后的两个兄弟……这下可好了,再也不怕被赵铁牛牵连了。
  当然了,想要向家哥俩一直保护自己,陈佑文还得好好努力,怎么都要让保利得行能够和佳士得行一样,财源滚滚才好。
  而最理想的结果,自是武好古真的死在燕京的乱军之中。陈佑文心说:武好古啊,武好古,你就死了算了,那样我才能真的高枕无忧。
  ……
  “阿嚏!”
  武好古这个时候突然猛打了几个喷嚏,手中的毛笔一个没捏稳,也被震落在了纸面上了。
  他摸了摸鼻子,皱眉道:“怎无端打起喷嚏了?莫不会遭了风寒吧?”
  一想到风寒,他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西门青当日给他诊病喂药的场面……谁能想到,这位西门小乙竟然是个女流,现在还成为了自己的妾室,真是人生如梦啊。
  可就不知道潘巧莲会怎么看待这场梦了,是春梦乎?是噩梦乎?
  武好古轻轻摇头,将身上披着的衣裳紧了紧,然后又埋首到正在书写的宣纸上了。
  他现在正坐在一艘慢悠悠前行的木船上,船是林冲在沧州雇来的。这位林教头俨然是个精细人儿,到哪儿都把自己的黄牒随身带着,还带了不少金叶子(都是武好古给他保管的),所以众人入宋后就都变成了他的“随从”。由他出面在界河边上的一个小镇子里买了骡马,一路骑着南下到了沧州城,在沧州城又雇了船,沿着浮阳水…无棣河一路往柴家庄而去。
  在往柴家庄而去的途中,武好古则开始准备自己的奏章和关于建设“灯塔市”的建议书。其中后者是为慕容忘忧老儿预备的……也不知这老儿现在有没有到达柴家庄?
  如果他已经安然抵达宋朝境内,那么灯塔市就得落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上了。
  理由武好古已经想了不少,首先是吸引辽国的人才和资金进入宋国——在往沧州的路上,武好古通过和钟哥儿的交流,对燕云大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家族虽然普遍重武轻文,但是族中真正掌权的也不是军事领袖,而是血统高贵的政客。现在毕竟还不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军头在辽国的汉人大族中也是属于不得志的人物,完全可以拉拢一批!
  而要达成这一目的,灯塔市就必须在民事管理上采取有别于大宋其他地方的,比较灵活的政策。要不然那些辽国人物根本就没法入境,更不用说通过灯塔市这个渠道被大宋朝廷延揽任用了。
  其次是用灯塔市和析津北市坊抢生意,以便打击辽国的经济。因为析津北市坊现在是陆上丝路的起点,也是东北亚国际贸易的中心,每年为辽国贡献大量的税收,如果这个起点和中心转移到了大宋境内的灯塔市,那辽国可就要损失很多税收了。
  而要使得灯塔市具有强大的商业竞争力,就必须在商业和税收管理上采取特殊的政策。榷场和买制度肯定不能在灯塔市实行,各种专卖专营也不能实行,要不然辽国的商人不来怎么办?
  再次则是把灯塔市作为一个搜集辽国情报和对辽国进行渗透的大据点来经营。因为这个据点将会对辽人完全开放,但又在辽国朝廷权贵的势力范围之外,所以能够给辽国国内政争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这当然需要大宋朝廷设立专门的情报机构,执行对辽国渗透和情报搜集的使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灯塔市作为一个来日伐辽的大据点和物资储存地。打仗打后勤,对大宋朝的那帮见钱眼开的兵老爷更是如此。要是不让他们吃好用好,再恶狠狠的犒赏,他们能打仗?
  因此伐辽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后勤问题!
  在武好古的设想中,伐辽的后勤问题完全可以靠灯塔市来解决。
  为此灯塔市应该是占地比较广阔的,肯定要比析津府的北市、南安、东安三坊加一块儿还要大,最好能和析津府城一般大,这样才摆得开,日后也好屯兵。
  同时,灯塔市应该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和改造成堡垒的可能。只有这样,灯塔市才能作为北伐的据点……或者抵御北军南下的重要支撑点存在!
  由于现在的界河是辽国东京道粮食输往析津府的必经航道,所以灯塔市一旦被经营成一个“自由市”,那么它就完全会变成大海和内河航运的一个中转站。
  也就是说,所有从东京道运来的粮食,都会在灯塔市的港口卸载,然后改用内河船只运往析津府!而依托粮食中转港的优势,灯塔市就可以被经营成一个粮食交易和集散中心……这意味着大宋朝廷可以秘密的在灯塔市,通过粮食交易囤积军粮。
  可以用钱购买辽国东京道的粮食用来供北伐大军使用!光是这一项,就免了河北东路数十万民夫的转运之苦——如果运作得法,河北东路甚至不会知道发生了战争!
  另外,如果能够允许奴隶制(奴隶的来源当然是辽国)存在于灯塔市,那么连北伐辽国的炮灰都有了——直接解放奴隶从军,说不定十万之众转瞬可得,即便不能把他们当成正兵使用,当辅兵转运军粮修造城堡是不会有问题的。
  而且这些辽国来的奴隶对大辽肯定是苦大仇深,真上了战场一定比宋朝的效用士更卖力气……
  也就是说,只要把这个灯塔市经营好了,那就能用辽国自己的力量去攻打辽国的燕云十四州。
  大宋……出点钱再加上五六万西军精锐就万事大吉了。
  “真是太高明了!”武好古看着宣纸上一条条的计策,真是佩服万分,自言自语道,“世界上怎么会有恁般高明的计策?诸葛亮也想不到吧?恁般高明的计策居然是我想出来的,真是太聪明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搞出人命了
  东南风刮起来了,无棣河上激荡起了浪潮。
  武好古站在船头,风卷起他的衣襟,飘飘荡荡,很有一点吴带当风的意思。
  四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一片绿色,不知道有多深多远。一道蜿蜒的碧水,就在他的脚下。穿着粗布短衣的宋朝农人,在河岸边上的农田中劳作,戴着斗笠,星星点点散布在绿色的海洋之中。
  终于要到柴家庄了,这些日子没有西门青相伴,过得还真是没滋味啊。也不知道西门青有没有安全抵达柴家庄?这一路她一定也吃了不少苦,若是能在柴家庄团圆,一定要好好宠宠她,然后就再也不分开了。
  想到和西门青再不分离时,武好古的脑海中有浮现出了潘巧莲的倩影。
  这位潘大小姐虽然是宋朝的女人,可是三从四德什么的似乎都不大讲究,多半是容不得自己纳妾的。如果她知道自己有了西门青会不会大发雷霆?
  这事儿,还真不好说啊!
  可是要怎么才能让潘巧莲接受西门青这个第三者呢?
  自认为智比诸葛的武大郎,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