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清州。”武好古说,“已决定了在清州和辽人谈判……九月初五启程,多半是要谈上几个月的。以后一段时间,为夫可以在开封府、大名府和界河商市之间奔忙,你们分娩时我应该可以赶回来的。”
“哦。”潘巧莲撅着嘴,看上去很不满意。
在她的理想中,武好古应该时时刻刻陪在身边才好,怎么能天南地北的乱跑呢?
西门青的目光则在小瓶儿和苏影儿两个女孩身上游动着,现在自己和潘巧莲都怀了孕,不可能陪着武大郎了。可大郎身边总没个女人跟着也不合适吧?要不让苏影儿跟着去?
……
“用间……”
宫城,东府都堂之内,宰相章惇正在听取张商英的报告,听到了武好古提出的设立间谍司,同时向界河市派出大量禁军间谍的建议时,轻轻点了点头。
“这个法子不错。”章惇捋着胡须,“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武大郎虽是一介吏商武人,却是读通了《孙子兵法》的。”
“相公,您也觉得这事儿能行?”张商英又问,“那您觉着让谁去主持间谍司为好?”
“间谍司倒也不急,此事非同小可。”章惇摇摇头,“还是先在兵学司的名目下把间谍招募起来吧。”
枢密院现在就是十二房二司,其中一个司是刚刚开张的兵学司,若马上再增加一个间谍司显得改革步子过大了。而且间谍司是什么衙门啊?那是同皇城司有点类似的,不过皇城司是对内的,主要在开封府界活动。可间谍司也不一定不能用于大宋内部啊。
所以这个衙门摆在枢密院下面是很不妥当的,官家恐怕也不会放心……
张商英道:“张荣僖(张耆)的孙子张叔夜刚刚升了宣奉郎,要回开封府待选了,不如让他做个兵学司博士,把谍报事先管起来吧。”
张叔夜虽然是,门荫入仕的官儿,不过却是文武双全,又在陕西前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同时因为他是开封将门子,对开封禁军也非常熟悉,完全可以驾驭他们,而且他还是个文资官,完全有资格在枢密院兵学司里面谋个博士的差遣。
“嗯。”章惇点点头,“这个张叔夜是不错……就是他了,给了兵学司博士,再加个兼管谍报事的差遣。若是能做好了,将来可以替代慕容先生,就是做个北伐的主帅也是合适的。”
章惇想得倒挺远,已经在琢磨北伐主帅的事情了!不过他可看不上童贯这样的宦官,可章楶这一代阃臣又显得太老,不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后挂帅。而今年三十四岁的张叔夜显然是个合适的人选,他是亦文亦武,又是开封将门子,在陕西的表现也不错。若是能管好兵学司和对辽的谍报工作,将来就是个知己知彼的北伐阃帅了。
章惇想了想,又说:“北面之事宫中向来是插手的,还是让往来国信所也插一脚谍报事吧。”
“河北东路转运使司也可以管一点谍报事。”张商英这时又道,“现在河北东路的漕臣就有搜集辽国谍报的责任。”
章惇点点头,笑道:“那是自然的,等你做了河北东路的漕臣就给加了兼管谍报事的名目,再让界河市舶司也管一点谍报事……谍报事的花销得叫界河市舶司拿出来。”
这番安排在后世的大特务们看来简直是胡闹,谍报工作保密第一,哪有那么多衙门共管的?这样还怎么保密?不过宋朝就这样,涉及军国要务的事情就是多头管理。对外的谍报事宜,自然不能例外了。
……
“日子定下了?”
“定下了,九月初五启程,年关前应该能回。”
武好古这个时候已经回到了开封府城西厢的武家大宅中,他是来向老爹武诚之报喜(潘巧莲怀孕)的,同时也把自己再次离京的日期告诉了武诚之。
“家里面和商行的事情都安排妥了?”武诚之问。
“都妥了。”武好古说,“商行改组在八月底前就能办好,从九月开始,内账房每个月都会给家里一千缗,可够花吗?”
这一千缗不是用来维持城外梨花别院和武好古、潘巧莲、西门青他们的“小家”开销的,而是给武诚之及城内武家大宅花用的。
“够了,够了。”武诚之笑了笑,“家里哪里花得了那么多,再说你爹我可还是开封府头一号的书画牙人呢。”
武诚之的官牙身牌并没有失去,现在他儿子是“画中第一人”,还创立了佳士得行和花魁行,他自然跟着沾光,找他掌眼和买画的顾客多得不得了。每个月的进项怎么都有一两千缗。
“现在是花不了多少。”武好古笑道,“等二哥儿中了进士,可就要花钱如流水了……该花的钱,可不能省啊!”
中了进士之后可以“赚”,也可以“花”,各有各的路子,在官场上的前途自是不一样的。
如果要“赚”,那就是走榜下捉婿的路线,娶个富婆进门。不过倒贴的富婆一般不能成为进士丈夫在官场上的助力。
而要“花钱”,当然就要去交游士林,再寻一个大大的文官做老丈人了。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
武诚之听出了武好古话中的深意,马上感兴趣地问:“大哥儿,你可是要给二哥儿做媒?”
“做媒谈不上,去试探则个吧。”武好古说,“待会儿二哥儿从太学回来,我就给他写一幅真,带着去大名府……这次外出可不同以往,是跟着张天觉走的。一路之上的交际饮宴肯定多得不行,大名府的韩学士肯定是要见的,他可有六个儿子,孙女有十几二十个呢。”
第三百三十二章 笼中的资本家
进入九月,秋高气爽。
开封城外的菊花开得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开封府的人们也不会白白浪费了这等美景,纷纷走出家门,携着家人美眷出城一游。
金水河上,一艘艘画舫缓缓在河上行过,排起了长队。到了黄昏将夜之时,河上的画舫大多下锚靠岸,不过船上依旧灯火通明,如同仙乐一般的丝竹之音,更是在金水河两岸飘荡开来,久久不去。金秋的晚风徐徐,让人格外舒畅。
在这众多的画舫轻舟之中,一条小小的,极不起眼的小船,是属于开封府城内书画杜家的,就是之前和武好古作对,后来又见风使舵,献上了范仲淹的真笔字帖,还让孙女拜武好古为师的杜用德他们家的。
可别小看书画杜家的财力,虽然在元符二年已经过去的九个月里,杜家到手的各种进项还没有共和行的十分之一多。但是杜家的一百六十多年的书画商人世家!虽然背后还有需要上供的主子,但是主子们在很多时候是会被代理人蒙蔽的,所以捞到手的钱未必有被代理人黑掉的多!
另外,一百六十年前的大宋才从五代乱世里面出来,那时候古董艺术品不值钱,开封府的地产和现在相比也不值钱。
因而要论起“净资产”,开封书画杜家的财富可是远超过眼下的武好古的——哪怕算上潘巧莲的嫁妆,也不能与之相比。
顺便提一下,和后世的某些大城市一样,这个时代北宋开封府的社会财富主要就是以地产的形式存在的。一个开封府城,占地大约就是二十七八平方公里,地价总值起码二十亿缗!大该足够买下几个大辽国了……
而开封府界内存在的真金白银铜钱相对地产价值,却是非常有限的,总价值不会超过一亿缗,都不一定能超过开封府豪门勋贵家中收藏的古董字画的总价值。
也就是说,一旦开封府陷落或者存在陷落的风险,开封府的豪门商家拥有的绝大部分财富都会化为乌有。因为城市一旦陷入战火或者被战火威胁,地产价格就必然会雪崩!古董字画的价格,同样会一落千丈,到时候就是乱世买黄金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封府的“资本家”们还真是“与城同休”的。如果他们带着女真铁骑来抢开封府,或者自己来抢开封府,都是达不到“唯利是图”这个目的的……这样做,只会让他们破产!只有开封府的繁荣发展,才是真正符合他们利益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开封府这座天下首善之城太过富庶,太过安逸,也太容易发财了。哪怕什么都不做,买块地皮放着都稳赚!所以这座城市中的“资本家”们,也都是习惯安逸地发财的。
用后世的话是,开封府的“资本家们”是缺少狼性的,他们是被大宋朝廷的权力圈养起来的宠物狗。实际上很多开封资本家背后就是被圈养的将门嘛!人家本来就是奉旨发财的!
当然了,作为大宋的首都和一座交通其实并不方便的内陆大都市,开封府也不可能成为野蛮生长的狼性之都。
而现在,界河商市这座怎么看着都有点“野蛮”的未来商都,突然出现在了习惯享受安逸的开封府豪商们面前。还真叫他们有些意想不到!
作为和武好古关系密切的开封府书画行的行首以及新任的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的杜用德,自然也接到了武好古的投资邀约——投资界河商市的邀约!可不仅仅是入股商会,区区一万缗的投资,才不会让身家上百万的杜老爷子头疼不已呢。
这一次武好古是希望杜用德可以在界河商市投资建“一条街”,一条贩卖文化用品、书籍、艺术品和古董的商业街!
要修路,要盖房子,还得想办法在开封府招商。这不仅是投资多少的问题,还特别商脑筋。有这点精力和资金,在开封府不一样赚钱?跑界河商市干什么?还离辽国那么近……
“文玉。”杜家的画舫之中,杜老头皱着眉头问自己的孙女,“你师傅到底是怎么想的?好好的钱,干嘛往界河商市里面投?他的那个甚底共和行现在不是很赚了么?”
“爷爷。”杜文玉呵呵一笑,“奴的师傅可是有大智慧的,这些日子,您老还没看明白吗?”
“不明白,不明白。”杜老头摇摇头,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杜文玉送来的“二锅头”,“好酒!真是好酒……”
“这也是奴的师傅酿出来的。”杜文玉跟了武好古几个月,其实真正相处的时间也不多,却已经是武好古的崇拜者了。
杜老头眉头一蹙,沉吟半晌后问:“孙女,爷爷问你个事儿,一定要老实说。”
“嗯。”
“你现在是他的人了吗?”
“是啊。”杜文玉点点头,“奴现在是老师的学生。”
“不是这个。”杜老头摆摆手,“那方面。”
“哪方面?”杜文玉眨着眼眸,一脸天真地问。
“就是……就是男女之事,你知道吗?”
“男女之事是甚底?”
“就是牵手啦。”杜老头问,“你的手让他牵了没有?”
“没有……”杜文玉俏脸儿一红,她已经明白爷爷在说什么了。
“怎么还没有?”杜用德轻轻转动着手指的酒杯,“他对你没兴趣?”
“爷爷!”杜文玉跺了跺脚,娇嗔道,“奴才不喜欢他呢,跟个木头似的,还被潘巧莲和西门青两个管得死死的!”
看到孙女的表情,杜用德大笑,“没想到武大郎也会惧内。不过也难怪,他可娶了潘巧莲那个凶婆娘,还得了三十多万缗的嫁妆,总要怕几日的。对了,他过几日不是要去清州吗?身边带了女人吗?若是没有带,你不如就跟着一路伺候。这一去几个月,他还真的能当了和尚不成?”
杜文玉眼睛顿时一亮,连连点头。她知道自己的师傅有个很奇怪的习惯,从来不嫖妓,哪怕和人应酬,叫了美伎陪酒,也就是一块喝两盅,仅此而已。要不是和潘巧莲、西门青搞出了人命,杜文玉还以为自己的师父有什么毛病呢……
杜老头笑道,“这次你跟着他,再摸摸界河商市的底。如果他对你好,界河商市也真的可为,那我老杜家不妨跟一点。”
……
武好古的好徒弟杜文玉大概不会想到,她的这个从来不嫖妓的老师,这个时候正在林万成的保护下,迈步走进一间妓院。而且不是什么上等的青楼,而是设在开封府城北厢军营聚集之地的一家名叫怡红院的妓院。
哦,就是刘无忌的那个姘头阎婆儿的妓院。
“东翁,这里怎么没开张的样子?”
走进怡红院,林万成发现妓院里面空空荡荡,也没有看见妓女,也没瞧见龟奴,灯火倒是通明的,要不然林万成还以为自己进了“鬼屋”了。
正说话的时候,忽听楼梯脚步声响。
从楼上走下来两个女子,其中一个正是半老徐娘阎婆儿,还是一惯的豪放作风,穿了件几乎透明的薄纱褙子,里面则是小小的一件抹胸,两颗大肉球晃荡晃荡的就来了。她身后跟着的女子,年约二十出头,一身青色的苏绣长裙,外面着一件青色褙子,姿态婀娜,极为动人。她的胸前也和阎婆儿一样鼓鼓的,隐约透着一抹细腻白嫩,瓜子脸,柳叶眉,一双明眸秋波荡漾,更显妩媚风情……看她的长相,和走在她前面的阎婆儿很有几分神似,也不知道是姐妹还是母女?
“奴的怡红院不开了,自是冷冷清清了。”
阎婆儿听见了林万成的话儿,在楼梯上就答了起来。
“不开了?”武好古一愣,“难不成你和刘小乙要大婚了?”
武好古是被刘无忌约来怡红院的,怡红院现在是刘无忌的产业,而且这个昔日混迹潘楼街的假道士现在也上去了,和郭京一起,都是端王赵佶的御用道人。
“大婚?”阎婆儿嘻嘻一笑,“奴这样的女人还敢想这等事情?你那好兄弟眼下可是端王的红人了,不得找个好的?”
男人有钱就变坏的真理不仅适用于武好古,对刘无忌也是有效的。他昔日苦穷的时候,能有个女人就不错了,虽然老了点,可姿色并不差。
但是现在,呵呵,端王赵佶的红人啊!赵佶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当官家的人!上赶着派刘无忌马屁的人还能少?这些日子,不知道有多少开封府商人家的闺女往画仙观去求姻缘呢!
刘无忌这个小白脸,怎么还看得上阎婆儿?哦,其实也不是看不上,阎婆儿真是个很有韵味的女人,熟透了的妇人,对于喜欢熟妇的男人来说,就是极品啊!据说连端王赵佶都和她牵过手了……
可是和她牵手是一回事儿,娶她做老婆是另一回事儿,刘无忌现在也知道这个理儿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母女花、苏父子
“小乙呢?他在哪里?”
武好古这个时候发现刘无忌还没出现,于是就问了起来。
刘无忌再怎么红,也是武好古的小弟,怎么敢老大进了门自己还不露面?
“他被端王的人叫走了。”阎婆儿在妓院大堂里面的一张玫瑰椅是坐了下来。那个和她一起的二十来岁的女人,就在她身旁的一张椅子上坐下,一脸慵懒之色地看着武好古。
武好古和林万成也不客气,各自寻了一把椅子坐下。椅子非常干净,没有积灰,显然是刚刚擦过的。
“小乙走了?”武好古一皱眉,心说自己忙着呢!哪有空陪阎婆儿这个怨妇扯闲篇?要不也走吧。
“走了,不过他不在也没甚底要紧。”阎婆儿笑道,“因为今儿是奴想和大官人你见面。”
什么意思?武好古心说:刘无忌不要你了,你就来勾搭我?
“奴听说大郎要在界河搞个商市?”阎婆儿接着问。
“是啊。”武好古一愣,点点头道,“是小乙和你说的?”
阎婆儿笑道:“是啊,是小乙和郭三哥说的。大郎,这界河商市真的能成吗?”
“能啊。”武好古说,“只要和辽国谈成了,界河商市就是宋辽和睦之城,南北两家共建的好地方了,如何不会成功?开封府肯定是比不了,但是海州的局面总还是有的。”
说着话,武好古忽然想到了什么,看着阎婆儿道:“阎娘子,你怎么问起这个了?”
阎婆儿咯咯一笑,“奴怎么就不能问了?奴也是商人啊,你的商市难道不需要青楼楚馆这等销魂的地方吗?”
武好古这才想起来,原来阎婆儿并不是谁家的家伎,更不是卖身给青楼的女伎,而是自由之身。她自己就是这怡红院的老板,自然也是个商人了。
“原来如此。”武好古这个时候已经收起了对阎婆儿的那点轻视,作为一个商人,自然要有笑贫不笑娼的觉悟。
人家是伎又怎么啦?武好古自己也是伎术官出身的近幸,和阎婆儿是肩碰肩的人物。
“需要的!自是需要的……”武好古说,“你一说我想起来了,辽国那边不少贵人都附庸风雅,喜欢那种有点才气的女伎。哦,也不须真有多少才,能装一装就行了。反正辽国那边的贵人也不怎么有才。”
“那可太好了。”阎婆儿咯咯笑道,“奴可是当年开封府有名的才女花魁啊。”
阎婆儿是才女?武好古腹诽道:怎么看都是个欲女啊。
“当然了,奴是老了,只能做个鸨儿,不过奴的这个闺女可还嫩着。”阎婆儿笑着一指身边和她生得几分相似的女人,“她可是奴的亲生闺女,跟奴姓阎,还继承了奴的艺名惜惜。”
这女人居然把自己的亲闺女带进火坑啦!这也忒狠毒了吧?
武好古瞪着眼珠子吃惊地看着眼前这对母女花,看得两个女人都一阵脸红——这位武大官人该不是想母女通吃吧?
“大官人,你这是怎么了?”还是阎婆儿脸皮厚,先开口问了起来。
“没,没怎么。”武好古摇摇头,也没话好说。
现在可不是理学大兴的南宋,就是南宋不也是名伎多得不行?况且“伎”和“妓”并不完全一样。阎婆儿那样是自甘堕落,那些混得好的,就跟后世的明星差不多……武好古又打量了一下阎惜惜,还别说,阎婆儿的这个女儿继承了她妈的好身材,胸前有料啊!西门青、潘巧莲,甚至墨娘子这个洋妞都比不过,也就罗汉婢将来再发育一下还有机会。
这要是画成了人体,一定可以传世的……
阎婆儿和女儿互相对了个眼神,阎婆儿道:“大官人,既然界河商市也需要风月之所,那么奴就去哪里开个最大的青楼了,这样可好?”
原来阎婆儿和刘无忌和平分手是有代价的,卖掉怡红院房产的钱全都归她所有,条件则是她不能在开封府继续操皮肉生意了,所以阎婆儿就想另寻地方发展。
“好啊。”武好古道。
青楼也是生意啊!
未来的界河商市不仅要有青楼,还要有赌场,还要有二锅头酒场和开封菜……就把金拱楼拉了去。
这样吃喝嫖赌就都凑齐了,多好的地方啊!
“奴这算不算帮了大官人一个忙?”
“算。”武好古点点头。
“那大官人也得帮奴家则个。”
武好古看着一脸淫荡表情的阎婆儿,心想:这娘们该不会要自己陪她牵手吧?
阎婆儿一指自己的闺女,“大官人得把奴这闺女捧成花魁,可行吗?”
原来是这事儿。武好古呼了口气,“行啊,明天请惜惜到我在城西厢的宅子里来,我给她画个写真集。阎娘子,你可认得我家?”
“认得啊。”阎婆儿笑道,“奴还去过几回呢。”
去过?
武好古愣了又愣,心想:自己可不记得有这事儿!她是什么时候去的?去找谁?不会是自己的老爹招她去的吧?老爹的身板,受得了这样的女人?
“那好吧。”武好古也不多想了,点点头道,“明天下午来吧。”
“嗯。”阎婆儿应了一声,又问,“不知大官人甚时候离开开封府北上?”
“九月初五。”
“好啊,那奴就跟着大官人一块儿去瞧瞧吧。”
“甚底?”武好古一愣,“你跟着?你怎么跟?”
阎婆儿丢了个媚眼儿,“奴就吃点亏,算大官人的家伎吧。”
……
“大哥儿,你真恁般看好界河商市?”
开封府城南厢,在靠近太学的地方,一所上了点年头的大宅子的一间内堂里面,武好古的“总经理”苏大郎正在和一个同他差不多胖的老头子说话。
老头自然是苏大郎的父亲,苏家老醋的东家。苏军老醋虽然有天下第一醋的名号,可并没有在全天下贩卖,苏家醋的市场主要就在开封府、大名府和应天府这三个府。
不过仅仅是三个府的市场,就让苏家老醋赚得盆满钵溢了!而且苏家发迹的很早,宋初的时候已经是开封府的大商人了,所以在当年开封府地价低廉的时候就置下了大量的产业。光是这些产业的价值,现在就有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了。
守着好几百万上千万的家业和“天下第一醋”这棵摇钱树,苏家的历代家长要考虑的根本不是怎么赚更多的钱,而是怎么加深和老赵家的关系——为了娶赵家的闺女,早在几十年前,老苏家就入了京兆苏氏的家谱(唐朝的关陇士族),取得了士族的身份。
除了和赵家联姻之外,苏家还鼓励子弟读书科举,耗费巨资办起了家塾,请了最好的先生传授儒家经义。就梦想憋出几个进士!而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大郎这一辈,苏家已经是一门两进士了。
有了进士,又和赵家联姻,苏家的地位自然牢靠。而苏大族长也心满意足,压根就不想对外发展了。之前投资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