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个老爷可是被“武家基本法”约束着的“立宪老爷”,在家里面是不能作威作福的。
  武好古可以“违宪”镇压“两只母狮子”吗?
  显然是不能的,至少在把“两只母狮子”分而治之之前,武好古是不能“违宪”的。而且,现在武好古是非常需要潘巧莲和西门青的。有了潘巧莲,武好古才是开封将门的“自己人”,有了开封将门的支持,他才能坐稳界河商市“市长”的宝座。而西门青牵着江湖和燕云,有了西门青,武好古才能在界河商市暗蓄武力,才能铲除一些不服从自己的刺头。
  ……
  “人……伦?”
  在一家人用餐的厅堂之内,武好古刚在饭桌上试探着提出要把杜文玉给“收”了,以免“武家绝学”外传——武家绝学就是武好古的人体写生技法了——在场陪酒的阎婆儿就“多嘴”了一回,提出了人伦什么的。
  武好古有些讶异地看着把自己的闺女带入青楼界,还不止一次暗示可以和女儿一起伺候武好古的阎婆儿——这个女人居然有脸说人伦?
  阎婆儿笑着说:“老爷,不是奴婢多嘴,您和文玉的师徒名分已定,要是纳她为妾,外面可就要有人嚼舌头了……人言可畏啊!”
  “你……”
  武好古狠狠瞪了阎婆儿一眼,心想:这个女人怎恁般多嘴?要不是你不是我的奴婢,这回一定把你吊起来打一顿!
  “对啊!”大妇潘巧莲这时也点头道,“阎娘子说的对啊,即便人言不足畏,御史台的那些人还是很喜欢挑大郎你这样的吏商的错儿。所以纳文玉为妾的事情,奴觉得也是不妥的。”
  御史?
  这的确是个问题!这帮家伙最喜欢找自己这样的“近幸”的麻烦了。现在正是界河商市开张的关键时刻,可千万不能因为一点小事丢了“市长”的职位。
  “可是……”武好古瞥了一眼厅堂的大门,杜文玉和张择端现在应该就在门外,也不知道乖徒儿现在是不是在流眼泪。
  “可是文玉对我家也是很要紧的。”武好古斟酌着用词,“这个女徒弟,我是很喜欢的。在我的三个徒弟之中,也只有她才能继承我的衣钵……等她学会了我的全部本领,将来就让她做我的代笔。”
  代笔就是代武好古画画的意思。
  武好古是不可能做一辈子画家的,因为他事儿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而且绘画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艺术,讲究“笔不离手”,必须不停的画,才能保持住技艺。
  但是将来武好古要做奸商,要做脏官,要做资本主义之父,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根本不可能保持绘画技艺。
  可他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画中第一人”的名号,因此就必须培养一个代笔。而米友仁和张择端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生涯,不可能给武好古代笔。只有杜文玉因为是一介女流,在宋朝这个时代是很难出头的,所以就是最佳的代笔人选了。
  而且武好古在教授杜文玉绘画技艺的时候,已经发现她的艺术天赋极高,不亚于米友仁和张择端。
  潘巧莲和西门青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个女人心里有底了——武好古真的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老爷,看来以后还可以好好管教。
  西门青笑道:“大郎,奴提个建议,不如叫文玉陪你去界河商市吧。由内账房出一笔钱,在界河商市为文玉起个大宅子……总之不能亏待了文玉。”
  “这样啊……”武好古心想:这就是让杜文玉做外室了。虽然没有名分,但是也不受大老婆的气。在界河商市那里,她和正室根本没区别,宅子里面她就是女主人啊。
  至于钱财,对于自己这个界河商市“市长”而言应该不是问题,将来一定可以在界河商市给杜文玉置下一大笔产业。
  “好吧。”武好古思索着说,“回头我和她说说,如果她愿意,这事儿就怎么办了。”
  他顿了顿又道:“十八姐,大姐,有个事儿和你们先说则个,等你们都生了娃,我们家就要一分为三了。开封府这里一个家,海州那边也需要安一个家,还有就是界河商市也有一个家。开封府这边就由十八姐主持,海州就交给大姐管吧。”


第三百五十八章 真儒伪儒
  “分家”是武好古早就计划好的事情了,并不是为了把家里的两只母狮子分而治之,而是为将来可能发生的靖康之变做准备。
  二十多年后才会发生的乱子,现在就做准备肯定是有点早了。不过武好古是个奸商脏官嘛,不是那种火烧眉毛的时候还能登高一呼力挽狂澜的大青天。两者的路线是不一样的,后者可以靠凛然正气去煽动开封府军民的血性,达到百万一心,同仇敌忾的效果。就如历史上的李纲、宗泽一般。
  但武好古的吏商近幸的身份决定了他没有这样的号召力,所以只能走万恶的资本主义路线,向管理和经营要效益了。
  而要经营管理,当然就需要设立机构,并且派出可靠而且有力的人物去坐镇了。
  开封府这边自然是武家内账房和共和总行负总责了,在武好古离开开封府的时候,共和总行就得由苏大郎掌控,潘巧莲则控制武家内账房对共和总行行使大股东的监督权力。
  而能够去负责海州、徐州和淮阳军(处于徐海之间)一带布局,代表武好古行使“云台武家”族长权力的,当然只有女大侠西门青了。她本来就管理过阳谷西门家的事情,知道怎么建立一个亦商亦武的豪强家族。
  另外,武好古还打算吸引阳谷西门家、虞城张家(张熙载家)、无棣柴家移居到徐、海、淮阳之间。慕容忘忧也已经向官家赵煦上书,请求把南来投靠的慕容家子弟安置于徐、海、淮阳等地(土地当然是通过划拨官田取得了)。原本因为海难而衰弱的海州花家也会得到武好古的支持而复兴。
  这样一来,在徐、海、淮阳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以东海武家、西门家、慕容家、张家、柴家、花家等豪强家族为核心的地方豪强集团。
  若是运营得法,将来仅是这六家豪强就能控制十几个都保,每个都保有五百保丁,总共就能有六千到八千合法的地方武装了!
  此外,有了这六家豪强的子弟为基础,武好古就能开出一所“云台书院”,将来还有可能开出云台大学。而且共和总行将来在海州的经营,也需要六家豪强的助力。
  当然了,武好古的终极目标,还是在靖康之耻发生的时候,也能在徐州、海州和淮阳军拉起一支勤王大军……
  至于界河商市那边,武好古更要精心布局了。他自己就是界河商市的首任“市长”嘛!自然要在界河商市安个家了,在今后的一二十年间,如果不出意外,武好古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界河商市度过的。
  “大郎。”潘巧莲的小嘴儿撅了起来,似乎有点不乐意了,“以后奴就不能和你一起长相厮守了吗?”
  “这个……”武好古有些抱歉地看了一眼潘巧莲,他当然知道潘十八姐儿的心思了,这丫头和西门青完全两个路子。西门青是喜欢男人建功立业的,自然也能容忍和武好古离多聚少的生活了。
  可是潘巧莲却不在乎武好古能取得多少功业,能和自己长相守在一起才是最要紧的。
  “姐姐。”西门青也是了解潘巧莲心意的,她忙笑道,“这只是暂时的,现在界河商市那边还是一片荒芜。等过个几年,商市的局面起来了,我们在界河商市的宅子也起来了,你就能和大郎一块儿往来界河商市和开封府之间了。”
  “那开封府的内账房怎么办?”潘巧莲问。
  西门青笑道:“到时候,奴在徐海之间的布置差不多也搞好了,自可返回开封府替姐姐坐镇了。”
  “那可就辛苦姐姐了。”潘巧莲终于露出了笑颜,“大郎,你还记得那日在云台山答应奴的事情吗?”
  “怎不记得?”武好古笑着对西门青道,“我在云台山上有个别墅,还在山脚下买了不少土地,原本打算和十八姐在那里过神仙日子的。”
  “嗯。”西门青点点头,“知道了,奴一定把云台山上的别墅好好整修则个。那山脚下的土地要怎么利用?”
  “我想在那里修个书院,将来有一天隐退了,就在那里教书育人。”武好古笑了笑又道,“这个不急,先把山上的别墅整修好了。云台书院得等半个白波武家的人都到了海州后再开建……而且书院的事情还得和慕容先生好好商量则个,毕竟他才是大儒嘛。”
  身为奸商脏官的武好古,其实是非常重视儒家教育的,所以他才会花大钱开办书院啊。只不过他重视的不是应举教育下的伪儒,而是真儒家!
  他所推崇的君子六艺就是真儒家的东西,那可出自《周礼·保氏》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而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中,要复的就是《周礼》了。
  理论上宋朝的国子学(就是米友仁念书的地方)和太学是应该传授弓马骑射和行军布阵之法的……在武好古看来,现在这样以道德文章为重的国子学和太学教育完全是瞎胡闹。
  特别是太学,能考进去的都是道德文章一流的主儿,搁后世都是国学大师了。还学做什么文章啊?
  君子六艺里面“书艺”只是其一啊,入了太学后是不是该补一补其它五艺呢?怎么也得把两千多个太学生和两三百个武学生都教育到“玄甲骑兵”的程度吧?这样他们在靖康年间也不用伏阙上书要求抵抗了,直接披甲上马拎着马槊长枪去和金兵拼命,这才是真儒家啊!
  所以按照《周礼》的标准教授君子六艺的书院,正是用实际行动在贯彻孔圣人“克己复礼”的主张,是大大的尊儒。
  因此各种大儒们一定会非常支持武好古力推的六艺书院的,至少他们没有办法反对。因为反对六艺书院就是反对克己复礼,反对克己复礼就是反对孔子了。
  作为一个用实际行动尊儒的儒商,武好古当然也不会贸然去向官家上书求复礼了,复礼还是从自家的书院开始吧。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就在武好古、潘巧莲、西门青、阎婆儿他们几个对着一桌子好吃的开封菜没多少胃口的时候,在刚刚完工的画仙观旁的一座筒子楼内,四个武家的举子正围在一张方桌旁,大声朗诵起宋真宗的《励学篇》。
  这首《励学篇》大概是如今来开封府赶考的每一个儒生,平生所念的第一首诗,而且也是最深入他们人心的一首诗了。
  正是这首《励学篇》激励了不计其数的读书人,将他们的一生奉献给了完全被阉割了的儒家学术——君子六艺中的五艺不见了,只剩下了“书艺”,而且也不是博览百家,没有了自然科学,只剩下了四书五经。
  如果孔子本看到宋真宗的《励学篇》,一定会“子曰:昏君”的。
  不过武忠义和他的一个侄子还有两个侄孙不会想那么多,他们是带着最虔诚的忠心,朗诵完了真宗皇帝的《励学篇》。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了,自打开蒙念书之后,每到饭点都要朗诵一遍以励其志。
  朗诵完了之后,就是粗劣饭食果腹——别嫌苦,只要四书五经读好了,就能和老祖宗一样,天天大鱼大肉了!
  而今晚的饭食已经摆在桌上,对于四个白波武家的举人来说是相当丰盛的,香喷喷的猪油炸鸡胸肉夹在热腾腾的炊饼里面,正宗的开封菜,而且一人可以吃两份!
  三个举人(不包括武忠义)刚才念诗的时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以后中了进士,就天天吃炸鸡胸肉夹饼,要不过瘾再来一份烙饼鸡肉卷(他们今天中午就吃这个),那可是神仙日子啊!
  当然了,武好古不是没有能力提供更好的饭食给四个举人亲戚,只是武忠义坚决不接受。他认为现在千万不能让他的三个晚辈知道一个吏商近幸能过上和老祖宗一样好的日子。要不然这三个年轻人就要怀疑他们从小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就要动摇了……
  “快些吃吧。”武忠义扫了眼三个饥肠辘辘的举人,“吃完后各自回房去读书……今天下午送来的几篇文章是开封府解试前三名的举子所做,都是好文章,你们都好好看一看。哦,今次开封府解试第二名就是武好文,是好字辈的兄弟,一直住在开封府。这一次,他是必中进士的!”
  武忠义的语气变得非常沉重,说道:“开封府这边的分家和我们白波义门武一直不大和睦,直到去年才冰释前嫌。不过两方面还是要较个劲儿的……所以老夫希望,这一次在我们四人之中,至少能有一人高中进士!”
  他说这个话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白波武家现在没有一个官,就不是官户了!如果武好文高中,那么一旦他提出归宗,那白波义门武的族长是不是要让给武好文?


第三百五十九章 相信谁?
  “撤了吧。”
  皇宫大内,崇政殿中,官家赵煦对着一桌子山珍海味,依旧提不起一点儿胃口,而且他也不想去后宫面对一群绝色佳丽——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肯定不是没好吃的,没有颜如玉。
  而是什么都吃不下,也用不了颜如玉了……而且,更让赵煦郁闷的是,他今年才二十多岁啊!
  人生最精彩的时候刚刚开始,而且他还是个人人想做的皇帝,怎么就快不行了呢?怎么就吃不下好东西也用不着颜如玉了呢?人家还想好好荒淫无道上几十年呢!
  “陛下,今晚上……”
  伺候赵煦的宦官杨戬几乎是硬着头皮上前询问的,问赵煦想牵那位娘娘的手!
  这事儿真是找抽啊!可是他吃这行饭,也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问了。好在大宋官家都心善,就是恼了也不会杀人泄愤,最多就是去西北军前吃苦,也不一定是坏事,没准就立功了。
  “去皇后那里。”赵煦说,“晚点再去吧。”
  “喏。”
  杨戬吐了口气,刚想去传旨,又被赵煦叫住了。
  “李忠和童贯都在宫里吗?”
  “在。”
  “让他们到崇政殿来。”
  “喏。”
  李忠和童贯都是不久前去过辽国的内官。其中童贯回来的比较早,也没参与后来的清州之会。不过赵煦也没让他闲着,而是让他做了勾当国信所的内官,还让他负责同渤海人接触的事情。
  而李忠则在析津府呆了好长时间,还负责和辽国讨论界河商市事宜,直到完成了“清州之会”才返回开封府。
  今天是李忠返回开封府的日子,和张商英、张叔夜、武好古这些人先回自家的做法不一样,李忠是直接入宫等候皇帝召见。而童贯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皇帝今天可能会找他问话,所以也和李忠一起呆在靠近崇政殿的翰林图画院里面。
  因此杨戬很快就把两人带进了崇政殿,行了礼后就被皇帝唤到了案几之前。
  赵煦跟前的饭桌早撤了,又换上了摆满了奏章的御案,他从中挑出了一份夹了张黄纸条的奏章,递给了李忠。
  “这是你在清州时给朕送来的最后一份奏章。”赵煦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御案,“你在奏章上说辽人认为界河商市只要能大兴,宋辽就必成兄弟之邦?”
  “是,陛下,这是辽国的正使萧保先在酒宴上吐露的真言。他说我们大宋等于把一箱子钱放在边境上让他们辽国看管,不是兄弟之邦,是绝不会怎么做的。”
  “你认为有道理吗?”赵煦问。
  “有些道理。”李忠说,“这界河商市的确是有利也有弊的……虽然商市大兴后有利于我朝囤积伐辽所需的兵粮和召集民夫,但同时商市一旦被辽人先行打破,只怕会起到资敌的作用。而且……”
  看到李忠欲言又止,赵煦说道:“有话就说吧,朕又不是听不得真话的人。”
  “喏。”李忠顿了顿道,“而且能从界河商市中得到大利的,必是开封府的亲贵富豪……他们会赞成辽宋开衅吗?”
  这话说的可有点诛心了!
  界河商市虽然是新党力主建立的,可是能在商市上投钱的毫无疑问都是旧党的支持者——旧党支持者有钱嘛!旧党的根底本来就是和开封将门、富豪融合在一起的北方豪门士大夫。他们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还通过经营商业积累了巨额财富,也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去投资界河商市。
  而旧党的政治理念很明确,就是少惹事儿,安安稳稳过日子——他们大都是北人,朝廷惹了辽人或是为了防辽“四易”、“五易”黄河,倒霉的都是他们!所以他们肯定是反战的!
  也就是说,为伐辽而建的界河商市,最终会被反对伐辽的旧党支持者所控制!
  “武好古呢?”赵煦问,“他会反对伐辽吗?”
  “陛下。”童贯接过问题回答道,“武好古一直是反对伐辽的。”
  “怎么会?马植不是他带来开封府的?慕容先生也是他领来的。”
  “陛下,武好古、马植和慕容先生都认为辽国必亡。”童贯道,“他们只是主张在辽国灭亡之时有所动作,据有燕云以备新崛起之胡虏。若辽主可以励精图治,再兴国势,他们就不会主张伐辽了。”
  “那辽国能重振吗?”赵煦问。
  “不能。”李忠回答道,“十万宫帐兵都奈何不了一个磨古斯,辽国的大势去了。现在只等女直人和高丽人分出胜负,辽国就会两面受敌了。”
  “辽人只有十万精锐可用?”
  “有二十万!”童贯回答道,“据慕容先生说,辽国能战的就是十万宫帐兵加上最多十万人的部族兵……这二十万战兵,就是辽人的根本。不过现在宫帐兵养尊而弱,部族兵则苦战疲敝,都不复昔日之勇武了。而且契丹人、奚人过于崇佛,以至于子裔减少,凶性不足。所以北阻卜一战才会久战不胜。若东方再有强国崛起,契丹、奚人必然亡族。到那时,也就不存在要不要恢复燕云的问题了。”
  在契丹亡国的局势面前,无论新党旧党,都是无法坐视的。因为大宋要不把燕云拿下,回头换个刚刚崛起的凶悍胡虏入主,大宋还想有安稳日子吗?人家可不知道有澶渊之盟!
  “援辽呢?”赵煦忽然问,“到那时,有些人也许会想要援辽以图安逸和财帛吧?”
  童贯和李忠都没有办法回答赵煦的问题了。因为赵煦是在说自己身后的事情……他要是还活着,开封府的那些亲贵豪商是不敢为了财富和眼前的安逸就推动援辽的。
  但是他如果不在了,特别是章惇那老头也不在了。恐怕开封府的旧党就会和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勾结起来,破坏朝廷的伐辽大计了。
  崇政殿内一片沉默,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赵煦一声叹息:“商市不能全被商人控制,一定要有朝廷……不,要有宫中的人。”
  宫中?
  童贯和李忠互相对望了一眼,似乎没有明白赵煦的意思。
  赵煦仿佛在自言自语,低声道:“要不在界河商市搞个应奉局?专门替宫中搜罗药材、御马、肥羊、玉石……也在界河商会入上一股。”他忽然眼皮一抬,看着眼前的李忠和童贯,“你们谁去给朕看着界河商市?”
  ……
  “共和……”
  章惇这个时候也在自己的宅子里面和张商英说话,提到“商市共和”的共和,章大宰相就忍不住直摇头。
  他当然知道“共和”这两个字的出处,就是周历王被国人驱逐,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十四年的这段历史。
  也就是说,天下不是天子统治,而是由两个大臣共同行政,多半还要给那些犯上作乱的国人以议政之权。这就是共和!
  而在《清州之约》中,共和两个字居然被用在了商市之后。
  “相公。”张商英非常明白章惇的想法,于是也皱起眉头说,“下官也知道这两个字不妥,但是也找不到比共和更加妥帖的用词来体现界河商市的治理了。这个界河商市不是我大宋一家的,朝廷自然不能委任官员去管辖,要不然辽人不会答应的。但是商市也不是辽人说了算,那样我朝不肯答应。但同时商市也不是双方共管……商市要是共管,我方可就控制不了局面了。所以武好古就提出了这个共和……就是由商会股东一块儿商量着推行出个管事的衙门。因为我朝这边有钱人多,所以商会大部分的股东肯定是我们的人,所以商市名为共和,实际上还是听朝廷的。就像西周共和一样,最后还不是又归了王政?”
  现在不是清末,共和这个词儿没那么负面……不仅不负面,而且还是比较正面的。毕竟西周共和的结果还是归政于王。武好古用“共和”二字形容商市的政体,似乎也预示着商市最后是要归大宋朝廷的,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只是武好古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这本事是不是大了一点?把商市给他管真的好吗?
  “无非就是多了一家将门。”张商英看出了章惇的心思,笑道,“武好古所求的,无非就是将来平辽复燕后能封个贵官,哪怕给他当节度使又如何?开封府那么多将门,也不多他一家。”
  张商英说的节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