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巷子非常幽静,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大概是这条小巷子最安静的时候,巷子内只有武好古一人一骑。
马蹄踏着铺着碎石的路面,发出清脆的“嗒嗒嗒”的声响,在小巷子内回荡。白飞飞的宅子就在小巷的深处,是一所不带院子的普通民居,是一座独栋的二层小楼。武好古到达的时候,房门紧闭,楼上的窗户也闭着,看上去非常安静。
这已经不是武好古第一次来了,所以他没有去敲门,而是直接牵着马儿从两栋房屋之间穿了过去,到了白飞飞家的小楼后面。那里有一处稍稍开阔的空地,立着几根拴马柱,还有个石头马槽,马槽边上还有个水井。武好古把自己骑的一匹驽马系在了拴马住上,又从水井中打了桶水倒在马槽里面,然后就去拍白飞飞家的后门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听屋子里传来脚步声,紧跟着房门吱呀开了。从里面出来的正是白飞飞本人,还是素颜白衫,是比较厚实的那种,现在毕竟是冬天了。白飞飞手中提着个菜篮子,篮子里面还放了小半吊铜钱。
“官人来的不巧,奴正要去买菜。”
白飞飞称武好古为“官人”,仿佛她就是武好古的妻子一般。
她和武好古是提前约好的幽会,所以都会前提过来买菜做饭,然后再伺候武好古沐浴就寝。不得不说,这是个很会伺候人的女人。和她在一起时,武好古有了一种“到家”的错觉。
仿佛这种平淡安逸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而他现在整日奔忙的种种大事都是虚幻的。
这小楼中还住在一个老妈子,白飞飞管她叫李嫂,应该是个佣人。不过白飞飞并不怎么支使她,通常是亲自伺候武好古这个“官人”。
“一起吧。”武好古笑道,“我已经很久没有买过菜了。”
“好吧。”白飞飞甜甜一笑,便很自然的挽着武好古向弯弯曲曲的小巷子走去。
在去菜市场的路上,白飞飞笑着告诉武好古:“官人,今晚上会有客人过来。”
武好古问:“客人?谁?”
白飞飞道:“是张叔夜和李忠。”
“他们?”武好古道,“就他们俩?”
武好古本是让白飞飞约各方面的人物到撷芳楼一聚的,不想只来了张叔夜和李忠,因此有点失望。
白飞飞笑道:“官人急个甚?你现在要做的是大事,岂是一次两次就能谈成的?”
武好古笑了笑,没有和白飞飞多说。
他现在能不急吗?大宋朝的那位官家还有几天好活?界河商市的事情必须在哲宗活着的时候敲定。要不然向太后怎么想的谁知道?而且等赵佶亲政也不好,因为北面那位耶律洪基也快寿终正寝了!
耶律洪基一挂,耶律延禧一上台就得替他爸爸报仇,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哪儿还有心思管界河商市?这商市要是开出来了,他也不会去封,要是没开出来……就慢慢拖着吧!
所以在南北两个“昏君”驾崩之前,把界河商市敲定,把《清州之约》签下来是非常关键的。
只要签了约,南北两朝就在界河商市的问题上形成了牵制,谁也不能单方面改变了。
而且在签约之后,大宋的将门资本家和辽国的汉人豪强都会往界河商市大把砸钱,谁想要关闭这个商市,无疑就是挡人的财路,这可是相当于杀人父母的深仇大恨啊!
正在和白飞飞一起逛菜场的武好古并不知道,批准《清州之约》的圣旨已经由翰林院起草完毕了。
这也是张叔夜和李忠约武好古出来相会密谈的原因。
界河商市的开设现在算是大局已定了,但是要怎么开好,让各方面都满意,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然不容易了!
这可是建立一座拥有20万居民,并且高度自治的贸易城市啊!
开个草市都不能说容易,需要解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一大堆,何况是一座20万居民的商业城市?
而且,这座城市还是自治的!
往大了说,这可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政权!
可别说什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啊,无能啊之类的风凉话。建立和领导一个政权那是恁般容易的?没有一个摸索和积累的过程,一上了就要得满分,可能吗?
资产阶级不行,农民兄弟就行了?农民起义搞砸锅的次数太多了,通常在起义的时候声势浩大,到了要建立政权的时候就成了没头苍蝇,那还是在可以参考地主阶级政权的情况下仆街的。
所以建立一个政权,特别是有别于现有政权模式的新式政权,是需要一个积累和摸索的过程。
东方如此,西方也是这样。现在欧洲人的那些商业共和国和商业城市同盟也大都是各种软弱中,只有公元8世纪成立的威尼斯共和国稍微强大一点。而莱茵同盟、士瓦本同盟、汉萨同盟以及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这些后来者甚至连软弱的资格都没有,至于大美利坚,现在还没发现呢……由此可见,西方人的资本主义也有个由弱而强,不断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一开始就牛逼哄哄的,别说资本主义了,你就是走社会主义路线也一样,巴黎公社怎么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不照样仆街了。你为什么不和苏联一样强大?和苏联一样强大不就能吊打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军国主义了?而且就算是苏联,最后也搞砸了……
可见,无论什么道路,都有一发展、积累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上来就尽善尽美,除非是一个主角光环笼罩下的政权。
因此设立界河商市的意义之重大,真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
这可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有机会进行政权建设的探索,而且还是在大宋朝廷支持下进行的。
而且还可以获得至少20年安定发展的时间窗口。
而且大宋王朝还会支持界河商市进行一定的军事准备,以应付将来可能的北伐。这简直就是给了一个温床让以武好古为首的大宋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啊!
作为这个政权最初的创立者之二,张叔夜和李忠此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历史地位,更没有想到他们正在亲手饲养一头浑身上下都留着肮脏东西,并且将会吞噬无数淳朴而不善良的人类的生命的怪兽。
实际上,他们俩在赶往白飞飞的宅邸中和武好古会谈的途中,根本没想过资产阶级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东东,必须严加管束才行!
一路上,他们都在商量应该在什么地方建立界河商市实行行会制的问题。宋朝当然是有行会的,没有行会哪来行首?高度自由的竞争,在这个时代的全世界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在宋朝做买卖,想进什么行业就进什么行业是不可能。因为要入行,就的得到行会的允许。
至于例外当然也是存在的,比如武好古的共和行现在所从事的两大主业唱卖和画册(杂志)出版,在当下就是新兴行业,还谈不上行会限制。不过这种“自由进入”的局面很快就要发生变化了,因为开封府“唱卖行会”很快就要出现了,现在第二家唱卖行保利德行,第三家唱卖行真宝行,都已经陆续开办出来了。
而开封府市易务最近也要求佳士得行、保利德行和真宝行牵头发起唱卖行会了。
没错,官府其实是希望有行会的。因为有了行会,官府的管理就方便了。摊派、收税、和买,都可以让行会去办理,老爷们只要向行首发号施令就可以了。
从某种角度而言,行会和行首制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治——宋朝的商业税收之所以比较高,其实就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自治和承包上的。
这样的管理方法,自然也应该用在界河商市。
如果各行各业都有了行会,那么张叔夜和李忠只需要控制行会,就能控制界河商市的方方面面了。
顺便提一下,这个时代的行会可不是没有什么强制能力的行业协会,而是一种黑白两道通吃的“恶霸团伙”。对于违反行规,或者挑战行首权威的从业者,大部分情况下(除了书画行这种风雅行业),都会有暴力惩治手段。
行首们手下,通常都是养了泼皮打手的(其实书画行首也有打手),现在陪着武好古一起买菜做饭,仿佛是个良家美妇一般的白飞飞,手下也有可以指使的大批泼皮,是个被温柔外表包裹起来的女恶霸……
第三百六十八章 武好古的规矩
几个清淡而美味的菜肴被白飞飞端上桌子的时候,武好古已经和张叔夜、李忠两人在一间朴素而洁净的民宅里面把酒言欢了。
因为今天晚上要讨论一点正事儿,所以武好古没有拿出自家秘制的酒中仙,就是原来的二锅头了。
顺便提一下,这种“家酿老酒”,在如今的开封府已经小有名气了。不少和武家关系亲密的贵人都曾经得到过赠送的“酒中仙”。不过开店售卖的时候还没到,因为“酒中仙”的产量很少。目前从事“酒中仙”生产(其实就是蒸馏)的,就是西门青从阳谷县带来的几个心腹丫鬟,都是西门家客户的女儿,根本不敢背叛西门青。
“大郎,你家的酒中仙甚底时候可以开卖?咱家都快喝上瘾了。”
李忠和武好古的关系不错,所以喝过酒中仙。而且他因为长期在军中效力,常和将士们一起豪饮,所以也是个好酒之徒。喝过蒸馏白酒之后,自然感觉低度的非蒸馏酒不上劲儿了。
“开卖还早。”武好古笑道,“酿酒这事儿可急不来的,而且我家也没有酿酒的许可啊,自家酿一些也就罢了,要往外卖可是罪过。”
“你家没有,潘家有啊。”李忠笑道,“抓紧一点吧!”
“快了,快了。”武好古笑道,“等到界河商市开张的时候,酒中仙就能上市了。”
张叔夜听出了武好古的话中音,“崇道,你打算在界河商市酿酒中仙?”
“是啊。”武好古笑道,“酿出来卖给辽人啊!辽人好饮酒更胜宋人,酒中仙一定会被辽国贵人所喜的。而且界河商市是我们自己的地盘,酒业行会就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在那里酿酒是最好的,想怎么酿就怎么酿。”
李忠问道:“大郎,你的意思是界河的酒业也是行会来管?”
酒业、盐业,还是茶叶的贩卖,都是没有行会管理的。倒不是这些行业“自由”,而是这些行业都是专卖的。
譬如酒业是这样的,在宋朝的大城市中,只有指定的“正店”可以酿酒。而在乡村和小城市,则是酒务直接掌管酿酒。而酒务通常是承包给私人的。
后世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的城市名称,就起源于宋朝的上海务,这就是一个酿酒发卖的酒务。
所以武好古要把“酒中仙”卖到大宋各地还是有不少障碍的——他需要一张可以在大宋全境卖酒的超级牌照!要不然,他就只能放弃小城市和乡村市场,专攻大城市,在每一座有能力大量消费“酒中仙”的城市都拿下一个正店。
这也是武好古要和潘家合作卖酒的原因,潘家的潘楼在开封府外也有不少分店,而且都是可以卖酒的正店。
“界河商市的酒业不需要专卖。”武好古思索着道,“专卖乃是对内而不对外的,方便官府抽税,但是不利于培植产业。界河商市能有多少人口?一年能卖出多少斤酒?界河的物产,是要卖到大宋各地、辽国、高丽国、日本国去的,怎么能专卖专营?我看还是搞行会吧。”
行会也是限制竞争的,而专卖则是扼杀竞争的。所以武好古不想在界河商市这么个必须依赖外部市场的商业城市中搞专卖。
但是行会还是必要,没有行会,商人就会缺乏组织,难以管理,收税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商市之中,不仅有行会,还要有街坊。”
武好古思索着说:“各行各业都必须有自己的行会,由行会负责制定行规,征收‘行业税’。还要在商市内划分出三十四个街坊,每家商会股东都可以分到一个街坊的土地,剩下的一个街坊作为商市商会、政所、大都保所、警巡所、水巡所等衙署的驻地。”
“大郎,你的意思是每家都能得到一块土地?”张叔夜问,“需要额外付钱吗?”
“看地段。”武好古道,“可以修建码头的沿河地段,以及靠近商市陆上出口的地段需要进行唱卖,所得款项归商会所有。其余地段由没有唱卖到好地块的商会股东抽签取得。凡是商市内土地,只要修建建筑,且不属于商会、政所、裁判所、大都保所、警巡所、水巡所等衙署所有的。都必须根据占地大小和土地价值缴纳地税。另外,每一个街坊,将来都是一个都保。界河商市的团练就以此为基础组成。最多可以有33个都保,每个都保有500人,一共16500人。若是长期居住在街坊内的丁壮不加入都保,则须向商会缴纳免役钱。”
“商会的税收就是行税、地税和免役钱吗?”李忠问。
“还有船税和契税。”武好古说,“凡是在界河商市港口停泊装卸货物的商船,都必须按照船只大小缴纳船税。凡是在商市内需要用到合同凭由的大宗交易,也都需要缴纳少量的契税。行税、地税、船税和契税,就是未来界河商会的主要收入之源。免役钱尽可能不收,可代之以弓箭训练。”
“弓箭训练?”张叔夜对军事问题总是比较有兴趣的。
“对,弓箭应该是商市之民必修之术,无论男女老幼,都应该学会拉弓射箭。”武好古说,“行会内部,或是行会之间的纠纷,都可以去弓箭靶场决个高低。裁判所遇到的疑难不能决的案件,也可以用射箭决定胜负。对了,每个街坊,都应该有一座由大都保所关系的弓箭靶场,供坊民和保丁练习射箭。凡是商市吏员,也都必须考核射箭,不能射箭者不可为吏。”
把射箭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是为了将界河商市变成将来的抗金大据点了。和长枪刀盾相比,射箭和骑马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的本领。所以必须要从界河商市建立之初,就大力推广射箭运动。
除了以上所说的办法,武好古还打算在将来合适的时候,在界河商市定期举行射箭比赛,向优胜者发放奖金。
另外,赛马和马术运动,也是需要大力发展的。
武好古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些不入行会的小商小贩,也需要加少量的市税。”
“此外。”武好古又说,“商市的街、道、坊,都必须有统一的规制。道路、堤坝、围墙(指商市围墙,街坊是没有墙的),都要由商市政所负责修建和管理。另外,还需要修建统一的排水和供水设施,垃圾、粪便也要有专人负责处置。”
他看了眼张叔夜和李忠,笑道:“怎么样?在下的谋划可还周到吗?”
“周到,太周到了!”李忠连连点头,“大郎,你这可是宰相之才啊!若是去考个进士,将来肯定能列宰执的。”
武好古哈哈一笑:“先治好一市,再论其它吧。”
张叔夜也点头说:“的确周到,大郎,你可有写好的书状文字?”
“有的。”武好古说着话,从怀里摸出两本线装的册子,分别递给了张叔夜和李忠,“都已经写在上面了。”
张叔夜收好了小册子,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崇道兄果然大才,在下佩服不已。不过行会如何建立,还是要商量则个的。”
武好古设想中的商市还是蛮有秩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三十三家股东组成的商会,行政和司法机关则是政所、裁判所、大都保所、警巡所、水巡所等等,基层则是街坊和行会。
其中商会没有什么好争的,三十三家股东,一家一票的民主。
中间的行政司法也没什么好说的,第一届“界河市长”已经派给武好古了,别人也干不了。
而基层的街坊也很简单,一家股东一个街坊,各自都有地盘,怎么安排自己去考虑。
那么最后就是行会了!宋朝的行会按照后世的标准,大都是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直接养着泼皮闲汉的!
张叔夜这个负责谍报的官,自然要尽可能控制一些行会了。
武好古说:“酿酒、刻印和画册、药铺、唱卖、粮行、造船、海运这七个行会我得拿住了。青楼行、瓦子行、地产行、营造行、码头行等五行都是大行会,一个行会起码有三个行首,我至少要拿一个。剩下的行会怎么安排,就由嵇仲兄和李大官商量着分吧。另外,行会的行首也不是不能变动的。我们得订个规矩出来!”
说到这里,武好古瞅了眼在旁负责倒酒的白飞飞,笑问道:“飞飞,开封府青楼行的行首是怎么个规矩?”
白飞飞笑道:“青楼行里都是姐妹,就是几个大楼各占一二个行首。另外,凡是行首,必须是在楼里卖过身的。”
武好古心说:原来卖艺不卖身的“伎”是不能成为青楼行的行首的。
他顿了顿,“就没有不服的?”
“有啊。”白飞飞笑着说,“若是不服,又有大青楼支持,就是扑跤台上相见了!”
“上扑跤台?七姐和你上去?”
白飞飞道:“也可以啊,照规矩是行首划下道,是自己上还是找别人上,就要依着情况定了。”
武好古点点头道:“我的规矩就是,在界河商市,不许扑跤定胜负,只能是比试射箭!”
第三百六十九章 开天辟地(一)
“居然可以如此治理一城一郡,还真有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啊!”
元符二年十二月初九,皇宫大内,在历代官家的寝宫福宁殿内,大宋皇帝赵煦靠在一张松软的卧榻上,闭着眼睛正在听一个美人儿念一封奏章,听到一多半的时候,居然忍不住开口称赞起来了。
这美人儿约莫二十二三岁,生得极为明艳,五官秀丽,肌肤赛雪,身材纤纤,穿一身艳丽的钿钗礼衣——这本是非常庄重的服饰,可是穿着这身衣裳的女子,却生得颇为灵动,一双又大又亮的美眸闪了闪,露出了醉人的笑容,脸颊上还有两只浅浅的酒窝。
“陛下,写这奏章的是个武人,你怎用夸赞宰相的言语说他?”
女子的声音也极是好听,恍若银铃一般。官家赵煦闻听之后,蜡黄的面孔上也显出了笑颜:“清菁,文武之分只是出身不同,与才能其实并无太大关联。武官未必不能治理一方,文臣也不是不可带兵打仗。而这人……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武人,而是一个商人和画师,就是那个武好古。”
原来这本奏章是武好古上的,内容是界河商市商会章程及商市建设计划。
《清州之约》在十月份的时候,就被大宋皇帝赵煦正式下诏批准了,诏书还同时命令“界河商市之长”武好古负责筹建商会及设立商市衙署。
所以在十月下旬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中,武好古都忙着筹建商会和设立商会衙署。这两个机构现在都已经支起了骨架,临时的办事机构就设在潘家园里面。三十三家股东中的二十五家已经将股本金存入了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的商市账户上,总共拿到了二十五万缗!
另外,商市的建设规划也全面展开。武好古早就画了地形图,现在又和黄四郎一起画了商市规划图,还请正在丁忧的李诫帮忙进行了修改。并且由李诫带着黄四郎、花满山一起制定商市施工方案。
而武好古则一连多日和商会股东磋商商市的立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到了十二月初,总算能向皇帝交上一份初步的答卷了。
这份费了武好古不少脑细胞的“答卷”,不仅向赵煦展示了一个井然有序和欣欣向荣的商市未来构想,同时还让赵煦看到了一种过去没有听说过的城市自我治理的方法。
虽然城市自治听上去有点像藩镇,是肯定不能大面积推广的。不过武好古所订立的规则制度,还是颇为可取的。
而由这些规章制度,赵煦似乎也发现了一个宰执之才!
“清菁。”赵煦看了一眼自己所钟爱的皇后刘清菁,看着她那副惹人喜爱的天真貌美的模样,大宋官家就忍不住轻轻一叹,“且看他在界河商市做得如何?若真有本事,以后就赐个进士,让他转文,培养他做宰执。”
“甚底?”皇后刘清菁愣了愣,看着丈夫不解道,“陛下,您莫不是在和奴说笑吧?他一个商人,怎么可以做宰执?”
赵煦摇摇头道:“如今二十多岁的臣子中,朕看着有点宰执苗头的就是枢密院编修纪忆和他了……纪忆这一榜是必中的,他是官人应考,状元是不能给的,但是名列一甲没问题。等大比之后,就把他发去青唐做知县,若是能做出一番成就,将来便可大用了。你可记得了?”
“奴……”刘清菁看着赵煦,马上明白了丈夫的意思。
赵煦的身体最近越来越差,恐怕熬不了几年了。最多也就是熬到有个侄子可以接班,就能放心的去了。而到那时,就该是刘清菁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垂帘听政了。
孤儿寡母的,将来能依靠谁啊?
章惇当然是可靠的托孤之臣,但是章惇死后呢?上了年纪的大叔当然有好多了,但是他们不是皇后能够驾驭的人!皇后得有自己人才能掌控朝政,而能被皇后所用的自己人,赵煦看来看去,章惇的孙女婿纪忆算是一个,还有居然就是武好古了……这两个人,都是能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