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走对了,纪忆心想:至少能有三十年荣华富贵,说不定还能有十载宣麻,位极人臣啊!
  ……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可不止纪忆纪大官人,今年可是科举大比的年份,正月二十一到二十三日间,朝廷就会任命知贡举(就是主考,一般是翰林学士来做),然后就是举子进入国子监的考场了。
  所以应举的举子们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大多已经聚集开封府了。今日他们也都来到东华门外拜皇上了。
  其中就有和赵煦一样病怏怏的范之进,他是躺着进开封府的。不过大名府的韩大知府好人做到底,还出钱在开封府替他寻了良医,喝了不知道多少苦药,居然治好了他的肺炎(应该是肺炎)……好当然没有好透了,这些日子还是老咳嗽,不过并没有吐血,问题看来不大。
  不过能不能活还是很难说的……倒不是他的病情会马上致命,而是这一榜如果不高中,他还是得去寻死!
  他现在面临的困境可比纪忆大多了,纪忆至少有个当宰相的岳祖丈可以出卖,而且肯定能高中进士——对纪忆来说,进士不是问题,问题是第几甲?
  对范之进而言,不高中,就上吊——现在开封府的河面都结冰了,想投河也不可能,只能选择上吊了。
  若是上天让我再活三十年……不仅阳谷范家的血海深仇可以得报,可以大兴,自己至少也能有二使(安抚使、转运使)的前程吧?
  “嗯咳,嗯咳……”
  病没好利索(估计有慢性支气管炎了)的范之进又激烈地咳嗽了起来,他身边一个二十出头,穿着举子儒服(举子在正旦日拜见皇帝时是有专门服装的)的青年上前扶了他一把。
  “进之兄,你还好吗?官家已经走了,不如让我家的仆人送你回大相国寺吧。”
  “还好。”范之进冲那人拱拱手,“茂和兄,我还好,自己能回的去。”
  被范之进称为“茂和兄”的人名叫黄潜善,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宦子弟,父亲黄景官拜朝散郎、秘阁校理、徐王府侍讲。去年秋天考上了老家福建邵武军的解元,才到开封府没多久——福建的解试可是很难考的,因为才子太多,名额太少,所以在福建考得不错的举子一般都能中进士。所以他也不忙着头悬梁、锥刺股,而是交游士林,认识了不少朋友,其中就有这个老是咳嗽的“范进”。
  “范进”虽然身体不好,但是脾气却是出奇的好——他现在心虚啊,他是梁山好汉啊,哪里还敢充什么大才子看不起人?所以说话也和气,为人也低调,总是捧着别处的解元。因此人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他要早这样多好),黄潜善自然也和他交好。
  ……
  武家今天也有五个人穿上了举子的衣服,到东华门外面来拜皇上了。不过他们并没有在一起,武好文和一堆太学生在一块儿,他现在是太学里面的大红人啊!不仅这一科是“必中”,还和相州韩家的女儿定了亲,而且他哥哥这会儿可是和皇帝一起站在东华楼上!
  至于武忠义和三个白波义门武的举子则是希望不大,因此也被安排在了举子队伍的末尾,甚至都没能挤进东华门外的广场,而是在马行街上遥拜皇上。
  哦,对了,武忠义这些日子也去会了会朋友,都是一些白胡子一大把的“老举子”,同是科场沦落人,自然有共同语言了。
  说起来聚集在开封府的这些举子其实也是分圈子的,大热的人是一个圈子,白胡子的穷措大是另一个圈子,两个圈子很少接触,难得见面也是客客气气的——都是“国学大师”,是不会那么没素质的……
  现在和武忠义站在一起的就有一个大名府来的赵佳仁,两个老头是老相识了,更有一点同病相怜,现在也都在互相鼓励。
  怎么都得活到老考到老,再考他个三十年,一定要考出个正奏名的进士!
  不过嘴上虽然说得很好,武忠义心里面却真的有点动摇了,66岁了,这科不中,还有下一科吗?


第三百七十七章 要宫变了?
  赵煦病倒了。
  其实他一直有病,只是撑着没有倒。但是元符三年除夕夜开始的一连串折腾和过于寒冷的天气,却成了压倒赵煦脆弱的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起来真是让人惋惜不已的事情,庸君辈出的大宋王朝中难得有一个敢放权,也能放手使用能臣的官家——可别小看这两个优点,宋朝的皇帝们太喜欢搅屎棍了,帝王心术个个都是上乘,就是办不好事情。可是哲宗赵煦偏偏是个异类,敢于放权给宰相,而且还从一堆老奸巨猾的大爷中挑了个最能做事,还非常有原则的奸臣章惇来做宰相。
  章惇当然是奸的,在北宋末年日益紧张的政治气氛中,不是奸臣是根本做不了事情的,只能被人蒙蔽和架空,就如武好文的岳祖丈韩忠彦那样。哪怕是仁宗朝的那帮正直名臣,虽然个个受后世敬仰,可是又做成什么大事了?
  而重用章惇这个奸臣的赵煦时代,在短短的六七年间(从元祐八年亲政至今),就打败了西夏,尽得横山…天都山一线要地,迫使西夏求和称臣,而且又第二次收复青唐之地,同时还顶住了辽国的压力。
  在原本的历史上,宋辽的一系列外交交锋还促使了辽国逼死西夏小梁太后,而在这个时空更是让小梁太后入开封为质,算是基本解决了西夏这个边患。
  这样的军事胜利搁在汉唐也许不算什么,但是摆在宋朝那绝对是可圈可点的。
  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赵煦选对了宰相,并且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而且还支持章惇用严厉的手段压制了旧党的势力,形成了一定的独裁。
  这样的行为虽然被后世的史书上评为:党籍祸兴,君子尽斥,而宋政益敝。
  但是“战时独裁”其实也无可厚非,如果不压制旧党,而是采用“异论相搅”的传统宋式政治手段,西线的大捷是无论如何打不出来的。
  光是新旧两党互相扯后腿,就足以让大捷变成大败!就算是勉强取胜,也会因为“恐辽”而妥协,丧失之前的战果——为了压制“平夏城大捷”后因为辽国施压而爆发的恐辽症,章惇采取了“闭塞言路”和“鼓励告密”的手段,甚至还斩杀了一个酒醉胡说(说辽国打来了)的人。
  可以想象一下,若是章惇没有得到赵煦的充分信任,也没有全权,恐辽症一定会在元符二年来个大爆发,即便不把横山…天都山全吐出去,多半也要再平白无故多给辽人二三十万岁币了……
  总之,作为君王,选对一位宰相,而且还充分信任,给予大权,最后也取得了想要的结果,基本解决了困扰大宋数十年的西线战争——现在宋夏战争的主动权在宋朝了,只要宋朝自己不选择开战,西夏是无力挑起新的战争了。
  这样的一位君王,被历史上认为是败坏了大宋政治,并且给北宋的灭亡埋下隐患的昏君,实在是毫无道理的,而且也是相当无知的。
  因为大宋王朝是“开明专制”,不是虚君共和。而开明专制的本质还是专制,专制,就不能有昏君!开明专制最好能遇上明君圣主,如果没有,遇上庸君也能凑合,但是万万不能有昏君。
  大宋开国以来,庸君出了不少,但是真正的昏君还没有出现过,这也就是北宋的“开明专制”一直没有玩砸的原因。
  元符三年正月初七,连日操劳,还有点伤风感冒的官家赵煦终于支撑不住,发起了底烧。本来以为只是偶感风寒,但是休息了几日后,却丝毫不见好转,到了正月十三凌晨,丑时前后,赵煦的病情就陡然加重,低烧变成了高烧,整个人也昏昏沉沉,似乎是大事不妙了。
  看来再活三十年的理想,是没有办法实现了!
  福宁宫中。躺在床上的赵煦只觉得耳边有点吵闹,大约是太医和内官们在往来走动,都慌了神。
  “章惇!章惇!快宣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前来……”
  他努力喊着宰相章惇和一众重臣的名字。
  预感到自己可能要熬不下去的赵煦,现在最想见的,还是自己的宰执重臣。
  他只需要在床上,当着宰执们的面说出:“传位简王,尊圣端宫太妃为太后,并两宫太后临朝听政。”
  那么大宋的将来至少能有一位庸君了,简王赵似就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庸人。
  如果将天下交给他,复燕平辽是不可能的。但是百姓可以得到休养,国家可以得到安宁,将来即使有蛮族兴起代辽,大宋还是可以有元气能进行抵抗,若是纪忆、武好古这些年轻的臣子到那时可以成长起来,总能再打出一个澶渊之盟的……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
  “不可,宫门岂可夜开?且至黎明再召不迟!”
  急匆匆从坤宁宫赶来的向太后,传下懿旨,阻止了正准备出宫去传召宰相章惇等人的几个赵煦的心腹宦官。
  “娘娘,官家病重恐有不测,传召辅臣和翰林学士是惯例。”守在赵煦身边的刘皇后壮着胆子提醒向太后。
  向太后丝毫没有动怒,而是和颜悦色地说:“老身正是循光献太后旧例行事啊!现在官家突然得了疾病,未见得如何,需要小心的是莫被奸人所乘,所以宫门不可夜开。”
  光献太后是仁宗的皇后曹氏,在仁宗病危病逝之际,就曾拒绝夜开宫门。
  “可是,可是……”
  寝殿之中,刘皇后顿时没了主张,官家说倒下就倒下,居然连端王妃肚子里的孩子都没等到——要是端王妃能生个儿子给过继给自己,能让自己当个垂帘听政的太后,那这会儿和向太后拼了也要把章惇找来。
  可是现在,无论是端王还是简王,都轮不到自己来听政。如果为了立谁不立谁的问题和向太后拼了,之后好处没有,挨整就没一定了。
  “那,那妾身就听娘娘的。”
  听到刘皇后的话,向太后心里面也大松口气。
  赵煦大权独揽都七年了!而她这个太后从来都没有临过朝,哪怕在赵煦年幼的时候,也是高太后在垂帘听政。
  所以她在宫中也没有绝对的权威,特别是赵煦不顾她的反对废掉了孟皇后立了刘皇后以后,向太后的权威更是大大受损。
  如果刘皇后联合圣端宫的朱太妃一起发难,说不定能把章惇等人召进宫来。到时候皇帝给谁做可就不好说了……
  “皇后,你莫着急,官家只是染了风寒,或许没有大碍,你且好生照看,老身去去就来。”
  好言安慰了急得有点六神无主的刘皇后之后,向太后就在一群心腹宦官和宫女的簇拥下往端圣宫朱太妃的住处而去了。她早就料到了赵煦的心意,一定会传位给简王,说不定还留了手诏。
  看刘皇后那样,估计诏书也不会在她手里,多半会收藏在朱太妃那里。现在只要把朱太妃控制起来,大局应该就能定了。
  而此时此刻,照理应该关闭的内东门,却开了一条缝,武好古的大舅子潘孝庵就有些六神无主的站在内东门之内。
  一个穿着绯色袍服,头上戴着貂珰的胖宦官正操着一口大名话在和潘孝庵说:“潘供奉呐,你可得听太后的,太后的心意你还不知道吗?那是向着端王的,端王和你,还有你那妹夫是甚底关系?他要是做了官家,你可就上去了,就是三衙管军,也不过是几年的事儿。”
  “太后,太后她……”
  潘孝庵是被人从暖哄哄的被窝里面拎出来的,现在还有在发懵呢!
  其实他在閤门司不过是混个资历而已,根本没想到会遇上这种大事!
  官家不行了,而向太后又打发最心腹的大貂珰来拉拢……这怎么有点不对劲啊!这是要宫变?官家不会是“假死”,过会儿再活过来吧?
  “怎么啦?”
  胖宦官,也就是勾当内东门司的庞宽已经放沉了声音:“太后的话儿你也不听了?”
  怎么敢?
  潘孝庵心里叫苦不迭,今晚上怎么就轮到自己在内东门值班呢?一边是生死未卜的官家,一边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执政的向太后。
  走错一步,那可就是万丈深渊了!
  “那,那就请庞大官吩咐吧。”潘孝庵咬咬牙,向庞宽拱了拱手。
  其实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现在寻上他的就是代表向太后的庞宽,另外一边也没人找他。他要不跟着向太后博一下还能怎么样?
  “好!”庞宽点点头,“你马上出宫,去召集些人手,把端王殿下带进宫来。这是太后的手诏,你拿好了。另外,除了端王之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官家不予了。”
  这是要秘不发丧啊!
  潘孝庵已经明白出了什么事儿了!这是宫变了……官家肯定留下了传位给别的亲王的诏书,多半是他的一母同胞简王。
  而向太后不愿意让朱太妃变成朱太后,又因为特别喜欢端王,就发动宫变,要拥立端王!
  真没想到这个女人在关键时刻正横得下心啊!


第三百七十八章 奸的有原则
  大宋元符三年,正月十三凌晨,寅时已过。
  章惇的相府之内,此时也是灯火通明。
  虽然向太后已经下令封闭后宫,没有她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但是章惇是谁啊?他是奸相啊!奸相自然有奸计可以窥探宫中消息,哪怕太后封闭了宫廷,章惇也已经知道皇帝可能不行了。
  其实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章惇安排了亲信在垂拱殿外候着。如果宫内一切平安,每隔一个时辰,刘皇后的心腹宦官刘友端就会派小黄门提着灯笼到垂拱殿逛一圈。守在殿外的章惇的人(是中书门下的吏员)就会看见,然后再派人去给相府报平安。
  可是半个时辰前,来报信的人却带来了坏消息。
  没有人提着灯笼到垂拱殿前来转悠了!而且,进出垂拱殿所在院子的閤门前突然加派了岗哨!
  完了完了……纪忆被章家的仆人唤醒的时候,就知道坏事了!
  自打正月初七,官家赵煦病倒之后,他就开始安排圈套给赵佶了。不仅让墨娘子放出了卫夫人真迹《笔阵图》的消息,而且自己也不在家住了,而是住在了章惇的相府里面。随时等候官家赵煦驾崩……或者康复的消息。
  这几天,他可是天天向大明尊祈祷,让官家赵煦快一点康复来着。可是……这大晚上的相公差人来唤,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啊!
  知道大事不妙的纪忆,跟着章惇的管家在相府里面七拐八弯,终于走进了章惇的书房。
  书房里面这个时候只有章惇、章援父子二人。章惇已经袍褂俱全,似乎等着去上朝了。
  “岳祖丈……”纪忆上前施了一礼,刚想说什么,却被章惇挥手阻挡了。
  章惇冲着自己的管家挥挥手,打发他离开,然后才对儿子说:“四哥儿,去把门关上。”
  看到章援关上了门,纪忆脸色铁青地问:“岳祖丈,是不是官家宾天了?”
  “不知道!”
  章惇的回答简直是一记霹雳砸在了纪忆脑袋上。
  不知道……意味着皇宫已经被向太后的人封锁了!向太后敢这么干,那就是铁了心要拥立端王了。
  而且,还说明閤门司、入内内侍省这两个关键的衙门,现在都被向太后掌握了。
  章惇想要翻盘,就必须有刀把子……可是纪忆很清楚,章惇这个宰相在开封府是没有一兵一卒的,甚至连府中的死士也没半个。
  说句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儿,章惇在开封府掌握的武力,可能还不如武好古。武好古至少有赵钟哥、林万成、林冲、慕容鹉,还有几个西门家的人可用,还有四个奴隶小兵。
  而章惇在西军中也许有不少支持者,但是在开封府的禁军中非但没有支持者,反而有不少反对者。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新党的许多改革措施,都伤害了开封府将门的利益。虽然章惇主持的“绍圣绍述”在经济领域向将门勋贵进行了妥协,但是不能指望因此就得到他们的拥护。
  章惇的让步,只是换取他们不再捣乱而已。
  “宫内有变了!”章惇语气森严,“不过老夫是不惧的。”
  你是不惧啊,可我惧啊!纪忆心中叫苦。您老人家独相七年,位极人臣,够本了。
  可我呢?
  想到这里,纪忆咬咬牙,“岳祖丈,您还是打算拥立简王登基吗?”
  “当然!”章惇道,“官家留了手诏给端圣宫,老夫只要拿到手诏,就可以拥立简王了。至于閤门司和三衙管军……他们是不敢违抗朝臣和遗诏的。”
  他的话也没错。向太后可以宫变,但是她不会变成“武太后”。开封府的将门自有一百多年的传统和老规矩,他们不是宫廷斗争的工具。他们只是照着老规矩服从向太后。
  这就是不中用的将门的好处,如果都按照武好古的办法训练出一批凶巴巴的军校士官生,是不会那么听话的……至少,靠一个封建王朝和一群书生文官是驾驭不了他们的。
  那今晚明晨,就是宫门喋血了!
  “可是……”纪忆还是有些犹豫。
  “怎么?”章惇的声音相当严厉。
  “会不会有喋血宫门的事情……”纪忆有些心虚地问。
  “哈哈。”章惇笑了笑,“你以为现在是唐朝吗?好了,忆之,不要胡思乱想了,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纪忆没有办法,他有把柄在章惇手中啊!章惇知道他是魔教妖人,真要撕破脸,这条罪名也能毁人一辈子的。
  于是他只得行了一礼,“晚辈马上就去。”
  说完,便失魂落魄的走了。
  “阿爹。”章援看着纪忆离开,忽然对父亲说,“忆之真的可靠吗?”
  “不可靠!”章惇摇摇头,“他怎么会可靠?他又不是我家的门客家臣,也不是章氏一门中人,不过和你侄女定了亲。况且如今的形势很不利啊,向太后出手竟如此果决,只怕朱太妃、刘皇后此时都在她掌控之中了。那份陛下的手诏,多半也不在了。纪忆之本就是个聪明过头的人,另起心思也是正常的。不过他有把柄在为父手中!为父能用他,也能毁他,他不敢不听话的。你去安排个人跟着他,要是他敢不听老夫的话,老夫去岭南之前也能把他捎上!”
  这也就是大宋了,士大夫的体面还是要讲的。章惇即使要倒霉,也是个有个过程的,不可能明天一大早就推出午门斩首。照着以往的惯例,还得给他当个山陵使,等把赵煦的陵墓修完安葬了,才开始慢慢折腾。在这期间,章惇还是有一定的权力的,要整一个有摩尼教背景的新科进士还不是小菜一碟?
  章援没有马上动身,而是想了想道:“既然如此,父亲何不顺水推舟,也拥立端王殿下?只要拥立了端王,您老人家就不愁了。”
  其实端王赵佶到现在为止也没流露出反对章惇讨厌新政的立场,甚至还表现得非常喜欢哥哥的“赫赫武功”。即便他不会让章惇继续独相,也会给他一个不错的晚年。
  章惇横了儿子一眼,“老夫身受官家大恩,自当粉身碎骨以报之。今日之事如果不成,无非就是走一趟岭南!老夫七载独相,还有何不知足的?”
  “去岭南还不至于。”章援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阿爹只是不拥立他而已,请郡江南也差不多了。”
  “江南也好,岭南也罢,对老夫而言都差不多。”章惇道,“快去做事吧,今天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
  纪忆骑马走在昏暗一片的大街上,脸色惨白,失魂落魄。仿佛正被御史台卒押去御史台狱吃鹤顶红似的。
  他可不相信向太后能让官家的手诏落到章惇手里。那老太太很可能早就掌握了官家的一举一动!
  而章惇只要拿不到手诏,拥立简王的事情肯定泡汤。哪怕可以挡住端王的路,皇帝也是别人去做。
  而这个断送端王皇帝宝座的黑锅,真的能一点不落的让武好古背起来吗?
  这不大可能吧?武好古的罪过无非就是他的佳士得行在鬼市子组织“暗唱”把端王赵佶从王府里面勾出去了。
  东十字街口的鬼市子并没有因为佳士得行的兴起而销声匿迹,反而被苏大郎和墨娘子渐渐控制了。位于东十字街鬼市子上的七八家茶楼现在都和佳士得行合作,只要发现精品,就会动员卖家委托佳士得行操办“暗唱”,就是不公开买主和卖主的唱卖。因为常常能唱出高价,所以渐渐成了气候。
  而纪忆拿出来的卫夫人的《笔阵图》就准备在鬼市子搞暗唱,现在《笔阵图》已经送到了墨娘子那里,风声也放出来了,不过东西还藏着掖着,没有给人看过。
  根据纪忆的计划,得等到章惇下达命令之后,他才能亲自去向端王赵佶报告《笔阵图》出现的好消息。
  照着端王赵佶轻佻的个性,十有七八会上当受骗。而赵佶一旦到达东十字街口的鬼市子,主持“暗唱”的墨娘子就会根据纪忆的要求,把赵佶带去武好古的梨花别院看字帖。
  这一来一去一番耽搁,大概就能让端王误了些时辰。如果章惇能顺利把简王拱上位。那纪忆就是简王登基的大功臣,那么挡住端王上升之路就是大功了,而这份功劳当然是纪忆独吞的……
  如果是别的王上台,那向太后要找人出气的时候,武好古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