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粑鱿址位⒎沃舷ⅰT诿挥信俑共质醯氖贝苡锌赡茉斐赡缸咏酝觯
  所以到了一月底的时候,已经搬回梨花别院居住的武好古已经有点坐立不安,做事的心思都没了,整日都守在西门青身边。
  同时,西门青的一个同族姑姑,名叫西门如月的四十多岁的女郎中则带着两个产婆随时守候在梨花别院,就等着给西门青接生……或者抢救了。
  不过西门青自己倒是非常镇定,还不时安慰武好古道:“官人,你莫着急,怀孕时间长一点不是坏事儿。孩子在娘胎里多呆一日,这身子骨就会多强上几分。奴现在觉得这孩子特别有劲儿,多半是个男孩。”
  正和西门青在后花园里散步的武好古看来眼“健步如飞”,不需要人搀扶的西门母狮子,也笑了起来:“男孩随娘亲多一点,若是个男孩,就叫他义勇吧,将来你教他习武,再拜慕容先生为师学兵法,将来做个大将军。”
  武好古的儿子是义字辈,而“勇”字并没有被白波武家的义字辈男孩用过。所以武好古就打算用“义勇”为自己的儿子命名,象征着《义勇军进行曲》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做将军?”西门青愣了愣,“他可是庶子啊……应该习文啊。”
  她说这话,就已经认定武好古能开出一家将门了。开封将门不是义门,而是类似门阀,嫡长子荫得的官位较高,升迁也较快。而庶子虽然也能荫得武官,但是首选的出路还是习文,走科举的路子去博个进士。如果考不上进士,再考虑从军。
  当然了,也有个别将门子文武双全,中了文进士以后又转武资去带兵的。
  那个在三川口之战中大败的主将刘平就是中了进士的将门子,后来文官武官都做过,文官做到侍御史,武官做到步军都副指挥使。结果因为范雍的瞎指挥被李元昊打了个围点打援,全军覆没,本人也被活捉,后来死在西夏,绝对是个反面教材。
  “我武好古就是个商人,怎么生得出文进士?”对于西门青的建议,武好古只是笑着摇头,“我的儿子,将来还是亦武亦商吧。”
  亦武亦商当然不是什么好路子了,混得再好也就是个将门资本家,除非能有潘孝庵的机遇,否则是不会大用的。
  不过西门青肚子里的孩子长大成人后,靖康年差不多也要到了……到时候还考什么进士?
  而且,就算靖康之耻可免,武好古也不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去走科举入仕的路线。
  因为他想在科举之外,再开出另一套真正有效的教育路线。
  “哦,奴知道了。”西门青有些不情愿,不过也不好驳武好古这个家主的话,嘴上应了下来,心里却琢磨着还是要让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
  正想着以后要请个好一点的先生来教自己儿子读书的时候,西门青就感觉到自己的大肚子一阵抽搐的疼!
  自己就是郎中的西门青知道,这是孩子要出生了!
  “大郎!奴要生了!”
  随着西门青的一声大喊,整个梨花别院里顿时就变成了个妇产科医院。几个健壮的仆妇在西门姑姑如月的指挥下,用个担架把捂着大肚子嗷嗷叫的西门青扛进了一间早就收拾干净的“产房”——这也是某个姓韩的郎中的办法!不仅产房打扫得干净,里面所有的用具都用开水煮了又煮。几个产婆也遵照韩郎中的办法,用“酒中仙”和清水洗了手,然后飞也似的进了产房,开始帮西门青接生。
  武好古则一路跟着西门青到了“产房”门外,并没有进去,只是在门外焦急的守候。
  ……
  “一二三,用生力啊!”
  “嗯,嗯,嗯……”
  “快快快,快生了!”
  “嗯,嗯,嗯……”
  西门青这个时候已经被安放在了床榻上,下身的裙子裤子都被产婆扒了,两腿分开,正在用力生养呢。
  她的那个同族姑姑西门如月虽然不是产婆,但却是个生了七八个娃的女人,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就跟着进了产房,在一旁给西门青打气助威,居然还喊起了号子。
  西门青也顾不得这画风有多奇怪了,只是握着她姑姑的手掌,面目狰狞,用足了浑身的力气。也幸亏她的这个姑姑和她一样,也是从小习武的练家子,手掌也有力气,要不非给西门青捏坏了不可。
  武好古在门外也听见里面的喊声了,心想:这是生孩子还是拉纤啊?不过对西门青来说,应该都不困难吧?这女人搁后世就是个运动员啊,身体素质不是一般的好!
  正想着的时候,耳边忽然传来了潘巧莲的声音:“大郎,别担心,西门妹妹一定能给你生个大胖小子的。”
  她倒是一点不担心那个大胖小子将来夺嫡……
  武好古扭头看着自己的正室,她也已经身怀六甲了,再过几个月,就该她临盆了。不过潘巧莲看着也是个能生的,她虽然没有西门青那么强壮,但也是能骑马能射箭的将家女啊。
  正想到这里,一声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忽然就传来了。
  生了!
  真的很顺利!
  武好古送了口气,然后就全神贯注望着产房门口。门开了,西门青的那个姑姑一脸喜色的跑了出来,怀里还抱着个正着啼哭的婴儿。
  “恭喜老爷,母子平安,生了个小郎君!”
  他就是武义勇了!
  武好古心里想着:他将来一定会是个名将的!是共和政府的名将!


第三百八十九章 好男儿(一)
  “义勇?听着像个武夫啊!”
  武好文是在元符三年正月三十日下午的时候知道自己做了叔叔的,不过他却对自己这个侄儿的名字感到非常奇怪。
  白波武家是书香门第啊,怎么能给儿子起名叫“义勇”,一听就是个武夫啊。起这名字去东华门外唱名也不像啊,怎么可能有“状元,武义勇”呢?有也是个武状元啊!
  “二哥儿,你哥哥现在就是武官啊。”刚刚当了爷爷的武诚之乐呵呵对儿子道,“而且他的两个媳妇也都是将家女,生得儿子自然是赳赳武夫了。”
  “也对。”武好文点点头,心想:武家光宗耀祖还得靠自己啊!只是这一科陡增变数,也不知道“王学”还算不算儒家正宗?
  想到这里,武好文的眉头就拧了起来,他可学的可都是王安石版的经义,和旧版的不大一样,要是标准改变了,他的进士就有点危险了。
  武诚之知道儿子的心思,笑了笑道:“你也不要一味苦读了,这些日子整日读书,也不出门,人都憔悴了不少。不如今日就和为父还有你娘亲一起去梨花别院看看你的侄儿吧,顺便也散散心。”
  “也好。”武好文吸了口气儿,他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好的,只是对于经义的理解是基于“王学”,可能会在答题时出差错。不过现在距离大比不到10天,再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不如就照着“王学”去考吧,凭着好文章,高中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另外就是策问的方向还得和哥哥讨论一下——现在新党毕竟还没倒台,“王学”的经义多半还好沿用的,但是策问的方向很可能会大变。若是把握不好,考砸的可能还是有的。
  而武好古的文章虽然不行(其实也还可以,只是达不到中进士的水平),但是对政策的把握那是相当精准的……他是官家的心腹啊!
  心里想着科举题目的武好文已经跟着父母一块儿感到了梨花别院,因为武好古初为人父,别院里面倒是一派喜气。不过也没有张灯结彩放鞭炮——现在可是国丧啊!人家宋徽宗那么开心,不一样装得愁眉苦脸?
  在给武好古道了喜,又抱了抱一个七斤多沉的小子之后,没等开饭,武好文就拉着哥哥进了书房——他知道自己这个哥哥有点贪杯,可别喝得酩酊大醉,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有什么还是在开席前问清楚吧。
  “策问?”武好古笑道,“肯定不会问打仗的事儿了……哪怕大行皇帝不驾崩,也不会出这样的题目了。因为宋辽现在是兄弟之邦了。”
  “兄弟之邦?”武好文一愣,“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武好古一笑,“愚兄还会骗你不成?”
  “那么说朝廷不会北伐燕云了?”武好文又问。
  “北伐燕云又不是用嘴吹的。”武好古摆摆手,“科举不会考那样的题目……今年的策问,大致的方向该是宋辽和睦通商,或者朝廷新旧和谐。”
  “宋辽通商要怎么写?”武好文问。
  新旧和谐的事情他知道,也难不倒他的好笔杆子,可是宋辽通商和睦的题目就难解了,他又不会做生意。
  武好古笑道:“怎么写我可不知道。我只知道辽国是一个关注虎狼的大笼子,如今却是国本不稳,有了分崩离析的苗头,原本被笼子关注的虎狼,早晚会冲出来伤人。而我朝以辽国为友邦,一是为了延缓这个笼子的崩坏;二则是为了在笼子崩坏时联合契丹人和辽国的汉人,在燕云筑起一堵可以防住虎狼的高墙。”
  “大哥,你的意思是辽国一定会崩坏?”
  “是的。”武好古一笑,“虎狼之国里可不只契丹一只老虎啊,本来契丹是最凶猛的老虎,是兽中之王,足可以震慑兽群。可是一百多年的安逸太平,却让契丹猛虎失去了凶性。兽群中的其他猛兽自然会不停跳出来挑战兽王,契丹这只兽中之王的倒下只是时间问题。而辽国一旦被凶兽所取,我朝可就没有太平日子可以过了。”
  “那我朝就不能相助契丹,使其得以维持辽国江山?”
  武好古反问:“如何相助?”
  “多给点岁币?”
  “你以为契丹人是没钱才衰弱的?”武好古笑道,“还是你以为阻卜、女直之国比契丹人有钱?”
  “国富才能兵强啊?”
  武好古哼哼一笑:“真若如此,早无辽国了,早无西夏了!我大宋之富,至少十倍于辽,百倍于夏。怎么辽国和西夏至今没有灭亡?同样的道理,契丹之富也十倍、百倍于阻卜和女直,可是契丹如今却无力压制此二国了。”
  武好文眉头深皱,也不知道该怎么驳自己的哥哥。不过他却已经知道锦绣文章要怎么写了!如果今次大比的策问,真的涉及宋辽和睦,那么他多半可以一鸣惊人的。
  想到这里,武好文站起身,恭恭敬敬向哥哥行了一礼,“好文多谢兄长指点迷津。”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元符三年二月初十这一天就已经到了。
  这是科举礼部试开始的日子,又称为引试之日。和明清时把科举礼部试分成三天来考的规矩不同,宋代的礼部试都是一天内结束的。一天之内,要连着考四场,依次是一经(又称大经)、兼经、论和时务策。
  一天时间连考四场,对举子的体力绝对是个考验——不过体力这一考也是有必要的,毕竟当官还是蛮累的,真要七老八十考试都考不动了,还是回家歇着别来科场上折腾了。
  因为考试的时间很紧张,所以礼部试开始的时间是很早的。为了不耽误考试开始的时辰,从洛阳白波来的四个武家举子,在二月初九这天就从搬进了位于开封府西城厢的武家大宅。
  第二天三更一过(早上零点)就起床,洗漱一番后,又和武家父子三人一起用了早食后,一块儿出门,披星戴月的就往科场而去。
  武好古也是前一天下午就入城的,他虽然不参加科举考试,不过还是和父亲一起来给弟弟加油助威,顺便也熟悉一下环境——他这一科不考,下一科还是要来考的,即便不考文科举,也要弄个武进士。
  武进士,也是进士啊!有了进士的名号,他的六艺书院才能响亮起来啊。
  因为武好古的加入,武家举子赶考的队伍也就庞大起来了。武好古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官家心腹了!出入自然要多一点随从。今天是林冲带着四个十一二岁的奴隶小兵,在前开道。林冲起着一匹高大的走马,四个小奴隶则各自打着一盏灯笼给后面跟着的车马照明。
  武好古也骑着马,走在林冲身后。他的马术进步颇快,现在已经可以纵马疾驰了。而武好文、武诚之和武家的另外四个举人则是坐着马车赶赴考场的。他们都不怎么能骑马,大黑天的可别从马背上摔下来进不了考场,这可就闹笑话了。
  “嗯咳,嗯咳,嗯咳……”
  范之进这个时候已经早早到了开封府城南厢的国子监门外了,因为天气很冷,他又吸了冷风,喉咙一直发痒,就大声咳嗽起来了。
  “进之兄,你没事吧?”和范之进一样起了个大早的黄潜善在一旁关切地发问。还有另外几个也住在大相国寺的举人,同样投来了关切的目光。
  在换了官家之后,范之进的好人缘还在继续,而且还有所上升。
  他现在可是大名府人士啊!和向太后是同乡,又是下一任首相韩忠彦亲自派人送到开封府的大名府解元!
  有这两层关系在,只要他能闯过礼部试这一关,在殿试中的名次怎么都不会差了。
  而且……他还能以韩忠彦的门生自居——韩忠彦是大名府解试的主考,同时又对他施过恩义。因此范之进只要能高中,将来就是韩家门生了!
  范之进一想到将来可以借着韩忠彦的威风整治武好古(他还不知道武好古是官家心腹,还是韩忠彦女婿的哥哥),马上就精神了不少,对黄潜善笑道:“无妨,今日是你我一展平身所学的日子,怎么会有事儿?”
  范之进说话的时候,在不远处,一对充满怒火的目光真死死盯着他在看,看他的人是阳谷范家的范之文,和范之进同辈的才子。
  范之进怨恨的是武好古和西门青,而范之文却恨透了自己这个惹是生非还投了梁山的堂兄。
  如果不是范之进惹事,阳谷义门范现在还好好的呢!
  这个从贼的范之进居然假名冒籍来开封府考礼部试了……范之文咬着牙,看着被人众星捧月围在中间的范之进,气就不大一处来。他也不知道去衙门里面把从贼的事情说清楚!
  不过气归气,他现在也不会去揭发范之进,他也是来考科举的,只有中了,才能挽救阳谷范家没落的趋势。
  现在的阳谷范家一门,能指望的就是他一人了!


第三百九十章 好男儿(二)
  纪忆抵达考场的时候,才是四更刚过,天色仍是黑沉沉的,天气更是春寒料峭,让他这个平江来的南方人很不习惯。
  考场的门还没开,上百个士兵守在国子监大门之外,禁止生员们入内。而被这些士兵挡住的,则是人山人海一般的举子。
  “忆之兄,看来我们来的还是早了些,国子监的门还没开呢。”
  和纪忆说话的是蔡攸,他也参加了国子监的别头试,而且也顺利过关,今天也来参加礼部试了。
  虽然他是蔡京的儿子,而且一早就有了官身,但是真的想在官场上有所建树,一个进士身份还是很需要的。不过他的文章不大好,能不能中就没把握了。
  米友仁这个时候也已经到了,他是和蔡攸一块儿来的,听到蔡攸的话,笑了起来:“那边还有更早的呢,也不知道在寒风中立了多久了。”他转又问道,“可看见武家的那几位?”
  “没看见,不过武二郎可是大热啊。”蔡攸道,“元晖兄你也是胸有成竹,看来也是此科必中啊。”
  米友仁哈哈一笑:“此科不中,下一科也是必中的。居安兄不也是一样?一个进士而已,怎难得倒你我?”
  纪忆叹了口气,他知道身边两人在打什么注意。他们的文章其实很一般,中不了是正常的。可是他们都巴结上了当今的官家!特别是米友仁和官家玩在一起好长时间了……只要官家肯在进士名录后面添上两个名字,他们不就有了?
  而自己,本来也巴结上了官家!如果不是心眼太多又上了章惇的船,何至于现在这般处境?
  当然了,进士肯定还是有的。可是官家的心腹却没有得做了,将来必是官场蹉跎啊!
  “元晖,居安兄,啊,忆之兄也在啊。”
  武好古的声音这时传了过来,三人转头看去,就见官家的头号心腹骑着一匹不知从哪儿牵来的高头大马(不是赤云骓,而是另外一匹黑色的牝马,是西平王府送的礼物),神气活现的在冲他们招手。
  “那人是谁?怎么骑着恁般高大的马儿?”
  “一定是个亲贵将家子吧?寻常人家哪儿来的这等大马?”
  “开封府多的是这号人物,天生的富贵,就是不学好。”
  “这样的纨绔子弟也来考科举,怎么中得了?”
  “不过马术倒是不错,下马的姿势好利落,说不定可以去考个武进士。”
  范之进耳边响起了议论的声音,他也看见了正从马背上跳下来的武好古,不过并没有认出来。因为他和武好古也就是一面之缘,而且现在光线不足,他又是个大近视,根本看不清人脸。
  “武进士也不算真正的英雄好汉。”范之进咳嗽了几声,眉头紧皱,“终是得东华门外唱名的文进士才是好男儿啊。”
  “没错。”黄潜善点点头道,“终是得高中文进士才是英雄,要不然纵是将门之祖又能如何?还不是被太祖皇帝释去了兵权?”
  “是啊,又能如何?”
  “不过是一介武夫。”
  人是以类聚的,可以和范之进、黄潜善挤在一起的,都是外地来的解元,自然心高气傲,看不上武好古这个纨绔武夫了。
  而在另一个角落,一群白发苍苍和上了年纪的措大又聚成了一圈。武忠义从马车里钻了出来后,也带着三个子孙辈的举人(不包括武好文)凑了过去和他们一一招呼。
  “那是谁啊?你怎么和他一起来?”
  “那是东上閤门副使武好古啊。”武忠义说,“那是老夫孙子辈的亲戚。”
  “甚底?武东门是您老的亲戚?”一个开封府界的老举人道,“我还以为他是武贤妃娘家的人呢。”
  “那武贤妃也是我家的亲戚啊。”武忠义哈哈笑道,“都是太原王的后人嘛。”
  武贤妃就是那个瞎子申王赵佖的母亲,家里面是开封禁军的武官,的确是太原王的后裔——武家在唐朝那么牛逼,子裔当然很多了。不过和白波武家的血缘很远,要不然武诚之前两年倒霉的时候,瞎子申王就不会不说话了。
  “听说这武东门有个兄弟是个读书种子,开封府解试第二啊!”
  武忠义摸着白胡子道:“是啊,他是今科必中啊!真是后生可畏,我们这些老骨头比不了。”
  “怎么会比不了?”马上就有个老举人开口,“如今可是向太后当朝了,难道还考王安石的学问吗?若是不考王学,那些后生能和我们比?”
  “对,对,对,今次是我等高中的良机啊!”
  “一定得好好考!”
  老人们的士气也鼓了起来,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在这一科大比中创造奇迹了。不过真的要考出一群白发苍苍的进士,等到殿试的时候就该赵佶郁闷了。一个个都能当自己的爷爷了,还能做什么事儿?
  随着几声锣响,国子监大门终于被打开。两名监门官带着一群兵丁走了出来,议论纷纷的举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开始自发排起长队,准备依次进入考场了。
  当漫天的红光出现在东方的天际时,举人们开始入场了。武好古看着自己的弟弟和纪忆、米友仁、蔡攸一起,有说有笑走进了国子监,忽然有了一个在后世参加高考的感觉。
  不过他很清楚,科举并不是高考——虽然后世的人们常常混淆二者,但是性质完全不一样,当然也不是公务员考试。因为,后世公务员考试考出来的是办事的“吏”,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如果能把科举变成高考或者公务员考试,那大宋或许有救了。
  因为如武好文这样的才子,虽然今科必中,但是能力其实是不足的,知识面也非常狭窄。他需要进一步接受教育,然后参加基层工作,积累经验,步步晋升。而不是直接去当后世看来已经相当高级的官员——就算武好文的名次不好,一个县尉总是有的。可他这样的人,能管得了一县治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武好文考得好了,甚至有可能让他去管一个县!这就更加荒唐了,让一个没有什么阅历,只知道五经文章的少年怎么去管理一个牛鬼蛇神一大堆的县?最后还不是“宋押司”这样的大地主操纵一切?
  大量能力不足的地方官,也就必然造成地方上逐渐被地主控制了!而这些官员步步晋升,获得管理国家的权力,甚至带兵打仗的权力后,造成的破坏就更大了。
  武好古在进行最深刻的思考的时候,他的弟弟武好文正和数千个举子一起,已经沐浴更衣完毕,聚集在国子监文庙的广场上拜孔夫子呢!
  顺便提一下,所谓沐浴更衣,其实就是个防作弊的手段。贡生们必须在胥吏的“伺候”下,脱了自己的衣服,象征性的擦拭一下身体,再换上国子监提供的服装。然后数千个六艺中只通了一艺的举人们,就在知贡举徐铎的带领下,一起向着生前梦想“复礼”的孔圣人叩拜,一拜,再拜。
  如果孔子在天有灵,看到这群不争气的徒子徒孙,恐怕也只有一声长叹了。这些所谓的儒家士大夫,儒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