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爷……”
“老人家。”武大善人挑了一只肥大些的鸭子,又拿了一串铜钱,一起递给了一位看上去又干又瘦的老爷子,“多大年纪了?有七十岁了吧?”
“没有,没有……”老头子咧着牙都掉光了的嘴巴,“小老儿哪有七十啊,小老儿今年才五十一岁。”
“哦,哦……”武好古笑着问,“你儿子在天涯镇当保丁?”
“是小老儿的孙子在服侍大老爷。”五十一岁“高龄”的老头道,“小老儿有三个孙子,其中两个在天涯镇上,一个当保丁,一个在老爷开的船场当学徒。”
武好古点点头,温和地说:“船场的学徒可是有出息的,你得叫他好好学啊……”
和武好古说话的老农民已经是一副感激涕零状了。在武家客户聚居的一个村落的晒谷场里,武好古正端着一脸虚伪的笑容给全村的农户发鸭子。根据儒家敬老的习俗,先从上了年纪的老农开始发,一户发一只鸭子,外加一串“压岁钱”——“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现在由武好古发,就象征着他也是眼前这些农人的尊长了。
在儒家的伦理体系中,“君父”是一体的,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这些靠着武好古才有好饭可吃的农民,就得把武好古当成他们的君父。
当然了,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不是几年时间可以建立的,甚至不是一代人就可以建立起来的。不过武好古的眼光也不是投在当下,而是看到了二十年之后。
而且人身依附关系也不能光靠恩,还得有威,恩威并施,再假以时日,才能收到效果。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中,可有不少武家庄的保丁挨了板子和军棍,还有几家客户因为保丁吃不了训练的苦头逃亡了,而被武家逐出!
不过恶人不是武好古来做的,自有武家、西门家的子侄去扮这个黑脸儿。
武好古只管扮高高在上的大善人和大老爷就行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 海州有个吕秀才
在朐山县城以西二三十里的武家庄以及周边村落慰问完了依附自家的贫下中农,武大善人就在武诚昌的陪同之下,又一次上路了。
这一程就是二三十里,沿着官道浩浩荡荡的前行,越往东,越是能感到繁华热闹的气息。
这是武好古第一次在开封府以外的地方过年节,不过他却一点都不怀念那个仍然是天下首善的东京汴梁。
因为在他看来,开封府是没有未来的!哪怕他折腾出了一个北粮南运,可以稍稍缓解开封府为粮所困的窘境,但是这座城市的向上空间,还是被周围贫瘠的中原大地和日益淤塞的运河体系给限制住了。
更不用说在汴梁以北几十里外,还有一条早就成为地上悬河的黄河,随时可能失去控制,泛滥而来。
所以在武好古的心目中,他早就把临近大海,交通便利,而且靠近江淮大粮仓和徐州煤铁之都的海州当成了故乡。
天涯镇就在眼前了,和朐山县城并列的新建的高大城垣,在西晒的日光下显出了黄金的颜色,给人一种繁华富丽的感觉。
通往天涯镇和朐山县城的官道上显得繁忙,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营造出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景状。
武好古骑着马,和骑驴而行的武诚昌缓缓前行,他一边呼吸着有些陌生的,混杂了咸腥气味的空气,一边又有一种归心似箭的冲动。小别数月,不知海州家中的两位孕妇怎么样了?奥丽加快要生了吧?潘巧莲肚子里的宝宝也应该会动弹了,也不知道她这次能不能如愿生个儿子?
还有家里面两个已经会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惹潘巧莲生气?
想到家人和孩子,武好古心中就溢满了一种甜蜜的感受,同时也更迫切的想将海州这座东海之滨的城市发展壮大起来。
在将来的乱世中,海州才是自己和家人们的避风港湾啊。
距离天涯镇的西关城门越来越近,武好古就有一种游子归巢的疲惫。一旁的武诚昌却是笑得灿烂,眼中闪烁着幸福。
他的家人也住在天涯镇上,有一栋非常不错的“石库门”小院,儿子们都在镇上的海州书院念书,不仅学文而且习武,教书的先生们不是苏东坡的徒子徒孙,就是西门家、慕容家精通武艺的教头。
他们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七叔,西关城门口是怎么回事儿?”
武好古的声音打断了正在憧憬未来的武诚昌的思绪,武老头顺着武好古手指的方向一看,原来是西关城门口立着的几个告示栏前,正簇拥着不少人。
“那是有人在看天涯镇的告示栏。”
“告示栏?”武好古愣了愣,“怎么回事儿?我离开的时候好像还没有这个呢。”
“是两个月前才立起来的。”武诚昌道,“是一家名叫《天涯旬报》的报纸先在天涯镇的三座城门内外树立告示栏,并且将自家的报纸贴在上面供人免费观看的。后来云台学宫《云台学报》也跟进,同样树立了告示栏,最近好像又有不少海州的士民把自己写的文章也贴在那些个告示栏上了。”
“自己写得文章贴在告示栏上?这不成了大字……”武好古自言自语说着就从马背上翻了下来,把缰绳丢给了个随从,自己快步向摆在城门口的告示栏走去。告示栏前拥挤着不少人,挡住了他的去路,武好古正想叫随从的武士来给自己开路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正在大声议论。
“花满山那厮不过是一介奸商,怎么能做得了天涯镇的镇长?我看吕秀才的文章说的对,天涯镇必须得选个士子出来!”
“花镇长不是武客省的人吗?有武家、吴家、西门家、慕容家还有云台学宫的支持,怎么选都是人家啊!”
“那也不行,花满山是商人,怎么服众?如果东坡先生的门徒来做镇长,那么大家也没话说。”
“也不行,吕秀才的文章上说了,根据《天涯士约》,镇长应该公推,不能私相授受。”
“公推?怎么个公推法?”
“自是该和蓝田吕氏乡约中规定的一样,士民相聚一堂,公推公议,不能让镇老会关门密议……”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有人在闹事儿?他们要反对自己的属下花满山?而且还想在天涯镇上搞劳什子公推?想怎么推?
还有,这个吕秀才是什么人?听着怎么那么耳熟?难道也是大儒吗?
武好古听得都有点呆了,一时间竟忘记去招呼随从来给自己开路了。
……
“子厚,还是你厉害,一篇文章就在海州搅动起风云了。”
“哈哈,望之,你这是在夸我吗?我可是能搅动天下风云的人,现在只能在海州和晚辈嬉闹,而且还不敢用真名。”
武好古大概做梦都不会想到,吕秀才竟然是章惇的“笔名”,那篇在天涯镇上掀起风波的文章,原来是章惇的手笔。
其实从《天涯士约》开始讨论拟定的时候,章惇就在浦园内冷眼旁观了。他的身份自然不合适去参与“士约”,可是他的眼光还是在的。一眼就看穿了所谓“士约”的本质就是金钱操纵下的商绅自治!真正说了算的并不是士,而是士商!也就是横跨官商两界的存在!
现在正在浦园里面和章惇一起喝茶聊天的是吕嘉问,他刚刚从自家的“吕氏石炭场”回来——因为有东南六路发运使的照顾,这座石炭场很顺利的就开了出来。徐州那边的“煤老板”们都很好说话,答应了赊账,而海州这边的亭户(盐户)、小火(私盐户)也都很爽快的给“吕氏石炭场”预付了货款。至于石炭运输也不是问题,自有在秋季运河封冻前南下的纲商低价帮着运送到海州,甚至有不少纲商因为仰慕吕嘉问高尚的品德,连运费都不收……
总之,短短几个月时间,吕嘉问的“商业奇才”就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而手头有了不少闲钱的吕嘉问,就和章惇联手办起了《天涯旬报》,主打的是第一手的开封府消息,包括朝廷的非绝密消息!
因为消息的准确和及时,使得《天涯旬报》迅速崛起成为可以和《云台学报》分庭抗礼是海州大报。
而在《天涯旬报》发展起来以后,章惇则在建中靖国元年的最后几天,以“吕秀才”的名义在《天涯旬报》的天涯镇的告示栏上刊登文章,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天涯镇镇长花满山。
“子厚。”最近发了财,心情显得不错的吕嘉问笑着问,“等你把花满山赶下了台,想让谁去做镇长?”
章惇笑着摇摇头:“谁当镇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人知道,现在官府支持的人选,在《天涯士约》之下,都敌不过武好古和云台学宫支持的人了。”
吕嘉问轻轻点头,同意了章惇的分析。《天涯士约》的游戏规则可以说是云台学宫定的,走的就是“绅商共治”的路线。其中的“绅”不仅有贬官及其家属中的男性士子,还包括了云台学宫的老师和学生。
这样一来,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推选镇长,天涯镇肯定会落在武好古和云台学宫手中。
吕嘉问想了想,问:“子厚,你是说曾子开会推人去选?”
“怎么不会?”章惇冷冷一笑,“你莫不会以为曾子开对眼下天涯镇被豪商垄断的局面非常满意吧?”
“说得也是!”吕嘉问拈着胡子,“士人之约本来应该是士人做主,怎么能让商人参与呢?”
……
“老爷回来了!”
一声发喊,让本来就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武家临海庄顿时沸腾起来了。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除夕就是明天,后天就是正月初一。虽然武好古不在家,不过在潘巧莲这个主母的安排下,各种过年该预备的东西,都已经预备停当了。还让人去郁州岛上接了苏东坡、黄庭坚、米友仁等人还有他们的家眷到了天涯镇,就等着时候一到,大家一块儿喜迎新年了。
可是武好古却迟迟没有抵达——昨天就有跟随武好古的西门家骑士到庄上报信,说是“元首已经到了武家庄”,算行程,今天怎么都该来了。怎么到了天将黄昏还没有来?
就在潘巧莲焦急起来的时候,终于有人喊着“老爷回来”了。潘巧莲也顾不得有孕在身,马上就站了起来,在两个丫鬟的搀扶(其实根本用不着)下,飞快地迎了出来。才到二门,就看见风尘仆仆的武好古笑吟吟的出现在了眼前。几个月不见,武好古看上去多了几分风霜,脸上也有些胡子拉碴的了。
不过一张让人显得俊朗的面孔上,却是溢满了灿烂的笑容,看来界河之行还是非常顺利的。
“官人……”潘巧莲叫了一声,武好古已经快步上前,拉住了她的玉手,四目相对,就这样过了一会儿,才听武好古笑着说:“终于回家了……十八,你还好吗?肚子里面的娃娃可踢你了?奥丽加呢?她怎么样了?”
第五百七十章 苏东坡才不怕呢
在潘巧莲陪嫁的临海庄宅子里面,这个时候却是红烛高烧。花厅之内,一席家宴,已经吃到了人人酒足饭饱的时候儿。
对于现在的生活,武好古只有一个感觉——爽!
房子、娘子、票子、孩子,该有的都有了,而且还都超过了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儒应该享受的标准,都有点腐化堕落了。唉,这主要都是大宋封建主义社会的环境太恶劣了,以至于让武好古近墨者黑了。
在心底里面狠狠谴责了一番大宋腐朽的社会风气之后,武好古就把目光投向了奥丽加。这个“筋肉洋妞”怀了身孕,终于没有办法按照一个“帕拉丁”的标准锻炼自己了。大半年将养下来,身材终于圆润丰腴了,特别是那两座山峰,隔着衣服都能看出有多可观了。等孩子生下来,自己可得好好和她牵牵手,算是弥补了之前的遗憾。
接着武好古又把目光转向了在一旁伺候自己的完颜罗汉婢,这个黄毛大丫鬟现在也已经长熟了,发育得非常好,长相虽然不如奥丽加,但也是个难得的美人儿,而且还有一种印在骨子里的山野情调……看来是时候享用这个黄毛丫头了。
被武好古色迷迷的一盯,罗汉婢心头的小鹿顿时乱撞起来了。她可早就把自己当成武好古的人了,只是自己这个主人一直对自己不冷不热的,比自己晚来好久的奥丽加连孩子都快生下来了,自己怎么还是一个丫鬟?难道自己最后要和金瓶儿、苏影娘一样,最后被主人“送人”(其实金瓶儿是嫁人的,嫁给了慕容忘忧的一个侄子慕容鹉)吗?
今天主人的目光好像有点意思了,要不等晚上就去给主人还有主母暖个被窝?
不过席上的武好古,这个时候已经把目光从罗汉婢鼓鼓囊囊的胸脯上挪走了。因为潘巧莲这时笑吟吟地开口说话了,“官人,奥妹妹眼见着就要生了,可是连个名分都没有,要不……就叫她做个妾吧。”
“妾?”武好古看了一眼奥丽加,充满异国情调的俏丽面孔上露出了一丝忧愁。她已经在中国呆了许多年,知道“妾”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中国人实行的一妻多妾制,而妾是没有地位的,理论上完全受妻子的控制……奥丽加宁愿做一个没有名分的情人兼“帕拉丁”,也不愿意做武好古的妾。
“不合适吧?”武好古笑着,“我有西门大姐一个妾就够了。”
“那奥妹妹难道要……”潘巧莲有些同情地看了一眼奥丽加。
其实她不是很在乎武好古纳妾,因为武好古拥有的最重要的财产共和行的股份,是由武家内账房持有的。而武家内账房一半的权益属于潘巧莲。所以潘巧莲的孩子们将来是不会没有钱花的,而且武好古总是能打拼出一个将门的,以后潘巧莲的儿子也不怕没有官可做。
“奥丽加也开个外室吧。”武好古笑着,“我要把她带在身边的,纳了妾就不方便了。”
“那奥妹妹的孩子怎么办?”
武好古和奥丽加对视了一眼,发现金毛美女显得非常满意,然后就笑道:“奥丽加的孩子就让他们在界河发展吧,将来可以加入博士团,也可以做骑士。”
对于这个安排,武好古早就和奥丽加商量过了。奥丽加是“帕拉丁”,她的儿子们也将是“帕拉丁”。会有各自的庄园,会在界河商市内拥有一定的财产,还会接受严格的“骑士”和“博士”教育。
“那可就有点亏待奥妹妹了……”潘巧莲说着话,又瞅了一眼奥丽加,见对方显得非常愉快,也就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大郎。”潘巧莲又将话题转到了开封府发生的一些事情上,“奴昨天收到了十一哥托人捎来的书信。信上说,伊川先生要派侯师圣来请你去开封府论道。”
“论……道?”武好古一愣,“谁和谁论?”
“好像是伊川先生要和官人你论啊。”
“啊?”武好古瞪大了眼珠子,“十八,你说伊川先生要和谁论?”
“和官人你啊。”潘巧莲说。
“和我?”武好古愣了又愣,“不是和东坡先生?”
“不是啊,是和你论道……”潘巧莲从一个贴身的女使那里取过了潘孝庵派快马送来的书信,交给了武好古。
武好古展开书信一看,眉头就大皱了起来。潘孝庵的信上写得很清楚,武好古和苏迨、苏过、吕好问合编的《实践证道试论》一书在开封府被盗印了不知道多少,国子监里面几乎人手一本。
而且这本书还引起了好大的波澜,不仅有许多朝臣在私下议论这本书,连大儒程颐也当真人,决定派侯仲良去界河商市请武好古前去开封府论道——论一论理学和“实证主义”谁才是真理!
看到武好古眉头大皱,潘巧莲以为他担心说不过程颐,于是就笑着安慰道:“官人,伊川先生是大儒,学究天人,你论不过他也不要紧,能和他论一论,就足以名流史册了。”
武好古摇了摇头:“论道是不会输的……若是要同和尚、道士论,那我未必是对手,但是伊川先生大儒,他赢不了我的。大儒有大儒的原则,就是不能脱离孔孟之道,也不能引用鬼神之说。所以他们不能用有神论的观点去批判实证主义,同时也不能阻止实证主义对天理的批判和质疑——因为天理不是出自孔孟之口,而是关、洛学派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那官人为何烦恼?”潘巧莲秀眉微蹙。
“因为捧得越高,掉下来的时候就跌得越疼啊!”武好古轻轻叹了口气,“伊川先生这回是把我和实证论架在火上烤了。”
“火上烤?”潘巧莲的眉头蹙得更紧了,“那官人就别去和他辩论了。”
武好古笑了笑,“十八,这事儿等明儿见了东坡先生再和他老人家商议吧,总会有办法应付伊川先生的。”
潘巧莲点点头,“对,是得和东破先生好好商量则个。”
“时候不早了。”武好古拍了拍肚皮,笑了起来,“十八,不如早些休息,明天还有的好忙呢。”
……
第二天一早,武好古就带上礼物,前往苏东坡的住处去拜年了。
苏东坡在天涯镇上的宅子是新落成的,自然也是武好古这个好学生相赠的,三进三出的院子,就建在海边上,站在自家的花厅里面就能望见大海和对岸的云台山,景色非常不错。
不过今天苏东坡却没有什么兴致看海,而是在忙着看孩子。他的爱妾俏金娘不久之前给他生了个女儿,乳名小云。晚年得女的东坡先生喜爱的不行,武好古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怀抱着小婴儿,脸上笑得都开了花。见武好古来了,就笑着招呼:“大郎,你快过来瞧瞧,这是为师新得的女儿。”
武好古走上前去,看了看东坡先生怀中的女婴,长得非常秀气,和自己的女儿美娘有的一比了。
“你看她长得像谁?”东坡先生问。
“像先生。”武好古昧着良心说。
“呵呵,尽胡说。”苏东坡笑着,“她要长得像我这个糟老头子还好看?她呀……和遁儿刚生下来的时候一模一样。”
苏遁是苏东坡的四子,由爱妾朝云所生,可惜生下没多久便夭折了,而苏东坡的这个爱妾朝云也在绍圣三年病逝惠州。苏东坡给自己这个新得的女儿取名苏小云,大概也是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伊人吧?
“大郎。”苏东坡轻手轻脚把爱女交给了一位奶妈,然后又问武好古,“你昨日才回海州的吧?”
“是的。”
“那你知道最近开封府的士林之中因为你的那本《实践证道试论》闹得沸沸扬扬,程颐那个书呆子还要找你论道吗?”
“学生已经知道了。”武好古一边说一边看着苏东坡,发现自己的这个老师一脸笑嘻嘻的样子,仿佛在说一个笑话。
“他也真是老糊涂了。”苏东坡笑着,“居然和你这个晚辈论道,要是输了,还有脸面称大儒吗?”
“老师。”武好古说,“他倒是不会输的……而且学生也不敢去和他论道啊。”
“不敢去?”苏东坡一愣,“为何不敢?”
武好古苦笑了起来:“伊川先生此举是把学生架在火上烤了……学生若去了开封府,得罪的恐怕就不是关洛之学了。”
说真的,程颐那个老学究武好古一点都不怕。论道是不会输的,而且程颐无权无势的,还能拿自己怎么样?
“老师。”武好古接着又说,“现在实证之学跳得太高,起得太快,学生有点怕了。”
苏东坡皱起眉头,“你是怕……新学?”
武好古点点头,“新学毕竟是显学。”
“哼!”苏东坡冷哼一声,“那就和新学的那几位论道啊!有甚好怕的?老夫陪你一起去,再把子由也叫上,好好和他们论上一回!”
第五百七十一章 如意算盘
什么意思?不怕把事情闹大?武好古愣了愣,已经有点明白自己这个老师的心思了。
宰相,苏东坡还是想要当的!
苏东坡本来是有资格宣麻拜相的大臣啊,在王安石变法开始前,他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高中进士后的第五年就做到了凤翔府判官,而且其中的三年还在家里给母亲守孝。到了王安石变法开始的时候,苏东坡已经做过了判登闻鼓院。如果不是卷入了随后发生的党争,还以为乌台诗案成了众矢之的,以他早年的资历的名声,宣麻是毫无难度的。
而且即便在党争中挨了整,苏东坡还是在元佑更化时期东山再起,做到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可以说离宣麻拜相也就一步之遥。可惜最后因为他主张调和新旧矛盾,再次外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可惜他想要调和新旧的主张并没有换来新党对他的宽容,在绍圣绍述开始后,他又一次成了新党强烈攻击的标靶,一路贬到了儋州,几乎对官场绝望了。
可是现在他被武好古捧为云台学派的宗师,又有了《实践证道试论》这个可以用来寻找儒家大道的工具,做官的心思自然活络起来了。
如果能够通过论道把“实证主义”捧为显学,那么苏东坡和他弟弟苏辙当然能东山再起,兄弟二人同时宣麻都有可能的!
因为“实证主义”成了显学,那么荆公新学当然就是伪学了。官家怎么能让一群“伪儒”呆在政事堂里面?当然得让新党的大员们统统滚蛋,这样得腾出多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