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寒门士子考右榜进士的唯一途径了。
而国子监原本分成国子学、太学和武学的时候,除了国子学是给官N代们留着的后门之外,太学和武学主要都是面向寒门子弟的——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特别是前途最好的太学不仅要州府官学推荐,而且还有入学考核,还排除了中高级官员子弟入学,完全是给寒门学子的晋升之途。
可现在一旦用帮助招募府兵换取保送新国子监的名额,那么国子监就必然会变成富家贵子的后门。此举虽然可以让朝廷获得大量的“义务制府兵”,但是却让神圣的国子监和科举考试(右榜)变成了国家和豪门巨室交易的场所。
“子由。”苏东坡两手一摊,苦笑起来,“现在禁军废弛不能战,花钱又太多,所以国家必须靠府兵来护卫。而征召府兵又必须豪门巨室出力,不给他们好处,他们肯白白出力?他们不出力,就靠现在地方官员的办事能力,府兵制怎么可能成功?”
“你这话说的是不错。”苏辙摇头,“可终究是授人以柄了。不仅熙宁奸党不会放过你,就连元佑老臣也不会支持你的。对了,朝中其他的宰执都知道了吗?”
苏东坡点点头,笑道:“都知道了,韩师朴没说话,蔡元长是竭力支持的,温禹弼也是支持的,许冲元有点微词,只有李清臣明确反对。”
“韩师朴就是太弱了,蔡元长一切看官家的脸色,温禹弼也和蔡元长一样,李邦直是因为和你不睦才反对的,只有许冲元是公心,可惜年纪大了……”
苏辙一边点评一边摇头,现在朝中的正人君子真是快没有了,一个个不是只想自保就是热衷政争,自己的哥哥则是冒进改革,几乎就是王安石的翻版。
他叹了口气:“我不去趟浑水了,你若觉得我还可以养小民,就让我去河北东路做安抚使吧。”
“也好。”苏东坡点点头,“辽人挺喜欢你的,你去河北东路一定可以让两国相安无事的。”
……
海州湾,此时正是秋风送爽的时候儿。和秋风一起到来的,还有从北方的辽国、高丽国还有界河商市驶来的商船,成百上千艘的拥挤在海湾之中,显出了无限的生机和繁华气象。
此时也是出游的好季节,海面上除了商船之外,还有不少装饰精美的画舫,在海州朐山县的陆地和郁州仙岛之间往来,丝竹之声若有若无,在海面上随风飘荡。
其中一艘特别巨大坚固的画舫海舟上,还有一众军士守卫,虽然都持着在海上没有什么用的长枪,但是这份阵势,就让周围的船只纷纷避开去了。
船舱之内,有着丝竹歌舞。六名色艺俱佳的舞伎,正随着乐曲且歌且舞。艳丽动人的舞姿,让坐在船舱中的乘客们看得眉开眼笑。
这条船上坐着的人可不得了,有纵横朝堂数十年的两位领袖,武昌军节度府副使章惇和观文殿大学士、知海州事曾布,还有已经成为海州巨富的吕嘉问,还有吕嘉问的女婿六路发运使蹇序辰,还有因为在京兆府的府兵试点中立功,改了京官,当了从八品承务郎后请假回家探母的纪忆——这船要是就此翻沉了,那武好古一定会非常感谢龙王爷的!
不过这样的好事儿真是很难碰上的……
船不会翻,而且船上的人,还在商量怎么和苏东坡、武好古过不去!
“用国子监的生员名额换府兵……亏得苏东坡和武好古想得出!他们这是不把天下读书人放在眼里了!”
正恨恨而言的是武好古对头吕嘉问,他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了,不仅做石炭,而且还从徐州利国监的冶主那里购入生铁锅卖给海州的盐户煮海盐——一年十几万缗稳稳的可以赚啊!这做生意的本事,真是直追武好古。
不过吕嘉问并不是这条船赚钱最多的人,纪忆才是!纪忆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赚到了三十万缗!不过他在过去一年中什么生意都没做……什么都没做就赚了三十万,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让纪忆赚到那么多钱的当然是海州地价的上升了,纪忆在元符三年的时候,就让家里人到海州大肆购买土地。不仅在朐山县城以南购买,而且还在天涯镇上和天涯镇附近购买。前前后后投下了五十余万!
这些地皮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幅上涨,涨出了至少三十万……不过纪忆对于这样的资产回报率似乎并不满意,因为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了。
章惇看见他的脸色,于是发问:“忆之,你有何见解?”
“未必是天下读书人。”纪忆说,“陕西六路、河东路、河北两路的读书人未必不满啊!譬如陕西六路一科才出多少个进士?现在500个府兵就能换一个国子监生,两个国子监生至少可以出一个进士……陕西六路民风彪悍,一年拉出几万府兵问题不大吧?将来的右榜进士中,恐怕少不了陕西人了。”
“拉拢西军?”章惇挑了下眉毛。
纪忆点点头:“不仅是西军,凡是军府遍设之地的读书人都可以受惠。而军府遍设之地,除了陕西六路,还有河东、河北和河南府,都是旧党势力盘根错节之地。对那些世家大族而言,五百个壮丁干上五年换取一个国子监生的名额实在太划算了。而且那些充当府兵的壮丁还可以得到免徭役终身的利益,官家多少会给点赏赐,也是有利可图的。”
其实纪忆完全想多了,武好古和苏东坡根本没往这方面想,他们只是没有办法拉壮丁……蓝田县的办法也就在蓝田管用,别的地方还是得给出更加吸引人的条件。
所以绞尽脑汁之后,武好古就在离开开封府之前,给苏东坡支了这么一个招——陕西六路,还有河东、河北和河南府的贫下中农被地主老财威逼利诱去当兵,地主老财的子弟拿了国子监生的名额学军事将来去做军官,看上去蛮靠谱的。
曾布摸着胡子,“怪不得旧党的那些人都不怎么发声……”
章惇却笑了笑:“官家也肯定会支持的……顺着苏东坡、武好古的路子走下去,兵有了,将也有了,还不花多少钱,多好啊?”
“难道咱们就这么看着苏东坡、武好古二贼得意?”吕嘉问恨恨地说。
“当然不行了。”章惇笑道,“苏东坡此举虽然讨好了陕西六路、河东路、河北两路和河南府的读书人,不过其他地方的读书人一定是不满意的。而且讨好巨室,压制寒门的罪名的跑不了的!便是旧党中人,肯定也有不少对他不满。而且《天理说》和《实证论》终究是会引起儒门大争的。所以苏东坡和武好古将来一定没有好日子过!”
“可是现在呢?”吕嘉问还是一副压根痒痒的模样,“难道就这样看着他们得意?”
章惇笑起来:“眼下就要靠望之兄你了!”
“靠我?”吕嘉问道,“我能做甚?”
“你能做买卖啊!”章惇又瞧着纪忆,“忆之,你家也是巨商,总不能看着武好古把钱都赚完了吧?”
“岳祖丈的意思是……”
“老夫看望之也是能经营的,你们不如合起来做点大买卖,抢一抢武好古的财路?”
“做买卖?”纪忆皱起眉头,他就是为了不做买卖才苛刻读书考进士的。现在怎么又绕回到买卖上去了?
章惇笑道:“老夫这些日子冷眼旁观,发现武好古之所以能助苏东坡上位,之所以能讨官家的欢心,其诀窍就在政商联手!这商……不仅能来钱,而且能办事儿啊。而我们想要扳回局面,就不能一味清高,就得向武好古学!”
“可是……岳丈,咱们该做何买卖?”纪忆有些迟疑地问。
“向武好古学!”吕嘉问说,“他做怎样的买卖,咱们也做怎样的买卖。”
“那他现在在做……”
纪忆心想:武好古的佳士得行、花魁行、酒中仙这些买卖,别家好像也做不好啊!至于开封府的地产倒是大买卖,可是人家有官家帮衬,自己这边怎么做?
“做商市啊!”章惇笑着,“武好古最大的凭借并不是共和行,而是界河商市啊!他能有界河商市,咱们就不能照葫芦画瓢也搞一个?忆之,你觉得怎么样?如果能行,咱们几个老头子就帮你运动一个提举市舶司。”
提举市舶司?纪忆问:“岳祖丈想让小婿去提举哪个市舶司?”
“京东市舶司。”章惇道,“虽然泉州、明州的钱更多,但是京东市舶司却能和界河商市争抢辽国和高丽国的买卖……那里才是将来十数年的大热啊!”
第五百九十六章 友商京东(二)
“京东市舶司?”
纪忆第一次听到日后名震商场的“京东”之名,却是有些发愣,“岳祖丈,京东市舶司在哪儿?”
“京东路的市舶司啊。”吕嘉问插话道,“设在密州板桥镇那个。”
密州板桥镇就是后世青岛市的地方,那里是历史上宋朝在北方开设的唯一一个市舶司。不过这个市舶司管辖的板桥港发展的并不好,不仅比不了海州这个淮河以北第一大港,而且现在还被刚开张没几年的界河商市抢了风头。
“不是的……”章惇挥挥手,将正在歌舞助兴的女伎们全都打发了出去,偌大的船舱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他接着说:“板桥镇哪有海州好?板桥镇有港无河,连接不了大运河就是个孤立的港,所以争不过界河商市。吾观北地诸港,能和界河商市相比的唯有海州商港了。所以京东市舶司不应该设在密州而应该设在海州。”
“有道理!”吕嘉问点点头,“陆运可比不了水运啊!徐州的石炭如果用大车拉到海州,要走上四百多里,而且一车最多拉上几百斤,根本不行啊。”
“这才四百多里。”章惇笑着,“从密州板桥镇出来要入运河起码走上一千里,而且沿途还有不少是山路。这密州板桥镇怎么和海州还有界河争啊?所以这京东路的市舶司得搬到海州来才能做好!”
纪忆摇摇头,“岳祖丈,海州不属于京东东路啊,海州是淮南东路的地盘。”
章惇一笑:“这太好办了,只要一旨诏书不就行了?海州划入京东东路,同时循界河例在海州设立商市和市舶司,称为京东市舶司,除海州商市之外,还管辖密州板桥镇,登州蓬莱镇等两处市舶务。包括海州商市、板桥镇商市、蓬莱镇商市在内的各处商市,都可以如界河商市一般买扑给商人或商会运营。”
“官家能答应?”吕嘉问有些怀疑地问。
“怎么不能?”章惇笑道,“朝廷的官员通常只派到县,市镇向由地方把持。况且之前不搞大商市买扑,全国的海贸商税拢共不过几十万。现在界河商市一家明着就能交上十几万,暗中给官家花用的还不知有多少!而且还卖兵器运粮食采买木料、马匹,不知给朝廷办了多少事儿。这样的市舶司和商市要多来几个,王荆公当年也不用那么得罪人了。”
纪忆点点头:“当今官家心大,敢于放权,应该会答应设立京东市舶司的……若是咱们能把这个市舶司和市舶司下最肥的海州商市拿在手里,将来就不怕没有钱花了。”
章惇看着曾布。现在章惇和吕嘉问都是隐退之身,不方便上疏言事了。在场的三位还在台上的官人之中,曾布是地位最高的,自然要他来拿最后的主意了。
曾布眉头皱着,仿佛在苦苦思索,看见章惇投来的眼神,才沉吟道:“别的都好说,只怕商人借着买扑三处商市进一步做大啊!”
船舱中的几位听了曾布的话都是一愣,接着全都沉默不语了。
曾布接着又道:“本朝不抑兼并,而且又宽待工商,只是王荆公在位的那些年搞《青苗法》、《市易法》抑了工商。可现在早就是工商大兴了,界河商市能起来与其说是武好古有本事,还不如归功于本朝工商大兴。而工商末业又借着界河商市大发了一笔……界河商市的人口现在怕是不下五万了吧?再过几年十万二十万都是有可能的,这可是一个州的规模了!现在咱们又要搞京东市舶司,一下开出三个新的商市……这商人的势力,会不会太大了?”
“不会的。”吕嘉问接过问题,“如果这三个新的商市叫武好古来搞,的确会让商人势力膨胀的。让咱们来搞怎么会壮大商人的力量呢?咱们的海州商市要在天涯镇的基础上发展,依旧要实行三级会议,士农工商的等级可不能乱了。”
曾布眉头还是皱着,不过却轻轻点头:“若是如此,倒也不妨一试……不过登州蓬莱商市和密州板桥商市那边怎么搞,还是要从长计议的。”
……
就在章惇、纪忆、曾布、吕嘉问等人商量着要开办京东市舶司的时候,武好古也已经回到秋高气爽的海州了。
他这次回海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陪伴刚刚生了女儿的潘巧莲散心。因而没有住在日益繁华的天涯镇上,而是搬去了云台山上的别墅居住。除了陪伴妻儿,也会去云台学宫讲课,传授《天理说》和《实证论》,如果还有时间,则用在著书立说上。
最近他正在撰写几本绘画方面的著作,分别是《绘画透视》、《绘画素描》、《绘画色彩》、《人体写生》、《油画技法》等等……和哲学相比,美术才是武好古是老本行,当然要趁着还没有因为诸事繁忙而把老本行丢光的时候,给全人类多留下一点文化遗产了。
他现在就穿着一身宽松的袍服,坐在树荫下的一张玫瑰椅上,悠然自得的拿着毛笔在纸上书写着什么。罗汉婢在旁边为他磨墨和收拾稿件。这个黄毛丫头现在已经完全发育起来了,身材婀娜,凹凸有致。
潘巧莲从院子外面进来,看到她,罗汉婢连忙行了个福礼。
“罗汉婢你忙你的。”潘巧莲吩咐了一句,就走到了武好古身边,“官人,大姐儿的信寄到了,一切都好,胎位也很正,算算日子就是这几日了。你可真是有福气,转眼就是五个孩子的爹爹了。”
“大姐儿那边只能让她自己应付了,我还要在海州多住段时间……日本那边的事情,怎么都得安排妥当了。”
武好古留在海州的目的是为了给苏适拼凑访日使团。花满山的书信几乎和武好古前后脚到达了海州,花满山在信上高速武好古,他在日本国的博多港真的联络上一个愿意派人到大宋来的日本“国主”,名叫阿比留亲忠的……反正武好古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日本有个阿比留氏的。
不过也没关系,只要有个名头,能让苏适带着一个“访日使团”从高丽国南下就行。反正武好古也没真的打算一步到位,现阶段能在济州岛上布一个点儿,那就是极大的成功了。
而要完成布点,靠只会开嘴炮的苏适是不行的,必须得安排几个剑不离身的博士跟随。
当然了,也不能都是博士。一来云台学宫才开张没多久,真正能用的博士也没几个——海州云台学宫的这一届博士素质是不行的。大部分人在入学前根本不会武艺,现在才练了多久?怎么可能就和子路一样善于以德服人了?武好古自己就练过,当然知道练武的难度不在习文之下,而且最好是要从小打基础的。
武好古这样半路出家的“武士”,现在别说和周云清、赵钟哥这种壮士打了,就连奥丽加,哦,不是奥丽加了,就连罗汉婢武好古也打不过啊!给武好古陪练剑术的就是罗汉婢,这丫头壮得很,不仅力气大,而且耐力也足……
所以武好古就想着从云台学宫里面挑几个比较能打的……呃,就让罗汉婢去考他们!只要能和罗汉婢较量几十个回合的,就能凑合着当个“指挥员”了,真正打架的,还得从界河商市购买。
对,就是购买!
界河商市是光明正大买卖奴隶的!在界河北市那边还有一个萧保先投资的大型奴隶市场,有不少阻卜奴隶在那里贩卖。
武好古已经让林氏父子从界河奴隶市场购买“战奴”调教,现在已经凑齐了上百个战奴,完全可以抽调一部分给“遣日使团”当打手。
另外,武好古还打算在海州和附近的密州板桥镇雇佣百十个跑海的护卫,可以和阻卜战奴混在一起使用。
此外,武好古还从输往高丽的武器装备中扣下了一批皮甲、水牛角弓、刀剑、藤牌和箭镞。可以把将近200人的使团卫队装备起来。还让人从徐州订购了不少铁锹、铁铲、大斧和锤子等施工用具——这些是用来在济州岛上构筑书院的。
“官人。”潘巧莲顿了顿,又道,“你打算几时启程?今年的除夕还回来吗?”
武好古道:“最晚九月底总要启程了,这回不能太赶了,奥丽加刚生了孩子,铁哥又小,这一路得半个月以上了。除夕看来要在界河过了,等到来年运河开冻了你再带着孩子坐船回开封府吧。我们春暖花开的时候,在开封府相会吧。”
“铁哥”是奥丽加给武好古生的儿子,因为是孽生,所以也不入武家族谱,也就不是义字辈了。所以武好古就给自己的这个混血儿子起了个“铁哥”的小名,大名则留待以后再说了。
因为武铁哥是孽生子,所以礼法上不是潘巧莲的儿女,也就不方便让潘巧莲一直照看了。所以武好古准备将奥丽加母子带去界河商市安置。
第五百九十七章 徒孙
见着武好古放下毛笔和潘巧莲要长谈的样子,罗汉婢也不磨墨了,“老爷和夫人先聊着,奴婢去替老爷准备练功房。”说着便要转身离开。
“罗汉婢莫急着走,还有事情和你说。”潘巧莲开口叫住了罗汉婢,语气也算温和。
见着潘巧莲颇有大妇风范,武好古心中也越发安心起来。虽然他不打算多纳妾室,但是外室却有两个,加上一个以武好古管事家伎自居的白飞飞,再加上陪床的丫头罗汉婢,女人实在也不少了。
要是潘巧莲和自己的那位弟妹韩娘子一样,这家中可就得不安宁了——大宋官员纳妾养家伎的很不少,但是妾室家伎的身份却是很卑微的,理论上她们都是从属于大妇的。如果潘巧莲要管教,哪怕用上刑罚拷打,武好古也不好插手。
而且武好古对待妾室家伎的方式也和宋朝寻常的官员不同,他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女人往外面发遣赠送的。可是潘巧莲要是有别的想法,那么武好古就很难做了。
总算还好,虽然武好古可以感觉到潘巧莲并不喜欢除了西门青以外的那些外室家伎和陪房的婢女。不过总算也没太欺负人,还是能容得下她们的。至于要潘巧莲怎么关爱她们,那是不可能的……无论男女,武好古都是不会强使人成圣的。
“罗汉婢。”潘巧莲当着武好古的面对罗汉婢是非常客气的,笑着说,“现在就是你陪老爷了,可得注意月事是否按期,如果逾期没有来,要立即报告,可知道了?”
“奴婢知道了。”
罗汉婢也乖巧地点头。在武好古的女人们中间,她的身份最卑微,就是个奴隶,便是生下孩子也不能管她叫妈的。不过她却是看上去最开心的,整个乐呵呵的,也从没和谁提过想当妾室。仿佛就心甘情愿一辈子当武好古的女奴。而且还非常听话,不论是武好古还是潘巧莲又或者是西门青,都可以随便指使她。
潘巧莲又道:“若是有了身子,也别在界河呆着,还是要好生伺候老爷,陪着他一块儿回开封府。”
“嗯,奴婢明白。”罗汉婢还是一副我乖我听话的模样,而且脸蛋上挂着笑容,一点也看不出不满的样子。
“你是奴婢。”潘巧莲看了武好古一眼,然后又道,“照着礼法,生了孩子也不是你的,可知道吗?”
“知道。”罗汉婢点头,“奴婢不管生儿生女,都是夫人的孩子。”
“好!”潘巧莲放沉了声音,“你给我记住了,不管你给老爷生了多少儿女,你的身份都不会改变……你一辈子都是奴婢,是老爷的奴婢!”
“奴婢知道。”罗汉婢笑着点点头,“奴婢一辈子都是老爷的。”
“好!”潘巧莲满意地笑了,又打量了武好古一眼,“就说定了,好好伺候老爷吧。”
“嗯。”
听着两个女人的对话,武好古在心里面更看重潘巧莲了——潘巧莲的这些要求可不是她小心眼,而是在保护罗汉婢。
奴婢产子当然是属于主母的!潘巧莲提不提要求都一样。
而且罗汉婢什么出身?连汉人都不是,不过就是个黄毛女真野丫头,被部族卖给了光明君,再由光明君送给武好古的。
在等级观念森严的时代,别说争大房了,连个妾室都没有可能。
如果她有这样的想法,想要母凭子贵,就算潘巧莲没有意见,可西门青能答应?
西门青是什么人?罗汉婢怎么可能和她一边大?以西门青的手段和心计,神不知鬼不觉的把罗汉婢做掉都有可能!
现在有了潘巧莲的言语,西门青就不会向罗汉婢下手了。
“去准备练功房吧。”武好古一挥手,“待会儿会有云台学宫的博士生过来,你负责考核他们的剑技,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罗汉婢笑着回答道,“奴婢击剑的本事是奥娘子传下的,可厉害了。”
奥丽加是从小被她爹当成佣兵训练的,而东罗马那边的佣兵非常注重近身格斗和单兵作战还有小分队配合作战。所以她的剑术非常厉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