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宋雄主?
  武好古只是笑了笑:“若是马家想要个基业之所在,那么最合适的自然是苏州安复军关外的地盘了。”
  苏州安复军就是后世的大连,辽人在那里修了个不长的“长城”,将辽东半岛的那个尖部和半岛其他地方分割开来,称为关外之地。
  “那里做基业是不错的。”马植道,“可是作为商市能繁荣起来吗?一年若是交不出个两三万,耶律延禧那厮怕是不好说话吧?”
  “能啊!”武好古道,“大宋这边最近正在筹备一个京东市舶司,预备在登州蓬莱镇开一个新的商市,苏州安复军不就在蓬莱对面?另外,我还向官家要了沙门岛。到时候苏州关外商市、沙门岛、蓬莱市连成一片,还怕赚不到钱?”
  其实武好古在忽悠马植,宋辽之间一年的贸易量才多少?有了一个那么繁荣的界河商市,怎么可能还有“大连市”的机会?
  另外,蓬莱市和沙门岛的商业价值也不是太高。如果没有界河商市还可以做出来,现在有了界河商市,那两处的商业价值就是鸡肋了。
  不过武好古还是打算拿下沙门岛——反正也不要他的钱,而且那里的囚犯可是能用来看疆辟土的。
  至于蓬莱商市,武好古其实也想拿下,不过现在大宋国内好像兴起了一股子商市热,也不知道蓬莱市会不会被炒成天价?所以他打算先看看,如果有冤大头要高价接手,那就让他们先做起来,等亏得受不了了,自己再当接盘侠不迟。
  其实对武好古而言,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扩张,而是巩固现有的“地盘”。
  马植接着又道:“如果苏州关外真的能做,那么我叔父就想让马家牵个头……辽国那边毕竟和大宋这里不一样啊!总是几家大族说了算的。”
  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其实我叔父还是有点担心约束不了几家大族,这商市就难做了。”
  武好古笑着:“商市就没有好做的!咱们的界河商市不也麻烦连连?”
  “怎么了?”马植看着武好古,“是不是契丹人索要的税太多了?”
  武好古摇摇头,“七万匹绢不算甚底,不过你也别马上说我答应了……拖上几个月,显得艰难一点。”
  “知道的。”马植哼哼道,“要不然他又要得尺进尺了。大郎,你的商市到底遇上甚麻烦了?”
  “大市难治啊!”武好古笑道,“商市草创的时候一切粗疏,现在越做越大了,要立得规矩法度也就越来越多了。”
  “哦。”马植点点头,“你们这里的确事多,法度规矩,你一言决之不行吗?开甚元老院会议?而且居然还有人反对,真是太不像话了。”
  对于马植的这番言论,武好古只是苦苦一笑。界河商市从来就不是武好古的一言堂,虽然从商市建立时起,他就是市长和首席元老。但是商市的大权是属于元老院的——界河商市的元老院,从来就不是一个木头图章。
  这商市虽然是在武好古的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可是没有那些牛逼哄哄的股东们的支持,商市怎么可以一路平稳地发展起来?
  而且武好古这个市长事情太多,总是分身乏术,每年至少一半时间不在界河商市。商市的运行倒不成问题,有张熙载、黄植生、林冲等人组成的市政团队,总还是能应付得了局面的。
  不过对市政团队的监督责任,就完全落在了三十三人(武好古不在期间,他的元老职位可以由指定之人代理)组成的元老院肩上了。
  而在界河商市元老院中,一直是存在武好古的反对派的!
  ……
  今年已经五十一岁的纪晟放下了手中的账本,掀开马车的车帘向外望去。就见自己的车队已经到了好热闹的一条大街,街上满满当当,到处都是商号门脸儿,全挂着纪家老店的认旗。当中一处大门脸儿,上面挂着金字招牌“纪家老店界河总号”。
  看来这里就是平江纪家在界河商市的产业了——虽然纪忆和武好古早就不是盟友了,不过这并不影响纪家的产业在界河发展壮大!
  而纪家在界河的产业,都是由纪忆这一辈的老大纪晟纪成之总管的,同时他也是代表纪家的商市元老。
  十几个看着就听彪悍的纪家家丁都下了车马,整整齐齐的站在了门口。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快步从门脸儿里面出来,冲着马车里面的纪家老店界河总号大掌柜一拱手:“大郎君,您可回来了,张殿直和向员外已经到了一会儿了。”
  张殿直名叫张克相,是张叔夜的族弟,有一个右班殿直的官位,不过没有实职。于是就被张叔夜派到界河商市,作为张家将门指派的商市元老。
  在界河商市的三十三位元老之中,纪晟和张克相,一直都是作为武好古的反对派存在的。而代表大名向家的向安,原本是支持武好古的,但是在武好古的《文曲星》在废除孟皇后的事情上当了急先锋,立场也发生了改变,和纪晟、张克相结盟了。
  相对于总数三十三人的元老院元老,三个反对派似乎不算什么。但是武好古也没有掌握余下的三十个元老,现在只有西门安国、慕容忘忧、潘琦、苏安利、林万成(代表高俅)、林冲(代表赵钟哥)、张熙载、花满谷、马植、郝随(内侍,代表赵佶)、鲁智胜、任道兴、万宝禄、吴延昭、黄植生(撷芳楼推荐)等十五个元老肯定是和武好古一伙的,加上武好古这个元首,拢共也就是十六个元老院席位,距离半数还差一席。
  当然了,这一席之差是无论如何都扳不倒武好古的。毕竟剩下的十几个元老中,立场居中的是大多数,不可能全部被纪晟、张克相和向安拉拢。
  不过这三人却另有办法对付武好古。
  “成之兄,可收到纪忆之的信了?”
  纪晟在纪家商号深处的一间客堂里面和两位盟友分宾主落座后,张家将门的张克相就直入主题了。
  “收到了!”纪晟笑着说,“他让咱们揭发杜文忠那厮受贿的事情。”
  杜文忠是杜文玉的哥哥,本来在界河商市这里开了书画行,后来因为妹妹的关系,在界河商市的政所谋了个勾当行税务的差事——这是财政所下面的一个肥缺,专门负责行税的收取,所谓的行税就是商税。武好古想出来的办法,将界河商市的商税摊派给各个行会,由商市和行会协商收取税收。
  这个“协商”,自然就少不了幕后交易了!所以“行税务”的贪腐问题,就是这两年商市治理中的老大难。
  “那有何用?”张克相道,“元老院又不是没有弹劾过行税务……最多就是罚钱了事,还能砍了脑壳不成?”
  “商市裁判所最多就判充苦力,而且除了杀人越货的罪过,其他都是可以用钱赎的。”向安道,“而且杜文忠的妹子是武好古的女人,你还指望他不包庇自己人?”
  界河商市是商会城市,求财不求命,没什么兴趣砍人脑壳。所以商市元老院通过的刑律杀伤性很小,而且大部分惩罚都可以花钱赎罪——钱交上去不就是商会的利润?因此界河商市的法度也就比较松弛了,商市的公职人员也就缺乏严格监管,贪腐弊案屡见不鲜。
  当然了,商市元老院的监管效率也不低!元老是股东代表,比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议员要负责多了……商市官员等于是公司雇佣的员工,贪污受贿不就是在黑股东的钱?所以界河商市虽然弊案不断,但是要说特别腐败倒也不是。
  “让他包庇。”纪晟笑着,“咱们本来就不要那厮的狗命。”
  “那咱们要的是甚?”
  “改革!”纪晟道,“要改革商市!”
  “改甚?”向安问。
  “改革行税收取的办法。”纪晟说,“不能让政所一手把持,得公开商量行税……得有一个类似元老院的地方,让行会推人来和政所、元老院商议。”


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腐败
  “一个类似元老院的地方?”向安皱着眉头,“由谁来掌握?”
  “当然是各行行首了。”纪晟掰着手指头说,“现在界河商市有酿酒、营造、地产、海贸、造船、木材、牲畜、米粮、药材、刻印、造纸、砖石泥灰、金银器皿、青楼瓦子、酒楼饭馆、奴隶贩卖等十六个大行会,另外还有七十二个小行会,总共有八十八个行会。大行会有行首四人,小行会有行首一人,拢共有136名行首。武好古那厮又能掌握几人?”
  “最多三四十个吧。”张克相算了一下,“不过十六个大行会中有一小半在他手里,酿酒、营造、米粮、药材、砖石泥灰、刻印、青楼瓦子等七个行会都听他的。”
  “那也比在元老院中的力量小多了。”纪晟笑着,“元老院里举手,咱们就三只手,武好古那边有十六只手……根本没得比啊!可是如果有个行会院,他最多能有三四十只手,而咱们至少也能拉到二十人!”
  “行会院?”向安想了想,“武好古不会答应的吧?”
  “有办法的!”纪晟道,“纪忆之在信里面给支了一招。”
  “是何仙招?”张克相问。
  “让《士林》旬报在杜忠义的案子出来后鼓动行会抗税!”纪晟道,“没有行会院,八十八行就不纳行税!”
  这算是无代表,不纳税吗?一边忙着筹备自己的商市,一边还要在百忙之中抽空给武好古捣乱的纪忆,大概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个不是商人的士大夫,都快变成封建主义掘墓人了……
  武好古当然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商市已经进步到这种地步了,他这个时候正在政所的会议室里面听取汇报。
  界河商市政所大楼是一栋四层高的“大厦”,和“博士团总部”大楼差不多的模样,坐落在半圆形的商市南城的半圆心,靠近界河的地方。会议室位于三楼,是一间朝南的长方形房间,房间里面摆了一张长桌子,武好古就在桌子中间,背北面南的位子上坐着,面前摆着一叠记录用的信纸和铅笔,还有一叠写满了文字的报告。
  “……咱们警巡学堂的校舍,现在已经建成了,教材和老师都已经配齐了。预备开设的课程分别是‘儒学’、‘击剑’、‘射箭’、‘刑狱’、‘仵作’、‘侦缉’、‘律法’、‘暗探’等八门,学制两年。第一期计划招生五十人。”
  正在做报告的是林万成,老头子是界河商市的第一任警讯所长,现在则负责警巡学堂——管理一座城市可少不了一支训练有素的警察队伍!而界河商市的警巡开设时都是由禁军老卒充当。现在早就难以承担商市越来越复杂的治安形势了!
  因此培养更有能力的警巡官,也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武好古的办法还是开办学校,从开封府请来了退休的捕头担任老师,系统的培养人才。
  “还要增加‘交通’课。”武好古打断了林万成,“警巡所现在已经开了交通务了,学堂也要跟上。学生的数量翻倍,第一期招募一百人吧。”
  “一百人?”林冲插话道,“元首,眼下警巡所拢共才200多人啊。”
  武好古看了他一眼:“两年后肯定会超过500人的。”
  随着原本居住清州和析津府城的商人、工匠大量迁入,以及大量建筑工人和辽国贵人的落户。界河商市的人口增加很快,现在商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十万,两年后再翻一倍达到二十万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多的人口,当然需要足够的警务和公务力量进行管理。不仅警察的数量要过500,其他部门的公务人员的数量,一样会大幅增长,总数超过500的时间只怕会更早到来。
  “元首。”商市的副市长兼财政所长张熙载提醒武好古道,“吃公行饭的人是不是太多了?如今已经有七百多了,要是警巡过500的话……”
  “两年后公行人员会超过1500人的!”
  “1500人?”张熙载眉头大皱,“也太多了吧?现在一年人事费就超过十四万了,要是达到1500人,岂不是要花上三十多万?”
  界河商市公务人员的薪水可不低,最基层的警巡一个月的正俸和各种福利相加,也达到了12匹布,相对于大宋从九品官员的正俸。
  “到时候怕是要花上四十万的人事费了。”武好古笑着,“高薪养廉嘛!这个钱可不能省,商市的公行也该有个晋升的章程,也该定个等级。另外还得有个养廉的制度,不仅要有高薪,还要有养廉退休金,有公行居屋这样的福利……只要咱们的公行能够清廉自守干到致仕,就能有一笔不错的退休金,还可以得到房产作为奖励。若是他们在职期间因为贪污受贿失去公职,退休金和公行居屋都要收回!”
  对于商市腐败的问题,武好古一直是比较头疼的。乱世重典在界河商市不合用。因为商市并不是名正言顺的州府或者国家,严格说起来它目前还是一个商业部门——等于是一家经营城市的公司。一家公司把贪污受贿的管理人员杀了这个不像话吧?人家苦主指不定去敲登闻鼓告御状了,武好古该怎么收场?
  因此商市元老院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一直都在避免重刑,免得引起司法上的纠纷。
  而武好古就只能采取经济上的奖励或惩罚措施去对付那些不怎么守规矩的公务员了。
  不过这种办法也不可能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每年都有二三十个商市公务员被炒鱿鱼甚至被商市裁判所判刑,其中不乏中高级公务员!
  另外,武好古给商市公务员发放高薪的目的也不仅是养廉,也有吸引界河云台学宫等新式学校的生员来为商市服务的目的。
  反过来,商市提供的高薪职位,也会成为生员报考学宫这样的新式学校的动力。
  而新式学校的生员成为了商市公务员,成为博士团的成员,成为界河市舶司的官吏,成为共和行这样的半新半旧的商业机构的管理人员,渐渐的也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团体。一个有别于传统士大夫和商人的精英团体。有了他们,界河商市才会成为一座有别于大宋其他城市的新式自治城市。
  “四郎。”武好古接着又点了黄植生的名字,“公行居屋就按照‘石库门’的标准来建,不能太小,至少要有两开间。环形墙内的一圈地都拿出来建公行居屋。”
  环形墙就是界河商市的城墙,因为是违章建筑(根据《澶渊之盟》宋朝不能在接近辽国边境的土地也构筑城墙),所以不能叫城墙,一开始称围墙,现在称为环形墙。
  在构筑环形墙的时候负责施工的黄植生耍了个心眼,把环形墙的选址外扩了一圈。这样一来在界河南城的三十四坊和环形墙之间又多出一圈土地,成了界河商市的财产。另外,界河北城的土地和界河商市的城外之地,也都没有分配给股东,所以也是商市的地产。不过现在除了界河南城城内,别处的地产并不值钱。所以武好古就把界河南城环形墙里面的这圈土地,拿出来建公行居屋了。
  市政会议正在进行中的时候,会堂的大门忽然被人推开了,走进来的是武好古的文案的武诚兰,脚步匆匆,到了武好古身后,低声道:“元首,造船行会有人向元老院揭发了财政所的杜税务索贿收贿!”
  “杜税务?”武好古眉头大皱,“杜文忠?”
  “对!”
  “这小子怎么也……”武好古连连摇头。
  杜文忠是杜文玉的哥哥,是杜文玉央着武好古给安排的肥缺——武好古在界河商市用人是从来不避亲的。武家、西门家、慕容家、杜家的子弟用了一大堆,另外他的几个心腹家里的子弟他也照用不误。经常有人因为贪污受贿被揪出来的,武好古也不严惩他们,不过就是开了了事,再加个永不录用。
  “林教头。”武好古只是叹了口气,也没想到这事儿会牵扯出一大堆的麻烦,“你走一趟,先把杜文忠软禁起来。”
  现在界河商市并没有独立的廉政机构,反贪腐的活儿就是由元老院负责监督,由警巡所负责调查和捕人,再由裁判所负责判决和执行。
  当然了,武好古如果想要包庇谁也是一句话的事情。武好古可不是什么青天大老爷,对于真正有用的心腹还是非常照顾的。哪怕贪污受贿的事情发了,他也尽可能压下去,然后给他换个远离金钱的职位——同志还是好同志,主要是万恶金钱的诱惑太大了!
  譬如西门青的堂兄,自己也是商市元老的西门安国,还有慕容忘忧的侄子,曾经当过元老的慕容鹉都因为受贿和走私犯过事儿。可是武好古不可能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团队——他们都是核心成员,知道的秘密太多了。而且两人都是允文允武的骑将,还是西门家和慕容家的要角儿,武好古也不可能灭他们的口,所以只能装模作样臭骂一顿,然后接着重用。但是杜文忠肯定没有这样的价值。


第六百三十五章 小人物和大历史
  杜文忠杜十三郎的最近的心情说好不好,说坏也不坏。他是杜文玉的嫡亲哥哥,在开封杜家里面并不得意。因为他喜欢和御拳馆的力士们混在一起,在书画一途上就耽误了,完全不能和自己的亲妹妹杜文玉相比。但是身子骨却练得不错,骑马射箭都还来得,不过却远远达不到武艺高强的水平,文采也不大行,考个武进士肯定中不了,有点文武不就的意思。
  对于他妹子杜文玉被当成礼物送给潘楼街出身的武好古,他更是不满到了极点。为此还和自己的爷爷杜用德吵了一架,在杜家的地位就更低了。
  可是在熬了两年苦日子后,他妹子杜文玉的“姘头”武好古却发达得不成样子了。他妹子也跟着风光了起来,还找上他这个哥哥,让他去界河商市帮着打理书画行。可是杜文忠的性子粗疏,对书画行的经营并不在行,干了一年后就没兴趣了。于是杜文玉又给他安排了个肥缺——去当界河商市财政所行税务的勾当官!再肥的缺没有了,这妹子还真是照顾他。
  而行税务勾当官这个缺主要肥在两方面,一是薪俸高,月俸高达三十匹绢,年入就是三百六十。另外,还有免费而且宽敞的住房,还有每月二十匹绢的公使钱——就是办公费、车马费等等,花不完可以装进自家口袋,不够花也不会再给了。
  二是油水足!就是受贿的机会多了!因为界河商市的制度比较严密,元老院的监督也算有效,所以清水衙门很多。不过因为存在“行会议税”的制度,行税务就是不多的肥缺之一了。行税务里面有四个勾当官,每个勾当官负责22个行会的“议税”。
  这个权力可就大了!现在界河商市的主要财入就是行税、地税和船税,其中行税又是大头,建中靖国二年就收了不下二十万!今年只怕能收到三十万了。也就是说每个勾当官过手的行税在五万到八万之间。虽然主管财政所的张熙载会敲定一个指标,但是勾当官的权力还是很大的,稍微伸伸手几千匹绢就有了。
  至于请吃请喝请三陪什么的,对行税务勾当官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儿,这份差事还真是个肥缺啊!唯一的问题,就是容易翻船……界河商市的公行饭碗可不是铁打的!只要给元老院那帮孙子逮着,一准就是砸了饭碗逮进去——想要出来就得用钱赎!而且花了钱也不可能把职位再买回来了,还是永不录用!
  所以这钱贪得还是有点风险的……
  杜文忠其实也不缺一年几千匹绢的进项,他妹子可是得了武好古绘画真传的杜文玉啊!现在武好古已经没有什么时间画画了,所以就把自己用在绘画上的押印给了杜文玉,还让杜文玉模仿自己的字迹。她一年以武好古的名义卖个几幅大作,怎么都有几万缗进账。
  另外,武好古还给了杜文玉好几块界河商市城内的土地,又让教她以土地入股,参与了几家青楼瓦子和酒楼,现在每年都有两三万分红进账。
  而杜文玉对她唯一的嫡亲哥哥也很大方,三五千缗(匹)的给起来一点不心疼。
  可是杜文忠挺大一爷们,总靠妹子养着也不像话啊!所以杜文忠还是想要自力更生的。而且看着惹人喜爱的黄白之物和绢帛送上来,谁又能往外推?
  武好古那厮当年不一样捞钱?而且不但捞钱还捞女人,自己大好的妹子不就归了他?
  再说了,姓武的在界河商市就是任人唯亲啊!用了多少姓武的,姓西门的,姓慕容的,姓潘的,姓米的。还有早年跟随他的苏家兄弟(指苏大郎家),林家父子,黄家兄弟,张熙载和花满山两大家子,还有赵钟哥的亲戚门人,不都是自己人?自己一个杜家人有甚好怕的?
  仗着“朝中有人”,杜文忠也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归他管辖的22个行会里里外外都被他勒索了一遍。连阎婆儿那的骚婆娘在当行首的青楼瓦子行也不例外!
  别人怕阎婆儿,他可不怕!他知道武好古和阎婆儿就是逢场作戏。如果是白飞飞来他还有点怕,阎婆儿人老珠黄算个屁。阎婆儿被他“逼”得没办法,还真给了他三千匹绢。
  除了青楼瓦子行,还有另外三个归他管的大行会,分别是酿酒行、造船行和米粮行。酿酒行就是酒中仙行一家独大,这是武好古和潘楼合开的买卖,杜文忠实在惹不了。米粮行会则是商市元老苏安利在主持,也没啥好说的,人家不仅是武好古的心腹,而且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