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武好文去相州做通判,就能把老婆孩子都带着,几乎等于在自己老家做官了。而且韩治肯定不会为难自己的妹夫,这一任通判肯定可以舒舒服服,也不会缺少政绩,再回京城,就能四平八稳升到朝臣了。
而且,就官场履历而言,这样安排也是最漂亮的。武好文虽然入仕的时间不长,却已经做过了校书、知县、说书、主管机宜文字,现在再加一任通判。既有中央任职,又有在地方当一县父母官,还上过前线,又当过监州。可谓是丰富多彩,而且处处都有不错的政绩。有这样漂亮的履历,将来还怕不能荐跻二府?
明白了赵佶的用心,武好文暂时也不去想当什么御史了,而是揖拜一礼,“臣谢陛下隆恩。”
“二郎。”赵佶显得特别亲切,笑着问,“朕已经看过你弹劾种傅的奏章了,你觉得钟傅不能胜任西路副帅之职?”
“若不是钟傅横生枝节,卓罗城和秦王川早就归我大宋所有了。”
赵佶又看了看童贯:“童贯,你怎么看?”
“钟傅确有失策之处。”童贯说话就比较婉转了,他毕竟是个受人歧视的宦官,不能太过得罪文官,“不过以奴婢观之,眼下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去替代钟傅。”
后世有人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其实并不准确,但如果用“北宋无帅,南宋无相”,大概就比较确切了。北宋并不却少指挥几千上万人的“将”,但是能指挥数万乃至十万雄兵展开攻势作战的“帅”,的确是不大多的。
之前统军收复湟、鄯、廓三州的王厚也许有点帅才。但是王厚作为一个外来户武官,本身又没多少实力(没有将门支撑),要驱使一帮西军将门去打硬仗是很难的。如果没有钟傅插手,卓罗城、秦王川打下来就打下来了,但是现在时机错过,要打就是尸山血海的硬仗了。在西北战场上和王厚相处的还算愉快的童贯自然不会把王厚往坑里推。
而钟傅虽然有揽权抢功的毛病,但总算还是个可以指挥西军打仗的文臣。文臣由于不会抢了西军将门战阵之功,所以相比王厚,反而更好指挥一点。只是真正知兵的文臣太少了,现在章楶死,吕惠卿老,还堪用的也就是陶节夫和钟傅了。
哦,还有一个从辽国叛逃过来的慕容忘忧其实也不错,只是这身份实在太尴尬了,不可能大用。
就在武好文和童贯回到开封府的同一天,慕容老头已经见到了星夜兼程北上的周云清。
“你说甚?元首要去西北带兵和西贼打?”
慕容老头是在界河云台学宫内的博士团大楼里面听到这个消息的,反应却是惊喜中带着那么一点儿讶异。
“没错!”周云清显得非常焦急,脸上头上都是灰土和汗水,都能搓出泥来了,看来这一路赶得很急,“香山先生,您快随某南下吧!”
“南下?”慕容忘忧笑了起来,“老夫还有恁多学生要教呢,怎地走得开?而且老夫是文官,怎么能去带兵打仗?”
“香山先生,你莫和某家开玩笑啊。”周云清紧张兮兮的说,“宣赞都快急死了,他一个做买卖的,又没带过兵,这要是上了战场遇了西贼,还不得叫人家打得大败亏输?”
“怎么会输?他不是有两直精锐吗?”慕容忘忧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张信纸,开始用毛笔在上面写字。
周云清摇摇头说:“两直精锐原本只有5000,现在历经大战,人数怕是不足4000了。那么点人,对上藩人还行,遇上西贼能就太少了!”
西贼的战斗力和吐蕃可不能划等号,两直精锐在第三次河湟之战中所蒙受的最大损失,就是在浩亹河战役中被仁多保忠的西夏军打出来的。而且仁多的兵马并不是西夏的精锐,如果对上卫戍军和铁鹞子,恐怕两直精锐都讨不了好!
“怎么是4000?”慕容忘忧笑道,“朝廷那么多兵,他不会多要一点吗?怎么都搞个两三万啊。”
“两三万兵当然有的,可是都不能打啊!”周云清摇摇头道,“五十万禁军里面,真正能打的顶天就是五万六万,加上西军将主家的效用,有七八万最多了。”
慕容忘忧只是笑着,“堂堂一个大宋才七八万能战的,也敢想平夏灭辽……元首的界河商市中,能战的精锐怕要有两三千人了。有这等治军的本事,怎是不知兵的?”
“先生……”
慕容忘忧这时已经写好了书信,然后把信推到了周云清面前。周云清扫了一眼,原来是写给赵钟哥的。
他当下大喜道:“先生,您要唤钟哥儿回来帮忙?”
“自然是他。”慕容老头笑着,“老夫年老矣,战阵之事,概是年轻人的……这个钟哥儿在生女真那里,可是学了不少本事,也该回来立点功劳了。”
“那敢情好啊。”周云清道,“宣赞还请您在界河商市给他搜罗一点勇士以充效用。”
慕容忘忧摇摇头,笑着:“元首一定是急糊涂了……他哪里需要从界河调动效用?两直军中,可是有现成的数万大军啊!”
“数万大军?”周云清看着慕容老头,心想:这老头瞧着是老了,而且还老糊涂了。
“你不知道枢密院兵学司?”慕容忘忧看着周云清问。
“枢密院兵学司……知道啊!”周云清何止知道,他还差点成了兵学司的生员。只是因为那时他家背景不够,才没轮上。
慕容忘忧笑着又摸出一张信纸开始写信,一边写一边说:“兵学司的500生员可都充了殿前御马直的骑士……那可是能撑起100个部的军官啊!老夫在他们身上花了差不多四年的心血,而且之前这些人中的大半就带过兵,是西军的小武臣。有他们在,再搞个两万府兵,训练上几个月,不就是一支大兵了?虽然不可能人人都如御前猛士那么厉害,但是架不住人多啊!打光多少就补充多少,西贼能耗得过大宋?这主意可是元首想出来的,他还不知兵?”
少数精英军官加上无数炮灰众的军事体制当然适用于大宋这个人口大国了。大宋的炮灰数量几乎是无限的!问题就是怎么进行合理的动员,以及怎么训练精英军官了。
王安石的《保甲法》那样的动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说中世纪的宋朝做不到,就是后世的军国主义国家,也不可能在没有爆发全面战争的情况下进行“二丁抽一”的军事动员。
而武好古这只大蝴蝶用翅膀扇出来的建立在不公平的右榜进士科基础上的“义务府兵制”,却得到了不少北方大族的支持,因此得以顺利实施。
现在陕西六路、河东路、河北两路和河南一府已经开始试行或全面实行府兵制。陆陆续续被征召起来的府兵,总数已经超过了10万,都是年轻力壮的农夫。
不过大宋的枢密院和兵部并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这支大军,所以就打算让他们在无定河流域收复后去那里屯田了。因此武好古要开口索要,哪怕要个两万,赵佶都不会拒绝的。
反正这些“炮灰众”现在也是吃闲饭,让他们跟着武好古去壮壮声势也没啥不好的。
而和“义务府兵制”配套的精英军官,则更早一些,就被武好古利用慕容忘忧的建言提出了。而且还得到了哲宗皇帝和章惇的支持,成立了枢密院兵学司。
虽然最后枢密院兵学司被关闭了,但是第一期入学的500生员不仅完成了三年的步兵军官课程,还因为转行做了骑士,又额外增加了一年的骑士课程,前前后后接受了四年的军官教育。而且,关闭后的兵学司学堂,也因为训练骑士的缘故,得到了重生,变成了界河云台学宫下属的骑士书院了。
根据武好古的计划,未来的骑士必须在骑士书院接受漫长的养成教育和军事训练,必须要掌握全套的骑兵和步兵战术,足够充当低级的骑兵、步兵军官。
而已经训练完毕的500名骑士军官,现在除了少量阵亡或别有任用的,全部都在殿前御马直中听用。
慕容忘忧这个时候已经写完了第二封书信,拿在手上吹了吹,又递给了周云清:“这封信你带回去给元首,再和他说,等钟哥儿回来,老夫就在界河商市这里挑600个骑兵效用,让钟哥儿带去开封府。”
第六百九十一章 工人阶级有力量
周云清拿了慕容忘忧写给武好古的信,本想在界河商市休息一晚就立即动身南下。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武诚久又带着武好古的另一封书信来了界河商市。
武诚久带来的书信一共有两封,一封是给留守界河的西门青,命令她作为自己的代理人,继续留守界河商市,并且牢牢掌握假子军团、“保正”骑士和阻卜战奴兵这三支武力。
另一封是写给界河商市营造所所长黄植生黄四郎的,命令他立即在界河商市营造行之中,挑选率领“壕寨作”(营造十三作之一)的都料和大匠南下听用。
这可把黄大都料吓了一跳——虽然武好古的书信中没有明说要上战场,可是黄四郎又不傻,怎么会猜不到?武好古要的可是“壕寨作”的人!“壕寨作”其实就是管筑城的,界河商市南北两城的城墙就是他们修建的。
另外,在界河南北两城之外,还不少壕沟和高大围墙。譬如界河云台学宫、船政学堂、骑士书院、骑士书院北院(就是假子军团的驻地)、市舶司衙署等等,还有遍布北沧州的骑士堡寨(四家到五家合用一寨),都是界河商市营造所下属的营造行的负责建造的。
可以说在挖壕筑城这方面,界河商市营造行的经验异常丰富!整个大宋,都没有比界河营造行更会筑城的商行了。
“莫慌张,不就是去无定河边上筑城么?”
黄四郎跑去实际主持界河商市的西门青那里求救,却正好撞上了慕容忘忧、周云清、慕容鹉、西门安国和林家父子一大帮子人都在——他们是为周云清践行的,黄四郎也受了邀,没想到却要和周云清一块儿南下了。
今年三十岁出头,身材高大,留着一部大胡子的黄四郎虽然瞧着有点儿像武夫,但实际上却胆小的很。如果不是在界河商市这边置下了价值几十万匹绢的产业,他早带着老婆孩子和八个小妾一块儿跑了。
听到慕容老爷子安慰的话儿,黄四郎眼泪都快下来了。
“无定河那边儿有西贼啊!”黄大都料跺着脚,“他们会眼睁睁看着咱们筑城?”
西门青笑着:“所以元首才叫你去啊?谁不知道全天下最会筑城的就是界河黄四郎?连开封府的李诫都不如啊。有你在,筑城的速度一定很快,而且筑起来的城寨一定会特别坚固。”
她其实是很担心武好古的……如果不是武好古在信里面一再叮嘱她要看住了界河商市,她都恨不能披上盔甲去和武好古一同上战场。不过在面子上,她还是显得不慌不忙,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大姐。”黄四郎也管西门青叫大姐,他说,“我在界河商市还有一堆事儿呢!营造行还有不少活儿要干,营造学堂也快开张了……”
营造学堂和船政学堂一样,也是一所伎术学院,是专门培养营造都料匠和大匠的。名义上也附属于界河云台学宫,实际上却是完全独立,由界河商市营造所管辖的,黄四郎本人就是书院的司业。
“四哥儿。”慕容忘忧接过话题,笑着说,“为了营造学堂你也得走这一遭啊。挖壕筑城、修补城池还有挖城破寨,不都是用的营造十三作的本事?再带几个石作和大木作的大匠……兴许还有攻城器械要打造呢。在战场上筑城打造器械也是门大本事,要掌握了将来就能在营造学堂交给学生了。”
还是慕容老头想得周到,营造一行中的确有打造器械、工具的本事。这个年头社会分工还不是太细,专业的木工和营造工具,外行人可不会打造。
虽然这些“大木作”和“石作”的工匠不会打造工程器械,但是手艺还是在的。只要有军中的工匠教授,他们很快就能把各种器械给打造出来。这可都是真本事啊!
西门青也点点头,“四哥儿,是这个理儿!这是军功啊,转上几个官可容易得很。至于营造行和营造学堂,不如交给你的几个徒弟负责吧。他们可都已经出师了,人人都有一身好本事啊!”
黄四郎翻了翻眼皮,那个后悔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哦,饿死倒不会,只会被西贼打死!
看到黄四郎依旧哭丧着面孔不吱声,西门青笑吟吟道:“四哥儿,你莫担心,奴家让周大哥带上几十个效用士陪着你走这一遭,怎么都不会有差池的。”
这是要押送啊!
黄四郎苦苦一笑,只得朝着西门女大侠拱拱手:“那就多谢大姐了。”
……
同一时间,在徐州城北面的利国监(“监”是宋朝的县级行政单位)城内一所赌坊里面,周大侠正带着几个“小侠”揪住了一个二十多岁,生得文绉绉,胖乎乎,一副恭喜发财模样的公子哥儿,拖到了何天然何大状的跟前。
何天然手中拿着一张白纸黑字的契约,笑呵呵地说:“朱员外,愿赌就要服输啊!三万缗赌金,外加你的小妾鸳鸯,都是我的了。”
“你,你,你耍诈!”被何天然称为朱员外的男子显然不大服气,“你和周铁锤合起来诈赌,依着江湖规矩是要砍手的!”
“哈哈哈。”何天然笑了起来,“谁与你说江湖?某只和你说大宋律法!”他挥了挥手中的契约,“这可不是赌约,而是借贷的契约……你这厮欠某三万缗,为其三月,并且以小妾鸳鸯抵偿利息,现在已经逾期了。白纸黑字,还打了手印,能抵赖得了?”
“这是我被逼签下的,不作数!”
“谁能证明?”何天然笑着,“大宋律法是讲证据的,你有证据吗?”
“我是读书人!”朱员外嚷嚷道,“我在徐州州学进过学……”
“那又怎地?”何天然哼笑了一声,“你又不是官人,不过是进过州学。”
“我爸爸是矿主,我舅舅是冶主!”朱员外又道,“他们在官场上江湖上都有朋友。”
这位朱员外原来是个宋朝煤老板的儿子,还有个颇为文气的名字,叫“行书”。因为好赌钱,中了何天然和周大侠联手布下的圈套……
“那你还拿不出三万缗?”何天然笑道,“徐州这边的冶主、矿主谁家没有上百万?”
“何先生。”周大侠插话道,“你别信这厮的鬼话,他家就是个空壳子。他老爹的石炭矿早就挖空了,一年出不了多少石炭,而且上面还有人等着分钱。六年前还出了祸事,死了十一条人命,花了几十万才抹平,家底早就空了。要不然他也不会放着好好的书不念,去跟着他舅舅学打铁。”
被揭穿老底的朱行书顿时蔫了下来,苦苦哀求道:“何员外,三万缗我是真没有啊!鸳鸯她,她也没多好看……您就放过我吧!”
“放过?”何天然居然点点头,“行啊,你只需帮着我做一笔买卖,我就放过你。”
“买卖?”
“你去帮某寻数百个善于穿穴挖洞的矿工,跟着某走一趟陕西。”
“数,数百个?”朱行书吸了口凉气,“还是陕西?何员外莫非是土夫子?”
他还以为何天然是挖坟盗墓的呢!挖坟盗墓通常都是几人最多几十人的规模,这回要几百人一起去挖,那一定是在陕西那边寻到一个超大的帝王陵墓了!
“莫多问!”何天然挥挥手,“你家的矿山反正也没多少石炭可挖,不如跟着某走一趟陕西……呵呵,这一趟买卖做好了,你家几辈子都不愁了!”
“几百人呢!”朱行书摇摇头,压低声音,“恁多人,被官府拿了去可怎么办?”
“官府不敢!”何天然难得说句大实话了。
陕西的官府怎么可能抓捕殿前两直的人?
“不敢?”朱行书吸口凉气儿,这说明有后台啊!
看到朱行书有点儿心动的模样,何大状继续忽悠道:“要么带着你家的人跟着去趟陕西……少不了你的好处!要么就赶紧拿三万缗来,再把鸳鸯送来。至于捞什子黑白两道,你尽管去寻!有人能为你出头算我输!”
朱家能当煤老板,上面肯定是有点背景的。不过周大侠是利国监的地头蛇,早就摸清朱家的底盘了。他家的后台就是个破落将门,没有多少实力了。
至于别的黑白两道的朋友,请他们出头也是要花钱的!
不过朱行书还是留了个心眼儿,一脸难色地说:“可是,可是几百人去陕西是要给一大笔安家费的……”
“要多少?”
“一人总得给个两三百缗……”
何天然笑了笑:“一人给300,你能拉500人来吗?”
“能……一人300,500人就是15万缗!”
“行!”何天然笑着,“给你10天时间把人招齐了,再让周大侠过眼。完事后就给你15万!对了,你也给得跟着走!”
真有实力啊!
朱行书这下服气了!15万缗眉头都不皱就砸出来了,这可不是一般的土夫子了,多半是有大背景的盗墓贼。
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军事家
完全出乎武好古的预料,他其实是个大军事家……是个沃邦式的大军事家!
沃邦就是法兰西元帅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是著名的军事工程师,著有《论要塞的攻击和防御》、《筑城论文集》和《围城论》等军事著作。
而武好古在黄四郎、何天然、周大侠、朱行书等人赶赴开封府的这段日子里面,也开始了两部对后世军事学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的攥写,一本是《工兵学》,一本是《火药兵器学》。
可别小看这两部军事理论著作的作用,《工兵学》为工兵这一兵种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挖壕筑城早就是军事的一部分了,但是工兵并不是一个兵种,而是和普通步兵或者辅兵混杂在一起。
因为没有工兵这个兵种,对于各种军事工程的研究也就不能系统的展开,同时也不存在专业的军事工程部队。所以宋军在攻城和筑城方面的效率,并没有发挥到最高。
至于《火药兵器学》就更厉害了,后世几乎将这本著作看成了热兵器时代来临的标志!
在这本军事著作中,武好古将火器的制造、研究和运用,当成了一门用实证主义进行指导的学问。
同时武好古还提出了火器研究的三大研究方向,分别是:火药的研究、火器的研究、火器运用的研究。
而且,武好古还“创造性”的提出了“爆破火器”和“管状喷射火器”这两大火器类型。并且还提出了工兵加火器和水军加火器的某些运用可能,其中就包括了穴地爆破攻城法……
方向有了,工具(实证主义)有了,钱也有了,研究的人才多少也有一点,而且研究的“脑洞”也有了。火器的研究还会慢吗?
当然了,在建中靖国三年深秋的时候,武好古的《工兵学》和《火药兵器学》才刚刚开了个头,远远没有到完本的时候。
不过穴地爆破攻城法却已经开始接受实践的检验了!
开封府西北,属于天驷监所有的牟驮岗马场一角,用于举行御前演武的校场里面。在开封府的武好古党羽中,各个和军事有关的头目们齐集一堂。童贯和潘孝庵,还有才从海州回来的米友仁,还有一个和高俅沾着点亲,名叫高世宣的武官也都来了,全都袍褂整齐,簇拥着武好古,用古怪的目光打量着千步开外,校场内的半截夯土城墙。
这半截夯土城墙只有不到50步长,宽约15步,高度只有一丈出头,城头上也没有垛口、城楼啥的,其实就是一堵光溜溜的夯土墙。
几个从军器监火药作、火器作调来的拥有军籍的匠人,正满头大汗的将一包包刚刚调配好的火药,运进一个地穴。
周围的看客们议论纷纷。
“这法子倒是新鲜,挖个地洞把火药运到城墙地下再点燃了……”
“能有用吗?那可是城墙啊!靠火药能崩塌了?”
“悬,我看悬!”
“悬也得试试看啊,这叫实践验证!”
“呵呵,《实证论》还能用来打仗。”
“可不是嘛!我老师的《实证论》哪儿都能用!”
武好古背着手也在打量着前面的城墙,人们的议论,都没有入耳。虽然他知道“穴地攻城”的办法,可是到底用多少斤火药才能崩塌一堵城墙,他心里面也没底。所以就让人一次使用了1000斤由硝粉、硫磺粉、炭粉按照15:2:3的比例调配而成的——这个配方来自武好古的后世记忆,不过和火药作匠人们提供的配方差距也不是很大。
军器监火药作的标准配方有三种,分别用于制造爆燃、燃烧和放毒为目的的“火药”。其中爆燃用途的火药配方是硝40两、磺21两、炭18。2两。
差不多就是硝占50%的样子,比武好古提供的配方少了约三分之一。所以爆炸的效果不佳,不过大方向并没有出错。如果用《实证论》中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出正确的配方。
不过颗粒化的黑火药并没有出现,而且硝和硫磺的纯度都不是很理想。另外,炸弹外壳制造和管状火器的身管制造技术还非常原始。所以想要制造出能在野战中大显神威的火器还是非常困难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