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饱了就有力气干活了。”武好古放下筷子,笑盈盈看着西门青,目光在她最丰盈的胸前移动。西门青本来就很丰盈,现在因为生了两个儿子,身材比起原先更加丰满了。
  美目似嗔似怒地瞪了武好古一眼,身子却在他身边坐下,软软糯糯的靠了上来。武家现在有个不成文的惯例,轮到谁伺候武好古,就得负责端夜宵,先伺候武大官人用了宵夜,然后再用身子去伺候。
  武好古笑了笑,道:“先说会儿正事儿吧,最晚到夏季,界河商市就会感到压力了。你一介妇人,能掌控得了局面吗?”
  西门青眨了眨眼睛,“奴是妇人不假,可是有慕容先生和安国大哥他们帮衬,怎么会掌握不了局面?而且咱们的实力也足够,假子团还有800人,战奴有200,界河保正有200人,水巡有600人,警巡骑士有100人,骑士学堂里面还有300多名年长一些学生,也是能战的。另外,奴还让人大都保所招募了1000名水军弓箭手,个个都是能射的。”
  “有3000人了。”武好古笑了笑,“还可以趁着局势紧张,把保丁拉出来操练一番……200保正至少可撑起100个队,上万人的大军啊!”
  “嗯。”西门青应了一声,“有慕容先生在,上万大军一定可以练起来。只是朝廷那边……”
  武好古笑着:“无妨,朝廷不必担心。一座小小的商市扛着几十万契丹铁骑,哪能没有一点保家的?”
  说着话,武好古已经站起身,在西门青的脸颊上拧了一记,“大姐,时候不早了,咱们一块儿去暖阁吧……”


第七百二十六章 不会打仗武好古(七)
  梨花别院,东暖阁。
  牵手运动过后,依偎在武好古肩头的西门青忽然有些担心地问道:“老爷,这一仗当真是不易打胜吗?”
  “不好说,不好说啊!仁多保忠兵败倒戈之后,西贼日益式微,而大宋则有了三直精锐这样的精兵。所以无定河之争几无悬念,甚至可以一举囊括河间草地。吕惠卿和童贯提出的设朔方路及屯兵河间的策略是肯定能成功的——有了朔方路的五个州,接下去无论是以府兵屯田还是招募安置弓箭手和骑士,都可以养成一支朝气蓬勃的武力。有了他们,不仅西贼必走,就连复燕平辽也有了倚仗。可是陶节夫和钟傅却偏偏得陇望蜀,盯住了灵州这块肥肉,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且不论东西两路数百里行军会不会搞得师老兵疲,最后被以逸待劳的西贼各个击破。便是侥幸胜了,对西军上下又就有甚好处?”
  “老爷的意思是西贼一走,西军就没用了?”
  武好古点点头:“本朝最忌讳的不就是兵为将有?可是有偏偏无法杜绝。东军是将官们的生财工具。西军则靠将门掌握的效用士为核心再加上需要将门庇护的弓箭手,分明就是隋唐勋贵府兵的余烬。不拆散了,朝中那些文官重臣能甘心么?”
  武好古虽然不会打仗,但是这几年一直在寻找一条可以在北宋建立起既可靠又堪用的军队的路线。所以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研究,到了西北一番考察,就明白西军的根底其实是半雇佣半地产支持的军队。
  而那些西军将门,则多少有点关陇勋贵的影子。家家都养了效用士,子侄也多在军中任职。实际上每家将门,就是一个随时可以支撑起一支军队的军官团。
  另外,西北诸路的弓箭手可以拿稳土地,也少不得通过层层依附被将门掌握控制——如果没有将门的庇护,他们拿得住那200到250亩土地?
  所以西军是一种对大宋帝国的平稳构成威胁的存在!它完全可以像隋唐府兵一样,不依靠朝廷巨额的军饷维持运行的。
  实际上,不包括处于后方的永兴军路的沿边五路中的每一路,都可以在战时动员出六七万人的汉番大兵!账面上的数目在三十万到三十五万间。其中需要朝廷支饷的禁军最多半数,剩下的都是不支饷的汉番弓箭手和蕃部兵,而且他们的战斗力虽然弱于西北禁军精锐,但是比起开封、河北的禁军,不知道要强多少了!
  各家将门完全可以依靠自家的军官团撑起依附于自家的弓箭手,从而建立起一支独立于国家军事体系外的军队。这可比依靠兵将之间的感情维系起来的没有后勤财政保障的军阀团体靠谱多了……
  “老爷,听你这么一说,奴家愈发觉得界河商市也早晚不容于朝廷。咱们的商市不也有类似效用士的保正团?所谓保正,其实就是将校啊。而且咱们还有专门培养将校的骑士学堂,还有两万人的保丁,另外咱们还有钱,随时可以大举募兵,还有马场,还有不少生产兵器的作坊……比起西军将门可是丝毫不弱啊!”
  听了这话,武好古立时就是眉头大皱,过了片刻才轻轻摇头:“西军将门到现在也没不容于朝廷啊?而且就算不容,也是富贵释兵权罢了。界河商市是为了伐辽而设,现在辽国还没落魄,界河商市是不会出问题的。况且界河商市的骑士学堂也不是咱们的,那是朝廷官学云台学宫下面一所军学书院。用军学书院教养武士,再让武士去考右榜进士成为国家的武官,最后这些右榜出身的武官支撑起服五年兵役的新府兵……这样官家不就有了可靠又能战的军队了?总比靠那些饭桶禁军安稳吧?这可是一片忠心啊!”
  “可是老爷的一片忠心却不被士林认可……”西门青道,“除了咱们控制的《文曲星》旬报,其余的各种旬报上都是反对左右榜进士的文章。朝中支持左右榜进士的重臣也不多,连子由先生都颇具微词啊。”
  “等夏州、宥州、盐州让府兵打下来了,就没恁多微词了!”武好古道,“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可靠的养兵练兵之法了。”
  西门青叹了口气,“奴家总觉得不大牢靠啊!老爷,咱们还是得有所防备……”
  西门青只是本能的感觉到不牢靠,而武好古却是非常清楚依靠学校培养精英军官团的路线是个大坑。
  因为精英军官团根本不是一个封建王朝可以驾驭的!而且,军官要是足够精英了,文官不就看上去无能了?科举考试出身的文官的办事能力,能和由六艺书院、云台学宫、骑士学堂通过十余年系统而且严格教养而成的精英军官相比?双方在教育上的投入,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且科举应试教育基本上是脱离实际的,而六艺书院、云台学宫、骑士学堂的教育则是德才并重,有大量的实学课程。
  所以右榜进士的舞台,是不可能被局限在军事领域的。就算现在的武官也不是不能担任知县、知州这等文职的。而且由六艺书院、云台学宫、骑士学堂教育出来的右榜进士在大量进入官场后,更加容易结成朋党,互相援引。毕竟大家都是十几年的老同学,感情自然比较深厚。
  将来的党争,恐怕会在左右两榜进士之间展开了!
  武好古咂了下嘴,“大姐,你说要怎样防备?”
  西门青把声音压到最低,“老爷现在只有堂堂正正的力量,没有一个暗堂,怎么能行?”
  “暗堂”是个黑话,就是不在明处,不为人知,专门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情的堂口。有时候也可以用来保存实力——明面上的实力容易被消灭,暗中的实力可就不容易完全扫除了。
  所以如西门家这样不大规矩的豪强都是有暗堂的。
  “也好。”武好古想了想,“是时候搞个暗堂了……大姐,界河暗堂就交给你来弄!”
  ……
  夜幕降临的时候,蔡京府邸的内堂,被几十支点燃的巨烛照得犹如白昼一般。
  今夜有客到访!
  来访的是进京述职的陶节夫和钟傅。两人都是蔡京的党羽,入京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政事堂报到,而是登门拜访蔡京蔡相公。将他们二人在郑州馆驿商量好的平夏方略告诉了蔡京。
  “先取秦王川?”
  蔡京听完两人的叙述,眉头微微皱起,“两路会攻不好吗?为何要先在西线开战?”
  “回禀相公。”钟傅说,“东线需要安排屯田,转运粮草,操练府兵,总要等到三四月间才能大举出兵。西线则需要赶在黄河解冻前出兵,这样方便大军渡河直扑秦王川,是最为有利的。”
  “原来如此。”蔡京点点头,“那么拿下秦王川以后为何要扑击凉州?”
  钟傅回答道:“扑击凉州乃是为了引诱西贼主力跟随,方便东路军夺取夏、宥、盐三州。”
  蔡京心说:钟傅和陶节夫什么关系?居然那么帮忙?他就没想过先一步打到灵州城下?
  “夏、宥、盐三州很难夺取么?”蔡京想了想又问。
  陶节夫点点头:“夏、宥、盐三州都是坚城。虽然在元丰四年都被官军夺取,不过被西贼复夺后就加以修复,和银州废城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西贼明显在东线收缩,银州城、石州城、弥陀洞、石堡寨都没有驻留大军。不过从之前西贼越横山来犯分析,他们还是不甘心放弃无定河…横山之地,估计在夏、宥、盐三州之战中,官军会遭逢苦战。”
  蔡京其实不懂军事,就是懂,也不可能隔着那么老远就掌握了西北军前动态,所以也就任由钟傅和陶节夫忽悠了。
  “好!”蔡京点点头,“元丰四年之战败北,全都是因为几路官军不肯配合,互相争功,才被西贼各个击破。如今你二位可以齐心协力,实在是国家之福。不过下面的武官难免有争功之心,你二人还是要多加约束,以免重蹈覆辙。另外,吕吉甫和童贯似有勾连,他们都提出了屯兵河间以备契丹的策略。其中吕吉甫还提出了以银、宥、夏、盐、朔五州设立朔方路的建议,你二人以为如何?”
  陶节夫一听这话,脸色微微就有点不好看了。设立朔方路后,他的鄜延路就不是前线了,攻打灵州的战役该有谁来指挥?钟傅吗?
  “下官觉得不错。”钟傅已经想清楚了其中的关节,“不知谁来主持这个朔方路呢?”
  蔡京皱着眉头:“官家意属童贯,不过童贯又不赞成直扑灵州,估摸着会先以童贯为副,专注河套方向。朔方制置使一职可能由子礼(陶节夫)兼领。”
  陶节夫稍稍松了口气,兼领两路的话,他的地位可就远远超过钟傅了。如果两军在灵州会师,他就是毫无疑问的主帅!
  等到拿下了灵州,他大概也可以入朝宣麻了!


第七百二十七章 精兵是怎样练成的(一)
  石州是党项人建立西夏后才设立的州郡,石州城自然也是党项人在一座原属于银州的县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因为是作为守卫边境的要塞,又是祥祐军司的驻地,因此城堡修筑的还算坚固。
  而如今这座坚固的城堡,连带着周围几座支堡,都落入了大宋之手。现在这里更是成为了大宋银州的州治所在,名称也从石州改为了石城。
  如今的石城,城门处车水马龙。一辆辆车、一队队兵马,从几座城门中进进出出。进城的车辆上大多堆满了粮草物资,都是从临近银州的绥德军和延安府运送过来的。
  堆满了粮食和其他各种物资的马车,在城内一处处被很好的改造和加固过的仓库前停下,马上就有身强力壮的府兵在军官督促下上前,扛起一袋袋的米粮物资,满头大汗的往仓库中去堆放。秩序井然,丝毫不乱。
  出城的则是队形严整,甲械精良的士兵,扛着长枪,背着刀弓,在军官的指挥下出城去训练。
  “真没想到伯充兄这里竟如此井井有条。”鄜延路转运判官薛嗣昌从银州州衙外大步走进来,满脸的惊喜,“这才多少日子啊,不仅银州城内的粮仓、马场都设置齐全,沿途道路也整修完毕,连石城这里也万事齐备了。这本事,嗣昌自愧不如,大约只有先父能相比了。”
  薛嗣昌和苏迟是很熟的,他们都是官宦世家出身。薛嗣昌的父亲叫薛向,号称干局绝人,尤善商财。曾经是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干转运使、发运使的奇才。
  现在薛嗣昌拿苏迟的转运之才比自己的父亲,自然有吹捧的意思,但是多少也有几分佩服在里面。
  这次苏迟可不是在大宋固有的土地上建立一套转运体系,而是在刚刚夺取自西贼的地盘上建立转运体系——西贼早就撤走了大部分人口,能破坏的桥梁、仓库,也都进行了破坏。
  现在不过一个多月时间,不仅全部修复完毕,而且大量用于转运物资的府兵、车马,全都调配得井井有条。
  这还不是全部,在薛嗣昌前来石城视察的途中,他还发现无定河北岸已经建立了不少临时的屯田营地,已经有不少扛锄头的府兵在整理土地了。
  这办事的效率,实在高得有点离谱了。
  “文黼兄夸错人了。”苏迟从一堆账本中抬起头,看着风尘仆仆的薛嗣昌,苦笑道,“修复银州、石城,以及沿途的桥梁、道路的事儿都是三直禁军军事机宜指挥在调配,设立仓库、马场,指挥府兵转运粮草辎重的也是他们。”
  “军事机宜指挥?”薛嗣昌愣了又愣,“这是作甚的?”
  “就是三直都虞侯司的幕僚,武崇道就是在他们的辅佐下指挥三万大军的。”
  “军中的幕僚怎么能插手转运事宜?而且三直都虞侯司也不能管银州的事儿啊。”薛嗣昌摇摇头,接过一碗热茶,喝了几口。
  三直都虞侯司相当于诸军都指挥使或是一路都总管,是管军不管民的。而且三直军是开封府调来的,不是银州或是鄜延路的兵,所以更管不到转运和民政了。
  在一张三直军工兵指挥下的工匠打造的白坯椅子上坐下来,薛嗣昌又道:“而且那帮粗鄙武夫甚时候能把转运司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了?”他皱了皱眉,“那帮武夫该不会用了严刑峻法,逼得府兵们日夜转运吧?”
  “哪儿有啊,他们可不是粗鄙武夫。”苏迟瞥了薛嗣昌一眼。他原本也意味军事机宜指挥管不了转运和民政,但是架不住人家什么人才都有。“武崇道可是凭空建立起界河商市的大能,他的界河市舶司一年发运150万石麦子到洛阳白波,还往开封府运宋几十万料的木头,还在开封府盖了那么多的房子……你说他手下有没有能人?他手下的那帮人都是商海中历练出来的,行事不靠威逼,专门利诱。”
  让人努力干活这事儿,无非就是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事儿怎么难得倒武好古这个巨商?
  薛嗣昌沉默了片刻,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他和武好古其实是认识的,他哥哥薛绍彭是书画大家,和米芾一样,都善于品鉴作伪。同武好古当然是一个圈子里面的人物了。薛嗣昌虽然在书画造诣上不如哥哥,但也是个玩家,家里又特有钱,所以没少从佳士得行买东西,还收过武好古的真迹。
  苏迟笑道:“不过那个军事机宜指挥最厉害的地方还是在打仗练兵上面……你可知道军事机宜指挥里面大多是何等样人?告诉你吧,除了从界河商市、市舶司和共和行里抽调来的管事,都是昔日兵学司里面出来的生员。他们都转了骑士,在殿前御马直里面任职。武崇道带了原来兵学司的教授赵钟哥来上任,从御马直里面抽调出了许多原兵学司的生员,一部分入了军事机宜指挥,大部分则去接管20个府兵指挥,现在正日夜操练那10000府兵呢。”
  薛嗣昌也算是知点兵事的,听了苏迟的介绍,显得更加惊讶了,问道:“那些府兵不是只能用于种地和转运吗?怎么能用来打仗?”
  “石州城内就有三直军的大营,他们每天上午一操,下午一操,有时候还出夜操……文黼兄入城的时候该瞧见他们出城去训练的。”
  上午一操,下午一操,有时候还出夜操!?薛嗣昌心说:难道那些府兵也想去试御龙猛士好拿开封府的房子?
  他想想又不对,“可是府兵们都是不通武艺的农夫,急切之间怎么可能练出来?”
  “这我就不明白了。”苏迟道,“文黼兄可以去问武崇道啊。”
  “武崇道不是去开封府述职了吗?”
  “回来了。”苏迟道,“正月二十五日就回来了……一回来就忙着练兵备战,这会儿大约在城外的练兵场忙活呢。咱们一块儿去看看吧。”
  “居然在练兵场?”薛嗣昌愣了愣,武好古现在可是西上閤门使领海州刺史了。正六品的武官还领了遥郡!而且还是三直禁军的主将。这个级别的武官莫说是开封禁军系统的,就是西军系统的,也早就高高在上。怎么可能整天扑在军营里?
  “右脚!抬右脚!知道那个是右吗?”
  “向右看,看齐了!”
  “斜了,直贼娘的还是斜……”
  武好古的耳边传来了一阵阵的呵斥声,都是御龙猛士直和御龙内卫直的军官在嚷嚷。
  他正骑着马,在一座大校场内缓缓而行,目光从一排排一列列手执长杆(就是把枪头拔掉的长枪)的或携带者刀弓的士兵们身上滑过。
  他们正在进行最简单的队列训练,就是起步走,向左转,向右转之类的。北宋这边本来是没这套队列方法的,是武好古把这一套引入了自己的假子军团,后来又被慕容忘和赵钟哥忧学了去用来训练骑士队列——就是骑兵队列——到了武好古执掌殿前三直后,这种方法又被用来操练府兵长枪手了。
  长枪手作战,其实是最讲究队形的。他们不像刀盾手主要靠个人武艺混市面,马马虎虎排个队能凑合就行。长枪手是战场上的“城墙”,是要用来应对敌方骑兵冲阵的。
  如果队形练得特别好的话,他们甚至可以组成密集队形,进行长枪突击。在长枪突击的时候,队形越整齐,长枪越密集,威力也就越大。
  而长枪手个人的武艺,几乎可以忽略,只要会紧握长枪冲击和会用长枪砸人也就行了。
  所以在去年腊月双方交战告一段落后,被编入御龙猛士直和御龙内卫直的“战斗府兵”就一直在苦练队列。
  可是练了一个多月仿佛后,效果还是让人失望,队伍歪歪扭扭,不少兵士还是左右不分。
  不过因为每十天都有小比,获胜的长枪都可以得到奖金,倒数第一的会受罚,所以大家伙操练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
  “钟哥儿,最晚四月可就要上阵了……能行吗?”武好古转过身,问落后他半个马身的赵钟哥。
  “能凑合吧。”赵钟哥笑道,“其实不打野外浪战,这些长枪兵也就是壮个声势……夏州攻坚主要得靠四郎的工兵和御龙猛士。太尉这次又带来了2100多御龙猛士!现在咱们有5000余御龙猛士了,夏州城就是铁打的,下官也能把它夺了。”
  武好古笑了笑:“也不知道夏州城能不能轮到咱们来打?等天暖以后,鄜延路、环庆路还有河东路的兵马都要汇集过来。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可是个个摩拳擦掌等着立功呢!”
  “轮得到。”赵钟哥笑了笑,“攻城啊!太尉以为西贼的夏州城恁般好打?叫俺来说,也就是咱们御前三直能打,别的兵想都甭想。”
  正说话的时候,就听见马蹄声响动,然后就有人通报道:“禀太尉,苏知州和薛运判驾到。”


第七百二十八章 精兵是怎样练成的(二)
  “太严整了!太严整了!比开封府的禁军兴许不如,可这才练了多久?”
  武好古觉得歪歪扭扭,看着有点像杂牌军的队列,在薛嗣昌这个知兵的运判看起来,简直都可以去开封府的各种庆典上充门面了。
  而更让薛嗣昌感到惊讶的是,开封禁军那都是练了多少年才练出来的队形——他们也就会排个队——武好古手下的这些府兵,充其量不过练了一个多月时间。就是一天三操,也不过练了一百多场。就有了这样的成绩,这武好古怎么会不知兵?这要不知兵,天下还有知兵之人吗?
  “武刺史,真没想到你还是个练兵的奇才啊!”
  在校场的大帐外,听到薛嗣昌的夸奖,武好古连忙摆手道:“哪里哪里,我一个商人,懂甚练兵?不会的,不会的……都是慕容先生教出来的生员们有本事!那些人可都西军小将的底子,又让慕容先生教了四年啊!个个都身备三仗,弓马娴熟,对于步战马战的各种战法战阵,也都了然于心。有了这样的将校,练兵打仗可就容易多了。”
  也对!
  薛嗣昌心想:当年王荆公重开武学不就是想练出一批这样的将校吗?没想到武学没教出什么将校,却让慕容忘忧主持的兵学司教出来了……
  “可惜这兵学司只开了一届!”薛嗣昌一叹,“若是能多教些将校出来,先帝富国强兵之愿,就可以达成了。”
  “兵学司没有了,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却开出来了!”武好古笑着说,“两座学宫都开了兵学司的课程,而且右榜进士都要考战阵之学的。将来由右榜进士来带府兵,大宋富强之日,当为期不远了。”
  “右榜进士带府兵?”薛嗣昌摇摇头,“能行吗?”
  “行!怎么不行?”武好古笑着一指正在操练的府兵,“他们的指挥和都头还不是进士呢,不也练得有声有色?”
  这话听着怎么恁般变扭?薛嗣昌心说:进士就干这个?到时候就怕右榜进士没有人去考了……
  武好古却不认为右榜进士当“连长”有什么不妥……后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