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一向对武好古恩宠有加的官家赵佶,现在也在手诏里面对他进行申斥了。
  不仅申斥,连武好古开出去的空头房契,他都没确定认下来。
  “且放宽心吧。”高俅笑着安慰道,“官家不会让你自掏腰包的……这2000套房,他一定会给的。官家不给你准话,就是怕你再用房产去激励军心。”
  “不用房子还能用甚?”武好古苦笑起来。
  “土地啊!”高俅笑道,“在统万城的时候童大官用土地激励府兵的效果不错啊。”
  “唉,那也就是骗骗没见识的农夫。”武好古摇头,“朔方的土地,一亩不知道能不能值100文?250亩不过几十缗。”
  高俅道:“这不还有升官吗?”
  “府兵升个屁官。”武好古摇头,“比下兵还第一级,升上五级才有一个守阙进勇副使,升五级得砍多少脑袋?”
  宋朝武官的升官图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用来给服役期限漫长的雇佣军打发时间的。从无品阶尉勇中最低的守阙进勇副使往上数到太尉有60阶!下面还有马兵、上兵、中兵、下兵。
  当兵想要升官那真是想太多了!而且府兵服役期限一共就五年,能升到一个上兵就已经很拼命了。
  “唉,莫想恁多了。”高俅笑了笑,“本朝就是重文轻武的规矩……所谓的轻重,当然得和钱财挂钩了!”
  重文轻武不是空口说说的,而是涉及到一个利益分配机制。宋真宗的《励学篇》里面不就赤裸裸的提到了土地、房子和美女了?
  而土地、房产、美女,总是有限的,文士拿了大头,可以给武士的自然就没多少了。
  所以宋朝的重文轻武,从根本上说,就是在社会财富分配的时候倾向文士而抑制武士。
  而这种利益分配导向造成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募兵制改成了府兵制就有所缓解。事实上,府兵制从北宋中期开始受到官场青睐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府兵制看上去比募兵制更省钱——这意味着国家可以花更少的钱在武人身上,而文士自然就能得到更大的蛋糕……
  “不说这些了。”高俅想到府兵制也有点头疼,摆摆手道,“官家给我的手诏上说了,绝不可以开衅,只需把契丹人挡在明堂川一带就行了。大郎,这些日子,明堂川还安稳吧?”
  “安稳。”武好古笑着,“稳如泰山……”
  他的话刚刚说了一半,大帐外面传来了奥丽加的声音:“太尉,赵客省请见。”
  赵客省就是赵钟哥。高俅也带来了给赵钟哥升官的诏书,他现在是从七品客省副使了。不过职官也没变化,依旧是武好古的军事机宜指挥使。
  武好古和高俅对视了一眼,便道:“请他进来。”
  奥丽加一挑帘子,一身戎装的赵钟哥就快步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
  “太尉,契丹人的河清军节度使萧得里斯派来了使者,提出要和您还有高太尉见面。”
  高俅皱眉,“见面?”
  武好古则一伸手,从赵钟哥手中接过了书信,展开了细看了一遍。
  “想要和咱们划分防区。”武好古一笑,“高大哥,看来契丹人是怕了你啦。”
  “别胡说,他们可是契丹人!”
  武好古笑了笑:“高大哥,不如让他们后退到大横水以东吧,这样双方能离得远一点。”
  大横水也是黄河的支流,在明堂川和屈野川之间。
  武好古又道:“他们后退到大横水东,而咱们依旧留在明堂川以西。这样大横水和明堂川之间就空了,作为双方的缓冲。”
  武好古当然是有阴谋的!他带兵到了明堂川后,就立即下令赵钟哥和最心腹的军事机宜制定袭击契丹人的作战方案。而把契丹人从明堂川骗走,然后再下手突袭,则是最佳的方案。
  “他们肯吗?”高俅问。
  “怎么不肯?”武好古笑道,“咱们的实力可比他们强大,而且还有高大哥你在这里。万一发生摩擦,吃亏的一准是契丹人。钟哥儿,你说是这个理儿吗?”
  “没错。”赵钟哥也道,“俺们又没要他们退回境内,不过是以大横水为暂时的分界嘛。”
  高俅想了想,“也好,那就提一提吧!”
  ……
  两方面的头脑会面的地方,是在明堂川的河滩上。高俅和武好古并辔策马立在明堂川西岸和浅滩上,前面是七八丈宽的河道,水深超过一丈,不可能涉渡。萧得里斯和萧干则一起骑马站在靠近明堂川东岸的河道上面。双方的四个人都没有携带兵器,同时还穿着铠甲。在会面之前,两边都派人过河进行检查,确保对方没有暗藏兵刃。
  “不知哪一位是武太尉?”其貌不扬的萧得里斯首先拱手行了一礼,开口就是流利的开封话,“本官河清军节度使萧得里斯。”
  “在下便是。”武好古也回了一礼,他微微有点奇怪,这位怎么不问高太尉,却先问起自己这位武太尉呢?
  “久仰,久仰!”萧得里斯笑道,“在下早就拜读过阁下的《实证论》,颇受启发啊!”
  其实《实证论》还没有完成呢,现在完成的只是“总纲”,也就是大的理论。至于《实证论》要如何运用于自然科学各领域和社会科学各领域,那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了。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理清楚的。
  “是吗?”武好古笑了笑,“没想到萧太师还是在下的知音。”
  “非也。”萧得里斯摇摇头,“我可不是太尉的知音,虽然《实证论》有可取之处,但是大部分都是谬论!因为众生觉识一共有九识,《实证论》者只知眼、耳、鼻、舌、身,实在太过浅薄无知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后世都大存争议,何况在宋辽之世?圣人之言,佛陀之经,怎么都比你亲自观察出来的要准确吧?更不用说根据实践推导而出的道理了。
  而萧得里斯所说的“九识”则是佛教的观点,正好可以用来批评《实证论》,因为《实证论》只注重感官的认识,比如“眼、耳、鼻、舌、身”等五识。而佛教则在“五识”之上还有“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庵摩罗识”,总之高明的很……
  武好古只是笑了笑,他没有兴趣去和一个契丹的佛教徒辩论实证主义——你们都去烧香拜佛吧,科学实践什么的,汉人来就行了!
  “在下高俅!”高太尉有些不耐烦的插话道,“萧太师前来不是为了和咱们辩法吧?”
  听到高俅自报家门,跟在萧得里斯身旁的萧干立马就神色一凛,锐利的双目死死盯住了大宋第一将!
  “原来是高太尉啊!”萧得里斯冲着高俅一拱手,然后又一指身边的萧干,“这位是萧回离保,是我大辽西南面招讨司的都监。”
  武好古和高俅都不知道萧回离保是哪位,都监的官职听上去也不大,所以都没在意,只是礼貌性的行了礼。
  然后武好古就质问道:“萧太师,你不觉得贵国的兵马早就已经深入我大宋境内了吗?”
  “大宋境内?”萧干哼了一声,“此地分明是我大辽的臣属邦泥定国的土地!分明是你们入侵了大辽藩属之地,现在倒到打一耙了!”
  武好古笑道:“不说这些绕嘴皮子的话了,俺们都是武人,今日只问一句,可欲一战否?”


第七百六十七章 高俅冤枉(四)
  可欲一战否?
  武好古的问题一出,高俅高太尉就被惊了一下。
  高俅心说:你怎么这么问呢?官家都说了,不让开衅……开衅什么意思?就是开战和挑衅!你也是个大儒,怎么就不明白呢?
  萧得里斯和萧干也给吓着了。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啊!高俅、武好古什么意思?唬人还是说真的?
  其实萧得里斯带兵推进到明堂川一带并不是在侵犯大宋的土地,而是在抢占争议地区。而在萧得里斯和萧干看来,宋人绝不会为了明堂川中游的地盘和大辽开战的,特别是眼下宋人和西夏还在交战呢!
  “若俺说欲战呢?”萧干沉着声发问。
  “那就战啊!”武好古笑着。
  什么?
  高俅惊讶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武好古疯了吧?和辽国开战能那么轻率吗?虽然眼前的这股辽兵看上去打不过三直军,可是人家大辽有的是精兵啊!要真打起来,生灵涂炭什么的不说了,自己和武好古这两个善开边衅的武人说不定连脑袋都得给御史台的文官弹劾没了!
  “你就不怕俺们大辽的天兵踏平界河商市?”萧干说着威胁的话,脸上凶相毕露。
  可武好古却是哈哈大笑起来:“不怕,不怕!萧太师,你若要战,咱们就约个时间,在明堂川以东开战!你若不想战,那就请退往大横水以东吧。”
  居然不怕?
  萧得里斯咬着牙,心想:你不怕,难道本太师会怕?
  不对啊,本太师在界河商市置了宅子,还有个木料行……要是开战了就不好办了。本太师辛辛苦苦搞点钱也不容易,可不能都赔进去!
  “回离保。”他用契丹话对萧干说,“我们现在可打不过他们,不如且退一步吧。”
  “那可不行。”萧干摇摇头,“退了一步,就等于把大横水和明堂川之间的肥美草地都让出去了。而且他们还有可能会得寸进尺,再进逼到大横水。到时候太师再后退吗?”
  萧得里斯想了想,又用汉语说:“高太尉,武太尉,在下奉了西南面诏讨司的将令而来,就算要退也得先请示诏讨司。而且,这一退岂不是把大好的土地让给你们了?”
  武好古一笑:“你们退,我们不进……让明堂川和大横水之间空出来不好吗?要不然双方大军夹着一条小溪对峙,岂不是要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了?万一有个约束不及,说不定就是一场大战。与其这样,不如明儿就选个地方,痛痛快快打上一场。”
  “凭什么我们退,你们不退?”萧得里斯眉头大皱。
  “因为我们的兵马比你们的强。”武好古一指身边的高俅,“而且还有高太尉在此,如果发生交战,我们必胜!”
  这个理由……是对的!真要撕破脸开打,萧得里斯和萧干的人马肯定不是对手。
  萧得里斯和萧干互相对视了一眼,萧得里斯道:“好吧,我方明日就退往大横水以东。不过大横水和明堂川之间,你方不得进入。”
  “一言为定!”武好古笑着,“只是君子之约……我与高太尉都是武官,可没办法和萧太师移文立约啊!”
  “明白。”
  萧得里斯点了点头,便和萧干一块儿告辞离去了。
  “大郎。”高俅看着两个契丹人离开,大为惊讶,“他们居然被你说退了?”
  其实萧得里斯的表现是典型的契丹风格,契丹人没那么死心眼,他们不搞寸土不让。大辽可不是地盘一丁点儿大的西夏,大辽是辽阔得没边没界的半游牧帝国,怎么会为了一小块草地白扔进去上万丁壮?
  武好古一笑,“怎么是被我说退的?明明是被你给吓退的!可真是军中有一高,契丹吓破胆啊!”
  高俅连连摇头,“大郎,你这不是损我吗?我一介武夫,怎么能和范文正公相提并论?”
  范仲淹曾经在陕西当过经略安抚招讨使对抗夏主元昊,表现还算不错,因此得了个“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胆破”的评价。
  武好古笑道:“高大哥,你这话说得不妥,是范文正比不了你啊!范文正就是吓唬西贼……而且西贼元昊也没胆破啊,庆历议和不是咱们给西贼金银绢帛的吗?你现在吓跑的可是契丹啊,契丹比西贼厉害!”
  高俅吐了口气,“莫胡说了,你这话私下说说就罢了,如果传出去,那可就是把某放在火上烤了!”
  “知道,知道。”武好古笑道,“既然谈妥了,咱们就回去吧。”
  “好,回去喝酒!”高俅笑了笑,“他们走了也好,省得提心吊胆了。”
  “好,好回去喝酒!”武好古笑着,“我军中有上好的酒中仙,今天咱们哥俩一醉方休!”
  “一醉方休!”
  因为事情太顺,高俅是一点防备没有,完全着了武好古的道。回了大营后先视察了一番,发现营寨的确硬的不像话,就和武好古喝酒了。
  而且真的一醉方休,不过只有高俅醉了,武好古却没有醉——因为武好古喝的是兑水的白酒!
  把高俅灌醉了之后,武好古就把赵钟哥叫来了自己的大帐,又让奥丽加持剑守在外面,无关人等不得靠近!
  “太尉,高太尉醉了?”
  “醉了,醉的不省人事……钟哥儿,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准备好了!46名生女真勇士,192名太尉的假子,还有151名界河招募来的效用骑士,都是可靠的人,随时可以出击!”
  “谁带队?”
  “斜也和武天。”
  “好!”
  武好古擦着手掌,笑道:“好!狠狠的打……把他们打疼了就好!”
  靠389个甲骑就要打疼上万契丹军兵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武好古也没再多可靠的兵马能用了。
  实际上,让46个生女真敢达出动都不大让人放心——这些人可不是武好古养大的假子。不过他们一样憎恨契丹!而且还比较朴实,绝大部分不会说汉语。赵钟哥和斜也谈妥了以后,就向武好古保证不会出问题,武好古才让他们加入的。
  “太尉,武天求见!”
  奥丽加的声音传了进来。
  “进来!”武好古说了一句,就看见武天脚步匆匆走了进来。
  武天行了一礼,“太尉,契丹人今晚就要走了!”
  “何以见得?”武好古问。
  “炊烟!”武天道,“今天下午契丹营中的炊烟持续的比往日更久,至少久了两刻钟,一定在准备几份饭食。”
  武好古看了一眼赵钟哥。赵钟哥道:“有理!武天,你现在就去休息,天黑后带人出营……记着,一定要分批走,不要带随从。”
  武好古点点头,“就是这样!千万小心,莫受伤了。”
  武天一拱手,“喏!”
  ……
  武天当斥候的本事显然是一流的,仅仅凭着炊烟的变化,就准确判断到了契丹军马正在准备夜行。
  趁着夜色离开明堂川前往大横水是萧干提出的建议。他总觉得事情不大保险,来的可是高太尉啊!看看他在和党项人作战中的表现就知道这厮有多狠了。
  明堂川这里乱纷纷的一万多契丹兵马在高太尉眼中,没准就是一堆土鸡瓦狗啊。
  “不必担心。”萧得里斯坐在帅帐里面,一边看着《天理说》一边安慰着有点坐立不宁的萧干,“宋人和西夏还没打完,不会和咱们开战的。”
  萧干点了点头,应该是不会开战的……可是不应该的事情,也不一定不会发生吧?
  “太师,总有些不放心。”萧干道,“不如这样,下官带着南皮室的勇士殿后,掩护大军退走。”
  “如此也好。”萧得里斯道,“再把远拦子放得远一点,这样应该万无一失了。”
  说完,萧得里斯又全神贯注地看起《天理说》了……这本书中的观点虽然也和《实证论》一样,谬误颇多,但还是可以一观的。
  汉人的大儒是想用天理代替佛祖,可惜人言如何能比佛说?人言只是假说,佛说却是不容置疑。
  看着看着,天色就渐渐暗下来了。萧得理斯的仆人送来了晚餐,非常的简单,就是烤肉、馕饼、腌菜,还有一壶兑水的酒中仙——这种蒸馏酒在辽国贵人中极受欢迎,几乎供不应求。所以就有不少奸商往酒里兑水,不过兑水后的酒中仙还是非常好卖。
  就在萧得里斯喝酒吃饭的时候,他的大军也开始悄悄开拔了。
  为了迷惑宋军,今晚开拔的部队不会把营帐收走,而且还会有少量的人马留守营寨,在明天天亮后再拔营启程。
  而余下的兵马分成三批,负责驱赶牛羊和辎重车辆的辅兵先走。然后才是萧得里斯亲率的主力,而萧干则亲率1000名南皮室军的甲士殿后。
  另外,还有数百轻骑提前撒了出去,严密遮护大队人马。
  这番布置,都是萧干安排的。在萧得里斯看来,实在有点多余了。
  自己已经肯退一步了,高俅、武好古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份“功绩”也够他们在赵佶跟前吹嘘的了。
  而且,他们俩年纪那么轻就落了阶,还有什么立功的动力?难不成想学狄青吗?


第七百六十八章 高俅冤枉(五)
  夜色当中,时不时从乌云中探出的明月,将一队行进在草原上的人马身影映照得忽隐忽现。也照亮了周遭辽阔荒凉的草原,这里曾经是汉家战士牧马之地,在沦陷敌手百余年后,终于又一次引来了汉家旗帜下的兵马。
  而这一次,在大宋名将高太尉的将旗前退却的,却是不可一世的契丹大军。
  这一队人马现在就尾随着如火龙一般蜿蜒东撤的契丹大军身后。他们的人数并不多,不足四百。不打旗号,纯是骑兵,一人双马。领头的是几十个留着金钱鼠尾,带着皮帽子的粗壮战士,背着长长的马矟,挎着巨大的弓袋,只是低头策马向着东面不疾不徐的前行。始终和前方逶迤而进的契丹大军保持着五到十里的距离。
  这队人马居中的,正是完颜斜也和武天。两人都穿上了坚固的青唐瘊子甲,还在铠甲外面罩了一件麻布斗篷,遮盖起鲜亮的甲叶,头上的兜鍪,也用阻卜式样的皮帽遮掩起来。
  这样的打扮,自然是为了冒充阻卜克烈部的勇士。虽然武好古已经打定主意要成就高太尉的威名,不过表面上的伪装还是需要的——高太尉恁样的名将,怎么会打着自己的旗号去破坏民族和谐呢?肯定得栽赃嫁祸啊。
  而河套草原又靠近阻卜人的地盘,原本控制这一片地盘的党项人在统万城之战后就闪人了,连黄河北岸的黑山威福军司都已经撤了,所以暂时出现了权力真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克烈部的勇士南下了。
  当然了,这瞎话契丹人是不相信的。倒不是因为克烈部的人来不了河套草原南部,而是克烈部根本没有披甲的冲击骑兵。他们要能凑出三四百甲骑,就不会被契丹人牢牢压制住阻卜草原西北了。
  不过契丹人信不信武好古是不在乎的,只要能把这理由拿去朝堂上忽悠赵佶就行了。这样高俅冤枉是冤枉的,但是风波亭是不会去的。
  迎面突然上了数骑,当先一人,正是武好古的假子武黄,他也是“天地玄黄”四大假子之一,和武天一块儿来的西北军前。这小子年纪虽然和武天仿佛,但是却到了猛长个头的时候,离开界河商市的时候他和武天差不多的身高,现在却比武天高了半个头。大概是因为身材猛涨的缘故,最近武黄的胃口也好的出起,现在坐在马背上,手里还拿着半张夹了熟牛肉的馕饼,大口大口的咀嚼着。他看着也不像武天那么严厉,整天都是一张哈哈笑的笑脸,笑着对武天和斜也说:“前头的辽狗看着挺严整的,都是具装甲骑,结阵而行,还有远拦子撒在后面,偷袭是不成了。”
  原来他大半个晚上都领着一队远拦子跟在契丹人殿后的甲骑后面。
  武天对这个和自己肩碰肩的兄弟也没什么好脸色,凶巴巴的问:“阿黄,你的人没和辽狗交手?”
  “没有。”武黄嚼着馕饼道,“那帮辽狗害怕俺们,根本不敢靠近交战。”
  “那是他们吃不准俺们的来路和目的。”武天回头对完颜斜也道,“斜也,看来契丹人没把咱们当回事儿,不如就这样跟他们一晚上,平旦(黎明时分)后再下手。”
  尾随一夜,在黎明时进行攻击的战术乍一看有违常识——突袭似乎应该在夜色掩护下进行。但是现在武天、斜也面对的敌人并不是毫无防备。而是人披甲,马具装,结阵而行,还撒出了不少远拦子,所以根本不存在突袭的可能。
  因此武天干脆反其道而行,通过一路尾随给对手施加压力,消耗他们的精神和体力(披甲具装是很费精力的)。同时,尾随而不战也会迷惑敌人,使他们误以为只是宋军的小股骑兵在监视他们东撤。
  毕竟,宋辽两国还没开战呢!
  而一晚上煎熬下来,殿后的契丹甲骑一定人困马乏,到了黎明的时候恐怕要打瞌睡了,正好下手!
  当然了,武天、斜也也是有本钱才能那么玩的。武天的假子团,斜也的“生女真敢达”都是最能打熬的。几天几夜不睡觉都顶得住。
  这就是打疲劳战的本钱!
  ……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草原上晨雾弥漫,对面数十步外就难以分辨。
  萧干带着百余骑,缓缓走在自己的一千南皮室甲骑队伍的最后。大家都人困马乏,只是强打着精神在坚持。萧干骑马走在最前面,也不住的打着哈欠。他可是整整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昨晚上当他得知有来路不明的骑兵尾随的时候,他可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马上命令具装披甲,结阵徐进。自己亲率百余骑走在最后,还额外撒出去不少远拦子。
  不过一个晚上警戒下来,后面尾随的骑兵依然远远吊着,没有想要攻击的样子。
  而且被萧干派出去侦察的远拦子,也在天亮前回报说,跟随在自家兵马后面的最多就是数百骑,不是什么大队人马。
  数百骑当然是不可能威胁到上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