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国子监祭酒黄庭坚在年节之后也一病不起了!
  所以武好古现在必须要推出一个既有资格掌握国子监,又愿意和蔡京一战的高级文官去接替黄庭坚。
  现在人之将死的苏东坡,就是在最后提点武好古,告诉他要怎么去对抗蔡京。
  “学生知道了。”武好古站起身,感激的向苏东坡躬身一礼,“恩师提携庇护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苏东坡点了点头,又看了坐在自己的病床旁一言不发的苏辙一眼。苏辙其实也是实证学派的反对者。他不止一次和苏东坡私下讨论过这个问题——在苏辙看来,实证派只有“道”而没有“仁”,更倾向于“黄老之学”,追求的是“孔子问道于老子”的那个道。而且实证派求出的那些“小道”,好像都被用在了赚钱和打仗这两方面!
  另外,实证派的高成本和随之而来的掉进钱眼里面的毛病,更让苏辙反感。
  儒学教育在苏辙看来,不仅是为了追求道,更是为了让天下寒门士子有一条考试上升的路径。
  而实证学派不是为寒门士子服务的,因为这个学派走的是“高端路线”。从蒙学阶段就要开始六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六艺书院)要求精通六艺,大学阶段更离谱,六个基础学科加十几个专科……而传统的儒学教育只相当于云台学宫的“儒学”和“文学”两个基础科目。所以实证派教育的成本,比如数倍乃至十数倍于传统的儒家教育。现在不包括博士团和六艺书院的开销,两个云台学宫加上七个专科学院一年的就要花掉上百万缗!而且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那么多的钱花出去了,武大奸商当然得想办法捞点回来了。要不然他自己也赔不起啊,那是上百万一年!而且将来还会越赔越多啊!
  所以在右榜进士科出现后,云台学宫的“免费试用期”就算到头了。除非特别优秀的新生(免费期入学的老生员继续免费)或是特殊关系户(主要是对口骑士学院的骑士子弟),否则都得缴纳高昂的学费!
  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不咋地的富商子弟,可都是花了大价钱买进去的——富商子弟当然也有念书好的,可是右榜还没有入人心,所以念书好的首选还是传统的左榜,左榜没有把握的才来读云台学宫。其中大部分人也不通六艺,考试成绩当然差了。所以就捐钱吧,捐完钱再去读预科(速成六艺),然后再读学宫。反正一个富N代花掉上万缗也是正常的……不过上万缗能“买”到一个进士,哪怕是一个由幕职爬上去的保举官儿,对于富而不贵的商人们而言,那也是完全值得的。
  顺便提一下,宋朝也有“捐班”,但是宋朝捐纳官地位很低,远远比不上军功、荫补和保举出身,更不用说进士了。
  所以在苏辙看来,云台学宫这么个搞法无疑是把学问当成了商品买卖,甚至有间接卖官的嫌疑,简直斯文扫地!
  如果不是看着苏东坡的面子,他自己都要去参武好古一本了。
  弟弟的心思,苏东坡都是知道的。不过事到如今,也没啥好说,他便对众人摆摆手,“除了子由,你们都出去吧!”
  这是要向苏辙单独交代遗言了!
  屋子里面的众人,只能依着苏东坡的话,起身离开,最后就只剩下了苏东坡和苏辙兄弟。
  “子由。”苏东坡叹了口气,声音很轻,“我死之后,你就请外任吧。有武大郎的实学派在前面扛着,蔡元长肯定手忙脚乱,你只要不在开封府呆着,他也没功夫对付你。”
  苏辙看着哥哥,苏东坡虽然是将死之人,可还是在为苏家的未来操心,但是心中却不再有天下了。他叹了口气:“大哥儿,武大郎的道恐怕还不如蔡元长吧?”
  苏东坡摇了摇头,说话的声音已经细不可闻了:“子由,不要去想天下士子了……且顾好苏家吧!李文叔怕也时日无多了,你又进不了政事堂。伯充倒是前途无量,可惜年纪太小,不过三十多岁,还得历练上十年八年。在伯充显贵之前,你可千万不能倒,千万不能倒啊……”
  这时苏东坡感觉到眼皮越来越沉,身上最后的一点力气也已经用尽了,现在只是想着好好的,好好的睡上一觉。


第八百三十八章 与时偕行蔡元长
  苏东坡一命呜呼,李格非则是一病不起。
  东府中书门下,便成了蔡京蔡元长的一言堂。
  朝会之后,宰辅们回到政事堂中,共议今日要处置的几项重要政务。
  “‘陕西和西北歉收,各地府库空虚’。薛嗣昌和苏迟的这两份奏章,几位都看过了吧?”蔡京高坐于中厅正位,将陕西转运使薛嗣昌和西北转运使苏迟发来的奏章,当先拿在了手中,“陕西和西北从前年开始就陷于战火,生民困于征战而疏于稼穑,歉收和府库空虚也是预料之中的。现在又要征伐安西,也不知西北、陕西能不能负担得起?”
  尚书左丞张商英抿了一口茶汤,漫不经心地道:“征伐安西可以推迟个一二年,再让界河市舶司多运个一二百万石米粮到洛阳白波,同时调出部分西军到白波就食即可。”
  张商英是在陆佃外任后当上尚书左丞的,他是章惇一派在朝廷中的代言人,历史上和蔡京也是政敌。不过现在旧党并没有倒台,所以新党内部的斗争也就不那么激烈了。张商英和蔡京的关系还算不错。
  所以张商英现在提出的应对西北、陕西缺粮的建议,实际上是在给蔡京“打下手”——界河市舶司多运米粮是需要武好古这个重臣去操办的!所以他就别赖在开封府了,赶紧走人吧!
  “西军东调之事非同小可,也是需要重臣坐镇洛阳才能妥善处置的。”中书侍郎邓洵武发话道,“不如让苏辙安抚京西吧!”
  邓洵武和张商英一样,都是二苏兄弟的四川老乡,可却是蔡京的党羽。现在又给蔡京支了一个把苏辙调离开封府的招儿。
  “中书所言甚是。不过苏辙在西军中没有多少根基,恐怕震不住局面。不如让吕吉甫出镇京西、永兴军两路,全权负责西军的调度安置。同时再让苏辙担任六路大发运使,负责筹措粮食运往白波,更为妥帖。”
  当过兵部尚书,现在官拜门下侍郎的刘逵想得更加周到。不仅要把苏辙发送出京,连吕惠卿这个隐患也一并解决了。
  蔡京拈着胡须,满脸都是笑意,最近可真是走大运啊!不仅苏东坡这个死对头一命呜呼了,而且苏东坡的接班人李格非、黄庭坚,现在也一样病得快不行了。待到他们二人一死,尚书右丞和国子监祭酒这两个相当关键的位子也都空了出来。
  “除了吕吉甫,谁还能拜尚书右仆射?”蔡京笑问道,“诸位心中可有人选?不妨说来听听。”
  这个问题一出,屋子里面的气氛顿时就有点怪异了。张商英眉头微皱,邓洵武和刘逵则将目光投向了张商英。虽然三人都是副相,但是官场资历还是不一样的。张商英是英宗朝的进士,邓洵武是神宗朝的进士,而刘逵资历更浅,是哲宗元丰八年的进士——张商英高中的那一年,刘逵还没开蒙呢!就连蔡京都比张商英晚出道两届,是神宗熙宁三年的进士。
  张商英笑了起来,淡淡地道:“以资历论,商英可以做右相,赵正夫勉强也做得!”
  赵挺之也是熙宁三年的进士,和蔡京是一届。不过他的年纪比张商英老,今年已经65岁,而且身体也不好。如果让他当右相,过过瘾也就该嗝屁了。张商英比赵挺之小三岁,但是身体却好太多了。现在礼让一下赵挺之,等赵挺之过完了瘾,也该张商英上了。这个右相,他是一定要做一做的!
  “苏辙如何?”蔡京忽然问。
  “苏辙?”
  “他可是……”
  “元长,能这是何意?”
  蔡京笑着:“他是旧党。可是今年还是建中靖国五年啊!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就是建中靖国六年……再说了,你们觉得现在还是绍述和更化之争吗?西平王现在还在开封府忙着给官家生个孙子出来呢!收复燕云想来也是等个机会罢了,绍述、更化,也已经过时了!我等朝廷重臣,现在应该与时偕行,不能总想着熙宁、元丰、元符年间的事情。所以咱们和苏辙,也不能算是敌人了。”
  还别说,蔡京的话很有道理啊!
  张商英、邓洵武和刘逵三个仔细一想也对啊!绍述什么的,无非就是拿富国强兵忽悠官家。现在是国不富还是兵不强?官家刚刚搬进了崭新的琼林宫,西贼也被揍得喊爸爸了,而且西北的战事一停止,军费开支肯定大减,又有了个不大花钱的新府兵……所以富国强兵什么的,对赵佶没有多少紧迫感了。
  而且帮着赵佶富国强兵的也不是“绍述”,而是高俅、武好古这帮幸近,哦,现在不能说他们是幸近了,人家是有真本事的!
  “如今咱们和苏辙、韩忠彦、范纯粹其实都是旧党了。”蔡京苦苦一笑,“经术造士又如何?研习汉唐经学又如何?在《实证论》和《理性论》面前,不一样是陈旧之说?不一样要用实践来检验,用理性来推论?而且实证派有三大学宫,七大学院,六门基本之科,十一门专业之科……所传授的学问,可比经术之学更深更广,而且还能不停精进,不再是故步而封。你们难道不觉得危险吗?”
  传统的儒家学问不说是停滞,至少也是发展缓慢的。宋朝的儒学只是终结了汉唐经学,并不能说比汉唐经学高明多少。至少“学以致用”的荆公新学看不出有多高明。倒是起源于北宋的理学、心学倒是大有精进。不过现在理学和实证学派一样,都是传统儒学学者眼中的异端——用后世比较能理解的归类,理学、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而《实证论》和《理性论》无疑是属于唯物主义的。
  也就是说,对蔡京等人所坚持的荆公新学而言,现在左边是唯心主义,右边是唯物主义,两边一起挤压……蔡京要守住自家的学术阵地,得有多大的学问才够用啊?
  而学术阵地失陷的后果,是远比后世人们想象的要严重的!
  要不然王安石也不会在主持变法的同时创立荆公新学,建立一个学派来推行自己的主张了。而蜀学的代表人物苏东坡和关洛之学的首领程颐也就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打击了。
  蔡京接着说:“据我所知,苏辙虽然是苏东坡的弟弟,但他并不同意实证学派,也不赞同理学。他的学问和咱们的荆公新学虽然不一样,但终究是一路的。如果咱们能把苏辙摆到右相的位置上,一来可以顺了官家建中靖国的意思;二来也能稳住韩忠彦、范纯粹、范纯礼等人……他们和苏东坡不一样,和云台学宫也不是一路的。”
  蔡京推苏辙上台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挡住对自己威胁比较大的张商英和吕惠卿——这两人都是新党大佬,资格又老,如果当了右相新党就不是蔡京的一言堂了。
  而苏辙对蔡京的威胁就小多了,苏辙不可能当上新党的首领,而且赵挺之入政事堂是肯定的。到时苏辙就是个光棍,能有多大用处?
  再说了,蔡京也不会无条件支持苏辙。他想让自己的弟弟蔡卞入主国子监!
  蔡卞可是当过尚书左丞和知枢密院事的大人物,而且也是熙宁三年的进士,入仕35年,又以学问著称,如何不能屈就一个国子监祭酒?
  而蔡卞一入国子监,就会想方设法化解辟雍学宫生员伏阙上书的危险。这样到了今年冬天,蔡京就能煽动公车上书,一举把实证派打成伪学了!
  ……
  武好古这些日子,都在张罗着苏东坡的身后之事,这也是他滞留在开封府的理由。
  苏东坡是以右相的地位去世的,自然是极尽哀荣。先是官家赵佶照例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然后还有追封了王爵,追赠了太傅,还赐下了“文忠”的谥号,配享孔庙等等——等到赵佶自己驾崩的时候,如果北宋还在,他老人家也没去雪乡打猎的话,苏东坡肯定还有配享太庙!可谓是人臣之极了。
  不过这些死后哀荣的事情,也不需要武好古去运动,都会按照惯例赐下。而武好古帮着张罗的,则是安葬苏东坡的墓园和苏东坡的三个儿子守孝的地方。
  苏东坡是四川人,老家是眉州,他爸爸苏洵也埋在那里。不过苏东坡并不一定要归葬四川,历史上他就和苏辙一起埋骨在了许洛古道上的小峨嵋山麓。而如今苏东坡遗命中的埋骨之地,则是海州云台山,就埋在云台学宫之旁。
  这样一来,苏东坡的三个孝子也不必扶柩入蜀,也不需要在四川老家守孝,而是可以前往云台山隐居。一边守孝,一边还可以在云台学宫里面做学问,还可以关心天下大事。
  而苏东坡灵柩入云台山和苏家三子在云台山守孝时的生活,当然都是武好古要尽力张罗操办的。
  总之,很大一堆事情,而且武好古还得前往海州一段时间。


第八百三十九章 三教合一传真理
  苏东坡的灵柩是通过运河,走水路往海州而去的。可不是一艘船,而长长的一溜官船,首尾相接,十好几艘。其中最大的一艘当然摆着苏东坡的棺材了,上好的楠木棺材,里面除了苏东坡的尸体,还有一堆陪葬品,主要是字画,有武好古的,有米友仁的,有黄庭坚的,有苏东坡自己的,有杜文玉的,有张择端的,当然还有拥有四海的天可汗赵佶的瘦金体书法作品《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总之,后世要是给谁挖出来的话,一百个亿都有了……
  有那么多的宝贝,当然得找个好地方埋葬苏东坡的棺材了。所以武好古还带了一船会看风水,会分金定穴的道士,有万寿宫的无极真人刘无忌,画仙观的青一散人郭青衣(郭小小)带领,也跟着一块儿去了海州。到时候得让他们寻个可以保佑苏家后人升官发财的宝穴把苏东坡埋了——武好古真的不知道刘无忌和郭小小还会分金定穴。
  道士负责分金定穴,和尚就负责超渡亡灵!请了大相国寺的高僧烧猪院和尚惠明禅师,界河大相国寺方丈智深禅师,少林寺达摩院首座玄寂禅师。个个都是得道高僧!一定可以把苏东坡超渡到西天上去的。
  佛道两家都齐了,儒生当然不能少了。苏东坡的几个儿子是儒生,他的得意门生武好古、李廌、姜唐佐、潘大临、潘大观也是儒生,还有一个“顺道遇上”的元符三年礼部试第一的儒生纪忆之。大家伙儿一块送苏东坡的灵柩去海州云台山下葬,路上倒也挺热闹的。
  当然,送葬的队伍还是要严肃一点的,路上也不好搞什么娱乐活动,所以大家每天就聚集在纪忆那条超豪华的“游船”上……讨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什么的!
  呃,可是真的在讨论啊。
  “……我的意思,还是要走三教合一的路子,要不然大教化团也不用去教化别人,自己就得掐起来。”
  “可三教怎么合一?”
  “可以这样说,太初有天理,便有了佛、儒、道,佛治人心,儒治家国,道法自然。也就是天理生出佛、儒、道三教,三教各司其职……”
  “这可不行,佛祖才是最大的!阿弥陀佛!”
  “老君才是最大的,无量天尊!”
  “嗯咳,明明是天理最大,天人合一,天人一理……”
  吵起来了!
  和尚、道士,还有理学大儒侯仲良在谁最大的问题上,那是谁都不服谁的。
  三教合一在宋朝时是个热门话题。不仅二程理学走这个路子,苏门蜀学也想要三教合一,便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也从佛道之中吸收了大量的养分。
  可是这种三教合一都是儒家在向佛、道学习,而不是真正的合一。
  而现在,儒家有了武好古的《实证论》和《理性论》,已经有了一条唯物主义的路线,没有佛、道(指道教)忽悠人的理论也不要紧了。唯物主义什么时候怕过唯心主义?
  不过武好古为了方便儒学的外传,还是提出了三教合一的理念——不是作为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大儒提出的,而是作为理学大儒提出的。
  武好古看了一眼眉头微皱的纪忆,他从一开始讨论到现在,就没有表面过立场。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想把摩尼教的一套东西也加进来?
  “忆之兄。”武好古道,“你怎么看?”
  纪忆摇了摇头,“崇道兄,这不同教派之间的合流,据我所知就没有成功的先例啊。信神这回事儿,其实是越纯越好的!譬如天方教、景教都是一个神仙……佛教和道教的神仙已经多了,如果再搞个三教合一,恐怕太乱太杂了。”
  还别说,纪忆这个儒生的知识还真是挺杂的,什么都知道一点,很有点杂家的意思。
  “也有道理。”武好古点了点头。
  理学其实有点一神教的意思,只是儒家从初始开始就不立神,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所以程颐也没办法把理学变成天理教,他没有办法立神,也没办法虚构神言。
  对于信徒而言,神言是不容置疑的,自然也就没有进行实践建议和理性推论的必要——或者只能用实践和理性证明神的存在、正确,而不能得出相反的结论,要不然就要烤肉了。
  从这方面来说,没有立神的儒学其实更容易接受理性和实证。
  不过理学的不立神只是因为受到儒家“源代码”的牵制,没有办法立神。这个问题只是在中原存在,到了西域这种没有儒学基础的地方,天理和胡安拉,和天父完全可以是一回事儿。
  “不如这样吧。”武好古想了想,“三教合一的旗帜暂时还是要举的,至少在西域,将来可能还有南洋必须这样。”
  传教还得靠忽悠啊!历史上西方殖民者不也传天主教、基督教吗?也没听说他们一上来就把牛顿三大定律传给殖民地人民啊。
  他想了想,又道:“大教化团就是三教联手……没有一个合一的说法怎么能行?不过等大家到了西域,开了寺庙、道观、书院后就各教各的。只是一点要遵循,那就是三教本一家,不能自相残杀,而且也不分地盘,不分彼此。”
  “这倒可以!”
  “行!”
  “阿弥陀佛,就这样了。”
  “无量天尊……”
  武好古点了点头,又对身边的何天然何大状师道:“拟一个……三教盟约吧!把三教一家,不自相杀,不分地盘,不论彼此,同心联手都写上去!”
  “帅司。”何天然想了想,又问,“要不要写上如有违反,天打雷劈,三刀六洞?”
  怎么听着像黑道拜把子!
  武好古看了看在场的和尚道士还有侯大儒——歃血为盟的是他们,武好古是幕后金主,不参与结盟的。
  “也行!”大儒侯仲良道,“都写上去吧,待会儿杀只鸡,咱们歃血为盟!”
  “杀鸡?”少林寺的玄寂大和尚摇摇头,“这是杀生啊,阿弥陀佛……”
  武好古道:“那就不杀鸡了,改在佛祖、三清和孔圣人像前立誓吧!立完誓,咱们再商量一下僧兵、剑士和护道博士的事儿。”
  西域传教当然要以理服人的,得学孔圣人“剑不离身,以德服人”,所以不仅博士团要派出武装的护道博士(骑士),少林寺也打算派出罗汉僧兵。而景灵宫和万寿观这些道观是没有道兵的,不过郭京和刘无忌也从赵佶那里请了旨,可以招募少量的剑士一块儿去西域。
  ……
  “爹爹,有贵客来访。”
  正在书房里面读书和思考的苏辙突然被门外传来的声音打断了思绪。
  打断他的是三子苏逊。苏逊是建中靖国三年的进士,名次并不是很高,不过得授的官职很不错,是秘书省校书——不是给赵佶当秘书,而是个图书管理员!不过在宋朝文官的升官图中,图书管理员比县尉要吃香多了。
  “贵客?”苏辙皱眉,他家可是有日子没贵客上门了。
  “进来。”苏辙道。
  内书房的房门吱呀呀被人推开了,走进来的正是苏逊,手里拿着一份名帖,双手递给了苏辙。
  苏辙接过名帖一看,顿时就是一愣——来访的是尚书左仆射蔡京!
  “蔡元长?”苏辙猛地站了起来,“他亲自来了?”
  “正是!”苏逊说,“是微服而来,孩儿请他在内堂等候。”
  堂堂左相微服夜访一个马上就要外任的礼部尚书……这是想干什么?难道是想拉拢自己?苏辙心说:我可是刚正不阿的苏青天!不过,蔡京毕竟是宰相,避而不见还是大失礼数的。
  想到这里,苏辙对儿子道:“走,去见见。”
  蔡京微服来访,当然是不希望有人看见了。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安排,他的儿子,同样在秘书省做校书的蔡翛一大早就和苏逊说好了,安排两位相公见上一面——别看苏辙和蔡京是政敌,他们的两位公子其实关系不错。
  而且现在蔡京和苏辙之间,已经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爹爹,苏相公到了。”
  陪着蔡京一起到来的蔡翛的声音从内堂门口传来,蔡京马上站了起来,满脸堆笑,看着从外面快步走进来的苏辙。
  苏辙拱拱手道:“元长,你怎不事先让人通报则个,我也好开中门相迎啊。”
  蔡京摇了摇头道:“不可,不可啊!尚书省的两个仆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