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着赵佶一起上南熏楼的个个都是老狐狸,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关键?道,不能再论了!再论就要反了。
而且,高举道德大旗的举子们已经输了。说得头头是道,一提到分地马上就退缩,还装什么道德君子?一道德君子就值几亩地?
赵佶眉头皱着,他觉得青城论道蛮好玩的,就这样下旨劝和多没意思?
就在他迟疑的时候,青城学宫里面已经乱套了。
因为那帮云台学宫、辟雍学宫的生员都是得理不饶人的小人,看到章之凤一番话把赵鼎、李光等人堵得没声儿了,立即就开启了“嘲讽模式”。
“有德君子不爱财,只是未到均田时!”
“己所不欲,专施于人!这就是有德君子吗?”
“小农陷于困苦,难道不是因为土地多寡不均吗?你们既然有德,为什么不把土地分给农民?”
“士大夫读书科举就是为了豪夺土地,收租放贷,盘剥小民吗?”
“那么官营工商一定是为了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吧!”
一帮子剑不离身,以德服人的儒你一嘴我一言的,都是损人的话,看着也不是翩翩君子。
剑不离身的儒嘴炮都那么厉害,那边转放嘴炮的儒也没忍耐多久,就火力全开了。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的往回怼。回敬的重点,当然还是在“工商末等”和“武夫跋扈”上面了。
两边正吵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一阵尖锐的哨音响起。在广场上的云台、辟雍两宫的儒生顿时停止了争吵,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手握宝剑和长枪。
看到这一幕,对面的举人老爷们也被吓着了。
什么意思?
说不过就要动手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啊……而且动口你们也没输,动什么手呢?
“敌袭!”忽然有一个骑马而来的云台儒生大喊道,“东南十里外,步卒500,正急行军而来!”
朝廷出兵了?一定是来抓实证学派反贼的!
广场上面的举人们这个高兴啊,他们是天下四方士大夫的代表,朝廷不可能抓他们的。那么这500精兵就一定是来抓实证学派的人的。
不用说,实证学派一定被定为伪学了。要不然朝廷怎么发兵来捉了?这可太好啦!
李纲和章之凤他们几个也傻了。论个道而已,怎么就派精兵来了?朝廷真的和实证学派决裂了?这可怎么办?马上跑回界河商市去跟着武好古造反?好好的,怎么就成反贼了……
“伯纪,快撤吧!”王彦这时对李纲道,“现在情况未明,咱们总不能和朝廷的官兵开战吧?不如且撤出青城宫去,再着人打听消息。”
“也好!”李纲也不甘心束手待毙。他可是新党高官李夔的儿子,怎么不知道御史台狱里面的鸡汤很不好喝?
如果一定要去御史台狱喝那碗鸡汤,那还是逃到界河商市去躲一躲吧。
“撤!”李纲下了决心,“太学生先走,云台学宫的骑士断后,从青城宫西门出去。”
“喏!”
云台学宫和辟雍学宫内部的管理都是高度军事化的——两宫的学生是被当成预备军官培养的。所以李纲一声令下,下面的人就快速行动起来,整队的整队,上马的上马,个个都麻利的很。
本来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结束了。可是偏偏不知道是哪个嘴贱的举人忽然大喊了起来:“别让他们跑了,快快拦住这群反贼啊!”
还有几个没有搞清楚方向的举人也跟着起哄:“别让他们跑了,朝廷的天兵到了!”
“云台第一队,随某驱敌!”
亲自带领一队骑士的王彦也是暴脾气,马上就下达了攻击驱敌的命令!二三十骑马上列成一排,马矟放平!然后一声哨响,就冲过来了……
这下可让广场上的举人们知道云台学宫的真理是什么样子的啦!
“快跑啊!”
“杀人啦!”
“造反啦!”
“别,别,好汉饶命……”
“混账!赵某不惧死……”
“李某亦不惧死!”
骑兵冲起来的时候,就是对德行的终极考验了。虽然在骑兵和长枪面前,闭目待死也没什么卵用,但是至少能证明你是条汉子。
赵鼎是汉子,李光是汉子,宇文黄中也是汉子,唐逍遥就不是了,跪地求饶,还尿了裤子……
不过王彦也不是真的要杀人,他是林冲手下的特务,当然知道那500个精兵是怎么来的?所以并没有真的让骑士去践踏人群,只是带着二十几骑用很慢的速度“冲”了一下,把广场上的几百个举人吓得四散奔逃就算完。看到赵鼎、李光、宇文黄中正气凛然站在那里,还挑起大拇哥挥了挥,笑道:“果是好男儿,可惜不能为国杀敌!若是来日遇上南来的满意,只能一死报君王,又有何用?好吧,后会有期了!”
说着话,王彦就吹响了撤军的哨子,带着他的骑士如风一般而去了,只留下一地倒卧的举人——都是自己摔倒的,大部分都没什么事儿,不过也有几个心脏病发作了。
……
“这,这,这,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兵哪儿来的?朕可没让调兵!”
南熏楼上,官家赵佶已经看见500个大兵浩浩荡荡往青城宫去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开封府界内,500个战兵的调动皇帝居然不知道……虽然在城外,但也足够骇人听闻了。
“三衙管军呢?”赵佶还没有意识到这500人不是三衙管军管辖的部队,“都上哪儿去了?快给朕宣来!”
几个小黄门领了旨意就要去找人。这时张商英忽然叫了起来:“陛下,他们不是禁军!”
“不是禁军?”赵佶一愣,“难道是厢兵?”
张商英道:“也不是厢兵,似乎是府兵。”
“府兵?”赵佶又是一愣,“何以见得?”
“陛下请看,那些士兵约有三分之一扛着长枪,约有三分之一带着刀盾,弓箭手也只有三分之一。这就是标准的朔方…灵州府兵的配置啊!”
也对啊!赵佶也发现了。开封府的禁军都是一成兵力扛长枪,七成兵力用弓弩的。而且也走不出这样的队列!这些兵不是朔方…灵州府兵就是御龙猛士。
御龙猛士不可能从城外开来,当值的猛士现在都在开封府南城墙上保卫自己呢!
“怎么会有朔方…灵州府兵?”赵佶脸色一沉,“怎么回事?是谁让他们来的?”
“是陛下让他们来的。”知枢密院事张康国奏道,“陛下日前下诏,从朔方调了一营500府兵入京师,归在国子监的速成武学下面。”
对了,是有这事儿!
赵佶扭过头,目光投向了蔡京和蔡卞。两人都面如死灰,大概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了。
摆在陈留的500府兵自己开动起来了!
“陛下,这,这,这臣不知他们怎么动起来的!”蔡卞说话的声音都抖了。
蔡京也道:“陛下,这其中一定,一定有误会……”
误会?
赵佶问:“那么谁去查明真相呢?”
“老臣愿往!”
“老臣也愿意走一趟。”
站出来的是张商英和张康国。他们一个是副相,一个是知枢密院事。倒是有资格走这一遭的。
赵佶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蔡京和蔡卞,然后才道:“调200猛士护卫你们,查明情况后速来报朕!”
“臣领旨!”
两个大臣刚要转身离开,赵佶忽然又加了一句:“你们再顺道去青城宫一趟,传朕的口谕,让太学生和举人们和解……他们都是国家的人才,应该不分彼此,同心协力!”
第八百七十四章 蔡京冤枉(一)
琼林宫,崇政殿。
真相当天晚上的时候就查明了,由张商英和张康国一起向赵佶密报了。
“陛下,今日午后包围青城宫的的确是从陈留的速成武学堂开来的500名府兵。据带队的军官说,他们是接到了蔡京的手令和3000两白银,这才依令调兵围青城宫的……”
“混账!混账!青城宫是朕的行宫啊,朕有时候还去小住几日!怎么就敢围宫?这是造反,这就是造反啊!”
赵佶已经跳脚了。平心而论,他是宋朝皇帝里面,对于拥兵自重这种事情最宽容的一个了。武好古在界河商市,高俅在灵州,童贯在朔方拥兵的事情他都知道。章惇的儿子章援还跟他们仨学,在界河商市雇兵雇将,他也知道。
这些他都睁一眼闭一眼了。因为他很清楚,高俅、童贯、武好古、章援都不会公开造反的。现在的大宋天下清平,百姓安康,人心所向,谁要造反就是找死。而且这四个人里面,只有没卵子的童贯手下兵马多一点,高俅、武好古、章援三人直辖的兵马都不满万,就这几号人,造反也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现在有人在开封府拥兵了!这就不一样了,开封府的兵是可以搞政变的。可以废了自己这个圣君,再去立个小娃娃当傀儡。
“带队的武官呢?”赵佶问,“有没有捕拿?”
“没,没有。”张康国摇摇头道。“带队的几个武官说,说是奉了蔡京的命令行事,所以不能和咱们走……”
“你们不会抓他吗?”赵佶吼道。
张康国摇摇头,“陛下,他们有500多人,臣只有200人,而且,而且臣也没……”
“没什么?”赵佶怒喝道。
“没有房契啊!”张康国苦着脸憋出这么一句来了。
没有房契,房奴们没有干劲儿啊!
赵佶翻了翻眼皮,几乎要被眼前这个老狐狸知枢密院事给气晕了。一旁的张商英连忙帮着张康国说话道:“陛下,臣在城墙上看见,带着府兵的几个武官都骑着马。而张枢密带去的200猛士都是步卒,很难捕拿他们。”
赵佶的骑士们还在放大假——人家连着忙活了两三年,老婆有没有跟人跑了都不知道,现在当然要回北沧州好好歇一歇了。所以在开封府左近的官军中,还真没有能拿下陈剑等人的骑兵。再说了,陈剑等四人可都骑着第三代界河马,禁军骑兵的矮脚马也追不上人家。
另外,林冲也早就为他们安排好了逃亡的计划——他们会化妆成进奏院的进奏官往京东商市而去。
到了京东商市后,再以假身份投到章援麾下充当军事机宜。章援很快要前往西域去教化蛮夷了!就算包青天复生,也不可能去安西四镇查案子啊!
所以抓到陈剑等人,让蔡京沉冤得雪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张商英又道:“陛下,那些府兵已经退走了,或可以调集猛士去陈留抓捕首恶。”
陈剑等人也不傻,看到张康国带了猛士上来查问,当然不会跟着去面圣了,更不会在是非之地久留,马上就带着人返回陈留了——其实也没回军营,路上就滑脚开溜了。这会儿都已经到应天府了!
“好!”赵佶点点头,对殿中伺候的御药院小黄门道,“去把王禀给朕宣来。”
现在的御前三直都虞侯就是王禀王太尉了。可惜兴起于高俅手中,壮大于武好古任上的御前三直军传到王禀手中的时候,不可避免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因为高俅、童贯、武好古都从三直军中抽走了大量的精锐。而且御前演武也已经停止不办,三直精锐中的御龙猛士也就没有了来路,没落只是时间问题了。
吩咐宦官去宣召王禀后,赵佶又问张商英和张康国道:“依二位张卿所见,那些府兵真是蔡京调来的吗?”
“是啊!”张商英点点头,很肯定地说,“要不然他们是怎么来的?”
张康国也道:“臣也觉得那些府兵不是擅自行动,而且也没有擅自行动的道理。他们和辟雍学宫、云台学宫的生员根本没有交集,和四方举子也没交情。”
“可是蔡京调集府兵围青城宫也太明目张胆了吧?”赵佶还是有所怀疑。
张商英和张康国互相瞄了对方一眼,张商英奏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讲吧。”赵佶说,“朕难道是听不了谏言的昏君吗?”
张商英道:“陛下,自苏文忠死后,蔡京的确有点一手遮天了……譬如这一次的公车上书,其实就是蔡京在背后鼓动起来的。而且权发遣开封府李孝寿也是蔡京的人,今日清晨还调了300铺兵去堵梨花别院。梨花别院中的云台学宫生员也是举子的身份,不少人还有官身,就算要公车上书,也是合乎规矩的。怎么可以派铺兵去堵?”
张康国也附和道:“臣也有同感,现在台谏之中已经有不少人附和蔡京弹劾实证学派。今次又鼓动举子公车上书,还指使辟雍学宫丞蒋存诚和权发遣开封府李孝寿阻止太学生、云台生员上书……这分明就是闭塞言路啊!本朝开国以来,何时有过这样的宰相?”
赵佶被这两人一说,也觉得蔡京做事太过了。其实他和朝中大部分文武一样,并没有将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的生员看成太学生。也没有将右榜进士科看得和左榜一样高贵。
可是现在一想,又发现辟雍学宫的生员就是太学生啊,云台学宫的生员至少也是举人的身份。
蔡京不让这些太学生和举人向自己上书,不就是闭塞言路吗?自己是圣君啊,圣君就是兼听则明的,怎么可以闭塞言路?
而且堂堂开封府的父母官,居然替蔡京去干这种闭塞言路的事情,难道不是蔡京一手遮天了吗?
另外,青城学宫的举人是从天下四方而来的,怎么就被蔡京鼓动起来了呢?
这个蔡京,是不是势力太大了?
赵佶沉默了一会儿,才对张商英和张康国说:“你们先回去吧,刚才的话,不要向任何人泄露。”
……
“高,实在是高……没有想到武好古的手段那么高明!”
同一个晚上,蔡京的府邸之内,书房里面,灯火通明。蔡京、蔡卞两兄弟正在昼夜商谈,想寻个对策。
他们现在当然知道自己被武好古阴了一把!
什么闭塞言路,什么操纵公车上书,什么支使权发遣开封府事,这些事情都还能对付过去,可是调动500精锐府兵包围青城宫就把事情彻底闹大了。
这是可以政变的力量啊!
官家怎么能忍这样的事情?
“大哥,此事一定是武好古在捣鬼。”蔡卞急急地说,“我明天一早就出城,亲自去陈留,一定要拿住那几个祸首……”
蔡京摆摆手,“没有用了……官家一定会连夜调兵去包围速成武学的!不过他们也抓不到领头的几个武官,那些人一定都跑了。武好古做事还没那么粗枝大叶。”
“那不就说不清楚了?”蔡卞道。“这可如何是好?难道你我兄弟就要被奸人陷害了?”
蔡京苦笑:“还有什么办法?请郡外放吧……只要不提举宫观,总有再起的一天!”
“再起?”蔡卞看着哥哥,“真的能再起?”
蔡京一笑:“如何不能?武好古以为这样就能让你我兄弟一蹶不振,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元度,如果武好古自己可以入政事堂,那么你我兄弟真要去海州养老了。因为他比咱们会办事儿,能让官家丰亨豫大,而且还让钱财越挥霍越多……这样的本事,连我都是非常佩服的。但他就是进不了政事堂!”
“武资也可以转文。”蔡卞摇摇头道,“武好古现在是正任的防御使,转文的话四品、五品的朝臣肯定有啊。而且他还是大儒,著作那么多,是够得上赐进士的。”
“呵呵,正因为他是大儒,他又那么多的著作,就注定了他入不了政事堂!”蔡京道,“因为和赵家共天下的终究是读书人,是士大夫!而武好古,就是天下士大夫的敌人!他虽然赢了当下的一局,但也只是为实证学派续了命……元度,你觉得谁会取代为兄?”
“当然是苏子由了。”蔡卞道,“他现在是右相,你倒了,自然升左相了。”
“右相会给谁?”
“张天觉啊。”蔡卞道,“除了他还能有谁?”
蔡京冷笑,“你认为苏子由和张天觉会容得了武好古的实证学说?”
“自是容不下的。”蔡卞想了想,“但是这次的公车上书算是黄了,要禁止实证伪学又得再等上三年……”
“三年?”蔡京冷哼,“官家容易蒙蔽,苏子由和张天觉可都是老狐狸了!他们会不知道你我兄弟是被武好古暗害的?这武好古都能在开封府左近调动府兵了,将来要是为祸,还不颠覆了整个大宋江山?他们又怎会容武好古此贼三年?”
第八百七十五章 蔡京冤枉(二)
大宋建中靖国六年正月,界河再一次封冻,熙熙攘攘的商市也陷入了少有的宁静之中。
路上的行人也少了,城内的商坊也冷清了不少。只有城南依着护城河而建的打铁场和冶铁学院人气依旧——一排排各种式样的高炉已经垒起来了,有辽式的,有西夏式样的,也有从利国监抄来的几种中原式样的高炉。高炉旁边,还修建了炒铁炉,有单室式炒炼炉,有双室式炒炼炉,还有串联式的炒炼炉(就是将高炉和炒炼炉用砖石砌成的沟渠连接起来)。还修了一座双室闷炉,这是用来冶炼坩埚铁的炉子。
所有的这些高炉、炒炼炉、坩埚炉,都冒着滚滚的浓烟,显出了热火朝天的模样儿。不过这些炉子并不是“生产炉”,而是冶铁学院的实验炉。专门用来进行系统性“试错”的,不同的配方,不同的炉温,不同的炉型,都要一一进行实验。
而且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还会被冶金学院和工学院(冶金学院所有的教授都是工学院毕业的)的教授们一一记录备案……
在高炉和炒炼炉群的附近,还有敞开式和封闭式的砖窑各一座,这是专门用来实验耐火砖的。
除了浓烟滚滚的炉子,叮叮当当的锻打声也不时响起。和这片“烧钱”的炉子面对面建起来的,则是依着护城河内侧的打铁场。什么百炼钢、冷锻钢、灌钢、夹钢、包钢,种种锻铁成钢的方法,都要在这里一一实验。
此外,还有一些水车带动水力锤的设计,也准备在护城河开冻后进行实验。
而同样的冶金学院(其实是冶金研究所),在京东商市那边还有一座。两座学院虽然都有云台学宫的“股份”,但却是独立运作的(除了云台学宫,别的股东并不重叠),实际上是竞争关系。
而且武好古和纪忆还各拿出了十万缗钱,设立了一个“青唐奖”——这是发给首先实现量产青唐甲的学院教授团队重奖。
重赏之下,自然干劲十足了!
下面的人干劲十足,武好古自己却一连多日宅在家里,尽享着天伦之乐。
现在他正一身宽松的袍服,躺在自家宅子边上新建成的“一清观”内的一栋小楼上,悠然自得的看着开封府送来的堂报。一身清丽道装的郭小小正在一旁亲自布置午饭的饭桌。就是一桌口味清淡的小菜,没有摆酒,只有四杯清茶。
二十多岁的道姑,现在显得越发婀娜动人,一举一动之间,都充满了媚态。
潘巧莲从外面进来,看到她,郭小小连忙站起。
“小小妹妹你忙你的。”潘巧莲看着有点丰腴过头了,她在去年冬天时给武好古诞下了一个男孩,刚刚做完月子。而西门青和杜文玉则生了女儿。现在武好古可真是儿女成群了!
有了儿子,心情大好的潘巧莲到了武好古身边,“大郎,那么入神,在瞧什么呢?”
“开封府出了点事情。”武好古道,“蔡元长好像要倒台了……侍御史石国佐(石公弼)和监察御史张介仲联名弹劾他养兵京畿,闭塞言路,图谋不轨。”
“怎会有那么大的罪名?”潘巧莲笑着,“现在这些御史也太喜欢给官员胡乱定罪名了。”
“养兵京畿和闭塞言路似乎是有的。”武好古摇摇头,“图谋不轨自然是顺手按上去的。”
“养兵京畿?这怎么可能?一个相公。”
“还不是府兵制闹的?”武好古一笑,“谁也没想到啊……大家都把府兵当成禁军仿佛,可是不知怎地,这些府兵居然唯上命是从。而蔡京又把几百个府兵调给了蔡卞的速成武学,所以就弄成养兵京畿了。”
“府兵怎么可能唯上命是从?”
武好古想了想,笑道:“大约是现在的府兵是五年连续服役吧?过去禁军都讲究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可现在的府兵都是离家五载,长居军营,四时训练,可是和将官日夜相处的。而且府兵都是朴实农人充任,不是禁军那种兵油子,唯上命是从也就不奇怪了。”
潘巧莲笑了笑,“不过官人却是得利了,要不然蔡元长接下去还得寻你的麻烦呢。”
“说的也是。”武好古笑着点头。
这时楼梯声响动传来,西门青也上了小楼,她手中拿着只小小的木匣,见着武好古和潘巧莲,便行了一个福礼,“老爷,姐姐。”
“大姐可来了,就等你开饭呢。”武好古拉着潘巧莲一块儿起身,就往饭桌旁走去,“今天可是小小亲自下的厨,虽然都是些清淡口味的小菜,但却是美味精致啊。”
“是小小的手艺啊,那奴家可得多吃一点儿。”西门青和潘巧莲差不多的时候生的孩子,不过身材看上去却比潘巧莲要匀称多了——她可是自幼习武的底子,可以承受比较大的运动量,所以不怕多吃上几口。
“大姐儿,你拿着的是什么呀?”郭小小瞧见西门青手中的木匣子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