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章援本人是不会出面去和谁打招呼的。他这会儿照理还应该给章惇带孝呢,夺情任官已经有违儒家人伦,怎么还能四下访客?所以入京之后,他就住进了纪忆在开封府城内的宅邸,除了奉诏入宫,就是闭门谢客。
  不过住进纪忆的宅邸,就表明了立场——纪忆是他章援罩着的人!
  今天纪忆从琼林宫中返回,就急匆匆的去了章援所在的宅院。进了院子,就看见大孝子章援穿了一身家居的常服,舒舒服服的靠在一张竹榻上,身边还有一张案几,上面摆了一盅酸梅汤,手上还握着一卷书册,正津津有味地看着。
  “四叔。”纪忆一边在女使的伺候下脱下官服,一边儿笑吟吟问道,“今天又在看什么书啊?”
  “是《墨娘子问答》。”章援道,“本来以为她就是个跳舞的,没想到还有这等见地。”
  纪忆笑道:“她本就是摩尼教的圣女,也粗通儒学,又受了武好古的影响,读过《天理说》、《实证论》和《理性论》,这次去了西方,又读了亚里士多德和铿迭的文集,自然有所启发了。”
  “她对天理的解释很不错啊!”章援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拿起酸梅汤喝了一口,“这书写得好……不仅对咱们儒学大有帮助,就是佛道二家,也能从中有所收获的。”
  《墨娘子问答》其实是一本解释宗教学的小册子,重点分析了儒学的天理,天方教的真主和摩尼教的二元神论。
  也就是说,墨娘子将天理和真主、光明、黑暗这样的“本源之主”等同起来。正式的将天理视为创世之主,而对创世之主的崇拜,则是儒家祖先崇拜的最高形式。这是将祖先和天理联系起来了!这样敬天法祖的思想就具有了宗教上的意义,可以成为儒教的核心。
  这一套思想对于实证派和理性派也许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对天理派而言,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它是从天理派迈向天理教的关键一步!
  而章援因为身在宗教思想对抗的前沿,必须为儒家的宗教化找到一条捷径——如果一味回避本源,只说道德伦理,儒家在面对天方教、佛教和道教的时候,必然会低人一等。特别是对于不识字的中下层人民而言,四书五经远远没有祭拜天理和祖先那么神圣。
  而且,有了天理崇拜之后,儒家的书院也就可以和宗祠合二为一了。书院的老师,也就可以主持祭拜天理和祖先,实际上也就变成神职人员了……
  “武崇道快来开封府了吧?”章援笑着问,“我正好见见他,他也应该看看《墨娘子问答》啊!”
  “他哪有那个功夫!”也换上了一件薄衫的纪忆在一张摆在树荫下的竹榻坐了下来。“他这回可是捅了马蜂窝,不仅文官们看他不顺眼,连官家都不如以往那么信任他了。”
  “今天官家让你盯着武崇道了?”章援挑了下眼皮。
  纪忆笑了笑,“没有明言,但是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
  章援一笑:“谁让武崇道违反了官家的心意?”
  赵佶当然没有明说过要破财免灾,但是他的心思对于真正接近大宋帝国权力核心的人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
  武好古就更不用说了,他几乎就是赵佶肚子里面的蛔虫,还会不知道赵佶的想法?
  可是他偏偏违反了赵佶的心意,还抛出了一个价值一万万缗的抗辽方案。虽然赵佶在被逼无奈之下接受了武好古的方案,但是心里面一定是很不痛快的。
  哪怕这次的事情,最后让赵佶出尽风头,武好古也不再是之前的天家心腹了。
  “四叔。”纪忆道,“您看这事儿该怎么办?”
  “嘿嘿,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若是念及昔日的交情,也许能有个杯酒释兵权吧?”
  “四叔。”纪忆摇摇头,“我该怎么办?”
  “你?”章援笑了起来,“忆之,你该不会没想明白,就接了河北都转运使的差遣吧?”
  “想当然是想过的,只是……”纪忆言而又止,只是摇头。
  “你担心武好古的力量太大?”章援笑问道。
  纪忆点点头,“实证学派早就尾大不掉了,武好古现在又有了六将新军,还有界河商市这个财源,海上的战船队也都是他的心腹在把持,将来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章援只是微笑,又抿了一口酸梅汤,笑着说:“他尾大不掉了,我们难道不是一样吗?他在界河有兵马,我在河西就是赤手空拳一个人?忆之啊,扶一派压一派的事情,大宋的历任官家都是很在行的。咱们可不能和武好古勾结,你该知道这个道理吧?这其中的分寸,你还得好好把握。”


第一千零九章 得多贪一点儿
  一辆轻巧的四轮马车碾过开封城外画仙观外的青石路。
  武好文所乘的这辆四轮马车是将作监的能工巧匠,照着纪忆从海州带来的装金银的马车式样,精心打造而来的。选用了上好的木料,做工很细,车顶上镶嵌了雕刻,车身上则绘了彩画,车轮上还钉了界河商市产出的薄铁片,碾过高低略有不平的青石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不过行驶得却极为平稳。在如今的开封府城内,这种由将作监出产的高级四轮马车一共也没几辆。除了赵佶自用的,就是赏赐给几个亲王和宰相,武好文这个海路帅司居然也得了一辆。
  看来官家对自家的宠信并没有分毫衰减啊!
  武好文在车厢中闭目凝神。想着昨天在琼林宫中,官家言及的要在武好古抵达开封府后,亲自驾临金水河畔的武家大宅的事儿。
  对于臣子而言,可以在自家宅邸中接驾,那可是无比的荣幸啊!
  不过这份荣幸并没有冲昏武好文的头脑,赵佶对武家的金水河大宅本就熟门熟路,不知去过多少回了。这一次不过是公开行程,做一个姿态,告诉文武百官自己还是非常信任武好古的。
  可是这样的姿态,怎么看都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啊!
  武好文是元符三年的进士,到现在已经入仕十载,虽然一直都有人罩着,没有经过真正的风浪。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官场上的风波诡异,武好文看都看熟了。怎么会不知道做下属的必须时时刻刻体会上意的道理?
  对于这次的宋辽纷争,上意就是妥协……自家那个哥哥要是私底下花个两三百万把耶律延禧打发了,官家一定还能如往常一样对待他。
  可他偏偏拿出了一个让官家心疼得要死,又不得不咬着牙接受的法子。法子是不错的,但是官家真心没有豪气到这个程度啊!
  这一万万缗……就是一根扎在赵佶心尖上的刺儿!
  正在叹气的时候,马车已经在画仙观外,戛然而止了。
  “二郎君,画仙观到了。”
  一名元随的喊声,将武好文从自己的思绪中唤了出来。武好文是来和昨晚方才抵达开封府的武好古见面的。
  因为“军情紧急”,武好古这一次没有慢悠悠的赶路,而是来了个日夜兼程。抵达开封府的时候,正好是晚上。所以就没入城,而是直接去了开封府城外的画仙观休息。
  到了早上,才差人入城通报武好文、苏大郎、张泽端等人,让他们出城相见。
  武好文抵达的时候,武好古正在和自己留在开封府的大掌柜苏大郎,还有自己的弟子张泽端以及在家守孝的米友仁,商量怎么发展界河银行和京东银行的事儿。
  这次的一万万大单,不仅能促使界河商市进行一轮产业升级。从一个以商贸为主的贸易自由市,发展成一个萌芽阶段的工业城市。而且还能让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升级成为金融中心。
  这可是一万万缗资金的腾挪和转移啊!
  如果能顺势在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建立起比较初级的银行、金融体系,吸纳了这些资金,那么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的资本主义领头羊地位,就算完全确立了。
  这个资本主义,总得有专门的行业来管理和运营资本吧?运营好了,不仅资本的成本会降低,效率也会提高。甚至可以结束界河商市的绢本位,改成更加稳定的金银本位制。
  随着大宋“拥有四海”,海外贸易将会持续输入金银。有了足够的金银,铸造金银货币和实行金银本位,就成为可能了。
  三个人正聊得起劲的时候,郭小小就领着武好文从书房外面进来了,“老爷,二老爷来了。”
  “二哥儿,快过来坐吧。”武好古笑着招呼自己的这个越来越发福的兄弟,“家里还好吗?弟妹们又给你生了几个?还有咱家那老三快开蒙了吧?准备读新学还是念旧学?”
  武好古、武好文两兄弟这几年一直比赛生孩子。去年奥丽加、罗汉婢、杜文玉和郭小小,都为武好古添了儿女。奥丽加生了个男孩,名叫铁心。罗汉婢生了女儿仙娘,杜文玉和郭小小都生了儿子,分别取名武铁安和武道仁。
  而武好文的“成绩”更好!他的妻妾家姬比武好古还多,总共有二十来个,而且进门的时候都很年轻,正是生养的好时候儿,前前后后给武好文生了二十几个!不过目前还存活着的只有十五个,比武好古多一个。
  “又生了俩丫头,得陪上不少嫁妆了。”武好文苦笑着,“不过还有三个又怀上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添几个带把的……至于三哥儿,官家已经降了旨,让他入资善堂伴读了。”
  “什么?老三去伴读了?怎么可能?”
  武好古一愣,心想:我儿子或者武二郎的嫡子入资善堂给皇子伴读也就罢了,我们俩官大啊。可武好德怎么会轮到?他爸爸不过是个小小的京官啊!
  难道这事儿还能随哥哥?不能啊,要随也得爸爸死了才能长兄如父啊。现在老武可是活蹦乱跳,大概一直在外面走动,身体得到了锻炼,比过去健壮多了,还在苏州城养了好几房的小妾……老三怎么能安装长兄如父的标准来?
  “大哥儿,那是三哥儿的福分,咱们俩羡慕不来的,让他去吧,也许二十年后又是个高官了。”武好文连忙转移话题,“对了,这回官家可是给了咱家一个肥缺啊!一万万缗啊……大哥,你打算捞多少?”
  捞多少!?
  武好古更愣了。这话听着一点不像是武好文说的!武好文是清官啊,哪怕在秀州怠政混日子的时候,也没干过贪污腐败的事儿——贪污的脏活儿,自有武诚之在苏杭干,用不着武好文亲自去干的,武好文只管“啃老”就是了。难道是家里的小妾和儿女太多了,不够开销了?对了,一定是儿子太多了,要在开封府买房。
  压力山大啊!这事儿做哥哥的得帮衬一下。
  “二哥儿。”武好古看着弟弟,“你这是……手头紧吗?是要买房子吗?要用钱和哥哥说,几十万缗哥哥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武好文摇摇头,“大哥,你说什么呢?我会缺钱吗?光是海路帅司的公使钱一年就有三万缗了,朝中的相公都没这个数啊。”
  武好古心想:和开封府的房价还是不能比啊!你那么多儿子,一人给个“石库门”怕是几十万就没了。
  “大哥,我的意思是你得捞一点。”武好文皱着眉头道,“得有个急流勇退的姿态……”
  这下武好古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你要我自污?”
  “谈不上。”武好文摇头,“大哥儿,你本就不是清流,捞一点不算什么?关键是得在开封府广置豪宅,多买美女。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家放心……”
  “他已经不放心了?”
  武好文叹了口气,给苏大郎打了个眼色,苏胖子笑呵呵地道:“宣帅,官家的心思,您比咱们清楚……上万万缗啊!他面子上不说,心里面可是生疼啊!”
  武好古笑了笑:“若是两三百万了事儿,官家过个一二十年就该后悔了。”
  整顿河北防务的钱不会白花的,只要这些钱用在了刀刃上,靖康之耻应该就不会发生了。来日北伐,也会顺利许多。
  武好古的大弟子米友仁也道:“老师,师叔的话确实有道理啊!就算官家没有不痛快,您也得留后路了……富贵释兵权是我朝的惯例,您做些准备,他也能放心。最好再向官家讨块地皮,美人儿也可以要几个,这样才好啊!”
  “二哥儿,寅哥儿,大郎。”武好古也知道自家兄弟和米友仁还有苏大郎都是好心,“你们说的事儿,我会让人去操办的……咱也得向王翦学学,别让官家起疑心。”
  能学到王翦的程度可就好了!武好文心说:王翦可是灭楚功成了,大哥你能灭得了契丹?
  几个人正说话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然后是郭小小的通报:“老爷,梁大官从宫里来了。”
  梁大官是梁师成,他是奉了赵佶的口谕,来宣武好古入宫的。
  武好古跟着梁师成一块儿抵达崇政殿的时候,成吉思皇帝赵佶正和张叔夜、王禀、纪忆三人,一块儿围着偏殿里面的沙盘台研究军事。
  成吉思皇帝嘛,当然得懂军事了!
  可是让他,还有张叔夜、王禀、纪忆三人都百思不得解的是耶律延禧明明已经驻跸析津府,为什么不南下迫近界河商市?而且非但不南下,连界河商市的贸易都没中断的意思……
  辽国皇帝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是想继续和谈要钱,还是在析津府积攒力量,准备一举得手?
  或者,干脆等到冬天,界河结冰后再南下?那他那么早出兵干什么?
  就在几个人大为不解的时候,武好古被梁师成带进了大殿。


第一千零一十章 经济战已经开始了
  耶律延禧为什么在析津府按兵不动?
  当然是为了吃饭了!吃饭是硬道理嘛!
  如果不拉下脸来搜刮燕云豪强,他的十万大军还有析津府内至少几十万百姓兵将,就得靠辽东运来的粮食才能填饱肚子。而辽粮东运是走海路和界河这条线的。可无论是渤海还是界河,都在大宋海路市舶制置司舰队的控制之下。
  只要武好古下令封锁辽东海岸线和界河,析津府立马就得闹粮荒,耶律延禧的麻烦可就大了!
  为什么不在南京道种粮食?
  南京道的土地本来就不怎么肥,而且数量也有限。在界河商市兴起前就得靠辽东的粮食补给。后来由于界河商市的海运业大发展和辽粮南运的兴起,使得析津府也很容易从界河商市取得廉价(因为运输成本低)的辽粮。
  而南京道的大片土地,则渐渐变成了饲养牛羊的牧场——因为牛羊肉和牛羊皮还有羊毛,在界河商市都有很大的市场,全只的牛羊也能通过商市大量贩运到中原发卖,连牛乳羊酪都有不小的需求。
  所以购买廉价的辽东粮食,饲养可以卖出高价的牛羊,就成为相当一部分燕云豪强家族的生财之道。
  但是这种依赖大宋市场和海洋运输的经济结构,在战时却出了很大的问题!造成耶律延禧的十万大军,只能天天在析津府混日子,迟迟无法投入作战。
  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越过界河,同样也无法打通界河——渤海运输线。所以一开战,析津府就会马上失去粮食供应。
  至于燕云豪强们饲养的牛羊,倒也可以吃肉。但是肉没有面禁吃啊!同样的土地,用于畜牧和耕种,能养活的人口可差了不少。
  而且耶律延禧也没有钱买下那么多牛羊……让那帮燕云豪强白白奉献牛羊可不行,他们可没那么热爱大辽国。
  所以耶律延禧只能一面研究南下作战的布署,一边加紧从辽东运入粮食。
  而他遇到的麻烦,武好古当然是知道的。其实这就是武好古多年以来处心积虑布置的结果。
  他就是要让辽国的经济围绕界河商市运转!
  所以耶律延禧现在遇到的第一个敌人,并不是南朝的成吉思皇帝赵佶,而是大辽国经济的中心界河商市……
  而武好古也没有切断析津府的粮道。他要是这么干了,也许耶律延禧就不会再南下压迫界河商市了,这样可不行。不过他也没有让辽东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析津府。他的办法是高价收购粮食和牛羊,用钱,而不是用刀剑去给耶律延禧制造粮荒。
  因此耶律延禧现在还是可以慢慢积攒起粮食的,只是这个进程稍微有点慢了……
  除了花钱“抢”粮之外,武好古还用钱和耶律延禧“抢”兵源。契丹奚人国族是不可能收买的,但是辽国的汉人、渤海人、熟女真壮士,都是可以买到的!
  所以,虽然宋辽两国现在并没有真正开战。但是经济方面的战争,其实早就打了许多年了。
  “陛下,辽人缺粮,所以一时无法南下开战。”
  崇政殿内,武好古向赵佶、张叔夜、王禀和纪忆揭开了谜题。
  “缺粮?”赵佶皱起眉头,“怎么会?辽东不是盛产粮食吗?”
  提起粮食,赵佶想起武好古这个奸商这些年一直用辽东的小麦冒充江南小麦蒙钱的事情了……每年都要“蒙”走上百万啊!自家早就知道了,都睁一眼闭一眼,他居然又坑了自己一万万。
  真是无商不奸!看来古人之言还是很有道理的!
  “陛下。”武好古道,“辽东盛产粮食不假,但是辽东的粮食,都是用界河的船运往析津府的。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被界河商市买下来了。现在每个月运往析津府的粮食,都在界河商市的掌控之中,保证耶律延禧很难积攒起大量的存粮。”
  还可以这样!?
  太奸诈了!
  商人果然奸诈啊!
  “耶律延禧不知道吗?”赵佶有点奇怪,“他粮食都凑不齐,为什么不就此罢休呢?”
  罢休?脸往哪儿搁?
  “陛下。”武好古道,“其实耶律延禧是可以凑齐粮食的。现在只是析津府的官库空虚,燕云豪强家里面,谁不存着一两年的余粮?”
  地主家当然有余粮了,哪怕他们不种地改养牛羊了,也会存个一两年,甚至三四年的粮食以被不时之需。
  可问题是……耶律延禧好意思搜刮燕云豪强家的余粮吗?如果他不顾脸面,强行索取粮食,最后又打了败仗,没有战利品可以补偿大家。那么燕云豪强和大辽之间必然会生出隔阂!
  “耶律延禧一定会搜刮燕云豪强家的存粮的!”赵佶很肯定地道。
  “陛下圣明。”武好古恭维了一句。
  这是显而易见的。耶律延禧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总有搜集不到足够的粮食,当然会命令豪强贡献了。
  “到那时河北宣抚司能挡住契丹大军吗?”赵佶问。
  “在界河沿岸的沧州境内问题不大。”武好古答道,“界河商市的城池非常坚固,城外还有大量可以改建成城堡的宅院和工坊。而且界河商市中壮丁很多,可以多多打造纸甲和弓弩,将他们武装起来,到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守御城堡了。如果城堡可以由乡兵民兵守住,那么禁军新军就能集中起来进行野战机动,与契丹人周旋了。”
  “由民兵守城?”张叔夜有点怀疑,“河北百姓可不比陕西弓箭手啊,他们能行吗?”
  “事在人为!”武好古说,“一要修坚城;二要备强弩箭镞;三要训练丁壮;四要储备粮草;五要以武官为缘边州县之长;第六嘛,自然是会花钱,把官家拨下的军费都花在刀刃上。”
  赵佶眉头紧皱,似乎有些舍不得钱。
  武好古连忙向多年未见的纪忆打了个眼色。纪忆会意,连忙对赵佶道:“陛下,其实咱们在西北也是这般对付西贼的,一年也要花个两三千万,一直打了几十年,论起开销,二三十亿都花出去了。这回一次花个一万万缗,只要能到刀刃上,也是值得的。”
  “说的也是……”赵佶扭头看着武好古和纪忆,语气突然高亢起来了,“大郎,纪卿家,你们一个是河北宣帅,一个是都转运使,河北之事,就先托付你们了。待到耶律延禧锐气耗尽,朕当亲提六军,挥师北上,与北虏一战!”
  武好古和纪忆闻言,连忙双双揖拜,“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效死!”
  ……
  “多少?”
  “陛下,是一万万……”
  “一万万钱?”
  “是一万万缗!”
  “啊……”
  析津府皇宫,大辽天子耶律延禧听了南京留守马人望报告的军情,真的有点懵了。
  那个劳什子成吉思皇帝赵佶完全疯了。自己要三百万他不给,转手就拿出一万万做军费和自己打!
  一万万啊!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难道全天下的钱都被赵佶搜刮一空了吗?
  “嗨,钱多有什么用?打仗又不是打钱,他们钱多,正好给我们契丹男儿去抢!”
  说话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契丹武将,名叫耶律章奴。官拜右中丞,牌印宿直事,就是宿卫耶律延禧的亲军将领。
  耶律延禧瞅了眼这个废话很多的牌印宿直事,目光冷厉,让耶律章奴打了个哆嗦。连忙后退一步,低头垂手不言语了。
  耶律延禧也没再和耶律章奴计较,而是继续和马人望议论军情。
  “马卿,现在还是夏天,要强渡界河——拒马河与宋军交战也不可能,筹集粮食也不容易。要不就从定州和真定府南下,先打破几座城池再说吧。”
  “不妥不妥。”马人望连连摇头,“宋军善守城,若出兵太少,则不足以破其大城。若出兵太多……那宋军越界河而来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