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古要分给张家叔侄的,当然是平州直辖的地盘,分给马家的,则是控制着榆关(山海关)险要的营州了。两家差不多占有了作为节度州的平州的一半土地。
另外一半,应该包括了开滦煤矿所在地的滦河以西,则统统交给赵钟哥。
此时的滦河还有不错的通航能力,是直接通海的内河。也就是说,开滦的煤矿如果能开发出来,就能通过滦河进入渤海海运体系了。
另外,后世的唐山是钢城,境内不仅有煤,而且还有不少铁矿,如果能够开发出来,兴许可以成为能够和徐州媲美的铁城。
所以滦州这块地盘,一定得掌握在最心腹的部下手中!
“大郎。”马植和武好古很熟,所以也不叫他宣帅,而是称呼他为“大郎”,“只给张家一个平州是不是小了点?张家在辽国可是极受天子宠幸的,虽然不是燕四家之一,但实际上的地位,也不亚于赵、刘、马三家了。至少也得给平、营二州吧?”
燕四家中的韩家那是地位超然的,家中一堆赐姓“耶律”的,还有一个文忠王府是契丹的宫卫之一。基本上也就比耶律皇族和萧氏后族稍微差一点,想要拉拢他们家是很难的。不过“赵、刘、马”三家,都不可能跟着契丹人一条道到黑,只是补偿多少的问题。
而平州张家作为燕云诸家中的后起之秀,在平州当地的实力非常强大,有足够的力量拿下平、营二州。
可是武好古能拿来拉拢燕地诸家的只有九个州,张家拿了两个,赵钟哥拿了一个,追随武好古多年的慕容家和西门家少不得也要各给一个,这可就去了五个州了……拆迁补偿有点多了!
“那你们马家要哪里?”武好古皱眉问。
“我们不要燕地九州中的任何一个州。”
“不要地盘?”武好古心道:不要土地补偿,难道要现金补偿?
“地盘当然要的。”马植笑道,“但是燕地太挤了!一共才九个州一个府。其中析津府肯定是武家的,西门家、慕容家少不得各拿一州,赵家、张家、刘家至少要两个州……我马家还能拿到多少?”
不要回迁?那就是异地补偿了,这样可以多拿点地盘。
“你家要显州还是要中京道的地盘?”武好古问。
马家的老巢医务闾山位于东京道最西面的显州,不过马家在中京道东部的锦州、宜州的势力也很大。
“非也。”马植摇摇头,笑道,“显州、锦州、宜州虽然不错,但都不是容易守住的家业。我家世代书香,打打杀杀可不拿手啊。”
显、锦、宜三州正好卡在辽西走廊上,一旦辽国大乱,辽西走廊一定是各方面都要争夺的目标,马家那点本钱根本守不住。
“那你家要哪里?”
“辰州、苏州如何?”马植问。
辰州就是后世的营口一带,苏州则是指后世的大连一带。这两处都是眼下辽东道的主要海港,而且位置也比较偏,容易在乱世中立足和发展。
“好地方!”武好古笑了起来。其实马植不提出,武好古也是要派人去抢夺辰州、苏州的!
“那你们马家打算怎么取辰州、苏州?”武好古问。
“当然是从大宋手中夺取了!”马植一笑,“顺便还有一笔大买卖可以做。”
“大买卖?什么样的大买卖?”
马植道:“粮食!东京道的粮食!”
“多少?”
马植伸出三根手指,“三百万石!”
“什么价钱?”
“三百万……要金银铜钱,不要绢帛!”
武好古沉默了一会儿,“贵了一点,不过某和马二哥是多年的朋友,这个价可以出。只是怎么交割?现在辰州港和苏州港都不许咱们的船进去了。”
马植笑道:“他们不许你就不去了?你的战舰什么时候那么讲理了?粮食会运到辰州和苏州,一共350万石,收你300万石的钱。至于怎么取,你自己想办法吧。取完以后,别忙着撤退,某会带兵来夺城的。”
武好古想了想,“好吧,就这么办!”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南征北伐(五)奉旨抢劫
杨戬是一边咒骂着武好古,一边日夜兼程赶路的。他的咒骂当然也是有道理的,本来他挺好一个入内内侍省都知,相当于大内总管的肥缺,躺着收钱的好差遣。就因为武好古不能体察圣意,被赵佶打发去河北监军了。
好吧,监军就监军吧!没准能混出童贯的前程。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人才到大名府,就接到了赵佶让进奏院的快马加急送来的旨意。
赵佶免去了武好古的河北路宣抚使一职,改任为海路市舶制置使,燕山路都部署,兼知界州事。这下杨戬的差遣也变了,不再是监河北路军务,而是经制燕山路兵马。
经制兵马比监军的权力更大,理论上是和武好古的燕山路都部署在管辖范围上相互重叠的差遣。可是这个职位给童贯、谭稹这样的军事宦官也就罢了,他们真的能带兵出阵。给杨戬有啥用?他要带兵出阵不是去立功,而是去送人头的。所以赵佶的这个任命,唯一的作用就是给武好古添堵,提醒武好古他的兵权是随时可以被剥夺的!
可是杨戬却成了这场君臣博弈的牺牲品,从河北监军变成了河北宣抚司下的一路兵马经制,而且还是个空头经制,虽然有监军的权力,但是却没有监军躺着立功的好处。让他怎么不恨得牙根直痒痒?
不过恨归恨,真的见到武好古的时候,杨戬还是不敢有半点造次,宣了圣旨后,依旧客客气气的给武好古道喜——武好古的差遣小了,可是本官却升到了节度使,而且还是听上去很牛逼的幽州节度使!
这可比某某军的节度使听着大多了!说是节度使之首也不为过。
而且武好古现在还是燕山路都部署,也就是负责指挥燕山路各军作战的最高将领,又加上一幽州节度使的衔,可真是太有想象空间了。
在不明白真相的人们看来,赵佶似乎是想让武好古成为幽州镇的实职节度使啊!
所以杨戬给武好古道个喜,也不算挖苦人。
“节帅。”杨戬接着便尊称武好古为“节帅”,他说,“官家还有话要咱家相传。”
接着他又看了看武好古的左右。武好古明白他的意思,忙摒退了亲随幕僚,偌大的内厅里面,就只有武好古和杨戬二人。
杨戬笑道:“官家的意思是,如果节帅您不能运粮入开封,那么为了开封府的一百多万生民所虑,就该同辽人和谈了……哪怕赔上百万岁币,也总好过开封府饿死人吧?”
“官家的意思是吃饭最要紧?”武好古笑着。
“对对对。”杨戬点头,“官家就是这个意思,民以食为天。”
“明白。”武好古道,“明年春天结束前我能运200万石面粉入开封府,保管饿不死人。”
“什么?200万石面粉?”杨戬一愣,“节帅,你上哪儿去弄那么多粮食?”
“辽东道啊。”武好古回答。
“哦。”杨戬明白了,“节帅是要和辽人议和?”
“不议和。”武好古摇头。
“不议和怎么从辽东道买粮食?”杨戬看着武好古,“节帅莫不是以为钱能通神?现在可是战时,辽主不会连辽东道的官员都管不住吧?”
“不给钱。”武好古笑道,“不给钱的……”
“不给钱?”杨戬问,“不给钱怎么通路子?”
“不通路子。”武好古道,“也不给钱!”
“那你……怎么弄到那么多粮食?”杨戬看着武好古,一脸的懵逼。
“去抢啊!”武好古一本正经地说。
“抢!?”杨戬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抢契丹人的粮食!?”
“是啊。”
“那可是契丹人!”
武好古认真地说:“当今官家可是成吉思汗啊!”
“……”
杨戬当然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成吉思汗又多牛逼了,都抢到欧罗巴去了,抢个把契丹人算什么呀?
“都知放心好了。”武好古笑道,“二百万石面粉不过三百多万石麦子,能够抢来的……本官麾下有天下第一强的战船队,辽东海岸何处去不得?”
当海盗啊!
“节帅。”杨戬摇摇头,“我朝是礼仪之邦!”
“但是民以食为天啊!”武好古说,“官家的意思不是吃饭最要紧吗?”
“那也不能去抢啊……”
“怎么不能抢?”武好古哼了一声,“他耶律延禧能抢,咱们的成吉思皇帝就不能派兵抢粮了?而且又不是第一次抢了。”
不是第一次?
“节帅,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怎么乱说呢?”武好古一笑,“你以为纪忆之带回来的一千多万两真金白银是哪儿来的?都是抢来的!”
“啊,真是抢来的……”
武好古笑着,“卡着三佛齐海峡的南心岛和迦托诃城也是抢来的,今年春、夏两季时,南洋巡检司的兵马还和三佛齐国一起抢了小半个爪哇岛。捷报不是早就送去朝廷了吗?”
进攻爪哇岛的战争从去年冬天就开始了!
不过相对和辽国发生的冲突,这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的战争,不过是抢到了一万多平方公里肥沃的不像话的土地罢了。所以朝廷上也没什么人在意,随便给了点赏赐就算了事儿。根本就没有人意识到,在爪哇岛上的领地,将会对华夏的未来产生多大的价值。
“这这这……”杨戬听了武好古一番胡言乱语,都有上去抽武好古一嘴巴的冲动了。
好端端一个礼仪之邦,就被这个奸臣搞成了强盗之国。怪不得武好古的兵马那么凶,一下子就砍了几千个契丹人的脑袋瓜子,原来他们和契丹人一样,都是当强盗的!
“官家还叫你赶紧出兵去解救钟傅的五万大军!”杨戬看了眼武好古腰带上挂着的宝剑,终于强忍住了怒火,“节帅,这事儿可关系到河北战局成败的!”
“什么?救钟傅!?”这回轮到武好古发愣了,“可钟傅早就以身许国了……”
“死了!?”杨戬瞪着眼珠子,“五万大军就这样没了?”
“哪有五万大军?都知没听说过吃空额吗?钟傅麾下不过万余战兵,老弱还占了半数。”武好古道,“在安阳口铺苦战了一日一夜,全军覆没了。钟傅本人,也杀身成仁了。”
“这消息可准吗?”
“准!”武好古道,“是辽国的密使,南京道警巡使张觉告诉我的。”
“辽国的密使?”杨戬终于听到一点好消息了,“辽主要和咱们议和吗?”
“哦。”武好古道,“狮子大开口,要百万缗岁币,还要一次给三百万的赔款。已经给我撵走了!”
“撵走了!?”杨戬猛的站了起来,跺了跺脚,“节帅啊!你怎不问问天子的意思!?”
武好古一摆手:“天子的意思我知道!他要我克服燕地,还许我事成后封王的!如今又封我做了燕山路都部署和幽州节度使,不就是为了能让某专心收复燕地吗?”
“能收复?”杨戬看着武好古胸有成竹,也有点吃不准了。
“能啊!”武好古一笑,“肯定能啊!燕四家中的三家,还有仅次于燕四家的平州张家都说好了……一家给一到两个观察使州!另外,我还派了工兵去帮生女真部打高丽人,等高丽人兵败,生女真就会起兵响应咱们的!到时候耶律延禧就是腹背受敌,燕地豪强再趁机起兵,别说燕云之地,就是辽西、辽东也能占一点的。”
武好古笑吟吟看着目瞪口呆的杨戬,“杨都知,不世之功啊!你我一人一半如何?”
……
武好古和杨戬眼看就要捞到不世之功的时候,新任的河北路宣抚使兼大名府路安抚使,判大名府许将,却是完全傻眼了。
一个那么大的烂摊子怎么就丢到自己头上了?
“忆之,你看这事儿可怎么办?辽军不仅占了定州,还在猛攻保州,安肃军和广信军眼看也难保了。而高阳关路和真定府路拢共就四将新军,战兵不过万余。大名府路干脆没有新军,只有少量的禁军、厢兵和团练……靠这点兵马还要去救那个不知死活的钟傅,这仗可怎么打啊?”
纪忆也是苦苦一叹,之前河北宣抚司的布署不是挺好的?将保州、安肃军、广信军的守军撤出,重新布署到南易河和滹沱河沿岸。这样在两河封冻之前,至少有几个月时间,大半个河北路都是安全的,可以安心组织团练军。等到冬季时,十万二十万团练也有了!到时候至少有守城的能力,可是现在……
“还是得守住南易河和滹沱河沿岸啊!”纪忆想了想,“从高阳关路抽一个将去守永宁军和深州吧。另外,相州团练办得不错,可以先调到真定府和祁州南面应急。下官已经让人送了五百万缗钱去界河商市,订购纸甲、弩机、长枪、刀盾、战马,并且雇佣效用士。很快会有东西运来的,到时候先给相州军便是了。另外,大名团练也得抓紧啊!不如就请潘家、向家出面吧。他们都是皇亲,在大名当地也有声望,应该可以一呼万应的。”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南征北伐(六)大辽钉子户
当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定州城周遭的平原山地都被染成金黄或是深红色时,马人望和张觉联袂回到了定州城,参见大辽皇帝耶律延禧。
两人给延禧带去都是不大好的消息。
张觉带来的是大宋拒绝议和以及武好古被赵佶任命为幽州节度使、燕山路都部署的消息!宋朝节度使一般是正任官,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赵乾顺之前的河西节度使,现在的天竺、安西大都护就是实职。
另外,对内自称大瞿越皇帝的交趾郡王李乾德则是大宋的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理论上也算是大宋的实职节度使。
“武好古的幽州节度使是实是虚?”
大辽皇帝眉头紧锁,似乎对武好古拥有的名分非常在意。
“应该是虚实皆有吧?”张觉道,“如果燕地有居心叵测之徒能举兵响应,那么武好古的幽州节度使就有可能是实职了。这样节度使下还能设置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和刺史,倒是能让不少燕地土豪过过官瘾。若是燕地豪强感念大辽厚恩,无人举兵响应,那么他的节度使就是个正任官了。”
“那就一定是实职了!”耶律延禧眉头皱得更紧了。
赵佶这个成吉思皇帝果然厉害啊!一个节度使的名号,就足以动摇燕地人心了。那帮燕地土豪毕竟不是玩科举的士大夫——辽国的科举其实是拼爹的。燕地土豪想要做官,特别是想拿到实职,就得有实力。
所以封武好古做幽州节度使,就是为了告诉燕地豪强,只要兵强马壮,就能得到封地和世袭的官职!
这样一来,真正有实力的燕地豪强,恐怕都会倒向大宋,毕竟他们在辽国这边,也没有一个世袭罔替的观察使、刺史可以做啊。
而且就算耶律延禧豁出燕地的地盘不要,都分给燕地豪强了,顶天也就是换取他们在宋辽之间两边讨好,要他们出兵去攻打武好古的河间大营,那是想都不要想的。因为只有几千守军的保州城,统领汉军侍卫亲军八营的马人望都没办法强攻,只得在城外掘壕筑垒,围困了事。何况拥有数万守军,固若金汤的河间大营?
要说马人望也真能忽悠,明明保存实力,不愿意拿燕地诸家的老本去拼,却也能靠一张巧嘴把耶律延禧给忽悠了。
依照他的说法,眼下燕地遭逢剧变,侍卫亲军人心不稳。如果强使他们往攻坚城,只怕人心有变啊!
所以为了大辽的民族团结考虑,现在就只能采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办法,筑垒围城,硬寨呆仗了。
而且马人望还提出了一个用“硬寨呆仗”去解燕京之困的办法。
“陛下,臣建议以燕京以东的玉田县为知奚王府事萧遐买的老营。再令显州奉先军节度使耶律控骨里出任南京道团练大使,发动南京道豪强兵马,与萧遐买一同进兵析津府。也用步步为营的法子,把硬寨从玉田县城一路修到析津府城外。”
马人望推荐的显州奉先军节度使耶律控里骨其实是个汉人,祖上姓韩,是玉田韩家现在的老前辈,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是韩知古的六代孙,韩德让的堂兄弟韩德威的曾孙。这一支韩家人赐了耶律姓氏,算是契丹皇族,世世代代都和萧氏后族联姻,而且还能出任世选高官,受封王爵的也有不少。
由他出任南京道团练大使,别的燕地豪强买不买账不好说,至少玉田韩家得多卖点力气了。
耶律延禧似乎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把目光投向萧奉先,萧奉先连忙上奏道:“陛下,光是一个耶律控里骨恐怕难以号召燕地人心。”
“是吗?”耶律延禧问,“奉先,你想要推荐何人?”
“臣觉得能够号召燕人的,只有文忠王府。”
“文忠王府?”
文忠王府是韩德让的宫卫,也是玉田韩家的根本!大辽十三宫卫的主人不是皇帝就是皇位继承人或是摄政太后,只有韩德让能以汉人臣下的身份拥有自己的宫卫。
而一部分玉田韩家的子弟,也因此可以列入契丹皇家的谱系,成为耶律一族!
不过文忠王府却是个“断子绝孙”的宫卫,韩德让自己没有儿子,所以辽圣宗就让周王耶律宗业入继文忠王府,算是韩德让的儿子,结果耶律宗业又断后。然后又以魏王耶律宗熙之子耶律耶鲁入继,结果又是断了后。到了耶律延禧即位之时,文忠王府已经多年无人主持了。
“谁可入主文忠王府?”耶律延禧问。
“晋王殿下文武双全,深得众望,足以入主文忠王府。”
“晋王?”耶律延禧一愣。
晋王耶律敖卢斡是耶律延禧的长子,但生母并不是皇后萧夺里懒,也不是皇后的妹妹元妃萧贵哥,而是耶律延禧的宠妃萧瑟瑟。
根据辽国的皇位继承制度,由萧氏后族的后妃所生的皇子,一律都是嫡出。而嫡出的皇子都有资格继承皇位!也就是说,作为嫡长子的耶律敖卢斡是实际上的皇位第一继承人。
当然,他并没有皇太子的名分。这是因为大辽国并没有确定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皇帝的兄弟也是有继承权的。所以为了安抚皇族中的老前辈,就有了“皇太叔”这种奇怪的称号。
如今大辽理论上的皇位继承人,是耶律延禧爷爷一辈的耶律和鲁斡,他在耶律延禧即位后不久,就被尊为义和仁圣皇太叔。今年已经69岁,而且身体不好,卧病在床好一阵子了,怎么看都不像能即位的样子。
因为有了个老皇太叔,所以耶律敖卢斡的继承权一直隐隐约约的不能落实。这也就给了萧奉先兄妹运作的空间!而将耶律敖卢斡过继给韩德让一支,自然也就封杀了他通过合法途径继承皇位的可能性。
韩德让的子孙怎么能继承大辽的皇位?这在法理上说不过去啊!
不过耶律延禧一直在犹豫这事儿,毕竟耶律敖卢斡是嫡长子。
“陛下。”马人望看到耶律延禧还在犹豫,也开口劝说道,“燕地豪强素来以玉田韩家马首是瞻,而玉田韩家又以文忠王府为尊。如果晋王入主文忠王府,便是玉田韩家当然的族长,也就是燕地豪强之尊了。”
这话……当然是忽悠了!
燕地豪强谁不是对玉田韩家口服心不服的?人家老刘家老赵家祖上都是当过幽州节度使的,老马家的祖宗也是石晋青州刺史。韩家老祖韩知古不过是契丹人的奴隶,靠着韩德让当了萧太后的面首才火起来的。
而且老韩家仗着自己拥有契丹皇族的身份,什么时候把其余的燕地豪门放在眼里?
再说了,契丹皇族也不能和燕地豪强联姻啊。他们得和萧氏联姻,燕地豪强的女儿只配给韩家的要人做妾!
所以燕地的赵、刘、马三家都是互相联姻的,以这三家为核心,其余的燕地豪强也都加入了一个巨大的联姻网络,可以说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只有老韩家被排除在外。
马人望的一番话终于让耶律延禧下定了决心,“那就先让晋王入继文忠王府,再给他同知南院枢密院事的名义,准他在燕地招募兵马,让萧遐买和耶律控里骨一同辅佐他。”
耶律敖卢斡还是个半大小子,自然指挥不了燕地全军,他的同知南院枢密院事不过是挂名,真正做主的还是萧遐买和耶律控里骨。
马人望接着又建议道:“陛下,析津府城以东自有奚王府大军和玉田韩家主持,可是析津府城以西却非常空虚,若不加强守备,有可能被宋军乘虚而入。因此臣建议分侍卫八营中的六营去守备永清、固安、安次、范阳、良乡和玉河,也学宋人的办法多多修筑硬寨城堡,堵住宋军西进之路。至于保州之围,有韩企先率领的骁武、雄捷两营就已经足够了。不必将其余六营也留在那里。”
一旁的萧奉先摇头道:“可这样一来定州这边的兵马就太少了,陛下还打算进军真定府呢!”
“可以从西京道调集四捷军和宣力军入援定州路战场。”
马人望道:“另外,臣以为攻打真定府城并不妥当。因为真定府城乃是巨石垒砌的坚城,而且附近的太行山山民颇为彪悍,若充入团练,一定非常耐战。所以臣建议大军南下攻打深州。深州以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