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即便采取了阉割强壮马驹的做法,河朔四监每年也就能提供四五千匹勉强可用的战马,基本上都补充给了朔方军、陕西军和河东军。现在要从河朔四监额外调用大批战马补充河北军,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可难度再大,也比从天津府购马好吧?
  现在的天津府,可是武好古的地盘了!
  赵佶点点头道:“如此便着令纪忆停止从天津府购马,河北军中马匹,皆有群牧监供给……另外,兵器船只,也不得再从天津府购买。”
  他顿了顿,“在河北军整备完成前,各军暂时按兵不动。”
  还好,好好……张叔夜是长出了口气儿。河北军慢慢准备吧,最好准备个三五十年的,准备到武好古老死就天下太平了。
  开打,还是算了吧!就河朔四监的矮脚马加上纪忆、韩肖胄手中的半吊子骑士,去了也是送死!
  张叔夜早就知道武好古手中有一两千人的少年骑士,都是从小养成的战士,非常厉害,而且对武好古忠心耿耿……别看武好古麾下兵马不少,但是真正死心塌地的不会太多。
  可要是出现几万朝廷大军被两千武家具装一击而溃,呵呵,到时候就都是从龙之臣了。
  所以没有把握的仗,还是不打为妙!
  “纪忆给朕上了密奏。”赵佶这时斟酌着又道,“建议尽快给武好古封北平王,还要给他手下的一票北伐功臣也封公封侯!诸卿以为如何?”
  纪忆还真不错啊!
  这下轮到殿中的大臣们集体松气儿了。喊打喊杀是态度问题,真打真杀是智商问题。
  大家都是大宋的忠臣,可没准备换皇上……而且当今天子多好啊,丰亨豫大,为人宽厚,大家跟着贪污一点也没什么,最多海州养老。再想换皇上,那是没有良心啊!
  而且武好古有他的云台系,个个比猴还精,比牛还勤,比老虎还凶,用得着殿中的诸位?
  不过赞成纪忆是一回事儿,说出来是另一回事儿。
  因为纪忆的建议,看着有点养虎纵敌的嫌疑,现在不要紧,将来肯定要倒霉的。
  “既然诸卿都没话说。”赵佶皱着眉头,“那么就招纪忆入朝,朕当面问他!”
  ……
  “高大哥!你死得好惨啊!呜呜……小弟一定大发三军,直捣辽京,抢回你的尸首,然后再奏名天子,将你风光大葬,还要请天子追封你为王爵!”
  “高太尉,您死得好惨啊!”
  “高太尉……”
  同一时间,天津府的节度使堡(原来的宣抚司堡垒)内,幽州节度使,海路市舶制置使,判天津府武好古,已经脱下了官服,一身麻衣,带着麾下的主要将领、文官,还有在天津市的元老,一起跪在为高俅而设的灵堂之内痛哭不已。
  原来高俅的兄弟高廉已经抵达了天津府,给武好古带来了高俅战死的噩耗。武好古当时就差一点哭晕过去,缓过口气后,把军务政务都丢在了一边儿,开始为壮烈牺牲的高太尉大发丧了。
  说是大发丧,因为没有尸首,所以也只能设个灵堂遥祭。而在遥祭的同时,武好古还宣称要直捣辽京去抢回高俅的尸体(其实耶律延禧根本没带着死人上路,而是把找了口棺材把高太尉埋了),还要风光大葬了高俅。
  有这样的好兄弟,想必高太尉在天之灵,也该感到欣慰了吧?
  不过跪在高俅身边的高廉,脸色却有点难看,为他哥哥伤心是有点,但也不全是。因为在赶赴天津府的途中,高廉终于想通了哥哥临终时为什么要他去天津府而不是回开封府。
  真的是为了给武好古带话吗?
  只怕不是啊!高廉是赵佶、高俅卖国求荣行动的操盘手!他要是去了开封府,多尴尬啊?让赵佶怎么处理?杀人灭口还是留着一命?
  所以还是去投武好古比较好办,总归有个荣华富贵的。


第一千零八十章 与武好古争利
  “节帅,咱们接下去还是和辽国打?”
  提问的赵钟哥,祭典了一番高俅之后,武好古脱去麻衣,就在节度使堡的白虎节堂内,召集赵钟哥、西门安国、慕容忘忧、赵佳仁、苏大郎、张熙载等几个人在天津府的心腹议事。
  要议的事情很多啊!
  多得让武好古都有点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了。听到赵钟哥的提问,武好古叹了口气,道:“我与高俅相交与微末,至今已有十余载,虽无兄弟之名,但有兄弟之情,不想如今天人永诀,如何不叫人伤心欲绝?若是不能替高俅哥哥报仇,我还有什么脸面自存于世?”
  “节帅仁义啊!”慕容老头赞了武好古一句,“不过辽国是疆域万里的大国,不可能一战而溃的。”
  武好古点了点头,“香山先生所言极是!”他摸着颌下蓄起有两寸来长,修剪得非常整齐的山羊胡,思索着问:“先生以为,下一步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当然是东京道了!”慕容忘忧眯着眼睛,“燕地是契丹所必争,所以耶律延禧一定会死命据住易州。也不会把定州、真定府北部的地盘让出来,下一步还有可能夹攻代州,以巩固从山后诸州进入山南燕地的通道。此外居庸关、古北口两个方向也会受到从奉圣州和辽国中京道开来的兵马的压力。平营二州也不会太平,中京道的辽军一定会不时南侵。”
  “慕容先生觉得我们打不过辽人?”武好古拈着胡须问。
  慕容忘忧摇摇头,“也不是打不过……奉圣州和中京道这两方面地域辽阔,人口稀少,产出也不丰富,而且有连接草原。节帅取之不难,要长久占据却也不易。现在内部还没有安稳,南面又有隐忧,不宜在北线大展拳脚。至于西线,节帅想要兼领云中吗?兼领了云中,节帅就成了朝廷的肉盾。说不定会腹背受敌的!”
  在易州和耶律延禧来一场决战倒是不难,多半也能打赢,可是打赢以后呢?去把云中(燕云就是燕地加云中)地盘也拿下?这样武好古就夹在宋辽之间了。而且两边都不容,日子能好过吗?
  “至于东京道。”慕容忘忧道,“我们已经有了苏州关外的地盘,马家又拿下了辰州奉国军的地盘,按出虎水完颜部统辖的生女真联盟也随时会起兵。另外,由大公鼎和高永昌控制的耀州兵也有可能造辽国的反。所以是大有可为的,至少可以一步步蚕食苏州、复州、宁州和镇海府的地盘。”
  所谓的苏州关外地盘,就是大连地峡以南的地盘。早年辽国在狭窄的大连地峡修建了长度仅12里的镇东关长城,用来防御宋军的跨海进攻。不过一百多年来连宋军的影子都没看见,早就废弛了。后来马植又在镇东关外办了个苏州商市,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不过却修建了不错的港口,方便了武好古派出的呼延庆和王牟率军登陆。
  现在镇东关长城和关外之地都在武好古手中,不过苏州城却还在辽军手中。但是有了镇东关长城和关外之地作为据点,武好古的军队完全可以不断北进,蚕食辽东半岛的地盘。
  和贫瘠且运输不便的云中、中京道地盘相比,沿海的辽东半岛不仅交通方便,而且有天津市和燕京府城所需要的木材、粮食、毛皮、药材、铁矿石、石灰石(可以用来生产泥灰)等大宗原材料。
  而且苏州商市还拥有不冻港,对于很可能会失去京东商市的武好古而言,是相当不错的“副基地”所在。
  “好!”武好古抹着胡须,“先生所言甚好,辽东便是我等下一步要大展拳脚的地方了。”
  他忽然苦笑了一下,“不过在这之前,咱们还得议一议该怎么应付朝廷,该怎么理顺咱们内部的一大摊子事情。现在可不能和朝廷翻脸,要不然就是两线开战,四面受敌了!至于咱们内部,更加得好好理一理,过去咱们有市舶司、有商市、有宣抚司,也有一点兵马舰船,但是这个方面都是自成体系,并没有聚拢到一起。但是现在开始就不同了,咱们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而且还有一套制度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权责和利益。理顺了,咱们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如果理不顺,就该要内耗了。至于怎么样才能理顺,我也不能一言而决,也没这个本事。所以就拜托诸位一起想想,如果不行,就多找些人,多议论几回。总能有办法的!反正现在天寒地冻的,也不是用兵打仗的时候,正好议事。只要在明年春暖前议论出个结果就行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
  “陛下,臣所议之事,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宋啊!”
  崇政殿内,刚刚从大名府赶来的纪忆,正皱着眉头在回答赵佶的提问。身边还有一群横眉冷对的老臣!
  纪忆的提议当然是给武好古封北平王了。
  自从武好古自领幽州节度使后,他在朝廷这边就是乱臣贼子了。而且赵佶也有点不容武好古了!因为赵佶这段时间思来想去,总觉得高俅的死因里面肯定有武好古的错。
  他为什么不在拿下燕京城后,第一时间通知河北宣抚司和朝廷?从燕京城到大名府才多少路?可别说双方没有联络渠道。这些日子武好古和纪忆一唱一和至少坑了国家几千万,双方会没有串通?
  武好古想要做节度使,赵佶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他因此坑死了高俅,则是赵佶所不能容的。
  之前可以坑死高俅,将来没准就要坑死赵佶本人了!
  看来眼气呼呼的赵佶,纪忆心中也是一叹:高俅、钟傅,还那么多的官兵百姓,说到底还不是被你和一班朝廷重臣坑死的?
  纪忆接着又反问了一句:“陛下觉得武好古一党如今的短处在哪里?”
  “当然是没有大义名分了!”赵佶道。
  纪忆摇摇头,“陛下此言稍差!如果武好古要挥军入京,他的确没有大义名分,必然遭致天下人的反对。但是武好古要节度幽州,却是有名有分,天下没有人会真的反对。”
  “朝堂之上,岂能胡言乱语!”纪忆的话音未落,御史中丞石公弼便是一声怒吼。
  纪忆冷冷一笑:“请中丞扪心自问,你真的矢志恢复燕云吗?”
  这个可够损的!朝堂之上,天子驾前,身为言官之首的石公弼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啊!
  他要说自己矢志恢复燕云,之前赵佶卖国求荣,下令武好古从燕地退兵的时候他怎么不进谏?
  “可也不能让武好古在燕地自成一国啊!”蔡京道。
  “相公此言又差矣!”纪忆也不给蔡京面子,直言道,“武好古在燕地自成一国已是必然,天下也没有多少人真的反对。”
  这话说的不中听,却是真的!
  大宋天下真没几个人在乎燕地,就算有,也多半在武好古麾下了。
  所以就天下民心而言,是绝对不支持为了讨伐燕地的武好古开战的。就算是朝堂之上,也没几个人真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武好古统治燕地的大义名分是存在的!对宋人而言,根本不在乎燕地。对燕人来说,燕地是武好古打下来,而赵佶又明确不要的,怎么没有名分?
  “纪卿,莫要卖关子了。”赵佶这时问道,“你就说说武好古的短处在哪里吧?”
  “臣遵旨!”纪忆道,“武好古的短处是还没有建立制度。”
  “制度?”蔡京一笑,“武好古不是要当节度使吗?”
  纪忆摇摇头,“蔡相公真以为武好古这样的人会去抄李怀仙、朱希彩的办法?”
  蔡京一愣,好像真的不大可能!
  纪忆笑道:“武好古现在还没有在燕地建立制度,朝廷不妨先下手为强!封他做北平王,然后再分封易州公、涿州公、檀州公、顺州公、景州公、蓟州公、平州公、营州公、滦州公,然后再封出一堆县侯。把归附武好古的幽州大豪和武好古手下的大将都封了。最后再授予天津市以自治之权。此乃推恩之法也!”
  “朝廷封的公侯他能承认?”蔡京皱着眉头问。
  纪忆道:“他不承认,受封的燕地诸侯和军中大将会怎么想?如果他承认了,那么燕地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所以无论武好古接受还是不接受,他都被摆在火上烤了!”
  “好!”赵佶这回终于眼前一亮。
  纪忆果然还是有办法的!
  “天津市自治之权又是怎么回事?”蔡京似乎从纪忆的建议中听出了什么地方不对。
  纪忆笑道:“蔡相公,您难道没有看出来武好古的根本就是天津市吗?没有天津市的工商百业,武好古的军队是没有办法维持的。所以朝廷不应该将天津市的工商百业都往武好古一边推啊!得想办法拉拢他们才是!”
  说着话,纪忆冲着赵佶一礼揖拜:“陛下,臣愿意出掌海路市舶制置使,统管界河市舶司之外的天下各市舶,与武好古争利!”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真正的考验
  原来海路市舶制置司才是纪忆真正的目标!
  其他的献策都是为了拿到海路市舶制置司做铺垫的。他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眼睛盯着两府的大才子纪忆了,而是沾染了一身铜臭,就想跟武好古争一争天下首富的京东纪忆。
  作为主管京东市舶司多年,又下过西洋,去过罗马的大殖民者,纪忆的根基当然在市舶司,在商市,在海上。又怎么肯长久担任河北转运使呢?
  而这一次纪忆还借着武好古这个“朝敌”来了个狮子大开口,不仅要拿下京东市舶司,还想将明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广州市舶司和三佛齐市舶司一并拿下。成为主管大宋外交和海贸的超级制置使。
  赵佶思索了一会儿,轻轻点头道:“纪卿的确是海贸专才,又下过西洋,一定能管好市舶司的。朕倒是放心将京东市舶司、明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和广州市舶司都交给你。只是有那么多市舶司,你管得过来吗?海州距离广州、泉州可不近啊!”
  纪忆奏道:“陛下,臣不打算将海路市舶制置司的衙署摆在海州了。”
  他也不傻,当然知道武好古在海州势力很大。而且海州距离天津市太近,真要惹急了武好古说不定会被武好古攻打。海路市舶制置司名下的几个巡检司(舰队)可都被武好古的党羽所控制,可不是一道圣旨就能弄到纪忆麾下的。
  另外,海贸的基础是造船,而造船的基础是木材。海州附近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砍伐的木料了。和天津市一比,劣势马上就显露无遗。
  “你打算去哪里?”赵佶问。
  “陛下,臣想去秀州。”
  “秀州?”
  “可是秀州没有市舶司,连个商市都没有啊。”
  纪忆道:“臣想在秀州开个商市。秀州位于大江入海之口,境内水路便捷,河道纵横,乃是设立商市的最佳之地。”
  他选中的地盘就是后世的上海市,现在名叫上海务的地盘。他可是上海最大的地主,开发上海商市最大的受益者自然非他莫属了。
  另外,和秀州一江之隔的地盘属于苏州,也就是平江军。纪家在苏州可是有半城之富的。
  如果把海路市舶制置司摆在秀州,就等于摆在纪忆家中了。
  “好!”赵佶道,“朕准你出任海路市舶制置使,再给你一个兼知秀州事。不过在你上任之前,还得替朕办一件大事。”他顿了顿,“和武好文、杨戬一起出使燕地,册封北平王及一众公侯!”
  “臣领旨!”
  武好文现在也不当京东路转运使了。因为武好古割据燕地后,他这个当弟弟的也成了御史们弹劾的对象。一堆露章弹劾砸了下来,武好文也算知趣,自己停职待参了。不过赵佶对武好文还是很够意思的,并没有加罪的意思,所有的弹章全部留中,只是把他召回开封府守选。现在还给了他一个和哥哥划清界限的机会,和纪忆、杨戬一起去天津府册封王侯。
  就在三位天使快马加鞭往天津而去的时候,河北这边则迎来了一个短暂的休战期。
  虽然气温下降后河北的主要河流都迎来了冰封期,正好有利于契丹人的骑兵运动。但是从初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连续交战和行军,已经极大的消耗了契丹军队的人力和马力,的确已经无力再战了。
  另外,燕地大部的丧失也让耶律延禧面临着来自契丹统治集团内部的质疑。毕竟燕地一百多年来都是契丹人的钱袋子,一朝失却,举国震惊,有人想趁机行废立之事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所以耶律延禧在击溃高俅、韩肖胄所部后,就迅速北退。到了十一月中旬时,已经收缩到了定州、祁州北部、保州西北部、广信军北部、真定府北部,同时还死命据住易州城,保持在燕地的军事存在。
  完成了收缩的军事部署后,耶律延禧也不敢在河北久留,便带着他的御帐亲军,押着从河北各地掠来的财富和那五百万缗“赔款”中的剩余部分(为了和高俅决战花了一笔,后来为了稳定军心有花了一笔,现在还剩两百多万),走紫荆关、飞狐口进入了西京道。将留在河北和燕地的兵马,都交给了在淇河之战中建功的萧特末指挥,并且委任他为新的南京留守、都统军,全权指挥山南各路兵马。
  大宋朝廷这边,根本是焦头烂额。耶律延禧没有兵临开封府城下已经烧高香了,哪里还有余力和契丹人或者武好古再来一场大战?再说了,现在辽军步步收缩,已经主动放弃了不少州县,也够新上任的河北宣抚使陶节夫,宣抚都统制王禀吹嘘上一阵子了。
  至于燕地,这段时间也处在大战过后的宁静当中。“四大真理”的效果那是真好,在燕京城破之后,盘踞燕地各处的契丹人和燕四家中的韩、马二家的人马,以及析津府李家,纷纷选择了逃离。而赵、刘、崔、柴、曹、左等燕地诸家,则纷纷倒戈投靠了武好古。
  在燕地的九州一府之中,只剩下易州还在契丹人的控制之中,其余的八州一府,全部归附了武好古。
  但是在燕地大局已定的宁静景象下面,武好古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更为凶险的考验。
  这考验已经不是锋镝之间,而是各种各样的权力游戏和利益纠葛,其中又要伴随着无数的阴谋和交易,想想都让人头疼。
  而且最可怕的是这种考验不仅来源于大宋朝廷,还会来源于燕地内部,来源于武好古的核心集团,来源武好古的家宅,甚至是武好古的内心。
  如果他经受住这一系列的考验,也许就能在燕地缔造出一个全新的,强大的,不断上升的政权。如果经受不住,那么他多年辛苦聚集出来的实力就有可能分崩离析。
  能够留给后人的,也许只有学问,只有几幅能放进故宫博物院的绘画了……
  ……
  在武好古的白虎节堂当中,这几天是人一拔拔的跑了来,上午来人开大会,有燕地大小豪强的家主,有天津商市的元老,有云台系学宫书院的学者,也有武好古军中的中高级军官。汇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燕地的未来。午饭后则是小会,参加的都是心腹一级的人物,他们会根据上午大会上人们的建言来出谋划策,试着寻出一个可以将燕地各方面融合在一起的办法。
  对了,到了晚上,武好古还要和潘巧莲、西门青开家庭会议。两个女人跟了武好古那么多年,一直和睦相处,几乎让武大郎忘记了天下间还有宅斗这回事儿。
  可是现在,家宅之中居然也有了不安的苗头。潘巧莲和西门青之间开始出现了难以弥合的分歧!
  潘巧莲过去并不过问武好古的公事儿,在她看来公事家事还是可以分开来的。可是现在,武好古成了一方霸主,这可就是公私难分了。而且她毕竟出身与国同休的潘家将门,怎么会赞成武好古如今的所为?
  在她想来,封个郡王,然后杯酒释兵权,去开封府当个第一等的富贵将门,才是武家的出路啊!
  只要武好古肯放手,官家赵佶又怎会不容武好古?
  而西门青则显得野心勃勃,恨不得让武好古杀进开封府夺了大宋江山!
  如果武好古问鼎了天下,西门青大概也可以染指皇后宝座了……毕竟在燕地的权力体系中,营州西门家、滦州赵家、景州慕容家,还有子弟遍布沧州团练军的沧州柴家(和燕地的柴家是远亲),还有子弟遍布海路各巡检司,掌控着三佛齐市舶司的海州花家、吴家,早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
  而这个和大宋朝廷从来离心离德的集团,再加上武好古的假子门生集团,现在就是武好古割据燕地最大的倚仗。
  今天下午在白虎节堂内等候的武好古的腹心众之中,西门家、赵家、慕容家、柴家、花家、吴家的人马,差不多就占了一半,个个都是兴致勃勃。因为昨天下午,“小会”结束的时候,武好古就将林冲刚刚送来的关于“封王封公封侯”的情报,告诉了这票心腹。
  武好古要当王了!
  他现在已经是幽州节度使了,再加一个王,也不管王号是什么?总归都是燕地的王上了。即便将来没有问鼎天下的条件,一个世守燕地的半独立王国总是有的。
  正等候间,就见武好古的亲卫头领,四大假子之一的武黄自后堂绕出,板着脸在武好古的主位前站定,厉声喝道:“节帅驾到,诸位肃静!”
  所有人都肃然而起,就看见武好古一身紫袍,满面春风的从后堂步出。不得不说,多年的官场商场历练下来,武好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